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致敬影片中周主任的扮演者李心敏老先生,我甚至是到豆瓣看了演员表才知道原来影片开始的致敬李心敏老先生是您,也才知道致敬是什么意思。
看了龙井说唱的《罪途》MV,看到里面周新雪穿着囚服的画面,那么,她肯定是有罪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她就是杀人凶手,甚至我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如果当年老赵侵犯的那个女孩就是真正的徐囡囡,那么,周新雪是否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或者说,十年前徐囡囡意外身亡,周新雪缄默不言的是否仅仅是因为周主任的引导封口?
同样的,我也对女乘警找灯时特意提到的那个吉他抱有疑问,所有的推理悬疑剧都必然会在过程中给出一定的暗示,那把未曾被弹过的吉他所给出的提示又是什么呢?
从女乘警的语气中可以得知那把吉他一定是那个男乘警的。
而且,那个男乘警如此爽快的答应了韩家斌主动提出的协助搬尸体的要求,这本来也是一件可疑的事情。
而作为乘警,与韩家斌、秋红甚至是记者交流最容易的也是他,是否镜头刻意的省略的他们之间的某些小动作?
那么,那个男乘警的身份又是什么?
无论死掉的那个孩子是周新雪还是徐囡囡,也无论真正的杀人凶手是谁,而校园暴力事件以及青少年容易遭受非法侵犯的事实是存在的,而这其实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和共同努力去改善的。
我们总在说,韩国的《熔炉》那样的电影中国很少拍的出来,诚然,这部网络电影系列剧拍摄手法以及镜头选取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起码它想表达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要知道,即使是在我们现在这样一个足够开放,足够民主,足够自由的社会,还是有很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还是有很多黑暗腐烂的角落肮脏的细菌在肆虐。
还是希望此类思想深度足够的电影能够再多一点,总比看那些不用费脑筋就能拍出来的爱情剧、狗血剧要好的多。
1.继上一部,感觉推理被摆了一道,又回到了上一部结尾护工秋红为凶手。
要不是知道有针管那个证据存在漏洞,我差点就被韩家斌的演技信服了,那一段表情很到位,回忆原先的事情也不那么尴尬,很有代入感。
2.罪途1里面有个喝酒镜头忘记点了,虽然目前还不知道会不会对下一部曲有什么影响。
教导主任吴健那里有bug,吴健根本跳不回自己原先的窗子啊,而且衣服都湿了很容易被发现问题的。
那个吉他是为了说明两个小乘警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吗。。。
有什么剧情上的作用吗。
不觉得徐囡囡母亲冷静的有点可怕吗,王超殴打她的女儿,韩家斌也欺负过,法医骗过,教导主任压着事情,这位母亲冷静得看外边的雨,第一部说是自己也冷静。
而且前两部里面都没有周新雪和徐囡囡的过往交代,我甚至怀疑下一部曲也会说明,我感觉不是什么好事情。
3.我一开始以为全员都得死,从罪行最轻的老赵开始死(因为上一部只知道他瞥了一眼被欺负的徐囡囡)。
结果老赵是个恋童癖,死前还被严重性侵,也就是徐囡囡忍受的是性侵加校园暴力双重折磨。
我甚至怀疑就是因为有吴健这样的人把事情压着,除了徐囡囡以外还有别的女孩被性侵。
教导主任吴健就不用说了,上一部我就猜他义正言辞地为了维护学校名声,收买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法医刘惜之我就没明白她居然听信了吴健的鬼话,假装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是保护了学校的名声,也保护了那几个人的未来,可是有谁想过徐囡囡啊,徐囡囡的家人啊。
那些犯下恶行的人换个地方改头换面的就这样继续人生了,忘了就过去了,谁还记得徐囡囡呢,她曾经痛苦过。
研究生韩家斌比王超有良心,他本质上还是对徐囡囡心存愧疚的,但是他还不够勇敢,这次也许他会找到当年徐囡囡死的真相吧。
可能因为自己性格本来就很难伺候,所以从前我一直认为好的影视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批判欲,比如去年刚看完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之后,我絮絮叨叨地跟一同观影的朋友们讨论了好一会儿,从影片留白的设置到影片的立意跟象征意味,好的坏的赞同的不屑的统统一吐为快之后,觉得倾诉欲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有种嗯完全看懂了电影,也充分交流了想法,好片子无疑,然后继续开心地吃吃喝,期待下一部佳作,下一部朋友圈里的谈资。
可是《罪途》无疑不是这样一部可以让我肆意讨论、跟损友嬉笑怒骂的作品。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首映之后,雷动一般的掌声中,我的记忆点却依然停留在影片放映时的一帧一帧影像:幽闭的空间里,在座无虚席却又掉针可闻的影院中,400位观众的呼吸心跳与自己产生了强大的共情感,在这种情境下,全场寂静,就有了格外苦涩而又残酷的意味。
单亲家庭背景的初中女生徐囡囡,由于遭受同校不良学生王超的长期殴打,导致脾脏破裂,在送往医院救治后,由于麻醉药剂过敏,最终永远地躺在了医院的手术台上。
在悲剧发生后,少女惨死背后的真相却似乎仍未浮出水面:徐囡囡在校时唯一的朋友周新雪目光闪躲,心事重重不敢接受采访;学校的教导主任吴阎王以学校名誉为由大肆走动希望把消息压下去;负责验尸的法医刘惜之发布验尸结果后莫名被免职,导火索是一篇来自小报记者梁夏的关于她渎职的报导…… 事关徐囡囡死亡真相的八位嫌疑人,都被一个神秘人诱骗到同一节绿皮火车上,火车行进过程中前方塌方,被迫停车检修,这时,传来了一位嫌疑人的死讯。
乍一看影片发生的地点,非常容易联想到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同样的密室杀人,同样的多人关联,甚至最开始我都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起集体谋杀案,可是越到后来,十年前的真相却越让人毛骨悚然:徐囡囡的生母自惨案发生后就下落不明,她似乎也与这节绿皮火车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小卖部的老板老赵似乎在徐囡囡死前见过死者,并未向她伸出援手却露出诡异的笑容;不良学生王超总被无比真实的梦魇缠身,梦中浑身浴血复仇而来的徐囡囡依次打断了他的双手与双脚,就跟当时她被殴打时的顺序一样……刨去本格推理的悬疑外衣,《罪途》的内核反而更加贴近网飞前段时间的校园剧《13 reasons why》,在窗明几净的校园中,校园暴力、校园霸凌、校园侵害一直是许多人学生时代的不可言说之痛。
我读书的时候,身高发育的非常晚,瘦瘦小小的,五年级的时候也还不到一米四,所以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再加上遗传性近视,很小就带上了厚厚的瓶底眼镜,这些特质无疑是不会出现在“酷小孩”身上的。
在那时候,被作弄是没有理由的,经常会有人高马大的同学在我坐下的那一刻猛得一抽椅子,在我大力地摔坐在地下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会发出或无意或恶意的,哄堂的笑声。
而我,只能忍受着尾椎巨大的疼痛,悻悻地用力忍住眼泪,趴在桌子上,安慰自己这只是一次个体事件,后续他们会找到别的乐子。
然而可怕的是,年少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在后来的几天里,“抽椅子”似乎变成了他们的保留节目,乐此不疲,我的噩梦。
所幸的是,再后来一次的恶作剧中,很有威信的班长及时扶住了他们抽回去的椅子,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人来抽走过我的椅子。
我也是长大以后才意识到那时的我最害怕的不是重重摔在冰冷水泥地上的剧痛,更不是被嘲笑作弄时的羞辱感,而是身体落下失重那一刻,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冰冷的绝望。
而直到现在,我都会下意识地在坐下前摸摸身下的椅子,才敢笃定地坐下去。
童年时候的我,很幸运地被救离了那个可怕的环境,并在后来的风雨中,一点一点地让自己强大了起来。
可是,可悲如《罪途》中的徐囡囡,如花一样的年纪,永远就只能停格在那个阴郁的下午,那张狭小的手术台上了。
如同《熔炉》中的妍斗,《素媛》中的素媛一样,只能在一次次从睡梦中惊醒时,一身冷汗地抱着膝盖,无声地恸哭。
在紧凑的故事节奏中,《罪途》这部网络大电影克制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越发严峻的社会问题,所有的罪恶好像都被默许了,似乎每个人都不是彻头彻尾的“恶人”,可似乎每个人也都不清白,就好像“罪途化”的七宗罪——凡人皆有罪,十载追其刑。
观影的最后好像有很多话想说,但又好像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最后只好缄默无言,所有的无声的抗争,都消融在窒息一般的寂静里。
我的签名在过去很长的日子里都是:WE ARE BORN TO BE ALONE,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的个体,在漫长的时光里踽踽独行,因此,如果偶尔能够遇到某个发光的个体,带来的些许温暖,都足够我们贪恋许久。
为什么要做扶住椅子的人呢,你一定会问,那是又累、又可能不被人理解的事情啊。
可是,当面对类似的社会事件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成为那个扶住椅子的人,那么那些还在校园霸凌阴影里痛苦不堪的我们,就只能一边绝望地哭,一边捂住自己摔落倒地后剧痛的尾椎骨了。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它的表演呈现上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一部好的影片,能够敲击灵魂引发思考与共鸣。
把内心的深处最不愿意揭开的疤痕暴露在阳光下。
家庭暴力当我们关起门听到隔壁的邻居大姐遭受丈夫的殴打,孩子在旁边哭啼,试问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逃避?
还是去敲对方的房门伸张正义?
校园暴力路过一所学校,看到几个男生女生在欺负一个人还女孩,正在被殴打凌辱,此刻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个姑娘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家庭离异,插班生,性格内向。
总之有多种形态原因导致他与其他孩子会有差异化,那么问题来了,就因为孩子从小的排外意识排挤异类的性格教育来自于哪里呢?
治病要治根。
儿童性侵近年来,猥亵儿童、强奸幼女等侵犯儿童性权利犯罪案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案件发生的地点不仅有城市,还有农村,同时给家庭及儿童本身均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人性的丑恶怎样才能遏制住?
怎样保护这些儿童?
这是我看过此片引发的思考,也是我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审视与考验。
请仔细观看这部电影,而不是炫耀你所谓的【专业电影知识】,人活着不仅仅只有逻辑,更重要的是还心存良善与鉴察自我。
我愿意为这部电影持续发声,这是我的使命,因为我也有孩子…希望我的愚见可以帮助到大家不沉默,不回避。
《罪途123》物稀不一定为贵!
一桩凶杀案,几位有着微妙关联的乘客,一段封尘多年的往事!
悬疑推理类型片一直是国产电影的一个弱项,除了各种外部原因外,看惯了国外各种烧脑神片的影迷对影片的高要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部号称国产《东方列车谋杀案》的片子,更像是一段介绍陈年往事的ppt。
从最一开始就通过一名嫌疑犯道出几名乘客的关联,这样的设置严重弱化了悬疑感。
分为3部的影片一直没有分清“十年前女童冤死案”和“当下列车凶杀案”的叙述重点,把一个追凶过程讲成了忆往事。
粗糙的制作和业余的表演让影片充满了低劣感!
3分!
ps:唯有保护儿童的主题能算得上优点吧!
中国网络大电影早就同“粗制滥造”“陈腔滥调”“智商欠费”“下流低俗”紧密挂钩了。
如果说它原本距离美国网飞(Netflix)自制影剧的距离有一光年远,那么《罪途》的出现,的确让这个距离稍稍缩短了一点。
文|阿东
网大,从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和议论,最开始,大家以为中国B级片市场的大门终于开启了,但是随着一批又一批无节操、无底线的影片被下架,网大越发显得不伦不类,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如果能做的更好,谁不想往好里做,但是条件不允许啊!
”这是很多做网络电影的业内人士都发出过的感叹。
时间紧、预算低、团队有限、回本困难,能省一分制片成本,就多一分利润,是这个行业的通病。
那么,中国网络电影市场,究竟还能不能救一下了?
由《道士出山》开启的困境中国网络电影的开端是2015年,一部叫做《道士出山》的僵尸片在网上横空出世,蹭着陈凯歌《道士下山》的热度,抓住网络用户“看字不仔细”的把柄,狠狠将他们集体抛入野蛮丛生的低劣网大市场。
畸形的商业模式奠定了中国网络电影的开端基调,它从此就是《道士降魔》《道姑下山》《道士上山又下山》的狂欢。
除了蹭热点IP和大热影人的名字,网络大电影似乎一点出路都没有。
软色情与粗糙的恐怖片,也几乎霸占了网络大电影里所有的主题。
我曾希望中国网大能像中国网剧一样从粗糙走向精致:你看,当投资成本逐渐加大,当制作团队对剧本、演员的打磨更加考究,网剧如今也不乏众人口中的香饽饽。
大IP也愿意找来了,大明星也愿意积极参演了,甚至终于也出了《白夜追凶》这样话题性的剧集。
然而“网大精品化”的概念提出至今几年,被吹嘘是“精品”的网大依然充满了尴尬与欺骗性。
爱奇艺打造了这么久,即使提倡用上付费系统,中国网络大电影的进步速度仍然慢得令人发指。
所以,请想象我是带着多么强烈的怀疑和抵触情绪前往网络大电影《罪途》的试映会现场的。
看见新的可能性《罪途》也是一部小成本作品,全片都发生在一列火车车厢里:八个乘客陷入不明原因昏迷,其中一名乘客已经死亡,而凶手就在这列车上。
乍一看剧情介绍和《东方快车谋杀案》挺像,让我产生这种联想的除了故事开篇,还有它选取的播放形式:3集迷你剧,多见于BBC悬疑侦探剧集。
观影前我的疑问是:这是否又是一个披着国外著名IP的蹭热度作;这是否又是一次网络大电影制作者的自嗨。
我根本不曾料到,网大,终于不再是国产可怕片,这绝对是一部国产可看片。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网络电影终于涉猎了血淋淋的现实题材。
摒弃了国产片把所有题材都拍成谈恋爱的风格,《罪途》开篇就从故事节奏、色调把握上进入悬疑路线,整个过程抽丝剥茧,一列火车、八名乘客、密闭空间、步步逼近的随机杀人案件,真相层层递进,突然又翻转陷入下一个谜团。
就算你猜到了剧情,也猜不到结果,猜到了真凶,也猜不出背后真相。
但如果只把《罪途》当做一部悬疑片,实在又低估了它,因为随着推理进展,一桩更令人痛心的事件展现出来:校园欺凌与家庭暴力。
《罪途》的可贵在于,它并没有在这个题材上浅尝辄止,仅仅打个擦边球,而是更进一步的剥开了其背后存在的,儿童性侵与恋童癖的黑暗角落。
据调查显示,2017年校园涉欺凌犯罪人数同比增长超50%,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达到2486件;中国遭遇过不同程度性侵的儿童估算有2500多万,而且,87%的性侵都是熟人作案!
观看《罪途》的过程,当我以为它已经足够痛苦黑暗,偷窥癖、性犯罪心理、斯德哥尔摩侯综合症、乌合之众又接踵而至,眼前是深陷泥潭的肮脏衍生出的更加可怖的黑暗。
《罪途》里的每个角色,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想到这一点我毛骨悚然。
踏上《罪途》的列车,其实是开启了每个人的心灵救赎之旅,如果一定要找个词形容《罪途》的观影感受,那就是“惊喜”。
一部被我看低的网络大电影,居然这样深深地触动了我。
观影结束时现场响起的数次掌声,让我瞬间看见了中国网大未来走向的全新可能性。
从《罪途》开始的征程《罪途》的出品方是北京忆光年影视公司和企鹅影视(腾讯视频)。
后者不用我多说,中国几大网生影像内容平台之一,这些年一直在设法从强敌手中突破重围。
观影前,企鹅影视的副总常斌专门做了发言,强调了几次“成本”。
他认为网大成本飙升到现在也没见什么成果,很难下定义说高成本一定能出高品质作品,反而《罪途》这种中小成本的制作成了网大中的佳作。
这刚好和近两年盛行的“网络大电影无法精品化是因为成本太小”的抱怨背道而驰,不无讽刺。
而前者忆光年影视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罪途》是他们的第一部影视作品,还是一部生于环境野蛮的网大市场的影视作品。
尽管这部网大还有明显的瑕疵,制作和个别演员的表演也有不少问题,它仍然是令人惊艳的,因为它在保持娱乐与商业性的同时,兼顾了内容的社会意义。
它成了中国网络电影市场静候多时的那个引路人,或许下一个网大时代的征程就要从这里开启了。
至于制作出这样一部网络大电影的团队,我想引用同样身在试映会上的国防大学彭山老师的话:“她们再不会靠’出卖荒凉’去赢得世界了。
也许,这就是新时代语境下的文化自信吧。
”
如果中国网大整个行业依然是“越low越成功,越低俗越受瞩目”,那我就不得不真心实意地希望《罪途》这部作品被推举得更高更远。
我希望它一路高歌冲向所有人,我希望它获得比低俗作品更好更真挚的反馈,以便能让行业内的人稍微清醒:你只有制作再精细一些,剧本打磨得再久一些,对演员的要求再高一些,让成品看起来再好一些,做出远超过现在水准的作品,不、做出称得上“优秀”的作品,万千网络观众们,才有可能为你买单。
我这个人有个嗜好,就是压力一大就喜欢看烂片,通过疯狂吐槽来放松。
其实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才看了《罪途》,毕竟国内的网大有目共睹。
结果没想到这片居然很有想法,制作上也能看出诚意,最主要的是,它让我走心了。
既然吐不成槽了,那就来好好讨论一下吧。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会是山寨东快,所以我吐槽的腹稿都打好了,结果看完两集没法用了。
东快讲的是一节火车上的所有人为了复仇聚到一起把坏人给办了,这个戏看到第二集好多人已经洗脱嫌疑了。
秋红第一集结尾就认罪了,这集男学生的悬疑也洗净了,下一集应该就是看怎么抓秋红的余党了。
要说第一集只是看个新鲜,第二集可以说是震撼了。
老赵那个人模狗样的东西居然这么不是玩意儿!
看他一脸横肉还到处要跟人套近乎就觉得恶心!
这种人就是该杀!
分明是死有余辜!
但是这个点一出来,就知道秋红肯定不是随机杀人了,因为在所有的伤害里面,这个对女孩子造成的杀伤力最大吧。
秋红肯定是知道了真相所以把老赵杀了。
但我有个疑问,教导主任怎么知道徐楠楠被性侵过的?
难道他和老赵其实是有勾结的?
另外那个男学生,既然知道真相为什么宁愿去顶罪也不去告诉警察呢?
囡囡这个角色真的好可怜,身心都遭受这这么大的伤害,周围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帮她,或是愿意帮她。
别说别人看不到,其实就是事不关己的冷漠罢了。
学校居然是等到了人被打到送医院才给王超一个处分,这种处理方式不是姑息纵容是什么?
然后看了下集的预告,周新雪因为会有更多戏。
其实她是不是徐楠楠?
徐楠楠没有死,用一个假的身份回来复仇?
然后看到有说大豆酿酒感觉比较奇怪,想到警察说老赵身上没有针孔,那应该是酒里下毒了吧。
但不管结局是什么,其实看完第二集心情就非常复杂了。
老赵这种畜生,因为昏庸的老师和贪钱的法医躲过了制裁,逼得秋红这样的可怜人以身试法。
结果是可怜人要接受法律的惩罚,坏人倒是很洒脱地死掉了。
但这种事真的并不少见,原来有个纪录片就说好多入狱的女性都是常年被殴打,最后被逼到绝境只能杀夫。
然后她们就要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这里面的秋红应该就是这样了。
特别希望这个剧的最后一集是老赵自己喝酒心梗死了,这样秋红和她的余党虽然是抱着杀心来的但是其实是无辜的。
这样恶人有恶报,死去的囡囡可以瞑目,秋红他们也可以继续他们的生活了。
《罪途》其实是一个提倡保护妇女儿童的教育片,能把教育片拍得这么好看,机油情与理的对抗,又非常的具有娱乐性真的很厉害,给主创们打电话,希望最后一集别烂尾,别让人失望。
PS鹅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上片?
都已经买了会员了,下一集还要再等到周五,想要急死人啊!
PPS还有这明明就是个迷你剧,又不是复联123,豆瓣还要弄成好几个entry,感觉也是醉醉的。
看惯了悬疑烧脑的推理与快节奏,在这里完全找不到,也有为了发展生搬硬造的剧情,一开始唯一支撑我看下去的动力是朴实生动的场景,与基本在线的演技。
看完两部,像是《罗生门》,随着案情深入,人物以各自的立场,交替混杂着蹦跶出来,反转的是相当尖锐的视角和更加触目惊心的现实。
感觉像是一场洗礼,这也是我推荐的原因,烧的不是脑,刺痛的是人心。
以下有别与人物简介(少量剧透):徐囡囡-关爱缺失的单亲家庭的被动与无助王同学-自恃正义与无知十三少韩同学-避险从众的集体欺凌,懦弱的高智商分子梁记者-为了报道不择手段及生搬乱造秋红-家庭暴力、无知的被动逃避法医-滥用职权的自负者乘警(路人甲乙)-混日子的公务员老赵-圆滑猥琐的小贩、隐藏的幼奸者吴主任-道貌岸然的官僚主义式隐瞒与道德绑架者周同学-愤世嫉俗风尘女?
最后,推测一下第三部剧情,周新雪、老赵的纠葛应该会浮出水面,王同学和吴主任的剧情也会更加丰满。
随着深入的调查和不断发现的证据,再次揭开了少女徐囡囡悲剧而又短暂的人生,就犹如一颗待放的烟花,还没有绽亮天际就被校园霸凌者剥落的体无完肤,最终黯淡的离开了这个让她感到绝望的世界……
校园霸凌,社会切切实实存在的未央之痛,何时才能止殇,不再让孩子那颗脆弱的心隐隐作痛,是学校、政府和每一位家长真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影片看着看着,心里一阵阵绞痛。
伤痛不该是儿童啊!!!
欢声笑语的童年才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应该拥用的,这样才能对未来充满向往啊,就像朝阳中的向日葵,仰首挺胸、美艳自信!!!
对于那些破坏祥和氛围,喜欢霸凌别人的学生,就应该有专门的机构来收治他们。
同时,学校出了类似徐囡囡事件后,不要为了所谓的升学率、招生率,对涉事学生有所偏袒,甚至是不惜掩盖事实真相,近一步对受害人造成伤害……!!!
这样,公允何在?
师德何在?
作为学生家长们来说,首先要多关心孩子、多沟通,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呀!!!
不要一个手机在手就什么都不顾了,比亲爹亲妈、老婆(公)孩子都重要,就像抽了大烟一样!!!
片中囡囡的遭遇,其实就是一个严重存在的校园现象的缩影(囡囡:本意就是指女孩子)。
学校发现问题却选择了规避问题,家长(囡囡父亲)又对孩子处于一种漠不关心的忽视态度。
最终使得对于徐囡囡的造谣传言愈演愈烈,暴力霸凌现象也是愈演愈烈,直接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要我说每一个涉事者和有关联的人和机构,都是残害少女“囡囡”的“杀人犯”或者帮凶……家庭爱的缺失对于孩子的伤害是第一位的,学校的忽视问题态度也是导致徐囡囡悲剧的重要帮凶!!!
可惜呀,就是这样一个含苞待放祖国未来的花朵,硬生生被现实连腰折断了……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一辆火车被困在了山路上,一名乘客的离奇死亡牵扯出了车上每个人埋藏了十年的秘密……这听上去非常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的设定或许会唬住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模仿《无人生还》或者《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作品,然而耐心地看完这三集就会发现,这部片子的内核是彻头彻尾的中国故事,确切地说,讲的是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隐痛。
这个列车上每个人都与十年前的一起事件有关,事件的主人公叫做徐囡囡。
她的母亲因为家庭暴力而离婚,去外地打工,留下徐囡囡和酗酒、不负责任的父亲一起生活。
学校里的男同学听说她的母亲在外地卖身,所以对徐囡囡进行欺负和殴打;徐囡囡的唯一好友被学校小卖部的老板长期性侵,为了脱身,她不得已把徐囡囡也推入火坑……就是这样一个饱受折磨的女孩,在一次同学的殴打下受了伤,被送到医院后却对麻醉药产生了过敏,不幸丧命。
而在她死去后,学校的老师为了压下这件丑闻,不惜贿赂法医,修改尸检结果,导致十年来徐囡囡的死亡真相都被掩埋起来……而十年后,在这辆停驶的列车上,死者就是当年猥亵了徐囡囡和周新雪的老赵。
乍看之下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剧,但是如果真的拿它当推理剧看的人或许要比较失望了,这部剧集的重点很显然不是硬推理,而是其背后讲述的故事。
徐囡囡的好友周新雪被猥亵的时候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女,当年的她孤立无援,在老赵的控制下,她以为唯一能逃脱的方式就是让另一个女孩顶替她的位置。
她有罪,她坑害了自己唯一的好朋友,并且利用老赵大豆过敏这点,令老赵误饮下大豆酒;但是她又没有罪,她无非是个饱受折磨的小女孩,她即使长大成人,不再被猥亵了,她所遭受的痛苦依旧没有停止,她所能做的只是为自己和徐囡囡复仇。
而这剧中每个人几乎都和周新雪一样,恶果未必来自于恶行,恶行未必出自于恶心。
例如当年欺负徐囡囡的同学韩家斌。
生性懦弱的他为了不让自己被欺负,所以也跟着同学对徐囡囡进行校园暴力;而在偷看到了老赵对徐囡囡进行猥亵后,他却把强奸误以为是性,从而对徐囡囡也产生了性冲动……十年后,为了赎罪,他主动提出为徐囡囡的母亲秋红顶罪,因为十年来他一直饱受良心的折磨。
他有罪,他的懦弱和无知令他伤害了别人;他又没有罪,他的行为是被迫的,是自保性的,如果他没有加入到霸凌者的队伍中去,那么他必将变成霸凌的对象。
同样的,徐囡囡的母亲秋红为了得知真相而设计把所有人骗上车,给他们下迷药,但她的行为仅仅是出于想要给女儿还一个真相。
她的罪或许是当年抛弃女儿离开了家,或许是因为她给老赵下迷药,而导致老赵无法意识到自己过敏而死亡,但谁又能真的指责一个痛失爱女的母亲,十多年走不出悲痛而做出来的举动呢?
周新雪,韩家斌,秋红,他们都是受害者。
他们的错误,都是在面对更大的魔鬼,更大的罪恶的情况下,做出的。
而这更大的最恶,则是社会。
是社会在保护儿童上的集体无知,是社会在对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的集体漠视,是社会对儿童自我保护和儿童性教育上的集体无作为。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故事,讲述的是中国社会长久以来忽视的问题——校园暴力,针对儿童的性暴力和家庭暴力。
而能在我国这样的国情之下,制作出这样一部网剧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这里不得不向制作者报以强烈的敬意。
除了故事之外,这部网剧的演技和制作都非常的精良。
跟许多苹果光从头打到尾的网剧网大不同,这部片在电影艺术的讲究上可以与许多电影媲美。
由列车座椅和卧铺构造出来的镜中镜,充满压抑感的面部特写和复古的昏黄灯光给这部剧集蒙上了一层悬疑和沉重感,令这部剧在美学水准上远超于市面上的大部分网剧。
所以如果有时间,请务必看看《罪途》,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学生作品,鉴定完毕
这一集主要讲未成年人性侵,第一个被杀的老赵的罪恶就是性侵了少女。这一集在推理上比较弱,比上一集感觉略差一些。很期待下周的第三集!
超级烂片。
有点拖沓,但是节奏把控很好
片子显得太啰嗦了点吧,节奏太慢了。
每一处反转都强行设定,乘务员与卖货的小姑娘也铁定是其中参与者,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现在这个年代男孩都开始欺负女孩了?绝对不欺负女孩可是铁律啊。
突然就出现真相的安排很难把握,节奏一慢下来就很难把悬念再提上去
女法医掩盖了女孩被性侵的事实,教导主任口口声声是为了学校,道貌岸然,最恶心的是老赵,恋童癖,都不是好人 。
这真的不是东方列车吗???
凶手开始显露,各种核心问题开始暴露,但有些细节的尾巴有点莫名其妙。
很无聊
一直有给男乘务员镜头,但是好像与他又没什么关系
真是服气了,去掉阿婆的外皮后第二部结构烂得一塌糊涂,警官破案全靠诈,问题是还真的所有人都被诈出来了,编剧脑子正常些好吗,当年的事已经没有证据了,正常人哪个会主动抖出自己当年做的坏事,何况还是对着一个没什么职权的乘警?既然主题是悬疑破案那就老老实实讲故事,不要编的像玩游戏一样
第二集已经不局限在案情的推理,而是注重于案件背后的故事。觉得那几个乘务员有问题,尤其是那个老趴在吧台睡觉的。
全剧整体感觉还算可以,立意是未成年人保护也不错!唯一感觉很像陈坤的何索扮演的韩家斌表演过度,前面可以说是为了转移观众注意力,把嫌疑集中到他身上,但一直到快结束了还是这么个表情,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只有斜着眼睛看人啊?
为了反转而反转,就很无聊
其实还不错 借鉴的比较多 但是也比一些脑残剧要好的多
好久没看到国产电视剧有这种品质了,关心当下校园欺凌,还能把网剧拍的丝丝入扣,这第一集还把我吓着了,不知道为啥评分比一些恶心电视剧还低,感觉这个剧分略低。。。
尽管剧情bug很多,(再有两名乘务员的情况下,还让韩家斌帮忙看证物?这不是自己没事找事吗?还有餐车那位面前一具尸体,还敢睡?以及8位乘客应该是我国有史以来人次最少的一次了吧。)但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着实不错。演员演技在线,很多细节处理的还行。比起网大是真的很好,也比一部分院线方向好
猝不及防的破解,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