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真好啊!
好久没有看到Disney立意这么好的电影了!
也是第一次见到迪士尼用这种画风,最开始预告放出来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没有渲染完成的半成品,结果最终成品就是这样的,怎么说呢,稍微有点不太适应吧,但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全片的歌曲实在实在是太好听了!
真的好喜欢好喜欢啊!
没有强硬去押韵和改歌词,这个好棒!
还有就是面向所有人的wish,告诉你要去许愿,但是最重要的是去努力实现!
真棒!
全片最好看的部分是片首加映的一百周年纪念片和片尾的演职人员表。
作为歌舞片,《星愿》从头到尾如此难听,又如此突兀,第一次在歌舞片领域领略到什么是“突如其来的唱歌跳舞”。
作为迪士尼的动画电影,《星愿》不但没有迪士尼风格,而且制作粗糙,设计得恶俗。
人物表情,肢体语言夸张是迪士尼的风格,当浮夸的只为逗趣,不为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服务,和世界格格不入时,就是低劣的动画模型演员在表演;衣物材质像一层薄纸,美泰的劣质娃娃真是完美还原电影质感;许愿星简直是故意戳着人类的萌点设计出来的,就差大喊,“圆的,四短身材,够萌了吧!
快来买周边!
”人物塑造,深度内容?
不存在的!
所有人都是工具人。
心智水平不超过6岁的国王在影片开始没多久即被女主识破真面目,坐在影院里的我,在心中呐喊:如何当一个虚伪的独裁者,让我来教你吧!
”王后,“正确”的塑造,本来爱着国王后来大义灭亲,但是这个转变是否太迅速,单薄了些?
面对国王的威胁的心理?
为什么多年来却从未见识过对方的真面目?
在建立王国之初,国王就是这个目的?
什么改变了他?
按照迪士尼传统,至少有一首歌单独给皇后理清心结走向转变吧?
哎呀,真是觉得不如把她设置成羊副市长那样的角色。
至于女主,这是我第一次在动画电影中讨厌主角,第一次在迪士尼电影里讨厌角色,女主,你做到了!
从此迪士尼要开启动画与真人翻拍齐烂的新时代了吗?
不知道是电影3d的制作问题还是影院的关系,有时难听,有时难看,一直模糊。
(女主、伙伴与王后合唱的部分,真是让我幻视《1789 巴士底狱的恋人》)
如果不是带娃看电影,肯定不会选国语版。
上一次看国语版还是因为好奇而去看的功夫熊猫3的国语配音版,主要是为了看看号称针对中文重新生成了嘴型。
星愿的国语版也做了一些处理,比如电影中那本叫做星愿的书,全部文本都改成了中文,然而故事中其他的文字依旧是英文。
对本片第一个印象应该是放在正片前那个迪士尼百年的纪念短片,为迪士尼所有(严格来说应该是大部分)角色拍了张全家福。
不得不感慨迪士尼的影响力巨大。
说起来,笔者小时候最早接触的动画长片就是迪士尼的动画,那时候的动画电影看的都是国语版,只不过是台湾国语版。
于是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偏见,觉得国语版就应该是台湾腔,包括那时候看的日本动画,也大多引进的是台湾配音版。
因此长久以往对国内译制片厂那些拿腔拿调的配音很不感冒。
但近些年,主要还是对捧读深恶痛绝。
这一次重看国语版电影,发现没了字幕的干扰,对画面的专注力提升上了一个档次。
不是咱听不懂英文,以前在国外看电影,包括平时看生肉资源,普通的电影听懂六七成没啥问题,像这种动画片听懂的就能更多。
但是斗大的字幕挂在银幕上,怎么可能不不自觉的去瞟一眼。
星愿这部电影,又是标准的迪士尼童话,年龄层次比皮克斯还低,确实是适合带四五岁的小朋友去看的影片。
完全不用去纠结起承转合,毕竟向星星许个愿都能推进故事发展。
本片设定了一个乌托邦国家,国王会收集大家的愿望,并且在特定的时候会帮助一个人实现愿望。
国王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早年因为强盗袭击失去了自己的孩子,那时候的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许下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于是他想要打造一个能帮人实现愿望的国度。
然而这样的设定,一看就是有隐患的。
国王取走大家的愿望,大家就会遗忘这个愿望,看上去即使这个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人也不会失望和痛苦,却也失去了为愿望而努力的权力和机会。
更何况,一旦这个愿望彻底消散,人就会如同失去了心的一部分一样痛苦难受。
童话故事自不会去关注和探讨国王建立这个乌托邦的目的与动机,电影完全就是当做一个不值一提的背景板。
但这样一个乌托邦的黑暗面太多了,影片拿出最为最终危机的是如何决定那个要被实现的愿望。
电影经由国王不小心说漏嘴,告诉大家,只有对国家有利的愿望才能被实现,那些毫无意义的愿望根本不会考虑,而那种很宽泛充满不确定性的愿望更是被当做危险而被禁止。
因此国内自然不允许第二个能帮人实现愿望的魔法能力者存在。
到了影片后半,国王甚至不允许大家许愿,只想要所有人按照他的安排和规矩去生活。
电影用来对抗这种强权的办法很简单,向星空许愿,就会有许愿星来帮忙。
大家一起许愿就能冲破禁锢。
这样的处理堪比王子的吻。
也就不需要去较真。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电影向我们传达的价值观。
没有任何一个权威者能够定义我们,不管是国王还是皇帝,总统还是首相,主席还是总理,他们无权定义什么是有利不利,更无权抹杀那些不确定的可能性。
抗争权威者,追求自由,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理想,而不是等着某个大人的施舍。
正是因为迪士尼一直以来给大家传递一些世间真善美的东西,一些不随时间改变的东西,才能够屹立百年不倒。
想想我们这代人,从小看到的除了好莱坞日本或者欧洲那些动画片,也有大量国产优秀儿童作品。
那时候的国产动画追求的也是世间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想要去对小朋友们寓教于乐言传身教,开阔大家的眼界,启蒙大家的思想。
然而随着枷锁越来越多,禁忌越来越多,讨厌的家长越来越多,影视就越来越不好看。
那些明明是看优秀作品成长起来的家长,却是第一个带头不然他们的孩子接触优秀作品的人,还真是翻身做主就变本加厉啊。
国王Magnifico的形象让我想起了澳剧《戴洛奇小镇》中的男杀手Ray,他们都不将邪恶直接写在脸上,而是将深埋内心的自恋和支配欲冠以利他的外表。
“讨论”,“交流”这些字眼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绝对的导火索,是戳穿其真面目的一把利刃。
Magnifico的塑造可谓本片的亮点,霸权的危害不再是赤裸裸的,而是以更复杂的虚伪面目登场。
这种有深度的表述通过童话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带着一以贯之的天真和纯净,让人心情复杂,最后屏幕上显示“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影片到此戛然而止时,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不知道迪士尼其他作品的结尾是否也是这么经典和简洁,但星愿的结尾确实制造了一种落差感,一句再天真不过的旁白,一本合上的童话书,下一秒就黑了的屏幕,将人瞬间拉回现实。
以至于还没怎么来得及回味女王登基后的美好,就开始沉思现实的严峻。
而这种沉思中又混合着某种力量,可能是美好童话中天真的力量,影片中众人齐歌的荒谬史诗感,总之五味杂陈。
众人齐歌打败magnifico的场景很动人,有配乐本身做的不错的原因,还有的依旧是与现实对比的感触。
淳朴的团结,在童话中太容易实现了。
看见一位朋友说,电影院全是小孩子,我才反应过来太久没有捡起过童话了,一直埋在现实的困苦中,以至于霎那间被惊异到了。
影片对Magnifico的嘲讽很有趣,当他效仿巫婆说出“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帅的男人”时,不禁让人想到此举与现实的契合性和巫婆这一形象的虚构性。
动画杜比影院 3D中国巨幕3D2023-11-24上映 / 片长104分钟影片简介: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在成立100年之际,特别推出全新原创动画电影《星愿》,带领观众走进魔法王国罗萨斯。
在这里,聪慧的理想主义者亚莎许下了一个特别的心愿,并得到了宇宙力量的回应——许愿星(一团小巧却拥有无限能量的光球)来到了她的身边。
亚莎和许愿星要联手对抗一位强大的敌人:罗萨斯的统治者麦尼菲科国王。
他们不仅要解救族人,还要证明当一位勇敢人类的愿望与许愿星的魔法结合时,将会有奇妙的事情发生。
《星愿》公映期间还将为中国观众惊喜加映特别纪念短片——“迪士尼动画·筑梦100年”,以此庆祝迪士尼动画百年诞辰。
终于看完了《星愿》不吹不黑,这部动画电影很……平庸。
我看的原配音版,比照顾小朋友的刘亦菲配音版,其实观感应该还好一些。
迪士尼抛开皮克斯工作室不谈,不是说拍不出感动人的好题材。
但是这一部真的很平,歌舞也很平,没有在脑子里留下印象。
加上它是迪士尼100周年纪念献礼作品,剧本写成这样就真的太一般了。
又是近几年的老一套政治正确,少数族裔当主角。
我完全不歧视黑人,从小很多我的外教是黑人,但是现在好莱坞太刻意了就觉得膈应人。
连迪士尼自己的高管回归后都说近几年走偏了,想要传达太多价值观了。
应该回归公司成立时的初衷,讲好一个故事,同时顺便说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夹带私货,强塞给观众。
高管说现在不要加那么多政治正确,该回到正轨了。
PS.走完字幕拍的这个片尾彩蛋不算屏摄吧?
彩蛋就是原声吉他弹奏的迪士尼经典厂标配乐,加上带有Disney 100周年纪念字样的灰姑娘城堡。
很努力的在践行100周年纪念片的大方向,不论是反派还是女主,都能看到迪士尼之前人物的影子:魔镜魔镜的《白雪公主》,和《冰雪奇缘》雪宝类似的小羊设定,《魔法满屋》的开头……借鉴,缝合之下,这个故事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许愿星很可爱,但感觉迪士尼很用力的在用这种方式讨好观众,他自以为自己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但光有可爱没有内核也只是美丽的废物罢了,至少我已经不吃这套了。
其实最后还是很感动的,没有传统童话故事拯救大家的英雄,而是大家意识的觉醒,用自己的意志打败了反派。
但那些歌根本没有记忆点,不好听,还老是出现,给人一种写不出台词了就用歌凑的感觉😂
三编:(写给回复一条就拉黑不想听别人说话的小可爱)冰雪奇缘2我压根没看就是因为我讨厌艾莎隐退的结局。
我纳闷了,我觉得女王贡献不足能力不足不配当女王怎么就成了“女人不能有野心”了?
我真觉得女人不能当女王我就不会把女主拿出来和她对比。
别给女王戴高帽,说什么“女性也能追求权利”讲的她很有野心很脱俗一样,笑死我了,从头到尾她都没追求过这玩意儿,结尾的皇冠还是别人戴她头上的。
而我作为观众看到的就是女王的能力和贡献完全无法敌过女主的朋友们,那她为啥能当女王?
不就是因为她是国王的妻子吗?
这就是迪士尼这干瘪的角色塑造带给我的感受,迪士尼宁愿去拍男人吃鼻涕饼干,也不愿意花时间塑造这个将来的女性领导人。
二编:就这还有人夸是反抗父权?
女主失意的时候是和家人回忆那个完全没出场没铺垫没存在感的父亲,实际上这个精神图腾完全没有出现的必要,情节就扣一个为朋友国民就足够了。
结局那个拥皇后当女王是什么鬼?
皇后反抗国王的时候就干了一件事:引开假国王,还被她玩砸了。
全剧唯一展现领导力的就是安排梦想相近的年轻人一起工作,在城门口按个公告牌让国民们自己贴海报找合作者就能有同样的效果。
全剧看来女王论能力和魄力完全比不上女主,为啥她会被捧上位,不就因为她是皇后吗?
还反抗父权,见到王权又跪下去了是吧。
原本内容:咋咋呼呼的青少年主角,邪恶的反派大boss,耍宝的随身宠物(讲真看到羊刚能说话的时候用低音对镜头挑眉弄眼的时候我快被烦死了,好好的小羊羔演出了一副油腻老男人的样子)。
总体来说就是迪士尼的春晚,不求突破但求无错,然而故事够无聊的,剧情转折也够生硬。
我本来以为wish的剧情简单是因为95分钟要塞入大量歌舞所以篇幅不足,然而查了下发现冰雪奇缘也不过102分钟,那剧情不是吊打wish吗?
想靠音乐冲口碑也没问题,可是论音乐也不如魔法满屋,啥啥不行。
如果是成分较杂或就是特摄厨的观众应该会有很强的既视感,这个一个半小时的动画电影和长达四十九集的年番《假面骑士极狐》是相通甚至可说是一样的,不过在设定上本片相当讨巧地差异化了两点:1.首先就是取名上,这片对于愿望通片都用“wish”,极力强调作为心愿的美好,而后者则非常直白冒犯地采用“desire”这个词,把愿望这个词的两面性尤其是欲望这层意思撕开给观众看;2.其次则是用许愿星这个看似吉祥物定位但实际是推动剧情的关键线索的可爱角色来担起机械降神的使命,使得看上去就不像后者那样让人当愿望女神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宿命的悲剧感。
撕开这两层遮羞布,你就会发现,实现愿望这种题材其实都很难避开这种矛盾——强调人们靠自己奋斗实现愿望确实很普世价值,但是现实太残酷了,如开头所说,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实现,但现实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只能让愿望始终是愿望,显得故事既没新意,又脱离实际。
那么故事逻辑自然就会转移到正常人都会产生过的思路上,希望、祈愿。
“尽人事,听天命”,这是大多数人对待现实问题所能做到的一切了,那么我们就会向外寻求力量,要是有什么宇宙意志,宏观大手能在暗中助推就好了,这种外部力量的象征在本片中是许愿星,在kamen rider geats中则是狐神。
相信吧,只要相信,你所祈望的,必会得到强烈的回应——但是这又经不起细想,经不起推敲,正常人也都会觉得太虚无缥缈了。
所以这才是为什么大家都会对这个百年献礼片这么失望吧,叙事叙事没有创新,还是那套固定流程,还是那套载歌载舞的壳子,也没有具备新意的奇思妙想。
自小我就指望着你迪士尼来幻想世界运行、问题解决,结果现在你两手一摊,告诉我这么个老生常谈的答案:要么接着干吧,要么向星星祈祷吧。
轮得到你来告诉我这件残忍的事吗?
现实生活早就通过把无数铁拳抡向我来教会我这个道理了。
我们想要的,是你来告诉我们,有着念想,可以让五彩斑斓的气球带着屋子说走就走;坚持记忆,可以让天人永隔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幸福生活;保有童心,就可以让昔日的玩具伙伴们不离不弃……结果你现在拿不出这类似的美好的东西了,我们怎么能不失望,怎么能不难过,怎么能不气得要批评你啊。
也罢,连久违的米奇都重返荧幕脱帽致敬了,我也不在这值得庆祝的日子里煞风景了,祝你真的能安稳走过下一个一百年吧。
如果说前两年的心灵奇旅是10分满分,星愿的剧情在我这里打6.5分,音乐7.5分。
剧情走向没有什么新意,搞笑也没有很搞笑,感动没有很感动,励志没有很励志,它还没有上半年的疯狂元素城好看。
主角的精神内核刻画的不深刻,不足以让大人跟小朋友强烈共鸣。
前半段看到一直想玩手机,连最后的彩蛋出来,现场有观众说“啊,就这?
” 整部电影更像是一个应付100周年这份作业的学生编写的一样。
老实说前面的100周年祝贺片比正片还要好看一些。
I wish I’d never seen this movie.🙏
D/在概念设定本身就很无聊的前提下也算是尽力了。
🐓的合唱片段💯
整部电影除了那颗星星💫,其他都是多余的。
两星半。故事太简单了,好久没睡这么香了
好莱坞动画怎么印度化了,动不动就歌舞一番,这是向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市场示好吗?
设定太混乱了,如果是想做“愿望要靠自己努力来实现”的主题,就没必要再给女主复原魔杖变成守护者。不过仔细一想,HP电影版最大的魔改,就是让哈利掰折了接骨木魔杖,说不定真是为了阴阳华纳做的恶趣味呢,丢西瓜捡芝麻啊属于是。
迪士尼集政治正确之大成打造的百年平庸之作。
100周年献礼片还没有片头10分钟的特别短片精彩。难以想象此片成本居然有1.75亿美金,失去想象力的米奇现在只是一只资本主义烧钱坏老鼠。@ 英皇
派派和国王长得好像啊。虽然片子很无聊,但还是比小丑人鱼好看一些。王后对国王有爱,但不多,这是全篇最有趣的华点。
套公式之作,所有的情节和人物设置都那么地不出人意料,什么时候该唱歌了、什么时候吉祥物该卖萌了都是可预见的。但好在保持了一贯的女性主角叙事、女性意识觉醒、少数族裔、群众力量、追求个人欲望和自由的普世价值观。硬要较一个不必要的真的话,就是结局罗萨斯城还是没能放弃来自一个王的领导,女主也接下了魔法棒成为下一个mighty sorcerer,无论王位还是魔法,背后的本质都是高于普通人的权力,而权力应当是被限制的,因为你无法确保下一个继承王位/魔法的人是一个如女王和女主那样贤良、心善的好人,还是像前国王那样的dictator。所以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即便女王取消王的职位,即便女主放弃接受魔法,还是能和其他普通人一样把这个城市建设得很好。当然这是一个不必在童话故事中较的真,但应当是我们现实生活要守的城。
做了三渲二 剧情像是很久之前写的 直到现在才端出来给观众看 人物的塑造也很老旧作为百年献礼片 确实有些敷衍了事了 片尾字幕出现各个经典人物的形象都比前面的用心一点
不功不过吧
无论从剧情内容到画面效果都感觉过于平庸了,也就结尾大家一起许愿还比较提气(此处的歌曲提分不少)。整体感觉还不如前头贴片放的迪士尼100周年纪念短片好看。
至潮
咋过审的,真是!
从来没看过这么难看的迪士尼电影,女主不间断大女主圣母行为简直有毒,如果没有金手指分分钟就是炮灰;星星长得和淘宝客服似的,感觉你花50淘金币就能给她穿那个红毛衣;每五分钟唱一首很一般的歌,每次灵魂停顿我和朋友就相视便秘一笑,特么又要唱歌了…
刚结束就把特殊场排队领的海报送旁边人了,坚持看完只是因为买了票。剧本像ai写的一样好猜无趣,角色是脸谱化一眼看到透的,本来不错的立意没有被故事服务,只是做了写一场干巴巴的“英雄vs坏蛋”故事的动机,而这个动机显得完全是可替代的。原本作为迪士尼动画点缀特色的歌舞被滥用到像是给一群不会好好说话的人在疯狂水时长......作为100周年献礼挺可悲的,但是确实很配今天失去灵性灵魂的迪士尼,我的不信任是对的
多出来的一颗星是给迪士尼十分钟百年开场的面子,是给米奇为迪士尼画像脱帽致敬的尊重,这部烂片本身并不值得尊重。
“交出自己的梦想”这个说法听着就很反派,所以这个故事的反面角色一下子就出来了……中规中矩的剧情,原本以为会很有突破,但还是觉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