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部电影在资源列表里很久了,但是都没有下载,因为以为是那种朋友之间众叛亲离然后又幡然醒悟的老套路的事,后来由于抵制不住西蒙的诱惑,就下载来看下,发现比我当初的判断要深刻的多。
第一眼就喜欢里面的老板,不仅是他说的话,而且他的演出也十分出色,发音和allen一样的动听。
除去里面滑稽的场场故事外,其他的事情就是比较俗套的,可是整个故事所展示的社会现实,却真是给了我当头一棒。
一直以来,我都在商业和文艺中艰难的抉择。
之前在市场部实习,发现老板提到最多的字就是钱,无论是做文案还是促销,老板都是以价值来衡量的,让我这个在学校里读经典理论的家伙很受不了,于是一次次的辞职。
每次辞职后都躲在小说,电影,剧本,音乐中。
每次都是彻底的逃离,虽然我知道我不可能一辈子都活在这样的世界里。
这世界是这样的,我必须接受。
如果我想实现我所谓的梦想,我必须适应所有的游戏规则,做出可能不被自己内心接受的东西。
很简单,就像如果想获得学校的评奖,必须采取其他的一些措施,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每次我和同学都鄙夷那些做出额外努力的人的时候,终于有一天,我们也成为了这样的人,那时,我们就彻底的Shut up了,否则就是在打自己的耳光。
这世界没有纯净的,同学说受不了社会,于是决定留校当老师,可是学校就很清静吗?
现在连寺庙都有权益之争。
于是我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可以文艺,但是不能不面对这个社会。
你要说爱这个世界,但是不是在象牙塔里。
而是当你知道了这社会是如此的丑陋不堪的时候,你还能大声的说出,你爱这社会。
西蒙的爸爸说,爱因斯坦说,不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也是对的。
很多时候,我想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可是如果你都没有这个能力,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连自己的未来都迷茫,你怎么去帮助别人?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要有能力的,需要付出代价的。
这部电影敲了下我的脑壳,让我开始明白很多事。
这大概就是成长之毒。
可能就此越来越远离纯净的过去,但是必须经过这条路。。。
因此,我打算be smart,开明点,不和这个社会撞得头破血流,聪明行事,找到一条路来走。
扬是好样的,一时出卖心灵不奇怪,过而能改就好。
倒是那个银发老板比较可爱,借扬来反击这个让他出卖了心灵的世界。
扬也很争气,关键时刻帮他烧毁了这罪恶的“大厦”,博得老人一笑。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跟《时尚女魔头》如出一辙的影片,主人公在追求时尚和欲望的过程中不能自拔,但其中辛苦的滋味需要独自忍受,最后是值得珍惜的爱情让主人公重归心灵彼岸。
本该荒唐,却看到忧伤。
上位,上位,不停地上位。
努力没有错,只是你的努力是成就了自己,还是妥协给了功名利禄。
安全系数再高的limo, 价格再不菲的衣装,都不如内心的安定来的美丽。
什么英雄冢,什么温柔乡,最想的还是心之所向地有他/她在身旁。
豆瓣给的分不高,只是自己窥出了点门道。
浮华与真实在100分钟内的激烈碰撞。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结局太俗套,我却觉得这是升华之笔,是男女主角在反复抉择与磨难后的必然结局。
纵然富贵诱人,纵然梅根 福克斯很漂亮,但是无论是观众、还是剧中主角的父亲、他的老板,谁不更喜欢那个幽默、真实而有些尖刻的杨呢?
还是剧中那句名言:”不要徒劳地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另外佩吉的电影在铺垫和呼应上都是下了功夫的,对各种经典电影的致敬也是随处可见。
诸如《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外星人保罗》都很精彩。
不过《世界尽头》比较失望,节奏没掌握好。
很久之前看得一部片子,不是俊男美女。
国内好像译作《如何众叛亲离》。
How to系列好像已经成为一个经典了。
看完片子之后想到的一个词,社会化。
是做自己所坚持的事情,还是做合理的事情。
想起嘉比曾经问过我,人一生,应该是做自己想做的呢,还是做别人想我们做的呢。
人要有多清醒才会记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
凭记忆回忆,可能没有完全指出。
1、在杨找来双性人脱衣舞娘被老板训斥后,出门有幻想所有同事为自己欢呼。
2、party上遇见东山再起的瑞秋,那个曾经含泪说着:我会永远记住的女星,对杨说,你是谁,我好想见过你吧?
3、在假面舞会上,杨知道梅根和上次复合后,呆坐在一边的时候被上司过来取笑。
欢迎补充这是一个高素质愤青的遭遇史只能说是遭遇史,说成长、发达、堕落、醒悟都不怎么靠谱。
男主又贱又萌,是个勋爵哲学家的儿子,读到了哲学硕士,却喜欢裹在名利场里。
说话做事不经大脑,有自己的正义感和英雄主义倾向。
其实现在看来就是一部中二史:“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中二最终醒悟混上主流,又彻底而决绝的退出了…汗,被我一说简直变成了瞎折腾…还好最终抱得美人归。
喜欢上 SimonPegg 后,翻出这片子来看,才发现自己很早以前就看过。
不过那时只觉得过于癫狂,现在却觉得心酸之余结果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这其实只是部好莱坞电影。
不像是英伦风格。
倒是对原著很感兴趣。
ps :Simon穿上阿曼尼简直帅到爆表!
(miss美猪对标题亦有贡献) 除了出产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励志片以外,(which经常就是一个既无背景也无天分的小瘪三能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踏上人生的星光大道并从此平步青云&抱得美人归,能看得让我辈fucking losers生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的满足感,并激励我们奋发向上。
),好莱坞同样也出产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酸葡萄心理(成功人士?
老子不稀罕耶,是我自愿不成功的。
)的“反励志”影片。
也许,这就是所谓得生意吧。
毕竟,讨好观众对商业电影来说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当很多观众都是事业爱情双失意的微胖、中年、猥琐、男的时候。
当他们在社会上受够了成功人士的白眼的时候,是需要通过电影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的。
从《肥仔快跑(Run Fatboy Run)》开始,西蒙佩吉(Simon Pegg)就义无反顾的担任起了中年怪叔叔的代言人角色。
在他的新片——《如何众叛亲离 How to Lose Friends & Alienate People》中,他再次成功的演绎了一个自甘堕落的不成功人士,有道是:生命诚可贵,名利价更高。
若是都不得,还可以YY。
本片剧情大致如下,身为一名娱记的杨(YOUNG)经营着一个到死不活的小破杂志,正当他走投无路之际,突然得到了著名娱乐杂志《sharp》老板的亲睐,于是杨来到纽约,加盟《sharp》并巧遇冤家美女同事Alison(脸大胸小的蜘蛛女Kirsten Dunst),得到了加入成功人士行列的机会。
入职的时候,老板就对杨耳提面命,(大意)成功之路一共有七间房,每一间后面都有一个密道通向下一间,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找到这个密道,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找不到它。
显然,杨就是那种找不到密道的人。
片中的他虽然顶着粗俗的外表,但依旧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他坚持原则,不愿按照公关人士的要求来修改自己的稿件,在被老板训斥的时候来还祭出“新闻自由”的大旗来捍卫自己的理想;他有自己的尊严,宁可去和他欣赏的过气女演员套近乎也不愿去捧装腔作势的新锐导演的臭脚;他有情有义,在面临选择是与他心仪已久的美女(变形金刚翘臀女Megan Fox)共度良宵还是护送失恋醉酒而不能开车的女同事Alison的时候,他放弃了不道德的419(for one night),选择了做一个治愈系屙泥浆(おにいさん)。
(插一句, 如果Fox和Dunst让我选,我肯定选前者,相信大多数人也会这么选,可见本片确实有点虚伪。
) 在处处碰壁之后,尤其是在被Alison投入成功人士怀抱刺激到之后,杨终于幡然悔悟了,原来这个世界是讲实力的,那些虚的东西才是浮云。
悲情的一幕出现了,杨跪在他以前不屑的新锐导演面前苦苦哀求,希望对方能给他一个机会做一篇专访。
而这一幕也就真正成为了杨事业上的一次转折点,也就是说杨终于找到了那个所谓的密道。
从此,杨过上了飞黄腾达、左拥右抱的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
然而,这一切真的是他想要的么?
有一天,杨突然听说Alison已经和成功人士分手,并得知Alison其实一直喜欢自己。
此时,又一个惊人的转折出现了!
杨再次抛下了变形金刚翘臀女,抛下了功名利禄,毅然与那个虚假的上流社会决裂了,只身去寻找他伟大的爱情。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就是大无畏的YY精神!
最终,影片在杨和Alison的和谐共舞中结束,观众的心灵也再次得到了净化。
虽然同是一个fucking loser,我其实并不是很认同此片中传达出来的那种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抱怨,比如认为自己不成功就是因为自己不能和现实“同流合污”。
坚持自己是很重要,但是把成功和成人简单对立起来,不也是在为自己找一个绝佳的退路么?
诚然,是有一些成功人士像电影里面演的那般,虚假、势利,但有的光环背后恐怕还是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
如果把成功统统归因到对现实的妥协的话,对那些既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又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来说,是不是有点不够公平?
这个“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故事,不过是一针满足人们安于现状的需求的麻醉剂罢了。
同时,本片作为喜剧来说,那些笑点也很一般,Simon Pegg最好的片子还是《僵尸肖恩》。
只要嘴够贱,就能众叛亲离。
——题记男主角是Hot Fuzz里的较真警官,一样的Oxford accent,不一样的是幽默笑点。
Hot Fuzz是黑色幽默+向大片致意的典型英国式喜剧;如何众叛亲离(How to Lose Friends & Alienate People)却和影片剧情一样:当英式幽默遇到美国熔炉。
大学英语2上有篇文章是讲美国文化的,大致是说,美国是个沙拉盘,把所有的文化都装在一起,表面上在一起,但是互不干涉;后来,美国变成了melting pot,能把所有的文化都熔在一起。
要我加,我要再加一句,美国,如果这部电影能够一部分代表美国文化,那么美国就是挤出机,不管什么文化进去,它都能挤出一样的颗粒。
当然,这样说有些不公平,因为这部影片的制片方,据豆瓣介绍,是大英帝国。
一个诡笑,我要再次说,让小孩子从小玩过家家游戏是很好的,因为长大以后,会发现世间的一切看透了,无非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拿英美关系说,表面上,英国臣服于美国,但是暗地里,不免又要慨叹大英帝国的衰落,于是顺便臆想下光荣岁月。
这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当老大的表面威风,实则树大招风,暗涌不断,真正厉害的是跟在老大旁边的小喽啰,就像是狐假虎威里的狐狸,找了个靠山,吃不完喝不完,还不用担风险,典型的现代衍生品投资:空手套白狼。
扯远了,接着说这部电影。
其实,不愧是大英帝国制作的电影,既让观者看到了美国挤出机的力量,又让英国人看到了摆脱美国的希望。
美国挤出机体现在一个嘴巴很贱的英国人为了能够过上他想要的名利场生活,最终决定迎合美国娱乐圈的生存方式:夹着尾巴写一些迎合明星的文章。
摆脱美国的希望体现在他最终决定在颁奖礼上和他的梦中情人撇清,决定离开Sharp——娱乐圈生活指南。
当然,这个希望之光非常渺小,渺小到让人质疑到底这是希望还是摇尾乞怜:因为男主角最后的归宿是去找美国小妞,或许他会留在美国,被挤成另一种差不多的颗粒。
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点题,我的观影笔记的名字叫:只要嘴够贱。
是回答电影名称用的。
男主角正因为嘴够贱,所以能从英国这个小地方飞到美国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工作(请用英式幽默理解这句话,如果无法理解,那么说明:1、你还不够嘴贱,2、你没有看过英剧或者英国电影);也正因为此男嘴够贱,所以在美国众叛亲离,于是只好回归美国熔炉挤出机的怀抱。
嘴贱,已经成为娱乐圈、时尚圈能否迅速蹿红的标准之一,同样作为标准的还有出位、炒作、不要脸等。
2008年,时尚圈最毒舌去世了,一票人感叹:未来没有人能够替代这种评论风格了。
好在,中国娱乐圈还有个祖德可以让大家有个盼头。
这个时代,被人们感叹,媒体无良,道德沦丧。
大家感叹的时候却不去想自己就是那个让媒体无良,让道德沦丧的帮凶。
所谓,when buying stops, killings can too. 但是,人们就是不愿意,包括我,喜欢看别人的悲剧胜过看喜剧。
就像,人们情愿把动物关在一平米的笼子里,然后对这动物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也不愿意动物回到它们的家园,然后通过discovery观赏动物的野性美。
我们都是祖德族出现的帮凶。
不过,坦白的说,我也喜欢嘴贱的人。
理由如下:1、脑子反应快,和这种人相处很有趣。
2、能听到很多八卦。
3、三不五时,我也是个嘴贱的人。
http://cyeon89.blogcn.com/diary,22435030.shtml
电影的标题——How to Lose Friends & Alienate People应该是模仿了卡耐基著名的成功学著作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人性的弱点》)。
让我们从影片的标题说开去。
对于生于书香门第、拥有哲学硕士学位、艺高人胆大的娱乐记者Sydney Young来说,他从伦敦移居纽约,进入顶尖Sharp杂志的工作经历,简直就是一个毁三观的过程。
起初,他不肯照flack(宣传人员)的意思改稿,不肯拍被他称为idiot的新锐导演的马屁……这位英国愤青、新闻理想者显然没有了解通向上流社会的法门。
但他在雨中向他不屑一顾的flack和idiot下跪——不是因为他们的才华,而是因为他们的名声和手上掌握的“料”,只为求一个为他们做传略发表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明星、品牌、客户登门拜访,Sydney Young很快成为了一名金牌写手和风生水起的娱乐记者。
他从少数裔太太的出租房搬进了独栋大宅,换上了名表和高级西装,连高傲的纽约女人也投向他的怀抱——通往成功的大门朝他打开,只不过以一种他从未想过的方式。
电影至此,主人公的三观已毁,而作为观众,我们仿佛在声光电影里,看到了一个扒开了伪装、比现实更现实的世界。
最后Sydney Young成功地失去了朋友,孤立了自己,但他找到了真爱,为她带上了母亲的戒指。
那些与Sydney一样,拥有才华和偏执,曾在名利场里口是心非,却也只为混得一席之地的人,也纷纷站到他的一边,为一度几近失控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影片继承了欧美短篇小说的经典结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现实没有想象得那么好,也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
通往成功和幸福的法门是什么?
Sharp杂志的原副主编Lawrence可以抛弃老情人,与杂志创始人的女儿结婚而拥有地位,明星幕后推手Eleanor靠圈内关系和社交手段保持自己的江湖地位,年轻女演员Sophie Maes足有资本倾倒观众,成为导演和设计师的缪斯,新锐导演Vincent Lepak靠着一副墨镜唬人。
在名利场里,人人都想出人头地,各显其招,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称得上成功?
如房东太太Mrs. Kowalski所说:“好莱坞是一切罪恶之源”,这句话不错,但我并不这么悲观。
筹光交错是逢场作戏,幻影终会破灭,而真善美将会被珍惜,优秀的导演和天才演员才能留下永恒的声誉和身影。
这不正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吗?
pegg一上来我就爱上这电影了 因为我知道他在电影一定好看
不知道笑点在哪。剧情像一套接一套的老公式,让人盼着它早点完。
Kiki太美了.如果没有fox的botox bictchy face会更好.
为什么我没笑呢
梅根 fox is damn hot。。。。
Simon Pegg蛮不错的赶脚
这个喜剧的节奏我喜欢
女主不好
和PRADA不能比
给个2.5吧
How.to.Lose.Friends.and.Alienate.People.DVDRip.XviD-DoNE
偶稀饭这个英国小男人
好看.但是结局好扣分...
Simon Pegg真棒~
What a mess......Still, Megan Fox is really hot.
simon你烂掉了
看到有人说科尔斯滕邓斯特演惯了乱七八糟的片- -
拖沓
星星给演员了,不要学Prada么
一个演员的才华不需要任何附加元素,不要内敛不要因地制宜,就是赤裸裸地喷涌出来。天知道我多么多么想看永不存在的[僵尸肖恩]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