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片子浅显易懂,中心思想一目了然,不就是想说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动物属性以及低级欲望将自我毁灭又自我重生然后又自我毁灭再自我重生,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吗。
可是写这篇观后感的时候慢慢回忆,我突然觉得这个电影不是白起了这么大的一个名字!
人间是什么,人间就是权利,是欲望,是膨胀,是压榨,是欺凌,是反抗,是无奈,是懦弱,是绝望,是忍耐,当然也还是有爱。
可这都出只出现在人还是人的时候。
当人还是人的时候,普通游客是可以扔掉盒饭争取牛排的,是普通游客可以为了不平等待遇发声诉求的。
但人间若人性不在,就仅仅只是“空间”,你可以看到金基德在这个篇章已经开始将人的属性完全归属于动物性了,当然除了“上帝”视角的老头,和被上帝选中的女子女主以外,当然女主的觉悟跟老头比还是差之甚远,这时候几乎包括议员在内的统治阶级已经逐渐走向绝对的动物性,这个时候人吃的人的社会出现了,这种人吃人可能也有吞噬心灵的隐约,但是金基德还是给了人一点希望,即使你的肉体死亡,可仍然是可以孕育出新的种子,即使是恶魔种下的果,那也是生命!
人类就是这样利用自己的动物属性以及低级欲望将自我毁灭又自我重生然后又自我毁灭再自我重生,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每个人种下的因都会有其生成的果,而人类社会就在这样复杂的因果关系中应运而生,于是你嘴里的树苗,你裙底的果子才会不断生根发芽长成17年后的原始森林。
人类最后的希望也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长大,于是当新的人类满足了温饱,他第一次接触到枪,开始收到恶的信号,开始要求性,于是他对母亲下手了,这都是时间带给他的,也是这片原始森林孕育出的他,毕竟他吃的所有食物都来自于死去的人的果实,这里面有好有坏,这个时候可能恶占据了他思想的高地,他成为了“半兽人”!
时间就像老人最后走出的♾符号,是不会停止的,而人只会在这无限的时间里不断轮回。
也不知道该绝望还是抱有希望,因为善好像在金基德的世界里只能成为“祭品”。
最后电影定格在海报的这张图上,一张照有绿洲的卫星地图,这世界最后变成绿洲了吗?
还是绿洲只是肉眼的存在!
还是故事的最后其实告诉我们了一个不要破坏环境的故事!
所以我说金基德其实是想写一部包含人类学、进化学、社会学、经济学、甚至生态学的全科电影!
从欲望角度来说也是想要的太多。
但是这个电影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没有共鸣!
最后,张根硕其实一点也不像饿了很久的样子,请把肚子收一收。
对了!
友情提示!
前一个小时真的是很吵!
各种咆哮乱喊叫!
建议音量调小。
开篇半小时出现的性交镜头真的多……三个妓女好歹是干这个的,有钱赚。
那小情侣女的被轮,女主被轮,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那个扫土的老头,女主每次被上他都在窗口看,而且还是不在一个场景内看,每换一个人换个地方老头都能在窗口准确的看着,你看就看吧、女主男朋友都被杀了,自己也被轮了想跳海你还拦着????
你给拽下来后续好让继续被轮?
啥东西啊这是?
本来性治冲冲来看,结果开始就给我整不会了……
我想在下面找找影评看看,没想到都是一些什么神啊鬼的,说实话给一星啊四星的我也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有人拿《一出好戏》和这个比?
配嘛?
整部电影我在前三分之一我都在思考如果我在这条这条船上我会怎么做,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在想人性啊,最后三分之一后我开始变的平静,开始害怕,害怕直视人性,直视这就是人,在大爷在船上留下无限循环的那个符号,我抖了一下,脑海中有个东西闪过去了,最后一个镜头从树上拉上去,船出现在山顶,镜头也开始拉长,慢慢走向天空,俯瞰下去这就是大陆啊,这时候我才发现导演从一开始就没让船升上天空,电影也不是在批判人性,这只是在人间的这个空间内人类发展的时间,活着不是开始,死亡也不是结束,时间没有停止,一切都没有停止,什么都会一直存在,神也无法阻止一切你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只能接受并且活着
先知金 你难不成去过上海 做过核酸 拼过团购 知道还有中间商赚差价?
还有很多还有?
上海居家隔离的同胞们 别觉得无聊 看看电影 看这个也不错 要不在家蹲着干什么呀 也可以练练演讲呀 比如说终有一天出门没准哪个记者扛着摄像机采访你 那时候拜年的话 符合什么流 符合什么观的话 献礼什么大的话 必须溜溜的 还可以学着剧中混混团一样 练练劈斧子砍刀子呀 没准哪天居家社区领导们给大家开荤发个活的鸡鸭鱼鸟什么的 你也得会杀了它吧 总之的总之
金基德的每一次“抛头露面”似乎都伴随着巨大争议;无论是《空房间》还是《撒玛利亚女孩》或者《圣殇》,这些获得殊荣的作品在评论界的声音一直是毁誉参半。
《空房间》
《撒玛利亚女孩》
《圣殇》而金基德2018年的新作《人间,空间,时间和人》(以下简称《人》)亦是如此。
因金基德本人深陷丑闻之中,我甚至曾认为这部作品会就此被雪藏。
从这部来之不易的作品中,我看到的是金基德的嘶吼与“哭声”。
影片《人》的故事设定在一艘封闭的军舰上,而船上人物的由来、航程的出发地与目的等重要的剧情元素一概没有交代,这是金基德惯用的手段。
在以往的一些作品中,金基德就曾刻意让电影中的人物符号化,从而成为影像的组成元素。
在他的电影中,人物往往不是中心,而是导演用于表达影像化的自我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哲学观念的工具。
而在新片《人》中,这一手段的运用更像是为了构建寓言的框架。
这就像科学实验,快速地将各种所需的元素排列在一起,然后按下“开始”的按钮,冰冷地观察他们的碰撞组合。
然而,金基德的野心显然比科学家还大,他这次想要解构的是人类本身。
管理者、骗子、权贵、打手、妓女、外来者、平民,金基德构建了一个较为简单但非常典型的人类社会雏形。
“人间”是人类所生活的空间,这个空间里的秩序与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的动物性本能,但这种本能仍然暗流涌动着。
于是,在看似一片祥和的环境下,好人与坏人争锋相对,男人与女人纠缠不清。
而当环境被完全隔绝时,人类社会所谓的秩序与规则都成为了一纸空文,剩下的便只有“空间”本身。
在完全放纵的空间里,人的生存与繁衍本能被无限放大,权力与威慑力便成了满足本能最好的工具。
事实上,一把手枪和一团火是一样的,当其他人意识到这些东西可以抹杀自己的时候便会立刻屈服。
而这一段众人的表现也很好地诠释了一番半岛政治,议员与混混,妓女与打手,南北韩统治实为一体两面,极权与否,关键只在于威慑的那一颗子弹。
修罗场之后,一切归为虚无,空间残破不堪,存在的只剩不停流动的时间。
时间的物化就是不断减少的资源,此时的人类只是苟延残喘的附庸,再没有享乐与放纵,只有生存。
也正因生存,人类才得以延续火种,而人类的动物性本能也将不可避免继续存在。
孩子触碰枪的那一刻起,便预示着人类的悲剧将循环往复。
这个寓言很明确,但是并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典例。
金基德一边如上帝般冰冷地审视着自己的电影世界,一边对着观众嘶吼道:“人类真丑恶。
”
他把自己审视下的世界以极端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产生不适感,从而浸入到他的观念之中,这本质就是一种强加价值观的行为。
再者《人》并非《空房间》式的影像实验,而是关于人类的实验。
显然金基德在这场实验中想得过于狭隘,其寓言本就建立在完全善恶符号化的人物上,人物随波逐流,没有任何主观选择与想法;真正的人类显然要复杂得多,即使在本能面前,人类的情感与思维也会左右其行为。
成也人物,败也人物,正因如此,这场寓言也只能是金基德一厢情愿的嘶吼罢了。
相较于说“金基德拍了一部《一出好戏》”,我更倾向于“他拍了一部野心更大的《哭声》”,《人》和《哭声》都被落到了同样的一组母题:韩国的排外与宗教抉择。
电影一上来就为我们展现出一个重要的矛盾:韩国人与日本人,了解东亚史的人都会知道日本与朝鲜半岛渊源颇深。
而两个日本人,一男一女,从言行举止及思想观念上都显得与其他人不同,在其他韩国人眼中他们是“自视清高的外来者”,就如同压在景福宫前的朝鲜总督府。
当利益产生直接冲突,韩国男人们杀掉日本男人,轮jian日本女人,半岛人民在长期殖民压迫之下,爆发出极端的的文化排斥与复仇。
而议员之前对日本人的彬彬有礼与之后对日本人的仇视奸淫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像活脱脱的大韩民国发家史,亲日派们从日本汲取养分,覆灭之际又改头换面,转归人民之中凭借血腥资本成为领导者,建立起韩国畸形的经济“天空之城”。
影片《人》中的宗教抉择体现在从始至终没有说过话的老人身上。
触碰尘土,保护繁衍,对生死一视同仁。
老人所做之事实为自然之原则,自然从不做选择,它只接受。
宗教则孕育于自然之中,自人诞生之初,面对自然的力量人类就已无能为力,无法战胜就意味着敬畏与屈服。
人类开始对食物、繁殖、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崇拜,这便是原始泛神崇拜宗教的诞生。
而因人类社会生活日益繁琐,需要祭拜的神过多,才会引发单神崇拜宗教的产生,长久发展后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三大宗教。
影片中的老人亦如此,作为自然,他一方面守护现世的繁衍,另一方面又筹备未来的繁衍。
两手准备实际上代表的是佛教与基督教两条不同的道路,这也暗合了韩国当今的宗教大环境,基督教一家独大,只剩佛教勉强维持存续。
影片中的“时间”部分似乎上演了《哭声》中的“斗法”好戏,面对人类的末日,佛教“舍身饲虎”,基督教“重建伊甸”。
随着议员儿子的死亡,韩国两大宗教的较量终以基督教获胜告终,佛教则败在又一次相信人类,以及那过分的原教旨主义。
显然金基德的野心远比罗宏镇膨胀,即使影片即将结束他也不忘扩大版图,俯视地球,将宗教问题剑指全人类。
想法虽好,但效果实在欠佳。
一方面,影片前期缺少阐述与铺垫,另一方面,影片除了尾声,自始自终指向的都是韩国“特色化”的宗教情况,所谓对宗教的探讨并不具备很好的涵盖性。
而最大的问题在于,金基德对宗教的探讨重在阐述,却并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强行放眼全人类,实在显得幼稚冲动,更使得影片前后产生强烈的割裂感。
继《阿里郎》中见证“两个金基德的对话”之后,我再也不敢说自己能看透金基德的心思。
而在那之后他也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也或许他真有两个人格,一个思考一个行动,但显然最后的结果是行动跟不上思考。
金基德从来不缺才华,他总想对世界上的一切怒吼,但他永远不懂收敛,这是他对电影态度的问题。
《人》中粗糙的摄影与嘈杂的噪音则正是态度问题的具体表现,电影技术可以粗糙,但当技术与文本同样粗糙的时候,就真的可称之为灾难了。
但我倒不觉得金基德需要去治病,想必他只是思想太过丰富,或许他只需要静静思考,找回曾经扎实的自己。
愿有朝一日,诗意的金基德乘一叶小舟重新归来。
作者| 黄摸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年12月,金基德导演因新冠并发症在拉脱维亚去世,享年60岁,这位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的韩国导演,以其极具冲击力和独特风格的电影作品闻名于世,也因丑闻离开家乡,他的人生最终和他电影主角一样,凝视深渊也成为深渊。
金基德的电影常常摒弃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碎片化、跳跃式的结构。
电影《空房间》中,故事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切换,不仅增加了电影的神秘感,也让观众主动参与到对故事的解读和拼凑中,有些情节极度写实,但最后的“名场面”又虚幻的像臆想。
视觉语言方面,金基德擅长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画面。
他常常运用大量的空镜头和静谧的场景,如《春夏秋冬又一春》中那座宁静的寺庙和周围的山水。
这些空镜头不仅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也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人物内心的孤独、挣扎和思考。
同时,对色彩的运用也颇为精妙,浓烈炽热、清冷黯淡,色彩成为了情绪和主题的有力传达者。
金基德喜欢探讨人性,用以揭开了人性中最隐秘、最黑暗的角落。
《圣殇》展现了人性中的贪婪、复仇与救赎。
主角从一个冷酷无情的高利贷收债者,在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事件后,内心的人性逐渐复苏。
电影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与挣扎,以及在痛苦中寻求救赎的可能。
《收件人不详》则描绘了一群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们,他们在战争的阴影和文化的冲突下,人性变得复杂而矛盾。
有的人选择了沉默和忍受,有的人则以暴力和反抗来回应生活的不公。
金基德通过这些人物,展现了人性在历史和社会的重压下所呈现出的种种形态。
金基德也喜欢谈“性”。
《漂流欲室》中,男女主角在一个封闭的水上空间里展开了一场关于欲望、权力和控制的较量。
女性在电影中不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而是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反抗精神。
通过这种性别与权力的冲突,探讨了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社会权力结构对个体的影响无疑,他的电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又充满挑战的电影世界。
他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为韩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声誉。
然而,他的电影始终存在着争议,其作品中大量的暴力、性和残酷的画面常常引发观众的不适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些元素过于极端和夸张,甚至有宣扬不良价值观的嫌疑。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通过这些极端的表现手法,试图冲击观众的心灵,引发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金基德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善恶美丑、社会的复杂多元。
他的作品或许并不完美,但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对人性的探索,还是对电影艺术形式的创新,金基德都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2020年当听到金基德导演因为新冠去世的消息后,真的是十分痛心。
世界失去了一位作品剑走偏锋,直击人性,敢于挑战极致黑暗暴力的好导演。
金基德导演一直以来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个人认为他与朴赞郁和奉俊昊可以成为韩国“三大宝藏”导演了。
他所独树一帜的“暴力美学”派电影表达,每一次都能够给人视觉与精神上的重击。
这次看完《人时间空间和人》让我又再一次感叹金基德的独到视角和表达功力。
由此,开启我的第一篇正式的影评,也为纪念这一位优秀的导演。
在具体的影片情节上我不做过多赘述,仅仅探讨他浓缩的象征表达。
故事刚开始的军舰和乘客其实就为观众已经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浓缩的社会模型。
二刚开始的社会模型——军舰则象征着一个发展完整的人类社会。
参议员象征权力机构,流氓团体象征暴力机构,舰长象征法律和秩序,小田切让饰演的角色象征公知,富二代象征富裕阶层,而美菜饰演的角色象征弱势群体,剩下的骗子和站街女以及剩下的乘客则都是人类社会芸芸众生的代表。
还当然还有一位老者的角色象征神。
解释完这些象征含义那么军舰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就都可以把他们放大到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影片最开始流氓团体就主动和议员搭话要保证其安全,这里其实就是暴力机构与权力机构密不可分为其附属的关系表达。
接着议员和儿子享有比其他乘客更好的待遇,这里可以说是特权阶层的优势吧。
当议员,儿子舰长和流氓头在船头设宴的时候引起了只能吃到普通食物的乘客的不满,这个时候小田切让饰演的(公知)的角色走到议员面前发表了不满。
而后经过一系列冲突,小田成功的让流氓头搞死(这里的隐喻很明显不做过多赘述)随后,美菜和富二代女友所代表的女性和是弱势群体在暴力和权力的威胁下遭到迫害(这里更多隐喻了韩国的社会现状)在这一段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张根硕饰演的议员儿子在流氓踢翻老人的杯子以后,他帮老人拾起。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他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并且对于神是充满敬畏的。
而后来他也成为了迫害美菜的共犯之一,这里我能够感受到导演想表达在欲望往往会战胜神性,也看出了导演对人性的失望情绪。
而作为“神”的老者在舷窗外看了所有人间和兽性罪恶,正可谓“人在做,天在看”。
影片到此为止可以说是对现代社会关系的一种隐喻,而在下一部分则开启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隐喻和人类命运的预言。
以美菜被老者救下后醒来为分界线,这时美菜醒来发现军舰飞在空中,大海消失了。
这里开始影片朝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向前进了。
显示从这里开始导演在同一空间里为我们展现了两个不同维度的内容。
一是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二是神学的角度。
首先是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
当众人发现军舰危机时候,这象征不可逆的自然危机人类毁灭来了,食物缺乏(资源枯竭)乘客暴动,象征了每一次因为资源和经济危机而引发的战争。
当真正的致命危机来临后首先崩坏的是法律和秩序,议员(权力)和流氓头(暴力)首先联合剥夺了舰长(秩序)对军舰和乘客的控制,象征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前夕都是秩序崩坏后掀起的。
当议员(权力)流氓(暴力)没有(舰长)秩序和法律的约束后,他们开始控制食物分发自己享受最好的食物(资源)而乘客则饿肚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像极了封建社会时期的人治特权阶层压迫人民。
这里也表现了导演对不可抵挡的天灾降临后人类社会制度倒退的预言。
而后随着影片的发展在议员和流氓的联合下剩余的乘客被杀害,也隐喻了人类社会如果只有权力和暴力则必然走向毁灭的结局。
二则是神学的角度,老者(神)在开船之前就在搜集土,搜集好了就开始种植。
一开始还让观众费解,但是后来含义则逐渐明晰起来。
作为神他掌控着一切,他知道人类必将毁灭但是新的生命也会诞生,他要为新的生命创造资源和生存条件。
这里象征着地球自然的自我净化和再生。
之后,作为神的老者把种子和泥土散播到死亡的乘客身体上,这里的画面充满禅意大有一种尘归尘土归土的意味。
人食万物终了也变做万物的养料。
到最后,船上只剩下议员儿子和怀孕的美菜他们两人最终算是新世界的缔造者亚当夏娃。
二人饥饿难耐只能吃老人从身上切下来的肉为生(这个能理解成早期人类茹毛饮血吗?
哈哈哈虽然有点牵强)随着植物渐渐长成,老者也离去了。
在甲板上踩下的莫比乌斯环的血脚印令人深思,人类文明周而复始一切终究毁灭一切又会重生。
美菜在最后杀死议员儿子的桥段我理解的是,母系社会的回归,这也正是早期人类的社会形态。
影片的最后,美菜生育的儿子在小的时候发现了之前的左轮手枪后便充满兴趣目不转睛的看着,这里也暗示了人类最初的暴力欲望是原罪,也表明了导演对“人性本恶”观点的认同。
在影片结尾,儿子追逐美菜想要发生不可描述之事的桥段,也契合了人类文明最初的神话体系,比如希腊神话中大地之神盖亚的儿子天空之神乌拉诺斯与之发生关系后生出众神的桥段。
当然也反映了人类最原始的繁衍欲望和俄狄浦斯原罪。
到此是我对整部影片的理解,整部影片金基德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微观浓缩的人类社会模型。
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抽象的实物具象化,可以说是一种极致的演绎。
最后,还是要缅怀金基德导演,遗憾未来在看不到他的影片。
人类的本性之一:好奇,使我发现并观看了这部电影!
可能看过太多所谓“禁片”的原因吧,这部电影一点都没有震撼到我。
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想笑!
无论是血腥还是人性或者最后的母子...这些题材都了无新意。
电影中所谓人性的揭示太过刻意和直接,以至于一开始就脱离了人类社会。
所以我的关注点全部在于逻辑上的漏洞、矫情的角色设定和无病呻吟的台词!
最离谱的是这部电影竟然有6.3分?
当真豆瓣排行榜中的电影一部都没看过么?
①我知道世界很黑暗,可韩国不是发达国家么?
不是印度也不是索马里,一上船就是轮*奸和杀人?
还有日本和韩国男人这么懦弱的么?
女朋友被轮*奸了就在外面看戏?
你确定这是在描述人性而不是刻意抹黑?
②我知道全世界的黑社会都趋炎附势,可是船都TM飞上天了,为什么还要跪舔官员?
你可以控制他当傀儡,但不至于缴械吧?
我觉得这个黑社会老大简直丢黑道的脸,莫非是属狗的?
但凡浩南哥或者山鸡哪怕乌鸦哥在,这官员也不至于这么嚣张!
③你直接把“上帝”或“诺亚”写老头脸上得了,一句话不说你以为这很酷?
而且我也没见过如此“睿智”的上帝。
既然你都让人吃人*肉了,一船的死人做成腊肉烤肉或者风干放冰柜这T*M不比你剁自己香么?
就像抗日神剧一般,明明可以逃命,却一定要和鬼子同归于尽,只为了渲染悲壮的气氛!
④女主和她男友,这确定是圣人而不是圣母*表?
一开始就说什么公平,这直接就出戏了,完全的脱离现实社会。
关键是后面女主依旧圣母...官员都杀人了,你还在谈公平;都开始吃人*肉,却还指望男主的一句“保证”;活下去都成问题了,却满口的“希望”!
自己割肉让别人吃,我以为你是甘地呢!
结果反手就杀了对方喝血吃肉了!
小孩玩枪了!
诶,你这当妈的也不管!
求求你不要再说什么“希望”了,你不配代表人类,果真如此的智商和逻辑,人类当然没希望了!
⑤关于结尾!
还是说女主!
你T*M不是圣母么?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好好教育啊?
小孩玩枪了!
诶,你就惊讶,但你就是不管,就是玩!
这硬说人之初,性本恶也太牵强了吧?
你和孩子完全脱离了人类社会,孩子连“苍老师”都没机会看,这性教育莫非是你从小教的?
其他的槽点实在太多,不一一吐槽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可这电影完全脱离了现实,导演编剧仿佛举世皆浊我独清,这份“人间清醒”我认为这根本不是批判,而是抹黑。
当然,虽然我内心毫无波浪,但还是看完了这部电影,可取之处还是有的!
这也是我打一星的原因!
血腥题材还是挺下饭的,这点我给及格分!
女主还是很好看的!
毕竟人家只是演戏,智商和逻辑都是编剧给的,不关这美女什么事!
三个为艺术献身的韩国女演员还是值得敬佩的!
请告诉我她们的姓名!
金基德的电影从来都渗透一股歇斯底里的绝望,无限放大人性的阴暗面,这次放飞得更彻底,符号影像描述人类文明的退化史,人类穿上代表文明的衣服只是为了掩盖原始的兽性,底子里全是动物属性,除了代表上帝视角的老头以及被主选定的女主除外。
通过对其电影的解读,便不难理解围绕金基德周围的那些丑闻,他本就扭曲的人性,不健全的心智,分裂的人格,加上无处安放的阴郁,只能在电影里得到释放,有了身份和地位后,所谓的潜规则也就理所当然。
金基德绝对是位电影大师,但他的才华和品行恰好成反比,所谓德才兼备完全就是一种奢侈。
因此他的电影便创造了一个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的世界,这里只有暴力和性,全是最原始的欲望,世界可以残酷,人性可以丑陋,但不能完全没有希望,可金基德偏偏不给你任何希望,连苟延残喘都是无限♾️的痛苦轮回。
本片的演员阵容足够强大,安圣基、张根硕、刘承范、李成宰、小田切让、藤井美菜,每个人都具备单兵作战的能力,金基德的艺术养分还是很多演员所向往的,只是他的电影语言很容易让人忽略演员的表演,关注点都在他的诉求表达。
一场新冠让本片成了金基德的遗作,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看到明媚的阳光,感知温情,充满希望。
我点开金基德导演的电影《人间,空间,时间和人》一看,这故事没有年代背景,恣意狂乱地展示着“黄暴黑暗”四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画面的背面看出字来,满屏都写着两个字是“文明”!
一金基德导演的这部电影,黄暴的尺度,隐喻的丰富,都打破了他自己的记录。
正能量爱好者,以及某些只有三观、没有感官的人,看了这部电影,心理和生理上都会产生不适,是情理之中的事,见此可以回避。
《人间,空间,时间和人》的故事并不复杂,按片名分成四个章节。
故事一开始,一群观光男女身在一艘退役的军舰上,开始了为期七天的海上之旅。
乍看这个开头,再看看富有哲学意味的片名,真的是平平无奇,略带几分枯燥。
谁知道,夜幕降临,罪恶降临。
天黑之后,一切急转直下。
先是一对日本情侣受到黑社会的侵害,女方被轮奸,男方则被刺死后投尸海中。
随后,又有一对小情侣的女方被轮奸。
军舰代表着暴力,海上意味着不受法律约束。
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军舰,显然是一个暴力主宰的法外之地。
而当这些罪恶发生的时候,一个神秘的老者始终在一旁偷偷看着,但是不出声,不掺和。
这就是第一章“人间”。
在导演的意图里,无疑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某种面貌。
这个“人间”充斥着赤裸裸的欲望,暴力,罪恶,强权,不平等。
金基德说过,这部片子表现了“自然观察人类”。
片中不说话的神秘老者,可以看作是自然的化身。
自然静静地不说话,但是把人类的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孤绝的空间二天亮以后,军舰上的人惊恐地发现大海不见了,军舰漂浮在云端之上。
这种奇特的景象揭开了影片的第二章“空间”。
身处这样孤绝离奇的空间,意味着七天之旅不可能按时结束,军舰上很快便会出现食物紧缺的问题。
这是军舰上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军舰这个“人间”,在特异的“空间”中爆发出各种问题的源头。
围绕着食物展开的争夺和骚乱,更加展现了“人间”的罪恶,人性的丑陋。
军舰这种孤绝的空间,有限的食物代表的有限的自然资源,都表明了这个“空间”是地球的化身。
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人类暴露出来的只有罪恶和丑陋。
这是导演对于人类历史的反思和认识。
而在这种丧心病狂的争夺和斗争中,那个神秘老者始终置身事外,只做一件事——收集军舰上的尘土,然后用尘土种植一些绿色植物。
第三章“时间”为这种种植赋予了意义。
绿色植物慢慢生长了,意味着食物危机有可能得到解决。
但是,除了神秘老者和女主,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一点。
时间将这些饥饿的人逼入了绝境。
最后,为了争夺仅存的食物,掌握军舰上权力的议员、黑社会势力开始大开杀戒。
尸横遍地之中,神秘老者带着日本女主,在尸体的创口上种下了种子。
以尸体作为肥料,这些种子长成了绿色植物。
显然,在自然的眼里,人类也是一种资源。
人是自然的资源三人类是资源,人肉自然是食物,是肥料。
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老者将一些死者的尸体切碎,肉留作食物,骨头磨碎之后,混进泥土里,用来种植植物。
最后,在人肉吃完以后,老者将自己的肉切下,留给日本女主吃。
他则在甲板上留下了衔尾蛇的血脚印,神秘消失了。
这个衔尾蛇的标记,自然预示了无尽轮回。
这个轮回在人的身上,或者说在人性的身上,得到了印证。
这就是第四章“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章结束的时候,军舰上只剩下女主一个活人。
她被轮奸后怀孕,独自生下了一个男孩。
多年以后,军舰上绿植成荫,像是一座悬浮在空中的绿色岛屿。
男孩长大成人,看着身边的两只活鸡,他拔出了手枪射击。
在被他的母亲阻止后,他伸手摸向母亲的大腿。
女主惊恐地站起身来逃跑,他的儿子紧紧地在身后追逐。
在这个空中的伊甸园里,唯一的一对男女是母子。
伊甸园不是净土,更不是美好的神话。
很多人看到这个结局,觉得无法接受。
其实,人类社会的荒蛮时期,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只不过,经历过现代文明的人,无法面对罢了。
就好像女主这个母亲一样,无非面对眼前的这一幕。
第四章“人”是轮回的开始,是又一轮的宿命。
血脚印组成的衔尾蛇意象四人类进化到食物链的顶端,成为地球的主宰,最得意的,应该不是人类比其他动物更有战斗力。
的确,人类发展至今,能够制造各种各样厉害的武器,干掉地球上的其他动物。
但是,很多动物的力量、速度乃至毒性,远超人类,也能轻易地干掉人。
人类做到的,而其他动物历经千万年的进化,始终没有做到的,是创造了文明。
可是,文明是个什么东西呢?
文明是人类成千上万年活动的积累,进化。
与此同时,还有自我包装,美化。
《人间,空间,时间和人》里面,有人吃死人肉,有人割下身上的肉给人吃,各种血淋淋的镜头,不一而足。
这些画面让人不适,恶心,是因为吃人肉这件事,对于当代人来讲,太过遥远了。
其实,吃人的历史,离我们并不久远。
近的不说,远的比如易牙烹子的故事,也不过是2600多年前春秋年间的事。
故事是这样的——易牙是齐桓公的厨师。
一天,他做了一个烹乳猪给齐桓公吃。
齐桓公吃了顺口说了一句:乳猪好吃,不知道婴儿肉有没有这么好吃?
或许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第二天,易牙将他的儿子烹了,献给齐桓公吃……若干年后,易牙成了厨师这一行的祖师爷。
一个行业发展出了祖师爷,意味着形成了文明。
而文明的源头,可能吃着人肉,文明的血管里,也许流动的并非人血。
悬浮的伊甸园五《人间,空间,时间和人》在台湾被翻译为《末日飞船》。
末日两个字切合主题,飞船两个字就太过直白,没啥意义。
而在香港版本里,译名是《畸欲伊甸园》。
畸欲两个字虽然咸湿,但是搭上了伊甸园,意思要有趣得多。
那个悬浮在空中的绿色军舰,无论在象征意义上,还是在现实的层面,都是伊甸园。
只是,人们能接受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男女欢爱,却不能接受一对母子在其间乱伦。
这,就是文明的影响。
走火入魔。
秩序完全崩溃以前,最高领导、流氓武装团伙、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美色和食物的争夺,还是挺有意味的。
地摊文学货色剧本摊上没有灯光和美术的摄制组,但还是要说一句,金基德已经如此自我放飞(放弃),再糙再雷两天写完剧本还是能坚持完成,还是蛮佩服的。
炸裂🤯人性可怕
这显然是金基德的野心回归之作,故事是《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加强版,熔基督教的原罪、道家的天理不仁、佛教的舍身饲虎和轮回在世三种思想为一炉,从政治隐喻(饥饿统治肯定是参照了北边的国家)到人类欲望无所不包,对外国人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缺点是意图太过明显,有用力过猛之嫌。
搞这么多噱头,还不如cult片呢
3.5 预期很低看下来竟然还不错。台词很多还挺违和的,只有老人保持沉默。“就算我们消失了,时间还是继续过。”“活着需要理由吗?”直呼自己人。不是一贯的治愈系故事(竟然
刻意且廉价
政治、历史、宗教等有不少可以解说,但生硬讲述寓言故事的金基德从来都不是我的菜
So sick
小田切让、藤井美菜接这样羞耻的片子,也是醉了!
金基德最后一部重要的导演作品,也是我完结金基德导演作品的最后一部。总的来说,金基德后期作品的有效含量还是低了一些,虽说每一部电影的完成度都仍然很高、且都有极高的逻辑自恰性,但其原创性和令人激赏的生猛力量还是都显得弱了许多。
啊?
别吹了,如果看过早期的老金,就知道现在的金基德就是把自己用过的各种cult元素不断堆砌,然后继续用宗教抑或神明意象来故弄玄虚。有一个词足以说明:华而不实。
这比《此房是我造》变态不止十个级别啊。哎,大师们都变态了,何况......前半部分基本就是政权的诞生,先有武器,后有党羽,这是物质基础;先杀知识分子,后杀暴民,这是精神基础。
就差这么一点点
本性
上来逮着美景光服化道喷就没意思了,金基德中前期拿得出手的代表作都是这种B级味。反正创作于他而言,无非是拍脑门拼灵感,冉冉野心比天高,撞对了就撞对了。这次的局攒得空前大,照着人类简史去拍,但各类明暗喻都像是贴名字给座位,没有人物弧光,也就不存在寓言意义。至于人体盆栽的设计,那是金基德依然保有的悲悯本能。
忍着对人性的绝望看到最后,画面从船的视角转向天空直到地球,那一刻我承认是我太局限了,无法想象金基德的内心到底藏有一个怎样极端又纯粹的人格。
金基德死在了拉脱维亚,这部电影成为了他导演的最后一部本土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