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的那张碟把床戏给删了看的我那个不甘心哦钱花冤枉了....眼镜GG演的just so so孙MM就less than just soso,可能是外表过于美丽始终找不到已结婚的妇人感觉被影评给忽悠了很多人写两个人因为道德规范最终分手但我怎么看都是两个人最后在一起了既然有真感情了,道德规范还算什么
看这电影是两个月前的事。
我看过的韩国电影应该不超过二十部(当然,电视上放的例外),倒有好几部出自许秦豪之手。
他电影大多画面唯美,情感细腻,内敛深沉,偏向探讨人物因经历某些事件而走向成熟的话题。
《外出》在电影院放过,删节版。
不过完整版也实在没啥,电影局小题大做。
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在外出的时候遇到车祸,他们由此相识。
面对背叛,他们怀疑,不解,抵触,愤怒,自伤。
在处理善后事宜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了解,并相互吸引。
一直有隐忍的影子,然而,他们内心想必也存有恶魔的召唤。
他们背叛,为什么我们不能背叛。
当他们终于也走出了那一步,却发现自己并没能获得报复的快感。
而且,由于固存在内心的传统总不能离他们而去,尽管相互眷恋,他们还是回到了自己的生活轨迹上。
不同的是,他们终于重拾希望和对生活的信心,正如这部电影的韩国译名一样,“四月的雪”,短暂的美丽,但终会迎来春天。
和许秦豪其他作品差不多,像《春逝》,也表达了一种对内心成长的关心。
主人公大多经历单纯,突如其来的事件让人猝不及防。
在历经挣扎和痛苦之后,大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重新面对一切,完成了成长的蜕变。
要说这样的作品有多么深刻,是不大可能的。
这是一类让人安静的电影,有时候还能看见自己成长的影子,回忆到某些温情而褪色的情景。
之前对这部电影很不以为然。
在看剧情介绍的时候就想,这和美国电影《疑云密布》几乎同出一辙。
不同的是西德尼波拉克更狠,直接让那两个先出轨的飞机失事,先扫除了妨碍男女主人公相恋的道德束缚,然后加点国家机密政党阴谋之类的悬疑,再加点能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弄成一锅大杂烩,最终他们发现了真爱所在,幸福地生活了在一起,皆大欢喜。
说不好看也不至于,商业电影所需要的元素全部具备了,但也仅仅是一部表现平平的商业电影。
不过,也得承认,他们这个是最贴近人性的,人家不和自己过不去。
《外出》比《疑云密布》稍微高一点点的地方,就是许秦豪表达得比较纯粹,他只谈情感。
用他所擅长的,通过日常生活的片断来推动剧情发展,并揭露主人公内心的变化。
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描述精准而细微。
在这方面,美国人是比咱们差远了。
可能和东方人一向比较内敛的性格有关吧。
还有那部著名的《花样年华》,说的也是这样的题材。
这部电影比《外出》更加克制,对浓墨重彩下人物内心的挣扎触手可及。
如果说,《外出》着重表现的是迷惑和受伤,《疑云密布》着重表现的是忿然和宣泄,而《花样年华》表现的则漫溢着诱惑和克制。
王家卫是表达暧昧的高手,迷离的烟氤,颓废的暖色调,慵懒的拉丁音乐,处处透着蚀骨的欲望。
也只有王家卫才能把欲说还休的戏拍成这样。
外表的平静,掩饰不了内心的跌宕起伏,然而来自于对传统文化过于沉重的积淀,使他们都选择了后退一步,而且并不心甘情愿。
他们都拥有脆弱而貌似反叛的灵魂,然而却又屈服于束缚,以至于他只能对着那个洞倾诉,并永远尘封。
所以,《花样年华》是一出悲剧。
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克制到让人感觉压抑。
特别是最后,他说: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有人说,他应该直接拿两张票,直接冲过去找她,说,你现在就跟我走。
不过那就不是王家卫,而是美国佬了。
“那个时代已过去。
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
他一直在怀念著过去的一切。
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
安静,缓慢甚至有点闷看完片子后听着神秘园的《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慢慢梳理着自己的思绪说真的,片子没有让人在内心掀起太多的波澜但掀起来了的都是过往的幸福或者说是现在的灾难都说许秦豪是取材于婚外恋可是出轨的两个人好象比牵手男女主人公之前更早相识我想应该是婚前的爱恋在婚后的延展世人都知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在我眼里它的存在不过是不让我们无家可归的爱情流离失所即便嫁娶之人非彼爱记得以前在书上读到过一句话她说:二十七的女子所嫁非所爱……我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挚爱的人修成了正果像是片中的仁洙在床上从后面抱着瑞英问,如果我们很久以前或以后认识会怎样其实哪来的那么多怎样错过或是白头哪样的结果不都是遗憾谁的心会因为一纸文书而完美收鞘爱情,婚姻在我眼里各是一种忧伤的命题就像瑞英看到在给其妻子喂药的仁洙或仁洙看到在其丈夫胸前小睡的瑞英的场景都一样的格外触人心弦古人说:好的音乐讲究哀而不伤我想好的片子也不过如此能让你想起你的爱,能让我忆到我的情华丽过后有迹可循“我们这是去哪?
”“ 你想去哪。
”如果要是你这样的问我我会告诉你我想去的地方,永远都是你的心里……这片子应该是拍给有故事的人!
「外出」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
有人覺得「外出」很沉悶、很無聊、很平淡,也有人覺得「外出」很細膩。
論故事,根本沒有甚麼特別,兩個人幽會,這本是大城市每日發生的事,普通不過,但如何表達出男女主角的內心世界,我想是這套電影成功之處。
男女主角因配偶遇交通意外而認識,之後發現他們的配偶有曖昧關係,揭發出其實男主角妻了和女主角丈夫在偷情。
由大家從配偶的隨身物品中發現安全套,女主角從相機中發現丈夫和別人交歡的自拍片段,到男主角看片段時,傳來妻子交歡的笑聲,然後嘔吐,一段段的很容易令觀眾投入。
初段,女主角於得知事情後仍照顧丈夫,但男主色對昏迷的妻了說她幹脆去死吧。
然後男主角希望復仇,女主角半說笑的提議去偷情。
男主角替妻了抹身時看著妻子的下體,想著妻子和別人交歡的情景,女主角把被蓋過丈夫的頭,像希望丈夫死去似的。
女主角穿著內衣經過鏡子時,想起和男主角纏綿的時候也穿著同一件內衣。
很多很多…描述得很細膩。
仿佛男女主角每一個動作,都會帶出訊息及觀眾。
畫面構圖很美、色調很美、配樂很美、男女主角都很美。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男女主角太快發生關係了。
總括而言,「外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不是每個人也適合。
喜歡的,不妨看多次,可能每次也有不同感覺。
许秦豪的第三部电影,先前作了足够的思想准备,知道与前两部大不一样,涉入到婚外恋的沉重话题,其实,总体说来,这三部电影都是以爱情为主轴的,《八月》是一段刚开始就结束的爱情,《春逝》是一段注定要结束的爱情,而本片是一段无奈只能结束的爱情。
很多人质疑这段感情缺乏说服力,我倒不这么认为,这个故事构思的很好,由一场交通事故(或说是一个婚外恋)引起的另一个婚外恋,但两段婚外恋起点并不相同,仔细看的话应该能看出来男女主角都是深爱自己的爱人的,所以出事的两位当事人才是真正的婚外恋,真正的婚姻背叛者,而男女主角从敌人到亦敌亦友再到朋友最后产生感情,这个过程是可以理解的,镜头也给与了最大的努力将这个过程尽力呈现出来,两人发展到床上并不是单纯的出于报复的心理,而是在身心受到创伤后互相疗伤(可恶的电影部门把两段激情戏删了,大大的影响了剧情),在经过了情感背叛后人对于感情的态度自然的会看得开些,况且他们俩人的另一半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和他们沟通交流,对方成了情感宣泄的唯一途径。
说说表演,我想是出于商业上的考量所以导演使用了当红的两位男女主演,裴勇俊毕竟是电视演员出身,又是偶像派人物,演技自然欠佳,早期动作神态表情都非常不到位,但可以看出来随着电影的发展有所改善提升,孙艺珍则是保持了一贯水准,这类角色驾轻就熟。
顺便说一下,在警察局里看到了一个《八月》里的人,呵呵 在许导演的电影里,男主人公都具有脆弱而又坚强的矛盾性格,《八月》里金正源因为死亡的压力痛哭在朋友怀抱里最后又释然离开,《春逝》里尚优因为失恋的悲伤而哭最后发出会心一笑,《外出》中仁洙因为妻子的不忠而哭最后又勇敢面对...... 说说雪,电影英文名为四月的雪,开始车中看外面的鹅毛大雪扑面而来,美景中预示着悲剧的发生。
结尾处四月飘雪,看到雪,两人都笑了,这个笑,既是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戏谑,也是生活新开始的标志,一切都将从新谱写。
电影的配乐风格依旧,恰到好处的烘托了情感,对于对白不多,借助画面表达思想感情的许氏电影是不可或缺的,结尾主题曲响起时,我有种想哭的冲动,也许是看电影时被压抑了太多情绪的原因吧。
片中有許多場景相當深刻,不是透過言語,而是透過動作與畫面轉達男女主角的心境。
儘管是錯綜複雜多重感受,可是刻劃得很傳神。
不把奔放的情緒拿來亂用,不會讓人覺得太油或太噁心。
即使有激情戲,卻很自然。
把〝偷情」拍得樸素唯美,讓已婚男人遇到已婚女人像是初戀般,重啟一場純真又生澀的愛情故事。
結局只用聲音呈現,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男主角說喜歡冬天,女主角說喜歡春天,女主角雖然也喜歡〝雪〞,可是春天不會下雪,但為了調合兩方的〝歧見〞,男主角笑笑說了「春天應該下雪」,女主角笑笑回答「有可能嗎?
」結局是下起四月雪,春天都下雪了,之後就不用說明那個意義了吧...)
最近一直闲待在家里,竟然养成一个坏毛病:喜欢动不动就说"没品".今早一起床,我又没品地看了一部很没品的电影:<外出>. 没品!!我骂自己没品,因为当初我是冲着美男子裴勇俊才去看这部戏.所谓韩式的爱情文艺片里最擅长的就是脱戏.但是裴帅哥无论是脱还是吻,戏都做得好假,动不动就摆出他那线条优雅的"侧脸".....难不成是怕伤了千万女影迷的心?酱紫怎么能行呢?如果裴帅哥永远愿意奉献上半身,永远只能假惺惺地半咬着女主角的薄嘴唇,拿这样的爱情戏拿来应付观众,那帅哥只能上"神龛"了.这样的选择,等同于"职业自杀".影片的最后打出字幕:许秦豪作品.这就难怪了. 从<八月照相馆>到<春逝>再到<外出>.已经有人封许秦豪为"著名爱情文艺片导演"了.前两部都让我睡着了,第三部在昨晚又不例外地让我看到一半就着了.Anyway,文艺不是这种文艺法,爱情也不该是这种爱情法.缺乏细节的长镜头难逃"故弄玄虚+故做深刻状"之嫌,所以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许秦豪的镜头语言: 没品!<外出>故事背景:男的(裴帅哥)是个灯光师,他老婆跟大学时代就认识的老相好在外出私会的路上出了车祸,双双重伤,不醒人世.男人去医院,从此结识了老婆的老相好的老婆(长一张娃娃脸的孙艺珍演老婆,穿得太土气都觉得很怪).两个人在很复杂的心情境遇下渐渐相熟(手段包括:吃饭,散步,奔跑),接着就开了房间,然后又开房间. 后来男的老婆醒了,不久,老婆的老相好却死了. 男的老婆为老相好哭了.男的又投入到工作中(灯光师,超酷呀,但为嘛让他那么酷?). 最后,一场春雪. 回应了两个人在海边的某段对话:男的:你喜欢什么季节?女的:春天.你呢男的:冬天女的:我也喜欢下雪男的:那就最好是在春天里下雪没品.....!
当拿到这张电影DVD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一部讲述婚外恋的片子。
在看片子的之前,我在豆瓣上找到一些相关的电影资料,原來电影的导演也是曾执导过《春逝》和《八月照相馆》的许秦豪。
豆子们對这部电影颇多微词,认为它没有超越许秦豪的以往任何一部片子,相反,由于是冷饭新炒,而不被广大影迷接受。
因为裴勇俊和孙艺珍的名声太大,电影本身的内容被忽略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各种不相干的新闻,这部电影很快就从中国的电影市场淡出了。
我总是避开风头,来看自己当时很想看的电影。
因为那样我就不会被一片负面的、片面的新闻和影评所影响,从而对影片产生理解的偏差。
在去年十一月份上映的《外出》,我直到今年八月份才买DVD看。
所以,在七月流火的时节里,我坐在竹席上摇着扇子,慢慢地把影片看完。
看到影片里两位主人公穿着厚重的大衣在雪里跑步,我却在啜吸着冰镇菊花茶,呵呵,有着别样的感受。
《外出》讲述了一个不太现实的爱情故事,但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浪漫偶像剧,将耀眼的明星仅仅作为陪衬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电影的影象仿佛被水洗过一样,干净、透明、云淡风轻,特别的平静与详合。
虽然是影片是由车祸开始的,但画面却被处理得没有丝毫血腥与悲切。
在质朴和许多小细的故事结构中,主题被穿插了进来。
在刹那间接受亲人出了车祸这个现实的两个人,又不得不接受另一个隐蔽的事实——他们各自的伴侣发生了婚外恋。
而后,在远离汉城的小城医院里,他们一边照看着昏迷不醒的伤者,一边应付着各种各样的现实事件,然而各自又都无法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第三方,很多時候,他們是無法正視對方的存在的。
恬淡而内敛的叙事风格是影片吸引人的地方。
在这部影片中,最大限度地摒除了煸情的台词和解释性的画面,小心翼翼,穿针引线,将微妙的情感掩映于故事情节间,织就了一副淡泊优雅、宁静至远的爱情画卷。
男女主人公在优愁苦闷和犹豫不决中逐渐接受了对方,日久生情,这条路走得艰辛,每一步都在影片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足迹。
两个人从最初的形同陌路,到随后一起去安慰车祸受害者的家人,却被无情地驱离,女子无助地失声痛哭,男人心存怜惜却无能为力。
他们成为彼此眼中无处不在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交付真心,相拥散步,共进晚餐,直至裸裎相见,将彼此纳入自己的怀里......导演将被各自伴侣背叛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潜藏的激情,对真爱的渴求,如此感人至深,轻而易举地征服了我。
与此同时,当内心深处的渴望吸引着两人,彼此依靠时,许导演却将现实引入这宿命的爱情中,并将问题留给每一个看的人:如果这样的爱情发生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将会何去何从?
真挚、纯真、中规中矩,裴勇俊收放自如的表现可圈可点;孙艺珍,一贯的优雅动人,将普通的家庭主妇塑造的亲切可闲。
同时,电影里緘默的台詞,平靜的小鎮,長鏡頭的畫面,讓我看到一個沒有華麗的飾物,沒有視覺沖擊的许式风格。
就这样,一個浪漫得有些不真實的故事,卻以它的平靜和朴素,被我接受了。
影片的结尾,在一段被四月的雪覆盖着的长长的道路,缓缓地延伸向视野的远方。
外出的人们终要踏上回家的归途,没有人能够剥夺别人活下去的权利。
当我们遇到剧变时,往往愤恨莫名,整个人崩溃下来。
被自己曾经深深信任的人背叛,我们都会感到绝望和怒不可遏;但当爱渐渐萌生,我们会学懂了解和原谅对方。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走完我们的路,坚强地活下去。
后来,当四月的春雪飄起的時候,我聽到這樣的問答: “我们去哪里呢?
”“你想去哪里?
”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说《外出》是韩版《花样年华》的人; 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听说96年还有一部叫《crash》(《欲望号快车》)的片子(无论是这一部还是去年出来的那一部很火的同名片,我都没看过),据云故事也是缘于撞车的风流韵事。
也许许秦豪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两部片子,也许老许就是在它们的基础之上炮制出的《外出》——这个很难考,今后是不是会有答案出来,我也懒得关心了。
但反正先有了《花样年华》和《crash》(也许提到后者比较牵强吧),再有《外出》,在我眼中,《外出》就是矮了一头(哪怕是冤枉的)。
——估计是自己浅薄,但反正我看过《巴比龙》之后就对《刺激1995》的一贯好感打了折扣。
不过说起来,许秦豪的前两部电影我都看过,而且都蛮喜欢,尤其是《八月照相馆》,当时很受感动(当然也许那是初看韩片之时不可避免的新鲜感起了一部分作用)。
这个导演我欣赏,他的电影在我看,起码不假不蠢——这在当下的电影已经好像很难实现了。
而且《外出》也是我最近看的韩片里面比较好的一部——不过,当然,我“这两年”也没看过几部韩片——我总觉得韩片盛名之下其实不副,烂片比较多。
喜欢看韩片或者喜欢裴勇俊喜欢孙艺珍喜欢许秦豪应该不至于失望,不过根据我的感觉,就其平实的画面和声音表现来讲,看碟也就够了,进影院看似乎不必。
《外出》还有一些地方让我不满意: 1.奸夫淫妇为什么会出轨?
总之我想,我有孙艺珍那样相貌身材俱佳的女子做老婆,我怎么会对一个明显姿色颇逊的女人感兴趣(纵然她是我的校友);而我要是女生,有裴勇俊那样高大英俊的老公,何苦要作出墙红杏?
我知道,其实大概原因多得很了(而且也不是电影本身要研究的),况且我们看欧美电影也是屡见不鲜可以作为解释的案例。
不过一是都很年轻,二是毕竟是儒学国家,这个外遇多少就显得牵强了。
换几个年纪大一点,形容次一些演员恐怕更好——这似乎就触及韩国电影的一个问题了:差不多所有的电影都有偶像剧倾向,这一点上讲就不如欧洲乃至我们的国产电影了。
2.车祸发生在汉城不远的小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大汉城地区一个郊区、卫星城),从裴勇俊和孙艺珍都不得不住旅馆以便照顾病人、以及后来医生提到转院到汉城、裴经常在两地短时间内来回等等很多线索都可以看出来。
而裴家和孙家似乎都在汉城(在概率上讲也很可能,据说韩国人差不多有一半都挤在汉城)。
所以我就有了个疑问: 为虾米不早点转院回汉城?
就算是有钱吧,也不至于非要住旅馆住上三四个月(没准更久)——或者说,有钱的话,又何苦要偏要图省钱在小医院治疗?
难道说病人的情况不允许转院?
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吧。
归根结底,还是实在不能转院,要不然汉城之大,两家不可能又那么巧地转到同一家医院去(要是真的这么安排了大家会BS编剧的),既然不能同在一家医院,这个戏就很难唱下去了。
所以许秦豪只能委屈两个伤员了(咳,甚至导致了“奸夫”的伤重不治)。
3.群众演员演得可真不好。
举两个例子: ①老裴知道媳妇给自己戴绿帽子,就和同事出来喝酒,然后自己痛哭流涕,赶跑了同事,画面交待了这个同事(字幕里面是叫“光一”这个颇日本的名字)关心地看着,而同事旁边的酒桌上的老头纹丝不动,居然一下都没有回头看看一个大男人为什么哭鼻子(我觉得正常人都会有这种好奇心吧)。
②裴和孙到乡下吊唁受害者,死者一家哭天抢地地收拾这俩,旁边小门面却有两位大妈先是嬉皮笑脸进行他们的交易,然后又完全不知所措地略微看了一下热闹。
——街坊家死人了,肇事者来了,何至于在一边专注地唠磕?
有热闹看了,却又一脸茫然装出看热闹的样子——此处演得太是拙劣,与国产电视剧的风采不分伯仲。
4.尾声阶段老裴为虾米又一次涕泗横流?
刚知道自己戴绿帽的时候哭一哭尚可理解,事情过去那么久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也都做过了,而且从一贯表现上看老裴属于沉稳冷静之士,这一次声泪俱下就有些假了。
要知道彼刻他是百感交集莫衷一是——老婆出轨、老婆康复、老婆哭奸夫、奸夫往生、情人丧偶、老婆和自己何去何从、情人和自己何去何从、愤怒和痛苦于老婆的出轨但自己也步其后尘、这三四个月既伤心又煎熬且甜蜜的日子……此刻用“怔怔发呆”的特写来表现似乎更贴切。
以上几条比较吹毛求疵,不过既然已经有很多深入浅出地分析之讨论之的影评了,我姑且想到什么说什么吧。
《外出》(April Snow):非红杏出墙的外遇(文/火神纪)别抱怨。
也许,幸福正在下个路口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守望着你的不期而遇。
你永远也没有办法预料到,它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降临到你身上。
没有预兆;但你却永远也不会感觉意外。
因为你知道,你将得到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火神纪。
题记。
看过《春逝》(One Fine Spring Day)已经很久了,现在还模糊地记得俊俏美丽的男女主角,也还模糊记得某些相关的剧情;然而我却能非常清晰地记得那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觉。
许秦豪(Jin-ho Hur)唯美的镜头风格和对声音的细致捕捉都让我印象深刻。
那也许不是一部让人咋一看完就横生许多感慨的电影;很奇怪的是,在看完电影许久之后的某个深夜里会突然想起它来。
并且,在开始回忆着这部电影之后就有了一种重看的想法;之后有了许多在首次观影不曾有感触。
再之后,开始怀念。
如陈年老酒——入口甘醇,前劲不大却后劲十足,让人回味无穷。
我在想,这种感觉是不是会让人上瘾呢。
这部电影,带给我一种如此熟悉却陌生的感觉;而我,迷恋这种感觉。
这也许是许秦豪作品所独有的魅力。
有人评价这部电影说——很不幸,这是许秦豪迄今最弱的电影(Davide Cazzaro)。
我并不认同这样的看法;这部电影葆有着许秦豪作品的许多优点,清净的镜头风格、轻缓的运镜技巧、唯美的构图、舒缓的节奏和简单的人物结构。
这部电影的原声也许比不上《春逝》那般细腻,但其它方面却并不比《春逝》逊色多少;假如能够认同他的《春逝》,却为何不能认同他的《外出》呢。
有关于外遇的观点,不管是放在相对保守的东方国家,还是放在开放的西方世界,几乎都是不被允许并且备受谴责的。
就算在西方,两个人不在一起则已,不管对方做什么都是可被允许的;但是当两个人确定了关系,则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不得胡来。
谁让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恪守着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呢,虽然有某派观点认为一夫一妻制是有悖于人类天性和本能,这派观点的基石是人类残存的动物性和繁殖的生物本能,但是持此观点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与之相反的论调则强调了人类的理性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人类能够超脱于其它生物不仅仅只是被本能左右自己的所有行为。
以一夫一妻制为主流意识的社会里,能把一个庸俗的外遇故事拍得颇具美感并且符合现代主流意识,不让人反感;这部电影显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般不堪入目,足见许秦豪对影迷心理底线的预见能力,在拿捏尺度方面的娴熟,以及驾驭情节的深厚功力了。
四个人,两男两女间,会发生多少种关系呢。
两对夫妻,两对情人;这部电影里所描绘的四段情感关系其实并不复杂。
尤其是,当其它的三段关系仅仅只是作为另外一段关系的铺垫时,剩下的工作就一点也不复杂了。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无关于爱情,无关于情欲的外遇故事。
如果说,裴勇俊(Bae Yong Jun)和孙艺珍(Ye-jin Son)所饰演的角色确实牵扯到爱情的话,那也仅仅只是后来的故事;在这部电影的大部分篇幅里,他们之间的关系与爱情无关。
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理由可以把人拴在一起;而爱情,只是千千万万个理由中的一个。
受同样的伤害,因为同样孤独无援,他们也许更需要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有一个同样孤单的人听自己倾诉,他们也许更需要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有一个同样疲惫的人陪着自己躲在角落里舔舐伤口给彼此带去抚慰。
换句话说,这样的情感扯不到爱情,而更像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病相怜。
为什么我们对许多的婚外情少抱有好感,多是不怀好意的批判;可是当我们把同样苛刻的目光投到这部电影里的裴勇俊和孙艺珍身上,我们却没能感觉到半点的不悦或者反感。
谁曾说过——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
假如我们先把他们定位在一个“可恨”的位置里,这两个角色在进入到那个位置之前,他们的“可怜之处”却先被无限地放大到了极限成了悲情;于是,所谓可恨,早被我们忘到了一边去了。
我们会声讨那些不遵世俗之道的婚外情欲,可是我们同时会去同情那些被弃而不顾的婚内悲凉。
这就决定了我们根本无法把他们两个人放在那个“可恨”的位置上。
人毕竟只是情感动物,我们开始谴责那对忘情而放纵的男女时,我们也在同情这对无辜被叛的男女。
也许仅仅只是物伤其类,我们所拒绝的情感或者我们所害怕的情感;当有人深陷于其中的时候,我们就再也无法抑止住同情,泛滥成灾。
包括最理性的影迷也同样逃不离这个规则。
所以就算同样有人在不停地苛责着这部电影里种种诟病,但是他们同样在数落了某些伤痕后不忘说一句——我也只是吹毛求疵罢了。
因为在情感基调上,没有人会去真正地讨厌这对男女;对于他们,因为心生同情也就不忍责备了。
这一点很重要。
许秦豪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把一个外遇故事里最难避免的总在招人指责的那个道德上的枷锁给彻底地卸去了。
这部带有点情色味道的电影,才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温婉的圆润和冷调的温情。
一个本来挺庸俗的故事,如何才能不落俗套。
我们不能不佩服许秦豪在化腐朽为神奇方面的能耐。
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我们最脆弱的那根神经,抓住了人性本能里同情被叛者被屈辱者被损害者的悲情,以及谴责背叛者施虐者的无情,这就够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容易头脑发热冲动容易冲动不理智的情感动物;一点点同情心就足以让我们原谅许多我们曾以为永远也无法原谅的一切了。
两段外遇。
或者说,一段外遇引发了另一段外遇。
两个结局。
或者说,一个结局注定了另一个结局。
两种情感。
或者说,一种情感宽容了另一种情感。
丈夫与对方的妻子有了婚外情,丈夫出差的时候带着对方的妻子一起同去。
如果,不是因为一起严重的车祸;也许,被蒙在鼓里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真相。
大学同学。
想来,他们的往来也并非只是一朝一夕。
彼此恩爱,至少是相敬如宾的家庭;以及在家庭之外放纵的情欲。
这种看似乎稳固的关系其实脆弱得紧;一场车祸,把这种不够牢靠的关系网彻底地撞得粉碎。
两个深度昏迷的伤患病人,以及两个为了亲人奔忙而来的伤患家属。
意外的车祸不只把那辆车撞得粉碎,也把那些隐藏在谎言下的真相都给撞了出来。
所有被掩盖得严严实实的一切就这样清楚明了地摆在面前,毫不加以修饰地摆在面前。
这就足以将那些没有昏迷的人们都给刺痛得体无完肤。
一起处理前人留给他们的祸端,一起寻找那个终将他们伤害得遍体鳞伤的真相,一起陪着度过最艰难的时光,一起运功疗伤。
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知到信任。
从同仇敌忾的报复性的玩笑,到情愫初生的实质性出轨。
一切发生得如此自然而然滴水不漏,不带半点矫揉造作的人工修饰痕迹。
无关于爱情,无关于肉欲;这是一场非典型的红杏出墙,非红杏出墙的外遇。
他们快乐吗?
他们同样并不快乐,在他们脸上写着悲伤的表情,就算他们在自我放纵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所流露出来的,是另外的一种情感。
与数码相机里那对放纵声色的男女截然不同的是——这个时候他们会想起了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丈夫和妻子,他们又曾经做过一些什么。
人生,也许本来就充满了矛盾与困惑。
不管是谁,总是在这里面不停地挣扎轮回。
深陷,欲罢不能。
对于人物的刻画,这部电影有着极深刻的独到之处。
一方面是对背叛自己的爱人不尽的愤怒,一方面是自己却开始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道德的枷锁沉甸甸地压来,而同时却让他们有一种更想逃脱的强烈欲望。
于是一边自责愧疚,一边却更声色犬马地自我放纵。
寻找幸福的路途上永远布满了艰难险阻。
电影用了许多的细节刻画了所有那些矛盾和无力自抑的行为。
比如裴勇俊和孙艺珍一场床戏后突然间那种让人窒息的沉默,或者毫无来由的突然崩溃,或者突然有客来访的不知所措。
从细节上来看,这部电影的许多精致的镜头那些深入浅出的细致描写闪着细腻的光芒。
昏迷的男人突然死去,昏迷的女人突然醒来。
这是这部电影所必须的一个神来之笔。
当所有的一切终于陷入了僵局,必须有什么来打破这个僵局而让剧情继续发展。
孙艺珍所承受的情感积蓄到了一个临界点,也需要一个缺口来让她的情感可供宣泄。
所有的忍耐、矛盾和愧疚之类的种种,最后却连一句抱怨和责备的话来不让她说,她也永远没有机会再说那一切了。
一直压抑,不如给她一个彻底哭泣的理由。
春天,雪。
女人喜欢春天,男人喜欢下雪。
然后,一场春雪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知呢。
女人问男人说:我们这是去哪里呢。
其实,去哪里并不重要。
重要的,最后,他们还在在一起了。
我庆幸的是,我看的不是一套剧集而只是一部电影,我看的是许秦豪作品而不是其他人的作品;于是,戛然而止的那个细腻而唯美的镜头给我留下了无限的美好情怀。
我不需要过多的想像,不需要太多的思维,这样的一个结束,其实挺美。
幸福在哪里呢。
也许,幸福正在下个路口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守望着你的不期而遇。
不必那么刻意地寻寻觅觅,当幸福降临的时候,珍惜它就行。
2008-08-29;戊子鼠年庚申七月辛丑廿九凌晨4:26。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April Snow》 ■译名:《外出》、《春雪》 ■编导: 许秦豪(Jin-ho Hur) ■主演: 裴勇俊(Bae Yong Jun)、孙艺珍(Ye-jin Son) ■类型:爱情、剧情 ■片长:105 min ■出品国家:韩国 ■对白语言:韩语 ■发行公司:Encore Films ■制作公司:Blue Storm Production ■首映日期:2005年9月9日(台湾)
傻。。。。比。。。。
垃圾
节奏很慢,看的快要睡着了。
没有孙艺珍,这片你信么?
花事了
作为爱情片其实拍的还是不错的,算是许秦豪的拿手把戏了,只是类似的故事难免会被拿来和《花样年华》比较,有点太欺负它了,虽然有些感情处理的也欠火候,但结尾冬雪与春花交融的结尾还是很棒,以及孙艺珍好伟大的一张脸!
拖沓冗长 床戏拘谨
三观不正的我多么希望裴勇俊老婆别醒过来啊。
裴勇俊我的大爱啊!!不温不火的婚外情,影片一直是处于悲伤状态,内心戏不错~哭戏也很好,裴先生如此用力~他们最后一起去旅行~
damn it
很无聊的片...
沈银河&lt;孙艺珍&lt;李英爱,许导演镜头中的女人安静的好美,这片子的神设定都让我笑出声了,正所谓是:搞破鞋一时爽,狗男女火葬场!别被我误导,这是一部略带悲伤、无奈的安静的爱情电影
体会不到那种境界,看的很无聊
裴勇俊身材不错啊
咳咳咳
越看越像日本电影~~
05年在电影院看的
婚外恋的原因到底生什么?
我自己很喜欢的类型。在越南一直听原声,那时电影院有放映,可那时还没有人陪我去看!
压抑的爱.....难成全的爱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