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1911 Revolution

主演:赵文瑄,成龙,李冰冰,胡歌,孙淳,姜武,陈冲,余少群,宁静,房祖名,杜宇航,梅婷,陶泽如,邢佳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辛亥革命》剧照

辛亥革命 剧照 NO.1辛亥革命 剧照 NO.2辛亥革命 剧照 NO.3辛亥革命 剧照 NO.4辛亥革命 剧照 NO.5辛亥革命 剧照 NO.6辛亥革命 剧照 NO.13辛亥革命 剧照 NO.14辛亥革命 剧照 NO.15辛亥革命 剧照 NO.16辛亥革命 剧照 NO.17辛亥革命 剧照 NO.18辛亥革命 剧照 NO.19辛亥革命 剧照 NO.20

《辛亥革命》剧情介绍

辛亥革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气数将近,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以孙中山(赵文瑄 饰)为首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他们组成一个个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来与落后的封建体制作斗争,终于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此期间,黄兴(成龙 饰)、黎元洪(姜武 饰)、隆裕太后(陈冲 饰)、袁世凯(孙淳 饰)、汪精卫(余少群 饰)、宋教仁(邢桂栋 饰)、秋瑾(宁静 饰)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异世界居酒屋阿信第三季~皇帝与欧利亚的公主篇~忽然心动直率症三十那年八千里路薪资带回家龙套王一吻定情大象席地而坐杨子荣北京女子图鉴凡人英雄有钱男与贫穷女孤胆特工大努努的小劫案替身拉德希亚姆口红男孩们大梦西游2铁扇公主乖狗狗跨越世界来见你哥们游戏夜归人之1号嫌疑犯在桃花盛开的地方那年夏天的秘密我们不说再见七月与安生绘画2号球衣

《辛亥革命》长篇影评

 1 ) 内涵片儿

如果你看得时候恍神了以为突然切片儿了,请不要惊慌。

本片的特色就是各种风格不断切换而又神奇的合为一体,大概除了两大导演,各路出钱出权的神仙都有了一点话语权的缘故,不失为民主和妥协的神作。

穿越偶像林觉民,每次出场就是穿的倍儿潮的MV特写镜头;莲花姐出场就是为了和龙哥谈一场恋爱;黄兴的造型多简单啊照着品客薯片那样贴两撇小胡子都不行吗龙哥,每次我看见他都得想一秒这哥们儿是谁来着。。。

槽点太多不一一吐了,总之看了本片最后浮雕定调子的那一段神来之笔你会对本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所理解和领悟。

本片揉合了爱情,动作,西部,清宫,枪战,偶像,MTV,党史等种种元素,总有一款元素是你喜欢的哦亲。

亮点也是有的,赵文瑄的台词,老万的演技,各路酱油腕儿的豪华阵容,决定了它虽然不伦不类但也不至于落到垫底儿的地步。

听话听音,透过剪接看内涵,乃是本片之精华所在。

 2 ) 隔空约炮

    隔空约炮  隔空约炮是一种比较下流的说法,可是看着袁世凯和孙中山在银幕上喊来喊去,庄严堂皇的庙堂戏就慢慢有一种奇怪的荒唐感,而恰恰也是因为这个荒唐感使得这部电影倒不妨可以随便说说。

  以下人物名就是角色名字,不妨把孙中山看作是孙二云云。

  赵文瑄演的孙中山无疑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他完美地,赤裸裸地告诉我们政客和影帝真的是多么殊途同归的结合。

他们不一定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这样就可以时时安慰自己:你不是在搞政治,你是在演戏而已,既然是在演戏,还有什么不可以搞的呢,哪怕是政治。

  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孙中山对着直勾勾看着他的侨胞热泪盈眶:他们都是孩子,你们的孩子为了你们的未来失去了生命。

我们拿出我们的财产有什么不可以吗?

这样的陈词几乎让人产生再不倾囊而出就是禽兽不如的感觉。

但是谁是“你们”,谁又是“他们”,最重要的是谁又是“我们”呢?

无人去想。

  当黄兴气冲冲地把门关紧喝问他的时候:在外人面前我支持你,关起门来我要问你……孙中山做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门,也就是说其实说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在大家面前堂堂正正地说,正大光明的说。

这样哪怕最后大家都不记得在说什么,大家都可以记得:孙中山说话是开着门,我们都能听见啊。

其实,你们是看见而不是听见,不是吗?

  临时大总统被迫退位其实按照常理是多么逊的一件事情,可是孙中山近似慈祥的表演让观众不由肃然起敬:今天是我们见面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雅蠛蝶,相逢总是初见,这是要大家像记住初恋那样记住他那张脸啊。

  让我们由下而上地去看袁世凯。

  孙淳表演的袁世凯可以用英武来形容,因为一般我们看见的袁世凯都是一大堆肥肉加一小堆肥肉的组合,像这样正常的袁世凯形象已经让人非常不习惯了。

曾几何时,这种在教科书里被人定性的角色无论是日漫还是港漫处理,但无论如何一定是漫画处理。

能够看见一个长得笔挺的袁世凯我已经觉得物有所值了。

  袁世凯在这部电影里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不断问一个差不多的问题:孙中山究竟是怎么一个人。

当别人类似转帖一样的说了一大堆之后,哪怕他一定不知道白求恩是谁,也不妨碍他模糊地以为孙文就像白求恩那样白璧无瑕甚至不像人那样的崇高,所以当听到孙文当选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他近乎崩溃一样地去摔自己家里的各种古董。

可是在摔了一阵之后,也许也是看见捧来的古董越来越贵重,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再怎么生气也不能摔自己的东西。

  于是他匍匐于皇后与皇子身前:你们知道有个地方叫法兰西吗?

  仅仅看电影其实可以概括为 袁世凯凯旋记。

  因为无论孙中山怎么表演,在那个时刻,那么多血肉铺陈之后,是袁世凯喜洋洋地接受采访:革命吗,兄弟也略懂。

  袁世凯终于放弃去想孙中山是什么样的人,就像隔空约炮的最大意义仅仅在于我有炮可约,至于和谁那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

  总导演成龙  记得在评论《东成西就2011》的诸多影评里有这么一篇影评:艺术指导钟镇涛。

  那么这个电影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总导演成龙。

  首先从成龙的角度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演绎。

他既可以在船舱里施展当年的格斗擒拿把几个毛贼打到不知所云,因为之后就再也不用提这几个毛贼了,他们的所有使命就是让成龙打一顿,至于他们之前在讨论什么,之后又交待了什么,不是和你说了有一种云叫做不知所云。

  然后他除了和孙中山在甲板上 你是风啊我是沙 一般的“你不要走过来,我会把我向你飞奔过去”,更是在任何时候体现了孙中山既然包办了说话,那么行动自然由黄兴干到底。

  最重要的是成龙不像双龙会那样简单的把女人丢上床然后三下五除二,成龙和李冰冰有感情戏啊。

  但所以如果不从成龙的角度,我们就得在短短的电影里花很长的时间去看成龙和李冰冰的感情戏。

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自然是本片总导演:成龙。

  我死的时候还是少年  电影里出现了喻培伦,电影里出现了林觉民。

我想用林觉民的一场戏结束本文,因为那才是这个电影最最美好的部分:  我虽然死了,可是我依旧是少年;你虽然苟活,但你已经是腐朽不堪。

  当林觉民满脸血污,却逆着光灿烂地说出上面的台词,我不由想到这个世界毕竟还是会永远延续下去的,靠得不是世故的表演,靠的不是成熟的资助,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光,有着未来仅仅是因为会有无穷无尽的少年:  我虽然死了,可是我依旧是少年,  我永远将是那少年,而世界所以得以苟活。

 3 ) 《辛亥革命》:袁氏当国

孙淳版的袁世凯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抢了戏,这也难怪,从《走向共和》开始,袁大头就是这么霸气——虽然《辛亥革命》的导演名单里还有成龙大哥的名号,但明眼人都一望而知:《辛亥革命》还是带着导演张黎浓郁的个人风格(大哥可能主要担负了动作导演和营销宣传的重任),所以,电影《辛亥革命》基本还是电视剧《走向共和》的路数。

《辛亥革命》不好拍,坊间往往会将之与《建国大业》相提并论,与后者比起来,前者的艺术创作空间可能会大些,但普通观众对这段历史显然没有对后者那么熟悉,《建国大业》里在出场人物旁边打上名字,观众就了然于胸,但对《辛亥革命》而言,恐怕过场人物的处理是个大问题。

总的来看,影片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孙中山和黄兴为最主要的人物线索串联起全片,革命者为一方,清廷为另一方,其间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在张黎独特的抒情化历史表达中,全片虽秉承全明星路线,节奏倒也错落有致。

从几部类似的影片看来,《建国大业》较好的保留了多线索叙事中的故事主干,《建党伟业》明显的呈现出如其主创所言的“三段论”结构,《辛亥革命》则分为四个大的段落,闪回加顺叙,演讲辅战争,把一桩复杂的历史纠结还原在了大银幕上。

西文语境中的“革命”,汉娜·阿伦特考证其在现代政治中有开辟新纪元的词义,在现代汉语中,源自《周易》的“革命”一词则经由日本的二传负载上了历史进步论的内涵,不过历史中的“革命”事件往往带有追认的成分:譬如作为现代革命始祖的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作为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后世的宣传所致。

同样,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并不像以前许多人所误解的那样,是完全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一手策划、执行的,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就带有极大的历史偶然性。

影片中对武昌起义就是一笔代过,重点在于,当武昌新军推倒了清王朝的第一张骨牌时,这场多米诺的大戏是如何演变成革命的燎原烈火而延续下去的——如果说,武昌的第一枪是偶然的,清王朝的覆灭则是必然的。

影片的最后部分成为了袁世凯的权谋大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眼睁睁的落入了袁世凯的手里。

国父不贪恋权力的高风亮节固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袁世凯的出现实则也不纯是机缘巧合。

当天翻地覆的大革命结束后,往往会有一位威权“僭主”出来收拾烂摊子,譬如法国大革命后的拿破仑,譬如二月革命、X月革命后的X宁-斯XX——从这个意义上讲,清廷覆完是必然的,袁氏当国也是必然的。

(刊载于《中国银幕》2011年10月号)

 4 ) 辛亥革命 票房失败的原因

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再到强制播映的《飞天》、《杨善洲》,再到今天的《辛亥革命》《第一大总统》,主旋律影片应接不暇,整体水平却每况愈下,《建国大业》初步试水,数数明星,情节倒也精彩。

可在家里看了《建党伟业》,却直后悔浪费时间看这个空是口号的烂片,并庆幸没有花钱到电影院去,想到豆瓣投诉下,想评分却都不给,唉,没办法,谁让人家“主旋律”呢。

而《辛亥革命》票房的遭遇其实是普通观众对主旋律的主动反驳。

从6月底《建党伟业》上映至本周《杨善洲》等片终于撒手,在建党90周年系列献礼片中,主旋律竟然主要扮演了负面角色,主旋律创作市场化尝试没有任何新的突破,发行放映环节却认真研发偷票房劈票房等卑劣手段,而且被揪出之后不承认不改过,管理部门也集体保持沉默,认同这些非正常甚至非法的手段。

几部主旋律影片不仅制造票房异象,更描画出电影产业本身的畸形,用句重话,真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事实上,《辛亥革命》几经修剪以后仍然保持相当的制作水准,但在这种全面质疑甚至反感的局面下,难免遭遇躺着也中枪的尴尬。

这周《白蛇传说》和《画壁》两部国产大片进场,还有一堆动画片汹涌上映,《辛亥革命》、《第一大总统》、《秋瑾》这些片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只能说,抵制烂片,人人有责!

 5 ) 关于革命,关于无私

去影院,本打算看一部轻松的《狂暴飞车》。

可老婆硬是不让看,说看了简介没意思。

看《辛亥革命》吧。

平时我一般都会坚持,这次我没有。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其实还是有点失落。

因为之前的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我都看了。

有点够够的感觉。

所以感觉还是回归娱乐吧。

电影一开始的段落让我似乎一下子走进了那个年代,那种感觉可能是很多的70后都能体会到的一种久违的激动,震撼。

看到广州起义失败,孙文在纽约开始募捐讲话的这一段落,我的情绪已经几乎不能自以,说我感情脆弱也好,还是容易激动也罢,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的眼眶中险些就要掉下来。

我强力的忍了忍,生怕被左右看到丢了一个大男人的面子。

由于当前我们所生活的这种状态跟影片中林觉民代表的一代年轻人给我产生的强烈的反差。

冲击力之大,可想而知。

两广总督跟林觉民的对话就反应了这个问题。

林觉民绝非濒临饿死的难民,而是家境很好的公子。

为什么要革命?

跟历史上任何一次起义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

也因此给世人已震撼。

为了不再受国外列强的欺辱,让国民过上宁静幸福,民主的生活。

这种理想是多么的伟大。

伟大到在当时来看近乎痴人说梦。

成功概率估计跟买彩票差不多。

可这些年轻人还会为了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死。

简直是送死。

现在的人来看。

这批人的脑袋估计是被驴踢了。

信仰,信念。

现在人的脑袋里早都没有了。

呵呵。

说的有点过。

电影的另一个场景我印象深刻,就是袁世凯听到自己的人这样介绍孙中山,有人说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袁世凯楞了又10秒钟,一下子笑了。

说“哪有这样的人”。

是啊,用无私两个字来形容一个人,估计再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

谁能相信。

袁世凯更不会信。

这个可能是对伟人的最好评价。

比用伟大,高尚等等华丽的词藻更能说明孙中山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是无可替代的。

总之一句话。

这部电影拍的远远好于《建国》和《建党》两部电影。

看完后我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字好。

值得大家去好好看看,应该免费让学校组织都去看看。

 6 ) 挺好的民初风云

不知为什么分数那么低,主旋律片就有原罪吗?

虽有选角和表达角度不足,整体还是大气的,反映了纷乱、磅礴、迷茫的清末民初图景。

能从正面反映这个大时代,也是成功了,何必责备求全。

好像一是命题文章,就要求完美全景,不出纰漏似的。

孝定景皇后退位、攻打两广督署、辫帅入京,都是不错的场面戏。

小时候读《与妻书》,那般感人。

而今林觉民也有电影形象了,不亦悦乎。

 7 ) 为什么会有辛亥之役的成功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之前大小举事无数,却被一一扼杀,不是志士们无能,而是无人响应。

围观者众,助力者寡,虽然人人奋勇争先,最终都是一掊黃土。

相比与现在,在那个时候宣称“xx民族不适合xx制”的人数更多,或者说大部分人只是旁观者,他们并没有从这个既成的体系下获得什么,也没有失去什么,于是他们只在一旁默不作声,听任一小群人商议庙堂之事,冷眼看着另一小部分鼓噪呐喊的人,宛如在看一出戏。

虽然每一个人都知道那一天会到来,却没有人能想到会来的如此突然。

不是事情太过突兀,而是大部分人沉睡者没有苏醒之意。

于是很多人就这样“被动”地被卷入这一个概念之中,以至于随之逐流。

我们看到了散落于地的《警世钟》,看到了每一封的绝笔信,看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拼争,或许一个民族的希望之火会在这里点燃,然而我们却看不到燎原之势,那些人还依然沉浸在梦境中,他们虽然生在世上,却醒在梦里。

耳畔不断传来催眠曲,靡靡之音,哄着每一颗沉睡的心,让他们就这样了此一生。

孙文要树立建制,宋教仁要改组社团,一切都是在为另一个概念作准备,而这个概念还没来得及点亮四周寂静的黑夜,就已经被这茫茫黑幕吞噬了。

我们追求这“另一个概念”这么多年,100年了,它依然离我们很远。

每次到了这种时候,总会有“催眠曲”传来,用低沉的吟唱胜,诉说着自己独特的风姿,以此来取悦在睡梦中的人们。

还要等多久?

还要等多久?!

当年的那个带头大哥已经不在了,那一抹红已经在火黄中消散;而如今,我们再谈及任何关于这一个概念或者那一个概念的话题,也要多加谨慎;语言文字不是用来诉说心声,而是用来麻醉,何等的凄凉。

 8 ) 1911年,中国的工业水平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西方列强……

好吧,我承认我是来挑刺儿的,看到这个片子较晚,之前夸的骂的都知道不少,而且这种片子,确实也无所谓剧透,思想性政治性的东西我也没什么好评论的。

但是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还是让我大跌眼镜。

一开始秋瑾出来打个酱油也还算合格,成龙接下来英姿飒爽的穿着皮夹克出场双枪出场就让人好生振奋。

不过成龙扮演的黄兴太天纵英武,他那件皮夹克上的拉链,要过个十年左右才能被大规模使用,而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国采购,拉链的专利要到1913年才被正式注册,真正有实用价值的拉链,要到20年代才能开始普及……黄兴这件皮夹克,真正是科技超前的产物。

然后,在广州起义中,我第一次目睹了先进的现代武器被超越时代的大规模使用,那就是——手榴弹。

而且是德国式的木柄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要到1915年才被发明出来,1917年最后定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被投入使用。

相关介绍见链接:http://zh.wikipedia.org/wiki/M24%E6%9F%84%E5%BC%8F%E6%89%8B%E6%A6%B4%E5%BC%B9。

从广州起义相关人员对手榴弹的娴熟使用状况和大量装备来看,显然在中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甚至在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中出现了使用集束手榴弹的高级战术。

广大革命党指战员的手榴弹技战术能力不在抗日战争中频繁使用手榴弹炸碉堡的土八路之下。

不仅革命党,武昌起义的时候,甚至连清兵也普遍列装了这种木柄手榴弹,让人不禁怀疑这已经是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

武昌城外的攻防中,就有一个清军冒死拉弦被击毙的特写镜头。

考虑到当时各国陆军的装备情况,能领先西方列强个五六年装备如此先进的装备,中国的军队战力绝对可以跻身世界一流军队之列。

历史上同盟会为首的会党是非常喜欢用造炸弹的方法进行暗杀和起义的(换今天就是“恐怖活动”了吧……)。

革命党中也出了不少造炸弹和军械的技术专家,比如下文提到的喻培伦和造飞机的冯如。

就连武昌起义,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革命党暗中制造炸弹走了火,革命党名单被查抄,大家才恐慌举事的。

但是手榴弹,这个有点太超前了吧……黄花岗起义的时候,上文提到的喻培伦,出来打了个酱油。

但是按照史料记载,几年前在一次制造炸弹中走火,这位仁兄被炸掉三个手指。

但是在电影中的几个镜头中看,这位仁兄四肢蛮健全,头脑倒有点简单。

我不计较导演不顾史实让他作为人肉炸弹自爆(其实是被捕后不屈被处决的)。

但是你都注意到黄兴的断指了,就不能稍微注意下这位大哥的身体状况?

还或者是当时中国的断肢再接技术已经超越了现代科技,可以实现无疤无痕无后遗症断指再接?

接下来的战争场面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一群士兵打者背包在夜里攻打总督府,难道铺盖卷有避弹功能?

或者中国士兵训练第一条是要求他们起床后打好背包?

而且有些家伙连干粮袋都扛上了!

莫非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半夜仓促起事,先拿下楚望台军械库,然后进军总督府。

营房和战场相隔不远,事成就等于占领驻地,失败横竖就是个死,谁脑子抽抽了背着背包去冲锋啊?

难道一开始就准备转移不成?

不过很快我就明白了,原来导演或者导演的军事顾问是个负重控,武昌城外的攻防战中,士兵依然背着背包打冲锋。

冲锋本来就是个拼速度的活,战场上从来讲究轻装上阵。

这导演非要搞个负重拉练,估计群众演员要价贵了,导演发了狠,一定要够本,所以加了戏码。

最后要说的是照相机,1911年的时候,闪光灯还是靠燃烧镁粉来照明的,这种照明方式有一个特点,就是会有很大的烟雾和火花。

但是无论是袁世凯剪辫子还是孙中山卸任的时候一群记者群起拍照,连一点烟雾都没有,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

也许还有一些细节和历史不符,但是我就看出来这么多,手榴弹的错误太不应该,之前也没有清代背景的电影如此大规模运用手榴弹。

我觉得这个电影拍的粗糙了,也许和张黎原来是个拍电视剧的有关。

不过在拍电影这件事上,他的确应该找个够格的军事顾问和历史顾问把把关。

 9 ) 风起瑟瑟

首先我要说,这片子还行,75分。

至少我一路看下来了,没瞌睡,没早退,比近期很多电影强了。

片子开头很棒,秋瑾赴刑场,道路两旁拥挤的麻木的人民,只有小孩子的眼神里透着生气。

随后银幕上闪现的一张张仁人志士的照片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制造了凝重的氛围。

这些都让我对后面的部分很期待,可这电影却是虎头蛇尾。

影片是通过人物刻画来展示历史事件,人物刻画的大多不成功,很幼稚,不严谨。

不过自从领教过真理部的御制大片后,我相信,这也就是国家水平了。

孙文:孙中山算是最成功的人物了。

他是一个宣传符号,一面旗帜。

孙大炮是干不了实事的。

他带来的只有“革命精神”。

他是理论家,接受的是正宗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不是康有为这种自学成才者。

“大元帅不是国家元首”这句台词还是挺得神韵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在中国才混不开吧,最后终于有了觉悟,创建中华革命党,实行独裁,入党者必须向党魁绝对效忠。

武昌起义是文学社和新军的事,组建国民党是宋教仁的事,孙中山只是一个符号,当然他的作用是巨大的。

黄兴:对成龙无好感。

这个黄兴也怪怪的,设计那么多打斗场面,意思是用黄兴来衬托成龙吗?

黄兴是革命将领而不是一个打手。

这个黄兴苍白无力,毫无血肉。

黄兴才是真正无私的人,南京留守任上,为大局为革命裁汰三十万军队。

隆裕:失败。

不是说陈冲演的不好。

完全是设定的问题。

不是每个太后都是慈禧啊!

隆裕完全是个毫无见识的老实妇人,被袁世凯一逼,自己的私房钱都交出来。

哪里轮得到她颐指气使拿腔拿调的。

袁世凯:驻节朝鲜,处理拳乱,编练新军,老谋深算,威服内外的袁项城原来是马戏团小丑?

徐宗汉:对李冰冰我无话可说。

成龙是导演就忍了,以她的形象为什么出现在这部剧里。

林觉民:还好。

应该展现下与妻书,很多人并不了解。

比如说电影院有人惊呼黄兴,这个人的名字跟步行街一样啊。

首义三武中好像就看到了蒋翊武。

真实的才是有力量的。

辛亥革命并不等于孙中山、黄兴、袁世凯。

真正值得尊重缅怀的是一百年前为我们流血牺牲的中国人,无论是革命者还是清军,只有流血才能带来变革,镜头更多应该对准他们。

青年人是最早觉醒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都是当时青年人中的精英,他们以武装暴动者的身份牺牲让人不得不叹息。

但是他们又是令人羡慕的,生命为了家国大义为了信仰燃烧。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现在的社会是麻木的,人们都只想着赚钱买房买车,信仰?

连最基本的道德都丧失了。

连丞相都出来表示“道德严重滑坡”,你说这究竟到了何种地步。

年轻人又是最麻木的,相信你我都了解,自觉“承接国统”的对岸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也想着升官发财娶美女,可对百年前的他们,我存着一份敬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而岳麓山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有几人是怀着敬意经过黄兴蔡锷的埋冢处呢?

近现代人才井喷的湖南,成了著名的娱乐之都,敢为天下先的湖南蛮子现今热衷于洗脚歌厅泡桑拿。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我们现在处于太平世,一个轮回又要重新开始,保持清醒,我不想成为下一辈林觉民们带血控诉的对象。

 10 ) 辛亥革命前后历史故事趣谈

影片能够较为深刻地还原出辛亥革命前后的那段历史,部分情节是在学校课本上学不到或者是直接一笔带过的。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尽管依旧没能改变中国的两半社会性质,却极大改变了社会面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诞生出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未来的革命事业继续向前蓬勃发展,直至最终成功。

影片中部分演员都演出了当年历史人物心怀国家,欲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但总体上演员们的表现似乎都略显平庸,缺乏亮点。

《辛亥革命》短评

十月围城的苦情范儿,可惜剪辑、剧本、摄影都一般。结构有些零散。

4分钟前
  • hungry
  • 还行

这是一部没有任何亮点的主流片,但是正因为没有亮点,才突出了它本应有的亮点,还记得袁世凯听到孙中山是一个无私的人时的表情么,这是这个时代的表情,无论这是部怎样的电影,我们都应该对那个应该称之为国父的人,为那群舍己为人的人心存敬意。

5分钟前
  • 麦田的守望者
  • 推荐

怎么看都觉得大哥要从政咯…四分是因为李冰冰的护士服及新军们硬朗的造型。姜武的破音有点崩溃,大哥也是配音的但是演员表里没写。

7分钟前
  • 羊毛哥
  • 推荐

林觉民角色很唐突,出此外,可视为绝佳的战争主旋律应有的模板

8分钟前
  • 10分钟先生
  • 推荐

历史教科书PPT。

1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很差

无论如何,都请牢记先辈们的英勇牺牲

15分钟前
  • 皇子
  • 推荐

近期少有的主旋律佳作

18分钟前
  • 小个梨头
  • 推荐

看完这部电影 略有震撼 这里的演员演技在线 更让我看到清王朝的腐败与不堪 看到革命所必须 看到那些臣子的愚忠 我们能够生活在现在这样的年代 一定要感谢这些为革命不屈的先辈👍

23分钟前
  • 不将就。
  • 还行

x 百年一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8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还行

想说的太多...容我抓不住重点...

33分钟前
  • kino
  • 还行

没有期待中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坏。看了这片儿我觉得我的高中历史知识都让狗吃了!

35分钟前
  • 李扯火
  • 推荐

还是袁大总统的戏最好啊哈哈哈哈

36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表臉

3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较差

民族 民权 民生 共和 共和

40分钟前
  • 苍耳
  • 推荐

我期待太高了吗?

41分钟前
  • .
  • 较差

根本就是黄兴传

42分钟前
  • 你松塔饼干碎了
  • 较差

主旋律不是错,但缺乏历史的沉重感

47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还行

多久没有看这么挑战观影极限的片子了。。我终于明白了一点,没有合适的感情烘托,就等于了装逼。在混乱的剧情和更加混乱的演员之上 ,片子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看看是谁流血然后是谁摘桃子

51分钟前
  • 中雪君
  • 较差

一般

53分钟前
  • 裴彬尼
  • 推荐

很枯燥

58分钟前
  • 灵动不如聆懂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