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是草他妈的感人至深2.我买的碟电影的英文字幕没有中文翻译,但是花絮整整85分钟都有中文翻译3 因为花絮介绍的就是本片的导演,编剧和男主演John Cameron Mitchell 4 字幕组太有腔调了 但如果更有爱一点用业余时间翻译一下影片字幕就好了 要知道花絮都没有英文字幕5 推荐在星期天hangover开着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看6 你误会了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
东柏林,被赶走的父亲,Hedwig就被安排到了这么个畸形的环境。
但我很惊奇的在他身上看到了自信,梦想的执著,在我看来电影看的就是人。
所以i like it
看《性爱自修室》有一集背景大段说道这片子,找来看了看这部“邪典经典”。
说实话歌舞的部分有点失望,表演爆发力真足,导演啥的也确实有才,但是音乐我都没感,故事讲得也不是特别流畅,或者说视觉语言运用一般吧,音乐剧改的可能有关系。
故事内核还是很牛b的,否则也不会这么高分数了。
看了看评论几乎都没说到点子上,也不是“一生唱给你”这种传记性,主旨也不是讲悲惨故事先愤怒后来平静,这片子讲的是身份自我认同。
为什么Hedwig要神经病一样追着汤米,俩人分手的时候说了一句,It ‘s what I have to work with。
话是这么说,但他大喊爱我前面的时候,自己也没有接受自己,追汤米的过程看上去是找公道,其实是找自己,这也解释了找回公道后自毁长城。
直到影片最后,Hedwig不是“平静”了,而是回归本原了。
内心接受了自己也就不用压制别人(不让戴假发)了。
《性爱自修室》里小黑从迷茫到觉醒也是这个过程,看过这片子之后觉得这背景用得真是绝妙。
想想同性恋者受到的家人、社会的压力也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这片子被奉为经典。
社会认同很难,自我认同其实更难ps.本人100%直男,囧
本片是由音樂劇改編的電影,因筆者沒有觀賞過該齣音樂劇,就暫且不論其改編成功與否但這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過癮的音樂電影與其說這是一部音樂電影,我更想稱他為一部很迷人的音樂錄影帶(MV)會這樣說當然有我的原因就拿我最喜歡的音樂電影《Begin Again》來做簡單的說明:一般的音樂電影都是將音樂搭配進電影裡、用音樂來營造當下的氣氛像是Adam Levine的Lost Stars就是一首很成功的電影主題曲,我們聽到這首歌就會想起電影裡的畫面,再加上琅琅上口的旋律,不只讓這部電影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Lost Stars常駐於我們的音樂庫及腦海中但《搖滾芭比》則不同,他是將音樂「融合」在電影之中,他所唱的歌詞就像是台詞,只是再搭配上旋律、並把他唱出來。
而演員的情緒、表情、所有的表演都是完完全全的融入在首首歌曲中。
導演非常巧妙的用「音樂」完整地說完了這個故事!
我想:以「棉花糖與熱可可」這個絕妙的組合,來說明我的感受,或許再恰當不過了!
而貫穿本片的便是“性別認同”,雖然是以此為主軸,但導演卻說的輕輕淡淡,偶爾來一記響亮的耳光將你打醒,但過不久後又讓你繼續深陷在五光十色的樂團表演中或許,Hedwig也是如此吧?
Hedwig是一個為愛變性的搖滾歌手,但他也從此為了留下的那一吋而遺憾的過著日子。
在歷經離婚後的Hedwig,與Tommy組成了兩人樂團、事業有成。
直到在和Tommy親熱的過程中被觸碰到了他那原本為男性的軀體,Tommy因無法接受而離開了Hedwig。
起初,我一直以為是因為Tommy的離去才會讓Hedwig如此的歇斯底理,但越到後來我才發現:其實Hedwig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接受過自己、正視過自己。
他把真正的自己隱藏在歌曲裡,所以在舞台上演唱的Hedwig總是如此的瘋狂、真實,因為只有唱歌的那幾分鐘:才是真正的他直到最後,他終於以真面目示人,一絲不掛的站在Tommy面前,坦承的面對他,也是終於坦承的面對了自己、接受了自己。
那一幕,讓我的眼眶變得模糊。
我想Hedwig就像是柏林圍牆,他的身體在東邊、思想卻在西邊,他的一部份是男人、另一部份是女人,他的意識一部份是自由奔放的,另一部份卻被鎖在自己的軀體裡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是不是也像是一道又一道的柏林圍牆呢?
我們將自己分門別類,卻又發現自己並不完全屬於某一個分類,於是我們焦慮、自卑但你知道嗎?
柏林圍牆在1990年就被拆除了,而我們卻仍然被困在自己的分類中最後,Hedwig坦承的面對了Tommy,他的月亮刺青變成了太陽刺青:是愛愛,讓這一切變得完整:the origin of love另外還是想提一下我在本片很喜歡的片段:穿越衣服後的激情之吻在看這個部分的時候,讓我直接聯想到的是Xavier Dolan在《雙面勞倫斯》中安排的Clothes Rain(衣服雨)當時在看雙面勞倫斯時,我就一直很想知道為什麼是「衣服」,究竟衣服有什麼意涵?
今天在看過搖滾芭比後,我想或許衣服也代表著「親密」吧?
衣服覆蓋了我們的全身、有時也代表著一個人的品味、性格,如果能夠幫所愛的人挑選衣服、甚至是參觀他的衣櫃,或許這對情侶也走到了某一個穩定的階段,才能有這樣的行為而看著Tommy牽著Hedwig的手穿梭在吊掛的衣物之中,時而遮蓋住雙方的臉、時而又從衣物之中看到對方的眼睛,真的很浪漫啊
Hedwig他曾经是个男孩,后来他为了他的幸福,选择变成个女孩,但最后他变得不男不女,连人妖都不是开场,他在舞台大吼大叫,晕头转向,他是否想把自己打扮成茧后重生的蝴蝶?
可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大扑了蛾子,丑陋怪异愤怒的不知所谓,不只是巧合还是必然,沉默的羔羊中那自以为是易装癖的BT也爱蛾子,他爱蛾子的蜕变,Hedwig也是这样么?
我不喜欢这个,但我却被感动,我讨厌它总是在我陷入难过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你的回忆和幻想,是的,每当我们回忆往事时,总是显得平静,即使发生的当下我们疯狂,恐惧,失去控制,但是在不久的以后,我们回忆起那时,总是感觉平静,仿佛我们在看谁的电影,正如我刚刚做的‘妈,耶稣最伟大。
’母亲狠狠打了儿子的头一下‘不准你再提那个名字。
’‘可是耶稣为我们的罪孽而死。
’‘希特勒也是。
绝对权利是腐败的。
’东柏林肯定对那一夜竖起的柏林墙有着特殊的情感,经历过的人肯定对那围墙对他们的影响津津乐道。
人们总是对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有着情结与骄傲,虽然这并不是人们选择的结果他一路旅行,在平凡的餐馆演唱暴烈的歌曲,听众有无力的老人 循规蹈矩的妇女 看不惯人妖的壮男,他总是歇斯底里,他总是妖艳,他总是自我介绍让别人知道,仿佛自己并不在乎,可他从未卸掉那浓烈的妆,金色的发,和暴露了过多肉体的裙最后,他卸掉了妆,还原了深色的短发,露出了他那男人的胸膛,他说 他曾被人切割成碎片,但现在他把它们缝合,他想干什么?
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想告诉大家,他好了,他不在意了他想告诉自己,他好了,他不在意了也许承诺 不过因为没把握Tommy 一个摇滚巨星 一个电动迷 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在他未成名前更像一个在温室成长的花朵 一个世事不懂的孩子 被一首歌打动一个懵懂的少年,总是深得沧桑历练老女人的欢心。
而这样一个女人,对少年始终都具有女神般的吸引。
两个人当然在一起了,最后当然,分开了Tommy说我妈大概在找我后来 Tommy成了摇滚巨星,唱着他抄袭的歌后来 他们又遇见了 在寻找妓女的陋巷后来 他们旧情复燃了 当他在在亲他时 他是难过的 是心碎的后来 Hedwig因祸得福又成名了 在酒吧 有观众等着他演唱 我想他会不会问 我从未改变 你们为何又来爱我可是 他可能确实不招人爱最后那些来看他的人最终走开了他听着自己的歌 从自己爱的人口中唱出他依旧干净他依旧遍体鳞伤他听见他对自己唱你历尽沧桑 却总做异乡人如果这个世界让你找不到安静的理由那么 就对他咆哮吧然后一丝不挂安静的离开
My Rating: 8.2一部匪夷所思的音乐影片。
一个东德少年Hedwig,沉溺于与美国大兵的同性之恋。
为了爱情,更为了自由,经历了一次不成功的变性手术,终于和大兵一同来到了美国。
不想大兵很快移情别恋,Hedwig绝望中只能从音乐中去寻找慰籍。
偶然间他邂逅了青涩少年Tommy,只可惜不完整的Hedwig命中注定难以拥有完整的爱情。
他曾经绝望地寻求机会报复背叛他的Tommy,却在最后得以感悟。
当一切喧嚣归于沉寂,他赤裸着在黑夜中走向远方......《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其实改编自Broadway的歌舞剧,所以影片的结构并不严密,有点歌舞剧的那种随性,不过倒是突出了音乐在片中的作用。
几首歌曲的叙事性很强,完全就是主人公一生的写照。
片首主题曲《The Origin Of Love》伴着那段动画,让我想起迷笛时候崔健的现场表演了,不过比起老崔的那个鸡蛋的创意,《The Origin Of Love》的寓意可就深刻得多了。
歌词取材于柏拉图《飨宴篇》,大概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式爱情的出处吧,“真正的爱情是诞生于不变的灵魂之中,爱上心灵之美的人才是爱上了永恒”。
影片的音乐有着明显的Glam Rock的色彩,主人公几乎每一幕都要化妆换装,把阴柔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不断地在片中像Lou Reed,David Bowie等人致敬。
比较让人吃惊地就是影片里演员性别的错位,饰演Hedwig的John Cameron Mitchell自然不用多谈,片中那位胡子拉碴的老兄(有点像《大话西游》里的瞎子...)居然是女性,真是惊为天人。
John Cameron Mitchell真是个天才,居然可以自编自导自演自唱,褪去假发的他扮相有点像Placebo里的Brian,真是够阴阳人的。
顺便说一下,片中扮演Tommy的演员Michael Pitt几年后在《Last Days》里成了Kurt Cobain...很意外。
现在在欣赏该片的OST,的确很出彩......影片我给7分,音乐我给9分。
日本朋友masakingさん推荐的电影,非常好看!
看得我怒气值max。。。
hedwig在贫民窟长大,见识短浅内心美好,被美国大兵欺骗,没自己好好决定就因为大兵说“要获得新生活就得付出代价”,做手术去掉了生殖器。
(大兵没有给他提供好的生活,他们还住在车厢里,后面还出轨背叛了他)后来hedwig在街头穷困潦倒卖春卖艺,认识了tommy,这段真的让我气死了,hedwig真的内心很美好,一些喜欢就让他乐于付出,教tommy摇滚,手把手教音乐,而tommy一直白嫖,首先他家庭条件很不错,看他情绪都很被父母左右,而且想学吉他他爸马上给他买了很贵的电吉他🎸,而他没有给hedwig付出任何物质帮助,并且从不吻hedwig,不只是他不认同hedwig而且他厌恶看不起hedwig,又很怕失去这块馅饼。。
后面就偷hedwig的歌出了名堂,真的不要太恶心了,他还说自己爱hedwig,之后车祸了还不是疯狂撇清关系,不要太恶心好吧,说实话这种人真的该被唾沫星子给淹死,就真的不要信任这种男的,令人作呕!
乐队的黑发鼓手,还有那个律师,提供的帮助少之又少,这两个人全把希望寄托在hedwig身上。。。
大家有注意到的话,hedwig其实一直都住在车里,晒衣服也永远在车里,居无定所。。。
致每一个真诚的革命者耐着性子成长真是奢侈一事儿,如果不巧骨子里有些反自然的妖艳必然要受点打压,汉塞尔就是这样一个用圣经擦屁股的生活哲学家,看在贯穿全篇的原声份上,我愿意接受他所有的怪仄和易怒,无论什么歪理邪说异端邪教在呐喊和旋律的加持下都会变得真诚洗脑,不同于鸿篇巨著的古典乐,摇滚是直击反射弧的耳朵绑架者。
我喜欢落魄的摇滚明星,不仅因为他们是生活在规则背后的梦想家,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赋予不酷的现实哲学性的魔法,原来生活这么有节奏感,哲学这么特立独行。
柏拉图的《餐宴篇》中,借用了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说的一则神话来解释了关于恋爱的现象。
远古时代人有三种,男与男的结合体,女与女的结合体,和男与女的结合体。
对于狂妄自大、想要挑战众神的人类,宙斯将人类劈成了两半作为惩罚,并叫阿波罗神把人的头拧向被割的部分,让他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罪恶。
被切为两个半身的人,极度渴望着失去的另一半。
原本是男和女的结合体的人就渴望异性,而原本是男和男或女和女的结合体的就渴望着同性。
这则故事是《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整部片子的灵魂。
它讲述了一个出生于社会主义旧东德后辗转于美国各地二流酒吧卖唱的变性人一边唱着摇滚一边找寻真爱的故事。
之所以觉得这部电影特别,是因为主人公Hedwig被设定为一个变性手术不成功的变性人,六英寸变成了一英寸,就像随身携带的玩笑,可以不时拿出来自嘲一番。
虽然他不说很少有人会知道,但是这令人愤怒的一英寸正是他所有不幸的根源。
另一方面,既不是完全的男人又不是真正的女人的Hedwig其实在这里被泛指为“人”。
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属于那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他只是单纯地相信真爱的存在,相信天生注定的另一半的存在。
他无所谓自己是男人、女人、同性恋、异性恋、变性人,他只是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性别。
变性手术以及手术失败都可以看作是他为了爱情所付出的代价。
第一段爱情结束时,他仍然选择作为女人,甚至作为变本加厉打扮的女人,则更多是出于对生存和生活的无奈。
而没有告诉他所爱的17岁少年Tommy自己的真实性别,不是因为他不相信爱情,只是因为他害怕遇到的不是注定的那一半。
Hedwig说:“很显然我必须找我的另一半。
但是那是他还是她?
这个人长什么样?
跟我一样?
还是正相反?
我的另一半是否有我所没有的东西?
外表?
运气?
爱情?
我们真的是被迫分开的,或者,只是他带着好东西逃跑了?
或者是我逃跑了?
这个人会使我不安吗?
性爱怎么样?
那是让我们再一次走到一起的原因吗?
或者两个人真的可以变成一体吗?
”Tommy不是那一半,即使他们爱过。
也或者,Tommy就是那一半,但是那种渴望成为一体的爱情和欲念已经在世俗的规范基准里熄灭了。
不管Tommy是不是注定之人,Hedwig都将继续寻找下去。
影片最后,褪去假发,赤身裸体走在深夜小巷中的Hedwig的背影,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不管是谁,都用自己真实的一面去寻找真爱吧!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部超越单纯同性恋题材的电影。
应该是超越性别的关于人与真爱的故事。
为什么我不能变得完整?
为什么找不到另一个我?
我疯狂的渴望着什么,另一个我的出现消解我的孤独,我渴望达到至高的状态,希望生命充盈我的全身。
为什么摇滚这么有力量?
唱摇滚的人却如此痛苦?
生命疯狂的向上生长,却因为遭遇不断地被打压,我的心就像柏林一样一分为二,一半自由,一半规训。
自由的那部分渴望一种保护让我重拾对成长不确定的安定,规训的那半部分又渴望遇见无上的自由。
但我自知我的懦弱,我承担不了绝对的自由,没法应对无条件的放纵,可偏偏我又不能忍受枷在身上的规训。
也许音乐真的能救人,在酒醉的时候唱出自己的郁结,歌唱像是个祭祀仪式,我手舞足蹈地放纵着,一边祈求上天,一边安定自己的内心。
歌曲结束,电影散场,还是依旧要面对内心的郁结和社会的压力,但幸好从别人那里偷来一点点力量,我好像一点点地感觉到了重生。
故事挺感人,拍得一般般。和《冥王星早餐》、《丝绒金矿》差不多类型的片子,摇滚,异装癖,同性恋神马的。主角的化妆倒是很像《洛奇恐怖秀》。很囧的是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居然一直把inch看成了itch......
真冷门
这电影怎么会有喜剧的标签?我看的好桑感 有木有?~原音赞
另类人生啊
我们生活的过去是条颠簸流离的船。
❶回忆part太会拍了太会拍了太会拍了太会拍了,东德童年、公厕音乐节、糖果比喻、摸雕分手几节理应反复誊写直至倒背如流。❷可惜了,和天才的前七十分钟相比,最后两首歌实在不太够劲儿,但是whatever,上头了还是。
每一首歌都非常好,作为一个音乐片它的类型元素是满足了,但是在叙事方面太过随意,有好的场景,却无法自然的连接并且跟剧情结合起来,导致形式大于内容。
歌是真好听,没啥对话,除了歌曲就是独白
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这是一部摇滚乐的MV或者是一场盛大且富有感情的Show。
终于扯下了wig的Hedwig,burn self不用再为爱勉强,不再担忧an angry inch 音乐和导演的演技都俱佳 但还是少点感觉
自编自导自演自唱,JCM真的牛。到最后,他摘掉金色的假发撕开身上所有的伪装,少年Tommy唱只因为我少不更事,你比造物者创造的任何都精彩;他望着他轻声说再见,一切都终于落下帷幕,像是漫天绽放的花火,绚烂后漂浮着寂寥的烟。PS:好几首歌特别感触。
John Cameron Mitchell太有才了!!!
好尬啊天呐
什么鬼。不反对LGBT,但是这拍的是啥啊,甚至还不如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看不懂
Then love the front of me, honey!3.5 歌词和动画特别棒,演唱不够用力喜欢眉骨上的银色高光,乱糟糟的金色假发,额头上汗湿的十字架,一块印着妆面的脏毛巾,空洞瞳孔里漂浮着的几缕忧郁的蓝色 emptiness, lost around,小熊软糖挤在包装袋里
自爱和自我发现,喜欢这部片对LGBT的表现,不卑不亢,JCM真的美。一向不算喜欢musical的浮夸,但这里的音乐的确打动人,摇滚乐引用自然,表现形式也有可爱的纯真。好想看这个的舞台呀
超讚!神配樂!裡面的歌每一首都好聽! Hedwig的歌就好像他一生的寫照一樣 而他的經歷就好像一部編年史一樣 偽裝和抗爭 學會愛與誠實面對自己 Origin of Love聽得淚流滿面啊嚓……居然還是自編自導自演 太震驚了
John Cameron Mitchell自编、自导、自演、自唱。怎么可以这么帅~!
配乐诗朗诵,自传日记,MV变身合体电影。大概除了歌迷和特殊癖好者,没人愿意看。真的,就是这才华,或者遭罪,死了辜负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