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福利院的霸凌事件开始,为了一个叫林巧的女孩,少年苏昂被打得头破血流(画面的血腥为观众做了个提醒,该片血腥暴力,暗黑系),林巧为了报仇,将打人的大鬼一起拉下水塔……十年后,苏昂和林巧设计复仇,不是单纯为了报复大鬼,而是报复将林巧的母亲残忍杀害并埋尸的亲生父亲——著名指挥家李志民。
苏昂很聪明,利用李志民的好色,逐渐引他上钩;他知道个人之力不足以复仇,也想将申哥(长大的大鬼)一网打尽,以利益引申哥入套。
最终苏昂上演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大戏。
如果剧情如此平铺直叙,当然不足以吸引观众。
真正的反转出现在结尾,当张警官告诉苏昂,林巧十年前已经死了的时候,整个故事才可以理清。
苏昂设计林巧进入乐团勾引李志民,根本就是苏昂自己在网络上以游戏的名义向李志民发出的诱惑;所有和林巧相关的一切都是苏昂脑伤的后遗症产生的幻觉。
张警官被苏昂引入局的原因,也是让张警官见证十年前你忽视的案件,如今我苏昂自己亲手解决。
结尾:苏昂对着摄像头向林巧表白,我是用生命在爱你啊!
林巧又何尝不是呢?
为了给少年苏昂报仇,她用生命拉着仇人从高塔坠下。
两个深爱彼此的少年啊,一生何求!
据说原来导演最初的版本有近四个小时,如今删减到一个半小时,很多漏洞和逻辑缺陷就显露出来。
苏昂不吃药,是因为怕吃药有副作用,影响思考,不能报仇;还是害怕吃药后会没有幻觉,见不到林巧呢?
韩医生仅仅是塑造一个隐忍的妻子,心系患者的医生吗?
依照整部电影的风格韩医生不应该是个简单的人物。
电影本身的漏洞也不少,不知道是因为删减过多,还是本来的设计就不完美。
例如年轻的苏昂怎么会有那么多钱买到专业的监控设备,那装备看起来就是专业的监控,难道苏昂的钱是参加黑客大赛的奖金吗?
还有,苏昂没改名,造型和小时候也没区别,申哥(大鬼)是怎么做到完全认不出来的呢?
真的是摔失忆了吗?
无论怎样,这部电影绝对值得观赏。
作为少有的犯罪类型片,少见的逻辑推理国产片,这片不应该是现在这个分数。
看这部电影,以为片名会叫做死亡游戏之类的名字,今天搜索了才知道叫做少年,一个少年为了复仇,处心积虑隐忍多年,设计一系列游戏和圈套,最终游戏结束,都归于死亡。
看这个片子开始看不懂,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慢慢的被剧情吸引,黑色、灰暗又有些压抑,不喜欢这样略带恐怖的犯罪悬疑片,太过沉重太过血腥。
最动人心弦的莫过于这部电影的配乐,乐队的合奏,林巧在剧院的个人小提琴表演,扣人心弦的配乐加上快速转换的画面,作曲家即将面临被秘密警察逮捕的危险和紧张与剧情完美结合。
这音乐真是难忘与动听。
如果不是在大教室看,没有音响设备,这部电影的音乐就会逊色很多,心理战教室的设备还是挺不错的,让我享受了这场音乐盛宴。
青春似乎太过沉重,青葱少年,本该享受爱情,却是一个为了另一个人终身吃药,另一个人为了报仇双双坠楼,活下来的人幻想着并不存在的另一半,为了爱而复仇,在复仇中走向毁灭。
那位造诣颇深、事业成功的指挥家,精致的外表和身份下掩藏的却是一颗肮脏罪恶的内心,慢慢的才发现他才是罪魁祸首,人面兽心的家伙。
看到剧终的演员表才发现林巧是郭姝彤主演的,难怪这么面熟,是谁的青春不迷茫不迷茫的女主角,恰好我在12月4日,那天中午第一次在这里的电视上看的电影,又恰好我在澎湃新闻的问吧上问过她问题,而她还回答了我。
正如她自己所说,《青茫》是比较青春、朝气蓬勃、阳光向上的,《少年》里的林巧是比较缥缈的一个角色,她外表给人的感觉比较阴暗,她和欧老师饰演的苏昂的感情其实非常让我动容。
林巧似乎是一个冷少女,平静的外表下是一颗冰冷的受伤的心。
或许就像导演杨树鹏说的,这个故事里藏着的就是人心,旧案浮出水面,新案扑朔迷离,都是险恶的人性在作祟,而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些视而不见。
人性的罪恶,人性的欲望,还有人性的爱。
人最大的幸福源于爱,最大的痛苦也源于爱,你爱我吗?
林巧问,我用生命在爱你!
苏昂,他的生命在林巧逝去时其实已然不复存在,支撑他活下去的不是药,而是爱是林巧是复仇,最后了结了也就结束了。
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最后发现,是坏人变老了。
人的身上有人性,兽性,神性,要控制欲望,不要暴露兽性,要控制贪念,不要妄想成为神。
有多少人,用人性伪装,用兽性做事情。
电影在揭露人性,亦或人的兽性,不禁会想是因为艺术高于生活,所以才会这么真实,让人难以置信嘛,不是,艺术源于生活,现实中或许比这个更甚。
如果评选2016年荧幕两大轴人,我想范冰冰扮演的李雪莲和欧豪扮演的苏昂是绝对的首席候选人。
他们一个为了讨说法,告状10年。
一个为了复仇,埋藏秘密,谋划算计,把一生都搭进去了。
但相比较前者的憋屈,《少年》看得非常解气,因为李雪莲的执着靠的是近乎偏执的纠缠不休,而苏昂的执着有黑客技术和高智商做后盾。
少年复仇,十年不晚。
看片子的时候,总是想到《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
不过苏昂比起《基督山伯爵》里的唐泰斯和《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人物形象是现实主义的,应该说他自始至终没有被救赎。
而且故事的溯源都可以推到主人公遭受司法机关的不公平待遇。
这样的片子居然能过审,对电影审查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背后的斗智斗勇估计比电影还精彩。
正因为故事有点偏黑暗,所以这片子跟韩国某些悬疑作品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拍得还是很过瘾的。
如果从做局者的角度来拍,这个故事是很简单的,那样悬疑性估计就不好体现了。
《少年》采用的多线叙事方法,使得这个电影成了“剧透可耻”的那种作品,这也是一开始让人看的云里雾里的原因,但随着剧情推进观众基本就可以把之前支离破碎的情节都联系起来了。
作品的戏剧性还弥补了演员的短板,欧豪作为主角前期出现的镜头都很短暂,但故事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弱化。
这也得益于超级强大的配角阵容,郭晓冬饰演的衣冠禽兽,抽余男那几个耳光,真是把电影院里的人都吓了一跳。
周一围演的混混也非常有震慑力,在几个血淋淋的猪肉镜头下,显得狰狞可怖。
张译的警察最后的爆发力很足,余男在里面打扮得太性感了,总期待她能和其他人发生点什么,结果在里面老是被揍。
《少年》这部片子好看在于他纯粹,因为主角没有被救赎,所以他的复仇干净利落,没有良心上的纠结和自我审判。
几个案件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背后的人的联系也是逐渐才浮出水面的,深陷局中的人没有被冤枉的。
主角以其超高的智商设计了这么一出,然后一窝端了。
因为纯粹,所以电影非常解气。
不论是曾经遭遇的校园霸凌,还是去办事碰到的怠慢,还是挚爱之人那化不开的宿怨,那种恐惧、愤怒和憋屈很多人都有同感。
有的人对小时候欺负过自己的人,即便过了几十年,现在见到还是会十分生气。
你去一些地方办个简单的事情,来来回回给你设卡,有的人也会生出反社会的愤怒来。
盖因这些事情在一个人弱小的时候,他完全无力反抗,并且他必须通过不断压抑自己的愤怒,心怀绝望地积蓄力量才能有机会在未来报复回去。
这是复仇这种故事的魅力所在。
苏昂的黑客技术给了他当上帝的机会。
这和《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是一样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聪明才智,使得他们具有了非常大的能量。
冉阿让想要报复社会,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他的改变来自他的一次偷窃,他偷东西后,竟然意外得到了丢东西的人的原谅,他的善良被激活了。
他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感受到了可以说是来自上帝的启示。
而基督山伯爵也是一样,当他具有能量进行报复的时候,对仇人进行了清洗。
但是他发现了事情的复杂性,因为有无辜的人被牵扯进去了,所以他做了反省,最后还宽恕了一部分仇人。
“受欺负——复仇——反省变好人”是这两个小说的特点,苏昂的故事在“复仇”这一步就戛然而止了,所以内容上是非常泄愤的。
他作为上帝,监控、审判并惩罚了所有该惩罚的人。
你干倒我,我只要不死,有机会我就把你们都干倒,至于其他的不在考虑之列。
《少年》因为没有基督教背景,镜头基本没有耽于心理的刻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故事的发展逻辑上。
打斗镜头极写实,打击感很强,而且主人公几乎没有依赖别人,全靠一己之力,这对于观众被剧情提起来的情绪的释放是有极大好处的。
试问谁如果有巨多怨气的情况下,不想亲自出手发泄呢。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儿叫手刃,亲自出手杀死仇人,肯定大快人心。
苏昂独立策划,一个人搞定,做局复仇,毕其功于一役。
点映那天结束后听到有人问,如果一个人要埋藏那么大一个秘密,生活多年就为做局搞死一帮该死的人,那这个人能过得快乐吗?
我想说这就叫戏剧性啊。
一个快乐的人可能给你制造一个复仇故事吗?
也正是这样一个不快乐的,埋藏秘密的人,才可能出现那么强烈的凄美的幻觉,艺术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这片子最可惜的是主角最后自己把命搭上了。
不知道是因为“坏人”必须死,还是其他。
我觉得如果他能活下来,可能这部影片会更酷,可以搞得像《飓风营救》那样。
观影后,还听说这片子和《白夜行》很像,我没有看过这个作品,估计导演有受影响吧。
总而言之,这片子能看。
少年是希望也是绝望,你在他身上埋下什么样的种子,他就会给你开出什么样的花🌸人有时候是需要信念支撑活下去的,我想林巧大概就是支持苏昂一直活下来的信念吧,他拒绝吃药,是因为他心里明白,林巧已经不在了,那后遗症留下来的幻想支撑着他设这个局,为林巧报仇,两个少年,用生命爱护着彼此。
与道貌岸然的艺术家形成讽刺的对比。
10年前,一个在福利学校的少年,为了替女同学出头,脑袋上挨了结结实实一铁棒,血流满地,性命垂危。
10年后,少年已长大成人,被旧伤的后遗症时刻折磨的他,执行着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精密计划。
复仇的代价,是他的生命,以及他拥有的一切。
在他的牵引下,一个心理变态的音乐家,一个高冷性感的女医生,一伙打劫银行的悍匪,两个唱黑白脸的痞子警察,统统被卷入罗网中。
野兽般的较量和厮杀,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可以抽身逃离。
《少年》是个黑色的犯罪故事,用青山刚昌的话说,是一个纯黑的噩梦。
我看过管虎的《老炮儿》,看过丁晟的《解救吾先生》,看过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但仍然很惊讶,一部当代都市背景的华语电影可以黑到这个程度。
风格上,它非常鲜明地受到了韩国犯罪电影的影响(这一点跟导演聊天时得到了佐证),比如《新世界》,《阿修罗》等,在一个处处布满了灰色的世界展开,这里被利益、欲望和秘密驱动,充斥着横流的物欲、卑鄙的算计和肮脏的交易。
韩国电影《阿修罗》剧照所有角色都有现实的维度,都竭力躲避着套路。
警察暴力执法,爱偷瞄女医生的胸口,可追捕疑犯时又尽忠职守,拿命去拼;歹徒不是穷凶极恶的敛财之徒,只是无聊了抢个银行玩玩的杀猪老板;衣冠楚楚举止儒雅的音乐家,在外面以睡女学生为乐,在家里以打老婆作消遣。
犯罪电影,一旦有了现实维度,必然是黑色的。
它意味着没有鲜明的善恶,没有分界的黑白,好人和坏人的定义被消解了,每个人都有罪,只不过有的竭力逃脱惩罚,有的努力迎来了救赎。
郭晓冬所饰的音乐家人面兽心另外惊讶的是,它竟然同时带有克制的童话气息。
在这个故事里,爱情的篇幅微乎其微,但所占的分量却是重中之重。
爱是一切的起点,也构成了终点。
那些关于爱情的简短承诺,似乎比那些通篇都在说爱的青春电影更加浓烈。
有网友说,结尾那句告白太多余了,谁都能看出少年是用生命去爱,说出来岂不廉价。
但我觉得,这个回响很有必要。
少年的爱,炽烈汹涌,不带算计,不留后路,是市侩庸俗的成年人无法想象的。
而他们所要的回报,不过是狂风暴雨、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后,听到恋人轻声说一句,我爱你。
少年少女之爱杨树鹏说,这是他第一次在电影台词中,写到爱这个字。
可见,他一定也认为这句台词非常重要。
但同时他也暗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是他一心渴望却无法放进电影中的。
因为我们知道,因为某些众所周知又无法明说的电影制作规则,华语犯罪片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因此《少年》,注定无法顺畅完整地表达自己。
全片充斥暴力场面再加上出于商业考量,片长越短越有优势。
于是从四小时的粗剪版,到两个半小时的定剪,再到111分钟的影院版本。
最终呈现的,距离导演最初的构想,已经相去甚远。
设计台词“被剪了这么多,宝宝心里苦”杨树鹏的电影作品不多,反过来大概也可以说明,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快工出活赚快钱的电影人。
从《我的唐朝兄弟》到《匹夫》,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直在试图,做出跟这个电影市场的大路货不一样的东西,试图去敲破华语电影的现有边界,去完善还远远谈不上成型的类型化。
通过《少年》,他继续摸索着商业大环境与类型化尝试的平衡,跟片中复仇的少年一样,他也不得不付出堪称惨重的代价。
只看院线版,我难以想象它删掉了多少的内容:女医生角色在后半段仍有核心作用,少年原本执行的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完美犯罪,张译演的警察有更多的道德污点,他的搭档胖子有一条完整的支线,甚至那个喜欢扮演日本武士的傻子,也有详实的下落交代……
这个傻子原本有着更多戏份不难想象,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这些都是必须的,都能极大地丰满角色和情节的血肉,但它们都遭到了无情的舍弃。
作为一部走高智商路线的犯罪悬疑片,《少年》有bug吗?
当然有,尤其是当你习惯性地将它与《非常嫌疑犯》、《七宗罪》、《白夜行》等同类佳作相比。
相信思维缜密的观众,能比我找出更多。
但这次,我实在不忍心苛责导演。
无论在欧美还是日韩,犯罪片都是一个高度成熟的电影类型。
而在中国,就像前文所说的,最近两年才逐渐出现几部既深入犯罪世界、又能在院线绽放光彩的作品。
距离一种类型的成熟,我们仍然有着太远的路要走。
在规则和利益两座镣铐的钳制下起舞,是一种近乎自毁的修炼。
我们应当明白,能在银幕上看到《少年》这样的电影,是多么殊为不易。
如果说这个结果无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bug的话,那就让它们留在那里吧,它们绝非导演之耻。
今天的电影市场欢迎的,是那些中二的撕逼戏,偶像的三角恋,不说人话的古装片,不中不洋的合拍片。
犯罪电影,仍然是边缘产物。
杨树鹏自述某导演吐槽过他的做法,说你拍这玩意干嘛呀,费力不讨好,能赚到钱吗?
华语犯罪电影,是一块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碰它的人,不是特别傻,就是特别可敬。
杨树鹏,曹保平,丁晟,管虎……他们都是后者。
导演杨树鹏在可见的未来,牛逼如他们,也只能继续戴紧镣铐,蹒跚前行。
但在荆棘之路上前进的每一步,都有它无可估量的价值。
我们无法在影院看到《少年》的真正结局,但我们相信,在更多《少年》这样的电影推动下,总有一天,华语电影的导演们,都能毫无保留地将他们的构思,完全地展现在大银幕上。
看过了一些评论来写,本来还没什么恐惧现在都有了。
对于电影大家有许多争议,不同看法的地方,有人觉得BOSS就是苏昂,有的则觉得BOSS是韩云。
其实我偏向后者。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比我预料的低不少,可能五星确实有些偏高,毕竟情节的处理不算是完全完整,故事的吸引力也没有达到顶峰。
但是拆开来看从画面来讲,我最喜欢苏昂和林巧在地铁里牵手的画面,张警官去找罗傻子三个人站在桥上的剪影画面,还有后面苏昂和林巧录视频的对话,以及影片最后张警官的身影,我觉得处理都足够了。
从演技来讲,都很出色。
欧豪,张译,周一围,韩云都是完全可以说投入进去了的,当然,都没有郭晓东惊艳。
郭晓东的演技真的很棒,尤其和韩云对手戏,家暴强暴的那段,两个人都演的超级棒。
从黄暴程度讲,既不俗气又够成熟。
无论是杀猪时墙上满是血的场面来烘托氛围,还是雨夜杀人、几次打斗场面的暴力都很冲击人心,两次性爱场面也拍的很有感觉。
所以从视觉冲击来讲,我也很佩服这电影在内地能够过审。
总之,拆开来看,这几部分我都很满意。
而且从头就开始让人处在一种阴暗提心吊胆的氛围里,有足够的悬疑的气势。
不过情节先后交代还是差了点,就像一开始没有给我们任何梁素梅与苏昂林巧的关系,这完全就没办法让我们去猜,虽然猜不到结局才是好的悬疑电影,但这完全不是让观众烧脑,而是一开始观众啥也不知道,后面一股脑全告诉观众。
我觉得这算是中国悬疑的通病。
男孩苏昂与女孩林巧同在一所寄宿学校,苏昂因受尽同学阿鬼的凌辱,林巧拎起铁锹用自己脆弱的身子保护着苏昂,两人一路野蛮成长。
一具被发现的白骨引起小镇的轰动,刑侦大队长张建宇(张译饰)被迫接手此案,展开调查。
然而在案件艰难推进中,林巧多年的秘密被一点点揭开,一切终将归为平静。
刑满释放的小镇青年意外获得的自己暗恋的女生手机,却因此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不久女生老师离奇死亡,警察着手调查此案,却发现真相扑朔迷离,随着案情不断深入,一段令人叹息的爱情故事逐渐浮出水面。
两个少年入侵成年人的世界,并揭开这个世界秘密 。
好久没认真写过了,少年 给我挺多感触的,想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吧,少年 都少年过,只是都不一样,苏昂的的爱背负了太多,但也确实是一个少年 倾尽全部去爱的样子,用生命在爱啊,多么沉重又多么单纯呢。
听他说的那句,我用生命在爱你啊,就很心痛很难受了,这一刻仿佛林巧也有了生命,因为苏昂的爱而一直活着,保持着少年的模样。
如果你设想,杀死梁素梅时有两个人在场。
会是怎么样?
是不是那么很多事情就解释的过来了。
对于杀戮的过程完全是苏昂的自我描述罢了。
在李志民和苏昂的打斗中,李志民曾大喊到:放开我,我没有杀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用得着喊这么一句废话么?
这话真的是多余的么?
来…设想一下,其实是他俩两口子一起绑了梁素梅(还记得发现尸骨的时候,是双手捆绑的!
什么情况下才双手捆绑,当然是一个人身自由被控制的情况下啊!
按照苏昂的描述都直接打死的。
)谁说一定要是丈夫杀人呢?
妻子也是可以的。
杀死梁素梅后,林巧也被安排了一同活埋。
但是作为父亲的李志民看到那动弹的手指,良心发现把林巧挖了出来,放到了福利院。
这就是为什么林巧也说不清母亲是如何被杀害的。
对于苏昂,无论是害死林巧的还是害他成这样的的,最大的仇人是谁?
是申大鬼!
他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个局弄死李志民?
因为有人告诉他这样做呀!
谁呢?
(幻觉中的林巧啊,谁支配着这幻觉呢?
)幕后最大的boss!!
就是那看起来楚楚可怜的韩医生啊!
(为什么苏昂一直不吃药,原因可以有两个。
一、吃药了就没有幻觉了,就见不到林巧。
所以最后那句告白:我用生命在爱你。
很加分!
二、真的是单单治疗的药么?
片尾信里苏昂对警官说:还有很多的未知等待着你,这是我给你留下的最后线索。
什么线索?
在我看来有两个可能。
一、是墙上偶尔闪过的几张韩云的照片。
二、是那满满的一柜药片!
)好了…这就是我个人角度的解剖。
质感好,演员都不错,故事非常完整,为什么看到中途有些乏力,我个人感觉是讲故事的方式出了问题——直到结尾才揭示复仇动机,太晚了,前面一直带观众兜圈子,观众无法对人物动机建立同理心、同情心,想移情却无处投放,慢慢耐心就涣散了。最后的翻转好,使人物成立了。
在杭县取的景,从钱江新城追车到河坊街,一路都在施工,一路都是鸡儿零的宣传招牌
居然觉得还行,可能是我降低了太多要求,以及欧豪的台词和演技确实糟践一班戏骨。不过光看周一围和余男也算赚回来了,哦对,还有小太爷。【2017.02.01】
这是个啥,乱七八糟的,毫无逻辑可言,白瞎了这一堆实力演员
12/26@淮海万裕 3- 悬疑+罪案+幼伤+复仇,挺好的混类型食物链题材,活活和晚景杜琪峰学了个四不像。谜之笑点槽点后半不时从逻辑线里往出跳,最后非要扯上纯爱实在是辜负余男一双酥胸。肖七油腻腻过犹不惧,杀戮场配马太受难曲。
欧豪后台好恐怖
不到三星。大人演技都在线,小孩演技不在线。所以就变成了小孩子要过家家,大人明知道这是游戏,还是陪着孩子继续玩下去,笔芯。余男角色有头无尾。
故弄玄虚
一开始以为是中国版的白夜行,觉得三星差不多了。等碎片慢慢拼出故事轮廓的时候,觉得差不多可以有四星了。最后看见苏昂坐在床上为幻想当中的林巧用iPhone录视频的时候差点泪奔。她问他 你爱我吗?他回答她 我用生命在爱你。在其他场景下我会觉得很造作,但这一刻我觉得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孤独。
幸好欧豪话很少,演得又是一个总在阴影下的少年。韩云这条线荒废了,李志民这么表态却一点儿也不打算交代下病因,点一下也行啊~虎毒食子的表态又良心发现留下了草根。大鬼居然认不出苏昂,果然是摔了脑子啊!那为什么一说又记起来了?结尾反转没有足够的铺垫所以生硬。bug太多,但是节奏还行。
偏冷压抑的色调配合紧张的节奏 将悬疑气氛提升到新高度 导演又借用悬疑的外壳去探讨人性幽暗的东西 观众从导演多线叙事的碎片中慢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复仇计划 得到一种解密的快感 影片最后的反转设置让故事多了一层悲凉意味 苏昂十几年的复仇计划和对于爱情的执着与坚守在犯罪片中显示出一种诗意的浪漫
嗯…就余男挺性感的,很有少妇韵味!
虽然有舶来品嫌疑,但不影响这部片整体上较佳的观赏性,导演很有耐心地把悬念留到最后再解开,但影片中途其实就能猜到答案了,据说原来片长有两个半小时,这就理解为什么感觉整个故事有些支线交代不清了。
三星半,半星鼓励。最后10分钟精彩。多线交织,是国内完成度很高的悬疑电影。
喜欢郭晓冬杀人的一幕
故事线棒啊,镜头调色和配乐都很喜欢,演员特别棒,尤其是被害女和变态老师,感觉要得奖,每一幕的戏剧冲突都挺强的,是个好片。可能唯一的槽点就是片头动画和主角的经济来源吧,还有后面补的脑损伤,不过因此新增的抓马感很赞。青春期的小朋友很容易产生报仇的念头的切入点很有趣啊。
还行啊
这电影多可怕,所有人都是神经病,没有一个人脑子正常的。不是类型都可以玩概念,不是玩概念都可以没逻辑。电影里周一围的台词太适合本片,“说人话!”
不反对你模仿,韩片也好,东野圭吾也罢。但别忘了这是在中国,不是抄一抄就行。
欧豪的资源蛮强 有那么多演技大咖支撑的电影 郭晓东这次的突破蛮大 余男好美 但是感觉每次演的都是同种类型的配角...一开始看会有点糊涂 各个拼图散落感 但是到后面慢慢自己能拼凑出来整个脉络了 欧豪不太善于念台词 暴力场面和悬疑的氛围制造的不错 但是有些细节不能深想 能发现一些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