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说的是上海弄堂鼈三如何成长为上海滩黑帮老大的故事。
若专心说这个故事,这部戏会很好看。
可惜,拉拉杂杂扯了太多别的,主题反倒模糊了,这类电视剧总有这类的缺点,也许受限于各方面,无法专注在真正的故事上,目前这部戏我只看到一半,但已经能猜出结尾,无非就是那样的结尾,永远都是那样的结尾,我都腻了。
“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
”自从《刀锋1937》在祖国各地热播以后,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陌生的刀迷们彼此见面的切口。
不管是对《刀》爱得如醉如痴的,还是恨得咬牙切齿的,所有的人至少可以达成一个共识,《刀》的台词的确悦耳、醒目,然后齐刷刷将目光聚焦到一个人身上,原来有个编剧叫“关山”!
最早注意到关山,是在看《我非英雄》的时候。
虽然不大喜欢这片子,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台词一流。
最近看了《刀锋1937》,也不大喜欢,然而它的台词功夫简直让我叹为观止了。
可以说,国内的电视剧中,几乎还没有对台词下过如此功夫的。
一看字幕,还是关山!
但为什么凡是他作编剧的片子,我都是光喜欢台词不喜欢片子,无一例外地买椟还珠呢?
不得不研究研究这问题了。
有一个叫斯坦利•梭罗门的美国电影理论家,写过一本书叫做《电影的观念》,其中的某一章节,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论断:“我认为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作品,都不适合搬上银幕,只适合诉诸舞台。
”由此,我也想说:我认为关山的剧作更适合舞台,而不是银幕、荧屏、显示器等任何不能直接观看真人表演的方式。
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是莎翁还是关山,他们的剧作语言本身都太有表现力了,都已经非常影像化了,不需要再通过摄像机来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且看莎翁的这段:“在一场暴风雨未来以前,天上往往有片刻的宁寂,一块块乌云静悬在空中,狂风悄悄地收起它的声息,死样的沉默笼罩整个大地;可是就在这片刻之内,可怕的雷鸣震裂了天空。
”(《哈姆雷特》第二幕)单看单听这段文字,眼前就能出现清晰、完整的画面,感受到其间的氛围。
且看关山的这段:“后来人们曾经这样描述过这个人,他身体瘦弱,但意志坚定如钢,他看似手无缚鸡之力,但枪法极准,他的左手发报时如同写作诗歌,他一半是那种左手拿着普希金诗集,右手仗剑的行吟诗人,另一半是磐石般的坚强的革命者,他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情人。
”(旁白对被处死前的黄旭初的评价)实在难以想象导演要怎么安排、调度,摄影机要如何运动,才能表现出与这段画面感极强的文字相匹配的画面!
他们的剧作语言对读者和听众来说是莫大的享受,而对电视、电影观众来说,却是艰难的抉择,——不知道是该看导演的影像,还是该听他们的台词,彼此的力量互相削弱,一样也不能畅快!
所以我们看《刀锋1937》的时候,老觉得那些文辞瑰丽的旁白对于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来说,显得多余,但又舍不得它们,因为实在优美。
影视虽说是综合艺术,毕竟首先是影像的艺术(优秀电影甚至可以没有台词,同样能感染人,比如韩国导演金基德的作品《空房间》),台词只是一部影视作品的从属因素。
所以呢,像“关山”这类的(其实目前也仅仅发现了他一个),有着超强语言表现能力的剧作家们,还是慎重考虑跟影视导演的合作吧。
(除非是遇到了像《大明宫词》那样奇异的作品,可以另当别论。
)
当看片名,刀锋1937.1937年,鬼子就进了中原。
这句歌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巴。
1937年,围城里的序都有说过,那一年很热,那一年,大家都事后诸葛亮的说那是兵戈之象。
那一年发生太多太多。
1月13日——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问世。
1月20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延安成立。
美国连任四届的总统罗斯福第二次任期就职,从此美国总统改在1月20日就职。
4月26日——德国空军部队神鹰军团在西班牙内战中摧毁了格尔尼卡城。
5月6日——辛登堡号飞艇在美国Lakehurst失事焚毁。
5月27日——金门大桥落成。
5月28日——内维尔·张伯伦任英国首相。
6月1日——中共代表周恩来与蒋介石在庐山谈判。
6月3日——“不爱江山爱美人”,退位后的温莎公爵迎娶华里丝·辛普森。
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
7月17日——蒋介石于庐山发表抗战演说。
7月17日——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好莱坞卡泰剧场首映。
7月29日——日军攻克北平。
7月30日——日军攻克天津。
本月 设立浙江省地方银行景宁县办事处。
8月13日——上海事变。
8月14日——中日首次空战八一四空军大捷为空军节。
8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8月22日——中共中央举行洛川会议。
9月1日——淞沪会战。
9月2日——香港发生丁丑风灾(又称“九.二风灾”),造成11000多人死亡,大量鱼棚损毁。
9月——时任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写介绍函给蒋纬国赴德国留学研习军事。
9月23日-25日--八路军创造平型关大捷,这时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捷。
10月13日——新四军建军。
11月20日——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1月25日——日军攻陷无锡县城,国民党最后国防线——澄锡国防线随即被攻破。
12月1日——日军攻陷江阴要塞,开始控制长江。
12月13日——日军攻克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发生南京大屠杀。
12月14日——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京)于北京成立。
12月29日——爱尔兰采用了新的爱尔兰宪法,将国名正式定为“爱尔兰”(ire)。
1937年,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1937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签约停战协议,共同抗击侵略者。
1937年最后一只巴厘虎死亡,灭绝以上是摘自度娘。
可笑吧,刚开始是白雪公主,最后是最后一只巴厘虎灭亡。
1937年刀锋之年啊。
还记得监狱里庞德的房间13号么,南京大屠杀12月13!
这部电视剧编剧的那种心情,那种念想,所以能带着大家,看这部剧时,有深吸一口气的感觉。
很棒的一部老剧,比如今的电视剧好太多。
前半部的孙红雷,有点意思,另一种角色,是可以让人看到演技的。
后面的,有点大众化了。
尤其是大家一起穿黑大衣上街,搞笑死。
叶童太让人难受,总是半死不活的样子。
编剧要么就是存心侮辱人智商,要么就是他妈一个傻子。
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1.区十四跟着他爹二十年,还遗传了他爹的基因,竟然头脑那么简单,合符常理吗?
2.无论是庞德还是乔姑娘,其实早都可以一开始就向郑树森说明一切真相,认错,赎罪,但总是在一枪打死区十四的时候才……3.一个黑遗传了黑社会老大的基因,组在另一个黑社会老大家里长大的女子,竟然那么单纯,连续被日本人……不想说多了,只能说编剧要么弱智,要么就是侮辱和欺负观众。
黄旭初:因为有些人在田地里劳苦耕作却吃不饱饭,有些人在坑道里采石挖矿却烧不起煤,有些人乞讨、流浪,有些人却骄奢淫欲,有些人锦衣玉食的时候,有些人却要露宿街头,有些人家的孩子可以出国留学满口洋文,而有些人家的孩子却要在铁道边上冻着小手拣拾煤核!
郑树森:可是有的人有本事,有的人没本事啊 ,这是命啊!
该着啊!
黄旭初:你相信吗?
你自己相信吗?
你不杀人你能做老大?
他们不巧取豪夺,他们能聚敛财富?
没有农民的种地交租,哪来地主家的深宅大院妻妾成群! 没有工人们的辛勤劳作,哪来资本家的汽车洋房,歌舞升平?
巧取有各种方式,豪夺就择手段了!
你想一想,你看一看,你问一问:哪个剥削者手上不沾满了鲜血?
对我今天跟你说过的话,明天在刑场上我会大声的再说上一遍的!
N年前在贴吧发了这篇文,现在发到这里吧。
1.郑树森 他第一次对这个乡下女人表示出关心是他还是小混混的时候,那天馒头急急忙忙的跑来:“哥,嫂子出事了!
”,郑树森赶过去,原来是媳妇乘车不给钱,当着乔谯的面,郑树森又哄又劝,可媳妇就是不给面子,最后还是乔谯给的钱。
郑树森杀了常昆,田丰林抓了秦善宝,他又是急急忙忙地跑去,第一句话:“馒头,你嫂子没事吧?
”接着他冲田丰林吼:“我杀了你兄弟,是我和你之间的事,你抓我媳妇干嘛?
”,然后把田杀了。
有个女人慕名而来,说自己丈夫卖了孩子,要郑树森做主。
那时郑树森还没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老大的角色,所以拒绝了。
秦善宝却不干了,她狠很地打了郑树森一下:“你给我准备口棺材吧”就冲了出去,郑树森又方寸大乱:“馒头快跟着你嫂子,有什么事你上!
”呵呵,为什么又是馒头?
黄旭初第一次登场,被郑树森折磨得半死,秦善宝出现了,郑又没辙了,连庞德都没辙,放了黄旭初,还不放心地指点了一番。
第一次带秦善宝去见黄旭初,秦善宝穿得很漂亮,也很不自在,郑树森学着那些达官贵人的样子让她勾着自己的手臂,有点淘气,有点害羞,有点得意地走在街上。
第二次带秦善宝去见黄旭初,坐在电车上,两人都以为要就此别过了,郑树森忍不住说了些肉麻兮兮的话“你挺好看的,挺有女人味的”,秦哭了,郑树森开玩笑道:“下点毛毛雨还行,再大可就涝了”其实心里一样想哭。
黄旭初约了在码头见面,离别前的晚上,就郑树森和秦善宝在家。
郑树森趁秦在楼下,把一堆大洋放进她的箱子,想了想又放进一叠银票。
秦善宝上来了,贴着他坐下,郑树森紧张得结结巴巴:“干干嘛?
”呵呵,他总往歪里想。
郑树森是舍不得的,但他说不出口,只能背对着秦善宝,极力装成开玩笑的样子,说了句:“我后悔了,我不把你还给黄旭初了。
”当秦说“万一我有什么事……”他大喝一声:“你说什么呢!
”,其实是他在恐惧,他害怕秦善宝会出事,他低着头让她再唱一遍她家乡的老婆歌,她唱得没有乔谯哀怨,没有乔谯动听,他却还是哭了。
秦善宝死了,郑树森被兄弟紧紧抱住,看不见秦善宝,他看不见他的媳妇,他孩子的娘,他拼命地伸出手去“秦善宝!
秦善宝!
”,却什么也抓不住。
所有人都说郑树森爱乔谯,其实郑树森也爱秦善宝,这种爱和秦善宝一样质朴却铭心刻骨,这种爱也许不是爱情,也许是,但郑树森没有发觉…… 2.黄旭初 当郑树森把黄旭初折磨得半死,当他把枪抵在黄旭初的胸口,黄旭初大义凌然,笑对死亡,但当秦善宝扑过来打了他一下,骂了他一句,他却哭了。
在酒吧,秦善宝出现了,敌人也出现了,他只有看着她,她也只有看着他,然后彼此擦身而过。
12点了,黄旭初如约来接秦善宝和曹操,可秦善宝发现了这是日本人的陷阱,她不顾一切地喊“曹操他爹,有日本人!
别过来!
”黄旭初眼见秦善宝被杀,他撕心裂肺地喊:“不!
”,只一个字,却已足够。
在房间里,黄旭初呆呆地坐着,喃喃道:“我得去看她”,然后发疯似的想冲出去,他一贯那么冷静,那么以民族大业为重,但这是他失控了,他哭了:“她是我的媳妇!
我的爱人啊!
”他画了一幅秦善宝的画像,画得很美,但他却说:“她本人更美”。
“你英雄好汉需要抱负,可你欠我幸福,拿什么来弥补… …”,黄旭初 , 唉,亏欠秦善宝太多了。
3.曹操 秦善宝的儿子,她的依靠,秦善宝问他跟着郑树森还是黄旭初,他说娘在哪,他就在哪。
秦善宝死了,他流着眼泪一遍遍的说“打死我娘的人说的是日本话。
”曹操很坚强,很聪敏,但这时他只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他与秦善宝相依为命,想到这里,觉得区十四真是可恶!
“一个弥陀一支香,一盏红灯照娘亲,照得娘亲慢慢行,逢着茶馆就吃茶,逢着庙就烧香。
” 总觉得《刀锋》中,秦善宝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是个太重要的人物。
是她连接了黄旭初和郑树森,连接了爱国志士和上海滩热血的老大们,郑树森为了她和庞德翻脸,她是位伟大的女性。
而她,也是个幸福的女人。
她的两个男人,都是英雄。
她得到了太多人的爱,馒头哭着吃了她做的菜,拼命忍着不让自己吐出来;老萨痛苦地说:今天不宜出行,为什么我没告诉曹操他娘?
;老刘为她流泪;蕊生泣不成声;乔谯和她一起死过,一起醉过,一起聊过男人;庞德说“连秦善宝这样淳朴的乡下女人都死了,乱了”;就连区十四杀过那么多人,惟有这次内疚不已,他其实是不想杀秦善宝的,不然他也不会为了不让她认出来,打扮得怪里怪气的。
秦善宝被田丰林抓了,馒头,老萨,维特,和尚,老刘都那么紧张。
她死了,他们喊着嫂子,哭得那么伤心。
她虽然死了,但郑树森忘不了她“表面上看上去马马虎虎,但我知道,她每时每刻都在为我担惊受怕”,黄旭初忘不了她“每当我把蚕宝宝拿在手里,放在鼻尖上逗孩子,她紧张得手心都能出汗”,树森的爹忘不了“儿媳妇怎么还没回来,该吃饭了”,在上海滩刀枪不入的兄弟都为她哭得像个孩子。
这一切的一切,不为她是郑树森的女人,只为她是秦善宝,只为秦善宝这个乡下女人,这个没有一件象样衣服的女人,这个浓眉大眼粗粗拉拉的女人,这么多爱,她却如此受得起。
能宅在家看电视剧的日子还真是幸福。
连着三天,嘛事没干,就看了这一部《刀锋1937》。
挺喜欢,喜欢孙红雷,喜欢这个故事。
很不错的剧本,有点耍帅,但不是非常耍帅;有点煽情,但不是非常煽情。
除了连篇累牍的枪战场面有时候觉得消化不了,还有日本人用的什么神经药物有点假以外,编剧大概也称得上优秀了。
看这部片子,却联想到距离很远的一部作品——老舍的《茶馆》。
其实从这个故事中和老舍那一碗粗茶里品出的都是一个滋味,苦。
特定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全部公民的悲剧命运,而最能突出悲剧色彩的就是王利发的那句“我做了一辈子顺民”和弄堂里顶针懦弱怕事的畏缩相。
我觉的不同的社会也可能具有着相似的特点。
贫富严重分层的社会中必然的现实就是上层的人不得好死,下层的人不得好活。
而倨傲自大,外强环俟的情形又是如此的似曾相识。
当然能够毫不质疑地相信自己的时代的人是幸福的,他们会至少在没有打扰的情况下拥有一个比较完满的梦境。
由这部片子,想到一个沉重的命题:幸福,在一个悲剧的社会里,任何一个公民还有机会幸福吗?
我不想绝对化这种臆想的可能,只是时代的悲剧将必然在每一个人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
我们从来都相信,不管在怎样的社会中,都还存在个人奋斗的空间,不同的努力与智慧将打造不同的命运;但是我们也从不怀疑,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个人奋斗的空间都是十分有限的,尤其是整个生命的悲喜色彩,将很大程度地由历史、由社会决定。
好像弄得太沉重了,其实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还是挺坦然的,时代嘛,是已经被人决定了没有办法了的。
可是纵然在那样悲惨的时代里,那么多血雨腥风、动荡流离之间,生命所赠与的那一点点幸福就已经值得了其余所有的苦痛。
就使得那些有幸在世间行走一遭的生命幸运于不能到来者。
秦善宝说:“到了晚上,一个人睡着,心就像蚕宝宝吃桑叶一样痒痒。
心痒痒,不只是因为想男人,就是觉得,活着真好。
”在大上海晦暗的天空下,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点阳光。
这阳光有的多,有的少,有的亮,有的暗。
秦善宝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女人,因为她的心里有一片敞敞亮亮的光。
演员们都不错,孙红雷,寇世勋,乡下媳妇,糊涂老爹,算命先生,还有区十四,马永吉,馒头等等等等,除了读不懂叶童的风情万种,其他人看起来都很赏心悦目。
另外,很喜欢片尾曲,这一部书写江湖恩怨为主的电视剧,却选了一支柔肠百转的片尾曲。
每集看完,都忍不住把这曲子也听完。
尤其是最后一集,所有人都死了,鲜血,硝烟,战争。
但是乐曲响起,才让人觉得,其实最坚硬的抗争,为的是这世间最柔软的情怀:爱,这个简单的字眼为生命的虚空和轮回赋予不灭的意义。
“一路悲欢,两不相欠,想起那样的夜晚,多少有一些腼腆”“你是我的江山,是我心中的火焰,这样对你,这样为你,我也无悔无怨。
”我是不懂爱情这件复杂的事情了,可是这样一个字眼,被这样的字字句句唱出,就叫人觉得,很销魂。
这部电视剧真是不错,尤其前半段非常吸引人,最喜欢庞德开始设计培养郑树森的几次——惊险刺激。
角色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其中庞德、郑树森、乔谯、虞中和、虞家茵、秦善宝、曹操、老萨、馒头这几个角色都很有趣。
乔谯自然是女一号,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善解人意而且有担当,叶童的表现无可挑剔,那种柔声细语真是可以轻易揉碎男人的心; 秦善宝作为二号也独具特色,以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乡村女子而言,居然一下子能看穿很多事情,可谓是外粗内细、颇有胆识。
虽然那张脸实在逊色太多,可是居然能让人生出怜惜之情,实属难得。
郑树森和乔谯的虐心之情让人看着颇为难过,有些期待他们能有些突破,可惜只能等待下辈子了。
庞德绑住乔谯后,郑树森和乔谯的那一段交心对白,有情有义有功力。
本剧很多的台词都颇为精彩,情深意切,值得仔细品味。
可惜的是本剧虎头蛇尾,后面的情节有些粗制滥造,令人遗憾!
比如说,和全上海的黑帮老大翻脸之后,所有人都在找郑树森,他们还可以在那么一所大房子里面待了好多天,大吃大喝,还办喜事,天天一帮人进进出出,黄包车还来了几次,最后才被日本人找到,这个也太低估了黑帮的实力了吧; 前面虞中和出场时显得老谋深算,后面的表现简直是个智力低劣的普通人,面对别人的招数毫无还击之力,这个变化也太快了; 对比一下郑树森,在几个月时间里从小弄堂里的瘪三华丽转身到上海滩的黑帮老大、然后跳跃到爱国志士,这个变化也太大了吧;最后乔谯带着曹操在炮火中逃难,郑树森和庞德都不去保护一下,这兵荒马乱的环境,一个绝色孕妇带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带着绝密文件,简直是九死一生啊,那兄弟俩都还很放心,这是对待所谓最爱的女人的态度吗!
至今为止,《刀锋1937》我连续或间断地看了将近四遍,红雷对于郑树森的诠释完全摆脱了现实中的影子,让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小人物被裹挟到江湖中的膨胀和无奈,以及在历史潮流中选择了抛弃个人江湖恩怨、跳入民族存亡洪流中的英雄。
红雷将一种底层市民到上海滩老大的嬗变演绎得空前绝后,郑树森这个“社会地位的暴发户”栩栩如生,让人欲罢不能,一个男人的人生可以有那样起伏,可谓难得的精彩。
尽管这部电视剧的某些情节因为显得有些不真实而遭一些人诟病,但是我认为这部剧无论从思想性和人物的层次性来看,是难得的好作品,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整部戏有48集,就像是48幕华丽的歌剧,剧中有孙红雷的许多大段内心独白和经典台词,让人感到历史的痕迹对于人心来说过于深邃和沉重,多大的人物在寰宇中只不过浮尘一颗,仿佛时间轻轻地撞击一点点、空间偷偷地挪移一点点、命运坏坏地谐谑一点点,我们几十年的生命就要剧烈地翻滚淬炼,变得我们自己都不认识。
整个上海滩就是一个光怪陆离、冰火两重的大戏台,有人粉墨登场、有人惨淡谢幕、有人可以长袖善舞,有人却狼狈凄然,有人甚至没登上台来便已灰飞烟灭。
郑树森几乎扮演了上述所有状态的角色,对兄弟、对女人、对仇人、对江湖,他有自己的原则和信条,他一直想做自己想象中的自己,不做别人的枪。
但是他一步步走下来,每一步都是历史或别人替他选择的。
看到他的自相矛盾,我会思考自己的路,想到如何在现在的社会把握住自我,创造一小段有排他性的属于自己的历史。
《刀锋1937》是一个标志,红雷从此在我心中无人可代替!
讨厌孙红雷,抵制道德败坏装老戏骨实则黑历史一大堆落井下石第一人孙红雷
也许期待过高吧,看了觉得一般般。
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
这剧尽然还有红雷哥
看到26集,决定就让故事停留在前半段吧。
作为保镖的杨志刚暗恋大小姐张定涵,对这个类似《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情节印象很深
寇世勋和叶童,两个老戏骨的实力让人心悦诚服,孙红雷演绎的郑树森更是精彩。从窝囊废到乱世豪杰,对孙红雷的演技要求很高,跨度非常大;用力不能过猛,也不能太温,要波澜不惊中暗藏杀机。
小时候看的,觉得孙红雷长了一脸凶相。
培养孙红雷当老大,被日本人利用,最后抗战牺牲烈士,主演全部死光
就寇世勋演技一流,叶童简直恶心,孙红雷演技太烂,总得来说还是导演编剧没把故事讲好
第2136-看了印象不深那种
没看完
男人剧。
。。。
郑树森!
孙寇两位的表演非常出色,前面的部分剧情张力十足
把以前看过的电视剧都打一遍卡,咔嚓。
看得津津有味
好好的一部电视剧让叶童和寇世勋演成了话剧,太作了。是男女审美不一样吗?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叶童摄人心魄,可我觉得叶童半死不活的样子看的我都难受,我更喜欢虞佳茵
完全无逻辑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