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警备区

공동경비구역 JSA,JSA安全地带(港),共同警戒区JSA(台),共同警备区域JSA,联合防卫领域,Joint Security Area

主演:李英爱,李炳宪,宋康昊,申河均,金太祐,赫伯特·乌利齐,克里斯托夫·霍夫里希特,李汉伟,奇周峯,陈泰贤,李代延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英语,德语年份:2000

《共同警备区》剧照

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2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3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4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5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6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3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4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5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6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7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8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9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20

《共同警备区》剧情介绍

共同警备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板门店边界的共同警备区,一天,哨所里的朝鲜士兵(申河均饰)为来路不明的子弹所杀,引发双方枪战。而最有嫌疑的凶手是同在边界上的韩国士兵,但韩国一方却指责是朝鲜先调起事端,双方都认为对手应该对此负责。 为了解决这一无头案件,南北双方同意由一个中立国来进行调查协调。瑞士国籍韩国女孩苏菲(李英爱饰)受派前来调查事件,韩国这边的李秀赫(李秉宪饰)始终保持沉默,而朝鲜一边的幸存者吴敬必(宋康昊饰)却表现出敌意,事情扑朔迷离。随着深入了解,苏菲发现事情隐藏著内幕,现场还另有其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等候董建华发落蜡笔小新:超级美味!B级美食大逃亡!九尾狐传实习医生格蕾第十八季寻宝假期2:自然召唤薯唛大贼布娃娃一骑当千GreatGuardians神探夏洛克第一季异形魔怪5:血统八星抱喜医生诡祭无间炼狱布鲁克斯,草地和可爱脸孔大约是爱撞鬼實錄之惡靈托兒所不可能的婚礼寻找奇迹水人封魔传末日迷踪泡吧侦探2小亲亲真相背后赤月追缉令恋爱小行星眉山身心灵鲨鱼之水名媛望族

《共同警备区》长篇影评

 1 ) 幸亏到了这个年龄才看

朴赞郁在《共同警备区》上映时37岁,今年我也37岁,刚看过这部电影,在大约十几年前就有机会看此片,可阴差阳错一直就那么无缘无故的错过,甚至在前两年看韩片最上瘾的时候,也没想起来把这片刷一遍,不过,今天看完,我第一感觉是幸亏到了此时世界观的我才看这片,大概是因为我不会得出大众化的观感结论吧?

前七十分钟,我基本已经可以勾勒出整个冲突事件的大概轮廓,只是不确定最终事件的真实具象化的行为发生时情景,这种故事不能追究合理性,所表现的不过就是本是同族相煎何急,穿的军装不同,代表的国家意志就不同,可具体缩小到个体,救命恩人与国家敌人比较起来,在感情上谁重谁轻?

这就是感情纠葛的地方了。

我所喜欢的这部电影,是往后的三十多分钟,把李英爱的身世一晾,朝鲜战争停战后,那76名战俘做出的选择是无国籍者,这才是震撼的地方,我近年来的思想偏向人本无国,是国强调族,家这种概念,国更偏向后天教育的产物。

比如一栋楼房,里面住着各种族,自然同民族在基因相似相近上有更多的亲昵度,可一个民族就一定是一家吗?

自然是否定的,那么有没有这个一家跟其他族的另一家走的近的?

答案是肯定的,甚至都会出现不同族把自己族的另一家联合起来给灭了的事情发生,这些在历史上都证明过。

话题拉回到朝韩双方,同一民族不否认,但今天已经是两种意识形态的人群,片中也表现出了不同价值观,可这种区别才是这两国渐行渐远不可调和的国家利益所在,个体的人是可以因某些原因包容另外个体的人,甚至大家都刻意的回避这种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那种话题,成为朋友后,内心是排斥这种隔阂的,这个在照相那段表现的很有意思,那绝对不仅仅是背景刺眼的照片,还有最后没有进入相片的军帽。

李英爱的父亲为什么没有选择任何一方阵营?

当人自身的属性减弱,变成国家工具属性强势时,又亲身经历过那种身心合一的撕咬后,宁愿远走他乡,置身度外似乎也要好过油锅煎熬,再从精神上完全投身于一种封闭的世界观来寻求精神世界的不失衡。

我理解他们两个韩国军人都要自杀,那是个人感情上的兄弟厮杀后与国家整体价值观扭曲后,精神上的崩溃,无法在短期内找到理论支点精神平衡,像某种信仰的崩塌,一泻千里,浮萍般找不到根系,我想这跟很多自杀者一样的心态吧?

瞬间的秒沉。

这对于人来说扛起国家利益的大旗,太过沉重,也因他们太年轻,这种两年半的兵役制跟朝鲜那个老油条13年身经百战的精神世界构成是有明显区别的,那一句如果是我也许我也会先动手,是逃避还是自欺欺人,至少这种心理自愈疗法对于个人精神创伤帮助极大,人真正脆弱的就是思维进入无法闭合的领域又非要想出说服自己的办法,那等于自寻死路,所以在这条路上西方思想会出现上帝,而朝鲜军官把非正常变成正常算是一种解脱。

总体而言,这部片还是反战题材,可战争的实质永远不是基层意志,上层强权不放弃部份权力,就会以国的名义国的形式存在战争的可能,美国南北战争和朝鲜南北双方为何选择结果不同呢?

我想这也是可以讨论的一个话题。

 2 ) 朝鲜上映的第一个韩国片?! 别逗了!!!!!

首先我很喜欢这个影片,多次观看,感慨万千!

以下进入正文。

很多人都说这是在《朝鲜上映的第一个韩国影片》。

带政治色彩的影片怎么能在朝鲜上映?!

出于疑惑和震撼我查遍了中国和韩国的网络,都没有查到这一新闻。

可以明确的是:在朝鲜“上映”的第一个电影是“阿里郎”,发布会在朝鲜平壤举行(2002,2003年)。

第二个是“黃眞伊”,只看到了在2007年左右韩国努力推进在朝鲜上映的工作,到现在没有结果。

“黃眞伊”是朝鲜作家写的剧本,而且是历史剧,不带任何政治色彩。

连这种影片上映都这么困难,更别提这个影片了!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传出这个消息的,希望自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个电影在朝鲜上映的概率跟描述“Tian An door 事件”的影片在北京上映的概率一样大。

 3 ) 结尾是点睛之笔

一天,哨所里的朝鲜士兵为来路不明的子弹所杀,引发双方枪战。

而最有嫌疑的凶手是同在边界上的韩国士兵,但韩国一方却指责是朝鲜先调起事端,双方都认为对手应该对此负责。

为了解决这一无头案件,南北双方同意由一个中立国来进行调查协调。

瑞士国籍韩国女孩苏菲受派前来调查事件,韩国这边的李秀赫始终保持沉默,而朝鲜一边的幸存者吴景弼却表现出敌意,事情扑朔迷离。

随着深入了解,苏菲发现事情隐藏着内幕,现场还另有其人。

影片前半段在不断设置疑点和反证中进行,可谓类型片惯常套路,结构上玩的新意并不多。

亮点在于表演上的一些小细节,排雷戏和哨所戏里宋康昊的表现实在太有喜感,表现双方士兵之间的情谊部份刻画得同样真实可信,在月光下斗拐和互赠礼物两幕,折射出双方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及人性里简单纯真的一面,温馨感人。

还有分居一米之隔的警备区两边互吐唾沫的喜剧场面,这些慢慢滋生的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为后面残酷悲剧的爆发垫下了良好的基础。

故事转折源于苏菲发现案发现场一颗子弹的不翼而飞,这个疑点追溯到案发当晚,情景再现出一场同胞互相残杀的发生过程。

基于朝韩两国军人不同信仰与价值观,终究导致他们因为互相猜疑而拔枪互射的人性最本质的自私心理,相煎何太急的悲悯情怀伴随着《没有寄出的信》压轴歌曲俱被抽茧剥丝出来,让观众的观影情绪在同情和愤恨的两极反差中撕裂到阵痛,残酷至极却真实纯粹,从而无声地控诉着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政治立场对人性的扭曲和损害。

最后的点睛之笔被称为“韩国电影十大经典结尾之一”,片中登场角色同时被照相机摄入同一时空,黑白照片不仅缅怀着四人曾经的友谊,更预示着他们相互的同胞身份不会被一米之隔的分界线所永远隔离,他们唇间眼角隐含的笑容终究会将两个国家带向统一。

 4 ) 从《共同警备区》到《太极旗飘扬》

听友人说起某一类韩剧,从曾经的《生死谍变》开始,无不以南北对抗的政治背景为题材,然而皆从小人物入手,爱情是可歌可泣,友情则是掏心掏肺,情节曲折离奇,情感波澜起伏,观众于是大饱眼福、叹为观止。

虽然我们知道这样的故事仅仅是发生在商业片里,可是我们得到了满足,也就不那么较真了,更何况我以为,《共同警备区》是一部非常有想法的商业片。

故事的梗概其实也不复杂,南北韩边境的几个士兵,在“西线无战事”那样的情况下,私下里有了来往。

当然,在非常严峻的政治形势下,这种交往可谓是战战兢兢,充满着试探的意味,也隐含着深深的戒备。

于是,在一次意外当中,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两边终于还是一触即发,最后剩下的幸存者,被送上了审判庭——在南北边境开枪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很容易上升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高度的。

而故事则恰从对这起事件的调查开始,采用倒叙的手法,剥茧抽丝一般展开全部的真相。

两方面先是剑拔弩张,互相指责,然后当然有我们的主人公深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根本不是什么有预谋的政治事件,而恰恰是在这样的政治情绪下发生失控的偶然事件。

于是,所有受到触动的人包括观众便陷入了沉思。

对抗还是趋同?

也许这不是主要话题,主要的是最后真相大白时的荒诞感。

该片除了某些政客的嘴脸不那么讨喜(其实这部片子里面还算好了)之外,主要的人物没有哪一个是被丑化的,他们都很普通,做事情的出发点也都很朴素,就是这么一群人,却最终以枪对射,热血横流,故事的悲剧性由此彰显。

撇开这点不谈,这部早期的该类片子剧情非常有张力,人物刻画生动,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的确是好片。

也许是这类的片子开始获得了成功,于是后面就一下子出来了很多。

像《实尾岛》之类,虽然没什么大脑,但是非常阳刚,虽然人物不再是普通人,但基本上沿袭了从前的凡人调子,还可以当作娱乐片看看。

只是政客开始戏份重了,一种在《生死谍变》中不曾直接出口的情绪渐渐弥漫开来,荒诞不再是一种氛围,而是确有所指了,即:将罪责归咎于政治。

到了《太极旗飘扬》,这样的浪潮可算到达了巅峰!

该片的主角不再是平民,简直堪与兰博媲美:他先是在南韩当了战斗英雄,后来亲人因为接受了志愿军的救济粮而被枪毙,主角愤而投奔北韩,一举又成为北韩战斗力最强的红旗团的英雄!

再后来,主角在一次进攻中与服役于南韩的亲弟弟狭路相逢,被从杀戮中唤醒。

最后为了掩护弟弟撤退不被杀死,他端起机枪转身向红旗团扫射……结果当然是被打成了蜂窝。

看罢此片,简直就晕了。

这样一个像杀人机器一般的蛮力之士,在敌对阵营换来换去,把一场战争变得毫无意义。

当然,我们可以立即就开始同情他了:因为他没有选择啊,他只是不信奉任何主义,一心为了自己的家人,梅尔吉布逊的《爱国者》不也是这样一个意思么。

所谓的政治立场都是政治家们的事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战争就是灾难而已。

那些收了救济粮的老百姓有什么错?

全都充当了牺牲品……是的,这样的话还可以说很多。

就像那些老兵回忆起当年,说到最后没有人为了所谓政治立场或者什么主义在战斗,最后能维系下去的只有战友间的生死情谊。

这就是《兄弟连》的由来。

听到这话我常常感到辛酸,因为这时候生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所有的人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开枪,也尽量不去想打死的陌生人同样有血有肉,也有兄弟。

战争初期那些怕死的士兵遭到大家的嘲笑和鄙视,但是到了后来,人们虽然不会高看他们,但是却有了同情。

这是显然的:当一群人共同遭遇过了虚无之后,如果他们幸存,那么情谊是一辈子的。

就像飞机迫降成功后人们相互拥抱,被解救的人质相拥而泣,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年年相聚……这里的确关涉到人性的最深处了。

可是,当这样一部商业片放在眼前,我却不得不开始陷入另一种不安了。

曾几何时,那样一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思潮喧嚣尘上,强过了任何其他的声音,这不禁让人想起曾经某个年代对超阶级超种族超国界的普遍的爱的讴歌。

我们都曾经了解到那样的乌托邦是如何揭开虚假的面纱的,那么此刻要问的是:这样的一部片子到底支持了谁?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主角还是南韩士兵的时候,眼看打到了中国边境线,大家在战壕里暗暗想可以回家过年了。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谁叫了一声:“志愿军来了!

”主角抬头一看,只见红旗漫山遍野迅猛扑来,原本胜利在望的南韩军队一下子就开始溃败了……作为中国人,看到志愿军战斗力如此惊人,当然心头一热,民族自豪感大增,可是心里却很清楚,在这部片子中,志愿军不是代表另一个主权国家,而是被当作命运,当作洪水猛兽一般被看待的。

如果你看得投入,你甚至会和主角一样绝望,因为回家过年的希望破灭了,战争又将无止境地延续下去。

当主角可以转身向一分钟前的战友开火的时候,正义和善良被彻底地抹去了。

不仅颠覆了政治的理念,也颠覆了其他的一切是非和价值。

即便是最后攥在手里被当作救命稻草一般的亲情,也将会只剩下了血脉这一纯然外在的联系。

为什么呢?

因为所谓主义被看作是一种话语强权,现在要颠覆它,要以个人来对抗这种曾经被当作普遍的善的价值,然而问题在于,个人在打倒曾经的普遍价值之后永远不能获胜,因为一旦这个个人获胜,比如他宣称不为国家或者信仰,而为兄弟情谊而战,如果这样的颠覆获得了正面认同,势必兄弟情谊将变成新的话语强权,然后其自身也将被颠覆——这种消解的力量势必总是将自身变成被消解的对象,这就意味着不能有任何价值,意味着将人性的内容全部掏空。

很显然,这种抽象掉了一切现实内容之后的所谓普遍的人性论,最终只能导向一种毁败的虚无主义。

还能由此联想到以前被禁播的《走向共和》,其间不要说李鸿章,从袁世凯到慈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美化,我们甚至可以为他们大掬同情之泪,而且据称其间揭露的细节都是真实的史料,这就更加让人开始怀疑我们是否曾经被某种本不属于自己的理念所欺骗了。

我们不是今天才开始感受到这样一种对以教科书为代表的传统话语的质疑,这种普遍的怀疑乃是当代后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的阴影,是技术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在“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口号之下人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打碎那些曾经宏大的主题和建制,并炫耀自己更加极端的背叛。

然而,也许教科书上写的很多东西不如电视剧中那样真实,也许李鸿章比剧中的人物还要高尚得令人尊敬,但是,这样一种以细节的真实去颠覆历史的真实的做法仍然是危险而没落的。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价值的持续自身瓦解,它永远也不能为我们带来更有希望的明天。

 5 ) 他们的友谊中谁射出了那致命一枪

看了一个开枪分析,人名都写错了,十分混淆。

所以自己研究多遍,得出下述结论。

人物应该是:李秉宪 韩国李军士金泰佑 韩国二等兵 南宋康昊 朝鲜吴军士申河均 朝鲜二等兵 郑乌金第五人 朝鲜军官崔某我特意把尸检的片段,李英爱陈述子弹数量的片段,李秉宪回忆现场的片段,多看了很多遍。

开枪的顺序是这样的:第一枪 韩国二等兵朝着朝鲜军官崔某开枪 (结合前面的尸检,肺部中枪,不是致命枪)第二枪 韩国二等兵朝着朝鲜二等兵脸部,子弹射穿录音机(结合前面的尸检,是致命枪)第三枪 李秉宪朝着朝鲜二等兵,射穿朝鲜二等兵的手;随后想射宋康昊,子弹卡壳第四枪 李秉宪中弹,死前的朝鲜二等兵射的第五-十枪 韩国二等兵对着朝鲜二等兵补弹第十一枪 宋康昊用韩国二等兵的枪,对着朝鲜对讲机军官补致命弹,擦干净后慌乱间塞给了李秉宪;擦干净李秉宪卡壳扔地上的枪,塞到了韩国二等兵手里第十二枪 李秉宪用手里的枪(其实是韩国二等兵的)射宋康昊的胳膊按照上面的计算,韩国二等兵的枪一共射出去10颗子弹,还剩下5颗。

李秉宪的枪射出去1颗子弹。

这个也跟李英爱他们的调查结论是一样的。

这里唯一不能确认的就是第二枪和第三枪。

也就是,到底是韩国二等兵还是李秉宪对朝鲜二等兵开了那枪脸上的致命伤。

从李英爱在医院跟李秉宪转述宋康昊的口供,已经李秉宪的呆滞反映看,李秉宪应该是刚刚意识到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影响下,是自己杀了好朋友朝鲜二等兵。

所以最后选择了饮弹自杀的方式。

 6 ) 互为敌人的朋友,最温情的杀戮

互为敌人的朋友,最温情的杀戮。

应当说,这个故事是感人的。

板门店长年无战事,二韩二朝四守卫交上了朋友,肝胆相照,白天连影子都不能过界,夜里却聚在朝境一边狂欢。

几个月后被朝军官发现,现场发生枪战,混乱中出了两起命案,朝方两死一伤,韩方二人逃回韩界,此案变悬案……………………………………【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7 ) 到底是谁惹的祸

一直很喜欢看韩国电影。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电影再过三十年都比不上韩国电影。

我非常同意。

倒不是说技巧或者设备甚至导演水准上有什么不如。

说穿了,无非是限制多多。

曾经看过类似的韩国电影,比如《太极旗飘扬》,或者《华丽的假期》,等等,都有一种对历史的有些残酷的客观在里头。

很精彩,同时也很感慨。

政治永远是大人物的游戏,可是牺牲流血的往往是什么都不懂的小人物。

就像他们说的“我哪儿知道什么军事秘密啊“。

无论是男人女人,是军人是警察,无论你是什么之前,你首先是一个人。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血有肉。

他们不谈战争,不谈南北归属,只谈感情,只玩游戏,抽烟喝酒。

也许,从最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开始了。

最后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悲剧?

也许是时代,也许是政治。

最最悲哀的,莫过于你压根不知道应该去怪谁。

罪恶感折磨人吧,生不如死,两人都想把命还给郑军士。

当时的开枪是必然,是无奈。

可之后良心上的折磨却愈发不能忍受。

因为,他们首先是一个人,而事实是,他们杀了自己的朋友。

世上从来没有好战争,也从来没有坏和平。

 8 ) 谈谈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

这部影片一共有六个主要角色,但我一向不太能记住朝鲜/韩国人的名字,所以分别称他们为:韩国老兵、韩国小兵、朝鲜老兵、朝鲜小兵、朝鲜军官以及联合国女调查官。

谈谈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

1.朝鲜老兵落单,踩雷,结果被朝鲜老兵和朝鲜小兵救了,后来双方通过在石头上绑信再扔过三八线的方式“聊天”,进而有了之后“不定期举办小规模party”的行为。

这个情节想想就觉得很扯。

原因很简单,在没有别的通讯方式的情况下,你怎么能肯定对面今晚是谁值班?

万一你扔过去的信被别人捡到怎么办?

2.一开始两边偷偷聚会(其实是作大死)的时候,还知道要谨慎一点,躲在地下掩体里面,后来胆子大了,大到什么程度?

那警惕性可以说比躲在房间偷偷看那啥的骚年还低!

居然敢正大光明在直接在值班室里喝酒、唠嗑!

其实之前已经有一次相当危险的情况发生了,也是被那个朝鲜军官撞见,好在那次他们是躲在地下掩体里面聚会的,朝鲜军官懒了一步,以为他们只是偷偷在里面养了一条狗,要不然当时就得翻车。

俗话说:夜路走多了总会撞见鬼的。

不是今天撞就是明天撞,这次不撞不代表下次也不会撞。

3.韩国老兵带了那么多“特产”过去送给朝鲜老兵和朝鲜小兵,打火机、巧克力派、成人杂志、磁带等等等等。

我很好奇这些东西朝鲜那两位是怎么处理的,那个值班室又不是他俩专属的,别人来轮值的时候这些东西很显然必须藏起来不能让人看到,否则必然翻车。

那么问题来了,身为军人,个人空间有限,那么多东西,藏哪?

巧克力派之类的食品,吃完以后的包装怎么处理?

全部烧掉吗?

还是麻烦韩国老兵走的时候再帮忙把垃圾都带回去?

4.执勤的时候互相吐口水,那是什么地方?

多少人的眼睛盯着的地方!

敢这么玩,以为别人都是瞎子吗?

还笑得那么开心,不怕被监控拍下来?

5.韩国老兵预感事情不妙,跟韩国小兵说:以后我们不要过去那边了,还有,我退伍以后你也不要一个人再过去。

这段本来挺真实的,我想韩国老兵这么说有两点原因,一是新鲜劲儿已经过去了,再加上看到朝鲜发射的炮火,有点怕了;二是担心退伍以后韩国小兵一个人跑过去万一出点什么事情没人照应(出于对韩国小兵的关心),并且有可能牵连到自己(出于对自己的关心)。

可那个韩国小兵的反应让人感觉很愣,说朝鲜小兵快过生日了,咱们应该去给他庆个生,顺便再告个别。

大哥,要不要再给你俩开个告别恳谈会?

真拿自己当和平大使了?

本来两边都是在作大死,事先就应该有心理准备,这种脆弱的友谊桥梁说断就会断的,怎么如此婆婆妈妈?

6.最后一次聚会,朝鲜老兵头脑很冷静,提醒对面的二位“你们该回去了吧?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时间观念的人一般都是属于那种做事比较冷静、谨慎、规矩的人。

韩国老兵也已经非常戒备了,大家可以看看他的坐姿,反着坐在靠背椅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坐姿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透露出很强警戒心理的姿势。

如果早点走,根本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发生了。

问题就出在两个小兵身上,一个跑去给对方擦皮鞋,另一个说要回送对方一份礼物,结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到电影结束观众也不知道他那天究竟准备了什么礼物,当真喝大了?

真是坑!

看得人急死了!

恨不得冲进屏幕对他们大喊:赶紧tmd走啊!

墨迹啥?!

7.那个朝鲜军官真心二百五,推门遇到这种情况,不先看自己人的反应,而是立马拔枪,根本没有一点身为职业军人的冷静。

这里乱入一下《亮剑》里的一个桥段,赵刚政委去劝老同学投诚,被军统督战官撞见,那督战官有两下子,几句话就问出了破绽,但是却没有当场撕破脸,而是赔个笑脸就准备开溜。

虽然后来还是没溜掉,但是这个桥段就显得非常真实。

能在三八线当值的军官,怎么可能没有受过一点相关训练?

上来就舞刀弄枪,激化矛盾,在朝鲜老兵已经给他一个台阶下,说对面两个人是想来投奔的之后,还一副hold住全场的气势,只能说是死于智商了。

8.女调查官最后单独去见朝鲜老兵那个桥段,太假,已经被宣布解职了,并且就算没有被解职或者那个命令还没有正式生效,也不可能让她单独会见当事人。

最后导演转了一下镜头,显示不远处有两个朝鲜军人正望向她和朝鲜老兵谈话的地方,我想这一幕说明那个朝鲜老兵最后的下场也不会很好,那两个人很有可能是被派来专门监视老兵的。

女调查官之前说的一些话很有可能会葬送老兵。

最后,电影史上经典的对峙戏,我认为有两部,一部是《拯救大兵瑞恩》在那个小镇废墟里发生的;另一部是《勇闯夺命岛》在那个澡堂里发生的。

这一部,只能说是意义大于实际。

 9 ) 谁承担了这个真相

#BFI 感觉主要还是政治讽刺和荒诞。

以共同警备区的敏感空间呈现出政治大舞台,不光是对焦那个特殊时期展现了朝韩敏感的状态,也展现了个体在这个时期的荒诞。

开场《罗生门》的设定还蛮好的,后续的调查,闪回和真相几个处理就像对中规中矩了。

角色上,最突出的是女主这个角色,首先,影片借由中立调查员的视角呈现出了在大环境下个体的无奈,当她自己都无法面对自己的真相时,坚持拿到“真相”的代价却是由别个个体买单,这种真相更像是满足自己内心的一种欲望,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其次,根据这个讽刺思考,这似乎不仅仅是对角色的批判,更是一种对普遍人性和国际政治实践的反思,追求真相的意义究竟为何?

当真相成为一种空洞形式而加剧了个体的悲剧,到底是谁的错误?

最后,她的视角总感觉存在一种俯看的观察状态,虽然结尾处展现了大量她情绪的变化,但是也是因为她忽视了他人的情感与现实困境再一次酿成悲剧。

四个主要角色的幼稚化处理很不错,暂时的消除掉身份的最快办法。

视听上,好莱坞式的风格,感觉也是最表不达意的部分,一切都太华丽了,一阵迷茫我到底要看什么…鱼眼,特写,大特写,倾斜构图,翻转镜头,焦距变化,垂直运镜,环绕镜头,而且有不少镜头的逻辑比较差,就感觉很突兀,感觉是越轴的问题。

折页幕后:影片制作团队在重现板门店的场景上不遗余力。

由于无法在实际场地拍摄,Myung Film在南韩花费约80万美元建造了板门店村庄90%的复制品。

这一场景至今仍可在首尔影城参观。

影片被广泛赞誉,但韩国军队是个例外。

许多军方人士认为该片完全是幻想,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可能是事实)。

2000年9月26日,JSA退伍军人协会的20名成员闯入制作公司 Myung Film办公室,打碎窗户并威胁员工。

他们要求制片方向军方公开道歉,并在影片开头和结尾注明其为虚构作品。

尽管遭到电影业界的强烈反对,制作公司还是同意了这些要求。

 10 ) 一条线,四个人,同一个民族

38°的军事分界线成为了世界上最剑拔弩张的地方,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焦点,不仅仅因为这里是世界上军队最多的地方,也因为同一个民族因为一道线而分开的悲伤。

原本因为不小心越界的韩国士兵踩中地雷,好心的朝鲜士兵救了他,而引发了政治悲剧,这无不令人唏嘘,无关政治,无关主义,可能他们会成为最好的朋友。

就像主人公自己说的跨越50年屈辱,可以让两国走向友好统一的行为。

却还是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电影全篇有两种色彩,一种以极度压抑的黑暗感把朝韩边界的风起云涌展现的淋漓尽致,另一种用欢快温情的快乐展现两国士兵的纯真友谊,交叉相错形成对比蒙太奇,用幸福的友谊,展现政治的黑暗,对最后好友枪杀彼此做了铺垫,讽刺了人性,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给观众带了深深的思考。

一张照片表现朝韩关系

朝韩不过是旗子,透过现象看本质朝韩问题是冷战遗留问题,也是新冷战格局的冲突点,这也正是朝韩问题最困难的地方。

影片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讲述4名士兵相遇到知己的友情线。

另一条是枪战发生后,中立国介入调查的政治线。

两条线相互交叉,叙事的复杂程度仅次于半岛关系。

电影通常用到中心环绕镜头,来表现四人关系,4个士兵围坐一起,就像双方领导会谈一样,可是与此同时,朝韩两国剑拔弩张,4个士兵却谈笑风生,这也是导演的反讽手法,且4个士兵全部用到特写镜头,极具张力,也为之后的边境冲突埋下伏笔。

影片开头的猫头鹰其实是一个点睛之笔,猫头鹰是在黑夜中看清真想的隐喻,可是,去只能在黑夜的庇佑下看清真相,这不就更说明朝韩问题的虚伪嘛!

影片的片尾

仿佛再说,这是我们半岛内政,外国不要干预4个兄弟唯一的一张合影,竟然是一个帽子飞起来的外国游客造成的,注意,根据影片的花絮,这里真的的板门店,朝韩双方共同在这里拍摄了本片,也暗示了导演的目的朝鲜半岛一定要走向统一。

世界的对峙本质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峙,可是,在这里面女主的父亲却哪一个也没有选择,或许是看见了战争的肮脏,选择去和平的地方,这不光是父亲的想法,是每一个热爱美好生活的人类的想法,因为我们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2018.10.26朝韩领导人在板门店会晤

这是历史,也是每一个人的心愿电影最后用韩国士兵跳楼来结束这次政治悲剧,索性今天的半岛不在像以前一样剑拔弩张,也希望以后都不要再剑拔弩张。

世界仍不稳定,但好在我们生在稳定的国家,朝韩的统一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世界的和平是人人的携手努力。

《共同警备区》短评

韩剧的女主不管什么题材都一副都市丽人的样子,就像让女团去当科学院院士的反差。病态的二等兵。一边万岁一边忠诚。。。士兵的无纪律和军官的霸凌,这种军队有战斗力吗?

3分钟前
  • 陈诚~
  • 较差

20200723 175五味杂陈 李秉宪逐渐前任化

4分钟前
  • 俺爷坐一坐
  • 较差

敌对时,一道桥就可以阻隔一个民族的交流友好时,哪怕是政治信仰的差异都不能阻挡友谊之花绽放军人身份下普通人的点点滴滴,和朋友玩无聊的游戏,炫耀有的没的的特长,甚至分享黄色杂志,即使在板门店前,又和平常百姓间的兄弟情义有何区别呢?可惜越是温馨,兄弟阋墙时越是惨痛,每一步错误的必然把事情推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李英爱的角色帅气逼人但非常功能化,宋康昊居然还有如此年轻稚嫩的时候,太阳打南边出来了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干坏事”的时候一定要锁门,和敌军吃喝玩乐还这么招摇,飘了是吧

7分钟前
  • FWSWU-LLDAF
  • 推荐

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做切入,把女主/观众放到场外,那观众如何理解人物?四个人的关系,心理变化刻画的寥寥草草。朝鲜兵为什么最后能原谅(如果我在对面我可能也会先开枪),这中间没有展现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就跟这个电影一样,只有开头和结尾。叙事很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要有一个悬念的设置,屋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本就不重要……这也是我觉得最矛盾的地方,你以中立视角来展开,而屋子里发生的事却没有中立,或许根本没法中立,因为一直是南往北去,为什么?也没说

8分钟前
  • Harvey0077
  • 还行

民族的哀伤啊。电影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可以寄托所有的思想。最后的一张黑白剪影配上哀伤无奈的音乐,是全片的灵魂所在。朝韩问题一直是半岛人民的痛点,无奈身为普通民众对此无能为力,好在还有一些能为此努力的人制作的一些优秀作品,共同警备区就像一首诗,代表了许许多多半岛人民心中的痛,和共同的期待。想想我们曾经的历史,想想我们的人民,连作诗的权利都没有,真是可悲可叹。

12分钟前
  • 等等我
  • 力荐

其实没觉得多好多震撼

1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朴赞郁剧本最完整的作品,非常服气,好到最后不来那一枪都不觉得是朴赞郁的作品(谁知道后来怎么视野越拍越窄……)。李英爱的角色乍看花瓶,其实把外国人不懂的朝韩间的纠葛深入浅出地体现了。用黄老斯的话说看完这片Korean contemporary cinema就看了1/3,确实有道理,就算是近现代的朝鲜半岛人也不可能没有同根同源情节啊。

19分钟前
  • 蓝詹
  • 力荐

见微知著的大气结构,人物情感饱满细腻,手法上虽然看出明显刻意安排的痕迹,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任何戏剧安排都不会显得过分。一张照片中的四个人,最后只能死在不该自己担承的内疚里。

21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在这儿维持和平的方法,就是掩饰真相。” 表现韩国南北紧张局势最好的影片,在新世纪之初诞生的这部影片,是对不堪回首之事的铭记,也是对人性关系最直言不讳的表露;向前一步是绿色的军装,向后一步是黑色的制服,一步之隔的分界线上,历尽过多少血雨腥风的洗礼,严肃体制下的军队,举着枪相互恐吓,却依然为彼此点上香烟,在吞云吐雾中享受片刻的安宁;一个国家的分裂,两处‘地区’的矛盾,三方对峙的局面,四人单纯的友谊,前一秒是欢声笑语的挚友,下一秒是针锋相对的敌人,在政治理念压迫下的地区没有跨越界线的友谊,只有无处不在的恶意与枪火声;最后的照片让人记忆犹新,仿佛所有的美好都停留在了这一刻,而看不见的背后,是无法预料的残忍现实。

24分钟前
  • 三色堇紫
  • 力荐

我现在听见韩语就恶心

25分钟前
  • 还在等...
  • 较差

又名: 共同警备区 / 共同警戒区 / JSA安全地带 / Joint Security Area导演: 朴赞郁 (Chan-wook Park)主演: 李英爱 / 宋康昊 / 李秉宪上映年度: 2000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imdb链接: tt0260991

30分钟前
  • 传说
  • 力荐

不喜欢这一类

34分钟前
  • 戴圣诞帽的楼主
  • 较差

插叙罗生门。挖得不够深,表面功夫直接。用荒诞形式讽刺政治因素,说到底还是立场问题!比较有趣的设定为:同是流着朝鲜族血液的瑞士国籍调查员却没能体会间隔咫尺,同根之情!!!PS:几个大男人被设定演成炮娘一样。。。哎呀受不了~~~

37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还行

剥开技法的外壳朴赞郁就原形毕露了

42分钟前
  • 电子洗衣液
  • 较差

这两天连着看完了「特工」跟「共同警备区」,更加为某些国产片感到羞耻。南韩人回看那段历史,希望谨记和纪念的,是“敌人”的人性,是“敌人”的勇敢,是共同的愿望,是委曲求全的曲线救国,是过去残酷岁月里的一丁点微光,用作给未来世界的一点祝愿。反观咱们这某些讲同一个历史事件的片子,那是真嫌火还不够大,情绪还不够强,同仇敌忾的氛围还没烘到位。讲宏观叙事多容易啊,搞民族情怀多自然啊。但要从意识形态的夹缝里,看出对方也是个“人”,可太难太稀罕了。人也不是不能从狭隘里走出来。只是对有的人来说,不走出来的获利更大罢了。然而最吊诡的地方在于,绝大部分决意保持狭隘的人,自己也并没有获利。反而是要自我牺牲着,来供奉着那份狭隘。看文化产品,觉得我们不配。看现实新闻,觉得我们不配那也是活该。

47分钟前
  • PHY
  • 力荐

大赞朴赞郁,结尾那场持枪对峙戏对人性表现的太他妈精彩了,还有那张旧照片,和那首伤感的歌,这些都是战火中比杀戮更闪光的事。

5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所谓「血浓于水」的南北韩兄弟情主题先行,「亲情」被所谓意识形态与敌对国家所割裂并最终血刃相见,对于韩国民众的意义大于电影评价的本身,当然还是韩国方面的主观意志,即使没有丑化朝鲜士兵,却也是一厢情愿。廿年后重看已经褪去了最初情感上的感觉,从理性上说,政治意图与某种「故作姿态」感还是太强。

55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剧情太慢,总想煽情

57分钟前
  • 顾利民
  • 较差

几年前当我少不更事一定会觉得这片子牛逼

60分钟前
  • EVANGELION
  • 还行

我就纳闷那个人当时那么怕啊,开了那一破抢!

1小时前
  • 山木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