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正传

老港正传,老左正传,Mr. Cinema

主演:黄秋生,郑中基,毛舜筠,莫文蔚,岑建勋,鲍起静,连凯,许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07

《老港正传》剧照

老港正传 剧照 NO.1老港正传 剧照 NO.2老港正传 剧照 NO.3老港正传 剧照 NO.4老港正传 剧照 NO.5老港正传 剧照 NO.6老港正传 剧照 NO.13老港正传 剧照 NO.14老港正传 剧照 NO.15老港正传 剧照 NO.16老港正传 剧照 NO.17老港正传 剧照 NO.18老港正传 剧照 NO.19老港正传 剧照 NO.20

《老港正传》剧情介绍

老港正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左(黄秋生 饰)是香港老一代彻头彻尾的左派,他哼唱《歌唱祖国》、《智取老虎山》,高举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北京天安门去看看。 老左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没有把心放到自己的小家上,令儿子左忠(郑中基 饰)心生不满。左忠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陆敏(莫文蔚 饰),陆敏高中毕业后去了国外留学,左忠不想一辈子和老左一样背着“左”的包袱,利用内地改革开放的机会,展开了内地冒险式淘金之旅。 左忠和陆敏在1997年回归后最终满身伤痕回到香港,老左的一生最终将如何落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绿洲无头的女人黒廼美子的的宇宙恐怖秀栀子花开杀人小说樱花大战OVA5樱花大战•纽约全城爱恋野茱萸夺命地铁有营煮妇附身辰雪令百武装战记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二十五季金鱼大木偶学院肆意射杀世间道异梦悬案密码4:64号病历我和他都是新郎。梅费尔行动61街第一季相棒第23季封神杨戬阿斯利的义务职场小烈第五季失落的海峡李白之御剑长安星之梦雪圈球

《老港正传》长篇影评

 1 ) 故事很平淡 演技很精湛

好像应该这样评价《老港正传》比较恰当,故事平庸,演技精湛。

如果不是看在几位戏精的份上,我一定会把realplay给关了。

也许我觉得剧情过于平淡,或者我不喜欢过于黄秋生所饰演的男主角,或者我一向不太主旋律,尽喜欢大邪门,因此这部电影怎么也达不到我的高分。

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莫文蔚姐姐美丽的长腿,以及她惊心动魄的苗条,还有依旧很勾人的长发,扮演起情窦初开的小女生时居然也不见老,这么美好的女人,冯德伦同学居然还会传出这样那样的绯闻,真是让我十分不解。

呵呵,我怎么总是这么八卦呢?

郑中基同学扮演这么一个小时不学无术,长大以后经历许多挫折,乐观而又带着几分吊儿郎当,老大不小依旧善良单纯,始终坚持于自己的爱的一个普通的香港男青年,还真是惟妙惟肖。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痛苦万状时,总喜欢撞墙,呵,真的不痛吗?

文艺中年黄秋生大叔这回扮演一个很左的爱国电影放映员。

颇有几分前几年报告上常见的那种只关心群众和别人,忽略身边至亲,进而得到国家人民表彰的英雄的味道。

比如他总是为工会做好喝的汤,同床共枕的老婆一直到死都不曾喝过一口,比如他把两口子一辈子的积蓄借给别人的儿子,结果自己的儿子生意失败,却得到的是他的质问。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片幸福的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但愿我没有老到记错歌曲的地步,我一直没有看出来电影背景是文革初期的香港,啊,香港,香港,为什么在我心里你总是那么的香?

言归正传,我对于这样过分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人其实是没有许多好感的。

我喜欢先把家庭照顾好再去照顾别人的男人。

so黄秋生大叔,我觉得这个角色明显和你的style很不搭,你那文艺中年的特色在这里变成了一个急于奉献的小放映员,实在有点不对味。

当然我当你转型好了。

这年头谁都得转这么一两次。

毛舜筠阿姨还真是清秀无比。

叫她阿姨似乎不太恰当,大家都知道她是哥哥曾经的爱人。

你说我们叫哥哥哥哥,却叫她阿姨,不是乱了辈分么?

今晚的我似乎格外癫狂,总写些和电影无关的八卦,呵呵,原谅我吧,人老了总是罗嗦万分,不八卦就会死一般。

她饰演一位贤良淑德的贤妻良母,为了丈夫和儿子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让人心酸的是一直到她死,丈夫都不知道她有心脏病,体弱多病的她为了多赚点钱,这么辛苦地四处帮佣,而黄大叔还一个劲想着帮助别人,这这这一切让人情何以堪?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最终想渲染什么,渲染港人对于回归大陆衷心的喜悦吗?

貌似就看到了黄大叔一个人的欢天喜地;要表现复杂的各种心态吗?

影片却显得如此单薄;或者就单纯表现几个草根家庭在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

侧面表现国家一路以来的变化和发展?

呵呵,我这个失心疯。

可是我觉得这么主旋律的电影,如果无法提取中心思想,终究是件难过的事。

本来我是一个眼泪特别容易被煽动的人。

但是这部电影却让我变得格外坚强。

只是看到郑中基同学背着这么沉重的几个大包包,在大陆和香港游走,一直经历坎坷,那种落寞和生活心酸周而复始,忽然很有点物伤其类的感受。

而莫文蔚姐姐同样经历了不少人世沧桑,和男友分手,生意不顺畅,之后男友离开,而她又小产,似乎一个女人不想经历过得种种苦痛她都经历了一遍。

其实她是爱着左忠同学的,而左忠同学也是一直爱着她的,本来两个人一起看天上飞过的飞机那一幕应该很感人的,只是由于拍摄角度的问题,飞机就在头顶上飞过,似乎伸手就可触摸到机身,我就有点奇怪了,难道那个已经废弃的机场的海拔很高么?

不过莫姐姐迎着早晨的太阳笑的样子真的很灿烂,她的长腿真是有够漂亮,我对她有够喜欢。

影片长长的跨度,也给我衔接不畅的问题。

故事和故事间明明是联系着的,在我看来却像出现断层。

很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不过四位主演却是演什么像什么。

所以我说这是一部一切都很平庸,只有演技很精湛的电影。

我这么说,会不会被理解成我一直很抗拒主旋律?

嗯,我是不太喜欢,有个不太好的类似强迫症的习惯,看完一部还差不多的电影,会希望很多人一起分享,这部电影就免了。

不过黄沾大叔的问我还真的很好听。

我喜欢那段温情脉脉的歌词。

也许有着强烈的怀旧情结的同学可以看看这部电影,看看是否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成长的痕迹。

比如黄大叔的手摇式放映机,会让我想起小时候骑在爸爸脖子上看露天电影的那种温馨。

事实上电影放映员在我看来,本身就是一个很浪漫的职业,当然浪漫不能当饭吃就是了。

剧中的左大叔一直都是清贫度日,在他身边的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他依旧安贫乐道,可是他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你说这样的男人的存在,是不是会让本来就迷茫的女青年们的择偶观更加混淆?

咔咔我在说些什么呢。

我真是越来越癫狂了。

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看过了也不觉得遗憾。

一切都是那么平淡无奇,好比我肚子饿了,于是喝了点稀饭,但是过后我饱了,可是我不觉得那稀饭值得回味一个道理。

呵呵,写影评就是幸福,大肆批评却不用担心有人说我骂错了。

看电影本身就是私人的事情,而把感受写成许多人可以看到的影评纯属闷骚需求。

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闷骚。

外表越低调,内心越闷骚。

癫狂的人总是有N个癫狂的理由。

我越发佩服我自己了。

 2 ) 感动与自省!

亲人辞世,父子和好,有情人终成眷属……凡此种种,我看来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被描写过何止千万遍,而且各有各的方法,都曾赚足了观众的笑容和泪水。

还有一种情感是人与国家的,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港人中的一部分人还有另一种复杂的情感,或许可以叫做漂泊感。

老港和他的同志们在归乡的路上坚定的走着,一走就是几十年,凭的是什么呢?

而此同时,北京或许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一个人,这种精神现在真的难觅芳踪了。

最感动我的是钓鱼岛被占的时候,无论是社会主义的老港,还是三民主义的老陆,都穿上了抗议的T恤,这是一个大中国的认同,而对白“日本人上了钓鱼岛,我们中国人要出声!

”更是让我汗颜,我们中国人的声为什么总是先从远离祖国的地方发出呢?

我们这么多年的发展、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呢?

我们中国人要出声!

不要总是到最后的时候才发出吼声!

 3 ) 历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老港正传》

文/Jeff1997年的我,刚入高中。

但已有些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我,已经清醒地知道那一年是中国当代史没有办法绕过的一年。

因为那一年有个关键词——香港。

依然无法忘记,1997年的暑假,在酷热的日头下,我挤在人群中排队等候购买香港回归纪念邮票的情景,虽然当时也无法搞清楚香港的回归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当时我内心带着的激动和兴奋。

10年过去了,这10年并不是平淡的,对于你,对于我,更对于香港。

回归后的香港,同内地;回归后的香港人民,同内地的我们,在这10年里面一起经历了很多很多。

金融危机、非典、禽流感,很艰难,香港却没有倒下。

在这一切里面,在经历了这一切的10年里面,我相信,香港人民一次次的被来自内地同胞的关心所温暖,而身处内地的你我却也一次次的被香港同胞的努力和执着所感动。

于是,在这个10年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东西去纪念这个10年,我们需要一些东西去回味这十年,为要不要忘却这10年中曾经历过的温暖,为要不要丢失这10年中曾拥有过的感动。

《老港正传》(下称《老港》)的出现,恰是时候。

毫无疑问,电影导演赵良骏是个热爱香港的人,也是一个真正沉下心来思考香港精神实质的人,为此,我们才能在《老港》中体会到,香港是依靠什么才换来这百年的繁华,香港是依靠什么才最终得以骄傲的走过这回归十年。

这一点,在赵以前的《金鸡》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说实话,《老港》算不得是一部上佳的电影作品,即使在赵的作品中,它的水准也是一般。

与曾经在金像奖上大放过异彩的非典励志片——《金鸡》相比,其创作水准更是差了一个档次。

通篇歌颂社会主义的描写太过痕迹化、人物设置过于脸谱化、说教意味太过明显,这一切的缺点都跃然于全片之中,以致于我一开始甚至怀疑这是曾经拍出《金鸡》的导演拍出的片子么。

还好,整部影片到郑中基和莫文蔚出现后,即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曾经在《金鸡》中也见到的闪光,比如郑中基与莫文蔚两人彼此各自的努力如同《金鸡》中的吴君如再现,比如郑中基与莫文蔚之间淡淡溢出的爱情,比如影片最后通过郑和莫的相机来展现的香港在十年磨炼后各个细节处焕发出的新的活力都让观者不由心动(由此可以看出,郑和莫的表现比之黄和毛更加出彩)。

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香港的平民史诗,我倒是觉得在这方面《老港》尚不如《甜蜜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香港十年的这个特殊的时候;在香港经历了各样的危难后如凤凰涅磐般重生,并焕发出比十年更为华丽的光彩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部影像可以去纪录这一切;我们需要有一个故事去讲述那曾经的一切;并且我们需要有一群人为我们带来,或许是新的奇迹却又仿佛是意料之中的未来。

《老港》在2007年,在香港回归10年,这个恰当的时间,为我们做了以上的一切。

 4 ) 《老港正传》:不痛不痒的草根史诗

实在说不清是谁先如此评价这部电影的,给冠以香港草根化史诗性影片,大凡用到“史诗”两个字似乎就可以另眼看待了。

但笔者却从中无法领悟到那份史诗性的深邃,只有四人餐桌般的无奈。

《金鸡》算不算一部史诗性作品呢,虽然其创意荒诞,其手法有很大的戏谑成份,但笔者认为其算得上史诗,两条线索十分的明显,“老鸡”的生活以及香港经济的兴衰,都极其贴合主题,三十年的沉浮是显而易见的。

《老港正传》虽然将剧情拖长到了四十年,也大体反映了香港这四十年的变化,但事实上,所有的变化都是浮光掠影,大概只是一个回忆,基本没有突出的主线,无论是电影,无论是经济,以及人物的思维,都蜻蜓点水一般,大概也只能勾起香港人绝对不完整的回忆。

当然,人物是主线,由老港一家两代人的生活折射出世态变化,但笔者相信,人物在这部戏中显得更有力度,扣上“史诗”两个字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具体的说,老港(老左)这个人物是游离于香港社会的,他的思维,虽然极具回归色彩,但也就是这种回归的色彩造成了他本人根本无法体现出香港社会的变迁。

影片在前半段中,时间过得飞快,几乎几年便由一个细节带过了,显然根本无法体显出真正香港人身上的香港意识。

用一个游离于香港社会之外的人物来表现香港史诗,这肯定是笑话。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这种点评的由来。

很不客气地说,这是一部献礼片,在香港回归十年之际,此片的出现不足为奇了,当老左这个人物从始至终地表现出回归色彩时,我们便清楚了为什么要通过这么一个人物来体显香港的变迁,或者不变。

事实上是一种回归之情,四十年的回归之情,于是,便称作了史诗,其中的暖昧意味不言而喻。

笔者无意谈论编导的创作初衷,也无意谈论其中的政治意味。

但这样做作的手法虽然可以扣以香港史诗(即回归心情的史诗)这样的辉煌的帽子,但事实上却造成了影片平淡如流水帐式的结构。

如前所说,在影片前半部,老港这个人物虽然善良虽然渴望回归,虽然想站在天安门前照一张像,但他却是苍白了,所有的细节都平淡得无法体显出老港这个人物真正的个性来,大体上是一个符号,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符号。

这也就导致了影片前半部如过眼云烟般地掠过,试问,一个如此左的人物在当时的香港环境中是否真有导演切身可写的戏份?

对英的抗争与回归的心情似乎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于是,影片后半部终于开始入戏了,回归到了回归的年代,从大陆的改革开放开始,香港与内陆的经济得到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开始。

而这个时候才开始了真正的人物描写,老左也好,小左也罢,此时人物处于内陆影响着香港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个有着长久回归念头的人物来说,此时才真正有戏。

比较起来,郑中基所饰演的儿子才真正体现出回归的意味,他的经商,他的爱情以及他对老港的感情变化都是影片的重点,都具有时代性与草根的生存性。

而老左则不然,善良地帮助了朋友的儿子,忽略妻子生病的情况,这些情节都只是为了塑造他个人的性格或定义为善良,而奔向北京的愿望一次次落空的原因也多与塑造这个人物有关,但更让人感觉是略有口号式的。

终于工作可以体显香港变化了,但也没有着力体现,笔墨少没触及到实质。

这是一部有关亲情的影片,这一点不必细说,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无论是郑中基与莫文蔚的爱情,还是老左与儿子妻子之间的家庭观念,甚至是老左老右的关系,这所有一切倒绝对贴合草根意识,但很可惜,除了郑中基与莫文蔚这条线索中有几个细节做了那种分分合合的处理,其它的线索更象只是在叙事,没有太多的感情的升华。

平淡得令人找不出其中可以激动的心情。

草根的情的确是平淡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细节来渲染,导演显然在这方面用力不足。

由上可见,此片作为一部献礼片,由于回归主题的介入造成了言多而不尽的局面,回归史诗的主题到了影片后半部才真正有些眉目,而情感主题也没有能够让人尽兴,能够尽量的挖掘,大体上属于一部不痛不痒的影片。

韩兮2007-7-7于通州

 5 ) 只为一痛

我们习惯在外人面前做到最好,为的是别人赞许的目光,或是心中的欣慰。

因为尊重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我们往往在家人面前放松懈怠,因为你知道,有些人的爱需要用良好的表现争取,而有些人无论如何都会自始至终的爱着你。

当噩耗传来,儿子飞奔而至,咒骂,捶打都面无表情,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痛能超越其上。

你离开,带走我痛的理由。

我们为了那句“你是好人。

”而付出的太多了。

世间最宝贵的人莫过于糟糠之妻,每每见到粗黄的手都眼眶泛泪,欠你的我下辈子还,记得等我。

通篇的平铺直叙,只有这一点令我感动,医院中郑中基的痛苦和黄秋生的无语。

现在想来还是鼻酸。

毛舜筠已经不是当年迷倒张国荣的青春年华了,劝郑中基留下的那段情深意切,写给丈夫的信字字珠玑。

有些失去着实通彻心扉。

而相比之下,其他地方并无太大的惊喜,支撑着得无非是个人对莫文蔚的偏爱,后半段几乎没有高潮。

很遗憾看的是国语配音版,不知道会不会对理解产生些许影响。

 6 ) 理想vs现实

半夜,他发了个消息,说他看完了《老港正传》。

上一次,我收到这样得消息是在2月14日。

我今天也看完了。

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身边的家人重要。

我一直不理解那些人,既然有个人主义为什么要结婚呢?

既然结婚,又有了孩子,干吗还坚持个人狗屁理想呢?

两个都要,太自私了吧。

空虚可怕还是孤独可怕。

又孤独又空虚,做人干吗

 7 ) 形式还是实质的回归?

片子还是受了回归十周年的影响吧,否则也不会在这个当口推出。

回归十年了,要说一点没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这十年,文化和思想的侵浸,让这个殖民地埋藏多年的传统神经又和内地搭上了线。

其实一直也没完全断过,指断根连,血脉不畅而已。

现目前,这根断了的手指接植好也有些日子了,连回母体,于是血脉畅通,姿势和说话都跟以前不一样了,纯粹跟母亲一个鼻孔出气,这也没什么不对,只是,感觉有些许做作。

我想黄秋生那么一个在洋人堆里长大的“黑社会老大”怎么也没想到会演这种“红色”电影吧,放到十年前,他肯接这部电影有关当局还不会给他演呢。

按照咱们主旋律电影的择人标准,能入闱的也就刘德华这种劳模了。

如果考虑到刘德华也演过宣扬黑社会电影的片子,恐怕还得悠着点,不过,如果刘德华能通点关系疏通一下,凭着他那种劳模的表情和精神,演一部主旋律电影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关键是,谁去看啊?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年了,这是件好事。

都是自己的同胞,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候的确让人激动万分,骄傲阿,总书记都说了,这是人类正义事业的胜利!

而且就当着英国人的面说,没藏着腋着,面对面让人英国人下不了台,咱中国什么时候这么气派过?

我反正没见过咱们这么痛快地牛过。

扬眉吐气阿!

这才是真正的爽。

只不过,我想说的是,让一个长得根本就很像外国人的香港土人,演一个对祖国非常有感情的愤青,而且完全站在祖国的立场上说话,这是不是显得香港进化的太快了点?

他究竟能够代表多少香港人真正的心声?

当然电影的功效对于内地和香港政府来讲是很强的。

如果有哪个香港官员到了内地,得知内地教育青少年的方式还有统一买票给学生们去看“红色电影”这一招,他会不会借由这部电影欣喜若狂地在香港推行,这样既完成了年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也增添了香港的电影票房,顺带拉动了经济,一石三鸟的事情谁不干?

以上说的都是电影的题外话,就这部电影来讲,其实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香港人对内地的情结。

这到底是怎样一种情结?

他们对内地到底是什么样的看法和感受?

严格地说,电影在这方面表现的稍微肤浅了些,只是做足了表面功夫,表面是一片和谐,套用了主旋律影片一贯的手法,通过主人公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宣扬一种道德的回归和人性的升华,最终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不过手法太老套了。

特别是以纪录片的方式快速地变化时间和空间,生硬地用香港面临的大事件来表现主人公的高大形象,让人觉得空洞无味。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戏也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虽然受了它的影响,但是香港电影毕竟有自己的特色,不会完全的附会。

黄秋生演的角色“左向港”暗喻香港左派人士,在影片了受到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傻气十足,完全没有灵活性,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照顾不好还去为别人服务,是否也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讽刺?

而影片最后用他妻子的死换回的忏悔——“我错了”,以及改革开发的标志性台词的出现——“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也为这个死板而借由理想放任自私的老头安排好了一个阶梯,让他可以从容地从“左派”舞台上下来,静观香港和内地社会的变迁。

最后说一句,从来没觉得黄秋生老了,但是他演这部戏,让我感觉他确实老了。

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拿身边这帮社会主义老同志来说吧,年龄相仿的人,无产阶级看着就比资本家老的多!

而黄秋生,我问你,你演黑社会老大几十年,凭什么还是老样子?

 8 ) 如何一口气品尝完香港50年?

好吧,只说两句莫文蔚流掉孩子的时候,她真投入,于是我落泪了。

最后那首歌很好听,郑中基很不错。

在电影院求婚时件浪漫事。

另外,其实电影里有俩小bug:1,毛毛临死前用签字笔写遗书,可那种签字笔我们现在才在流行,难道香港在10前就流行过了?

2,郑中基的眼镜戴了多少年?

带到2007了都?

这种反应时代变迁的片子,出现时间上的bug,比较不好。

但毕竟,香港这样的片很少,很难得。

抛开这些苛求。

我想,香港人应该爱香港的。

大排档也好,丝袜奶茶也罢。

 9 ) 正面宣传的细节

自从电影《麦兜的故事》激发了香港人的本位意识之后,港产电影越来越多这样关乎每个寻常人最基本生活层面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欣赏的趋势。

香港从来不缺乏商业类型片,并且无论是那一种类型都已经有了难以超越的经典。

与陈果风格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同,拍过《金鸡》的赵良骏于这个当下推出的《老港正传》更像是一部“行进中的影像记录”,以时间为序将一个人、一个家庭或者说是一个群体在社会变迁当中的林林总总一一展现出来。

因为种种原因,普通香港人在回归前的生活,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是割裂的。

低空掠过的巨大的飞机、芜杂的棚户区,这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熟悉的香港。

我不知道普通香港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一些历史细节的重现,而一下子被拖回到回忆里面。

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作为普通的内地观众,我们似乎并不缺乏一些共鸣点,整个社会经济在向前发展,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发展。

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社会经济飞速增长,传统文化观念的遗失、观念的转变等等。

就连棚户区的环境、出国留学热、移民热、红塔山、纤夫的爱等等这些细节,其实离我们寻常生活层面也不远。

电影的主角大概是香港最普通的草根阶层了,一个爱国电影院的放映员,做一行就做数十载光景,风雨不改。

他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回祖国看看天安门,看看祖国美好的河山。

然而天意弄人,但是他的夙愿却一直未能实现。

直到影片尾声,他也未能到达北京。

不过,他得到了做2008年奥运会义工的申请表。

影片最后却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其实在这个月里,“回归”一直都是一个相当热的关键词。

一直在各种媒体当中听到“文化回归”这个概念,强调是一种心理的归属感。

如果这部电影是完完全全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其实这根文化的脉并没有完全的割裂,所谓的“回归”,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当中。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老港正传》大概只能说是毁誉参半。

毁的部分是因为有人都说他“正面宣传”,过于“意识形态”了,不佳的票房成绩在香港的商业环境当中已经比较弱势,而且在短短的一两小时内浓缩了四十年的变迁,时间被压缩,整个电影的节奏被抽成了一格一格,让人感觉到一丝丝局促。

誉的部分除了那些经历十来年“烂片”磨砺的“老戏骨”们出色的表演、画龙点睛一般的《星光伴我心》等等之外,那些鲜活的细节让这个“正面宣传”显得立体和生动。

说实话,我没有办法给这部电影一个很切合的评价,因为我跟很多人一样都看到它两面,但有一些可以肯定,这部电影应该会得到香港金像奖很多个提名,从《早熟》开始向正剧转型的毛姐(毛舜筠)内敛且精彩的演技应该会得到再一次的肯定,还有,这部电影离着经典还有一段距离。

 

 10 ) 0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重頭作品

為慶祝香港回歸十週年而製作的各項呈獻中,較成功、較有意義的莫如是銀都機構拉頭製作、施揚平、蕭君紅、趙良駿編劇、趙良駿導演的這部《老港正傳》。

影片生動描寫一群一向被歧視的香港人(對北京盲忠的愛國人士),客觀表現得有血有肉,動人處不少,更重要是有自省,說明一個時代的終結,對北京盲忠的愛國人士不再有。

宣傳說該片寫香港四十年變化,幸好是「跨張」的宣傳,100多分鐘的電影怎可寫一個城市40年的大小事情呢?

如果編劇、導演真的是把香港40年的大事寫進電影裡,這部電影也不成「戲」,只會是電視台新聞部製作的特備節目。

這部電影講到香港近40年的大事其實少到只有四、五件而已,如67暴動、81年股災、97回歸、03年沙士等等。

事件這樣少,影片才會有足夠篇幅描寫人物的細節。

影片好看的地方便是那些細節,包括來自真實的基層人物、真實的血淚生活、感動人心的仗義行為、令人傷心的理想幻滅等等。

影片成功的地方是劇中人都一一親歷片中提到的幾件香港大事,不只是「見證」而已。

由於「劇中人親身參與」,劇情便深刻得多,可以活生生交待歷史大事對小人物的影響。

主角左向港(黃秋生飾)參與67示威,被警察打傷;兒子女友(莫文蔚飾)留產,碰著沙士時期,政府醫院半關門,因而要送到左派診所急救,片中人物的故事與時代大事交織得很好,這些是編劇成功的地方。

影片名字叫《老港正傳》(當初叫《老左正傳》),本以為是寫一個人的故事,原來並非如此。

他的角色描寫得很立體,因為他的兒子(鄭中基飾)和他的妻子(毛舜筠飾)也佔很重戲份。

兒子和妻子兩個角色的戲份都幫助營造老左這個人物。

兒子該角色是唸勞工子弟學校的,受各方歧視,而英文不行,升學和找工作亦都有困難。

編導以該類人作這片第二角色,大有匡正香港市民對這些人看法的本意,甚為有心。

出乎意料之外,鄭中基演出該角色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樂觀甚至有時攪笑,完全沒有甚麼酸腐氣,一反大眾對該個角色的定型印象;另外,他與莫文蔚合演的愛情戲,也合襯。

他們兩個角色本來存在階級茅盾,一個去美國讀書,但另一個連廣州暨大也進不了,只在廣東小城鎮做生意、開遊戲機中心、經營養狗場,遭人欺騙、生意失敗。

今回鄭中基與莫文蔚拍擋,既演出社會階級差異,也演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濡以沫的關係。

兩人配搭有驚喜。

另一方面,妻子那個角色逝世,固然製造悲情戲劇效果,更重要是逼使老左自省、並點出老左不幸的根源。

老左是個大好人,但他有時熱情過度,幫人多過幫自己妻兒,便有點過份。

劇情令他自自然然的反省,點出他的悲劇在於行為不合時宜,實在是編劇的妙筆。

這部影片值得稱讚的地方在於編導客觀、中立,有反省、有批評,他們不著痕跡點出老左一生的錯、並帶出向大陸發展的訊息。

影片結局說鄭中基與莫文蔚這一對回大陸,雖然屬於簡單化的樂觀,但總也是一個暫時解決方案。

我預測這部影片會是明年香港金像獎的重頭作品。

(完)

《老港正传》短评

我觉得特好看啊 倍真实

9分钟前
  • principle
  • 力荐

郑中基 ! 还可以啦

11分钟前
  • 刘文二
  • 还行

很期待,但是很不好看

15分钟前
  • ah1
  • 还行

价值观非常有问题...毛舜筠演技太浮夸,不改掉,别想拿金像奖

19分钟前
  • 大宸
  • 很差

一颗星加给演员的演技

20分钟前
  • JC
  • 推荐

电影本身并不是非常出色,但是这段历史很长见识。黄秋生自己的人生拍一部电影也足够了

25分钟前
  • 阿子
  • 推荐

一个时代的变迁

27分钟前
  • 忘川掌灯人
  • 还行

说是老港正传,其实还是儿子小港的戏份更多一点

31分钟前
  • 方聿南
  • 还行

鄭中基太港男,點兒都不求鄉哈,喜歡

35分钟前
  • misko cc
  • 还行

真的……是这样吗

39分钟前
  • salonbus
  • 较差

好久没有一部烂得让我看不下去的电影了。原本为了写回归和电影的paper而看的,角色塑造为了剧情服务、历史刻画为了宣传服务,无价值的电影

40分钟前
  • lxy
  • 很差

香港的近代史縮影。

45分钟前
  • L
  • 推荐

时代的变迁,共产信仰的消逝.相当感人的电影

47分钟前
  • 葱油饼
  • 推荐

郑中基表演一流

49分钟前
  • 大圣娶亲
  • 还行

复古永远都是令人感动~港式喜剧温馨搞笑又现实残酷一下~小市民最爱啊~~~老黄演技好生活化~

54分钟前
  • 命--假如...
  • 推荐

行将就木的银都所推出的肤浅无聊的政治历史风景切片大杂烩。

58分钟前
  • moonlightmile
  • 很差

对不起这个名

60分钟前
  • 小白兔去德国
  • 还行

老港很像我爹

1小时前
  • Mathilda
  • 推荐

做作

1小时前
  • buslss
  • 还行

没什么好看的

1小时前
  • 剁主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