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机作为切入点,探讨科技的两面性,是很不错的立意。
然而,高度密集的巧合,却也令故事情节太过抓马,让人难以置信……玩同样的游戏、喝同一口味的饮料、与好友在同一家公司上班、转售门票、查找病毒来源,加上那张英俊的脸庞,凡此种种,突然出现在女主面前,任谁都会有所怀疑吧……娜美表示非也,她被完美冲昏了头脑,陷入了爱的幻想……至于外人描述的黑客攻击,不往维修上面想,怀疑自己相处多年的好姐妹,后者也不过多辩驳,直接决裂,剩下凶手幸灾乐祸的样子。
真可谓友谊天长地久,啊不对,是天崩地裂……俊英这个角色,没有深挖背景,是很悲剧的,因为其身上蕴含着强烈的弧光……最后,傻白甜专坑老爸啊……
电影前两分钟快速预览了一下网络时代下,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后文奠定基础,任时完演技是真的好,为什么这都不能给他一个影视帝,温柔和变态切换的游刃有余,戏路真的是很宽。
最近看了千禹熙很多剧,演技也不错。
手机跟踪这种事情国内情况可能少见,但是国外应该有很多这类情况,电影里演的很恐怖,但是放在现实里是完全可行的,现在的智能科技完全能达到这么恐怖的境界。
不在锁屏界面显示微信内容太重要了!
片子挺有现实意义的,在网络上曝光越多越危险。
片子的问题在于几处细节,弄巧成拙。
变态男捡到手机后的操作,看着显得很厉害,展示了很强的侦查和情报搜集能力,但其实暴露了他作为黑客没啥本事,连手机解锁都不行,还要利用聊天软件的对话来和ID来推理。
而诱捕那段,是为了反转,揭示变态男不是警察的儿子(我一开始想剪个头发摘掉眼镜就易容了?
然后想是不是整容了?
),可却让警察显得有点蠢了。
开头那串剪接很有意思,明快有活力,然后从手机被落在车上开始,变得阴森起来。
说实话这种多过5个字的片名,总有种青春校园爱情片的感脚,没想到是个犯罪题材。
本片最神秘的人,是爸爸。
弄个没啥客人的咖啡店,竟然开宝马,住超大的房子,还很有眼力,一眼就看出男主有问题。
可接下来却急转直下变成战五渣。
btw,变态男是gay吗?
喝饮料兰花指,在女主爸爸家居高临下说话时简直活0活现。
昨晚在看完了韩国最新犯罪惊悚电影《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后,在令人胆寒的同时,也是觉得这片子是真心不错。
电影以智能手机为载具,却又以新鲜猎奇的题材切入,加之剧情层层递进,整体惊悚氛围感是相当到位。
本片开头便以智能手机为第一人称视角,来体验女主一天的生活,既能直观的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又能感受到女主一天满满的正能量与生活丰富多彩。
直到女主的手机失落被男主捡到,剧情开始朝意想不到的方式发展。
尤其是男主以手机前置镜头为视角展现时,观众也成了偷窥者,和片中的“禹俊荣”一起偷窥起了娜美的所有日常生活,这段情节在片中可以说相当出彩。
而在人畜无害的帅气外表之下,却隐藏着另一副天生就像“心理变态”的面孔。
片中“任时完”将一个外表阳光善良。
实则心思缜密,处心积虑,心狠手辣的变态连环凶犯演绎得惟妙惟肖。
这样的男主演无疑是大大提升了本片的眼缘和可看性。
总的来说,本片的爽感还是在线的,年轻演员的男女主演技更是加分项。
只是相比演员的出色,剧情似乎是差了那么一点,但好在题材引人入胜。
在结尾鸟瞰角度下,街头上个个低头看手机的人群投下自己的影子,寓意着已经离不开手机,长时间活在虚拟世界的当代人手中的手机变成了我们的影子。
正如我们平常通过手机上的虚拟账号看到的是他人在网上展现出的样子,而其中有多少真实,又有多少伪装却不得而知!
韩国惊悚电影《虽然只是丢了智能手机》首先说,题材还是相当可以的,在当今这个时代,手机真的是每个人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东西吧,不管在哪里,你都会看到忙碌的人们,在聚精会神的把弄着自己的智能手机…此片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当你不小心丢失手机后发生的可怕故事!
怎么说了,故事本身的剧情bug还是挺多的,叙事用了两条线,最后也有个小反转,但…真的还是预告片更加精彩啊!
只能说,此片的题材教育意义,比此片本身更加重要啊!
男主的表演不错,文质彬彬的高科技犯罪手段啊!
好吧,题材虽好,但剧情上还是不太行…我只能说,有点失望,不是很精彩,可能是我期待过高了吧!
但…如果你片荒的话,还是可以一看的!
(自己的手机,一定看管好,别随便给别人,更不要…丢失啊!
)个人主观评分6分!
两个月前看了一部关于网络安全的电影,不得不说这个话题在近年引发的关注度确实够高。
本片探讨了网络对于人的意义,重在展现网络飞速发展、人对手机过度依赖带来的弊端。
初看感觉这部片里的韩国警察挺笨的,反侦查能力都能长凶手身上去了,没有一点对于罪犯的灵敏度,脑子跟不上行动力,还很鲁莽。
后来想想,俊荣的父亲是真的没认出来俊荣吗?
就算没认出来,自己的儿子,一点点熟悉感总还有的吧,在这里警察感到面前的人很熟悉,觉得很像自己儿子,“这个人后脑勺很像俊荣”,但他不能很确定地说这个人就是俊荣。
俊荣的作案动机就是缺爱。
缺少父亲的爱。
他不想在父亲眼里自己只是一个废物,所以他要杀人,要引起做警察的父亲关注,他知道父亲不会杀了他(不管出于亲情、还是愧疚),他喜欢看父亲那种为难纠结又无能为力的样子,他这是在报复父亲。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抖音短视频、快手等一些软件占据我们的生活,不管是坐高铁、打饭、走在路上,还是其他的空闲时刻,总能看到有人在刷这些软件。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大众更关心娱乐八卦、明星绯闻,娱乐方式更多样化,陪伴亲人的时间反而少了。
俊荣在娜美手上粘上胶带,告诉她“只要24个小时之内有人联系你,那我就放了你。
”然而娜美没有等到联系她的人,她唯一的好朋友也因为她的怀疑不再联系她了。
这一切结果看似是俊荣导致的,可细想想,正是网络上的这些挑拨,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变得更深。
俊荣捡到了娜美的手机,对他来说,娜美是个无辜的人,没有妨碍他任何事,但既然捡到了娜美的手机,娜美就变成了一个工具人,变成了一个非自愿却不得反抗的实验对象。
俊荣监听娜美的手机,可以看到娜美手机里的任何记录和隐私。
他操纵娜美的手机,引发娜美和公司同事、老板的矛盾,导致娜美被开除。
娜美告诉大家是因为自己手机被黑客入侵了才会这样,那些东西根本不是自己发的,但是没人相信她;退一步讲,即使有人愿意相信,但黑客操纵的娜美手机发的信息已经让公司损失了很多客户和订单,这些损失,是不可逆的。
俊荣在捡到娜美手机的短短三天里,利用娜美单薄的父女关系绑架了娜美的父亲、让娜美失去了工作、让娜美和朋友出现信任危机、损失了一个最好的朋友。
俊荣不仅对父亲失望,他也对这个社会失望。
他也说过,如果娜美不随便怀疑别人,那么她不会有事。
可是娜美也没能摆脱信任危机,在假扮程序员的俊荣挑拨几句话后,娜美顿时就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最好的朋友。
只有结局是爽的,俊荣做警察的父亲没下手,娜美拿起手枪枪毙俊荣。
但俊荣死后,网络侵权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吗?
人与人之间就能更加信任了吗?
关于手机的危害,大概每个人都明白得很。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手机极度依赖,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类似的故事,在讲什么,大概心里也是有数的。
故事开始,女主就弄丢了手机。
捡到手机的,是这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帅哥。
这位帅哥通过社工方法搞了一阵,没能破解密码,于是使用了原始的暴力手段。
修手机啊,换屏,至于需要手机密码吗?
故事开始的女主,智商貌似不太在线,人家要密码,犹豫了一下也就给了。
手机里,有着现代人生活的一切。
三下五除二,帅哥就搞清楚了女主的一切。
他的计划,是三天之内,搞到女主众叛亲离,然后搞死女主。
这样的帅哥,是有着天然的优势的,女主第一眼看过去,基本就想和他生猴子,莫名其妙的亲近。
而把对女儿安全有着天然第六感的老爸的话,抛在了一边。
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杀人案浮出水面。
经办的警察通过线索,发现凶手可能就是和自己关系相当不好的儿子。
多年未联系的愧疚,追查凶手的决心,在这个父亲警察身上纠缠。
另一边,女主已遭遇自己的职业危机。
女主此时意识到自己的手机出了问题选择了报案。
可是,老外也有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问题的呢,想要立案,得提供证据啊。
这证据小老百姓能拿得出来?
能拿出来,也就不会被黑客搞得这么狼狈的吧。
于是,事情陷入了怪圈,小老百姓只能被黑客蹂躏,部门选择袖手旁观。
故事女主想要完成反杀,还需要一番折腾。
然而结局的走向是相当明确的。
只不过,当故事走向结尾,大部分的人依然在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
想起了网上的一个笑话,吸烟有害健康,吓得我赶紧抽根烟冷静一下。
故事里头的帅哥,白瞎了颜值,是个十足十的“混蛋”,甚至,连他自己也是这么形容自己的。
然而,撇开这一切不说,手机时代,想要毁掉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足够?
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
实在没看懂的,请移步《本公众号获取资源方法》。
最近发现微信后台有时会删除设定的自动回复,如有后台消息后未自动回复的,烦请告知,谢谢!
看完了,深有体会,在现在这个社会,手机不但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还相当于是我们每个人所以个人信息的浓缩载体,无论从家长朋友,到自己的人兴趣爱好、所以住址、个人工作生活,只要有手机在的地方,就基本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做什么。
手机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时刻紧紧跟随着主要对面着手机,我们的声音,我们面对摄像头的人脸,就会一直被监视着。
不同的社交软件app,展示跟踪着我们的全部。
我不禁思考与后怕,现代社会的我们有必要一直沉浸在着爆炸的信息网络中吗?
不法分子能利益一切可以追踪利用的有价信息,就如电影中的罪犯一般,详细并且精准的记录下你周围的人一切人脉与日常,并直接站在第三视角,利用仅仅一部手机📱,来毁掉你的日常生活工作。
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不信任你,觉得被背叛,仅仅只要在跟踪的手机上发布不实的信息,就算去找警察,也不能让人信任,“没有黑客攻击的记录就不能判定为被攻击” 我思考自己手机里所有的社交软件app,我现在想有意识的减少发布自己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我们人总是不自觉的暴露出自己的秘密及个人隐私,我对现在的网络信息安全仍保持着警戒的状态。
看完这部电影,我希望我尽可能减少玩手机的程度,不要做手机的奴隶,手机的工具,多回归现实生活,回归大自然,要学会就算离开了手机也能很好生活的感觉
一分给男主的演技,虽然只是一部商业片,但整部影片男主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简直一个高智商犯罪人才。
另外两分给拍摄手法和背景音乐。
整体节奏紧凑,拍摄技巧运用熟练,尤其当男主被警察怀疑叫住询问时,男主先在阴影里,慢慢走出来形成了一个阴阳脸,刻画出男主此时心理的小紧张,神情却又处变不惊。
再者本片的BGM烘托时机恰到好处,其中之味滋就请大家自行体会。
“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虽然这是被翻拍的题材,但其中的警示又再次让人清醒。
仅仅一部巴掌大的手机,却涵盖了一个人几乎所有的相关信息:社交网络、个人信息等等这一切,总有戏言称普通人的信息早已烂大街,而且也不值钱。
但是我想说我们每一个网络公民都有权利捍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保护自己的隐私。
感叹网络之便捷,却也需时刻保持一颗戒备的心。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明明只是弄丢了智能手机,却成为连环杀手的目标······”Netflix原创电影《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又译《只是掉了智能手机》),由金泰俊执导,任时完、千玗嬉、金熙元主演,改编自日本同名畅销小说,而非翻拍日本同名电影。
故事讲述平凡的上班族李娜美(千瑀嬉饰)不小心弄丢了手机。
一个可疑的男人(任时完饰)捡到了手机,偷偷安装了间谍软件,他通过摄像头监控她的日常生活,了解她的行踪、爱好、工作和社交,并以吴俊荣的身份接近她,虽然只是丢了手机,李娜美的人生却变得岌岌可危······
另一边,禹刑警(金熙元饰)在凶案犯罪现场发现了离家出走多年的儿子禹俊荣的痕迹,他怀疑儿子就是犯下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
接近李娜美的吴俊荣,就是禹刑警的儿子俊荣吗?
这桩由弄丢手机引出的案件又会如何反转?
本篇影评包含剧透,介意的话可以看完电影再来作为新人导演作品,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可圈可点,有几个有趣的意象贯穿全片——首先是李子(자두是李子,有一版翻译误翻成西柚···)腐烂的李子上爬了虫。
原本我以为这颗腐烂的李子隐喻男主,但真相是(剧透预警)没有身份的男主杀了禹俊荣,冒充他的身份留下痕迹。
而这颗李子树原本是禹俊荣的树,上面挂着俊荣的名牌,所以喜欢李子的是俊荣,并不是取代他的男主。
也就是说,李子腐烂,隐喻俊荣死亡,而男主只是那只虫。
男主住的地方也有李子,还有吃李子的画面,也是因为他要活成俊荣,他偷走了俊荣的有关的一切,他的身份、喜好······后来他故意点李子汽水则是偷窥到李娜美在喝,不料在娜美爸爸面前露出了破绽,李子汽水根本就不是什么隐藏菜单,是爸爸只做给娜美喝的,男主自以为周密但还是引起了怀疑。
视觉上鲜红色的李子汽水在灰调的画面中格外显眼,在这里红色是一个暗藏危险的信号,符合这场戏平和之下暗涌的紧张气氛——此时李娜美已经知道了有人黑进她的手机,而男主装作来帮她的人,甚至成功挑拨娜美和朋友的信任。
手机屏幕映出男主的脸,友善的面具下阴暗的真实面目。
看到最后很可怕的一点是,我们对真实的男主还是一无所知——他没有出生申告,就没有身份,那他究竟是谁?
真实姓名是什么?
杀人动机又是什么?
只能从碎片信息中找到属于他的东西,比如,对水的迷恋。
水是男主杀人、销毁证据的工具,他有拍下别人水中濒死的脸设成手机屏保当做“战利品”的习惯,最后一场关键的戏也选择在娜美家浴室。
一定是有特别原因才会这么执着于溺杀,但很可惜片中完全没有交代,为了反转推翻了原本能自洽的逻辑。
如果就写成警察离家出走的儿子成了杀人犯,虽然没反转,但是人物逻辑有说服力。
而男主不是禹俊荣的话,除了反转,就没有别的了,最可惜的是让人物动机落空,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变态,那么这个角色的意义,除了“任时完演技大赏”,还剩下什么呢?
配角角色塑造也很脸谱化,禹刑警和搭档完全没有对嫌疑人做任何犯罪侧写,靠一些间接证据就认定犯人是自己儿子俊荣······倒是男主对禹刑警的侧写非常准确——让禹俊荣认为妈妈的死是因为自己,强势、老古董、自我中心。
这程度的话,男主不仅是高智商犯罪,可能有点心理学背景,反侦察也做得很好。
对比之下,两个刑警很不聪明的样子,也难免被吐糟降智(不过韩影的警察,除非是主人公,不然基本都是这样子的,反映现实罢了)虽然没有交代清男主的犯罪心理,不过从他的模式有点像美剧《犯罪心理》S1E20的犯人:青少年时期有偷窥癖,擅于伪装,用不同身份接近受害者,溺杀是标志。
水象征情绪,不仅在电影语言里通用,在犯罪心理学中也是一样。
片中有一幕很巧妙,刚好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了,虽然犯罪配下雨也算是惊悚片标配了,但是这里是因为男主对水有特别的迷恋,当男主袭击娜美爸爸时,窗外开始下起了雨,暗示男主情绪正在释放中。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的重点是透过智能手机偷窥他人生活的新型数码犯罪,但是到最后会发现通过智能手机偷窥只是男主“狩猎”的过程,结果还是落在传统惊悚片的连环杀人案,那就必须要交代清楚身份、犯罪心理,结果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男主的身份,杀人动机······结尾只是为了惊悚、反转,可惜了这么有趣的题材。
除了李子、水的意象贯穿全片,影子\倒影的运用也很有意思,导演审美在线禹俊荣的这张照片有种怪诞的美感,半张脸隐于水中的样子,不同于后面其他受害者正面朝上的姿态,似乎隐喻着禹俊荣的一半被男主偷走。
这一幕天花板上映着男主的影子,有制造惊悚效果的作用,有点以前希区柯克式惊悚老电影的感觉电影里的影子,还可以用来表达真实与虚幻的交织、混乱。
例如男主与警察对峙的场面,禹刑警以为男主是儿子,转过身来却是完全不认识的人。
结尾处人群的影子,则是展现了离不开手机、活在手机虚幻世界里的当代人的群像——依赖虚幻的、看似热络却很容易崩坏的人际关系。
另一个角度看,手机也变成了影子本身。
在鸟瞰镜头下,我们能看清的是影子的姿态,而非那个人本身的样子。
正如我们平常通过手机看到的,是他人在网上展现出的样子,而其中有多少真实,又有多少伪装呢?
这也让我联想到前阵子看的韩国音乐剧《CHAME》,讨论真实的自我与社交网络虚拟人设之间的平衡,是部很有趣的小众音乐剧回到这部电影,整体来说惊悚氛围感不错,以新鲜猎奇的题材切入,偷窥镜头代入感非常强,尤其是镜头以手机前置视角展现时,观众也成了偷窥者,和男主一起了解了娜美的日常。
然而这视角本身就隐藏了一层惊悚的效果,因为我们也可能随时成为“李娜美”!
电影的镜头语言也在水准之上——李子(构图和颜色—血的鲜红)、水(杀人标志和情绪表达)、影子(光影、隐喻的多层作用)这几个意象运用得当,审美在线!
新人导演的话完成度已经算很高!
只是剧本后半段很可惜,为了追求反转把男主变成了单纯的变态。
更不要说仔细推敲人物的轨迹,男主一开始就没有出生申告的话,没有身份是怎么生存到现在的?
但是不细究剧本的话,这部电影还是可以一看!
特别推荐的还是任时完的亮眼表现,继《他人即地狱》、《非常宣言》后,任时完终于贡献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变态演技!
我看得很满足也许是因为任时完没有杀伤力、人畜无害的外表,演起反派更有反差感,加上不断挑战高难度角色,用努力刷新大众认知的实力演技,今年的百想大赏电影部门,看来可以预定上了最后一句话推荐——大家都去看任时完演变态吧!
霧風誌
战损妆绝美!!!
总体还是很不错
弱智
妈耶,比鬼片还恐怖!!手机真的有个人太多信息了
治好了我的手机依赖症🫢跟日版剧情没啥太大关系,但是二位主演演技在线,值得一看(至今记得日版囧子和成田凌最后嘴炮对戏时候给我留下的阴影,尬到抠出魔仙堡的程度
主要是过来看千禹熙的
手机绑定的人生啊,开片的快剪真精彩。
这厮是小说改编而非单纯的电影翻拍,韩版比日版拍得要踏实一些,至少剧中的变态黑客杀手与警察之间终于不像日版中那样逗逼互啄了。任时完将一个外表阳光善良实则心思细密处心积虑心狠手辣的变态演绎得惟妙惟肖(导演选角很讨巧哦),千禹熙的演技则一贯保持水准(私以为她很擅长情绪爆发的戏份,演技比北川景子要自然得多)。在女主和警察同时追查到手机维修店的桥段,警察只需要把儿子的照片拿给女主确定就可以揭示其真实身份了,故意忽略纯属为了后面刻意的反转。内娱若是翻拍的话,变态黑客这个反面角色应该挑哪个流量奶油来演呢(躺着赚钱不屑毁形象尬演技)?似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额......虽然编剧后期有些降智,但凭着两位主演的优异表演当可+1星。这个故事真正令人惊悚的在于:你或许不会遭遇变态杀手,但电信诈骗丢失手机黑客入侵却有可能。
一般。。。。。。。。。。。。。。。。。。。。。。。。。韩国棒子的东西。
我觉得时完的脸一直就没有变过,真•抗老。
浪费一个多小时生命。《好片不一定要声张,烂片真的要告诉朋友们,不然我良心过不去》
[暖tv]有点AI制品,像放《YES OR NO》综艺里的案子。任时完演技不行,就是戴不戴眼镜完全两张脸我还蛮服气的。
开头的那段剪辑好喜欢/“我是学生便宜点”,原来韩国的二手交易网站也有这种说法/现代社会智能手机真的知道你所有的秘密,一览无余的人生
前半段不错吊足了胃口,后半段的反转那是真反转啊,一点悬疑都不留,直接公布结果啊
1.5。选点很好,开场开的也不错。但后续(30分钟后)每个关键点都为了塑造反派强行降女主降警察的智,一点对抗感都无。警察放弃关键线索,女孩一定要那么强烈的不相信闺蜜,一定第一时间想不到手机掉过,警察一定在车里坐不住提前打草,等他上楼了怎么了?看得烦躁。
任时完演变态越来越熟练了
我去好现实的恐怖片,现代人一面替家中的窗子换上毛玻璃,一面却大方地在网上公开隐私,真的从一部手机就可以窥探出其整个人生,看得我分分钟都想把我手中的这块安全隐患甩出去。男女主的表演很可以,任时完这种顺毛小白变态才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呐。变态杀手通过掌控他人的手机,切断他周围的亲密关系,然后杀害他甚至变身0号受害者美美隐身…其实还蛮带劲,但这个剧情着实拉垮不能细思,看似悬疑惊悚却整得除了演员演技都平淡如水,每个人物转折都格外幼稚,警察那条线尤其鸡掰…还不如改编陈浩基的《窥伺蓝色的蓝》。
No.2726 开始还挺好,比日版的更抓人。特别是在不同App界面切换的画面,能感受到手机内容的丰富。但不知咋的,演着演着韩国人的自大就憋不住了。明明是已经得手9次的老手了,突然就狂妄的不行,也不管会不会被抓了,莫名其妙。
虽然说把安卓系统的安全性拍得一无是处,但接受这个背景设定后,整体上剧情编排得还是很不错的,情节紧凑。男主的外貌和其人物设定形成极度反差,话说回来,这么帅的罪犯,难怪可以轻而易举接近被害人而不被讨厌了。看完后对自己做心理建设:看看,安卓轻易就被root种木马取得最高权限,iOS应该没这么容易被越狱后种木马吧,所以我这连FBI都破解不了的iPhone还是比较安全的……
不过为什么女主开枪了却不用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