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蓝色,绿色,红色,权利,寂寞,躁动,单纯,疯癫的海公主,哥斯拉怪兽,这是一部童话故事。
故事的确牛,打开电影的时候本以为是金基德的韩国主旋律,金基德的确让这个发生在男人军队里的绿色故事大绽光彩。
机器头狼般的个体误杀平民,导致平民的女朋友疯掉。
头狼因为良心和荣誉感疯掉,平民女朋友和每个军营的男人做爱,怀孕,这个疯子强烈的要回到兵营中去。
女人的孩子被拿掉,只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拦,接二连三有士兵被狙击掉。
当展开对头狼狙击的时候,头狼在城市的人群骚动中准备射杀一个警察。
谁杀死了士兵?
为什么杀死士兵?
人性,扭曲的人性再一次被金基德诠释。
电影有金基德一贯的毛病,这种毛病也是他的优点,往往追求效果,追求极致的戏剧效应,不考虑牵强与否。
比如说在对张东健的动机行为不考虑或少的塑造,直接奔向他的行为,军营中每个人的态度立场的转变是突兀型的,女朋友单一不饱满,太注重MV式的表现,忽略掉内在的内心情绪,所以有那种是一堆的文本符号堆砌出来的感觉。
张东健演得也不好,大傻子的感觉。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心酸的电影。
压抑的军营,无聊的士兵,一个终日幻想着捕获北朝鲜间谍的小军官,一个不幸的因误入军事禁区而被前者射杀的偷欢者,一个痛失爱人又被士兵们玩弄的疯女。
金基德把故事放在南北对峙的大背景下,用一个荒诞的故事悲伤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扭曲,人的崩溃。
海岸线上的士兵没有了英勇-只有任附近村民嘲弄的懦弱,没有了良知-把一个疯女子当作人尽可夫的泄欲工具,没有了战友情谊-只有落井下石的冷漠。
战争的威胁到底还在吗?
是人为的灌输和暗示还是战争离这些士兵真的不远了,总之战争没让士兵崩溃之前,士兵已经承受不了强大的假象敌带来的压力,崩溃从内部开始了,对峙改变了每个韩国人的生活,压抑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张东健最后像堂诘柯德那样在汉城的闹市中旁若无人地杀敌难道不是可怕情绪的蔓延吗?
我不认为作为一个士兵的张东健误杀平民做错了,明明是军事禁区,硬是要闯到里面去乱搞,难道这样会刺激些么,快感来得更强烈些么,高潮会更多一些么,正所谓不作不死,一作就死。
以致此后的精神问题,其实可以看作是误杀之后的一个愧疚和反省的表现,女朋友的离开恐怕也是给他最大的刺激,致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深渊,导致悲剧发生重要的一笔。
如果能的到别人的理解,尤其是亲近的人,张东健最信赖的女朋友的理解。
此时有人帮助,开导的话,也许能够得到救赎。
赵士兵是刺激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嘴贱,活该。
围墙边放玻璃渣那段我就希望这种人去死,果然后面给别人阴死了。
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太自我的人总是没有好下场的。
女主也是受害者之一,无话。
我们没有权利去苛责别人,因为我们不在别人的立场,不在别人的处境,不知道别人当时的想法与难处。
任何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非影评。
以上14.05.22
当年看时是因为张东健,并不知道是金基德的作品,一部有关政治、战争和男人的影片,期间夹杂着淡淡的爱情, 压抑而扭曲的人性让人发疯,张东健的表演完美的让人窒息,至今仍难忘的一部战争片。
在我写影评的这个时候,我还没有看完这部片子澎湃的感情激荡着我想写点什么。
想写姜汉喆看到击毙的只是平民时的彷徨和无助?
还是他休假回去后女友的分手,朋友的嘲笑和不能接受?
还是最终回到部队后一次一次的刺激?
不能面对女孩,不能面对枪声,不能面对凶手这个称呼,不能面对女孩的哥哥和男孩的朋友。
还是想写女孩子的可怜?
疯了以后把很多男人当初英吉,被强奸,被迫堕胎。。。
到完全崩溃,简直看不下去。
我还想说说女权。
强奸了女孩子挨揍就可以了?
罚跑步就可以了?
还是道歉就可以了?
他们还带着女孩子去堕胎。
全篇都是可怜事,可怜人。
原本以为我已经被懈怠磨灭了亢奋,但一看到棒子片的挥人相,立马出离愤怒,这力度打上来不偏不倚。
话说还是好几年前看的剧透,引发了对这个故事的些许猎奇兴趣,这冲动的感觉一直存档保留着,虽然标签是我一直不待见的金基德。
终于酝酿好情绪就看了。
不能忽略的是开片字幕:“朝鲜半岛是世界上惟一分裂的国家”!
立马让我愤怒外泄。
而后电影情节的憋屈和抓狂,让我再一次领教了【实尾岛】式的变态和扭曲。
韩国人的这种非庸常亦非正常的另类写实,让我一边被恶心,一边被冲击。
冷静地说,这么赤裸裸地表现人性的趋向兽性变异,金基德堪比芥川龙之介的深刻。
想起看朴赞郁的【老男孩】,虽然胃部极度抽搐,但影片拷问的力量,对内心的震撼,确实是无法违心地忽略或带过。
就这种自我剖析的狠辣做派而言,韩国人确实比我们有勇气。
张东健确实是个很到位的演员,豁得出去也投得进去:全片的情绪脉络由他主导,在一种压抑中张扬疯狂,几近崩溃之间,甚至让我有点替这个角色揪心。
而那个女人,在金基德的镜头前,一边无力地受害,一边以自毁复仇。
恕我愚昧,看不出导演到底是要女人做符号还是做标签?
但我对这个疯女人实在没法动情绪,同情都显羸弱。
即使是受害者,我也不能忍受这种自虐式的报复。
而金基德对军人的刻画,使他受其国民打压是必然。
在他的眼中,军人的饥渴和疯狂有现实的压迫,也有人性劣根的使然。
军人外壳的伪装,在一层层地撕下之后,我们这些局外人看着都惨不忍睹。
我承认,除了愤怒,我确实收获了其他。
不过,这种冲击的频率不能太高,我的胃还没缓过劲来。
此片让我极其压抑。
简单来说似乎就是在战争的阴影下两个人变成疯子。
可是这疯狂背后含有多少故事与喻意呀!
姜汉泽是守卫海岸线上的士兵,他一心要抓到北朝鲜间谍,可是当他真正开枪并杀死一个误入禁地的平民后。
似乎才真正明白杀人与死亡是什么?
虽然从职责上来说他无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
可是人不是机器,不能后退与删除。
当村民们责打他时,当女友知道后离开自己时,特别是当死亡者的女友美英疯了后。
他也疯了。
他陷入了自己的想像,最后打死了前战友,也毁灭了自己。
美英是另一个牺牲品。
前男友在她面前被打死,于是她疯掉了。
这里残酷的并不是她的疯狂,而是她反衬出战争机器下的另一种残酷。
那些士兵们并不同情她,反而把她当成性工具。
最后使其怀孕后,还残忍的私下手术流产。
与上述两个疯子相比,那些士兵们又正常吗?
他们只不过是另一类的疯子。
最后的士兵死亡恐怕也是命运的安排吧。
战争是什么?
各色人等有着各自的看法。
这就是其中的一种。
金同学零二年的片子了,是看过他所有电影中最不喜欢的一部。
故事不好,拍了一些疯子,疯得够透彻但看不出为什么会透彻到这个地步,只觉得傻乎乎的。
整个片子里最纠结有理的我看只有两个,金上士和美英她哥,单纯的出于友情和亲情,没有乱七八糟的心理阴影,浅点儿说就是真情实感了。
我发自内心的觉得江汉泽和美英疯过了,后者用于审美还可以欣然接受,疯掉的女孩子总是可以做出很赏心悦目的事情——从高草里走出来,面无表情的贴上正在缓慢行驶的车的挡风玻璃,又轻轻擦出去;穿着碎花裙子走道路中央用镜子的反光拦住士兵的车,脸上挂着最灿烂的笑;手持红旗跑在海水里,后面是受罚的士兵;带着血坐进哥哥的鱼缸咬死里面的鱼,典型的金基德式的暴力。
她以自己的方式把每个人推向死亡。
虽然有这些漂亮东西在里面,可这故事还是太生硬太理所当然,也许是习惯了金基德的思考,也许是他在拍这片子时受困于思考,故事在走形式符号变得没有意义。
用了张东健看来电影还是定位商业的吧,那就没什么不妥了,有明星有情节有社会关注有思考,再强调一下导演,自然有我这样的爱好者去看。
我知道金基德有多好,不在乎这样的一部片子。
海岸线张东健很不喜欢,低着头往上瞟着,总是很阴鸷,也总演让人很讨厌的坏人,闷,心眼坏,要强,蛮横。
男女啪啪啪正爽的时候,被枪突突了,真敢拍,往外爬,被扔了颗手榴弹得粉碎,囧…小孩拿玩具枪一直对着士兵突突,屡教不改也不好好管教。
士兵怒了把枪夺了踩烂,被孩儿妈打,还要骂你有毛病吗。
——纵容小孩,道德绑架,谴责别人。
别人就得惯着你家小孩?
军人本来就是被教导被训练站岗射杀间谍的,必须授奖章兑现给假期的承诺。
涉及到行为的合理性,军队的信仰。
女人疯了,你想毁了你的一生吗?
他也疯了,欣慰信仰缺失,是非对错迷惑了。
他只是执行命令按训练行事,为何伤害了平民,女友离开,村民报复,连队友都讥笑。
他脑子里乱了。
军事禁地不许拍照,你应该庆幸没把你们抓起来。
队长说话真有水平。
不是小兵,这里风景优美,我们大老远从汉城来的就软化说服了的。
迁就人情帮人拍照,被领导责骂。
疯女色诱所有当兵的。
让你们看看纪律和人性的对峙,你们这帮伪君子臭士兵。
不适应无所适从没归属,逃回习惯了的生活。
规范纪律组织日常。
替规范背锅、被规范开除的人还努力地想回到规范,得到群体认可的归属感。
逗逼的是他曾经的手下还听他命令让他操练虐待………奴性啊,该买套鲁迅全集了。
女人怀孕,闹到部队。
站好站好,女人一个个给亲出来,还要亲讲台上的长官…太逗逼了。
真荒诞,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全连给她打胎。
那一池子血。
疯女人代表被军队伤害的民众?
后面音画错位,看得蛋疼无比。
晚上看了金基德的《海岸线》,预料之中的心理准备,亘古不变的演绎方式,压抑却又令人宣泄的情感基调,号称“亚洲360度无死角”的张东健帅得一塌糊涂,演技也真不赖,主题曲结尾想起的时候让人泪眼朦胧!
个人一直是对哈韩哈日反感的,对韩国电影却情有独钟,对金基德的作品更是尤加欣赏,大学以来即如此。
可能是大学期间现实主义和批判主义作品看是多了的缘故,对影视、文学、舆论和娱乐节目也是偏好写实和批判性质的。
个人认为金基德的电影,《野兽之都》《坏小子》《漂流欲室》《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收信人不明》《撒玛利亚女孩》 等 ,几乎 都算得上佳作。
掠夺、自残、杀戮、侮辱、歧视、挣扎、无奈、性宣泄、逃避和解脱,揭露现实黑暗和人性丑陋,批判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崇尚渴求返璞归真,便是金大叔电影里面的所有元素和倾向。
虽然会让观影者产生临时歇斯底里崩溃式呕吐式的视觉冲击和压抑沉溺的心理感应,但走出影院后又获得如潮好评,不断地赢得大量粉丝,足以证明金大叔的风格和魅力。
金基德评价自己的一句话一直让人印象深刻:“韩国人民并不喜欢我和我的电影,他们更偏好那些娱乐和商业片,在他们看来我只是欧洲人眼里有名的电影导演!
”是的,金基德年纪轻轻就在韩国影坛属于巨匠,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把金狮授予《圣殇》便是最好的褒奖,但他的风格太犀利,一次次狂风暴雨般地抽打和批判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和丑陋,除了那些死忠,广大民众不喜欢甚至厌恶,实属理所当然。
相对于中国,金大叔可谓幸运得多,中国电影真是被国情和现实制度压得抬不起头,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用王天明老师曾经引用过的一句有意思的话来表达吧:根源于悠久的封建社会文化,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闷骚却又渴望张扬的民族,道德至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违反和践踏道德。
流着口水美滋滋看着岛国片,嘴里却骂着日本人至贱则无敌;经济飞速发展,GDP、CPI几何攀升,国民却怨声载道;天天喊学习雷锋好榜样,老人的下场竟然到了摔倒都没人敢去扶起的境界;小时候最渴望成为的,最有威信力最可爱的人民警察,在网上看到的除了全国各地的扫黄打非就无所事事了,甚至用上了高深莫测的潜伏心计和无间道智慧;运动的最高追求,最不可亵渎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国家荣誉,观众却是最卑微的被愚弄者,金牌至尊无上和运动员发家致富成了最抢眼的关键词;钓鱼岛民族危机时刻,国家以大局为重能够理解,民众却不干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冒死打砸,抵制日货,高喊”给我三千城管,誓死踏平东京,给我三千贪官,誓必吃垮岛国”;上海火烧大楼,国庆华山论刀,结果都是临时工和农民工惹的祸。。。。。。
陆天明、谢晋、张艺谋、田壮壮、贾璋柯、娄烨、王全安、姜文、张扬、张元、王小帅、《菊豆》《红高粱》《大鸿米店》《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苏州河》《鬼子来了》《蓝宇》《巫山云雨》《盲井》《青红》《白鹿原》……多少的好导演,难得出一部不错的片子,却因为触痛了自己的伤疤和神经,被死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缺陷和硬伤、挑剔而刻薄的民众的唾沫星子淹没,成了广电制度大门前的冤魂,国产电影也成了欧美市场的炮灰!
香港电影曾经百花齐放,吴宇森、徐克、王家卫、陈可辛、尔冬升、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台湾也当仁不让,有我更偏爱的现实主义四大高手杨德昌、李安、蔡明亮、侯孝贤,现在都面临青黄不接。
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显然已经跟不上国家曾经的文化主张,充其量只是繁花乱放。
归根结底,政治是经济的产物,文化又是政治的成分,无可厚非。
在如此现实快节奏、安逸幸福却又急功近利、莽撞和浮躁的环境中,每个人必须明白一个永久不变的生存法宝:强者自强,自助天助!
网友A:工作和生活压力这么大,中国就不该拍严肃的现实主义影视剧,看些轻松快乐的就好了!
网友B回复:那你看新闻联播就好了!
点评:鞭辟入里、一剑飚血!
啥玩意?!之前以为雏妓最差...
两疯子搞乱整个连
一颗子弹引发的悲剧
不知道金基德从什么时候对“心魔”这个题材开始感兴趣,越来越玄乎。而且,这部说教味太浓,不喜
结合他曾经在部队生活过的经验,寻秋故意的极端和刺激心理变态,他很擅长的把无关的两类人碰撞,一个疯女人一个疯男人 可是真的不走心啊
看到聚精会神处,字幕突然乱了
这就有点像是在无病呻吟了。
老调重弹,在误杀事件发生后并未提出深邃的批判和观点,而是用两个疯子发癫来水时长。守着边界的兵营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进来简直吴迪
人性
深深的内疚和自责让人迷失本性,走向无法挽回的深渊
剧情实在拖沓,但主题很明确——不是战争,而是战争状态、分断体制。和广义的“反战”、“人性”等等无关。
木纳呆滞
一個排的兵都毀了。。
金基德的深刻 不得不给五星
发人深思
十年前金基德的电影原来是这样的。
画面无比暗,前面还挺吸引人,后面都是啥
6.2
金基德范儿 张东健帅惨了 表演的也蛮到位的
妥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