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

Victoria,一镜柏林(港),维多莉亚(台),柏林夜惊魂,柏林惊魂夜

主演:莱娅·科斯塔,弗雷德里克·劳,弗兰茨·罗戈夫斯基,布拉克·伊依特,马克斯·毛夫,安德烈·赫尼克,艾克·弗雷德里克·舒尔茨,汉斯-乌尔里希·劳克斯,莱娜·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15

《维多利亚》剧照

维多利亚 剧照 NO.1维多利亚 剧照 NO.2维多利亚 剧照 NO.3维多利亚 剧照 NO.4维多利亚 剧照 NO.5维多利亚 剧照 NO.6维多利亚 剧照 NO.13维多利亚 剧照 NO.14维多利亚 剧照 NO.15维多利亚 剧照 NO.16维多利亚 剧照 NO.17维多利亚 剧照 NO.18维多利亚 剧照 NO.19维多利亚 剧照 NO.20

《维多利亚》剧情介绍

维多利亚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维多利亚(莱阿·科斯塔 Laia Costa 饰)是一个刚刚来到柏林的西班牙少女,某日,她在街上闲逛,邂逅了名叫索恩(弗雷德里克·劳 Frederick Lau 饰)的男孩。索恩的放荡不羁很快就吸引了维多利亚的注意,让她对他平添了一份好感。之后,维多利亚又见到了索恩的三个好友博克斯(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Franz Rogowski 饰)、布林克(布拉克·伊依特 Burak Yigit 饰)和弗斯(马克思·马福 Max Mauff 饰)。 让维多利亚没有想到的是,这群男孩在当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要执行——抢劫银行,而本该是四人的小组,却因为其中一人烂醉如泥而急需吸收新鲜血液。就这样,维多利亚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丽城警察后现代罗摩衍那鬼阿姨之爱莉与艾比你是苹果我是梨逆流而上的你热血地雷战七天大圣机器情人之野蛮女管家敌营十八年警察猎人讲究人之有求必应老男孩红鲨突击桑迪顿第三季闪灵二人组和田玉传奇娜奥米最弱的驯养师开启的捡垃圾的旅途黑道勇士刺陵大洪水降魔武僧东城寿司婚姻之痒赛小花的远大前程滴答屋枪上膛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失踪禁地第一季绯闻女孩第五季

《维多利亚》长篇影评

 1 ) 主演Frederick Lau交流会花絮

歌德学院在南艺主办的德国电影节,今天是Victoria,写些影片小花絮。

☆第一次看这种一镜到底的电影,一刀不剪,长达2个多小时,而且完整拍过3次,没有搭任何摄影棚,没有把场地单独圈起来,就是在城市中拍的。

☆剧本就三页纸,很多表演都是即兴的。

☆一开始摄像师说看了摄像机的说明书,机器不能拍超过120分钟😂后来影片140分钟🌚。

而且这个摄影师是丹麦人,一句德语听不懂,还跟着主角他们跑了两个多小时哈哈哈。

☆主演Frederick Lau感觉很可爱哈,还演过浪潮和可爱的男孩。

在电影中的一段即兴表演,抢劫后在一家民宅中躲避警察时说了“你有孩子为什么让我进来”,是因为自己的妻子怀孕了。

☆女主角弹的钢琴曲叫魔鬼圆舞曲,和浮士德有关系,也暗示着女主在长年压抑下释放自己,是天使和魔鬼双面的性格。

 2 ) 时间的压缩,空间的模糊,Victoria的探险

几天前看完这部《维多利亚》心里着实悸动了很久,一定想说点什么今天才得空写下来。

看到豆瓣对这部电影的评分才7.3,不意外只觉可惜,可惜很多人不懂它不懂导演,但又一想这部片子导演压根就不是拍给大多数人看的吧,所以这样的分数也不足为怪。

很懒也很少写影评唯有碰到看过之后满腔言语不知像谁诉的时候才会把它们敲出来,这部片子一定是的。

女主角Victoria带着脸颊两侧的痘痕疯跑在柏林凌晨清冷寂静的街道上,身边几位刚认识的朋友,这不就是几年前的我吗,看着影片里的victoria彷佛那时凌晨街道上的清冷味道还会瑟瑟袭来。

看到好多人说影片前面铺垫太长前半个小时不知几位主人公在干嘛,其实反而是前面这接近五十分钟的铺垫才真实的刻画出了我们的女主角和她的这几位接下来要一起赴生死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惊讶于导演对人物心理及细节的把控,和Sonne的暧昧情愫,和身边几位异性朋友的把酒言欢,天台上的闲扯一幕幕下来跟着导演的节拍我好似又经历了一场疯狂的午夜狂欢,觉得它啰嗦不知所云的人可能你真的就不是victoria那般的女孩吧,如果你也有过疯狂的狂欢,凌晨和三五好友漫步在中央大道上的经历那你肯定会更理解victoria更理解导演。

victoria和sonne在咖啡厅弹琴的那场戏,我只想说TMD的精彩了!

如果没了这场戏victoria这个人物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丰满刻骨,不是每一次歌颂梦想都是俗套的,有梦想努力过却不被认可,迫于生活的压力种种而不得已放弃,然而心里其实一直都在寻找着发泄的出口与欲望的延伸,渴望冒险渴望追求不一样的生活,天啊,你是不是也曾有过对前方未知的凶险充满好奇或不计后果就想纵身一试的冲动?

嗯,我承认我有过,所以对于victoria我更能感同身受。

其实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好奇导演会怎样结尾,看过之后我不禁又要对导演膜拜一次,这结尾的力度实在刚刚好。

寥寥无人的街道,镜头里victoria渐行渐远的身影和她手里拎着的那打钱。

她去干嘛了?

把钱归还到商店?

自首了吗?

最后不得不提的全片的一镜到底,真真的,这才是运用一镜到底的最高境界啊啊啊!!

不是为了炫技而炫技,几个小时改写一个人的命运,几个小时的阴阳相隔,几个小时的亡命天涯,只有手持摄像一镜到底的伪纪录片感才能真实再现让观众身临其境,任何的剪辑和结构上的花样都会显得多余而欠缺力度。

这于我而言才是真正的一镜到底,而不是像《鸟人》那样的纯粹炫技,当然我是非常喜欢伊纳里图导演的。

手持的摄像机晃动的镜头,跟随着人物的心理和感情跌跌撞撞的前进,全片的140分钟对于我来讲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熟悉的victoria,熟悉的静谧清晨,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暧昧,谢谢这部电影,谢谢导演,让我如此喜爱。

 3 ) 《维多利亚》

设计的真实,真实的设计。

抱着“不就是一镜到底这个噱头”的怀疑走进影院,没多久形式感就消失了,包括几段音乐的使用也并不突兀,即便每段作用不尽相同。

导演、摄影和演员都很棒,那种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去闪躲规避,而是无畏的拼,不得不令人激动点赞。

最后形式成为氛围而非跳脱的观影解读很大部分来源于作者与演员的这种力量。

如果不过于纠葛人物性格的转变(当然也可以推脱到酒精和毒品作用),整体观感相当不错,流畅自然、身临其境、落俗并出俗。

此外,第三届德国电影节的十几部影片看了三分之二,均为这一年多的佳作,值得走进影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凑巧,昨晚刚看了此片,今天就发生法国暴力枪击事件,现在盛传各种世界格局分析文章,倾向性各不相同。

联想到有人说此片故事太单薄,其实讲好了简单故事即能一叶知秋般展现世界。

 4 ) 女猪脚作死

女猪脚作死不作不死!!!

女猪脚作死不作不死!!!

女猪脚作死不作不死!!!

女猪脚作死不作不死!!!

女猪脚作死不作不死!!!

女猪脚作死不作不死!!!

女猪脚作死不作不死!!!

女猪脚作死不作不死!!!

女猪脚作死不作不死!!!

 5 ) 人的成长

片尾当维多利亚走出电梯前的一瞬间,她的面孔看起来异常苍老。

仅仅一晚天真烂漫的少女就变成了冷静狡诈的女劫匪,人的成长真的不能完全看时间的。

经历过,活下来,人就会不一样。

维多利亚的男友真是一个特大号暖男,拼死也把她带出了包围圈。

维多利亚最后就这样手上沾着男友的血,满脸泪痕地走向新的成长很有意思的片子,拖沓的开头带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终止。

 6 ) FIFF16丨DAY5《维多利亚》:这一夜走了,正如它悄无声息地来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维多利亚》,下面请看前线在异国夜晚流浪的女子一镜到底下横冲直撞的评价了!

布谷卟咕:西柏林小混混的虚张声势。

果树:如此货真价实的一镜到底,完成度还这么高,佩服。

Xavier-耐观影:1星给剧本,1星给摄影,1星给女主,1星给当初因为前半部分节奏缓慢退场后懊悔了这么多年的自己。

Spy Liu:看完才发现是一镜到底。

前面过于缓慢了,后面节奏还算可以。

故事逻辑性和自洽性太弱,像看几个傻子。

我本来是要打一星的,看到一镜到底的份上加一星。

迷幻松饼:一镜到底真的炫。

我没字幕看的,只能和女主一样听懂英文,很有代入感。

但是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套了个炫酷的壳子罢了。

女主演技和钢琴弹得都不错。

整部电影看的人很累,演员看着很累,摄影师跑着很累,导演需要的把控能力和神经紧张让我感觉更累。

非有想非无想:后半部分升华!

前面节奏太慢。

如果不是一镜到底,想看看镜头怎么运动,几乎昏昏欲睡。

来点儿刺激的,义无反顾,再加上略微荷尔蒙的萌动,反正做不了钢琴家,不如去玩玩劫银行。

那种孤注一掷未知的驱使,每个人都会上钩吧!

这一夜,这两个小时,一切都再也不同。

Her Majesty:比约克蹦迪回家,路遇假华金和假法鲨;大街上抽烟喝酒,互相说一通鬼话;本以为是摊上事儿了,结果女生玩好大;男生们死了把钱留下,正好回西班牙老家。

psychopath.MN:形式上完成度相当高,节奏感控制恰到好处。

或许一镜到底的形式让这个故事的逻辑叙述与人物动机模糊不清,可不得不说两个半小时的故事的确让我很好的沉入其中,影像风格与情感表达很大程度上说服了我。

其实做很多事情或许并不需要太多理由,太多事情与情感无法解释。

细想,维多利亚人生中如此不寻常的一夜,很多惊喜,大多无力,但或许也最适合一镜到底这个形式。

热可可加盐:全片似乎在为了一镜到底而一镜到底,但内容并不justify/necessitate这样的形式——如果《1917》的代价是一种FPS式“窥视感”,那本片似乎在这个基础上将所有的人物和剧情符号化,变成为“一镜到底”服务的棋子:钢琴不用真的弹便会奏出美妙的旋律、聊天聊到一半便被背景音所掩盖、人物行动间毫无逻辑又缺乏动机。

在不塑造人物的单薄剧本不仅难以让观众从心理上与人物共情,在视觉上也扼杀了观众的能动性,将视角局限在了摄影师给定的镜头之间。

好在一镜到底的完成度相当出色,算是一次在技术上十分成功的尝试。

欧.尹:我不认为本片核心是一镜到底,但超出我预期的恰恰是这次一镜到底真正给予了我独特的沉浸感,抓牢了我的情绪律动,这是观看《夺魂索》《1917》甚至《鸟人》都不曾有过的体验;我也不觉得剧本牵强,人物行事动机看似缺乏,但若结合起下足了工夫的人物刻画,一切也都有其意义甚至有其深刻之处,不得不提女主在极高难度的摄制中仍然奉献出如此有说服力的表演,温柔、坚强、紧张、热情、狂浪、期待、孤独与最终的幻灭一应俱全。

尽管题材、技法、立意均丝毫不类,本片还是莫名有浓烈的马丁•斯科塞斯《下班后》之神韵。

子夜无人:从来不是“一镜到底”的爱好者,这四个字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对我产生爱憎上的影响,不过最开始的确偏颇地觉得这场摇曳的光影、浪漫与犯罪交织的剧情,应该更适合给NWR去拍。

直到第一次改观出现,是女主角弹起钢琴,在那一刻你开始觉得这个人将会滑向一切不可知的危险,因为她的孤独是刻在命运里的,而孤独的人是无所畏惧的。

她在这一夜的“历劫”其实恰恰是她生命里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暖色,伴随天空重新又亮起来,她成为了所有属于黑暗中的惊心动魄苟存到白昼的遗孤,而柏林的街头依然空空荡荡,她也依然是一个人、没有同类。

鲍勃粥:一镜到底根本不是最大的亮点而是最大的败笔,换而言之,创作者用了最错误的形式去面对这个剧本,或是用了最错误的剧本去面对这个形式。

“我们是柏林人”,“带你看看真的柏林”,然而一镜到底的运镜一味追随模糊的面孔,空洞的状态,地貌/街景一切的周遭都只是背景墙而已。

视角是被迫追随着人物主观运动着的,作为“观察者”的我们的身份不断被有意识地唤醒,然而一切浸入都需要一个前提:观众要进入这个故事,而显然,我并未感受到这个邀请,也没能成功跟随,我为什么要追随这个故事?

显然观众没有被尊重,而是被想当然地塑造成主动地跟踪狂。

所谓的剧场感(更准确的说是临场感)和现实感毫无用处,这又不是Sleep No More,这是电影。

人物除了状态和空洞的行为都不在场,最后天亮了,一切似乎从未发生,故事从未开始。

 7 ) 本片又名Victoria的作死历程——关于如何作而不死的实践教学与研讨

【剧透肾入】这是一个关于一群二逼青年如何用绳命作死的故事。

友情提示:等待开场时请带好墨镜。

对你没听错,墨镜,不然就会像我,以及我身边同样毫无准备的老太太一样,惊恐地发现,原来晃瞎你的钛合金狗眼“不只是说说而已。

它真的存在于现实(的电影院)之中。

可怜的我是陪基友一起去的,进场前连影片名字都没记住,而且迟了半分钟才到座,于是就瞬间有了一种找不清东西南北即将羽化成仙的错觉。

好在,在我彻底失明之前,摄影师已经先一步被晃瞎了,于是镜头进入了稍微正常的阶段。

其实回头想想,影片在一开始就有了浓浓的作死意味,然而我却很傻很天真的认为,这种酒吧和不良少女的组合,又赶上小语种的配置,大概是一部剖析性福感的文艺片。

然而我真是太天真了。

作死妹从酒吧扭完腰出门,遇到一群夜游男青年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十分担忧地想:这接下来就是群p轮x之类的情节了吧?

这尺度能播?

呵呵,你骗我,一定会被阉割的魂淡!

什么?

你问我为啥没有脑补出一场浪漫的艳遇?

我谢谢你,看看那几个二逼青年的颜值吧,集体负五渣,别说浪漫了,后来作死妹和太阳啵啵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这要如何下得了口= =然而,需要阉割的情节并未如期发生,但我看这妹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始终觉得,作死就在不远的前方,这帮二逼怎么看都不像好人,不出点儿事简直对不起资本主义万恶的旧制度。

可我错了,片子在一帮非英语国家人民蹩脚的口语练习中,进行了十几?

二十几?

分钟,不良青年居然只是想和午夜作死求蹂躏的妹纸一起过个生日聊聊天,吹吹小风喝喝酒……我顿时觉得自己想法龌龊,这片子原来是柏林旅游宣传片,一定是当地旅游局投资拍摄而成,为了显示治安多么良好,民风多么淳朴。

记得我当时断言:这片子估计要这样磨叽到结尾了。

别怪我想太多,这样为了挑战观众耐心而存在的禅学文艺片大量存在,不信单聊,咱们谈谈人参。

就这样,我大错特错。

转机从一架钢琴开始。

当作死妹说出自己会乐器的时候,我就在想,旁边就有钢琴,就它了,果不其然,妹纸是个深藏不露的文艺女青年,这样就解释了她胆大妄为的性格,和作死的作风。

我以为,剧情就此会进入爱情模式,妹纸会告诉太阳,其实这咖啡店是我的,我是白富美,咱们结婚吧= =……但美好的幻想总是短暂的,当妹纸活动手指开始弹琴,对没错,就是活动手指,那一瞬间,我仿佛瞥到了某种变态杀人魔的潜质,再之后的钢琴演奏,简直惊为天人。

本人对钢琴一窍不通,但影院里那种音效配上妹纸忘我到近乎变态的表情,还是让我深深震撼了一把,心说真他妈好听!!

于是这是一部失足青年找回自我的励志电影吧!!!???

可没过多久,妹纸就开始刷牙了,刚刚因为钢琴而燃起一丝希望的我的心啊,再次暗淡了下去,我灰心丧气的想,妹纸好巧,我刷牙也不用水杯,跟你一样。

就在这时,转折来了,神色惊慌的二逼四人组去而复返,太阳同学想作死妹提出了一个请求:跟我们去凑个数吧,虽然我们是去做坏事,但放心我们都是好人,你会安全返回。

尼玛正常人会去吗!

回去吗!

去吗!

吗!

当然不会,但作死妹不愧为作死妹,哪里危险哪里钻,就这样踏上了作死历程。

从这里开始,全片画风突变,从一部重度失眠症治疗片,变成了肾上腺素补给片。

看得我一路嗨到飞起,比看突突突砰砰砰还要爽还要紧张!

就在这肾上腺素一路飙升的快感中,我见证了二逼青年别出心裁的作死成就。

看似冷酷牛逼的黑社会头目?

带了个好头,随便打电话给以前监狱里帮衬过的哥们儿,让他们别忙着庆祝生日啦,快来帮哥哥抢个银行。

什么?

没抢过不会?

放心,又不是让你做蛋炒饭,很简单哒包教包会么么哒。

我一直在想,这种放毫无经验的二逼青年去抢银行的行为,和把活人推下悬崖告诉他你有翅膀可以飞有多大区别?

也许有人要说,这哥们儿只是狂霸拽不在乎人命而已,对,你可以不在乎人命,但枪械子弹毒品沫子总是要钱的吧?

您这是活活的偷鸡不成蚀把米,也不知还能在作死之路上走上多远。

咳,吐槽继续,其实几个二逼青年面对抢银行这种高新技术职业的时候,还是有所抗拒的,但作死妹做了一把神助攻,成功把三个猪队友送上了开往黄泉的列车。

这一场抢银行行动,从一开始的演练就错漏百出,注定是一朵不一样的焰火。

先有猪队一号捂着小心肝表示劳资不干了,劳资不作了,再有坐骑君傲娇熄火,好不容易顺利开动了车子,一群英语蹩脚的老爷们又对着不认路的作死妹狂喊一通,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们抢了银行。

然而这些 不算什么,倒霉人人有,算不得作死,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几个二逼在抢劫成功的兴奋中,顺利进化成超级赛亚人,哦不,进化成了傻逼青年,从银行逃跑后,以龟速开车行进了五分钟不到(反正我看那段路走路也就十分钟= =),就自以为安全的把车子”藏在“了一个无论如何都不是藏车地的位置。

接下来怎么着?

按理说该各找各妈躲起来数钱了吧?

可人家不,人家去蹦迪了,还蹦出了新意蹦出了格调,蹦的连裤子都不要了。

镜头一度晃过跳动的三条腿,看得我这纯情少女简直要捂脸面壁娇羞一下,还在暗暗担心,你们这么蹦跶,会不会钱掉地上,空手而回,还要被逼再抢一次【真是好脑洞】,然而导演真绝色,一群被我认作警察的保安跑了过来,把作死党推入了继续作死的程序之中。

我常想,如果他们不脱裤子,可能就就不会死。

然而没有如果,他们脱了,被赶走了,这才想起车里还有人,于是要回到肇事车辆取人= =理所当然的撞见了警察,又像惊弓之鸟一样在大马路上招摇过市,恨不得头上贴着”我抢银行我心虚“几个大字,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是亡命徒,那么多小路,你们真就不知道躲字怎么写吗??

傻逼遇上警察,结局瞬间注定,一场开玩笑似的抢劫转眼成了真枪实弹你死我活的战役。

有人死了,有人受伤被抓,有人带伤逃亡,只有自带主角光环的作死妹保持了一贯作死而不得,求败而不能的气场,淡定理智地策划了逃亡,顺利地带着颜值依旧负五的太阳同学进了酒店。

我以为这将是新一代夫妻档变态杀人魔的前传,但编剧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除了主角光环,什么都不好使,看见海报没有?

叫啥名念我听听。

对,Victoria,你看见太阳的名字了吗?

没看见吧,所以他必须得死,只剩下作死而不得的作死妹,在演绎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生离死别后,独自踏上了陌生的作死之旅。

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吐槽纯属娱乐,揉着我的钛合金狗眼保证,这片儿值得一看,不为别的,就为主角用鼻涕做拔丝的神技,也不得不看。

震撼无限。

 8 ) 一个刺激而精彩的夜晚

相信电影爱好者们对各种炫技的镜头语言都不陌生,什么历史上最牛逼的十个长镜头,什么历史最完美的十个构图,都是如数家珍。

有时会在疑惑,导演或者摄影用这么高深的镜头语言,一般影迷能看出来吗?

就比如我,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电影爱好者,有时候并不能准确地说去这些镜头和场景背后的技术含义。

但是往往能够在电影情绪中感受出这些镜头的意思。

大概就是或许你并不能明确地说出这些技术上的东西,但你能够感受到导演用这些镜头表达的意思。

就像文学作品上,你未必能明白每一个修辞手法,但这些修辞手法下的文字能够给你最贴切的感受。

这部《维多利亚》,140分钟的德国电影,全片只用了一个镜头,讲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电影作为竞赛单元影片于65届柏林电影节首映,并夺得银熊奖杯一枚:杰出艺术成就(摄像)奖。

导演在媒体访谈中表示,此片确是一个长镜头拍摄完成,共拍摄了三次,在一周之内的三个不连续的夜晚至凌晨进行拍摄,剧本只有12页纸,拍摄过程中的大量人物对白和表演都是即兴出演。

电影所用的摄影机只是一台佳能C300手持摄影机,故事的时间也只是从凌晨四点到凌晨六点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内,用了一个镜头,拍摄五个在柏林街头偶遇的异乡人之间的故事,其中包括一场一见钟情的恋爱和一次莫名其妙的银行抢劫案以及最后悲惨的结局。

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带来时间上的真实感,观影时每度过的一分钟正是他们度过的每一分钟,这种强烈的真实感让你完全陷入电影中。

时间上的压缩和延伸,空间上的变化,人物的走位和角度,这都是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带来的令人惊喜的体验。

但是,就算我们不重点去看这个炫酷的技术,这部电影在故事同样是一个真实而精彩的故事。

这个140分钟的镜头从一间喧闹的地下酒吧开始,女主角美丽的维多利亚是一个刚到柏林三个月的西班牙女孩,独自一个在酒吧狂欢喝酒。

准备离开的她在酒吧外面遇到了四个柏林当地的混混,酒精的迷幻和他们有趣的言论,让维多利迅速地跟他们成为朋友,一起游荡在柏林凌晨的街上。

他们在街上大声地聊天,无所事事地漫步,一起去二十四小时便利店偷零食和酒,甚至还在街上跟人起过一次冲突。

最后,他们来到了一座公寓的楼顶,聊起了过去未来许多细微的故事,就像所有人和老朋友聚会一般。

随着聊天的不断深入,维多利亚和四个混混的其中一个有了爱情的火花,他们似乎非常中意彼此。

因为早上还要去咖啡馆开门营业,维多利亚准备离开。

那位与她互相爱慕的混混头目打算送她一起过去。

在路上,他骑着自行车,她站在后面,从她的家乡一直聊得德国柏林以及这座城市的美丽和混乱,他们的感情随着一路的对话和欢笑快速升温。

等到他们到达维多利亚打工的咖啡馆的时候,他们已经沉浸在爱情的美好中了。

她为他准备了热可可,他为她说了好多笑话,她为他演奏钢琴说起过去的往事,他静静地安慰她。

导演用前半段的时间讲述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偶遇然后一见钟情的故事,柏林的夜色下的大街小巷、酒吧便利店的灯火和路灯都让这个故事看起来非常美好。

然而从这开始,一场危险的灾难即将到来。

这四个小混混中的一人因为在监狱中欠了别人一些人情债,他们答应帮别人完成一件四个人一起才能完成的事,而其中的一个小混混却因为醉得不省人事无法开车。

走投无路的他们决定让维多利亚帮忙当司机,而在沉醉在爱情中的维多利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即使她看到他们的车是偷来的。

他们驱车来到一个地下室,地下室中全是荷枪实弹的黑社会成员。

他们给维多利亚四个人抢和毒品,威胁这四个人去帮他们抢一个银行。

毫无办法的他们只有从命。

他们以策划好的程序极快地抢了银行,马上就开车逃跑了。

这一段就完全能看出来一镜到底的好处了,跟随着镜头的晃动和转移,我们就好像是那个持枪抢劫的罪犯,一种紧张的刺激感让我们身临其境。

完成抢劫任务的他们把车开到了小巷子里藏好,拿着抢回来的钱去酒吧狂欢。

这里有一段长达十几分钟的镜头,他们在酒吧中若无旁人地喝酒、跳舞、呕吐、接吻,一切都变得那么迷幻,那么疯狂。

既有劫后余生的兴奋也有大难不死的后怕。

而停留在小巷中的车却被巡警发现了,警察找到了正准备会小巷子取车的他们,并展开了枪战。

他们四个人在街上和警察边对峙边逃跑,最后逃回到他们的那座公寓楼内。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小混混直接被警察击毙。

最后只剩下维多利亚和她的爱人,他们闯入一个平民家中,并劫持了他们的孩子,假装一对当地居民蒙混了警察逃了出去。

等到他们入住酒店才发现,这个混混头目早就中枪了,只是一直在隐忍着而已。

面临着去医院就会被捕但不去医院就会死的两难抉择,混混头目坚持维多利亚带着钱一个人离开德国回到西班牙去。

电影的最后,他死在了酒店的床上,而维多利亚一个人离开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维多利亚在一个晚上从一个人狂欢到和一群人狂欢,但最终又回到一个人过程。

更关键的是,在这次的案件中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维多利亚的存在。

也就是说,对她而言,她只是经历了一个刺激的晚上而已,就像一场精彩的噩梦。

而这样一个惊险刺激的晚上,这正是每一个生活平庸的人都有所期待的。

每一个都或多或少地期待过一次一见钟情的爱情,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期待过一次突如其来的危险。

维多利亚更是喜欢这种刺激,正如在天台上的她喜欢坐在栏杆上往下看 。

电影全片只用一个镜头,这让无数影迷为导演的实验性而感到震惊。

但导演又没有像大多数实验性电影那样玩风格,电影的主体终究还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以及四个演员非常精彩的表演。

所以无论从镜头语言上还是电影本身,这都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9 ) 短评字不够

130多分钟一镜到底,长镜头在营造紧张感 大喜大悲时确实力道十足 也使影片倍感真实,这种小成本电影用一个长镜头的方式拍摄也确实是正确的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是后来舞厅里他们的疯狂和配乐的放松结合的恰到好处,二是在陌生人家里整个屋子充斥的狂躁和紧张不安被长镜头充分表现出来,三是结尾维多利亚痛苦的让人心疼。

演员表演超赞

 10 ) 《维多利亚》:维多利亚与梅菲斯托

「梅菲斯托是个魔鬼吧?

」「是魔鬼。

」「我喜欢魔鬼。

」「我也喜欢。

」维多利亚弹完一段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圆舞曲》,向桑那说起自己曾在艺术学校学习钢琴的往事,语气中带着点哀怨和不甘。

学了十六年,每天七个小时的苦练,到头来因为达不到老师的高标准而被劝退,一边说着一边抹掉情不自禁流出的泪水。

此时此刻的她,正坐在打工的咖啡店里,从故乡西班牙来到柏林已经三个月了,说不了几句德语,也没什么朋友。

桑那是维多利亚刚认识不到一个小时的柏林青年,她在夜店门口被桑那和另外三个男青年(鲍克斯、布林克、福斯)主动搭讪。

四个深夜无所事事、喝得半醉的年轻人让维多利亚加入他们的聚会,虽然有点满嘴跑火车,但看得出并没有什么恶意,反而令身处异国他乡的女孩感到有点新鲜有趣。

桑那像是他们的「小队长」,也是其中英语比较好的,所以和维多利亚说得最多。

他们在杂货店里偷了几瓶啤酒,又在一栋小楼的天台上聊了一会儿。

直到维多利亚想起要到打工的咖啡店做营业前的准备,才让桑那送她回去。

维多利亚说完往事,送别了桑那,正要准备收拾店铺的时候,桑那和他的三个朋友突然又回来了。

这一夜注定迷离而危险。

塞巴斯蒂安·施普尔执导的《维多利亚》在2015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一鸣惊人,还摘得了最佳摄影奖。

本片最突出的特色便是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而且与同年在奥斯卡上大受赞誉、属于「无缝拼接」的《鸟人》不同,是真正的一镜到底。

所谓的「长镜头」或者「一镜到底」究竟是不是炫技,恐怕始终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个人的理解是,也许从这个手法诞生的时候起,它就不是刚需。

相比另一种镜头语言「蒙太奇」,它在叙述情节、塑造人物方面的确存在天然的短板,同时对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又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个镜头都需要精心的安排和布置,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是件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然而,电影终究是一门艺术,作为从业者都会想要经历这样的一次冒险和拍摄体验,毕竟形式上的完美是每一个「艺术家」的至高追求。

当然,除了能见证导演以及摄影师的才华(体力、脑力、协作),「一镜到底」在实际的运用上也有其独到的地方。

以《维多利亚》为例,在黎明前的短短两个多小时,一女四男从相识到相知,共同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事件,从生到死,似乎没有比「一镜到底」的贴身拍摄更能凸显故事戏剧张力的方式了。

本片全长134分钟,共涉及22个场景转换,机位设计与镜头调度堪称完美,甚至饱满的剧情让「一镜到底」几乎不着痕迹。

由于「一镜到底」不能通过剪辑后的行为和语言来快速地刻画角色,因此就需要更多连续性的事件或细节对人物形象加以构建。

影片的前一个小时,导演基本都用在了铺垫人物性格上,可能会让观众略感不耐,但另一方面也显得更为真实、更有代入感。

维多利亚和桑那等人从在街上的互相试探,到在天台上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再到维多利亚与桑那两人在咖啡馆里的情丝萌动,尤其通过女主角弹奏钢琴后的表情变化与情绪波动,使得观众对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维多利亚》让人想起了另一部德国影片《啊,男孩》(影评参见《啊,男孩》:文青尼克的一天),主题同样都是迷茫无助的青春。

但两相比较,前者要更加疯狂和凶险。

在一个小时的虚假温馨之后,寂静的夜倏然被一场犯罪打破,不仅让片中的人物猝不及防,也让观众愕然不已。

桑那的朋友鲍克斯曾蹲过班房,在里面受到过某个黑帮大佬的关照,不过人情债总有要还的时候,该来的还是会来。

当夜,大佬通知鲍克斯带上三个人赴约,因为福斯已经酩酊大醉,只得叫上维多利亚凑数。

不明就里的四人直到与大佬会面后才知道对方要他们去抢劫一家私人银行,桑那等人顿时后悔不迭,但在武力的威逼下只好硬着头皮上。

青春的无知无畏、可悲可叹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抢完银行的他们居然还到酒吧疯狂庆祝了一番,直到出门后被警察追捕才仓惶逃进一处住宅区,布林克被当场击毙、鲍克斯受伤被捕在送医途中不治身亡、维多利亚和桑那虽然蒙混过关躲入附近的酒店客房,可中弹的桑那还是没有熬到救护车赶到,经历生离死别的维多利亚悲恸欲绝,仿佛一场噩梦。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分明发现,作为一个女孩,维多利亚反而是最冷静的那个。

在他们被逼迫去抢银行的时候,是她主动加入帮忙开车;在布林克畏惧退缩、桑那和鲍克斯险起内讧时,是她镇定地安慰鼓励;在和桑那两人躲进民宅时,是她急中生智想出办法乔装逃离;在酒店没护照登记开房时,也是她靠编故事拿到了钥匙。

就算最后因桑那死去而痛断肝肠,可她仍是在短时间里恢复了平静,带着抢来的钱走出了酒店。

好像有点夸张,不过由于有了事先对于人物的铺垫,又并不显得意外。

早年在艺校受到的委屈是维多利亚性格中既饱含压抑又亟待释放的源头,在柏林孤胆寂寞、循规蹈矩的打工生活则是她渴望冒险乃至期待「毁灭」的催化剂,而与桑那的暗生情愫又进一步助长了她的胆量。

还记得她弹奏的《梅菲斯托圆舞曲》以及「喜欢魔鬼」的对话吗?

这一夜,她俨然就是浮士德,她面对的一切就是梅菲斯托的诱惑,理智与冲动的界限就在一线之间。

从时间层面看,本片拍摄的现实时间是在凌晨4点半到7点,因为「一镜到底」的连续性,影片的时间和现实时间大体是相同的,但是因为影片内容丰富,再加上巧妙的场面调度,拉长了观众的心理时间,直到最后维多利亚拿着钱走在大街上时,观众才意识到这一系列癫狂只不过短短两个多小时。

7点的柏林街头空旷无人,魔鬼随着天亮而远去,不知我们的维多利亚有没有清醒过来,未来的路还是不是仍然迷茫困惑。

《维多利亚》短评

不要去追求一镜到底的噱头,好好把节奏控制好,把叙事逻辑理顺好,片子就不会如现在这样如此的烂。

5分钟前
  • 啊砸
  • 很差

差。

10分钟前
  • 君紫隆
  • 很差

大概只有孤独的人才能如此义无反顾,这一夜好漫长

14分钟前
  • Little BAO
  • 推荐

一镜到底确实会有冗长无趣的感觉…

15分钟前
  • 戴圣诞帽的楼主
  • 还行

有点形式大于内容的意味,但好在造诣够深。

19分钟前
  • -Disconnected-
  • 推荐

看得心情就像最后维多利亚呕吐这哭的那样……!

23分钟前
  • 夏柏菊
  • 力荐

唯一一部弃看的电影!天了…这种一镜到底有何意义!!!求导演去看看人家《大空港2012》…

25分钟前
  • Alexander.
  • 较差

这电影我就坚持了30分钟,再看下去,确实如评论所说:我看完后感觉自己是个傻逼。

30分钟前
  • 喜喜
  • 较差

没什么意思

31分钟前
  • 深深的蓝
  • 较差

这故事挺立不住脚的,当一镜到底仅成为一种形式和噱头看客真的没必要为其买单,再说女主的形象完全不符合这个故事,这分明就是个文静乖乖女演个文艺片爱情片什么都比最后口水横流强很多

33分钟前
  • 彌張
  • 较差

不玩一鏡到底,可能更好一點…至少,不用這麼長﹍最精彩的不是攝影噱頭,而是在如此巨大侷限下仍可情緒跌宕自如的女主角!彈鋼琴那段挺好,也帶出Mephisto。「真柏林人」,西班牙女主角。街頭漫遊之變奏。四男不斷拋出危險信號,女主角也有自主權,但對她來說,挑逗更勝警告。

37分钟前
  • HurryShit
  • 较差

完美展现了演员在镜头凝视下对角色把握的失控 尴尬至极

42分钟前
  • orbit
  • 很差

代入感绝佳。。不仅仅是摄影的伎俩,女主角这种孤独到有点失控的心态 有时也深能体会。看着看着 似乎自己也认同了女主看似疯狂的行径。

44分钟前
  • 绿马猴
  • 力荐

一镜呵成,考验导演、摄像功力,也考验演员功力。故作有趣的尬聊。普通人的聊天就这样啊。弹钢琴的人只有十分之一会成为钢琴家。年轻人冲动而混乱的青春。经历冒险,成为恋人。夜间伪纪录片,光线难免有暗淡的时候。人生就是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为了完成她的钢琴梦想……

49分钟前
  • 南高峰
  • 还行

有创意,第一次为罪犯那么提心掉头了。好吧,坏人也并不一定那么坏

54分钟前
  • cocojamboo
  • 推荐

一镜到底,hitchcock早就玩过了。

55分钟前
  • noir
  • 较差

形式和内容都幼稚了点

59分钟前
  • LOOK
  • 还行

一镜到底牛逼吗?德国人拍出来的东西实在是无趣啊。

1小时前
  • BlackBird
  • 较差

#FIFF#看完才发现是一镜到底。前面过于缓慢了,后面节奏还算可以。故事逻辑性和自洽性太弱,像看几个傻子。我本来是要打一星的,看到一镜到底的份上加一星。

1小时前
  • SpyLiu
  • 较差

真实的拍摄,连感情都需要观影后细细体味,最好是代入自己孤寂无依的生活进行思考,就能感受到电影的主旨,并不苍白。

1小时前
  • 遥远的天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