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赤叶青枫6月15日上映的多部新片之中,有两部影片非常值得一看。
一部是《侏罗纪世界2》,另一部便是《血十三》。
前者是好莱坞著名科幻大IP的最新续作,无数影迷翘首以盼的“星爵大战霸王龙”;后者是根据多起现实社会案件改编的华语犯罪悬疑电影的异色之作,二者看似关联不大,实则有一共通之处:都是嗜血惊魂!
只不过,前者“出动”的是恐龙怪兽,而后者则是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直击人性痛点。
《血十三》讲述了一个香艳血腥、诡异惊心、极度烧脑的犯罪故事。
市内凶杀案频发,多名死者皆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卖淫女,遇害前都恰好身穿红裙,都是被放干鲜血遭虐杀而死,而且除此之外现场再无其他半点对破案有利的蛛丝马迹。
为了破案,市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饰)在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饰)的协助下,不惜将自己作为诱饵,深夜打扮成红裙性感女子诱敌上钩。
后来凶手终于浮出水面,而邢敏却命悬一线,分分钟都有可能成为第十三个被害者!
就题材和剧情而言,《血十三》是典型的大女主戏,而且极为大胆地将焦点放在了卖淫女这一特殊边缘群体身上;就画面而言,片中不仅有多位无辜女子被连环杀人案凶手残害的镜头,更有裸体艳尸出镜,尺度之大,在近年来的华语片中甚为罕见;就影片台前幕后主创而言,此片是80后新锐女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编剧胡涂也是位女士,再加上女主角是凭借在《演员的诞生》第一季中人气飙升的演技派“文艺片女王” 黄璐,鲜明的女性视角昭然若揭……要知道每年华语犯罪悬疑电影虽然层出不穷,但里里外外如此这般明显极具“女性”这一性别意味的此类电影近年来并未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出现过,故而《血十三》问世,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意义非凡,而譬如红裙、鲜血、红唇等红色元素的大量反复运用以及不时摇晃的写实镜头亦进一步凸显了此片的先锋性与探索性。
更为难得的是,《血十三》噱头十足不假,但并非徒有其表。
它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剧情的扑朔迷离与悬念的环环相扣令人惊心动魄之余又烧脑不断:影片伊始,第一个被害者生前最后接触的多名男子一个个皆有重大犯罪嫌疑,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却又陆续分别洗脱了嫌疑;也许某些“老司机”观众观影看到一半时已能猜中谁是真凶,但是变态凶手的犯案动机,老周随身携带木匣里所装的骷髅头的真实身份,郊外小院内女植物人的瘫痪隐情等依旧惊悚成谜;等到邢敏以自身为饵诱敌上钩后更是一度神秘失踪,那段时间她到底身在何处?
最后她又能否成功逃离魔爪并成功抓获凶手?
……一切的一切,唯有看完全片才能陆续解开谜团。
否则,就算你猜中了开头,也很可能无法猜中结局。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没有单纯只是为了破案而破案,它借讲述诡异离奇的连环凶杀案的侦破过程客观呈现了在当今看似“笑贫不笑娼”的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对特殊边缘群体实质上的漠视与歧视——就连同样身为女性的执法人员邢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亦不例外,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则是将这一人性暧昧痛点极致放大,不禁发人深省。
而老周十五年锲而不舍的人海追凶,邢敏从例行公事地查案到为抓获凶手不惜以身犯险,再到终于学会真正尊重生命的心态转变,亦不仅仅是为了尽忠职守的伸张正义及铲奸除恶,更是一场血与罪的人性救赎。
生命可贵,善恶一念,且行且珍惜。
越是落后的地方,少生点男孩为妙真的,荷尔蒙高的雄性本身就没有什么好的发泄渠道,内地又男多女少,教育资源严重不均匀男女身体本身就有差异,尤其亚洲这里,一个男的心理变态能杀掉十几个女的,而一个女的想杀人才能杀几个男的?
这样下去是间接给这个国家消灭人口呢把这些男孩生出来,又不好好教育,然后把他们变成消灭自己的凶手,有必要吗?
看到这部电影都没有评分,想着来写点东西。
文章为作者自己的观点,不喜勿喷一直觉得小成本电影挺可怜的,没有有噱头的明星加持,也没有超级特效,自然做不到一些大成本电影的效果,这部电影从上映到下映都没有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也是意外才在昨天晚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资源。
被电影的剧情描述所吸引,迫不及待的看了。
有剧情没市场是小成本电影最大的悲哀,在这里想要点名提一下《毛骗》。
讲一下内容吧,影片开始就没给我什么特别大的好感,标题来的很突兀,很快的就开始了,好像是赶不及的要给你讲这个故事。
不知道是因为穷还是故意安排,全片男女主几乎没有化妆(除了女主假扮妓女的时候),给人一种冷冷淡淡的感觉。
故事前期很吸引人,红裙子妓女,15年在逃连环杀手,受小三影响家庭破裂的女警,一直追踪杀手的老警察,很多细节的感情处理都一般般,比较隐晦,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处理到,关于演员的演技我在这里不是很想说,因为昨天刚刚看完《梅尔罗斯》,两者差距比较大,可能会出现比较偏激的看法。
结局烂尾是我看到很多人写到的,其实我对结局的要求一般般,也没有觉得烂尾,只是处理的不够恰当,导演还是处于一种想要快点吧故事讲完的状态,确实会比较影响观众的观影态度。
总的来说,电影故事情节还是值得一看或者说值得一听的,其他的一般般,无功无过。
我看了一半都不到就看不下去了,摄影不该晃的时候一个劲晃,晃也晃不到点上,一会晃一会不晃,构图也很迷。
还有黄璐不适合演这种角色吧?
虽然满脸写着不屑但是警察该有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啊?
整个片子也没多少悬疑的气氛,想弄杀人回忆的感觉?
香奈儿限量版的红裙子也出现太多次了吧?
还有就是,几位主角前面交代了剧情接下来就有人冲进来证实了?
也太快了吧?
还有每个临退休的老警察都得有点遗憾要弥补?
很迷,很尬,整理来说,还不如重案六组。
《血十三》是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人性的洗礼电影《血十三》由新锐导演李聆聪执导,由黄璐、谢钢、钱波等主演的犯罪嫌影片。
《血十三》是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人性的洗礼影片中,一场刚发生的卖淫女被杀的血案,年轻女性经邢敏(黄璐饰)与执着追踪连环凶杀案却临近退休的刑警老周(谢钢饰)走到一起组成专案组。
《血十三》是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人性的洗礼放干鲜血的残忍手段、五万元失窃款、老周随身带着的神秘木箱子,连同十五年悬而未解的凶杀案,剧情环环相扣,悬念丛生紧张刺激。
《血十三》是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人性的洗礼在灰败的背景中,四溅的鲜血、飞扬的红色裙子、烈焰红唇……触目惊心的“红”贯串影片始终,是刺激、痛快、美艳与迸发,在情绪的宣泄中升华成一种惊艳的致命美感。
《血十三》是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人性的洗礼邢敏因为童年阴影对卖街女有着很深的偏见,与办案手段老辣的老警察,从五万元失窃到金融高管领导的审讯,从男朋友刘洋、邻居、黑衣人、柯正华一系列剥茧抽丝,其间不乏黑色幽默。
《血十三》是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人性的洗礼影片明写连环杀人案,暗写了失足女性这个居无定所、无权无势的人群,他们为生计面对的不仅仅是没有思想的空心人,还有残暴的凶徒。
因为违背社会公德,这个人群卑微如草芥,藏在黑暗中见不得人,就连死也被盖上咎由自取的印章,不值得被同情。
《血十三》是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人性的洗礼杀人魔因为自己的失败,而心怀报复的怨念,用放干鲜血的残忍手段虐杀卖街女,试图以血祭妄图求得超脱,实则是将人性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人性面前,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因为下一刻发生什么,都不可测!
《血十三》是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人性的洗礼不过值得看的还是本篇在悬念的设置,以及故事情节中抛出来的包袱,木匣骷髅身份、女植物人瘫痪隐情、邢敏失踪是生是死?
这些谜团交织,钩织出来的紧凑剧情,让人如身临其境。
在血腥与现实真相交融,营造出的一种直击人性的凛冽之感,也是人世间的一种无限的苍凉感。
《血十三》是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人性的洗礼在这场人性自私与卑劣的多重交叠中,最后女警察与自己达成和解,并不惜以身犯险来揪出神秘的连环杀手,女警察被绑架,在争分夺秒的极度紧张的高潮后,仓促的收尾却成为本篇一个最大的败笔。
因为女警是第十三个穿红裙的女人,因为这个数字不吉利,被变态杀人魔给放过、全身而退,然后凶手自杀了……《血十三》若是由此落笔,总是心中有种意犹未尽的缺失感。
G�7v��d�
带着一颗看悬疑犯罪动作片的心来,看到的是《重案六组》水平,故事情节平淡的出租车司机变态凶杀案。
影片故事分两部分,刑警邢敏、梅硕、老周三人之间的关系,变态杀人犯柯正华的行为和心路。
时长上两大关系各占一半,又用了很长时间讲三名刑警之间的纠葛和排查,对于最重要的柯正华的犯罪过程、被识破、破案这段讲述的少,最重要的部分也不够精彩。
引发悬疑的是一起又一起强奸杀人案中被害人的红裙子,几乎相同的匕首刺入颈部缓慢放血致死的作案过程,被调查的局长夫妇、雇来的打手、贪财的邻居、出租车司机等人。
有点像开心麻花的黑色幽默舞台剧《二维码杀手》,突然死了人,警方调查来调查去,凶手却是最不可能的那个人。
相比开心麻花的舞台剧,《血十三》是平淡的按时间发展顺序叙述悬疑故事,没有笑点爆点。
相比香港电影激烈的警匪片,制造悬疑和调查案件的时间长,激烈冲突、打斗、车戏、枪战都不足,缺少警匪针锋相对的精彩。
故事还有一些问题,故事背景是在北京拍摄,柯正华作案时开的都是换过假车牌的出租车,照例在北京是查处假牌套牌最严格的城市之一,北京城区的交警夜查也很严格,没理由这么长时间作案多次没被警方发现这辆车夜间用的是假牌照。
其他乘客打车要发票看车牌号也能发现。
监控既然拍到出租车牌,没有调查下车牌真假也是警方不合常理的举动。
直到刑警老周上门走访触碰车牌发现松动,还没去查证真假。
老警察对车牌不敏感是不正常的。
柯正华的出车也有问题,单班车只跑夜班,就算抢得遇害卖淫女身上的现金,怕是挣不够每个月的份钱和油钱。
这么诡异的出车,出租汽车公司也能从行车轨迹中发现异常,北京出租车都有GPS行车轨迹记录和跟踪。
最重要的是柯正华每次载穿红裙子的女性乘车,如何把女乘客弄晕过去,运到家里打镇静剂,再实施奸杀。
即便是醉酒状态,睁眼发现行车路线不对,司机图谋不轨,女乘客也会大声呼救,司机的罪行难免暴露。
况且北京出租车司机无法用车内锁锁住乘客车门。
那么柯正华如何把女乘客运到郊外家里注射镇静剂的呢?
影片没有细讲。
用女刑警邢敏诱捕柯正华是非常危险的愚蠢行为。
因为讯问中柯正华见过邢敏,即便换了衣服,等车开近也能看清,如果柯正华拒载并驾车逃跑该怎么办呢?
更严重的柯正华发现警察诱捕,开车撞向邢敏呢?
用嫌疑人见过的警察诱捕,可能是看过警匪片里最蠢的设计吧。
柯正华奸杀十多个人说明他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
因此编剧别把犯罪分子当傻子,也别忽悠观众。
柯正华奸杀前妻的案件中警方就有理由判断出柯正华是犯罪嫌疑人。
因为他们感情不合,作案前有过多次争吵,作案后柯正华就找不到人。
从人的心理出发,做第一案时不大可能有超强的心理准备,去完美的规划好如何逃避警方调查抓捕。
联系上柯正华,警方能从测谎中发现他的马脚;联系不上则柯正华就有重大作案嫌疑。
杀妻案中柯正华是很难跑掉的。
再有机会让他跑去外地,影片里也就是说警方太蠢了。
后面讲到柯正华自述奸杀卖淫女名上为了放血洗清这些人的脏污,实则为了发泄性欲,这两点是矛盾的。
厌恶卖淫女的人又如何会和她们发生性关系呢?
奸杀后的遗体会留下精斑等生物痕迹,警方通过搜集DNA也能找到犯罪嫌疑人,然后按此次监控中的人抽血检验即可查证。
影片对于性的认识也是有偏差的,柯正华是否有可能从与一个昏迷不醒的女性交配中获得快感呢?
我不认同。
因为其中缺少互动交流,就像一个人玩充气娃娃获得的快感呈现在电影中的尴尬。
对性的描述比较到位的如《色戒》,男女主在生活中一直有保持有互动。
试想男方激情,女方一动不动如木鸡,场面一定非常尴尬。
《血十三》就像《重案六组》中某一集抓捕变态奸杀男的扩展,从40分钟一集扩展到近100分钟电影。
但是依旧如电视剧集的平淡,拍摄手法和画面效果也同电视剧如出一辙。
扩展的时长用在三名刑警的讨论和分歧、冗长的调查讯问证人上。
留给本应最精彩的破案抓捕部分的时间还是少,抓捕和破案远不够精彩达到高潮。
对社会问题和人物塑造浅偿则止,完成度不高! 叙事粗糙,节奏失控,整体太简陋! 剧本惨不忍睹,人物歇斯底里,剪辑尤其失控!
如果案情本身不够悬疑的话,过分频繁运用快切不仅无法营造紧张感,反而连正常的叙事也割裂了。
据说是导演的处女作,何不更平实一点?
“风格即人”,这种东西是自然流露的
为什么片名要给人蹭《狗十三》IP的意思?
故事很容易让人想到开膛手杰克。
韩国电影《追击者》也是连环杀失足妇女的。
专门针对失足女,“拯救她们的灵魂”,这样的设置是老生常谈了,而还有一星期就要退休的老刑警,冲动的年轻女警,这样的组合也可谓老一套,我原先想这个老刑警得挂掉,编剧居然让他活着,没劲。
男朋友这条线纯粹是来凑热闹的,角色非常脸谱。
整个案子最大的亮点是网上请杀手,现实中就发生过傻二网络杀手一家转手一家,最后去杀人的却退缩不干的。
其他情节都没法看,全是套路,包括结尾女警察穿红裙去钓鱼,而雨夜是模仿《杀人回忆》。
黄璐这个警察不太像,还歧视失足妇女,给警察招黑了。
编剧说是警察出身,但很显然不是刑警,想当然的情节不少。
听到“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话,就有点看不下去了,这是严重违反法治精神的,很多派出所都改掉了。
民间说得好,“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
另外对警察用苹果手机表示有点怀疑,我和一群警察开过会,他们基本用的是华为,没有苹果。
不是说买不起,而是貌似有规定。
悬疑犯罪片,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类型片。
玩转多线叙事的《暴烈无声》,科幻和犯罪结合的《记忆大师》,两部《心理罪》的轮番上映和网剧《黑夜追凶》、《无证之罪》的大火,都说明了犯罪片市场在国内的渐渐成型。
大尺度的犯案场景和烧脑反转的剧情,是国产悬疑犯罪片的最大特点。
除此之外,这些犯罪片无论是主角还是凶手,清一色都是由男性担当主演。
女性在犯罪片里的角色,不是甘当绿色,作为一个功能性角色推进剧情,就是香艳、脆弱的牺牲者,来激起观众和主角的同情心和猎奇感。
复杂、丰富的女性角色,在这类影片中几乎是缺席的。
直到这部电影的上映—— 《血十三》
《血十三》由黄璐和谢钢主演,是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
黄璐,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是《盲山》中的大学毕业生白春梅,也是《推拿》中的发廊小姐小蛮。
翻看黄璐的主要作品,会发现几乎都是文艺片,这也是她首次出演国产商业类型片。
在本片里,她不再是“社会边缘群体”,而是饰演一名行事爽利的女刑警邢敏。
另一位主演谢钢就更不说了,作为演艺生涯长达30年的老戏骨,一举一动都是戏,既能在《茶馆》中饰演自视甚高、富可敌国的秦二爷,又能出演一个扔在人群中都认不出来的普通老警察。
01 十二个被放血的受害者《血十三》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城市里,女刑警邢敏在深夜突然接到一宗报案,一个妓女被倒挂在家里,因全身鲜血被放干而死,死状极其骇人。
在她家的床上,平整地铺着一件红色的香奈儿长裙。
经过邢敏的调查,有四名嫌疑人被锁定,一个是女死者的男性好友,一个是送她回家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是与她有肉体交易的当地金融局局长,还有一个是身份不明的神秘人。
这起离奇的谋杀案,让已经退休的破案专家老周不请而来。
原来这起谋杀案和十五年前的连环凶杀案极其相似:受害者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年轻卖淫女,她们遇害前都身穿红裙,作案手法都是被放血虐杀而死。
所以,老周认为凶手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这桩凶杀案是老周心头放不下的一个结,十五年来,他在全国锲而不舍地追查凶手,一直携带着当年死者的头骨。
然而相比老周的急切,邢敏却因为家庭原因,始终对这些靠卖肉为生的底层女性抱有偏见和敌意,内心不断交战于对受害者的痛恨和怜悯中。
随着又发生了两起谋杀案,警方始终无法找到线索,为了替这十二条无辜的生命讨回公道,邢敏决定以身犯险,穿上死者的红裙子,打扮成妓女,引诱凶手上钩……
作为一部国产原创犯罪片,本片的一大特点是写实,无论是风格还是人物,都像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
编剧胡涂,曾是公安局的一名警官,她接触过大量犯罪案例,所以在故事方面,不同于架空的悬疑犯罪片,这里或多或少都有点真实案件的痕迹,尤其是警察的侦破过程、抓捕方法,虽然繁琐但确实可信。
配合故事的扎实,导演李聆聪也克制地没有在形式上多加炫技,而是选择用最接地气的手持风格来还原案件的调查。
它着重于突出邢敏是如何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线索,并且把故事的重心放在了挖掘人物内心和展现社会边缘的底层人物上。
从一件离奇案件的发生,进而开始探讨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并借此进行剖析和反省。
这就是它最特别的地方。
这种特别,需要归功于它的班底。
02 难得一见的女性视角除了主演黄璐,《血十三》的导演李聆聪和编剧胡涂都是女性。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性团队,那么自然而然地,它就拥有了其他以男性为主的犯罪片欠缺的东西:女性视角。
整部电影通过邢敏和死者两种对立的女性关系,实际上是探讨了关于女性的两个议题:坚强和弱势。
本片虽然是一部悬疑题材的犯罪片,但导演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刻画邢敏对特殊行业的偏见和她自身困境的冲突。
身为一个破案无数的彪悍女刑警,邢敏倔强好胜,看似强大,内心却始终无法走出父亲给她带来的伤害,既仇视这些妓女,也无法相信男人。
而随着案件的发生,邢敏从心怀偏见地潦草办案到逐渐突破心结,为了抓获凶手不惜穿上妓女的衣服冒充她们,并最终在老周对受害者的尊重和怜悯中,走出了过去的阴影,变成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女警。
她穿上了妓女的衣服,也脱下了对她们的有色眼镜。
邢敏的挣扎和转变,也是带给观众的关于“女性内心成长”的思考,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女性”之处。
除此之外,本片借由被害者的身份,也探讨了当今社会对边缘女性的漠视。
这些边缘女性的一再被害,除了凶手的狡猾,还包括社会对她们的忽略和歧视,这都间接造成了死亡的发生。
相信大家还没忘记,上个月,滴滴打车就发生了一起空姐被杀案。
受害人身体遍布刀伤,每一刀都足以致命。
然而,每次发生这类事件,总有键盘侠发出一些傻逼的看法:女人干嘛深夜打车?
干嘛要去没有人的地方?
干嘛要穿得暴露?
难道女人就没有原因吗?
当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多次发生时,这些人永远不会去追究暴力的制造者,反而是带上随身携带的“有色眼镜”,回过头来谴责女性的穿着自由、出行自由。
他们总是强调,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禽兽,一定是这些女性进行了暗示,或是做出了一些让人误会的举动,才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就像在邢敏看来,这些妓女破坏别人家庭、不珍惜自己,死不足惜。
毫无疑问,女性在社会中是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些边缘女性,则更加弱小。
她们很多人都无亲无故,为了钱出卖肉体,就像是夜晚穿梭在城市的幽灵,没有人在意她们的失踪,更没有人关心她们的死活。
本片借助邢敏的视角,客观呈现了当今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冷漠。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她们的看法和邢敏一样,看到她们会下意识的露出不屑的表情和眼神,看到她们与人发生争执、遇到困难时,只会默默围观,不会伸出援助之手,更别说当骇人听闻的凶杀案发生时,对她们的,没有可怜和同情,反而在冷嘲热讽和指指点点。
杀人者不仅仅是那个残忍的凶手,大众的冷漠和歧视也成为了帮凶。
人心的麻木和冷漠,稀释了我们应有的社会责任,让我们可以冠冕堂皇地指责:“谁让她们是妓女。
”人性的麻木和漠视,也是恶的根源。
这种批判性正是这个凶杀案故事之后的人文关怀。
-FIN -
《血十三》是以女性角色为主视角的犯罪悬疑片,女主人公邢敏是一名警官,她负责侦办一起离奇的连环杀人案件,凶手就在他们身边,就看警方如何抓获凶手,以及如何找出切实有力的证据。
在看了《杀人的回忆》《非常嫌疑犯》《七宗罪》《一级恐惧》等一系列犯罪电影之后,至少有一点让笔者记住了,那就是嫌疑人难以确定和抓捕。
特别是在没有摄像头的年代,或者是没有摄像头的盲点地区,作案的嫌疑人是很难确定的。
如果是碰到了像是《七宗罪》《杀人的回忆》里面这种惯犯,作案之后消灭各种痕迹,抓捕这种高智商罪犯,真的是大海捞针。
《血十三》中的罪犯就是一个高智商罪犯,而且还是心理变态,专门针对特殊职业的女性下手,作案时间又都是夜晚和偏僻之处,作案时间不定,时间跨度至少长达15年,前前后后十余名女性遇害,所以影片名为《血十三》。
犯罪电影都是展现人性的电影,创作者会剥开人物的伪装,把最深层次的人性展现给观众。
在《血十三》中就是这样,在片中会看到一脸正气还包养小三局长,还能看到一门心思窃取邻居钱财的壮汉,以及只靠女朋友养活的猥琐男青年。
每一个有犯罪嫌疑的角色都是本性毕露,在警察面前,面对生死和良知的拷问,平时的伪装都卸了下去,这部电影轻易就能看到人性的黑暗面。
《血十三》这一类犯罪题材电影,能看到社会底层更为真实的生活,尤其是受害的那一群特殊职业的女性,影片的主创没有过多批评她们,导演甚至通过这部影片来展示她们工作的高危状况。
导演李聆聪也是一位女性,可以想象,她希望通过这部主题黑暗的电影传递给大家一些积极的思想,远离黑暗,才不会被黑暗吞噬,这或许是她想要表达的意思。
自从《杀人的回忆》看了之后,就很担心犯罪片结尾没有抓到真凶,那看得叫人很纠结。
还好,这部《血十三》是抓到真凶,导演是基于社会真实案件来改编而成的电影,看案件手法和剧情,应该是几个真实案件合并改编而成。
不得不说,片子的尺度很大,难以想象国产电影能够这样大胆展现犯罪现场,在影院中看到,还是吃了一惊。
作为一名女性导演的犯罪电影,《血十三》并没有显得扭捏和局促,在展现人性和犯罪场面上同样是拥有力道。
影片的结尾,还是有小小的意想不到,在有限的投资里能做到这种效果,已属不易。
�(� 0lq�*
好做作的演技,好做作的剧本,好做作的剧本,女主一上来就让人反感也是厉害,没有交代背景的狂妄,老专家这么畏畏缩缩?
典型的大女主戏 极为大胆地将焦点放在了卖淫女这一特殊边缘群体身上 就画面而言 不仅有多位无辜女子被连环杀人案凶手残害的镜头 更有裸体艳尸出镜 尺度之大 在近年来的国内片中也甚为罕见 此片是80后新锐女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 编剧也是位女士 再加上女主角“文艺片女王” 黄璐 鲜明的女性视角昭然若揭
演员表演痕迹太重,故事讲述的过于支离破碎。
一般吧
北影节踩雷还是头一回,可能看了场假电影,就像取景生怕人不知道是北京还非把车牌改成亭字头……槽点多到一开始我还数着后来就自暴自弃葛优躺了,记住人民警察对死者一句话:这姑娘看样子也是卖淫女……这也能看出来?女警察全场面瘫拽到底在拽什么,口条跟红海女记者有一拼,大银幕需要配音那种……
跟着我爸看的
能把犯罪悬疑拍得如此无聊也是一种“能力”。
韩剧视角
普通警察的破案之路。
真是完成度不高的电影,其实好好拍是个好素材,可惜了
拉不到什么投资的青年导演都喜欢用手持摄影,虽然本片的题材和故事都适合这种“简陋”的技巧,但演员的微表情完全撑不起来大量的近景镜头,桀骜小女警、真爱痴情郎、知心老专家,角色性格都写在脸上。不过单薄的角色形象和法制节目一样的故事倒是有些般配。
说实话有点失望,罪犯在中途就交代得很明显,一下子少了悬疑的兴奋点,后面也没等到任何反转。导演从女警察的同理心入手蛮新颖的,有了关注第三产业的人文心值得支持的。
国产悬疑罪案有进步,情节有点儿虎头蛇尾,但是已经在进步的路上,鼓励。
剧情太单薄了……
逻辑问题非常明显:1.胶质土的线索没有下文?2.警察为什么不检查车内?3.为什么要偷石头故弄玄虚?4.凶手明知对方是警察还下手,很自信啊?5.女警的钓鱼也是很迷很醉啊6.查出租车手机是为什么?微信?
算是很不错的国产犯罪片了!值得一看!
电影完成度还可以。难受的是人物性格表达在一些时刻莫名其妙地跳脱,没能一以贯之,显现出导演思路不清晰坚定。演员都还可以,尤其黄璐谢钢给电影加分很多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我想说必须要为这部电影点赞👍难得啊,好久看不到这么认真去讲故事的好影片了,导演、编剧、演员都很不错,虽然个别地方还有瑕疵,但看的我很紧张,很激动。所以我给出五分好评。
案子不错,女主演技拉,双目无神,还是别演这个了吧,
并不是拍了罪案片,就可以称为新锐导演。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生涩;曾经女警做编剧,故事不算新鲜、念白非常幼稚、胜在国内少见;黄璐没有了大导演指点,演技非常浮躁表象;谢钢钱波两位老师很好,很努力挽尊了,但输在导演和剧本...很不满意的情况下也要评论,是对罪案题材仍旧寄寓希望,两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