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感情戏,和小说与电视剧版本之争,单纯从电视剧的情节而言,分析一下赛思成功的原因:高层重视 一开始大中国区总裁何乘风就是亲自督战,而SC只有土井。
土井的上司只不过在重要场合出席。
何乘风作为职场30年的老将,经验丰富,是最后成功决定性的因素。
布局全面,风险分担 这么大的合同,又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改制,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
赛思一开始就没有放松王贵林这条看似无用的线索。
而SC就是一根筋地跟着于志德,最后一旦出现变故无力回天。
战略调整 随着项目的进展,赛思的团队一直在调整战略。
何乘风敏锐地感觉到于志德不靠谱地时候,加紧了对王贵林的公关。
为什么最后王贵林会透露那么重要的情报给赛思,都是这层关系做得好。
内部团队管理 车雅尼作为土井的销售干将,土井就不该跟她产生感情纠葛。
他如果爱她,就不该派她去做客户关系。
象陆帆那样要求女友辞职才是比较正常的做法。
否则,就应该公是公,私是私。
没有处理好和女下属的关系导致他铸成大错。
另外,车雅尼家人出事,一直没有做事情,SC只有一名搞情报的薄小宁。
而薄小宁关系有限,所有的宝压在于志德身上。
可是赛思那边全是精兵强将,就连乔莉这样的菜鸟都能起大作用,Linda还没出手呢(Linda掌握于志德和段芹的隐私还没来得及起作用呢)。
更不用说土井对于手下老是侮辱呵斥,可是赛思常与员工谈心,能让员工心甘情愿当炮灰又不离不弃。
文化差异 日本人对中国国情还是了解太浅,哪怕土井说了一口还算流利的汉语也没用。
国有企业的改造,还是政府说了算。
天真的土井以为搞定于志德就行了,这一点何乘风又拔得头筹了。
他在发现于志德高贵的品位的时候就意识到他有不简单的背景,从而反推出背后强大的政府决策链,真是太厉害了。
这几条关键的因素,赛思都盖过了SC,最后它能成功就不奇怪了。
《甄嬛传》里最贵是皇帝,最贱是太监,格局也仅在于深宫闱斗。
《杜拉拉》里最富的是王伟,最穷的是杜拉拉,最终两人还爱到了一起。
社会学的奠基人帕森斯说过:“职业是最重要的分层标准。
”从这个角度看,之前无论是正牌职场剧,还是被人二次诠释的“职场剧”(如《甄嬛传》),都不过身陷一池之间,反倒是《浮沉》,以外企、官员、国企等多方势力斗争为核心,呈现了一出出丰富的社会浮世绘。
比如说你是外企菜鸟销售乔莉,你的客户官员于志德属于“上上层”,你的直属领导总监陆帆属于“上下层”;帮你办理售前服务的IT男刘明达属于“中上层”,和你一起无所不聊的前台闺蜜瑞贝卡属于“中下层”,晶通厂的看门大叔属于“下上层”,电视剧里看不到但满中国存在的农民和农民工属于“下下层”——2007年,中科院把中国职场分为6个阶层,也把你的生活圈分为6个阶层。
于是《浮沉》提供了大家一个窥视的入口:原来上流社会是这么玩的,原来外企提升要这么混,原来国企员工差别这么大……外企挣扎录:外表光鲜内里破败 精神胜利法为王掩饰所属阶层的方式有:穿着、说话腔调、场所。
在一般人看来亮丽光鲜的外企小白领,出入CBD之类高档办公场所,拎着满身logo的奢侈品包,穿着快速时尚品牌,努力装出一副ABC般的海龟腔调。
可当《浮沉》中,销售乔莉真正离开有暖气的办公区,走到偏远小城江州时,她大冬天仍身着的单薄职业装便显得不伦不类,而嘴巴里“check number”之流的单词也显得做作拿派。
也无怪乎,国企厂长王贵林(张嘉译饰)见到乔莉时便不屑一顾:“在外国公司工作,就觉得自己活在外国的天气里了。
”白领从来不是阶层,是人肉打卡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办公室综合征和职业病患者。
小资也不是阶层,是精神胜利法,自以为能花小钱享受好品质动小情享受好格调的恋物癖。
所以当前台瑞贝卡偶尔有跑车接送时便趾高气扬,吃上一顿西餐便意气风发,但她不还是和乔莉一样为了省钱租住在楼挨楼窗对窗的石库门,因为加班错过买票只能独自在异乡过年,最后也只能感慨一句:“我们这些小白领,用力过猛会过劳死,用力不足连蜗居都住不起。
”无怪乎从没有体会过贫瘠生活的白百何,在演完后就吃惊地表示,“她们每天进出高档大厦,看起来挺体面,没想到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
”国企挣扎录:关系户喝茶看报 大学生激情耗尽“要打工,便给党打工。
”这是流传在当今高校的一句话,党在哪里?
党在政府,在事业单位,在国有企业,在中石油中石化。
近几年,无数的国企寝室、国企班纷纷涌现,一人上榜,全班学习。
可在十年前,广东的家长们训斥小孩时会说:不好好学习,将来送你去当干部。
这话如今听来,竟如祝福。
这十年间出了不少事,改革停滞、大学扩招、国企垄断、外企走弱。
所以对于很多父母而言,更多的都和《浮沉》里老张头想的一致:“与其(让孩子)在外企当孙子,不如回国企当老子”。
90年代毕业生可能想不到,如今进入国企也要花大量的人脉和关系,关系户喝茶,大学生干活,扑克为生,象棋为业,好烟见抽不见买,革命水酒把胃坏,这些都成了常态。
具体投射在《浮沉》的老牌国企晶通电子厂上,最为明显的案例则是辛寰,一个父亲在江州当地当小领导的纨绔子弟,被塞进了晶通厂,每天10点才出现在办公室,喝茶看报呼朋唤友,中午小饭局,晚上大饭局。
而赵远,经历千军万马编制考试的大学生,虽想着做一番事业,可每天无所事事,扫地沏茶倒水,报告文山文海,什么都做却什么都没学到,几年过后也不敢再跳槽。
最后,等到两人PK晋升时,领导方卫军一句:”在国企里做领导,不能只看个人能力,而是要衡量一下社会资源、组织关系等条件“,便将赵远成功之梦彻底堵死,从此也就只能混吃等死。
官员挣扎录:富贵难买真心人 贪污煎熬夹心痛利益集团从来都希望淡化阶层概念,古代称为“财不露白”,现代则是“共享和谐社会”。
所以《浮沉》里大贪官于志德(王志飞饰)刚一出场时,就和老友王贵林坐于厂口小理发店,一碟花生两瓶啤酒,但幕后却通过岳父市长大人,成功挤走王贵林,当选晶通七亿改制资金的主导者。
表面看上去,于志德一心工作,并非贪图享受,可真当赛思集团邀请于志德在南海杨帆遨游时,就充分得暴露了于志德的阶层属性:DRC的蒙哈谢、1945年的木桐、Deci珠宝……这些或需要浓重法国口音才能读出的单词,或以年份为标杆的高端产品,无一不是于志德的心头好和囊中物,而于志德身边跟着他十几年的小三段芹,更是彰显了于志德的格调——要知道,他们玩的可是“真爱”。
可真爱真的属于他吗?
他虽贵为复旦大学的天之骄子,可出身平民,于他而言,阶层晋级的捷径是:买彩票,突然继承巨额遗产,当明星出名,娶个有权人。
前三条路人类万中无一,于志德只能依靠官二代老婆张丽步步提携。
他敢分手吗?
如他般跨越阶层的恋情,其实屡见不鲜,只是他最怕的话不是说“离婚吧”,而是老婆告诉他“滚回到你的阶层去吧”。
所以有钱了又如何,对努力装高富帅的屌丝于志德而言,只有富,缺少贵,更无福,天天想着捞一笔然后出国避难,可到了这一关,连小三也想着离他远去,于志德苦苦哀求:“你把钱带走,把爱留下。
”到了最后还是有着不舍和不甘,完全缺乏了上层阶层的“我他妈不在乎”的洒脱。
来源搜狐:http://yule.sohu.com/20120705/n347404830.shtml(文:吉泽\尤德瓦)
这哪里职场剧呀, 明明是打着职场招牌的言情剧,看着有种失恋三十三天续集的感觉,乔莉分明就是黄小仙2.0版嘛。
王贵林的形象也立不住,有这样的国企厂长吗?
还有,这二人搞到一起,从外到内的,完全不搭的。
真不知编剧是什么脑子。
再说到剧情,硬伤就更多了,七个亿的国企改制费用,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购买软件的费用,这不是把观众当傻瓜嘛,也难怪,编剧想着电视剧的观众反正都是大妈大婶,可能容易糊弄。
再者说,国企改制中最关键的是理顺所有权,建立运营团队等,购买一个类似企业管理的软件系统只能是很小的一步而已。
只能说这个编剧以及导演一点企业经验都无,完全是闭门造车。
不过呢,情节曲折,再加上几个有号召力的演员,收视率应该不会太差。
没头没脑的弄来个鲍鲸鲸编剧,哎,电视剧有多惨烈,咱不提也罢,看得我这个电视迷都想吐,比起琼瑶大妈的还珠格格,我还宁愿看还珠!
天雷滚滚,只能更雷,没有最雷。
乔莉,您老的衣服非得那么寒颤吗?
你那帽子,偶的神啦!
番茄台的浮沉还有10集就结局了,间隙中我恶补了一下浮沉的小说。
坦白的来说,如果论情节,电视剧比不上小说,但是在人物塑造上,缺失略显苍白,以致到合上书,几乎没有一个人物是非常丰满的,包括女主角乔莉,都面目模糊。
全书最丰满的要数欧阳贵了,但是那么亦正亦邪的形象,应该不会出现在电视剧里。
好多书迷吐槽狄云海没有出现在电视剧中,其实就小说来看,这个人除了脾气好跟陆凡形成对比之外,并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
所以完全理解把他忽略掉。
除此之外于志德跟王贵林的形象是大大丰满起来了,于志德从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坏人,变成有挣扎的悲剧人物,虽然桥段偏老,但是不得不承认是编剧导演在创作上,比作者成熟的地方。
至于王贵林,从一个面目模糊城府特别深的形象,直接变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虽然高大全的可以,但起码有了一张具体的脸。
相对来说,陆凡的塑造就很一般不可否认,电视剧的情节要简单,俗套的多了,可是总不能希望真正职场的明争暗斗,加上外包,债务从组这样的内容可以变成收视率的保障吧,就算是拍美剧的拍法,也要找出比债务重组更明显的喜剧冲突,也要找出更明显的好人跟坏人。
总之,电视剧多少肩负着雅俗共赏的包袱,小说则不必
站在原著的立场上,这部电视剧基本失败。
不站在原著的立场,这部电视剧就目前来看还算不错,完结后再作评论。
“我们的征服者,他使我们还保持这些精力,也许是要使我们更能忍受痛苦,受尽苦难,承受他那报复的怒火。
”弥尔顿在《失乐园》开篇的句子我觉得非常适合王志飞,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是合适《浮沉》中的于志德。
撇开必不可少的道德高度(哈哈,这是剧中陆帆最喜欢的台词),于志德并非是一个贴上“坏人”标签就可以扔在一边的角色。
他是一个坏人,甚至是一个恶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男人。
而这种成熟就让这份“坏”显得不那么单薄,那份“恶”显得那么狰狞,一切都变得耐人寻味。
而之所以能达到这样一种丰富的效果,除了编剧和导演的本事,王志飞先生的表演可谓功不可没。
虽然表演圈一直有“歹角好出戏”的说法,可是反面角色还是非常难于把握火候的一个演出类别。
演到“众曰皆可杀”固然也算是活灵活现,但是如果能最后渲染出“我意独怜才”应该更有一种笔锋一转,却上心头的怅然。
之前这样的角色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陈道明先生在《黑洞》里对聂明宇的把握,而王志飞扮演的于志德我觉得算是第二个。
于志德算是不忠之人,企业改制他想得的是中饱私囊,对妻子更是暗渡陈仓。
当张嘉译扮演的王贵林咆哮着对他说:我几乎就是因为义气把厂子拱手送给了你。
他疲倦地挥挥手,他已经不会再说一遍:如果今天我们换一下,我会拼死保你。
王志飞的表演首先就在于把握住了“疲倦”。
一般而言,表演总是强调神采奕奕,虎虎生风的,可是就像四季轮常一样,如果不是打了鸡血,谁能够一直那么亢奋昂扬。
特别是在于志德这样吃遍五湖四海的人而言,这个时候的他早已经不是扬名立万时候的得意洋洋,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开始准备谢幕了。
“当神想惩罚我们的时候,他们就回应我们的祈祷”。
王尔德的这句话可谓于志德的最好注脚,他已经有了很多手表,有了外宅,有了瑞士银行的存折,他还要什么呢?
他想走到阳光里,他想告诉别人他真的拥有这些。
王志飞在大部分的戏里都非常好地利用了“疲倦”这个武器,因为这种希望分享的重量实在是过于沉重。
但是他还是想再赌一把,因为恰逢其时的“七亿订单”似乎神对他祈祷的最好回应。
这里说说几场戏。
第一场戏是于志德和妻子讨论家里的装修风格。
第二场戏是于志德和陆帆在海南会议期间出海聊红酒。
最后一场就是于志德和段芹在机场分手。
这三场戏我觉得集中体现了王志飞对这个角色的把握或者说塑造,他释放了这个人物的各个性格层面,他使得这个坏人不仅仅令人侧目,而且令人驻足,通过这个该被千夫所指的男人,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他首先是一个男人。
第一场戏发生在本应最为放松愉悦的晚餐时间,一向木口木脸的妻子突然疑似温柔地开口询问:你觉得装修风格选哪个呢?
王志飞在这里有一个停顿,这种愕然的表情似乎带着一种希望,一种熨帖,甚至可以说是喜悦:就这个我觉得就不错。
他仅仅是选择了一个妻子不断在看的页面,他私心里觉得这是一种体贴和尊重。
可是刚才还松动的脸颊这时候已经重新固化了:哦,你喜欢巴洛克风格啊,你的工人品位让我做出了决定。
我就选地中海风格了。
然后妻子似乎再一次凯旋般的扬长而去,饭也不去管了。
这时候的于志德一定会如释重负:对方依然是一如既往地羞辱自己,而且同样的已经麻木到觉得不算什么羞辱。
这时候的疲倦是一种解脱和自嘲,这也是之后对方说梦见自己被捕是一个噩梦的时候,他并没有急着做出反应,果然,他等到了对方的图穷匕见:其实你被抓并不算是一场噩梦,我爸爸被抓才是。
看着妻子一次次扬长而去的背影,于志德已经不再愤怒,他冰冷的不仅仅是内心和目光,还有他的疲倦,这个家里已经无处安放他的疲倦了。
陆帆在向顶头上司汇报于志德和他会议进程的时候,还是非常“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游艇是海南当地最高规格的,酒水餐饮也算是一流。
对付于志德这种小地方出来的人该是绰绰有余。
所以当他漫不经心又舍不得不让对方发现自己的趾高气扬,慢腾腾地说:于总,吃海鲜只能配白(葡萄)酒,下次有机会我再带几瓶红酒让您鉴赏一下。
王志飞懒洋洋地提前自己当年喝一九四五年份木桐红酒的经历。
陆帆拿杯子的手都开始微微颤抖,因为他的经历足以知道对方的懒洋洋背后意味着多少东西。
此时此刻的疲倦,我们可以称之为桀骜不驯。
热春光一阵冰凉,于志德的疲倦终于开花结果,他最后的力气就是想把那个她带走。
有很多人在质疑于志德是否对段芹存有感情,对段芹的幡然醒悟。
悬崖勒马,独自远走,主动举报表示理解和激赏。
两个人的事情永远无法从第三者去判断孰对孰错。
这里我还是只想谈谈于志德的疲倦。
于志德不止一次在段芹面前说过自己“在外面吵架已经够多了,在这里我不想多吵”,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撇清和甜言蜜语,更多的是一个男人的乞求:总要有一个地方对他可以不要解释,总有一个地方可以柔软地足以他放松一切防备。
为此,他除了可以带对方去海南去香港,他更可以在别人强调多带一个人出国是多么危险和不容易,依旧会坚持说我要和她一起走。
而这一切很多时候是段芹所不知道的,在她眼里于志德不过是把她当作一种心理补偿。
于志德在发觉段芹那些录音的时候心就凉了,而当她在机场把银行卡丢在她脸上的时候他已经把疲倦全部兑换成了忧伤:我们还是没有培养出那种默契。
他近乎凶狠地去吻对方,他终于不再疲倦了,他就像不顾明天那样榨干自己所有的体力,他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把那张银行卡重新塞回到对方手里,然后扭头就走。
他的疲倦,他的忧伤,他决定全部带走。
于志德刚进厂的时候还和王贵林一起去偷食堂的包子,他何尝不想赤手空拳打出一片江山。
他走了捷径,并为这条捷径付出了憋屈一辈子的代价。
然后机会来了,他做出了选择,在他已经有选择的权利的时候。
但是他的结局可想而知,至少在可以被公映的电视剧里。
“神是奇怪的。
他们不但借助我们的恶来惩罚我们,也利用我们内心的美好、善良、慈悲、关爱,来毁灭我们。
”用王尔德在《狱中记》里的这段话送给已经锒铛入狱的于志德,这一次他不用疲倦了,他的疲倦已经和这个世界无关。
回到开头,于志德最终无意是坠入了无间地狱,可是你觉得他会后悔吗?
我觉得不会,同样用弥尔顿的《失乐园》来结束我对于志德吗,或者说对王志飞的致敬,他让一个猥琐,庸碌的罪犯显得那么有所不同,在他的身上,我看见了: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王。
败又何妨。
昨天一口气看完了。
大老王终于泡上了黄小仙儿。
看了第一集之后,有评论就说,这特么太扯了,原著怎么怎么着,毁了原著啊。
于是我又下了原著,看了个开头,果然与电视剧不一样。
风格都不同。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显现:原著是金,翻拍是屎。
读原著时,其实你已经在自己的脑子里拍了自己的那部《浮沉》,你设计的乔莉是这样的,你设计的王贵林是那样的。
他们不是白百合和张嘉译,你的电视剧的风格也一点儿都不滕华涛。
但是,当一个导演,尤其是像滕华涛这样的导演,首先,他们是有风格的;再加上鲍鲸鲸这样风格鲜明的编剧,这无疑会毁掉你的脑海中的那部概念剧。
然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看过原著的人心中都有一千个《浮沉》。
不管怎么翻拍,都是不让人满意的吧。
其次,他是要考虑经济效益和收视率的。
一部纯粹的职场剧,或者纯粹的商海剧,其实是会比较单一的,人物恐怕也不如加入爱情、友情和亲情的烘托来的立体。
而且,这也无疑会吸收更多的观众群。
从这个方面看,《浮沉》也是做得比较出色的。
所谓“根据什么什么小说改编”,其实说白了就是借你这个故事用用,我爱怎么表现怎么表现,那是我的事儿了。
所以,拿你讲故事的方式还和我讲故事的方式比较,这是不公平的。
下面进入低端吐槽和花痴阶段:1. 看到后来,非常反感乔莉大段的独白,明志要不要明得太频繁啊。
2. 张嘉译大叔啊,我从小学就看你演的电视啊,算是脑残粉了。
年轻时你是小白脸儿啊,岁数越大你越风骚,你在电视屏幕上勾搭的女人却还停留在二十多岁…………不过大叔你走路的姿势真是…………3. 我不喜欢于志德这样的人,做作啊。
不过王志飞演得真的真的真的很好。
虽然他的部分我大部分都跳过去了…………4.陆帆啊陆帆,或者说王耀庆啊王耀庆,你一个台湾人,普通话虽说还凑合,但是不要强凹儿化音好不好。
你不一定非要按照我们小鲍的台词儿念啊,儿化音去掉不会不好的,亲。
而且,你在表现心情复杂或者内心挣扎,或者心里在盘算什么,在思考什么的时候,能不能不要一副受气包儿的样子,就跟在赌气似的,而且还是个低智商骚年在赌气。
不信大家留意一下,反正我每次看每次都大笑。
5.真是赤裸裸地欺负外国人啊。
史蒂夫是个缺心眼儿的傻缺,被人轮流算计还惦着算计别人。
土井最后那个惨样子,我就想,他怎么没自杀呢?
一分钟之后他就跳楼了。
6.关于结尾终身制合同的问题,请容我较真儿一下。
首先,见没见过家长啊,就直接领证儿?
乔莉家里能同意她找个高龄二婚带孩子的?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空手去领证儿吗?
你身份证呢!!!!!
7. 广告植入我就不说了吧,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金典已经到了无孔不入以及无耻下流的地步。
手机嘛,苹果、黑莓、HTC和摩托罗拉轮番来。
电脑是苹果、索爱,貌似戴尔也露脸来着。
是不是还有汇源来着?
我记得有一集琳达和乔莉两个人在茶水间,一人前面摆一瓶汇源,但是都没插吸管…………我心想,你们不喝给我成吗……总之呢,从结构、剧情、演技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不错的,很有可看性。
别老死抱着原著不放,毕竟小说和电视剧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我们没看过原著的,看得都挺嗨皮的。
电视剧没怎么看,但是《浮沉》小说确实看了很多遍,书本中,很被书中的人物感动,那时是我刚在上海的第一年,也在外企工作,所以对书中的人物角色以及环境非常的身有感触,可以说,这本书确实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但是,电视剧的改编着实让人感觉到了差强人意,陆帆核乔莉的那种感情,各种人物的复杂心理,以及外企和国企文化的融入 以及双方的冲突,都能让人感觉到这本书的丰富性希望电视剧不要改变太多原著的含义,也期待着沉浮3的出炉
中共江州市国资委委员会的文件,落款为什么会改江州市人民政府的公章?!
太扯淡了吧!
有没有一点中国政治常识啊!
跟小说比电视剧改的实在太傻逼,但是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还敢说点真话。
特别佩服自己,这么一部烂剧居然也一集没落的看完了。很显然编剧根本不懂外企,更不懂商战。
萌大叔和小萝莉什么的~
乔莉和陆帆这两个角色被电视剧给毁了,王贵林也有点。。。不过还好总体故事情节还是挺好的
不错不错~~
近期比较难得完整看完的国产剧,最大的优点就是只有三十集,要是掐头去尾再砍掉10集就更好了。奇怪的是,在本剧以职场险恶人心叵测为主要气氛的场景中,张嘉译和白百合以及他们的纯爱故事就像是ps上去的,看似光鲜感人实则假模假式经不起推敲,作为本剧的一条主线,这是最大的败笔。
也就张嘉译那晃晃悠悠的劲儿能看看
乔莉这种职场反面教材最后还能当上总监,真是一部反面教材。
略假。。。
台词听得我快吐了啊
经朋友强力推荐,看了半集,实在太慢了……受不了看见白百合,如同看见王骆丹+n,烦死了
原著党无语的飘过,改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不想说啥了。国产电视剧是无论何种情节,都非要硬加些无聊的感情戏进来才能播出么。
这么玛丽苏不科学的剧本都能要中国电视剧你真是完了啊……
鲍鲸鲸你以为说几句刻薄话就是深刻了?哪凉快哪呆着去,自己YY出职场甄嬛传。滕华涛你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就喜欢这种婆婆妈妈的讲故事呢?
小弱智,小心伤,大思念。
虽然拖沓了点儿 但是每个人物都很丰满 那么这个拍法还是很成功的
珍爱网是泥妹的到底丢进去多少钱!!!
张嘉译VS白百合~~萌叔和萝莉~~喜欢那种MAN的男人!
有着小说的剧本想来也不差很多,但是还是没有那时看小说的精彩。可是在目前电视剧中是上乘之作。
結局比想像中的還要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