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有代入感的的一部青春剧。
每一步都感觉说的就是自己年少的经历。
青春期朦胧的好感,想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大家一起出去玩,觉出你们之间的异样,总会使劲地撮合你们。
只要呆在一起,就会满满的幸福与不知所措。
而两个人在一起之后,总是会患得患失,整个世界除了自己就是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好像与自己有关,每一句话都会放大,他在做着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好像就不爱你了。
不开心了就想分手,男生总是说,女生喜欢用分手试探自己,不是的,当女生的世界只有你的时候,其实她是很痛苦的,她会想,如果不爱你了,是不是会好点,所以说分手的时候那个么决绝,可是真的说出口的时候,她会发现没有你的生活更痛苦,会发现自己那么舍不得你,所以每次都分不掉。
多么青春的年华啊,年少的时候总是想找个人轰轰烈烈爱一场,可是现实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完完全全属于你,当他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拥有自己的生活与事业。
只怪当时年少,可是幸好年少有你。
初恋不是导航仪,更像是引燃成长的导火索。
1小学时期暗恋过的一个女孩,高二那年和一个体育生好了。
那时候刚分文理科没多久,还没有迎来旷日持久的补课,也没有堆叠成山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课业相对比较轻松,心灵相对比较放松,正是一个谈恋爱的好季节。
校园里栽种最多的是桂花和樟树,十月前后,太阳还很炙热,丹桂已经飘香。
许多心灵格外放松的人儿,常常在学校桂花树下肩靠肩地享受着单纯的爱情。
某一次路过,一眼瞥见了暗恋过的那个女孩,正闭着眼斜靠在某男生肩膀上。
“你的人生谁来操盘?
我操!
”当时的我有点失态,在心里愤怒地进行了如上一个自问自答,然后转身离开。
大家常说,天蝎座都比较记仇。
从那开始,我就一直默默地关注或主动的打听着关于她的一切。
每当看到她和那个四肢发达的体育生牵手走过校园广场的时候,恨不能喊来教育处主任严抓一下校纪校风;每当听到她和那个头脑简单的体育生好像因为什么事情闹情绪时,恨不能买来烟花漫天庆祝。
但看着,听着,失落着,兴奋着,到高考结束那年,丫依然还在一起。
大家做着一样的考卷,但却走进了不一样的人生。
毕业之后,大家各自迈进了各自的人生旅程。
许多同学都鲜有联系,但即便如此,该关注的,始终都还会继续关注着,哪怕是默默地。
听说,她和那个体育生考到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距离不短。
(哇,好!
)听说,她经常和那个体育生煲电话,一打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很甜蜜。
(哇,靠!
)听说,她为了见那个体育生,居然一个人坐火车去到了他所在的城市,好像,不是住的宿舍。
(哇,她傻啊!
)听说,她们毕业后打算结婚,那体育生家境不错,估计会在长沙买栋房子,好幸福哦。
(哇,不是毕业说分手么!
)听说......她们没有结婚,也没有在一起了,两人各自成家了,她嫁到了本地的一个小镇青年,好像还生娃了。
(哇,啥时候的事儿?!
)多年以后,在一个小型聚会上碰见了她。
喝了一杯热水壮胆之后,问她:“过得好不好?
”“挺好的”,她说。
中间省略几千字,直切主题。
“你那时候的那个体育生,咋没成?
”,问的什么蠢问题!
“就......不合适呗,嘿嘿”,她笑了,妈的,还是那么好看。
“那你应该挺难过的吧。
”,我再次胡言乱语。
“没有啊,一点都不难过,那时候年轻嘛,都过去了。
”都过去了。
好轻描淡写啊。
我有点不信,怎么会不难过呢?
怎么可能就过去了呢?
2在看电影《最美的时候遇见你》之前,坦白讲,我并不看好这部电影。
没有引爆粉丝团的重量级卡司(演员几乎都不认识),没有名声响亮的制作团队(导演也是没听过),没有格外具备话题的亮点,甚至连片名,多少都觉得长了点。
但看完电影之后,我意识到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电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毫无亮点”,即便是没有大明星坐镇,即便是没有大导演压阵,这部青春爱情电影却远比大多数有着一线明星卡司、有着知名导演监制的所谓青春爱情电影要好很多!
而它之所以让人觉得好的地方,恰恰就在于它没有一线明星来破坏那种纯粹的真实感——是的,这部电影很真实,很接地气,让你觉得里头所描绘的青春与爱情,是很接近自己的。
不像以往那些青春爱情电影里的打架、堕胎、出国、得癌等等那样,让你觉得离自己很遥远。
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几乎无处不在:地域上,是大多数人熟悉的二三线城市的模样;服装上,是大多数年轻时候随意穿着的样子;对白上,是大多数初恋时说的那些幼稚的话语;情节上,是大多数历经过初恋的人所类似的样子;情感上,是大多数人都曾感受过的那种感觉。
它或许不像《初恋那件小事》一般明媚,也没有《怦然心动》那么精致,但却以近乎粗粝的真实,让你能找到共鸣。
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即便是身处一线城市打小就衣着华丽的人,也会在其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初恋的那种情感和情绪。
尽管不少人(多半是到了一定年纪的人)觉得里头的一些话语,一些行为,显得有些“作”,但,凡是记得自己初恋时期是在什么年龄阶段的人都会知道:那时候说的话做的事,可不就是那个样子嘛!
导演吴娜是一名年轻的女导演,她之所以比大多数人做得好,大概源于她付诸了诚意。
甚至某种程度上,她将自己的情感经历糅进了电影。
所以会让观众觉得真实,觉得很近。
3意识到的第二个问题,则是懂得了那个同学在多年以后说出的那句“都过去了”所涵盖的意思。
也由此相信了,她可能真的不那么难过。
为什么不难过呢?
因为在她的初恋里,她可能收获了那个年华里最纯真的爱与恨、最单纯的快乐与悲伤。
无论是美好,还是疼痛,在多年以后想起,依然会觉得:值得。
之所以初恋如此的令人难忘,往往就是因为其发生的过程中,有着太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心跳加速,第一次兴奋难眠,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第一次互相搭着肩欢笑,第一次彼此拥抱着哭泣,第一次小心翼翼地进行着第一次......。
当许多的第一次人生经历积聚在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里,那么,无论这份初恋有没有常规意义上的结果(比如结婚),都会在之后的人生中,占据着份量十足的地位。
以致于会让你记得那时的美好,感恩那时的欢乐,即使有不愉快的记忆,也终究会保留并带着善意予以温存。
而如此这般的,当你多年以后回望过去那份初恋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青春没有白费,会觉得很值很值。
但,这份值得的初恋并非一件小事,而是必须要有许多的足够让你觉得欢乐、美好的小事作为前提。
就像电影《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所勾勒的那样:主动给你写来的一封信,主动对你投来的一抹微笑;和你一起漂流尖叫,将你从水中救起并抱着安慰;在寂静时刻坚定地说一句我喜欢你,做我的女朋友吧;在你疲惫的时刻,将头移到自己的肩膀给你依靠;在你初尝禁果时,会考虑你的感受说不开始就不开始;在你还在熟睡时,从外面买来热腾腾的早餐......许多这样的小事儿,被电影表现了出来,却投射进观看电影的你的心里。
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初恋时让自己觉得美好和难忘的,也是如此这般的小细节。
有些残酷的是,造成初恋没能开花结果的,也往往是一些小细节。
诸如长期地冷落甚至直接不联系;诸如你不顾辛劳远赴千里去看对方,却得不到热情的对待。
而最具破坏力的,莫过于对方的背叛:背着你和别的人在一起。
原先你以为的永远,会在看到他和别人在一起时瞬间破裂。
而比这种“将来”的破裂更令人痛苦的,是心碎:爱没了,初恋也彻底结束了。
谁都会在结束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充满着恨,不再联系对方,不再想起对方,试图像橡皮擦掉笔迹一样,彻底抹除那些与对方有关的记忆。
但时间并不会让你真正地忘记所有,反倒会让你变得平和:多年以后,你再回望过去,你会发现,自己的怨恨没了,曾经的那些美好记忆倒是又回来了。
即便是没有结果,你也会因为初恋时有过不错的回忆,而对此变得释然。
就像电影里所展现的那样,女主角芳芳(谭松韵饰演)最后还是去见了初恋时深爱过的那个郭阳(罗云熙饰演),比起被背叛时伤心地哭泣与坚定的眼神,她变得更加坦然。
得体地坐下,浅浅地点头,淡淡地微笑,然后,不再拉扯,不再留恋,走进热闹的人群,让过去的,都过去。
开花结果的初恋固然近于完美,但初恋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有没有结果,而是过程。
当然不是说要抱着“没有结果”的心态去“玩儿”,而是,当你处于初恋阶段时,要记得认真地去享受它。
要多给对方制造快乐,要多给对方创造美好,要好好地对待彼此,付出真心。
你可以说一万遍“前任去死”,但你自己最清楚,某个细节勾起你的回忆时,你的心里还会开出花来。
会对曾经的初恋报以感恩:最美的时候遇见了你,喜欢过,快乐过,谢谢。
PS: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源于网络,谢绝不打招呼的转载。
首发于公众号【木易的岛】(muyidd2015),欢迎交流。
爱上爱情,还是爱上你?!
看完这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没有人关心这部电影的名字是不是出自这里,徐志摩的《忘了自己》。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或者源自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很汪国真哈!
却打动了万千90后00后父母们的心。
或者源自张爱玲的那段名句。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么?
”导演吴娜说今天是娱乐记者专场么?
都是关于床戏的问题。
这部电影里的床戏一点也不美,坐我左边的80后毒舌女观众一直在不停地唠叨着:“居然拍成这样,太惊人了!
”她旁边的女伴附和说:“一点诗意也没有。
”《情书》里埋藏多年的秘密很诗意,《初恋那件小事》里恋人的成长很清新,《初恋50次》里让反复失忆的你重新爱上我很浪漫,《我的少女时代》里为爱忍痛别离很伟大……如果想寻找这些高大上的初恋,一定会在《最美》里失望。
它就是我们的生活。
而且是最普通和平庸的那种。
一部毫无诗意的电影却取了个从诗里扒出来的唯美浪漫的名句,这是一种反讽吗?
还是一种毒特(不是错别字哈)的对比?
脑高潮里初恋的浪漫与现实世界淡出鸟来的平庸,到底是现实背叛了诗歌,还是诗歌意淫了现实?
90后和00后的段子是这样讲的,直接将心灵鸡汤切换成了心灵砒霜。
“虽然你胸小,但是你脸大呀!
”“咸鱼翻了身,还是咸鱼啊!
”“虽然你长得丑,但是你想得美啊!
”“不要以为世界抛弃了你,世界根本没空搭理你。
”“没有外表,谁TM看你内心啊!
”“就算失败99次,我也努力凑个整!
”“现在没钱算什么,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多着呢!
”“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那你努力还有屁用!
”“你以为你是公主,其实你是白马,王子都是骑着你找公主的。
”高调的理想主义在这群惯于调侃,用呆萌状讲冷笑话,貌似认怂认命的新人类面前失效了。
还记得舒婷的《致橡树》吗?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①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炽烈而高贵的爱放在今天,却变成了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她的诗横空出世,秒杀了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我们。
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情感表达!
如此真实、直接、鲁莽,粗鄙,却无可替代,这就是我们活着的状态,不美好,不诗意,不浪漫,不高蹈,如果有什么打动我们,那就是真实,或者说接近真实。
吴娜就用真实来描述自己的电影。
绝不要《致青春》的言辞犀利,人物激进;绝没有《匆匆那年》的狗血堕胎,相爱相杀;绝不是《我的少女时代》编造出来的偶像纯情,励志鸡汤……只有令人侧目的真实。
坐我右边的估计也是贵州小镇女青年,一直说就是这样啊!
就像山西青年看科长的电影引经据典,对《山河故人》里出现的扛关公刀的少年,堕机事件等等如数家珍。
《最美》是一个特别单纯的普通女孩的世界,她不关注世界到底怎样,除了哥哥的离家出走,闺蜜早早嫁人生子略感惆怅,她的生活里顺溜平滑得没有任何感觉一般。
她的眼里只有小情小爱,她满心满眼打算的只是如何在自己最美的时候发生一段情感的故事。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证明,小镇少女也就这点小心思。
《最美》没有植入更多的年代感的元素,除了那张贴在闺房里的《铁达尼克号》海报和BEYOND《喜欢你》的粤语老歌,暗示了杨芳芳情感的出处。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坎——高考终于结束了,杨芳芳的恋爱计划终于可以落实了,她动手术摘掉眼镜,敷面膜变白,剪齐额刘海波波头,穿美少女的白裙子,只为了一场刻意的邂逅。
一切尽在掌握,但是在问及发小关于暗恋的郭阳时,她却心机满满地装做完全没在意过这个人。
《最美》里的杨芳芳其实非常强大,她有能力掌控爱情,让爱情按照自己预设的路线发生,只是她再强大,也无法掌控时间和空间对情感的消蚀,那种强烈的情感最终淡出,变成了无言的结局。
一部平淡如白开水的《最美》,却击中了我们熟知的那些爱情电影里没有提及的真相,初恋是一场设计好的邂逅,初恋不过是和自己浪漫的想象谈了一场恋爱,与谈恋爱的对象无关。
这也是郭阳为何在片中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和个性,好像一个道具的真正的原因。
读着言情小说,看着偶像剧长大的我们在第一场恋爱开始之前,已经预演了无数的浪漫邂逅和爱恨情仇的离散聚合。
我们的笑和泪都给了那些文字和影像里可爱的人,我们对号入座,深陷虚拟剧情,我们就是为爱而死的朱丽叶,我们就是心心念念的藤井树,我们就是倔强的杂草杉菜,我们就是痴情悲催的恩熙……人生尚未开始,我们却俨然已是恋爱大师。
这场初恋,不过是我们认为到了该谈一场恋爱的时间,于是就谈了一场爱上爱情的初恋。
我们中的大多数,谁的初恋不是这种不独特不奇观不狗血的平庸的爱情?
只是这种真实对于旁观者而言如同榴莲,喜爱的人称其为果皇,不喜爱的人说它臭。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就像余秀华的诗,它不美,不浪漫,不纯情,却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爱情的正确打开方式,还原我们生活本来的面目,没有一点幻想,也不做任何解释,你可以说是彪悍,也可以理解为任性。
这种任性成就了《最美》独特的风格,就像一个窄门,那些唯美、剧情、视觉等等取胜的电影都无法进入的窄门,只属于这一部电影。
其实,我今天不是来评论的,我是来搞诗歌串烧的!
(此处应该有一个坏笑的表情)
二刷,第一次看的时候被方言和男主没刮干净的胡子震惊了,和其他的青春剧太不一样,一下子不能适应。
没有过多的感受,觉得女主不理智,过于粘人导致分手。
第二次看的时候更关注整体,这真的是一部反映80后90后青春的影片,没有美颜滤镜,没有浓厚妆容的男女主角,更没有为了吸人眼球而脱离现实的曲折故事线。
有的只是一段青涩又令人惋惜的爱恋,小城市质朴的方言,循序渐进的感情发展,恋爱过程中由于男女思维差异造成的双方互相不理解,产生矛盾不能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
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不提倡早恋,早恋的双方都不太成熟,经营一段感情又是很难得一件事,能承受住考验的少之又少。
其实女主的心态虽然有些许放大但是很真实的反映了女孩们在恋爱中的心情,缺乏安全感,生活的重心都围绕着恋人,患得患失,过于粘人。
但是,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你有你的目标,我也有我的追求,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给双方足够的空间,意见不合的时候能耐心的换位思考,争吵完了能放低姿态承认自己的错误,慢慢了解,慢慢磨合,共同成长。
爱情就像冰糖炖雪梨,二者混合味道更甜美,但是分开来也能各自精彩。
🙈
很久没有写长影评了,可是这部电影让我想要倾诉。
我本是为了润玉而看,本来这种唧唧歪歪的国产青春片我都不耐烦看了,比如之前的致青春同桌的你等等,都特别假,搞得特浪漫的样子。
我的少女时代那些年追过的女孩初恋那件小事要好一些,但是又特别梦幻不真实。
我本来是不抱希望看这部电影的,没想到这么真实。
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仿佛我就是谭松韵,我能感受到她的所有心情,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校园爱情故事。
在旁观者看来它是如此的平淡。
而陷入感情的我自己却心中一片旖旎风光。
中学的时候低着头从他身边走过,心中也会小鹿乱撞,不敢抬眼看他,他在你心中是那个高大英俊的阳光男孩,可是旁人眼里他不过是个骨瘦如柴长相尚可的男生。
想象过无数次跟他相遇的场景,可是就偏偏在最平平无奇的时候遇见,还有些囧,吃得满嘴油,一回头,他竟然在灯火阑珊处。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甜蜜的,他总是那么细心体贴温柔,你会以为你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人。
稀里糊涂的你就成了他的女朋友,稀里糊涂的你就跟他亲吻了,稀里糊涂的你就跟他滚床单了,本来你可能还坚持了一下不发生关系,你还以为你们是杨过和小龙女,你还以为你的男朋友跟别人的不一样,哪有不一样,男生都一样,哄着你最后将你哄上床了事。
女生还沉浸在幸福中,你把他当成你的全世界,无时无刻的想他,越陷越深,而他,你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看足球玩游戏唱歌等等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你以为你是他最重要的,错了,可能你还会排在足球的后面吧。
所以当女生无法确定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地位时就会吵架闹分手,所以哪有那么多大事来吵架,吵架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心思想只是你不够爱我。
所以她一遍一遍的说分手,只是为了让他重视自己,为了让他挽回自己。
我那时候也是这样的。
我要说分手,要用语言狠狠的伤害他,看他为我难过为我哭泣,我才能感受到他是爱我的,其实我心里知道他不够爱我。
最后她跑出去,他没有去追她,她又看到他跟别的女生一起走,不知道他有没有出轨,但是他们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分手了。
也可能他并没有出轨,只是不够爱你罢了。
电影的最后,是她在想当时如果他追出来的话……我的心好像被戳了一刀,不知道是心疼她还是心疼我自己。
我想跟她说,就算他这次追出来了,也可能下次就不追了。
就算你强求到了最好的结果,你们结婚了,他也不再是那个世界上最好的人,你会发现他跟其他男的也差不多,你在深夜哭泣的时候他可能会在旁边呼呼大睡,他可能会对你不耐烦,他也可能会吼你,他可能嫌你啰嗦,可能对其他女人有贼心有贼胆蠢蠢欲动,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温柔细心让你脸红心跳的男生就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个油腻的中年男人。
婚姻是个坟墓,把美好的你们都埋葬了。
而你更是要脱胎换骨,才能接受现在的他真正的他。
无论你最后嫁给谁,那个初恋的白衣少年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你永远都得不到他。
陪着你度过余生的是那个不够爱你的男人。
看之前我并没有抱有幻想,最近经历了夏有乔木、致青春2、左耳这样的青春片后,我想现在的青春片唯有一点可取就是演员颜值,这个我想也不例外。
开篇的这种抒情的音乐更是让我觉得中了心意,然而越往下看越觉得这是我看过最真实最舒服的青春片,没有狗血,没有浮夸,没有臆想,没有刻意讨好,没有硬性的年代感,它只是平静的讲述着我们经历的故事:年少时对于爱情完美的幻想,初恋时任性常把分手挂嘴边,而最后真的因为一句只想让对方更重视自己的“分手”和不联系而告终。
高中是我们的高中,校服是我们的校服,大学是我们的大学,初恋是我们的初恋,青春是我们的青春。
另外配角们的非专业表演也很棒,他们的给我感觉就是普通人刻意表演的感觉。
至于女主,初见、初吻、初夜、任性、分手等等刻画的都太逼真,男主的不温不火也没有太大问题。
最后一定要赞一下编剧和导演,太难得能看到一部朴实无华的片子,这种片子所带来的共鸣,一辈子只会有一次,因为青春只有一次。
我不知道别人的青春是怎么样的,关于我们的青春,关于我们的初高中,也仅仅是平淡而苍白的。
每天在学校、家里来回穿梭,好像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原来大学只是父母和老师让我们考的,后来,那竟也成为了我们自己的梦想。
大概,那个时候,生活中最靓丽的色彩就是心中对爱情的期待,对某个男孩子的小情绪,当然,还有凑在一起打打闹闹的小姐妹。
生活中并没有太多从一而终,事实上,更多的是,我现在喜欢你,也真的是喜欢,只是,后来,我不爱你了,也真的是不爱你了。
不管是因为磨合期的争吵、不满,还是因为彼此的不理解而造成的疲累感,或是遇到了另一个撩拨了心弦的人,这个人或许是因为新鲜感或许是因为想要寻找寄托。
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真实的男男女女。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言情剧中的自始至终都一直爱你才显的那么弥足珍贵,让人羡慕向往。
芳芳很普通,没有很漂亮,绑着低马尾,别着小小的黑夹子,穿着松松垮垮的校服。
杨阳也没有正常偶像剧标配的超高颜值和精致打扮,甚至还有点邋遢,但这就是当年的我们,看起来土土的,却笑起来很开心很美。
先爱先输,深爱更是如此,女孩子总是很容易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一些小小的细节来判断他是不是爱你,男孩子大多都看你是不是懂事,当然还有xing。
女孩子以为我把自己交给你那就是一辈子,男孩子却随时都可以放下你。
其实电影的确不够美,男女主也没有精致裸妆加持,拍的也不够美,似乎就是现实中的地方,现实中的人和事,或许就是因为代入感太强,你会自然而然想到你自己,想到你自己的青春,也许这就是电影的可爱之处吧。
它的确还有很多不完美,但是名字很美,真的很美。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最好的时候给了你,希望你还是我心中最好的模样。
没有逻辑,只是想到哪说到哪~
青春校园剧的经典,不是因为情节多么曲折,男女主角美到不可方物,画面制作多么华丽,而是因为过于真实,真实到它是每段初恋的一个缩影… 高中时期丑小鸭的自卑感,大学校园想偶遇的小鹿乱撞,宿舍楼下焦急等待的突然惊喜,一句话就可以引申到的“我们分手吧!
”,每个阶段都串起了我们的青春。
芳芳一开始对郭阳的默默关注,高考完那个暑假的幻想无数次的偶遇虽没能实现,可那个人还是冥冥注定地不期而遇。
芳芳就这么一头扎进了她的爱情世界里,那里只有她和郭阳,她不能接受郭阳的一丁点地忽视,一丁点地分心,像极了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盲目而又勇敢。
但那一次次的奔赴,一秒秒的等待,其实感动的是自己。
结局是注定的,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珍惜,大家都在痛苦中成长。
所以希望每个女孩子都具备爱人的能力,也要先学会爱自己,也放过自己。
最直击人心的是最后一幕,如果那天我没走远,如果那天你追出来,我们会不会白头到老。
可是,没有如果。
由于堵车,错过了《最美的时候遇见你》首映式的前三十分钟,因此笔者在此只谈谈后半段的电影。
虽然这部电影记录的是青春时代的爱情故事,但与院线其它那些乱七八糟的青春片不一样,《最美的时候遇见你》中没有堕胎、没有死人也没有各种狗血的剧情,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段青春时光。
可见编导确实只想叙述一段真情实感的小情绪,记录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因此点到即止就已经足够,也不需要过多的杂质。
这与那些唯恐元素不够多不够吸引人的大部分院线电影相比,这部电影有自己的追求及原则,这点坚持值得称赞。
电影后半段故事十分简单,就是讲述一对热恋中恋人的异地恋情。
异地恋向来煎熬,时间的距离以及各种诱惑,能拖垮任何感情。
更何况电影中的男女主角都是高中毕业刚读大学的年轻人,双方都缺乏熟理智的心智,男方不够重视,女方过于在乎,而彼此都不懂得彼此体谅与宽容,这意味着两人的情感必然在矛盾重重走向终结。
电影是女性视角出发,因为镜头叙述视角也是女方角度,并详细白描了女方的小情绪。
当然很多观众认为女主太作,但初尝恋爱的人早已深陷其中,又岂能保证理智的思考?
因此男女主角的种种举动虽然看来幼稚,但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正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阶段。
导演将这些小冲突和小情绪展现出来,正好记录了成长过程中的轨迹。
如果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在不理解不成熟的误会中分手,那是对青春不错的诠释,也表现出初恋的甜美与苦涩。
但很可惜电影并没有选择这一种结果,而是选择让男主劈腿,这就让电影的重点从青春的不成熟走向了渣男变心。
而这种选择各种电影类型都常见,唯独缺少青春独有的味道,这让电影着重于一段感情,而不是一段青春感情。
由于电影一直在力求记录一段青春时光,但却在临门一脚射偏,这一点笔者以之为憾。
再次,有观众将重点放在开房与床戏方面,并在观影中数次笑场,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
毕竟青春承载了太多人的美好,过多地刻画床戏,反而有破坏美感的嫌疑,也不符合正常青春片的套路。
但细细想来其实不对,真实的青春时光其实就是荷尔蒙旺盛的时期,那么有情欲才是真实的青春。
因此导演算是打破了青春片的套路,以现实主义的风格记录真实生活,导演有自己的追求,只是观众的观影习惯需要培养,因此笑场无可避免。
结尾方面,有收尾仓促的感觉。
按照《秒速五厘米》的做法,会选择一首ost配上蒙太奇剪辑,集中表现女主现生活的劳累、孤独,这样才能衬托出青春初恋的美好及怀恋,这样才能为男女女主的再次见面制造更多的唏嘘感。
但电影没有做,只是稍微刻画了一下女主在见面前的些许不安,这对于收尾来说,力度不够,手法也显得不够丰富。
观众看完纷纷表示出“哈?
这就结束”的惊叹感,结构不够工整。
以上文字都建立在“忽略前三十分钟”的观感上,但整体感觉还是可以的,希望导演更进一步。
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的初恋故事。
青涩真挚的内心的小戏份,道出了多数人的少年情感。
我只知道拼命喜欢你,但不知道怎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
因为头一次的恋爱冲动,也不知如何把握尺度,控制自己。
到头来迷失自我,伤了彼此。
男人和女人恰恰相反。
也许没有得到的时候会为你疯狂,对你保持幻想,得到后会回复本性。
就像猎人一般。
但不表明他不爱你了,只是知道了你也爱他,而且那么粘着他,激情过去,心里不那么患得患失了。
同时开始害怕失去宝贵的自由,开始怀疑自由和爱情是否能并存。
而女人则在和男人相处中,越演越烈,刚开始的羞涩因为两个人关系的慢慢成熟而淡化。
本来收一封信就可以回味半天。
而尝了爱情的初期后,开始要的越来越多。
因为恋爱的感觉,家庭也许是无法给的。
一种迷失自我的探索。
女人天生敏感,细腻,爱幻想。
所以对方一个很小的举动,在爱的疯狂神经敏感时,都是惊天动地的。
因为,此时我天天无时无刻不在想你,我为了你失去了自由,而你却显得如此自由。
两个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只是一个巧合,我们被彼此吸引了。
但并不表明要把各自的生活都搭进去。
爱情到后来还是需要一点弹性和积极的调整。
特别是过了热恋期,两个人开始理智了。
还剩什么?
应该不止是轰轰烈烈你侬我侬的回忆。
而是当下在一起不束缚却开心的感觉,懂我非你莫属的感觉。
向对方不断求,来填补自己从小未填满的安全感。
总有一方先累了。
每个人都在探索,即使样子狼狈,也是值得鼓励!
至少我们曾经有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不像长大后,越来越要面子,越来越怕受伤,要考虑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多,瞻前顾后,过分理性,少了真性情。
不完美的结局,完美的回忆。
1213@影城 谢谢@i后窗 带来惊喜。该片最难能可贵是本分而高保真呈现了一段平凡恋情的来龙去脉,单凭这点可以作为青春爱情片的范本。尤喜结尾的处理也很妙,还原度之高足以让人体谅青涩时期不完美的自己与往事。女主入戏加分。 85后导演吴娜尚有前美《行歌坐月》,来日大为可期。小中见大re《第十二夜》
拍的很真实,就是一个女孩的日记回放。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女孩最后辉煌腾达了,有财力将自己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拍成电影
真实的爱情面目。真实的过于美好,真实的过于残酷。动不动就说分手,青春就是本尊了。
这放在哪哪都尴尬,二流三流的言情小说尔尔
电影是真的不好看,而且节奏慢、剪辑差到我没看明白……
衣服确实土掉渣,不过确实是男女之间真实的写照,只不过故事确实太平淡了
因为去过凯里,所以还蛮期待这个片子的,惊喜的是男女主角第一次开房的宾馆正好睡过,有意思。但回到电影来说,还是有些随意了,小成本爱情片的突围,更应该注重结构,台词和故事,但这片只是想去讲个青春爱恋,却又没有那么多让人恋恋不忘的地方存在
太俗套了
这个片子有个很大的优点 就是服装造型妆容都非常还原八零末九零初年代小镇青少年土村的造型 很写实 当然最大的缺点也是这样写实的恋爱十分平淡无奇甚至有点无聊
这年头还真是随便拍一个视频都能叫电影。
确实不好评价。故事太平淡,女主角太作。虽然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么作过来的,但这一款我真的表示很无力。男主演的也不行。故事确实可能很真实,来自千千万万真实中国学生的故事,但电影终究还是应该高于生活的,提炼不够,节点转折也都比较弱。两星。
其实电影剧情不算跌宕起伏,主角爱情也没有开花结果,可是这和我们的青春确实几近相同的,这其实就是我们85后的青春。
太真实地气了。个人痕迹很重,但够真实就不怕缺共情。可能缺点戏剧化的浪漫元素吧,但青春恋情本就是这般天然去雕饰,刻骨铭心又糊涂无理,回首总遗憾喟叹。年轻女导演,掌控能力真的强。选角化妆服装也无敌,从初中演到社会,不带违和的。
劝退我的两点:谭松韵姐姐的扮相以及罗云熙柔弱的小身板。
大写的真实!以及不时露出的尴尬,真的好像发生在身边一样。服化好有年代感,杀马特非主流的青春啊~
特别真实的初恋啊,仿佛看到了我的青春时期,那种青涩和面对命运之手的无知无奈。
本科毕业旅行去的地方。于游客,镇远和凯里并不远。于女主,就是一道坎。我不知道别人,只知道在我的记忆里,也有一个“郭阳”,只是当时的我没有勇气。而我最后大抵也会有面对的勇气。似乎随着年龄渐长,已经慢慢远离逃避,知道了勇敢和面对。女导演的电影风格,更多的情绪。20150327@zjg小剧场 alone
完全不理解导演哪里来的自信说大学场反应强烈是因为阅历共鸣
在最丑的时候暗恋你 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在最作的时候离开你 在最近的时候重逢你
这部电影的优点在于不浮夸,缺点在于太平淡,以至于耳熟能详到没有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