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和翻译都好棒,以及最经典的用结果为手段辩护,翻译:为了结果不择手段,真的单词太过瘾了,舒爽!
'The ends justify the means.That's the torturer's defence.'“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乃施暴者之辩词。
”
以及最后Frank被反将一军发现,只有制造疑惑,否认便可合理存在。
联想到现在混乱的社会道德底线,出现以前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打破了社会平衡,就可以让否认也变得可信。
回头重看了第一集,Shaun与Hannah在公交车站接吻然后分开,在这之前几分钟内发生的种种。
Shaun在酒吧内先是与Hannah眉目传情,言语间有意无意;接着与好朋友Matty去了卫生间,Matty直接提示Shaun去追汉娜;Shaun回到酒吧后发现汉娜不见,去问的人是查理。
现在看来,这三个人的目的是一致的——把Shaun引到公交站。
既然目标一致,那么这三个人可能都属于同一个组织,就是第四集末尾的朝圣者。
而且好友Matty就是那个把汉娜尸体放进自家车内陷害Shaun的人。
两个人第一集在卫生间的对话现在看来也很有意思:Matty说汉娜有情Shaun有意,Shaun回说她是我的律师,Matty:Correction! WAS your barrister.就是这个Correction,今天的第四集中黑人小女孩Alma也说过同样的单词,把前后连接到了一处。
这些人所属的朝圣者,应该是一个反监控(anti-surveillance)民间组织。
Carey的上司兼情人Danny这集说汉娜是个silly bitch,质问:When did you see a human right lawyer defend a British soldier?士兵是国家机器,而且去中东执行任务,在人权组织眼里看来是侵略行为。
所以在选择为Shaun辩护时,查理和汉娜就已经盯上他作为棋子了。
白发女Garland和大Boss弗兰克是一伙的,想来可能是弗兰克的组织为英国的情报部门提供假录像,有卡车经过的那份恐怖分子录像,应该就是弗兰克一伙做的。
上司情人Danny也知道这个录像是假的,但是他发誓说他不知道公交车站的录像是谁做的。
应该可以肯定,不是这伙人。
公交车站的录像应该是汉娜与一个体型酷似Shaun的人提前录好的。
所以最初看到录像的监控人员才会注意到公交车经过前后肢体语言的急剧变化。
Shaun鞋里的追踪器,应该是弗兰克一伙人放的,从后备箱逃脱也是故意放跑。
但目的不是为了嫁祸杀汉娜,主要还是为了跟踪他以便找到汉娜。
英国情报部门和弗兰克们都没有杀汉娜,凶手另有其人。
很可能就是朝圣者自己,为了把事情搞大。
但是查理看到汉娜遇难的新闻似乎很震惊的样子,又让我有些不明白了。
Shaun是棋子,对局双方是政府和民间组织。
Carey之类,只是不明真相的过客。
结合上集标题“松露猪”,可以回答笔者上一篇评论中(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514115/)提出的问题:松露是隐藏的坏人。
松露猪是找到坏人的工具,监控设备。
但找寻过程中会破坏普通人的隐私。
想禁止使用松露猪的,就是朝圣者。
结尾小女孩Alma带Shaun走路一段,还有噪音爆表、灯光奇幻的舞厅,似乎没有必要,搞得过于神秘好像就是为了凑够每集的分钟数。
政府秘密机关的存在还是比较好猜的,第二个组织的出现的时候的确给了我惊喜。
电车难题,程序正义,探讨的主题还是很有趣的,最后也可以理解女主的选择,毕竟之前的行为也显示了她不按程序办案的一面,希望有第二季的话不要打脸我她是为了潜伏才入职的。
(笑)但是男主是真的倒霉啊,阿富汗事件的错误不该用移花接木来偿还,这不是他获罪的理由。
非当事者因为反恐行动的获益当然觉得非程序正义也无伤大雅,但我是站在汉娜的理念那一边的,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程序非法会滋生罪恶,像是弗兰克的不按常理出牌,英国本土两位情报大佬的纵容。
仅仅用必要的恶是没法说服我的,白发妹在法庭对瑞秋的话也使用了话术,中国俄罗斯也干了,我们不能落后呀。
如果真的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为什么还使用话术来掩盖自己的心虚呢?
没有信念,如同行尸走肉,毫无疑问,我是罗夏的信徒,法老王与曼哈顿博士带着神的傲慢俯瞰人类社会,而往往傲慢的人下场不会太好。
对结局还是有点失望的,毕竟黑手冒出来后,最大的难题与看点就是肖恩如何能洗刷冤屈,但最后编剧告诉我交白卷了,我肖恩迫于无奈认罪了?
这也是这类政治惊悚剧的通病了,开篇王炸,最后一集跳水。
9月初,南京一高校试水教室人脸识别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在镜头监控之下,学生翘课、发呆、玩手机等等摸鱼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
上周,全国203家机场宣布正式启动“刷脸乘飞机”。
“人脸识别”技术普及速度之快,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只要把脸一刷,你是清清白白还是案底在身,迅速就能知道。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肖像被滥用,监控录像不再可靠,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这部新剧,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惊悚的假设——真相捕捉 第一季
BBC出品,豆瓣评分8.9
闭路监控(CCTV)的英文翻译是——“警戒有助邻里安全”。
的确,街道、小区、商店中随处可见的监控设备,让我们无形中多了一层心安。
既能震慑歹徒,又能保存最直接的证据。
故事一开始,就是一对年轻男女在街边亲吻。
男俊女美,一看就很甜蜜,监控后台的监视者都忍不住露出了姨母笑。
可是下一秒,笑容逐渐消失,甚至转变成惊恐。
发生了什么?
或者说,她看到了什么?
把时间往回拨十几个小时。
原来,监控中这位英俊的男人,是一位阿富汗战场上的士兵,肖恩。
他因为被战友帽子上自带的录像设备,拍到“谋杀”手无缚鸡之力的战俘,而被判谋杀罪,监禁6个月。
眼见为实,录像机都拍下来了,肖恩百口莫辩,无话可说。
但是,他的辩护律师汉娜请来了录像专家,在他的解释下,众人才明白,不同的录像设备,会有不同的“偏移问题”。
其实也就是声画不同步的问题。
像肖恩战友佩戴的这种帽子里内置的录像装备,拍摄时间超过一小时,甚至会出现5到6秒的声音延迟。
按照正确的声画匹配,重新调整录像,才证实肖恩的那句“退后”不是对录像的战友说的,而是对试图向他扔炸弹的战俘说的。
所以肖恩才洗脱了罪名,当庭释放。
多么“荒谬”的一场宣判,指控他犯罪的,和洗脱他罪名的,居然用的是同一段录像。
这也是全剧第一次显示了,监控录像的不可信。
肖恩释放出来后,试图开始全新的、自由的、正常的生活。
他和女儿约好了下次见面,和汉娜约好了下次约会。
开头录像中在路边拥吻的年轻男女,正是刚刚表白过的肖恩和汉娜。
肖恩目送着汉娜上了巴士离开,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可是,就在当天晚上,武警闯入了肖恩的家,又把他绑了回去。
原因是,汉娜失踪了。
监控录像中显示,殴打和绑架汉娜的人,正是肖恩。
这简直不可思议,谁会想到刚刚还在甜蜜亲吻的两个人,下一秒就殴打在一起?
可是“眼见为实”,录像中显示的人物,确实是肖恩和汉娜。
一天之内,这是录像证据第二次令人迷惑。
肖恩又被拘捕了,但由于证据不足和军方的保护,24小时之后他又被放了出来。
为了洗清自己的清白,肖恩一边决定自己去寻找失踪的汉娜,另一边警官也在通过监控设备对他持续追踪。
于是,监控的第三次迷惑行为又出现了—— 监控室内的警官,眼睁睁看着肖恩走进了伊顿广场48号的房间。
但一直跟在肖恩后面的官员,却看到48号门口空无一人。
到这里,一直被我们当作“证据”、“真相”、“石锤”的监控录像,已经完全失信了3次。
而这一切都与男主肖恩有关。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优秀的军人,服了两次军役,参加过大小战争无数,可以说是国民英雄。
称职的父亲,随身都会携带女儿的照片,渴望和女儿的每一次见面。
会因为朋友一句对穆斯林的调笑和歧视,就愤怒出手。
怎么看,都是一个再正派不过的“倒霉”人。
那么,这些事有可能都是他做的吗?
故事发展到这里,一切都是扑朔迷离,犹如一团乱麻。
第一种可能,监控录像确实是被人做了手脚。
但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要一而再地陷害肖恩,绑架汉娜?
第二种可能,肖恩可能有精神分裂,他做过,但是他忘了。
前文有埋伏,参过军的人多少都会有些心理阴影。
而且肖恩的脑海中,的确会出现监控录像中和汉娜纠缠的片段画面。
第三种可能,两者皆有,有人要害他,肖恩自己也不太正常。
故事介绍到这里,就不再多做剧透了。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部剧每一个人物,每一条支线,甚至每一副画面,都值得细细琢磨。
譬如片头的画面,其实就已经向我们暗示了监控录像的不靠谱。
我们常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习惯了监控时代,习惯了摄像头记录我们的一举一动,也习惯了相信摄像头记录的一切。
毕竟,还有什么比“眼见为实”更靠谱的呢?
可是,天网恢恢,真的会疏而不漏吗?
光是在剧中,警官在办案时就不止一次地提到,“这里是盲区/那里拍不到”。
过往的经历和影视剧也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有心人想躲避摄像头的监控,根本也不费吹灰之力。
现实生活中,密布的“天网”,一方面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方便; 另一方面,也常常让我们深恶痛绝。
一次又一次的#酒店 摄像头#登上热搜——
前不久一夜爆红,又瞬间爆出隐患的换脸软件——
又或是最近,“比剪刀手有可能泄露指纹”的传言——
无不让我们对录像设备,对生物识别不寒而栗。
《真相捕捉》聚焦的,正是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连监控都不再可信,会有什么后果?
其实,我们早就已经进入一个“后真相时代”,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人们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监控证据充其量只是一种存在而已,不妨碍人已经定性的偏见和成见。
就像男主开头在法庭上脱罪后质问辩护律师时说的那句话。
“声画不同步”也好,还是别的什么技术用词也好,能说明什么?
它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验证证据的脆弱,证据的喜怒无常。
人们心中对你这个人是否清白的判断,并不会因此就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剧的另一个译名“囚禁”,或许比“真相捕捉”更恰当一些。
在这个信息科技无比发达的时代,到底它们是在帮助我们“捕捉真相”吗?
还是,把我们每个人都囚禁在了一个谁也无法相信,只能相信自己内心的狭小天地里呢?
*本文作者:cqq
我非常喜欢女主这种本身就有不小的能力,而且对公正司法有自己一套清醒的认知的人。
至于感情线上,一定意义上的道德缺陷更能丰富人的塑造,何况她并没有因为这段婚外情影响判断力。
其实很明显这部剧就没有一方是完美的,所以亦黑亦白的现实更让人着迷。
组织利用移花接木的手法维护国家安全,但同时这也确实是一种与司法公正相悖的骗局;揭露派是为了审判的公正,但同样也威胁到了国家安全;男主含冤入狱,但其实最后才知道他也不是完全没错的。
然后就是女主,与已婚男人享受恋情,但她同样对司法公正有一套自己的坚持,哪怕是最后被“招安”,也是因为清楚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并且移花接木确实有它存在的必要。
不过就算是被招安也留了一手,芯片没有被毁坏,而是保留了下来。
这种复杂的考量是符合现实的,完全你能看出这是个能担任“女主角”位置的人。
起这个标题是因为最后一集对弗兰克的反转实在是让我差点出戏。
弗兰克说出:你们不惜暴露组织只是为了这个?
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在呐喊同样的问题,你们拍了这么个神剧就是为了黑一手川普么。
我想静静幸而狂暴展开的剧情和开放式结局又强行把我拉了回来。
很难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剧究竟在讨论什么。
因为它说的东西太多了同时也极端的尖锐。
简单列举些我看到的:怎么评价得了PTSD的退伍士兵枪杀一名手无寸铁的穆斯林;怎么评价士兵为国奉献同时极端ZZ正确,取了黑人老婆生下可爱混血女儿,却因为PTSD变的性情暴躁,家庭破裂,前妻不让他自由看女儿;怎么评价白人人权斗士某女律师,为了自始至终弘扬司法正义坚信疑罪从无,为多名有策划恐怖袭击嫌疑的黑人及穆斯林洗脱罪名的行为;怎么评价一名女警察平步青云,被人认为是和上司偷情有关,是否证明当今社会女性在职场中的跨级恋爱依然会被人歧视和误解;怎么评价黑人女警察在基层搬砖多年,一朝抓住了唯一能往上爬的机会,选择放弃警察的操守对真相视而不见;怎么评价警方为了对抗犯罪对抗恐怖分子不惜篡改CCTV制造伪证;怎么评价警方为了不让组织败露牺牲了一名英国公民,一名英国人的性命和一场可能出现的恐怖袭击孰轻孰重;怎么评价警方为了不让制造伪证的事情败露,强迫让无辜的人蒙受冤屈,甚至反复暗示制造性侵儿童这一当今社会最不齿的假象来威胁受害人,一场可能出现的恐怖袭击和一个家庭的破灭孰轻孰重;怎么评价当今司法体系的疑罪从无是否弊大于利,留下了国家安全的隐患。
我敢保证这其中单拿任何一条来提问都必定是知乎热榜。
并且这剧中出现的关于人权,司法,女权,退伍士兵,穆斯林,儿童性侵暗示,种族问题等等的元素,每个都在猛戳西方人的G点。
最后还不忘ZZ正确的黑一下川普,我大天朝和毛子。
这编剧对观众的把握能力令人乍舌,可想而知对于欧美国家来说这无疑将是一道饕餮盛宴。
不仅剧情胃疼,连折射的问题都让人亢奋不已。
好了我们现在有了这些强有力的佐料了,能不能炒一道好菜就甚是考验导演的功力了,稍有不慎配料太多坏了主菜,节奏稀烂得不偿失。
但好在掌勺的却是老道。
元素再多话题再劲爆主线非常清晰且抓人。
几十年的荧幕经典——蒙受冤屈,逃脱追捕,洗清嫌疑的套路总是屡试不爽。
单纯抛开这些现实社会问题来看,也是一部上佳的悬疑剧了。
反转的手法合情合理且非常本格,因为诬陷男主的凶手在开局就出现了,这一设定也会让推理迷小小惊喜一下。
高潮推进后关于本剧最大的争议也随着这半开放式的结局浮出水面。
我们相信一般主角蒙冤最后总会真相大白,坏人总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这部剧若这样安排依旧好看。
但却少了份思考。
我喜欢这个结局的处理,因为它把最大的问题撕开层层包裹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的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简单的选择题:不杀错还是不放过。
这部剧最终所讨论的,包裹在视频证据竟被警方用来造假这一惊人的表象下的内核其实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老命题,如今司法体系的宁放过不杀错是否对了。
人权和人命哪个更重要些呢?
在这里我不想讨论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太大且现如今没人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所以再多的讨论也是徒劳。
当我们听到一则关于判了冤案而导致无辜之人平白入狱甚至失去性命的新闻时我们会质疑司法的公正,会表达对疑罪从无的支持。
而当我们得知重大罪犯因证据不足脱罪,或因种种原因减刑时,我们又会质疑司法的严厉性,为何不让铡刀轻易的落下。
我们的情绪总随着某一件独立的事件而波动,我们也总是只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
所以哪怕司法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与合理。
哪怕它背后满是冤屈和罪恶。
哪怕女主最终选择了一条和Hannah截然不同的道路,哪怕司法可能永远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我们也要相信只要每个人愿意坚守自己内心的正义,那我们就算永远无法得到它,我们也可以一步一步无限趋近与它。
这部剧简直是我迈入30代之后疑惑最多的问题集合,而且问题还能彼此串联相互印证,太神了。
首先是贯穿全剧的命题,目的正确,择不择手段。
开篇Shaun参与的阿富汗战争打着打击本拉登的旗号,向无辜平民射出的子弹何止审判中的一发。
Rachel聪敏干练有抱负,但越过基层直升上位靠的是与老板的婚外情。
Hannah为了维护司法程序正义的信念,自己却主导并参与了伪造证物。
Danny, Frank, Garland更不必说,为了国家安全打击犯罪,通过Correction移花接木把已知情报变成呈堂证物。
为了掩盖事实,冤情无关痛痒、人命不值一提。
所以最后一集当Rachel对着Danny冷笑说,The ends justify the means,我有种终于点题的畅快。
这个问题大牛们各有见地,马丁路德金比哲学家们说得相对通俗——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
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邪恶的种子发不出善良的芽,更不可能结出善良的果。
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样光正伟地有一番定论,可惜仍然是十足地疑惑。
在国家的层面上,我倾向于认同。
国家制度本身可以说既是公共权力的目的是又是统治的手段,邪恶的种子即是毒果,自然不可。
就像通过欺凌弱小湮没人命建立的政权缺乏大义与根基往往脆弱可危,借由运动清洗和迫害而得来稳定的局面也免不了有遭遇反扑与拨乱反正的一日。
个人层面上,又觉得这个观点并非绝对。
当人遭受无故侵害,非常手段并无大不妥。
比如新车没开出4S店就故障正规渠道得不到解决,坐在引擎盖上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可。
出租房屋房客退租时把空调拆走拒不退还报警无用房东人身威胁之,可。
然而明确损害第三者利益又不可,收到一张假钞为了减少损失去拿着它找小贩买东西,不可。
因此在我的观感下剧中阿富汗战争很微妙,名义上受911侵害后的还击实际是侵略行为,可还是不可?
Rachel睡老板上位,无关国是,且算可。
Hannah设计Shaun,干涉司法,不可。
Danny, Frank, Garland伪造证物,干涉司法,不可,杀人栽赃,不可。
像傻子一样叨了半天可不可,不过是我主观的看法。
本质也是另一个命题,对与错,即事实正义是否存在,程序正义与事实正义孰重孰轻。
剧中Danny用来企图说服Rachel的案例印象深刻,大意是为了抓住潜在的恐怖分子,反恐组在他们经常出没的酒吧后门通过正规程序秘密安装了摄像头,却意外地拍到了一个女子被某流氓团伙强奸的犯罪行为,最后因为涉及国家安全不能暴露摄像头打草惊蛇,该监控明明存在却不能被列为指控强奸的证物。
事实正义存在与否,取决于这段事件中的个人角色。
站在广大市民的角度,正义当然实现了,监控拍到恐怖分子的罪行作为证据能将他们送上审判台,公众安全得到了保障。
站在女子的角度,如果因为没有这段监控不能起诉犯罪者或不能将其定罪,正义是缺失的。
女子的利益被牺牲了,为了大部分人更广大的利益。
这似乎很说的通,但是谁来决定谁是能被牺牲掉的小部分人呢?
“小部分人”听起来很遥远,然而每一个都是有家有口有人爱、有血有泪活着的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
对我而言“我”即是我的全部,“我”的正义缺失就是全部正义的缺失,个人在国家机器面前根本微不足道。
谁能以我的利益代替我做这个结论是我不够重要可被舍弃的决定?
所以程序正义才至关重要。
法律定义了国家安全高于个人利益,而程序正义决定谁该合法地被牺牲。
这对个人而言也许不等同事实正义甚至谈不上公平公正,但却是唯一客观可衡量可遵循可追溯的结果。
只有程序正义才能确保公共权力的行使被严格限制在法定范围之内,其运用也严格遵守现行法律,而非取决于决策者的个人好恶或其他不确定因素。
反过来说,坚持程序正义才能某种程度上保证你我小民的利益不被权力裹挟。
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 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因此Hannah的动机我很认同,这个信念不容置疑必须捍卫,这是西方法律体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Correction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它堂而皇之地违背宪法,它的存在让整个司法系统形同虚设,所有审判都变成过场。
剧中只展现了这套手法惩治恐怖分子和冤枉好人的作用,试想当一个杀人犯站在被告席上,辩护律师放出一段被害者死亡时间被告在十万八千里之外的监控,届时杀人犯无罪开释,事实正义更无从谈起。
Correction是绝对的毒种子,长成的树将毒害整片树林。
它的初衷也许是为了反恐这个正确的目的,但它注定会被滥用,因为没有相应的监督与约束。
它也注定会毁天灭地,因为它实在太强大太有吸引力且毫无破绽。
恐怖主义泛滥是世界性的问题毋庸置疑,但应对的方法绝对不是肆意践踏自己的司法系统,这完全是人家打上门你在家自断胳膊的愚蠢与荒诞,同时也是令人发指地不负责任与目光短浅。
美国有Patriot Act,各国都有自己的反恐法案,遵循法律在制度的框架下行使公共权力方是正道。
诚然事实正义是真正的正义,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却一点也不比事实正义少。
程序正义不一定能带来事实正义,然而如果没有程序正义,事实正义往往是各有各的说法让人无从分辨。
看剧时我也一直在思考,真相如何真的有人在意吗。
Shaun战友携带的摄像头拍下的视频是否真有延迟,至少律师团队的两位Hannah和Charlie并不在意。
互助小组织为了证实Correction存在设圈套给Shaun,Hannah真的遇害后面对Shaun的质问Charlie大言不惭地说着反正我们不花功夫把你弄出来你还在牢里待着呢麻烦你快被捕吧。
人家都栽赃了,傻白甜Shaun还愣愣地问人家,我的案子你从头到尾信过我吗,我隔着荧幕都好想安慰他,爱过。
连辩护律师都不在意,围观群众在意真相吗?
这个大兵是不是真的在阿富汗杀了手无寸铁的穆斯林平民?
冷静点,大家都是吃个瓜踩两脚,翻案了捧一下,茶余饭后,仅此而已。
Danny, Frank, Garland这自以为是正义代言人的三位,都不是不在意无所谓,而是事情必须符合他们心目中认定的利益。
假视频?
好说,先动用手段把它弄成不可采证息事宁人。
没尸体?
无妨,没有给你整一具真的小事一桩。
人没了?
不打紧,把他女儿先弄来不怕他不来。
要结案?
这好办,你可以自己认罪嘛我给你点优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什么是真相,我要的就是真相。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是公共权力缺乏监管必然被滥用最好的佐证。
甚至法律法庭都不在意,审判的意义不是发现而是裁决。
判断Shaun是否滥杀无辜不是审判的目的,审判只是依照现有法律做出结论,证据证明被告有罪还是无罪。
全剧在意真相的只有Rachel,不愧是我们的女主角。
还有与她同一战线的Elijah。
当年天真烂漫的波吉亚小公主眼角有了鱼尾纹,却更从容淡定更有魅力了。
她穿着墨绿色大衣的身影步履生风,所有同事都时不时拿她睡老板的事戳她一下,她也心知肚明地一笑而过。
无论是敌是友大家对她的能力一致认可,所以Garland才会说她是反恐组的团宠。
道德上的瑕疵让人物有了弱点看起来更有层次且接地气。
季末结局我一点也不担心,她绝对不是轻易放弃坚持的人。
以我对这个世界的有限认知,真正在意真相的人并不多,在意且愿意以理性去分析判断的人更少,在意又有理性且愿意动用手段证实真相的人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看热闹,大部分人自以为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落井下石或者对照自身找点优越感。
没有切实的利益,人们没有动机去深究每件事的真实性,大众的不在意和随心评论才是世间常态人之常情。
所谓非理性,是人们都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事。
判断往往第一时间已凭感觉做出,之后的种种不过是在不断印证自己判断正确。
而且一般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认知的片面和局限,更倾向于认定自己全知全能地或者众人皆醉我独醒地来主持公道教化愚昧。
然而每个人眼见的事,客观地说都不过是事件的一部分。
西方证人的宣誓证言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nothing but the truth,也只是以他为的视角的真相。
比如在路上看见一个青年往路边一个老人脸上吐痰一边骂他,第一认知是这个青年真过分竟然侮辱老人,因为亲眼所见,这样想很自然。
事后得知老人年轻时入室抢劫杀害了青年的父亲刚出狱路遇青年,那么吐痰和谩骂算得上过分吗,青年是个侮辱老人道德败坏的人吗。
现实的社会热点有无数的类似事件,也有无数类似的反转。
身在其中的人都不一定能得知事情的全貌,何况是旁观者。
即使没有Correction,现实也已经足够让人迷茫了。
网络信息时代之前至少我本人对传统媒体和官方有着相当的信任,就像片中的监控视频在法庭上会是非常有利的证据,因为简单直接不容辩驳所以得到陪审团的信赖。
当有一天网上开始传言实时监控可被篡改,都不一定需要实锤,就如同被网络质疑挑战的权威说辞,一旦走上怀疑之路,就再也回不了头。
大众对人和事的情感与看法,无论是喜爱赞赏还是厌恶讨伐,虽然很有力,有力到能捧人毁人,能主导事情的发展影响结果,却都是十足的虚妄。
因为事实和真相不管有没有人在意,它都在那里。
承认真相的客观存在,承认自己部分无知和视角有限,好处是不再会对认知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妄下判断,有利于保持比较开阔的思路和对不同观点的接纳,也会更加珍惜在意真相愿意追寻真相的人。
曾经认为Mr.湿衬衫My good opinion once lost is lost forever的说辞帅呆了,但这是货真价实的傲慢与不成熟。
任何主观判断都难以是绝对正确的百分百事实,看法需要根实际据情况的发展和认知的变化不断修正。
思想自由兼并包容也不光是治学之道,更是处世之道。
当一个人认定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的全部,自己的判断完全正确无误,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看法不值一提,那么他所在的地方就已经是终点。
当然愿意停留在何处,完全是个人自由。
这是一部相当发人深省且兼具时代意义的剧,至少我在落笔之前关于程序正义与现实正义的部分并没有想得很明白。
里面说China started it, Russia followed,反正我是笑了。
跳出监控视频的框架,引申地来看会比较容易明白这话的逻辑,其实并没有十分脱离现实。
不过咱们已经从人家眼里的小透明,变成了排位于俄罗斯之前的对手,侧面印证了咱们的强大。
咱们与西方司法也不是一个体系,咱们要走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模式,咱们要建设一个不追求程序正义的司法体制嘛。
世界如此广大,大到很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但我觉得至少有两点是相对共通的。
做人,杀人放火恃强凌弱是为恶;治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难得皮一下🤫
第5集做了我看完第4集之后立刻去做的事,重温第1集。
现在看起来上一篇评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529204/?tab=likes#likes中的大部分猜测都是对的。
错误的推断有以下几点:一、我以为Shaun的好朋友Matty也是朝圣者的一员,因为他说过Correction这个单词。
第四集时我认为Correction是朝圣者的宗旨,要纠正这个世界的偏差。
但其实Correction是一个修改视频的软件,或是白头三人组口中的项目(programme)。
Matty是为弗兰克工作的,说出这个单词是因为他也在项目之内。
而不是我以为的他与黑人小女孩是一伙的。
弗兰克的手下在监控汉娜公寓外的Shaun时,甚至都说出了Matty的代号“大雪”。
知道这一点,再加上Matty把藏有尸体的车给了Shaun,就不难猜出汉娜是弗兰克的组织所杀。
二、第四集时我以为汉娜是朝圣者所杀或是自杀,但如上条所述,其实是弗兰克杀的。
怀疑是朝圣者自己所为不是没有根据,就在本集中,也有朝圣者要进一步栽赃的情节,所以才有了特技演员和Shaun在汉娜公寓狭路相逢的一幕。
其实比项链更好的能够起诉Shaun的证据,是汉娜的尸体。
没想到弗兰克做了这事。
对栽赃,汉娜已经是非常犹豫了,这确实是有点闹大了。
她对Shaun说的最后一句话是Sorry,我想也是发自真心的。
三、弗兰克的组织内确实有朝圣者的内鬼,我没猜出来。
也是因为没搞清楚Correction到底是个什么。
剧中弗兰克要杀汉娜时,理由是“要把假故事做成真的(make the false story true)”。
但是我不明白:只要朝圣者有一个人活着,就能拿出真正的录像,对Shaun的指控还是不能成立。
这一步棋走得似乎并不高明,不过也许编剧另有想法,下一集或许还有惊喜。
情人上司Hunt在此处表示反对:不能在英国国土上杀英国公民。
本国人做好人,让美国人去当反派当恶人,编剧一定是实如假包换的英国人,只是不知道有没有美国观众觉得这是在“辱美”。
一笑。
Carey和情人上司的最后一次见面,挺让人感慨的,Can you blame me for being cautious?两人都说了这句话,而曾几何时,是在床上坦诚相见的人啊。
看到评论区又有人因为Carey的小三身份质疑她的人品或人设什么的,更让人感慨:从《廊桥遗梦》到《英国病人》,多少年了,这样的人依然生生不息。
建议都去读一读王小波先生的文章《奸近杀》,https://www.douban.com/note/461745075/。
Shaun的台词真让人心酸,那一句why me,还有结尾处的,I'm so tired of believing people。
确实好剧。
目测也许会有下一季,也许不会。
个人倾向于不要有下一季了,这样结束蛮好。
虽然一直盼望着切瓜砍菜痛快淋漓报仇雪恨啥的,但是这个结局无比真实:全归顺了。
每个人都是草民,连弗兰克牛哄哄了好几集,也一样是别人手中的棋子。
上头派来的Jessica带走Eli,其他手下不约而同地深深看了他一眼,纷纷离去后,留下弗兰克一人的背影,缓缓转身看着门上面的摄像头。
这个时候的我和他一样头皮发麻。
第三集的标题Truffle Hog原来是指Carey,能不能别这样啊,人家水灵灵一个小姑娘。。。
Eli原来是更高层派来的mole,目的居然是让Correction曝光,搅浑一池春水。
对未来出现的视频证据,经过这么一乱,大众必然是半信半疑,不知真假。
这样,在需要的时候,为了保护高层要人,可以说它是假的。
Danny对着Carey一番慷慨陈词,恐怖分子都是确凿的,只是电话监听得来的证据,不符合程序,拿不上台面去,所以制造了录像。
——这番话让我站到了他这边,Carey最后选择加入Correction,多半也是信了他。
最后Carey留下了公交车录像,有下季的话就是埋下了伏笔,没有下季就让观众浮想联翩,猜测不已。
当真好笔法。
不过他对Carey感情上的怀疑,那些陈词滥调让人不忍心听。
以至于Carey含泪说喜欢过你,很细心地用了过去时态。
再精英的人也逃不过感情魔障,对恐怖分子洞若观火,对枕边人倒是人心隔两层肚皮,猜不透。
Shaun这个人物,没有《贴身保镖》或杰克-伯恩那样的身手,也没什么计谋。
整整六集,不是被这个骗,就是被那个利用。
动不动被电击,时不时进牢房。
虽然一直温吞吞,却是现实生活中无知草民的真实写照,灾难来临只能抱着脑袋被动挨打。
好在最后前妻和女儿相信了他,还算是给了观众一点点希望和温暖。
如果是美剧,一定会有个伟光正结局。
而英剧就会反转反转再反转,多少有点阴谋论,最后看完还让人心中惆怅不已。
今年秋季两部英国的六集短剧,《坦白》和这部《真相捕捉》,都是这周结束。
两剧各有千秋,是不同的风格。
没法放在一块比较,但都是好剧。
看完让人回味良久,思考很多。
这部BBC的悬疑剧《真相捕捉》,我一口气连看了4集,眼看着它的豆瓣评分也一路从8.5飙到9.1,IMDb目前也攀升到了8.1
网友们也是挥着手臂赞扬:“今年最好看的悬疑/政治惊悚英剧”,“剧情不停反转”,“全程毛骨悚然!
”“每一集都意想不到!
”
这部英剧的地点设置在伦敦,主要讲的是曾是军人的肖恩卷入了一场谋杀案,并且似乎还有确凿的证据:嫌疑人肖恩与被害人汉娜在公交车站争吵、推搡的CCTV视频,肖恩矢口否认,而随着案件的深入,剧情也在不断反转。
先是可以作为证据的视频被来自国家安全部门的神秘力量撤销,数天后汉娜被人发现死在后备箱,法医给出的报告是汉娜死于数小时前,而不是几天前她和肖恩争吵的那个夜晚,接下来一直追查此案的女主角瑞秋也莫名其面的卷入了CCTV的神秘事件……
关于剧情这里就不赘述了,毕竟悬疑剧的精彩之处在于,用心感受它的每一次反转。
今天主要讲几个关于此剧背后的几个小故事:1. 剧中是怎么拍摄CCTV监控室的场景是怎么搭建的?
看过这部剧的观众都知道,剧中有很多场景都是一个巨大的弧形墙面,上面有着数千个街角摄像头的小屏幕。
旁边会有一块工作区域,软件会对这些出现在CCTV里的人进行面部识别。
实际上,《真相捕捉》的剧组确实根据伦敦西区的办公室搭建了这么一间全是CCTV屏幕的工作室,剧中背景的屏幕上播放着的是事先拍摄好的一些镜头画面。
因为在现实中,这些CCTV监控室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剧组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尽可能地去完善。
制作人Derek Ritchie表示:“曾经涉及过这些工作的专家同时是本片的警署顾问表示,这已经跟实际中的场景非常接近了。
他(指警署顾问)也很惊讶我们能还原成那么逼真,毕竟这些都属于保密信息。
”
2. 那些场景真的是在碎片大厦的拍摄的吗?
去过伦敦的人应该都知道,伦敦有一个地标建筑——碎片大厦。
它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大厦,高达1017英尺(309.6米),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大厦,全英国最高的楼。
这栋大楼的31-33层被用作餐厅,但作为一个去过的人,濛之我表示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贵!
而剧中女主跟上司兼地下情人很多对手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当然这种高楼上+窗外夜景的很多戏都是先用绿幕,后期再加效果的,比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
但这部BBC的剧是真的选择了在碎片大厦拍摄的!
剧组工作人员 Derek Ritchie解释道:“我们确实很享受那一次的拍摄,同时,也帮助观众更好的去理解Danny Hart(剧中女主的上司)身处的那种有权利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因为拍摄时间安排在新年前后,那时候碎片大厦的人并不算很多,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一切进行的很顺利。
”3. 这部剧是在伦敦拍摄的吗?
答案是yes!制作人表示:“我们去了许多很棒的地方。
像碎片大厦,Stratford, Sutton警局, 夜店Printworks以及伦敦郊区的一些地方。
“
在伦敦住过的我不住点头:“难怪每个场景都是那么熟悉。
”
还好,看最后一集的结尾似乎是开放式的,预估会有第二季,拭目以待。
Seeing is deceiving! 全程毛骨悚然!每一集都意想不到!掌权者不仅监控你,还能捏造证据构陷你;于是我们批判掌权者的虚伪,你以为这是理所当然;你没想到的是,批判者也同样的虚伪,你的义愤填膺也许就是他们利用你的价值所在。所以说现代社会自由是一种幻影,为了不被蒙在鼓里你做的一切努力最后也还是徒劳;而你的敌人也不再是官方,而是所有人。
Sci-Fi jump scare...cheap
大起大落的赶脚
我他妈Callum Turner太他妈像我之前的私教了!感觉随时要叫我来20个跪姿俯卧撑(。一开始相当精彩,结局还是觉得shit the bed...但也许事实就是这样吧。略失望,节奏太快,太美剧了。
还行吧。史上最没存在感男主角。
选题立意棒,剧作欠佳。
前三季悬疑感渲染得非常好,但是后三集悬念揭晓却逐渐塌了。3.5星。
看到男主进48号的时候死活就是不会拍照发给队友 难道这地方不能拍照吗
最大的幕后黑手,竟然是某位想让自己的Pee pee tape假亦真时真亦假的总统,也是很妙!究竟是嫌疑犯被证明有罪之前都当是无辜的,还是制造证据去抓获明知已经犯案的人,真是一个危险的问题,不过这个correction的手法还是太不人道了。英国这些丑帅丑帅的男演员让人难以抵挡。
。。。。一群人简直有病,这个陷害动机我服了。这种垃圾电视剧还有9.0我真的怀疑给它打高分的人的品味
第一集说录像里的声音延后,所以说话声延后了,可手枪开枪时,枪口火花和枪声又一至的?难道录像机智能到声音延迟有选择?呵呵
一般.
现在的剧怎么被这些个人说得这么夸张,什么年度最悬疑,什么第二集已经尖叫,还好吧,一部什么为了要洗脱罪名,然后要演戏,然后要设计这个设计那个,刻意极了。故事节奏铺垫什么都还行,就是整个故事有点扯,不是以小见大,是无病呻吟。
三派势力都各自逻辑自洽,真相在郑智面前一文不值,最懂人性的还得是花白头发的boss们,姜还是老的辣(最后说这种AI造假起源于中国是有病病吗?扣一星)
感觉并没有那么好看……看完只觉得索然无味,其实可以给四颗星,但我觉得这部剧分过于虚高了,应该给些低分拉一拉…….
卡勒姆.特纳帅炸!!!!!!
第一集,如果视频是真的,他为什么要杀了她?别最后油扯出政治阴谋啥的。第三集,解密偷换视频方法主要通过前景一掠而过的车后期做到,可以实现实时视频的偷梁换柱,也是吓人。他们陷害男主到底有啥目的?似乎有种把男主几捉几放的乐趣存在。还剩三集,女主要帮男主翻案了。第五集,整集用来揭晓谜底,margo演女主同父异母的妹妹,惊喜,她又胖了。最终官方的解释是这不叫作假这叫纠正录像,意图把那些没有证据无法绳之以法的嫌疑犯通过伪造录像纠正到有证据入狱,然而如果大量纠正录像行为曝光,大众对所有录像产生不信任是官方最害怕看到的后果。男主承认有罪,女警察去了敌方,第二季也许有。
只要高度不要逻辑是吧
控制欲强的人会让人极度反感。
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确实要好于第二季,一样紧张的节奏,但没有过多“外埠噬粒”元素的噱头,专心自黑,男主也很容易让人共情,技术与“为更大善”反思方面其实已足够骇人不输第二季。英剧的快节奏与冷峻暗黑看得让人嫌弃美剧。我永远不会信任一个“背后有強亣的██”的殭屍,可笑可悲可怕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