千钧。一发

千钧。一发,千钧一发,老鱼,Old Fish

主演:马国伟,潘星谊,迟强,兰景林,周刚,顾尔立,韩东,黄金鉴,宋文超,于秀华,林宏,张会民,张健,杨金著,孙旋,朱镜,刘宏,陈义,王占明,王德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东北话年份:2008

《千钧。一发》剧照

千钧。一发 剧照 NO.1千钧。一发 剧照 NO.2千钧。一发 剧照 NO.3千钧。一发 剧照 NO.4千钧。一发 剧照 NO.5千钧。一发 剧照 NO.6千钧。一发 剧照 NO.13千钧。一发 剧照 NO.14千钧。一发 剧照 NO.15千钧。一发 剧照 NO.16千钧。一发 剧照 NO.17千钧。一发 剧照 NO.18千钧。一发 剧照 NO.19千钧。一发 剧照 NO.20

《千钧。一发》剧情介绍

千钧。一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家住齐齐哈尔的老鱼(马国伟 饰)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他为人正派,兢兢业业但生活颇多坎坷。上有卧病在床的老父亲,下有复员待业的儿子,老婆也下岗在家,全家的生计都靠老鱼一人支撑。由于该市当年曾是日据城市之一,因此解放后当地有大量未引爆的地雷和炸弹残留,给人民的生活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老鱼虽然只是个片警,但是早年当兵的经历为他积累丰富的排雷经验,几乎所有这类棘手问题都要有他亲自出马。不知从何时起,神秘歹徒开始在当地四处安装炸弹,老鱼首当其冲,和歹徒及随时都会引爆的炸弹展开角力……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荣获第11届上海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评委会大奖。影片虽然获奖,但发行却遭遇挫折,后版权被美国买去,经改编拍成奥斯卡获奖影片《拆弹部队》——导演高群书自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缠绵游戏癫狂之旅第一季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勇者无惧苹果山的秋天行过死荫之地豆酱的味道等待达利迫近回家-在家里朝九晚六的热恋LadyGaga:神彩巡回演唱会一拳超人第二季OVA5永不止息皇子归来之欢喜知府秀才爱上兵我的妈啊第二季多大事啊无限接近宝贵的秘密桃色骗局超能太阳鸭师生换魂怦然心动的小姐姐死亡暴动极光之下南家三姐妹我回来了24小时:再活一天假面骑士空我幸福小丈夫无子无忧

《千钧。一发》长篇影评

 1 ) 土法泡制的好莱坞小片

事实再次证明,好看的商业片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大投资的。

中国的商业片就该走这种道路:精心的构思,中小额的投资,非明星演员,用类型片来吸引不同口味的观众。

我以前强烈推荐的《情不自禁》和《疯狂的石头》即是范本,而《千钧。

一发》又是一例。

《千钧。

一发》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土法泡制的好莱坞式惊险片”。

男主角老鱼是小城公安局研究爆炸品的老警察,这天老城区的一片破楼里发现炸弹,小城里没有拆弹专家,老鱼临危受命上阵,把炸弹解决了,不料后面又陆续发现炸弹,前后一共有11个!

老鱼能逐一把它们拆掉吗?

中国式的英雄最终会牺牲掉吗?

电影的紧张气氛营造得不错,虽然是一个接一个的拆弹,却不会感到闷。

而且,“土法泡制”的东西要对比以往看过的好莱坞大片才有趣味,如《生死时速》那类。

举例说吧,老美放炸弹的地点,要么就是摩天大楼,要么就是飞机地铁,咱这呢,竟然是破得不能再破的居民楼,而且还是个地下烧鸡加工场,那种脏和恶心就别提了。

老美的炸弹,精致的呀,液晶显示的计时器,不断跳动的绿色信号灯,咱这呢,用来计时的是上发条的闹钟,汽油用塑料瓶装着,外面再用黄色封箱胶缠着。

够土的吧,但这多中国特色啊。

人家老美的男主角,铁定是个帅哥啊,基努里维斯啥的,临危不惧,抽空还能跟漂亮的女主角谈谈情,咱的老鱼,少说也有50了吧,老爹卧床老婆下岗儿子待业,有空就到结冰的江上捞鱼帮补三餐,拆弹的时候手抽筋汗如泉脾气暴躁跟领导提给老婆儿子解决工作的最后要求。

但这多真实多可爱啊。

咱的警察英雄片早就该这样拍啦。

而且,跟《疯狂的石头》一样,充斥在电影里的各种背景元素就是我们今天活生生的生活啊,像普通人民对日本的不齿、地下食品加工厂、开加长悍马的暴发户、洗浴中心里恶俗的二人转、买东西开发票报销、职工下岗、考警察要大学文凭、贫民生活环境的恶劣、党政统一指挥的新闻报道……在国产电影里看到这些,是多么的难得啊,也许并不是广电的审查不给拍这些东西,而只是我们的导演都无意识地忽略了真实的生活元素,这反而是最可怕的。

 2 ) 一部很真的电影

这部片子是课上老师推荐看的,老师没有剧透影评内容,只说这是一部关于拆弹的影片,跟另外两部电影一起推荐给我们,特别一点的就是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

说真的,在听到是拆弹题材的电影时,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过去我看过的一些典型的好莱坞英雄大片,所以并没有抱着什么特别大的期待。

但是看完以后,我只想说,这真的不是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因为当你看着这部电影的时候,你不会考虑任何关于电影方面的技巧,里面的人物生活太过真实而普通,看着看着你就置身其中,从老鱼拆第一颗炸弹开始就随着他的紧张而紧张,感受其中的无奈和烦躁,没有人想冒着生命危险当英雄,就像蜘蛛侠里的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冒险只是因为责任,也会有普通人的烦恼和困窘,因为他就只是一个普通人。

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刻的感觉就是——真实,就像是播放一则新闻短片一样,播完即止,只是在陈述事实,大概每个人阚哲卜电影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这种类型的好电影在中国其实是比较稀缺的,强烈推荐大家去看,透过这部电影去看看那些英雄背后真实的平凡生活。

 3 ) 摘抄并记录自己的理解

电影原来是真事改编,一个懂一点排爆原理的片警连续四天拆弹11枚,影片是虽然炸伤了但人活下来,片尾的旁白说的是一个打工仔不满黑窝点老板的三个月各种理由克扣工资不让转正,于是与一个朋友自制炸弹,然而因为经费不足,其中5枚的炸药是用烟花爆竹的,以此勒索老板。

真事是那个片警是分局副队长,半身瘫痪,瞎了一只眼,手指头少了两根。

以下摘抄别人的影评,真的很有道理。

张爱玲,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

这个光鲜亮丽的城市(片中交待的藏雷地48区更像城乡结合部,混乱嘈杂,真实的是在繁华地区的商业街的大酒店)也是一件袍子,当蝼蚁一般的打工者爬上楼顶或者放了炸弹的时候,就像袍子里的虱子突然爬到了外面。

短暂的惊吓之后,回复理智的人们掏出难得一用但是擦一擦仍然光彩夺目的良心,一边谴责老板的冷酷,一边反思这些人打工者是如何浪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应该积极寻求更为妥当的处理方式才是啊!

”高群书说,电影讲述的正是“中国或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处理事情的方式”。

可能会有莫名惊诧,拿不到几百块钱就要放置真真假假的炸弹吓唬并且伤害人,这似乎不是一个很理所当然的逻辑。

但是辜鸿铭先生早就在《中国人的精神》里说了:事实上,欧洲语言中“科学”和“逻辑”这两个词,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精确的对应词。

如果留意到影片末尾新闻报道中的陈述,并且还原其本应包含的巨大信息量和挣扎/无奈诸如此类的情感,就会发现所谓“荒唐”却十足合理:走投无路的时候,任何一个洞口都是最正确的出口。

为什么会走投无路?

孔飞力在描述乾隆盛世时说:“所谓‘盛世’,是一种惯用的说法,常被人们用来当作德政的护符,用来装点官方文件。

”这是一个镀金的假冒伪劣产品,实质是一个无法通过增进生产来解决社会的基本问题的“受困扰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己的境遇产生怀疑”,付出劳动却拿不到工钱无疑印证并且加深了这种怀疑。

在“受困扰的社会”中如何像个愣头青般顽强地活下去?

一种求助于信仰或者巫术。

1993年,黄子华在栋笃笑《跟住去边度》里说,中国人用来预测未来的学问多不胜数,市面上流行的就有摸骨、看相、测字、术数批命、扶乩、问米等等。

有文化的人别笑,阐述袍子和虱子辩证关系的张爱玲老师也是牙牌的死忠粉丝。

黄子华老师总结说:“一个民族需要很多学问来预测它的命运,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它就是一个命运很难预测的民族。

”听着真是让人恍然大悟并且毛骨悚然,你以为栋笃笑是讲笑话的吗,黄子华说它是讲一些很恐怖的东西,诚不余欺也。

另一种求生的办法则是诉诸暴力,有肢体上的暴力也有言语上的暴力。

当人无法用正常的手段改善自己境遇的时候,愤懑是正常的情感,攻击性的增加是正常的表现。

网络上无数喜欢攻击来攻击去咒骂你咒骂他的人士可以作证,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大多是失败者。

《千钧·一发》的力量在于,除了揭示底层打工者诉诸暴力的“处理事情的方式”之外,同时也阐明了披着体制服装的个体解决起个人难题时同样力不从心,比如像老鱼一样的警察。

在一个镀金的假冒盛世中,除了上述两种求存的方式之外,最安全高效的仍然要数“走关系”,也就是借既得利益者的威力谋取自己的一点生存空间。

老鱼的难题在于,老爸病了,家里房子不够住,老婆没工作,儿子就要复员了但工作同样没着落。

他能做的,除了给自己的局长送一瓶牛肉酱之外,只有努力把自己变成“二级英模”。

(这或许就是排雷过程中老鱼几次中途撒手不管但又无奈地干下去,领导也说你不干我去,因为别的不好请来,下属最好请,而且最后说如果牺牲了老鱼儿子的复员和老婆的待业安排一下,最后没牺牲,也就没安排了,除了花篮和当时的报道,现在谁还记得,一生的痛苦,还是因为两个讨薪恨黑心老板的打工仔,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家都只是这个社会的小小的可以被替代的零部件,你贡献你的价值,你获取你的酬劳,如果被克扣,只能想方设法求存,老鱼排雷了,表彰了,负伤好像也能被抵过了,很现实的来说国家应该救济一下这些为人民负伤的英雄,而不是让英雄心凉,影评讲的挺深刻的,但有关这个表彰与实质性奖励的解决方法没有探索出来,所以透明公开的道德模范支出应该被公开,英雄才能得到切实的帮助,层层下来,就好像片尾报道打工仔的新闻一样,草草结束)老鱼的原型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民警于尚清拆弹时遭遇爆炸,一只手指头没了、近乎瞎了一只眼、下半身完全神经坏死,完全失去性生活能力,但是住房问题未解决、儿子工作问题未解决。

他对高群书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就是一本书,谁来都翻,翻完就完了。

现在用谷歌搜索“于尚清”,只有两条关于他的新闻,大概他这本书已经被人翻得没什么新鲜内容了。

算命、安炸弹、送牛肉酱,这些其实并不如高导演所说只是中国人都有的处理事情的方式,而是在任何一个资源配置不再合理高效的社会都会出现的情况。

只是身为中国人,无疑更为关注中国式爆炸。

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尚未引爆的炸弹,他们行走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穿着袍子,神色阴郁。

因为,没有人帮他们捉袍子里的虱子。

 4 ) 看着很写实一部剧

前天晚上在电影频道上看的,虽然从后面开始看,可能是由于口音比较纯正的缘故,就看了,老鱼开始和副科长的吵架,还有撂挑子都能表现出一个真实的人物刻画,每次排爆都衣服都湿透了,最后老鱼写了那封遗书,反应了老鱼内心恐惧,但是不得不去的心理;今天上网查了下老鱼这个人物在现实中存在,就在齐齐哈尔,看了之后未免有些心酸,英雄的概念可能在心中有个重新的定义,英雄可能不会让人们铭记,但是他们却在我们身边发生,英雄更不是拯救万民于水火,而是我们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我们不去讨论时候否心甘情愿,至少他们做了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好人一生平安

 5 ) 好看

好看。

生活往往比电影残酷:片中老鱼的原型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民警于尚清,爆炸发生后,于尚清右手拇指被炸断,食指被炸飞,整个右手掌被炸裂,爆炸碎片钳入双眼晶体,身躯被炸伤100多处。

左眼失明,右耳失聪,右腿已成残疾,被炸入身体深处的近百块碎片已难以取出。

一年后,他被授予全国二级英模称号,妻子与儿子的工作是否解决,不得而知。

他对高群书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就是一本书,谁来都翻,翻完就完了。

 6 ) 嘘,小点声儿

今天我明白了一件事,太多时候我总是在小事上矫情,而实际上,现实就是这样的,原本生活就不是按自己的逻辑出牌的.于是当现实被还原到电影上之后便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我开始回顾这几周看的电影,一直矫情<画皮>为什么要选陈坤这种小生演一将军,甄子丹第一场的杀人戏为什么不见血,<李米的猜想>里周迅怎么能在出租车上抽烟,警察为什么能把毒品随便给证人看,老鱼脸上的玻璃碴子为什么是由他老婆而不是由护士来择...今天我才明白,原来拿破仑本人就是个矮子,苏格拉底就是同性恋,因为事实就是歪曲的,所以镜子里呈现出来的也是歪曲的,原来有那么多我自以为是地挑出来的bug,都不是bug,反而因为太专注于找茬错过了很多精彩.今天三个提问题的观众,我觉得还是第三个姑娘问的算是个问题,胡小林这个角色似乎是因为缺了一个女主角而加上去的,一是为了阴阳调和,二是像导演说的,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而多出来的那么一个角色,当然他不说,我也不知道这人是他徒弟,要是再多演两小时,我可能会以为她和老鱼有一腿.而且这个小胡同志相当于非专业演员来说,似乎表演的痕迹重了些.这算导演的一个小失误吧,另外,导演在最后说到希望通过电影的影响力,可以使电影中的老鱼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而实际上,我想大部分人都觉得,老鱼最后是痊愈了,顶多落点疤或者再加上点阴天下雨咳嗽喘之类的毛病,谁也不会想到那些玻璃碎片对他的后半生造成了那么大的影响.电影在经历了n次假高潮之后,炸弹终于在观众没还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引爆了电影的高潮,而我又在还没酝酿好哭的情绪的时候,发现老鱼没死,对于习惯于定性思维的观众来说,英雄只要大难不死,必定会有后福,然后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就不会有人去呼吁导演所期望的事情了,这也算是一个小失误吧....我想最大的失误就是电影卖好不卖座,应该是可以看看的电影,却没什么票房,所以那370w就有点可惜了,那些鸡笼子里和水池子里的群众鸡,也白受那么大的罪了.另,今天还知道了,在电影院里被人说"劳驾小点声儿"是什么感觉.

 7 ) 千钧。一发

家住齐齐哈尔的老鱼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他为人正派,兢兢业业但生活颇多坎坷。

上有卧病在床的老父亲,下有复员待业的儿子,老婆也下岗在家,全家的生计都靠老鱼一人支撑。

由于该市当年曾是日据城市之一,因此解放后当地有大量未引爆的地雷和炸弹残留,给人民的生活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老鱼虽然只是个片警,但是早年当兵的经历为他积累丰富的排雷经验,几乎所有这类棘手问题都要有他亲自出马。

不知从何时起,神秘歹徒开始在当地四处安装炸弹,老鱼首当其冲,和歹徒及随时都会引爆的炸弹展开角力……

 8 ) 据导演说好莱坞的《拆弹部队》改编自本片

2008中国剧情片《千钧。

一发》,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豆瓣评分8.2,时光网评分7.9,IMDb评分7.2。

好莱坞的《拆弹部队》根据本片改编,我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才关注到了本片。

影片低于预期,不是我的菜,顶多给6分。

剧情平淡,节奏平缓,戏剧张力不足,拆弹惊悚感不足。

片中的警察角色都是由真实警察出演,虽然风格淳朴,但问题是过于淳朴而没有了表演,毕竟是电影,电影是戏剧形式,是表演的艺术。

影片的戏剧化改编不理想,开篇“二级英模能解决子女就业”就预示着结尾会牺牲或重伤,写遗书、给妻子打电话交代后事、多次找领导给自己死后母子落实工作、多次预感要出事、高档洗浴的欢笑明显预示着要悲剧反差……结果结局不出所料炸弹爆炸,这使得剧情平铺直叙,缺乏反转,戏剧化改编不够。

男主多次预感要出事,并且总是说出来,一两次是剧情需要,但是说太多了让人感觉很磨叽。

虽然我觉得影片一般,不过男主这个角色刻画得不错,鲜活丰满,不是拆弹英雄的脸谱化塑造,男主是个普通老百姓,基层小警察,有担当也有怯懦。

片尾拆弹,随行警察的设置有很大问题,让人以为随行警察是隐藏在警察队伍中的罪犯,他的动作很像是遥控引爆,可结果并非如此,导演严重误导观众。

这个警察随行的剧情纯属画蛇添足。

女搭档戏份很少,但很有亮点,查了电影资料,她是专业演员,片中屈指可数的专业演员。

影片无法在国内上映是意料之中的,影片对警察队伍的塑造难登大雅之堂,比如单位出钱去洗浴中心,还有简陋的设备,专业人才的缺失,让男主休息而继续戒严、警察队伍让人感到像乌合之众……虽然影片刻画的是警察,但公映后反倒容易引发负面舆论。

 9 ) 对!这样的人物,可信!

理解小米加步枪如何取得胜利的啦。

对比全副武装的“拆弹专家”,我们公安技术科老鱼可一点也不差,并且4天内,仅凭业余知识和土办法,排出11枚炸弹(有一枚是真的),这在任何国家和平时期“排爆史都是值得载入史册吧。

而且这是真人真事。

“老鱼”没想当英雄,他就是个底层小民警,部队学些技术,老婆没工作,儿子退伍工作也着落,由于懂得电气技术,总爱鼓捣东西,为此还被老婆数落,在授命排爆过程中,还有点小性子,说话直,脾气大,但危险逼近,他就是自己往上冲。

就是真个人物,极具崇高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关键,他可信!

没有煽情的生硬灌输,没有歌功颂德的刻意美化,阴阴的雾霾天,乱糟糟的市井,粗糙的画质,背景音乐的缺失,地道的东北方言,烟火气的台词,每一条都为了让这个故事,这些人物,更加有可信度,因为这本来就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

当年,排爆这件事,对于基层民警来说,可能就是挺草率的,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事,都可以出一部“土法技术大全”了。

排爆人员也是瘸子里拔将军,“排制式炸弹的排不了土质爆炸物”,那咋办?

都排了一个了,就凭这经验值,也得由老鱼来排剩下的。

四周居住环境复杂,对爆炸当量未知,都是导致不能远距离引爆的原因。

但用包扎布搓绳子的桥段,不是很理解,绳子应该更容易买到吧。

老鱼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消亡,他在公安战友的安排下,在富丽堂皇的洗浴中心,心安理得的享受了一次,在“二人转”喧闹的乐曲声中,他竟笑的有些忘我。

 10 ) 不由得对比起《钢的琴》

偶然在电影台看了《千钧一发》,非常喜欢。

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不知为什么,想着老鱼,脑海里总是不自觉地跳出《钢的琴》里面的陈桂林。

两部电影都取材于东北,破败老城的灰暗场景,小人物的辛酸和坚持,朴实幽默的方言对白,是共同点。

当然,《钢的琴》有更多爆笑的桥段。

而《千钧一发》除了那个女警,都是非专业演员,虽然《钢的琴》里专业演员的表演同样真实自然。

还是说说老鱼和陈桂林。

俩人都是东北中年男人,属于心灵手巧无所不通那种,如果不是大环境造成的窘迫现状,他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有滋有味,他们身边的人也会更幸福。

俩人都其貌不扬,甚至不修边幅,但心里手里都有两下子,尤其是都会钓鱼。

其实老东北有不少这样的男人,虽然过得拮据,但很乐观很懂生活,而且心地善良热心助人。

如果有机会,他们会拿出一根筋的劲头,像个真正的爷们儿一样拼一把。

俩人在很多细节上有相通之处。

婚姻都不尽如人意,但自有倾慕他们的女人。

对老人孝顺,疼爱孩子,关键是能带给孩子正确的观念和积极的力量,所以儿女都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这样的父亲。

与人为善,和同事朋友的关系都好,有死党。

说话直接又幽默,有点爱面子,不肯屈从权贵又迫于生计不得不适当屈就。

等等。

最后说说《千钧一发》里面的洗澡。

老鱼接连拆弹,每次都浑身湿透一次比一次更紧张更累,导演巧妙地用几次洗澡进行了连贯和推进。

开始是在单位浴室洗,后来去澡堂子,又有了搓背的,最后去了豪华会所,洗了按摩浴池,还看了二人转。

原来男人的洗澡也可以被反复描摹,呵呵。

《千钧。一发》短评

生活真平淡呀!除了最后的一声巨响……

3分钟前
  • 永枫
  • 还行

也就这样

4分钟前
  • 小新
  • 较差

哪门子惊悚。。虽然看全片也紧张。。楼梯道那个我还真以为要出事。。忘了是哪篇评论推荐看来着。。。总算看着了

6分钟前
  • 一起做梦
  • 还行

黑色幽默 黑色辛酸

11分钟前
  • 以昼为夜
  • 力荐

CCTV6看的,作为故事片,我觉得故事不够完整,不过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里面全是东北话,估计东北人看起来会更有感觉

16分钟前
  • paopao
  • 还行

还可以吧

20分钟前
  • 经纬万端
  • 还行

很干吧,连个bgm也没有。

21分钟前
  • 吕半仙
  • 还行

向公安部献礼作品!

25分钟前
  • Narcisuss
  • 力荐

如果不是真实故事改编 会觉得这个剧情太离奇了

30分钟前
  • 迷醉小酒窝
  • 还行

嘉年华入选影片资源观看 音画质的模糊反而让影片呈现出真实生活的面貌 平凡生活中英雄的诞生从来都是催生的 领导的做派 同事的鼓动 家人的艰难 吃顿饭都不安生的炸弹 再夹杂上当地对抗日往事的仇恨 口头许诺却要人用命去拼 最后的案件破获只不过新闻一条 憋屈却无处说理

31分钟前
  • 木易
  • 推荐

乱糟糟

33分钟前
  • 有点醉
  • 较差

高群书 很有点意思

35分钟前
  • 谢天
  • 推荐

9分。欺负老实人,逮着一个人往死里薅,憋屈。一开始老鱼徒手排雷,放摩托车兜里颠啊颠,吓死个人!老鱼真的是除了不会生孩子啥都会的全才~拆第一颗炸弹因为来不及了,略懂一二的老鱼硬上可以理解,后面这么多颗居然还不向上级请示增派专业排雷人员来,我是真的不懂,是老鱼的命不是命吗!?局长对打退堂鼓的老鱼说了两遍“你不上我上”,典型的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过这种生死局,不在我的专业职责范围内我肯定不上。电视报道里全是领导的讲话,真正的英雄没有画面。老鱼身受重伤得到了什么?二等功,光荣,有锤子用,能吃吗?领导许诺解决的老婆孩子的工作还是没解决。拆弹拆到后面,一群人跟着,就像玩一样,只有老鱼不断强调,前面没爆纯属侥幸。听到老鱼跟老婆打电话匆匆交代一下,眼泪止不住地流…最敬佩当好警察好医生好老师的人们,向你们致敬!

37分钟前
  • ||:da da da:||
  • 推荐

資源很難找,中國很多電影沒有高清藍光化真的很可惜,比如這部。感覺高群書導演拍得很快,但又經驗老道。影片節奏很快,沒什麼花招,就是認認真真、樸素地去塑造、介紹一個人物,整個情節簡單,但挺勾人。唯一讓我不理解的是,結尾那顆炸彈既然知道危險,為什麼不運到空曠的地方去大膽銷毀呢?以及片子缺少對鎖定炸彈過程的描述,信息缺失,遺憾。#這算主旋律吧,也是現實主義寫實片。但不是教育宣傳片,respect

42分钟前
  • 我叫皮埃尔
  • 还行

高群书是有才情的!简单的单一场景拆弹故事拍出纪录片的写实感,看的我在老鱼剪掉引线的同时也极度紧张。话说这部片子版权卖给美国拍出了《拆弹部队》,二者相对比真是明显感受到两地不同的创作风貌......

43分钟前
  • 茗政
  • 推荐

不是核弹,不能远程引爆么~~~就这点想不开

47分钟前
  • lost observer
  • 推荐

这么好的题材,又能弘扬主旋律,结果拍地稀碎…

52分钟前
  • TheK_
  • 还行

不好看

57分钟前
  • A,相知相惜
  • 很差

如果不是真实故事改编 会觉得这个剧情太离奇了

59分钟前
  • Bill
  • 还行

如果给高群书足够的自由,这部电影应该会是五星。这片拍的不是英雄,所有给一星、两星的请了解一下于尚清的事迹,再耐心琢磨一下影片里的诸多细节吧

1小时前
  • 楚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