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嫌疑犯X的献身》,才让我有欲望翻开《白夜行》,但很遗憾,《白夜行》在我眼里,只是一部被读者过高褒奖的小说,而读者那些过高的褒奖都源于《白夜行》里描写的绝望之爱。
有趣的是,东野圭吾对这种爱的描写可谓惜字如金,最露骨的表达也无非是两句话,一句话是男主角的感叹:“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
”另一句是女主角的表述:“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
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然而,正是惜字如金落下的许多想象空间让读者着迷。
看看豆瓣上关于《白夜行》的书评吧,文艺青年们倾注了无穷的想象力填补着小说里未曾描写的爱情,并殚思竭虑地分析着人物关系。
我对文艺青年们的想象力并不感兴趣,我也并不感动于《白夜行》里男女主角的爱情,从东野圭吾冷静客观的陈述里,我读到的是小说家对笔下人物的冷漠和疏离,他代警察之口一语点破两人关系:枪虾和虾虎鱼的互利共生关系。
《白夜行》全书也布满了阴谋诡计,背叛谋杀,几乎毫无温情可言,到小说结尾处,东野圭吾的文字更是冷静的可怕,他是这样结束这对互利共生人物的关系的,当和枪虾共生的虾虎鱼死去时,枪虾像人偶般面无表情,她“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
她一次头也没有回。
”所以,《白夜行》在我眼里,是一本“坏”小说。
希区柯克说过一句话,最坏的小说常常可以拍出最好的电影。
虽然希区柯克说的坏和我说的“坏”并不是一个意思,但根据“坏”小说改编的电影《白夜行》(韩国版)不但是一部好电影,也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版《白夜行》并不是一部完全忠实于原著的作品,原著横跨十九年的故事无论如何都无法挤进一部只有135分钟的电影里,如何在不失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才是关键。
除却儿时惨案的关键性情节外,电影《白夜行》的故事围绕嫁入豪门展开,心机、诡计、谋杀一环紧扣一环,男女主角枪虾和虾虎鱼的互利共生关系也一览无遗,小说精髓内容完全被汲取。
连东野圭吾自己都认为这是一部相当出色的“电影化”改编。
电影《白夜行》比书更“好”的地方在于,它将东野圭吾冷静笔墨下的爱情进行了点睛似的温情处理。
男女主角在雨中的十字路口对峙,女主角站在一扇紧锁的门外抚慰男主角,男主角在无人接听电话里的留言,甚至男女主角小时候在案发现场时的对话,这些关于爱的表达,书里从不曾出现,但编剧朴延善却将之写进了电影中,让观众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爱有多么的深入骨髓。
男主角在纵深跳楼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太阳到了最高处,影子就消失了。
” 此时的女主角正是如日中天的最高处啊,所以男主角只有以死成全女主角。
当女主角看见男主角的尸体时,她并非人偶般面无表情,你能看她脸上明显的挣扎,虽然在短暂的挣扎后,她沿扶梯上楼了,并且一次头也没有回,但在男主角眼里,却看到了小时候的女主角回头,那才是他深爱的她呀。
跟东野圭吾枪虾和虾虎鱼的互利共生关系描述的不同,编剧朴延善笔下的男女主角是太阳和影子的关系,男主角一生为女主角而活,女主角不曾回头,也是为了不辜负男主角的死,而非决绝地无情。
东野圭吾曾借警察之口道出对男女主角的不认同,但电影里,编剧朴延善借警察之口说出对男女主角的认同。
老警察在被男主角刺中后,仍然不顾一切冲到他面前,老泪纵横,说着:“对不起,我该早点抓到凶手。
”至此,一本冷漠无情的“坏”小说被改编成了令人动容的“好”电影。
P.S刚看到新闻,说日本又要把《白夜行》翻拍成电影,扮演唐泽雪穗的是日本美少女堀北真希,不知道她是否能超越孙艺珍版本的唐泽雪穗。
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孙艺珍这一版的。
PPS:根据《嫌疑犯X的献身》改编的电影,虽然也感动了一大票人,但我相信那些人都是没看过原著的,如果看过东野圭吾的原著,就会知道孰优孰劣啦。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套用希区柯克的那句话:牛叉的小说常常不能被拍成让读者满意电影。
当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成为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后,电影《白夜行》注定很难超越。
一部近五百页的长篇小说改编成90分钟的电影,在情节人物上都作了很大的修改,于是日本寿丝变为韩国泡菜。
原小说显得更为冷血冰冷,电影显得更为狗血惨烈一些。
原著小说中的那位警察大叔只是做为一个调查者以第三者的身份对案件进行转述,对十几年来前前后后发生过的事情做一个串场作用,警察大叔个人的私生活并没有过多讲述。
电影中韩石圭警察大叔为了调查此案自个儿子的小命送上了,自个得了糖尿病而且还是晚期,应该说韩石圭的演技没有太多可挑剔,正是因为韩石圭太过敬业的表现,反而抢了二位男女主角的不少戏。
特别是最后一场韩石圭带伤喷血追捕男主角的戏码太狗血了,像是一位警察自身价值最后的体现,像是一位父亲为儿讨回公道之举,反显的男主角的纵身一跃不那么的悲壮。
记得小说的描述中男女主角各有一条线索平行进行,在第一件凶杀案发生后,男主角放弃了学业忙于他的情色交易、商业犯罪、盗版软件的活动中,而女主角则成为他人的养女修练成淑女,完成第一次婚姻,却因为丈夫的出轨离婚,再完成第二次婚姻。
电影直奔女主角如何设计嫁入豪门,在嫁入豪门的计划中两人设计了一个车祸,这个情节好像小说中并没有。
为了嫁入豪门设计车祸,显然这要冒着很大的风险,两人如何能确保车祸发生,富豪不死美人不破相,万一富豪死美人破相那不是前功尽弃。
所以通过车祸事件来感动富豪嫁入豪门的计划有些不靠谱。
因为电影受到时长的限制不可能完整的再现的原著小说中所有的细节,导演为有电影有更多的起伏才加入车祸这一桥段,但是对于这个车祸的计设个人实在不喜欢。
电影另一个细节上的的漏洞可能就是,男主角当年在现场丢失那个录音带,警察其实通过录音带的内容基本可能断定男主角曾经出现在凶案的现场,警察们却不愿就此再多做深入调查。
录音带这一细节好像也是原小说没有的,原著中的男主角心思细腻犯案总是很小心,很少留下太多的作案的痕迹,才使得男主角一直逃脱警察的追查。
电影中的女主角显得过于强势,男主角像一直受控制于女主角的计划中,小说中俩人并没有太多正面交集,每一个计划的完成更像俩人完美而默契的配合。
对于孙艺珍与高修所扮演的男女主角来说,一个卖萌装纯清纯完美的让人产生不真实感,一个展示了狂放肌肉的型男让人又爱又恨。
而我个人心目中的雪穗是一个冷淡高雅让人产生距离感的美人,而亮司是一个阴冷长像并不出众也不怎么高大的男人。
电影的结尾与小说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男主角坠楼而亡在女主角面前,女主角的心情,那就大家各自去猜想了,是庆幸她的帮凶已死,她与所有凶案再没有任何的牵连,能安心地过上豪门生活,还是她此刻伤心欲绝,曾经同病相联深爱的俩个人却没能等到执子之手白头皆老的一天。
无论此时女主角的心情是暗爽还是悲痛,男主角的纵身一跳,似乎在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如果抛开原著,电影还是不错的,应该说看上去很美丽的日本寿丝料理与味道浓厚韩式泡菜烤肉各有千秋吧。
首先,雪穂和亮司都是情感不外露的人,而且那么多年过去,早已变得无比坚忍和深信对方。
哪有那么多煽情的镜头和台词?
亮司怎么会动摇?
其次,吧台里阳光下安安静静地擦玻璃杯的形象更适合言情剧,而不是一个活在黑暗中十五年的人好咩!!
这种沧桑阴郁甚至有点麻木地深陷内心的通风道的感觉,熊猫诠释得很好!!
这演偶像剧的面瘫完全没演出来。。。
再次,死前的那场戏本来应该是最精彩的,缓慢隐忍了将近90%的戏在这里达到高潮,冲突加剧,悬念升起,最后亮司无奈跳下,落幕了,雪穂头也不回地缓缓离去,这种默契内心的复杂都表现出来了!
而棒子版的电影里,摔你妹的杯子啊!!
警察的儿子纯粹是作死的!!
最后,再次抗议导演编剧把亮司的角色改成泡菜国偶像剧的范儿!!!
有种爱情的味道叫做痛苦,叫做负担,叫做逃避,叫做隐秘,它无法看见太阳!
那缕阳光永远照射不进这样打爱情。
女孩打小因为没有钱,被残忍的母亲卖了,失身了,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她想把对手千刀万剐。
可是,她没有,她胆小,她怯懦,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痛苦男孩将一切看在眼里,因为爱,他忍无可忍了,他冲了过去,即使那是他的亲生父亲。
他没有犹豫,没有迟疑,没有害怕,因为他保护他心爱的女孩可这样的一切注定了不幸,注定了悲惨的命运,注定了这场爱情的倍受煎熬。
十四年是女人给男人的期限,十四年是男人受到女人奴役的时间。
男人没有自我,没有快乐,对于他来说,只有一缕阳光照进了他的生活,那是女人的微笑女人追求财富,爱慕虚荣,这些胜过了她对男人的爱。
她同样在黑暗中前行,她的一缕阳光是男人吗??
警探洞察一切,为了两件凶杀案,十四年前和十四年后同样的后悔,十四年前为此案牺牲的使自己的儿子,十四年后为此案牺牲的是一段痛苦的爱情。
为了自己死去的儿子,他执意调查。
最终,他歉疚,他懊悔:“对不起,没能早点把你抓住。
”男人解脱了,男人终于微笑了,不过,在他的眼中看到的不是女人,而是女孩,他灿烂的笑了,他的任务完成了——保护女孩。
爱有罪吗?
可是偏偏这段爱情游走在黑暗中,游走在扭曲的人性边沿。
对的人在错误的地点相遇,注定了这场不幸。
男人的爱通过杀,女人的爱通过控制,其实那温柔外表下的女人有着一颗残忍的心——“你真的不认识他吗?
”“不认识!
”冰冷的回答,让观者心痛。
原来,她才是真正罪恶的源泉。
她没有解脱,从此她的人生中将一片黑暗,最后一缕阳光也离他而去了。
这段无法被赦的爱情,源自黑暗,缘尽黑暗!!
“我和你的眼中看见了不同的天空。
”想到这句词,是在看到李佳去找有汉的那个场景时。
两个人隔着一道门,李佳手里拿着有汉14年前做的太阳剪纸,上面写着“2009年12月19日”;有汉手里拿着剧情最后,那张阳光下的拍立得。
对于李佳来说,可能想得最多的是如何逃脱罪责,如何摆脱那个阴影,对她来说,诉讼期的结束也许象征了她可以永远摆脱那一段令她发抖的过去。
而对于有汉,或许就像韩东秀警官所说:“他还停留在14年前的那条船上走不出来。
”当年韩警官问有汉的妈妈时,她就说过:“他(有汉的爸爸)很会控制孩子。
”有汉无法面对的是亲手杀害自己的父亲,而对于李佳,从一开始为她杀死父亲这一举动,他就无法自拔地掉进了黑色旋涡,再也走不出来。
是有关于爱,但我觉得这其中也掺杂了一些为父亲赎罪的意思。
他或许觉得只要所有人不再也不能提起那段事情,让它随风而去,李佳就还是那个穿着雪白连衣裙的单纯的小女孩,就可以开心幸福。
而他错了。
从她对于诉讼期结束前坚持不与他见面,从她千方百计为了那“一点点钱”,有汉慢慢意识到但却不愿承认。
当她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让承佑的女儿成为另一个自己时,我想有汉的心彻底被撕碎了。
“太阳到达最高点时,影子便会消失。
”有汉这么说。
“我的生活中从不存在太阳,我只有一小束亮光。
”而李佳却是这么说。
他们,并不是彼此的太阳。
至少对于李佳,他不是。
那段反复被播放的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乐章,纯洁却又哀伤得很。
他们曾是那么单纯的孩子,喜欢读《飘》,喜欢听《天鹅湖》。
而所经历的一切,或者更应该说是他们所做的一切,摧毁了所有。
我问自己,如果那是爱情,为什么李佳最后会说出那句“不,我不认识他。
”对她来说,让她在地狱般生活中能熬下去的,我想不是他们的爱情,而是他对她永远的保护和服从。
至少,我没有能力闻出一丝爱情的味道。
电影里的有汉始终穿着黑色。
而李佳永远是白色,除了在承佑的女儿被施暴那一场景。
但其实,真正活在黑暗中的人,是李佳。
而阴影里的有汉,是因为心中的太阳始终在他的头顶照耀吧。
孙艺珍在片中饰演的女服装设计师会是每个男人梦想中妻子的样子吧——清澈的美丽,举手投足间的优雅,还有让人永远琢磨不透的淡淡忧伤。
反正在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孙艺珍成了我的新女神,地位仅次于跟宋慧乔!
这是个悲伤到令人绝望的爱情故事,典型的韩国悲情小清新爱情电影。
看前一半完全搞不清状况,因为是14年前的案和近期的案子交叉进行的,再加上那几个韩国老男人的脸又实在是太相似。
看到一半的位置又能一下子猜到结尾,于是开始漫长等待那个悲剧结局的出现。
总之除了更多地展现女神美艳不可方物的气质之外,完全没必要拍这么长......
悬疑得恰如其分,摄绘得不染矫情。
影片的氛围恰如间于白昼与黑夜一般 ,略带凉意,却又不着阴沉 。
由一场谋杀始,背景曲子流露出些许压抑,似乎暗示着情节的缓缓驶出。
原本便是一场呼之欲出的阴谋。
少年金有汉为救少女李佳而杀了父亲,李佳也谋杀了作为案件最大嫌疑人的母亲,之后“他们像连体婴儿一样,失去了彼此就无法存活”,正如因追查这桩草率结案的谋杀案而失去儿子的韩秀东警官道。
十四年后,李佳已改名柳美皓,成了服装设计师,与一个商业富豪交往,金有汉则成了一个暗中的杀手,过着“没有阳光”的生活。
整部影片中他们最亲密的接触,也仅是在富豪家外,有汉犯罪后怀着无尽羞耻感要离开,美皓牵触了他的手指。
他们的爱,只在阳光所照之外。
美皓受到富豪下属的监视,每周只能准时出现在咖啡店,静静地坐着,品着咖啡,而有汉在对面的店里,偶尔注视她的侧面。
有汉了解到美皓指使他伤害的下一个对象是富豪的女儿,他心里的弦似乎要被撕断了,内心一直在挣扎。
他们在马路两边相遇,他快步想走到她身边,美皓喝令他不要接近, 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未来。
为了所谓的“保护”美皓,他怀揣罪恶感 犯罪,尽管他的心已经脆弱到极致。
在有汉所埋的几具尸体被警察从美皓养母家的花丛下被挖掘出来后,美皓到了有汉家,有汉不开门,他们俩背对背靠坐在门两侧。
美皓说,活着太痛苦了,但我尽力地活下来,是你给我的这个生命,谢谢你当时救了我,还有几天就开张了,那时就是我们新的开始。
祝贺我,也祝贺你自己。
随后,擦泪,在大雪中离开。
时装公司首发会的日期,是15年诉讼期限的终结。
在这一天,有汉带着面具站在人群里,美皓站在T台上,“我的一生就像是为了这一刻,在我面对的无数困难中,有一个人始终为我照着一束亮光,我想谢谢他的支持。
”有汉已经觉得死而无憾了,因此在韩秀东警官追捕他时,“为了她的安全,我们是最后两个需要消失的人 ”。
在落满雪的天台上,韩秀东让其他持枪的警察退后,自己捂着伤口一步步地接近有汉,痛苦地说出心声“对不起,有汉,没能早点抓住你”——对不起,因为没能早点抓到你,才让你承受这样的罪恶与痛苦。
有汉平静地回应“先生,当太阳在最高点,影子就会消失”,刀子刺进了曾经痛楚过无数次的心,身体摔进了首发会的现场。
美皓走过人群,躺在地上的有汉,望着她,看不清眼神,她强忍着盈满眼眶的泪,在韩秀东向她大喊“他的一生都是为了你,你真的不认识他?
”之后,“不”,冷漠地吐出这样的字眼,带着继女乘扶梯离开。
有汉朦胧地将继女视作少女李佳,嘴角露出微笑,而一旁美皓精致的侧脸,却是如此冷漠。
从小便认为自己被“撕碎,吞噬,折磨,摧毁”的李佳,成了彻底的阴谋家,从谋杀自己的母亲开始,成为裁缝的养女并换了姓名;指使有汉杀人,并将尸体埋于养母家、她亲手浇灌的花丛下;策划一次次伤害,使自己取得富豪的信任和继女的依赖……她的心里是没有阳光的。
她一贯温婉的笑容,在继女那句“你一直这么笑,不觉得累么”后闪瞬消逝;别人赞赏她20几岁就有这样的成就,好像最亮的阳光照在身上一样,“我的生活中从不存在太阳,我只有一小束光亮”;她因看到继女在黑板上写着的嘲讽她的“凶手的女儿”而在卫生间失态,捂着胸口痛哭不止…… 她的笑容早已不是发自内心,仅是掩饰 。
有汉不管对错地一心想着“保护”美皓,早已不只是因为喜欢美皓,更不是因为爱。
而是因为,他成了她的影子,他将美皓所有的黑暗与罪恶背负于一身,被她踩予脚下,处在阳光永远照不到的角落里。
他时常痛苦不已,他也知道美皓所说的属于他们的未来不会来临,“那天,如果我视而不见呢,如果我不喜欢你呢,如果我们不认识对方呢,李佳,你曾说的未来,我还拿不准什么,但是我会保护你,直到最后。
” 不是没有过后悔,只是当初来不及回头,所以,一错到底吧,我是你的影子,包容你在阳光下的黑暗,保护你不受伤害,直到,太阳照到你头顶的那刻,你得到想要的全部,我的使命便完成了,那时,我就可以安然消失了…… 美皓,也早已默认有汉是她的影子,她口中的光束,其实不是有汉,而是将她的影子呈现出来的光束——她得到新生活的希望。
从有汉救他始,她就开始不经意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不会违抗只会跟随自己的影子……就这样,他们一错到底,想象着可以得到最后的阳光……影片的最后一幕,是曾经穿着学生装的美皓与有汉的合影,暗示着这就是揭露美皓罪行的证据。
这张唯一没有被有汉烧毁的照片,这段曾经纯真的记忆最后摧灭了美皓,这是有汉再也想不到的。
他忘了,影子的消失,不仅可能因为太阳照在最高处,也有可能是因为,太阳也消失了,毕竟,失去影子,本体怎么生存下去呢……整部影片,既不属于引人入胜的悬疑推理片,也没有过多泛滥的情感交集,既不存在纯粹的正邪交锋,也没有明确的善恶之别,一切元素嵌予其中 ,等待思考。。。
韩国电影《白夜行》,翻拍自日本著名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早前日本有翻拍成电视剧。
原著和电视剧版我并没有看过。
这部电影被导演朴信宇创作成了韩国味十足的作品,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看过不少日剧和韩剧,我相信这个故事还是由韩国人来说会更适合。
日本的电影电视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愿意“向善”,而韩国电影人则喜欢浓烈的表达方式,这也是它的迷人之处。
在一些关于宫廷或是大家族、财团的权利争斗、人性抗争等这类题材上,日本人在片中表现的明显要简单一些,很容易猜出谁是正面谁是反派,看前面的内容很容易就能猜到后面的内容。
而韩国人用笔更重,强调细节渲染,用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点去撑起一个故事,而日本人则更注重故事的完整性。
两种文化,两种气质。
日本人更适合说温情,而韩国人一旦说起温情则一不做二不休,势必悲到声嘶力竭,让观众感动得太累了。
影片从开头便交代了一个相互依恋的主题,高光下白色的女主角和阴暗中激烈行凶的男主角交替着出现,总是在做事的时候心中想着彼此。
他为了她杀了自己的父亲,她为了他们杀了自己的母亲。
影片《白夜行》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即男主角在死之前说的那句:“当太阳升到最高点时,影子不见了。
”这部电影的主旨即在于太阳和影子、光与黑暗相互依存的关系。
两人在片中始终一明一暗,看似女主角一直是那个太阳,而男主角则是她背后的影子。
十五年来,男主角为女主角解决人命,铲除一切阻碍她升起的力量。
为了一个以后,他们俩共同的以后。
最后,为了保护女主角,他牺牲自己,最后看着那个升起的太阳和从前那个小女孩一起升向高处。
而女主角的一句台词,才是实质:“我的一生从未有阳光,我只有一道细光,它不像太阳那么耀眼,但是足够亮。
”这才是两人真正的关系。
表面上,本片看似是女权至上,女主角发号施令让男主角替自己杀人,女主角最后不顾死去的爱人,头也不回的离开。
在女主角去安慰未婚夫女儿的那场戏中,女权气息发挥到极致。
她脱光衣服,紧紧抱住那女孩,叫女孩用这晚的记忆替代之前痛苦的记忆,说会保护她。
最后是两个女人靠女人自己的力量走出阴霾。
但说到底,本片斥责的不是女主角最后的冷漠,而是男性身上的暴力和自私。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男主角的父亲变态的需求,他以金钱为筹码向女主角的母亲买了女主角。
男主角家原先的管家后来被杀也是因为他邪恶的欲望,他发现了男主角杀死亲生父亲的真相后,以此向男主角母亲要挟,后来霸占一切。
从头至尾出现的办案警官,为了得到真相,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男主角自杀时,警官留下的眼泪,说明只有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了忏悔,他像男主角道歉没能早点逮捕他,一直为失去儿子而痛苦,它在船上从男主角母亲口中得知真相后,泣不成声,行不成步,也是在为男人所犯的罪恶而愧疚。
女性在这片中永远是弱者。
女儿被亲生母亲出卖,母亲被亲生女儿害死,另一个母亲被亲生儿子疏离,一个女助手被害死,连女主角在最女权的那场戏中,最后也只能赤裸着身体环抱着自己。
男主角死了,女主角将永远带着这所有的恨和痛苦留在世上,只能靠自己,不再有哪怕一丝细光。
(李佳/柳美皓=唐泽雪穗 金有汉=桐原亮司 说电影的时候用等号前面的名字,说小说的时候用后面的)先看了电影,想写点东西,但是很多人说不看小说就没有发言权,于是就去看了小说,至于电视剧版,看了几张照片就感觉气场完全不对劲,于是放弃了。
OK,现在差不多可以说话了吧。
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小说版和电视剧版的评分和电影版差距不小。
是因为非原创,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只要是棒子的东西就要一棒子打死,是因为电影里的人物不够多,还是说电影里的李佳不够阴,有汉不够狠。
电影版比起小说版,大概有这么几个较大的不同。
1.省略了几个人物,尤其是亮司和雪穗小时候所接触的人,自然,受害者也少了几个。
2.两个人的地位,小说里的亮司基本上还算有自己独立的事业和生活,到了电影里,有汉基本上成了李佳的附属品。
3.心理戏和间接对手戏的增加,小说里男女主人公从头到尾没有正面的见面,心理描写更是几乎没有,电影里的分量不少。
4.养母的下场。
小说里养母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不过按照小说中一贯的“巧合”,想必也是另有蹊跷。
(看的是下载版,不知道是不是全部的,也不知道里面交代的养母死亡原因是不是完整的)而电影版中,有汉除了利用李佳养母的院子藏尸体,对于养母本人没有伤害。
5.名字,小说中雪穗的名字始终没有改,只是动了姓,但是电影中从李佳变成了柳美皓。
6.警官的性格。
7.结尾的处理,电影中有汉被逼到了天台,和警官对峙了一会,小说里直接跳下。
小说中的雪穗一次都没有回头,电影里的出现了十五年前的小李佳,她回头了。
可以说因为这么几个不同,相较于小说版的白夜行,电影版多了很多的“人味”。
一条条说。
1电影版里,有汉杀了四个人:父亲,和母亲有不良关系的当铺经理,十四年后调查他的警察,私家侦探。
这几个人对他们来说,都是构成绝对的直接威胁的。
而电影版省略的,在小说版早期出现的人物中,有菊池,江力子,还有和亮司一起做过盗版软件的男生,还有一个中年银行职员,后来应该是被亮司害死了。
菊池被亮司陷害过,江力子被雪穗陷害过,手段都很恶心,关键问题是他们都是无关也无害的人,而那个男生,很难不因为亮司拉拢他的办法而感到胃部不适。
也很难认同他们后来所做的事情。
无论怎样,“偷窃”这样的事情,在电影版中,我几乎没有找到过,但是小说里却是比比皆是。
所以对于电影中的这一对,我虽然不认同,但是对他们的动机起码是稍微理解的,对于他们在太阳下行走的权力,还是有一点认同的。
但是对于小说里的这一对,除了鄙视,没有别的想法了。
如果说一开始是一群卑鄙的大人夺走了两个孩子过正常人生的权力,那大人们都被他们除掉之后,不愿意靠正常渠道走上正轨,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雪穗和亮司,我没觉得长大后的他们和自己的父母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不过也许这才是原作者想要的效果,也许映射泡沫经济下社会的浮躁和扭曲,完全暴露人性的阴暗面和绝望才是他想做到的。
但是,这样的两个人还顶着“在太阳下走路”那种单纯的愿望,实在是让人觉得是在拼命找借口一样的恶心……电影里,两个小孩子在有汉杀死爸爸的时候都哭了,很佩服两个小演员的演技,气场很足,传达着“小孩子不简单,但是,其实也不可怕”这样的信息,而小说里那两个孩子,真他妈的太可怕了。
可怕到有时候觉得他们的绝望,也有活该的成分。
2.电影中的有汉,在正常情况下是个很普通的人,不会去拍少女的裸照,不会去做盗版软件,不会分析股票,也不会盗取商业机密。
自然,除了帮李佳除掉威胁他们的人,有汉不会在经济上资助她很多。
那么李佳最后得到的成功,技术上说可以算是用了她的真本事。
这是我对电影版里也很有心机的李佳没有小说里那么反感的两个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后面说。
但是小说中的雪穗“身后一直有不明资金的支持”,那些钱是哪里来的,小说里交代的比较明白了,总之没有几毛是干净的。
还是那句话,干什么性质的事,最好顶着什么性质的名,不然让人更反感。
3.小说里没有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对于小说本身,多视角的相互穿插也许在写作手法上是个创新,但是想在电影上实践这个的话那是不大容易的,尤其是对于商业片。
东野圭吾的小说我不知道他自己想定立的基调是什么,悬疑推理么?
说实话就算不看简介,雪穗和亮司一出场我也知道他们一定有问题,本来推理小说里出现的小孩大多数都会有问题,更何况这两个孩子一直贯穿始终,再者很多东西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已经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结尾从推理小说来讲,基本上没什么张力了。
那么是什么,一个爱情故事?
那么除了那个“R&K”的精品店名字,能不能给我一个他们相爱的可以让人绝对信服的证据?
别说是那些互惠互利的故事,那不需要爱情,商业伙伴也可以那么相处。
也许老警察那句“互利共生”更形象。
这样就不好找了吧,因为他们两个几乎没有交流啊。
但是在电影里容易的多了,自然,李佳依然是在利用着有汉,但是至少会记得他的生日,至少在开业的前一天去找过有汉。
也许都是一些小小的细节,但是要让人活下去,需要每一个细胞的努力。
而有汉,他做的所有事情,我看的时候,都能体会到一种“一定要这样么,其实我不想这么做”的感觉,对于李佳的要求百依百顺,可以看得出,那是一种混合了替自己的父亲救赎,并且想尽己所能扫除挡在李佳和自己前面所有障碍的心情。
两个人隔着马路打电话这一段,小说里没有,算是电影里的创新,个人觉得很成功,起码他让我们了解了有汉是有底线的。
他实在不想去伤害李佳未婚夫的女儿。
有底线,才算是个人。
他尽量不想伤害的人,不只有雪穗一个。
同时,他也对李佳所说的未来产生了困惑。
不过最后的电话让我们知道,就算不确定未来是什么,有汉依然会保护李佳到底,这算是什么感情呢……除了爱,有别的解释么……小说里,我看不出有没有这样的挣扎,也许亮司的迟泄是他开始困惑的反应,不过之前他做的很多事情,已经让我有了“他和父亲真的有区别么”的想法了。
4.养母,电影中代替养母的去世而让李佳和她的未婚夫的关系更进一步的事件是她拜托有汉制造的车祸。
当然了,这有不真实的成分,但是相对于伤害和利用对自己有恩的人,李佳选择了伤害自己。
这是我还算欣赏电影中李佳的第二个原因。
不论怎么变,她也是有底线的。
5.名字的问题,电影中李佳改掉了名字,成了柳美皓,那应该是为了完全告别过去吧,不过有意思的是别人对这个名字的态度,老刑警喜欢叫她李佳,应该是因为想提醒她十五年前的事,想让她知道这些逃不过去,让她救救有汉。
而有汉在隔着马路打电话的时候,也大叫了一声李佳,那又是为什么,我的感觉,那是因为在有汉的心中,柳美皓只是李佳的一个代号,在他心里,李佳一直是李佳。
也就是说,他心里的李佳,还是十五年前那个哭泣的女孩,没有那么重的心机,一切只是迫不得已。
同样的,他也当然不相信这个李佳会让他去做自己的父亲当年所做的,那应该是他们最鄙视的事情才对。
但是李佳总是纠正他们,说自己是柳美皓,这应该就是她的认同了,她是柳美皓,而且她喜欢这个身份,不容许别人的破坏。
两个人十五年不能好好直接见面说话,对于对方的变化和理解一定会产生偏差,在这里,有汉依然是十五年前的有汉,但是李佳已经几乎变成了叫做柳美皓的另一个人。
隔着那个马路的对话,应该也是有汉心理的转折点,在那之前,他应该一直相信,他会和李佳手挽手在白天行走,但是最后李佳未接的电话,还有两个人隔着门的对话,有汉几乎已经清楚的表明了一个意思,那个未来,我不要也可以,你一个人要在太阳下好好活着。
没有自私成分的恶行依然是恶行,但是,至少让人反感的程度比有自私成分的少一点。
6.警官的问题,电影里的警官和小说里的性格完全不一样,不过说实话更喜欢电影里的,因为他对于这对孩子其实抱着很大的同情心理,这比小说里那个基本上看不出心理变化的警官让人觉得亲切很多。
电影中的警官想抓住有汉,也有很多救赎的成分在里面。
7.结尾的处理,个人认为小说里的结尾实在是处理的过于仓促了,电影里倒是发挥了只用画面也可以表达很深的意义的优势。
成年的柳美皓没有回头,但是他身边出现的小李佳的幻影回头了,这个画面其实很有感觉,要怎么理解才对?
如果这是小时候的李佳,有汉心里的那个李佳,就一定会回头的,只要李佳回头了就好,柳美皓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了。
或者是说,其实李佳一直都没有变,两个李佳是一个人,小时候的她代替长大的她回头了,还是说,小李佳默然的回头,其实是在说,你只不过是我的一个棋子,一直都是。
与之相对应的,同样很难准确解释的,有汉嘴角挂着微笑,眼里却留下了一滴眼泪……小说里那几句重要的台词,我是通过电影才有了自认为合理的解释。
李佳/雪穗说她的世界从来没有过太阳,但是有一束光,来代替太阳。
有汉/亮司说,他想在太阳下行走。
他还说,太阳升到最高处,影子就要消失了。
不知道是不是电影的刻意安排,李佳几乎总是穿着白色调的衣服,出现在白色的环境里,而有汉则总是穿着黑色,出现的环境也经常很暗。
这是不是在暗示他们的某种关系,也许就像白天和黑夜不能同时出现一样,他们注定无法在实现在阳光下一起走的梦想。
也许也在说明,有汉的身份,也注定只是李佳的影子。
在李佳眼里,有汉是李佳的生命中代替太阳的一束光,那么当太阳出现的时候,那束光也可以消失了吧。
最后太阳算是升到了最高处,那么,作为影子的有汉,也只能消失了。
有汉最后打电话给李佳的时候,用手遮着刺眼的太阳,就像在暗示:真刺眼,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在太阳下走路,那么你一个人好好过吧……
首先,以下内容是基于韩版《白夜行》电影的影评,不是基于原著小说。
其次,影评内容为原创内容,因为事先并没有打草稿,可能写的比较散。
第三,只看过一次,细节可能会有些记的不是很准。
影片结束定格在那一张,有汉与李佳的照片。
这是两人的秘密,也是有汉的珍宝。
对有汉而言,这照片珍贵之处,在于她那时还是李佳,而非柳美皓。
柳美皓曾经不止一次说到“一小束阳光”,或许是她作为“柳美皓”这个人的阴暗处“李佳”这个过去,太黑了,太冷了。
韩东秀,一名有些偏执的警官,对待案情始终拥有较好的敏感度。
直觉准确,早期的作法粗糙,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整部影片的主线分割成两个部分,14年前,颇有钱财的当铺老板金锡秀与婚外情女子杨美淑及杨美淑的女儿李佳有非常变态的不正当关系。
金锡秀将李佳带到废弃的船上进行侵犯并拍下照片,被在船上玩耍的金有汉撞见,冲进现场,意外的将做手工用的剪刀插入了金锡秀的心脏,并扎破了心脏附近动脉,导致金锡秀死亡。
以后都是第二部分,从此,年纪尚小的李佳与金有汉,过上了为了保守秘密而不得不保持距离的虐恋。
支线情节已知的有这样几个,第一就是开篇第一个被杀的江载斗,因为意外撞破了金有汉杀害父亲的真相,胁迫与金有汉母亲发生关系,并意图占有金家财产。
他是当年真相的知情人之一,所以,第一个被除掉了。
第二个是因为江载斗的死亡,调查金有汉的年轻警察,实在记不得名字了,他带着一副墨镜。
调查过程中,逐渐靠近了14年前的真相,因此被金有汉杀掉了。
第三是柳美皓的未婚夫女下属李诗英,被老板委派调查关于柳美皓是否能够作为自己夫人这一任务,逐渐接触到柳美皓的过去身份,被前往韩东秀住所行凶的金有汉意外撞见,杀害灭口。
第四是柳美皓未婚夫之女恩英(好像是这个名字),柳美皓设局与未婚夫发生车祸,在关键时候救出未婚夫,未婚夫情之所至停止了对柳美皓的调查,恩英因为心中不喜欢柳美皓这个未来后妈,在柳美皓的美术课上恶意提起“杀人凶手的女儿”这个过去。
柳美皓指示金有汉强奸恩英,并在之后以知心人的角度感动恩英。
第五是柳美皓之母杨美淑,李佳设计杀死母亲,并且伪装成自杀。
第六是韩东秀的儿子,韩东秀为了尝试小孩子是否能通过狭窄的通道,与儿子做实验,并且允诺儿子事成之后送给他自行车,结果儿子意外坠入通道意外死亡。
这六个事件的线索都非常细腻,同时,也将金有汉这个人物逐渐升华。
金有汉并非一个冷血罪犯,他充满正义感,在酒吧包房里,打了意图给妓女下药的朋友。
只是,在李佳的影响下,金有汉的行事风格极端了起来。
这个之后再说。
先逐渐说说一些线索。
第一是江载斗。
江载斗在金锡秀刚死时,在其家中洗衣服的同时,发现了金有汉带血迹的毛衣,就此胁迫金有汉母亲发生关系,并且图谋金家的财产。
这一切被金有汉看在眼里。
并且,江载斗发现了柳美皓的秘密“李佳”。
因此,金有汉杀害江载斗没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反而有复仇一般的畅快感。
金有汉的母亲从最初就猜到,丈夫金锡秀是被金有汉杀害的,爱子心切,保守秘密多年。
直到韩东秀几经辗转才让其说出了当年的真相。
第二个是调查江载斗的年轻警察,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到江载斗曾经作为当年金锡秀案件的嫌疑人被调查过。
主线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调查了江载斗,但是,韩东秀确实与同事来到金家,问询了金家所有的人。
当时而言,江载斗确实有一定嫌疑。
因此,作为警察的敏感神经似乎被触动了,就继续跟进了14年前的金锡秀被杀案件。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他在被害人江载斗的家中,无意中发现,在一本时尚杂志上被红笔圈起来的柳美皓的照片。
在调查江载斗之前,这位年轻警官曾经为了案情拜访过韩东秀。
之后,等到韩东秀想起这位警官时,警官已经失踪一星期了。
这位警官已经遇害了,被埋在柳美皓姑姑家的花园里。
影片高潮阶段,在花园里挖出两具尸体,随身物品中有一副太阳镜,证明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年轻警官(好像姓曹吧?
)归根结底,这位警官也是接触到了柳美皓的过去以及14年前的秘密。
第三个,李诗英。
柳美皓的巨有钱的未婚夫的得力女下属,似乎一定程度上对老板别有情愫。
在韩东秀家中两人的对话能看出这一点。
她竭尽全力去调查柳美皓的一切,并非完全是因为这是老板给予的任务,更多的是来自女性的本能。
她调查到,柳美皓就是曾经的李佳。
在连续跟踪调查的过程中,被处于暗处的金有汉发现,并且被跟踪尾随,金有汉意外发现,韩东秀手中居然有如此大量的调查线索,是江载斗死后,最接近真相的人,因此动了杀心。
结果阴差阳错,在韩东秀的房子里准备的化学迷药,迷倒了前来提供线索的李诗英。
在此情况下,只能将错就错,将李诗英灭口。
柳美皓姑姑家花园里的两具尸体中的那具女尸就是她。
是全篇死的最冤枉的一个。
第四个是巨有钱未婚夫之女恩英。
恩英是典型的大小姐做派,不喜欢柳美皓这个后妈。
对柳美皓经常冷言冷语。
在得知柳美皓就是当年的李佳后,更是在柳美皓的课上,将这个过往用粉笔写满黑板。
柳美皓心底最痛的一道伤疤,被再一次撕开。
因此,柳美皓在设计恩英时,是带着报复心理的。
金有汉在地铁柜子里看到这个任务后,几乎失控,因为这让金有汉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误杀父亲的夜晚,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应该侵犯一个少女。
然而为了能够成为李佳的那一小束阳光,有汉还是做了一回强奸犯。
之后在回去的路上,有汉倍感恶心,甚至想要呕吐。
而柳美皓却借机与恩英修好,以展露自己过往伤疤的方式,以“同病相怜”为借口,获得了未婚夫女儿的信任。
影片最后部分能看到,恩英与柳美皓已经好到形影不离。
恩英事件,让有汉深刻的怀疑,李佳所谓的新的生活。
然而,金有汉的心中全都是李佳,虽然明知不可,也决然而为。
第五杨美淑,李佳之母。
杨美淑与金锡秀之间,有债务关系,也有肉体关系。
毕竟徐娘半老,金锡秀将目光盯上了还是花季少女的李佳。
从种种细碎线索来看,金锡秀不止一次的与李佳发生关系。
李佳固然恨透了这个禽兽,同时,也恨透了将自己贱卖了的母亲。
金锡秀死了,李佳也亲手杀害了将自己推向深渊的母亲。
杨美淑之死,是大快人心的,同时,也折射出李佳这个角色凶狠残忍的一面。
第六是韩东秀的儿子。
死的太冤了。
儿戏。
金有汉与李佳的种种过往,从夹在书中的剪纸星星,到一言不发的偶尔凝望,无不透露着甜蜜与痛苦。
二人心思缜密,苦心经营,就是为了向往中的新生活。
柳美皓活在阳光里,金有汉陪着李佳活在阴影中。
柳美皓无时无刻不在用只有他们两个才能明白的方式倾诉着不能放在阳光下的浓烈爱意,好像那书中夹着的剪纸雪花,柳美皓的时装店面到处可见。
一把手工剪刀,贯穿始终,也贯穿了金家父子二人的心脏动脉。
柳美皓姑姑家花园里的尸体被发现,意味着,有些事情一定要有个终结。
那一晚,柳美皓终于忍不住奔向了金有汉,两人隔着门,一边是白色衣裙即将嫁入豪门的柳美皓,另一边是一直穿着深色衣服,即将伴随着“李佳”永远沉入黑暗的金有汉。
韩东秀在得知整个事件的真相后,一时间恍惚不能自已。
早早失去了儿子的他,居然笨拙的骑上了自行车,口中也不再说什么“杀人犯连畜牲都不如”这样的话。
他深深地明白,虽然金锡秀的死亡是意外,他们本来也别无选择。
后面的一切,都是因为金锡秀与杨美淑的禽兽行为。
这一对少年,就是想要好好的活下去,他和她又有什么错呢?
最后,金有汉能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再一次成为李佳的那一小束阳光。
“当太阳到达最高点时,影子就消失了” 金有汉最后说到。
然后,依然是那一把剪刀。
鲜血绽放之后,跌到了李佳的面前。
奄奄一息。
就算如此,他似乎并没有多看李佳一眼,这是他能做到的最后的事。
“他这一生都是为了你,你敢说你不认识他吗?
”韩东秀五味陈杂的问道。
柳美皓在认真的看了金有汉最后一眼之后,忍住眼泪头也不回的说到“不,不认识”。
金有汉这才放下心来,停止呼吸。
柳美皓就像姑姑花园中那些盛开的美丽花朵,泥土之下,是那些腐烂不堪的真相。
柳美皓最后来找金有汉的那个夜晚,金有汉已经提前将所有与李佳有关的过去付之一炬,唯一剩下一张照片。
镜头似乎又回到若许年前,她坐在长椅上,听着音乐。
他骑着自行车,绕着她,一圈又一圈。
两人都不说话,就是笑着。
他停下来,立住车,在包里偷偷拿出来一部相机,放在车子的后座上,打开定时拍照,坐在另外一条长椅上,她也默契的抬起了脸庞,相机一响。
相片里,阳光打在她的脸上,一小束阳光。
影片整体节奏并没有多快,线索也非常细碎,坦白讲,第一次观看看到二十多分钟时睡着了,第二天才重新看完。
槽点还是有一些的,比如韩国式的逻辑对白,女主那张僵化的脸,柳美皓奔赴有汉家那一晚,车是不是也忘了开走。
类似于这种小瑕疵还是有一些的。
但是,瑕不掩瑜。
这是优秀的电影,因为他不仅仅是简单的推理逻辑。
从最初到最后,所有的线索不停叠加,就成了最后的真相,就像拼拼图,到最后一步才是真相的全部。
感谢东野圭吾。
以上一次性整理,未加校正。
矫揉造作,故作小清新状
孙艺珍太美了
改残了~~~==!喜欢原著
回复张轲易: 对了 你也可以去看白夜行 不错的日剧 不能看韩国电影 两个都看过 看完后发现韩国导演和摄影师总抓不住重点 虽然电影两个小时 感觉比日剧还拖沓 而且在白夜行走的感觉一点没有 白夜行我看着是励志剧 同学都说我不正常 昨天看的那个电影同学说没那么感动 呵呵~
都是一個女人惹的禍
太阳到了最高处,影子就消失了。
为了孙小姐甜美逼人的微笑。给两星。笑成这样也不容易。
关键处有点磨叽。
剧情不如电视剧,孙艺珍也不如绫濑遥
虽然照日本本土的理解稍差一点,两名偶像演员还是值得一看,有小裸段落哦,嘿嘿!
有了看原著的冲动 好美好美的原声带
拍得很动人。
只是为了这个故事,和电影的最后一幕
他们早就习惯了,两两相望。
早恋害死人,人伦悲剧。东汉对李佳单纯的爱意被深深利用,她心中有恨,相爱不能爱,想爱不敢爱,只好若即若离等待一方作出选择,她抽身离去。孙艺珍你花瓶也就算了,你是满场打瞌睡的花瓶,韩石圭的警察虽然故意加重戏份,反而稀释了电影的主题,这片子90分钟都嫌长,导演的长镜头太浪费胶卷。
1 我不是来看大叔的 2 我不是来看床戏的 3 让PC用两个小时浓缩下精华,还真是困难。星星都给戏份很少的男主吧,谁让我心疼亮司嘞。
打光不好,显得女主皮肤状态疲惫,没有原著中的外貌夺目。原著暗流涌动,电影却解释得过于浅显粗糙,甚至让男主显露出怨气。不管怎样,受害者变为加害者,都令人厌恶生理不适。可以复仇,可以变强大,但不该是这个做法。
剧情被改得虽然不至于面目全非,但是也没好到哪里去,也就两颗半星吧。ps 话说这开头就一段高H是想怎样......中间的也出现的十分诡异......完全没看出来这对剧情有什么用好么 =。=
對比原著,電影對情節的修剪剛合適,只是韓國人的臉真的差不多,一開始分不清誰是誰,過去現在傻傻分不清楚 = = 一開始的床戲很贊,孫藝珍美慘了。
没看过原著,但其实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