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继续活下去,万尼亚舅舅,我们来日还有很长、很长一串单调的昼夜;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到来的种种考验。
我们要为别人一直工作到我们的老年,等到我们的岁月一旦终了,我们要毫无怨言地死去,我们要在另一个世界里说,我们受过一辈子的苦,我们流过一辈子的泪,我们一辈子过的都是漫长的心酸岁月,那么,上帝自然会可怜我们的,到了那个时候,我的舅舅,我的亲爱的舅舅啊,我们就会看见光辉灿烂、满是愉快和美丽的生活了,我们就会幸福了,我们就会带着一副感动的笑容,来回忆今天的这些不幸了,我们也就会终于尝到休息的滋味了。
我这样相信,我的舅舅啊,我虔诚地,热情地这样相信啊……我们终于会休息下来的!
——《万尼亚舅舅》因为之前看了《驾驶我的车》,所以想了解一下这个故事到底讲什么,看完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
依靠 寄托 崩溃 生活意义缺失之后,还剩什么?
2023.3.26
这两天得到了一部中文字幕的《万尼亚舅舅》,是2020年英国版的。
正好前几天看完了1970年的苏联版,两部影片对照着又看了几遍。
这部影片仍然力图保留契科夫原著的风格和叙事,所以就不再赘述情节了。
按我的理解,影片所描述的几个主要人物,即谢列勃里雅科夫教授、他的二任妻子叶列娜、瓦尼亚舅舅、阿斯特罗夫医生、年轻的索尼雅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思考。
代表着旧俄时代的知识分子,与大部分浑浑噩噩土里刨食的底层民众不同,影片中的人物在温饱之外,最大的困扰就是对于生活意义的思考。
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万尼亚舅舅和阿斯特罗夫医生。
如叶列娜所说:“他们有天赋,有洞察力,他们的头脑可以自由想象。
”阿斯特罗夫医生也说:“人的一切都该是美丽的,不仅仅是脸,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灵魂都是美丽的。
”抱着这样美好的期待,他们去寻求生活的美好。
万尼亚舅舅从年轻时就崇拜自己的姐夫谢列勃里雅科夫教授,二十多年为他理财、抄稿,到老了才看出谢列勃里雅科夫不过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伪君子,自己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只剩下悲哀的感叹:“失去了青春和生命,哪还有什么道德可言?
”自己的付出“就是一个肥皂泡”。
阿斯特罗夫医生兢兢业业的行医,却无力治愈蔓延全国的瘟疫。
他并不期待有轰轰烈烈的事业,只希望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让后来的人们记住自己。
他说:“100年或200年后的今天,我们都会消失,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那时的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
会说我们的好话吗?
他们只会忘记我们。
”他对万尼亚舅舅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你我这样的老顽固,我们被困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处境毫无希望。
”这所庄园就如同一个监狱,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在这个古老破旧的二十六个房间中徘徊,在弥漫着腐朽空气的一潭死水中挣扎。
从最初的激动、努力到最后的失望,但凡是有过理想和追求的俄罗斯知识分子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迷茫和苦闷。
索尼雅在影片结束时那段著名的大段独白,真的是非常好!
其中有一个关键词,说了好几次:“我们会得到休息。
”是一种苦苦追求不得而无奈的泄气,还是看到光明的出路后喜悦的放松?
非常耐琢磨。
这一版的《万尼亚舅舅》的结构很特殊,虽然没有脱离舞台,仍然在刻意的强调舞台的存在。
先是描述了新冠疫情下的剧团停演,舞台上的道具都罩上了一层白布。
然后是解封后演员们回到剧场,演出开始。
老奶奶将那些白布一层层的揭开,医生上场开始台词。
编导这样安排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通常我们看电影,从小孩开始,就不住的问大人:“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得到回答后,不由自主的就站到好人一边,一起和坏人斗争,直到胜利。
其实普通的观众们看电影也是这样,往往下意识的将自己代入到影片中的某个角色中,伴他喜悦伴他流泪。
而在这里,编导有意制造一种距离感,让观众明白,我们是在看戏,是从戏中去体会契科夫所说“既没有一个天使,也没有一个魔鬼”的场景。
不需要观众的代入,我们和角色是疏离的,我们是在另一个世界中去观察这一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
因为故事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真实的生活。
编导并不指望我们去判断人物的好与坏,只是去冷静的剥开人物的灵魂。
这种置身事外的观察,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整个故事背后的精神。
再看语言。
不知道是原著的语言还是翻译的语言。
看1970年版的时候,那些台词总是让人觉得很别扭。
而看这个2020版的,就感到顺溜多了。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是,1970年版的以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话剧中,台词都是根据焦菊隐的翻译原封不动的搬过来的。
而焦菊隐翻译这部名著的年代,是1930年。
那时候在咱们这里,白话文普及也不过是十几年。
人们尤其是知识界对于白话文的运用还是很初级很不成熟的。
且不说胡适的那首“匹克尼克来江边”令人不知所云,就是鲁迅的文字和我们现在的习惯用法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曾经看过一本那时的书,名为《亚森罗平奇案》,开头的文字是这样翻译的:“话说法国巴黎地方,乃是个热闹的所在。
”读起来好像是到了《水浒》时代。
而在近几年的《生活大爆炸》中,翻译出来的语言就非常贴近现在的生活了,令人感到妙趣横生。
所以,并非是原著的文字晦涩,也并非是翻译家的水平不够,实在是时代的原因,语言发展的原因。
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当然是2020年版本的更容易接受了。
万尼亚舅舅由托比·琼斯饰演。
在以前的很多影片中,他都是出演一些配角,虽然脸儿熟,印象并不深刻。
在这部电影里,他的表演真是好极了。
其中有一段,表现万尼亚舅舅对生活的失望,台词是:“他是一个肥皂泡。
”说到这里,他把食指伸进嘴里,快速拿出,发出“波”的一声。
是一种俏皮又无奈的表达。
非常有创意!
本人评分:7.0。
后劲太大了,看完以后和朋友走出影院,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过了很久才能够说出自己很喜欢。
以前看人讲契诃夫,说「他在人群中指出一种不值得过的生活,并且大声疾呼要人们看看自己。
」看看自己的意思是,要直面生活中最难看的一面。
走在故事里的人都太卑琐了。
甚至于生活的绝望是很平庸的,这绝望并不新鲜。
但是尖锐。
人怎么摆放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知道支撑自己生活的一切都是荒谬的空中阁楼。
那以后要怎么样呢?
当你发现这一切,面对这一切以后,精神处死过一次之后,要怎么样呢?
前两幕情节千头万绪,对话有点无聊。
看起来无非是一群醉鬼之前消磨。
直到第三幕,一切突然被轰到台前,那受折磨的堕落的人有了具体的形象。
「写放弃的故事要从写他怎样坚持开始」。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比如疯癫的繁漪。
生活碾过你,但是不能死,还不能死,还没到时候。
他问我的人生还有十二年,我怎么活下去呢?
可以理解吗?
可以拯救吗?
可以看看自己吗?
不,那就看不下去了。
总是审视的人生过不下去。
所以子弹打不中,而生活还要继续。
教授线也是,教授这个人物集中展示了色厉内荏。
太「体面」了。
Typical体面。
医生和叶琳娜的线条也非常有意思。
很喜欢医生和叶琳娜独处戏的运镜,那段看得我很不舒服,镜头一直有一种胁迫感,让人感觉非常逼仄,危险。
女演员的表演太神了。
她唇部轻微的动作让我感觉他们一定会接吻。
——但这也不是最神的,最神秘的是医生爱她,但是不尊重她。
她渴望得到尊重,「我比你想得要好」,不,但不是。
医生轻视她,觉得她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但仍然被吸引,并且被拖拽进泥潭里。
好神秘!
索菲亚的演员太可爱了,那小兔的牙齿,小狗的湿漉漉的眼睛,好生动,好厉害。
她,一个俄罗斯文学里常有的纯真的地母的形象,承受一切,滋养一切,像圣徒一样背负生活的十字架,to live is to suffer。
我想到非常多故事,想到李缇向后倒下,变成飞鸟。
想到《野梨树》里挖坑的作家,想到不写作的良多。
他们都是这样那样的变体。
包括我的生活,现在的生活。
契诃夫问了好大的问题,好粗暴的问题,他抓住我的肩膀摇晃,问我: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
我看到了,但我还没有找到办法。
在天桥艺术中心观看放映版,效果出乎预料得好,可能这种形式更适合我这个观剧门外汉。
没有看过原著,但改编应该是比较忠实原著的,非常的契诃夫。
作为一个泪点极低的人会看哭观看之前有所预计,但看到面目扭曲却是人生中第一次。
可能因为我也有“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的困惑,而且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不够漂亮,爱的人不爱你;不够惊才绝艳,没有太大的成就;善良正直勤劳朴实,却被人笑话被人嗤之以鼻;就算被爱相爱、有所小成、受人尊敬,却依然不满足、不快乐;更何况人终有一死,死后谁还会记得?不是天才、超人、英雄、伟人,甚至也不是傻子、疯子、坏人、恶人,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日复一日,直到老去,直到死去。
这是剧中人的痛苦,也是我的,这好像是一个不能太深入去思考的问题,因为一旦思考必然感到无解,感到痛苦。
可依然还是去想,就像看到这部作品还是会深受触动。
之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看到有人说加缪的哲学回答生活的意义就是无意义,所以去看了《局外人》,可看完觉得和“多余人”没什么太大区别,如果说有,那就是“局外人”已彻底放弃。
所以不可避免地还是更喜欢俄罗斯文学,即使痛苦也仍然执着寻找、发问,甚至试图回答。
就像剧中最后索尼娅那段堪比宗教祷告的话,我不知道有没有说服万尼亚舅舅,反正没有说服我,但这并不妨碍我感受到她的力量,无论如何,不要放弃。
20210123,中间影院,西区剧场录制版。
整个戏的味道都有点“不够俄国”。
俄国剧本,英国演员,却呈现了一群美国人式的角色。
几位主角的自我认知太过清晰或坚定,他们即使犹疑纠结,也是从左边跳到右边。
而俄国人,在我感觉里,是站着不动微微左右摇摆就好。
“简,我爱/恨你”一鼓作气流利自然,而“伊里娜·伊芙娜·卡娜洛维奇·乌里扬诺娃”可能就耗费了太多气息,后面比较适合接“我对您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深刻情感”。
契诃夫的三部曲都是在描述庸常世界之无聊绝望,出于善良,最乐观的主角前方会有微弱遥远的烛火,但本场的结尾坚定得像修女看到圣光降世。
影像录制风格加剧了这种“清晰”,太多的切换让人觉得这是电影不是话剧,太多的特写则让演员太过突出,舞台——也就是角色生活的压抑陈旧的环境——很少完整呈现在观众视野中。
既无法浸没,又不够疏离,戏剧的魅力因此丧失不少。
但演出结束时空空荡荡的观众席和默默拥抱的演员还是令人感动,2020年因为疫情停演,又回来专门录了影像,也许那些乐观都是导演有意给困境中的人类一点鼓励。
我为此加了一星。
PS:阿米蒂奇比《萨勒姆女巫》时候瘦且帅,可能因为这次是医生而非农夫,也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时间穿着衣服(?
)
因为Escenario0里短小精悍的改编剧集来,想看看更经典的舞台演绎。
这一版的角色很全,故事有头有尾,对于剧本的呈现有增无减,泪点低的会看哭五次以上。
每个角色都表现得好有张力,好像在舞台上看到了各人不同人生哲学的碰撞,人与人产生冲突然后又和解,真正没办法达成一致的只有他们被前半生经验塑造出来的不同思维方式,这种时刻可能就需要一些compassion来维持关系的平衡。
可能所谓契诃夫戏剧中“没有一个天使,也没有一个魔鬼”其内涵就在这里吧。
泪点低,角色的动作和眼神也给了我很多随意发散思维的机会,所以哭了很多次。
哭的时候最大的感慨是:人为了吃饭活好难,为了尊严活更难,自己活得有尊严还不伤害别人的尊严更更难。。
看着经典剧目被搬上舞台的感觉就好像和一群真挚的朋友一起探讨一部作品,每个人都向其中注入了自己的解读。
最近对戏剧兴趣很大,果然是因为看了戏生。
上一次心血来潮琢磨戏剧还是因为网易王三三的《戏精宿舍》,当时还想加个剧社,希望今年能还愿。
与其说对戏剧产生兴趣,不如说是很欣赏那些用心搞戏剧,并且能把对戏剧的热爱投入生活的人。
万尼亚舅舅喜欢去世姐姐的教授丈夫的现任妻子叶莲娜,内心独白说当她17岁自己37岁,如果有所行动会不会不一样?
医生也喜欢叶莲娜,叶莲娜应该也对医生有好感,医生每天都会过来,教授的女儿索菲亚喜欢医生。
一天,教授宣布建议卖了庄园,庄园是万尼亚父亲买下的首付了7万,还剩25000卢布,能买下庄园的唯一办法是万尼亚放弃继承权,所以万尼亚签了自己的份额,送给了姐姐,没有欠债的原因是万尼亚舅舅一点点辛勤劳动,说自己相当于遗产用了两倍的价钱,还不断节食缩食,寄钱给教授,现在居然要卖了庄园,万尼亚舅舅差点开枪打中教授,当晚,教授和黑人妻子离开,叶莲娜和医生做了最后的吻别舅舅没有去送教授,他们送完教授回来后,舅舅和索菲亚处理账单,继续生活就是感觉有点冗长
2020年当戏剧行业被全球疫情沉重打击,幸运的是戏剧的影视化给行业带来一线曙光, 电影《万尼亚舅舅》就是如此。。。
故事梗概: Sonya (Aimee Lou Wood) 和她的舅舅 Vanya (Toby Jones) 力图挽救家族产业, 呃。。。
平时只有当地医生 Astrov (Richard Armitage) 偶尔如家拜访。
然而, Sonya 父亲 Serebryakov 教授 (Roger Allam) 与他新婚妻子Yelena (Rosalind Eleazar) -- 一个活力四足、充满魅力的女人突然回归。。。。
故事就是这么开始折腾滴:
摘自:upcomingonscreen.com本片的艺术指导 Rae Smith 成功地利用光影变化营造故事场景变化、有效地烘托气氛。
与此同时,灵活的摄影镜头也让舞台上的角色对话更是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让观众可以更加感同身受。
呃。。。
我没有看过契科夫的《万尼亚舅舅》原著,就这部影片本身而言,他主要还是讲述角色的情感磨难。。。。
Sonya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而且愈战愈勇。。。
然而后者却是她的大灾星。。。
Sonya 美好的让你不忍看她的不幸。。。
Wood (Aimee Lou ) 也是个好女人, 她爱着Astrov 。。。
也给沉沦于其职业、献祭于其职业的悲剧男人。。。。
看着自己爱的人走向油枯灯灭的境地无疑也是痛苦万分的经历。。。
Yelena 嫁给了一个比她大的多的男人、亦无爱情可言, 她被困于乡村生活而无路可退
摘自:upcomingonscreen.comSerebryakov 教授令人厌恶,他极度自私、甚至对自己子嗣也毫无情感联系。。。
万尼亚舅舅。。
奉献了他的一生给了他的家族。。。
人到中年早已放弃了他的爱情、自己的家庭、独立、甚至产业继承。。。
在Serebryakov 教授回归后万尼亚舅舅的世界分崩离析。。。
剩下的只有愤世嫉俗和酒精麻醉。。。
若没有年轻的Sonya, 他将无所适从:毫无疑问地, Toby Jones 的表演令人瞩目。
摘自:upcomingonscreen.comRoss MacGibbon 不仅把《万尼亚舅舅》作品中的角色从舞台迁移到了大荧幕上,同时电影语言、诸如镜头转换等也令丰富作品的表达内涵。。。。
Yet, for all of the sorrow, humour is abundant in this play. While the audience is not there to utter a laugh, we somehow find ourselves doing so.《万尼亚舅舅》给你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飨宴,如果你对英伦的话剧有兴趣的话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伟大的契科夫,经典的英国呈现,全程抓人,一开始的舞台布景就喜欢,如此迷人的舞台布景,那么充沛丰富繁复的调调太喜欢啦,都不敢相信是舞台布景。
看过的几部英国话剧中竟然最喜欢这部,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境遇中,走不出来。
一百多人后的我们依然如此。
即便《驾驶我的车》有那么多梗,那么多线索,机巧,但是永恒的情感或许就是这样,不需要那么多花哨,就很有力量了。
疫情期间空无一人的观众席,和澎湃剧烈冲突的舞台形成强烈对比。
给我最大冲击的不是最后索妮娅对万尼亚舅舅说的那一大段台词,而是万尼亚舅舅和教授剧烈冲突的那一段。
每人都理直气壮的在自己的情景中。
教授也气得发抖,哈哈。
自知不自知的人都没法挣脱自己的命运。
剧中每个都非常非常不幸福的人,反而是最最年轻不幸福的索妮娅充满勇气对舅舅说:我们要继续活下去,万尼亚舅舅,我们来日还有很长、很长一串单调的昼夜;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封来的种种考验。
我们要为别人一直工作到我们的老年,等到我们的岁月一旦终了,我们要毫无怨言地死去,我们要在另一个世界里说,我们受过一辈子的苦,我们流过一辈子的泪,我们一辈子过的都是漫长的辛酸岁月,那么,上帝自然会可怜我们的,到了那个时候,我的舅舅,我的亲爱的舅舅啊,我们就会看见光辉灿烂的、满是愉快和美丽的生活了,我们就会幸福了,我们就会带着一副感动的笑容,来回忆今天的这些不幸了,我们也就会终于尝到休息的滋味了。
我这样相信,我的舅舅啊,我虔诚地、热情地这样相信啊…我们会休息下来的!
我们会听得见天使的声音,会看得见整个洒满了金刚石的天堂,所有人类的恶心肠和所有我们所遭受的苦痛,都将让位于弥漫着整个世界的一种伟大的慈爱,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安宁的、幸福的,像抚爱那么温柔的。
我这样相信,我这样相信……可怜的、可怜的万尼亚舅舅啊。
你哭了……(流着泪)你一生都没有享受过幸福,但是,等待着吧,万尼亚舅舅,等待着吧……我们会享受到休息的……(拥抱他)啊,休息啊!
百年之后依然打动人心!人依然生活在痛苦中
俺終於看完了!RA露肉好評!最感動的是葉尼亞在看著醫生展示地圖時候那種欲望的流露。醫生指責葉尼亞沒有理想整日無所事事簡直是在説我,後來他又説葉一定會出軌,這樣鄙視這對方還被對方所吸引是我想看到的虐文啊。教授的自私和盲目非常典型。對最後彼世的幸福的向往對我來説反而是更加悲涼因爲我不相信。
演的很卖力。全英国班底拍俄罗斯的剧总差点意思,更何况其中有一个黑人来演风情万种的俄罗斯女郎。
继《汉密尔顿》以来,疫情背景下戏剧影视化表达的又一部上乘之作。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一个多世纪过去,契诃夫描写的发生在俄罗斯农庄中的人类生存困境依然找不到出路。信仰的坍塌、伦理的失范、资本的压迫、爱情的失落、亲情的围困、阶层的固化、身份的迷失……这一切矛盾在现代社会仍得不到消解,只会以另一种面貌不断复制、重复上架 ,等着你不由自主前去认领。所以人类的悲剧就在于此,你永远无法摆脱自身局限和单调历史的桎梏。一切超越无限的思索与僭行,只能像西西弗斯轮回循环的恒定悲剧一样永无止休 、永蹈覆辙。
幻灭
个人不是特别喜欢,Sophia说了很多次忍耐,幸福终会降临什么的,也还是深陷苦难人的morphine罢了。
人超越不了生活的局限,但又不得不去寻找答案。注定就像热评说的,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经过审视的人生并不好过。
一次疫情期间的特殊集结,绝暗时刻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坚持,铸就了这个企划;再加上有Aimee Lou Wood,情感分加满。Toby Jones的表演近乎是压制式的,首两幕的“忍”再到彻底爆发揭示舅舅与姐夫之间的关系,远超想象。舞台上的布景和空间设计是十足厉害的,从暴雨将至的幽暗昏黄,再到宁静下午的田园悠然,用客厅里的光影照射来体现变化提供了非常生动的感受;只可惜全程多为聚焦的镜头,没有给到最合适的角度呈现,也在心中扣了分。
活着是永远的主题
对原著不熟悉,还需要多看几个版本
平庸是否是一种罪过?他人与我该如何取舍?幸福又是什么样的?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生本身 多看看契科夫 人生的路 先窄后暗 最后一条大道 直通天堂
总体还行,但zzzq选角扣一分,那么喜欢赛尼哥进来,那亚裔呢?拉丁裔呢?怎么不一碗水端平?
群戏极佳,人生无意义,但仍要前行。改编中规中矩,无甚新意,没能把疫情元素融入题材中。
经过Conor McPherson改编后比较通俗明了,但这一版本也封闭了契诃夫文本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也许是对这一疫情时期特别录制的版本期待过高,我还以为医生自然主义的经典台词会得到某些能与当下情景共鸣的舞台表现,结果就这?!而整部传统现实主义制作最令我匪夷所思和反感的是,结尾索尼娅那段的台词全然以一种“心灵鸡汤”的方式呈现(这跟Tuminas、Butusov等导演的版本一比就高下立判),索尼娅和万尼亚舅舅沐浴在某种宗教式自我牺牲精神的光芒之下,在这种圣人化的简单化处理下,契诃夫文本对于生活荒谬一面的展现和批判都荡然无存。这也让我联想到,这不就是那些喜欢鼓吹“本分文化”的资本家、强调“奉献”的当权者最喜欢给他们所剥削的人所灌的迷魂汤吗?
不得不说,这个选角的视觉年龄,让我对谁是是?产生了质疑。
比喻惊人,十年空白……
男人必看影片之妥协。
票买晚了,在坚硬的地板坐了三小时看完…除了中间关于房子去留问题那段争吵好看,其他有点太平而且不连贯。Sonia的选角我觉得很合适可最后表现也不出彩。医生和Elena的对手戏有点失败。最后Sonia重复着we will rest,我突然想起中学的时候我也写过:我会努力、忍耐到可以休息的那一天。然后老师找我谈话…说我太消极了🤣
这种舞台剧练练口语还行,剧情不太吸引人
爱尔不得,被困在琐碎时间里的人民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