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其中有着,令人震撼到失语的世界观,当然这是看了漫画原作后才能更具体直观地体会到的。
此外,能如此还原原作画风的画面也非常了不起,如果能继续随着原作出电影就好了。
配乐更不用多说了,久石让把整个电影中无法用画面表达的细节体现在音乐里了,星星的声音,特有的乐器,诞生的喜悦,盛大的庆典,就像在海里一样被传递过来了。
看完了,演出好,分镜好,美术好,场景好,作画好,音效好,但就是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前十五分钟还挺好,气氛感情很到位,有些演出很贴合那个年龄的孩子。
还有音效真的非常好听,可以完完全全把人带入到那个台风天或者下雨天的环境。
(以下剧透)但是我认为这故事讲太烂的,先不扯什么科学原理,是因为一些操作实在太让人迷惑,不是指意识流的东西,而是人物的反应和做出的决定,比如空莫名其妙的吻,你们才见过几面就亲
空你这是干哈,突然接近女孩子你以为不会被打吗?
诶还真的没有;空要死了要跳海,琉花你作为不明真相的人好歹也挽留一下吧???
你腿是瘸了吗???
遇到这些怪事你都不觉得好奇吗,吃陨石是为什么,吃了会怎样,没吃又会怎样,问一下会死吗???
吃下了石头你一点都不带慌的,实属牛比;空让你帮海,琉花你帮了吗?
你都不知道怎么帮吧,海要吃陨石你不给,非得跟人抢,完了肚子痛了就塞别人吃,我,啊???????
;
唉,好,讲宇宙,讲孕育生命的是吧,那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学生来承受这一切,让未成年人孕育生命你是疯了吗?????
;最后设计让黑皮阿婆年轻时也遭遇这种事,糙,女主母亲的故事都没补完,就一个传奇饲养员一句话带过,哈???
传奇在哪里,我拳头硬了。
总之,海兽之子啥都好,就是不知道在讲什么。
是一部少有的能把人看生气的动画电影。
看完之后思考了很久,越发感受这部电影的意味深。
首先,这部电影有无可挑剔的作画水准,如果要说的话,花费一张电影票来看画面都是完全值得,甚至物所超值的,前期日常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后期让我张大嘴巴十分的恢宏画面,视觉盛宴,如果让我来评价,这甚至称得上是目前作画的巅峰水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间那段关于宇宙小到原子大到宇宙的一整段场景,气势之恢宏,作画之精妙,无法用言语来信任,看完之后细细回味,愈发觉得作者想要通过极为广大而富有张力的画面来让观影者体会其深埋在他所有意描写的每一个现实中的强烈的现实意义;其次,这部电影的音效也可以称得上是音乐会级别,细微时如细羽搔耳让人内心悸动,宏大时又如洪吕大钟让人震撼,在最恰当的时间响起,和画面结合,这种美妙的感受也不是言语所能描绘出来的。
最后便谈一谈自己所理解到的作者想要通过画面和细节想要表达的意味,这部电影重头戏可以说完全不在剧情,而是作者想要通过剧情去展现的自己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珍重的事物,无法转变为言语”,作者所想,也不是言语能表达的,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可以说,作者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将这个剧情打造成一流水准甚至说只是让普通人能够觉得好的水平,更多的是想通过剧情中所展现的东西配以作者借人物之口所能准确表述的部分言语来让我们去理解,去有我们自己的,但是是来自同样根源的体会,因而只是通过剧情来评价这部电影的好坏,完全是没有经过大脑二次思考的,直观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想法,这就像是你在评价现代主义作品的时候去批评作品剧情的荒诞离奇而忽略了其背后所深藏着的感受。
因而我才思考了很久,害怕自己的言语不够准确不能精确表达心中所想,造成误解,却又想将自己内心所想倾泻出来,一吐为快,确实是“言语能够表达的内容十分有限”。
我感受到的第一点是,我们人类和动物以及世间万物都是“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并不是在探究“生命的起源”亦或者是“宇宙的终极奥义”(当然只是个人认为),更多的是想表达一种,人类和宇宙万物都是平等的观念,因而才会有对军官所代表的妄图利用人类的优势来从外物身上获取利益的一类人的“自以为是”的批判,军官们最后到达了错误的地点,在错误的地点发现了里面无数的财富--这也是他们所追寻之物,到结尾也没有再对他们进行描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已经达成了,所以没有再进行描写的必要;另外一层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问题的探讨,我们每个人都发着光,希望别人去找到我们,却又将自己和他人隔离起来,也都认为是他人的错,我们每个人都很傻,但只要互相理解体谅多一点其实什么都没有问题,排球的丢出预示着关系的缓和和六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到新认识,电影结尾婴儿的出生其实也暗示六花一家三人最终互相理解接纳对方,这或许也是作者希望观影者所能体会到的一点;还有一层其实也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是可能个人主观感受和过分解读意味较深,摇篮曲中写到“鱼长出了双脚”,大部分人在其实都应该有这样的知识,就是人和大部分动物在胚胎之时都是鱼的形状,因而我认为鱼长出了双脚其实就是意味着人类刚开始是和鱼、其他生物都是一样的,但是后来长出了脚,因而和鱼有了区别,最后六花自言自语“我剪断了生命”或许可以解读成,人和其他刚开始是一样的,人从落地之时起就与其他生命体完全的分离了开来,但是“人和万物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种复杂的关系我无法用清晰明了的语言体现出来;海的另一边是陆地,“究竟哪一边算是?
”生存环境和生理的不同让人和鱼完全的分离了开来,无法互相理解,因而人才会觉得自己高于一切,拥有意识或许是人最高贵的一点,也或许是人类最不理性的一点,因为有理性而不理性,又因为没有理性而理性;为什么说陨石是精子,大海是子宫,而人类是乳房,这我无法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来,在中后期对陨石的争夺或许有更深一层,意味更深的现实意义,绝不是短短几十分钟能够想出来的。
可能我的表述与我所想有很大偏差,但还是忍不住写了下来,如果能看完,十分感谢。
如何评价动画《海兽之子》?
- 睡觉盒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8078593/answer/1600462260 之前BD出了没看,这次特意先去影院感受大荧幕上的作画。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我对这部电影所写的演出笔记,对整部电影的评价的可以直接拖到最后看总结。
蓝、红、绿
蓝色始终作为主色调贯穿整部电影,无论是本身就以蓝色为主色的水族馆,又或是学校、路边、海滩的种种物品,都被加上了蓝色,甚至是本身没有蓝色的环境中,也刻意“叠”上了一层蓝色的滤镜。
而同时,蓝色作为神秘、深邃的代表色,空和吉姆的瞳色使用该颜色也象征这两个人的思想和作派上的神秘。
相比于蓝色,红色同样也是经常出现的颜色,但是它并不是和蓝色完全相反代表暴怒、冲动等元素。
在片中,红色主要代表三类事物:1、人类社会的装饰性造物,如鸟居、路牌标识、桥梁扶手;2、演出上功能性的物品,如用于表示琉花母亲的红色高跟鞋、用于引导视线的红色雨伞、表示受伤事件的膝盖伤口(虽然后面已经算不上红色了);3、深层象征意义的事物,如夕阳下的大海、多次出现的扶桑花。
本应该作为蓝色对立颜色的红色,却常常只是作为毫无攻击性的人类造物的代表色,在我看来也是象征人类文明(无攻击性的红色)对超自然奇观(神秘、深邃的蓝色)的毫无抵抗。
如果在作为奇观对立方的海军身上使用红色,那带来的意义则会完全不同。
最后还有绿色,相比蓝色和红色之下,绿色要简单得多,基本就是象征自然,通过使用大量的绿色(包括绿色植物和各种绿色物件),塑造海滨小镇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让后续各种奇观的出现不会让人容易联想到与人类社会的冲突。
「电影感」日本手绘二维动画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画面信息量低,一部分原因是动画相比于写实类作品画面本身就不够复杂,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人物数量少、运动少,真正的运动镜头少(基本就是图层平移模拟运动),如果只是TV动画,那可能对观感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搬到电影院,就必须在画面上下功夫。
而《海兽之子》则想办法突破了上述的局限之处,让自己的画面充满「电影感」,甚至有点「矫枉过正」。
首先是线条的数量,相信大部分观众对其画面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线条特别多,无论是眼睛、毛发的线条还是各种材质纹理的线条,可以说是刻意加了特别多的线条。
二是毫不回避多人镜头和复杂场景,甚至会刻意把一些场景做复杂。
无论是多人的学校操场、水族馆,还是房屋错落的街道,本片中都完整地做了出来,甚至像是一些简单的场景,还有刻意去设计复杂的嫌疑,例如吉姆的办公室和饭店的餐桌,不光包含常识上必要的物件,还会加上复杂的花束等东西。
虽说不一定所有的场景都是手绘,也可能是3DCG或照片处理,但这么用心地把场景设计复杂也实属少见。
三是大量的运动镜头。
先从开场琉花在海堤上奔跑的镜头开始,熟悉日本动画的应该知道,这是日本动画中常见的「伪运动镜头」,因为实际上是使用前后图层的相对运动模拟摄影机的横向运动,实际上镜头中的物体并没有随着运动而发生透视变化。
不过,这里在前景加上了一台小货车,这车子随着运动是有均匀的透视变化的,这也增加了镜头运动的真实感。
再之后,「真正」的运动镜头总算是来了。
琉花从学校跑回,一路下坡的镜头算是挺震撼的,因为时间较长(将近30s);场景复杂(两侧房屋高低不齐,而且墙上的植物、路边的物件也挺多的);人物除了转弯时全身在画面内,需要作画和背景配好,不然容易出现不协调感;使用了大量手绘的物件夹杂在其中,增加了画面信息量,同时维持了整体的画面风格。
当然,这段镜头也有偷懒的地方,比如重复使用的凸面镜、标牌等,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用力制作的。
后面还有琉花被海拉着跑时的POV、拍摄红色海面的镜头、事件结束琉花在海边看向老婆婆的向前推镜、琉花捡球时的摇镜。
因为总的来说还是下坡这一个运动镜头效果最好,其他的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但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运动镜头的使用过于泛滥了,特别片尾是向老婆婆的推镜,毫无叙事上的作用,更像是「炫技」。
而其他的运动镜头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问题,没有需要强调的情感,对下文叙事几乎没有太大作用,而非得要弄个运动镜头,这也是我说的「矫枉过正」。
生命与奇观
本片在空镜头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倾向性,人以外生命体出现频率相对其他动画来说较高。
例如转场到学校,使用的就是蝴蝶→草坪→图腾的这一段镜头,而非常见的学校门牌、时钟这类学校物件进行转场。
当然,这里为了能让观众理解转场到学校,是有让操场上的声音先入画的。
而其他单纯无机物的镜头,也会加上飞过的蝴蝶,附着的蝉这类昆虫。
四人的沙滩聚餐那一段就使用了野生动物的空镜头,并且通过相同镜头前后动物活动的消失表示时间的流逝。
除了这种有明显叙事意义的空镜头,其他还有蚂蚁、蜜蜂、扶桑花这类没有明显叙事意义的空镜头。
作为主要事件的“祭典”以及其前奏都是超自然的奇观,虽然《海兽之子》在奇观的表现手法上很让我惊喜,不过鉴于这部分的演出非常无拘无束,基本能怎么好看怎么来,全都摆在台面上,或者就是我水平不够,说不出什么东西。
所以我就只挑一个我喜欢的片段分析一下。
琉花在暴雨中骑车,然后陷入雨形成的鱼群之中。
这一段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声音、色调再搭配景别的变化,塑造的一种逐渐和琉花共鸣进入奇观的幻觉中的感觉。
一开始客观的远景,场景黑暗,雨声清晰;切换到中景后则是灰白一片,看不清周围的事物,雨声变得低沉,不再嘈杂;琉花的面部特写镜头,开始出现耳鸣后的风声的效果,呼吸声变得清晰;琉花背部镜头,伴随一阵低沉的雷鸣,雨滴变为硕大的水珠,出现水珠撞击镜头时出现被水淹没时的声音;琉花的POV,随着一声入水的音效,奇观正式出现,灰白的场景变成海蓝色,有鱼群游泳搅动海水一般的声音;最后奇观连带着暴雨结束,海蓝色的场景快速切换至阳光明媚,海水的声音也消失并带出最后一段雨水落地的声音,海鸥和自行车的声音表示重新回到正常世界。
声音的变化一是表示我们的视角从客观(清晰听到雨声)转为琉花的视角(听到她的呼吸声,且其他外界的声音被弱化),最后再转为客观(重新听到自行车、海鸥、雨这些外界声音),二是塑造了进入大海的效果(包括因为水作为传播介质导致的外界声音低沉,和水灌进耳朵的声音)。
其次,在打雷时也使用了画面的快速变换表现了打雷和奇观出现。
先是雨滴打到镜头上黑屏,然后雷声响起时画面亮→暗→亮快速切换,这时使用了特殊的手法描绘人物轮廓,再由全白渐变回正常画面,雨滴开始发光并变成鱼。
利用声音和画面变化自然地表示发生的变化,较为顺畅地引入奇观,不至于太生硬。
家庭及其他影片除了「祭典」这一主要事件,也夹杂了琉花一家的关系变化这一事件。
而这其中也用了一些常见的演出手法。
首先是开头琉花离开家门时蹑手蹑脚,门也是拉开一条小缝挤出去,表示她不希望吵醒某人。
还有安排了个捡起啤酒瓶的动作,以展示啤酒瓶和红色高跟鞋。
后续这两个物件也出现了很多次,并和琉花母亲绑定在一起。
而且设置了一个对比,琉花母亲第一次在家中交流时,是向琉花询问其去向,当时是喝着啤酒的;第二次是对琉花私自出海生气,这时是没有喝着啤酒的;第三次则是和琉花父亲交流家庭问题,不仅没有喝酒,而且设计了一个拿开桌上啤酒罐,换成水果的动作,暗示了人物的改变,琉花父亲离开时也是主动拿走了玄关的那一袋啤酒罐,而且给了吃完的水果盘的镜头,表示二人互相接纳,并结束原有的家庭冲突。
最后再讲一些零碎的演出笔记。
琉花躺在教室里这段,从切换到海的镜头开始,心跳声开始隐隐约约地响起,走廊有人走过后心跳声消失,琉花开始说话。
和前面提到的暴雨中骑车时的奇观片段类似,使用人发出的声音拉近观众和人物的距离,而且心跳声和入水时水灌入耳朵的声音也是类似的。
全片中这种细微的声音演出还有与空在沙滩上相遇时浪花褪去时细碎的声音(也就是两人讨论的那种声音),这两处在首次观影时其实我是没有察觉到的,可能还有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演出。
老师和琉花谈话的最后,停下来的扇叶分割开了二人,象征隔阂。
使用黄色沙子的漏斗表示以黄色为代表色的空的时间不多。
浅海游泳这段很惊艳,蓝色更浅更亮,用来表现嘻闹和浅海的环境和合适,不过这水的作画密度和之前的游泳片段差别太大,带有很强的个性。
两次使用液体表现琉花的心不在焉,第一次是忘记舔冰淇淋,第二次是清洁海绵上的水滴下。
在前景设置游乐场并先对焦在游乐场,再推焦到大楼,引入吉姆和美国海军的会议。
游乐场对应祭典,同时摩天轮使用了大块的红色,和之前提到的将红色用于无侵略性的人类造物对应。
补充说一个我觉得有意思的片段:琉花和海二人在寻找空的过程中,乘上了一辆油罐车。
被祭典选召的二人,在寻找空的旅途中,无声地乘上人类制造的巨型机械,又无声地离开。
可以说和电影其他部分表现的以自然、生命为主要对象的片段格格不入,充满神秘感。
总评《海兽之子》的画面表现惊艳可以说是从预告片开始就已经毫不掩饰了,最后的正片也可以说没有让我失望。
但故事本身却并不让我觉得有趣,当然也可以说它压根就不是把叙事作为重心的电影。
大量的旁白讲述「祭典」,却不使用影像将祭典的概念具像化,奇观的演出确实很有创意,但表现的内容却是抽象的。
三名主人公的背景草草几句带过,对他们身上超人的能力也不做解释。
没有明显的冲突对立,即便是希望能够拯救两名少年的吉姆,大部分时候也只是静静地等待祭典的到来,利益冲突方的美国海军也只是没赶上祭典的一名过客。
琉花和父母、同学的冲突,也像是强行安排,以便让普通观众能稍微看懂的线索,而琉花母亲为何休假,他们之前到底发生过什么,所谓的「传说中的饲养员」有何意义,最后也不了了之。
特殊的人设,复杂设计的场景,生命、大海与人类自己的命题,充满实验性质,但外表却是那样商业化的作品。
最后吐槽那个老婆婆的人设真的是太吓人了,即便本片人设已经挺特殊了,但有必要设计这样的角色吗?
希望同影院的那个小妹妹没有被吓到。
顺便老婆婆弹奏的口簧琴我也是欣赏不来。
全程看得云里雾里,从开头就在想“之后应该会明白”,结果越到后面越发现“是不会明白了”。
不认同热评作个个人评价都做不到还要待留观察,并认为会“两极分化”。
没有什么两极,就是一极而已。
制作和艺术表现的技巧当然重要,这部片子的制作也没有辜负。
但是除了这些,内在的故事呢?
内核呢?
底下是空的。
优秀的制作不再是如虎添翼和升华,或者说它们确实自己做到了,但对于这个故事来说,没有的枝干,贫瘠的土地,怎么再去提升呢,再扯也扯不起来啊。
同时我并不认为热评所说“题材很有内涵,但没说清楚”而已。
题材是题材,星空,深海,宇宙,这些看似蕴含万物奥秘的宏大深邃的事物,你提起它们、把它们放到一起是很容易的。
但这什么也不能说明。
这就有内涵有哲理了?
如果你真的有,你当然可以把它表现出来。
即使手法不好,但努力去做也能够传达80%。
这部片子就好像把这些似有似无联系的元素摆到一起,只言片语地零散分布,但你说一句话要让人明白都是要有因果关系和语序语法的啊,这样的内容只让我觉得作者根本没有那个内涵和深度,反而是用这些题材当作伪布,让人先入为主觉得好厉害。
但实际了解之后发现,从一开始就什么都不是而已。
另外意识流的表现太多,运用的色彩也都是很强烈的颜色,眼睛并不舒服,再加上又看不懂(90%是作者的责任,因为吐露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让人明白,甚至让人怀疑他自己本人有没有能力作个解释出来、又明不明白),这些大段大段技术高超的动画表现完全是起到了更让人不明白、难受、想睡觉的反效果。
除了觉得挺厉害之外也没什么了。
以及觉得想睡看来不是我没睡好的原因,电影太无趣无意义才会这样吧。
电影的内容也配不上主题曲的情深恢宏。
另外和烟花一样片中一次也没出现,嗯……着实浪费。
故作高深的人物语气腔调和台词也不知意义何在。
觉得声优表现并不好。
对了,有些地方人物的表现过于夸张,比如一开始女主被海龟吓到时,还有撞到别人(她爸爸?
)时和别人的反应也是。
虽然动画是可以夸张表现,但我觉得没必要,也太过了,有些刻意,且并无意义。
还有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个老婆婆要画得这么难看……也不明白设置那个似女非女的人物意义何在(表现LGBT思想吗?
),老婆婆最后说“我以前也遇到过”也是很不明所以,不知道加上这个设置有何作用……解释一下为啥她知道得这么多吗?
还有很多迷惑的地方,比如最后彩蛋为什么要剪掉脐带,又为什么说好像剪掉了生命,包括画面,感觉又是啥不好的事。
女主最后那个没有后续的摇篮曲之源的问题也是让我觉得很虚无,是因为外婆已经不在了?
还是说外婆以前也遇到过?
我都想是不是那个老婆婆就是她的外婆了……反正一切都很不明所以地故作高深,但实际上各个都很虚无。
没有内容就别强行给自己拔高了,以及希望不要再浪费美术资源了,电影人麻烦把自己的核心内容提升提升吧。
海兽之子看下来,就像看了一场蓝色的视觉盛宴。
把人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这么宏大意象的主题,放到了一部动漫里面,让人非常震撼!
表达这点上采用了比较意识流的手法叙述,剧情故事较弱,但是强烈的壮阔了画面的精美绚丽。
画面探讨了大海和宇宙之间,人是显得多么渺小,可也息息相关,生命物种之间都存在食物链,大家共同生存和繁衍。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到最后都没有看懂,但这个不重要。
当你身在这蔚蓝的绚丽之中,你感受到的可能就是最真实的作者想表达的一种内心对世界,对任何未知领域的无限渴望和追逐。
这个夏天的暑假对于琉花来说,真的很长很充实。
与空和海神秘的相遇,奇妙的海底漫游,也让她经历了相遇和分离,窥探到了生命万物的意义,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程。
琉花的配音演员是芦田菜奈,萌萌的,特别可爱。
这部剧整体的画风对景物和街道都非常美,有几幕琉花的镜头很像穿越时空的少女。
但是到了人物的脸部特写时,特别是眼睛和睫毛部分又很像出自另外一位动画师之手,非常漫画感,这个挺有记忆点的~一定答应我要看到最后结束,因为你可以听到八爷的歌,而且歌结束后还会有一点小彩蛋~最后再夸一下海兽之子的画风,喜欢海洋和蓝色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星辰万千,海为胞宫。
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宫,陨石是精子,受精是庆典。
" 在有海的星球里,每当有陨石滑落进大海便象征着庆典的开始,庆典是一场海的狂欢,是一个受孕过程,每一次庆典代表着生命新的轮回。
大海为卵细胞,陨石为精子,两者受孕需要经过一定路程和养分,而这养分就是在海里长大的“空”和“海”,而空和海的职责在于将精子与卵细胞激活,并把精子也就是陨石带到庆典中央,与象征着卵子的大海,象征大海的鲸鱼结合,并成为其养分,这样就算一次生命的轮回完成。
每一次庆典都会邀请嘉宾进行旁观,而这一次邀请的嘉宾就是琉花。
画风和天气之子什么的还是挺像的。
“说不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只是海洋深处的无数贝壳吐出的梦境而已”主角的眼睛都大到离谱。
我感觉我还是不是很适合这种类型的电影,我更合适像lalaland那种类型。
“698.45Hz,星星死亡的声音”“星星跑啊跑,跑到大海里;海浪摇啊摇,它们睡了”一鲸落万物生,所以盛典结束了,新的生命开始诞生了。
整个片子感觉好哲学啊,一开始说到人和宇宙其实是相通的,后来,又把生命和陨石什么的联系在了一起。
天呐,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看懂的电影啊。
貌似在说生命的本源和宇宙的起源。
所以所谓的“祭奠”,其实就是生命的转换吗//?
“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就是生命的轨迹”感觉又有一点像是环保的一个片子/?
“生命有各种形式”生命本源,生命去向,生命意义。
说起近几年登陆中国的日本动画电影,“自然系”占了不小的比重。
就拿2019年来说吧,有新海诚的《天气之子》,汤浅政明的《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石田祐康的《企鹅公路》,这三部电影的主题都与“水”息息相关。
而2020年备受期待的一部电影,也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就是:《海兽之子》
影片讲述了少女琉花偶遇神秘少年“海”和他的哥哥“空”,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海天之间的奇幻冒险经历。
这部电影不论是从主创、画风、题材上来说,仿佛都在叫嚣着要爆要爆要爆。
首先,当然是因为影片超华丽的卡司阵容。
《海兽之子》改编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曾获得日本漫画家协会奖优秀奖。
他也是以豆瓣9分强势霸占Top 250的两部电影《小森林 春夏/秋冬》的漫画原作者。
动画电影的导演渡边步,是自1979年起TV版《哆啦A梦》系列的原画和作画导演,他曾执导的《恋如雨止》 《宇宙兄弟》也获得了超高口碑。
角色设计兼绘画总监督小西贤一,曾参与过《红辣椒》《东京教父》《红猪》的制作。
制作公司STUDIO4℃,创立人有《阿基拉》的动画监督森本晃司,曾是吉卜力制作人的田中荣子,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和高端的动画作品。
曾参与制作大友克洋的《回忆三部曲》,让公司享有国际知名度的是《黑客帝国动画版》。
音乐方面有宫崎骏的老朋友久石让负责配乐,主题曲由一首《非自然死亡》的《Lemon》火遍中国的米津玄师创作并演唱。
配音卡司有咱们熟悉的天才童星芦田爱菜,文艺女神苍井优。
正是在这样高水准的主创团队之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动画电影征服所有观众的一个优点。
那就是,美,太美了!
第一点,画面美到极致,有着令人惊叹的细节表现。
如果说新海诚的作品是随手一截都是壁纸,那么《海兽之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专门找了生物和海洋专家当顾问,水族馆和海洋中的每一条鱼都是现实中存在的。
鱼鳍的鼓动,鱼背上五彩缤纷的花纹,巨大的观赏屏发出蓝色的光与周围黑暗形成对比。
趴在肩膀上的天牛一节一节的触角,小溪边反射在脸上的光斑,雨中骑自行车衣服湿透透出的皮肤。
夕阳染红的海面,夜光藻与满天星空。
座头鲸跃出水面泛起的层层水雾,连货车车尾甩下的雨水都变成了各种鱼形。
璀璨的“人魂”划过夜幕的光斑,留在瞳孔里的双线轨迹。
面部特写镜头甚至可以看到每根睫毛,以及复杂的虹膜深度。
宏观上色彩与光影的融合、对比带来整个画面的美不胜收,微观处又死扣细节,足见功力。
画面叹为观止,简直是细节控的福音啊。
第二点,没有主旋律的配乐与画面真正融合。
久石让没有使用重复的旋律,而是采用更加灵活生动的旋律融入画面。
鲸鱼的歌声,海鸟的叫声,海浪冲刷岸边带来的隐隐的沙石响动,各种“海洋之声”与或隐或现的配乐相融,多以钢琴曲作配,显得空灵又带有几分忧郁。
正是由以上这两点,带来了《海兽之子》极致的视听享受。
按理说,画面这么美,好评没跑了吧?
然而,目前豆瓣仅有6.8分,很多网友说道:“三星全给画面,故事就是垃圾。
”“除了画风优美外,剧情跳跃毫无逻辑可言。
”“画面好看,音乐好听,音响震撼,但是我没有看懂。
”可以看到,大家对它的吐槽都是集中在故事不够好。
那影片的故事真的不好吗?
其实,与其说故事不好,不如说影片的故事性比较弱,因而对没看过漫画的观众来说比较不友好。
既然很多人没看懂,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影片的核心。
首先,故事贯穿始终的是以祭典的开始到发展至最后结束为主要线索的。
而这场祭典就是生命的诞生祭,正如片名一样,讲述的是海兽的孩子的诞生。
海就是子宫,陨石代表精子,庆典就是受精的过程。
其次,影片通过祭典想探索的就是生命的奥秘,最终表达的是“我即宇宙”的生命循环往复观。
从三位主角的名字便可见一斑——海、琉花、空,代表的就是水、陆、空三个部分。
正是通过三个主角的合作,最终达成新生命诞生的目标,而这一切少不了水陆空的紧密相连和互动。
比如鲸鱼皮肤上的貌似集多双眼睛与乳房的人形图案,就隐含着鱼孕育生命,鱼与人相通的含义。
这里不得不说,有关“人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宇宙的起源”等问题本就属于生命尚未探索完毕的奥秘,因此影片充满隐喻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神秘感。
说完了大致内容,我们继续说回影片被网友吐槽的故事烂的问题。
一方面,从改编来说,这部电影抓到了漫画精髓还有所创新,发挥了漫改电影最大的视听魅力。
从源头追溯,五十岚大介的原著其实就是一部故事性不强的作品。
五卷漫画写实的素描风格,精细的画笔有如雕刻,就像是由一张张摄影照片组成。
而漫画中关于生命的起源,与宇宙的关系的哲思,涉及神话学、宇宙学、海洋学等,无疑增添了它的思想厚度。
影片中遭到吐槽的时不时插入的台词,不论是像蒂蒂说的:“星辰万千,海为胞宮,人为乳房,天为乐园。
”
还是安哥拉的:“生物都是由同样的原料构成,原料都来自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相同的东西构成的。
”与其说它神神叨叨,没头没尾,实际上它延续了漫画的片段式的台词展现方式。
更神奇的是,影片中的人物特写延续了漫画的处理方式,线条感十足,显得尤其粗糙。
一边是细致入微地追求完美的场景,另一边却是颇有糙感的人物面庞,有人说这是画风不统一。
晨晨反倒觉得,这构成了一种奇妙的碰撞,仿若固定在漫画书上的一页页纸突然活动起来,铺展在眼前,模糊了漫画与动画的界限。
另一方面,影片删除了漫画中的旁枝,聚焦于琉花的视角,将少女的成长与整个宇宙观结合。
漫画中铺垫了一些背景,介绍了一些起源和人物。
比如,影片中语焉不详的琉花为何是与空、海相同的一类人。
实际上,在漫画的设定中,其实人类不仅可以在陆地上生活,还可以在海中出生,琉花就是“海人”的后代,海与空都与此相关。
这种设定让人想到2013年同样是海洋题材的《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
而在电影中,它删去了支线,完全从琉花的视角展开,从她被孤立、与父母不和等青春成长伤痛,个人成长随着宇宙观的逐渐铺展,年少的狂想与世界的奇妙结合。
“不论是昆虫还是动物,发光都是因为想被发现。
”最后,被人发现的少女终于到意识到宇宙与我同在,认识到世界的规律而不再纠结于个人的烦恼。
从人的个体出发,宇宙的新生也是我的新生,真正诠释着我与宇宙同在的宇宙观。
可以说,电影改编能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
而它真正牛掰的,不止这两点,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当今面临危机的日本动漫产业,在立足于传统的同时,试图寻找突破的表现。
说起当今的日本动画,你能想出几个享誉世界的动画电影界的扛把子?
打破手冢治虫阴影,足以与迪士尼、梦工厂相抗衡的宫崎骏已经80岁了,他上一部执导的作品还是2013年的《起风了》。
有着《红辣椒》 《千年女优》 《东京教父》等神作的今敏已经去世10年了。
如今还能打的应该是常被称为“宫崎骏接班人”的新海诚,他一直以精美的画风见长。
从《言叶之庭》 《你的名字》开始注重剧情的探索,到《天气之子》又不可避免地暴露叙事的短板,想要hold住宏大叙事,诚哥的发挥还有待稳定。
而不论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导演庵野秀明表达的“逃避现实的死宅无药可救”的态度。
还是到宫崎骏“现在的日本动画产业已经走向没落,因为它完全成为了宅男的专属”的批判。
日本动画的衰落与日本的经济、社会问题相并行。
不过一直被唱衰的日本动画真的衰弱了吗?
在近几年,晨晨看到这个老牌动漫大国强大的自我更新潜力,《海兽之子》就是其中一例。
一方面,它根植于日本的传统文化。
在少女与少年的相遇的惯常套路下,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是常见的主题。
由于日本国土的狭小,宏观处幻想跳脱此地与太空一体,微观处便是万物有灵。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生物仿佛都有生命。
海豚的泳姿、游行的路线、风向和空中的气味,不需要语言,全凭自我感受。
“发光是因为想被发现,漂亮的光芒也代表着寂寞,真让人悲伤啊。
”日式美学与物共鸣的物哀,微妙深远的幽玄,简朴残缺之美的侘寂,在影片中得以细腻呈现。
另一方面,它模糊了2D与3D的界限,融合CGI在挑战2D动画的技术极限。
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莫过于影片的后三四十分钟,祭典开始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奇幻之旅。
红色的深海变为黑白,鱼腹内密集的肉坨,突然又来到银河系。
渐渐膨胀的暗物质,里面有日月星辰,扭曲的3D图形重构,太阳发出光束,微观处的细胞逐渐结合,DNA在重组。
直到绚丽的人形出现,说着“我就是宇宙”。
天呐,这一段的表现简直堪称“海洋版”的《2001太空漫游》!
此后,空仿若哪吒似的被如火的红光包围,周围布满独眼的子宫破裂,新生儿诞生,来到海洋的海渐渐解构,成为了大海的一部分。
绚丽与诡异同在,想象的底色中带着不可知的恐惧。
正如原作者克拉克所说:“如果有人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游》在讲什么,那一定是我和库布里克搞错了。
”《海兽之子》存在与虚无的随时切换,将影片的隐晦与神秘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不论是神稻荷与地藏,还是万物有灵、物哀幽玄,亦或是人与宇宙、自然共体。
《海兽之子》在突破了2D动画技术极限的同时,立足于本土文化,又传达了一个人人可接受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宇宙观。
其实日本动画在融入CGI技术已经成为趋势,2019年大热的《动物狂想曲》也可见一斑。
而不管《海兽之子》的技术有多么绚丽,它其实始终服务于带有海洋本体论色彩的宇宙观。
当然,它确实还有不足和稚嫩的地方,比如台词与剧情不够有力地相互支撑,思想内涵抓得略显浅白等问题,情节信息量的分布不够合理。
同时,它不按惯常套路出牌的叙事方式,话说半分的隐晦,使得这部电影显得很个人和前卫。
它并不适合于那种想看一个圆满故事的观众。
不过,观看电影的方式并不是只是在看故事是否合逻辑,起承转合是否跌宕起伏。
电影作为一门集合视觉、听觉甚至体感的艺术,观看《海兽之子》的最佳方式应该是沉浸其中,让它来冲刷你的身心。
这是一种神秘的“电影体验”,但愿你能与女主角琉花同感受。
“继续吧,他们告诉我,张开你的眼睛,在我面前是一片海洋。
”
动画电影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啊。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
海兽之子,刚刚看完了,评分不高,很多人评论看完很失望。
我建议多刷,不刷个三四次,你都不好意思推荐。
毕竟花了三四次冤枉钱的你再不去推荐都不值得票钱和智商税了。
画风五分,中规中矩,因人而异,外行观感一般。
后半段略显猎奇的转变也还可以。
音效方面体验拉满,并没有略显突兀的音效。
前半段的日常剧情到后半段的哲学转变过程平滑,没有很突兀的感觉。
前面旁白声优声音特别有感觉。
总之神作好看,我看完打了一下午游戏久久不能忘怀。
看不懂这种讴歌自己小世界的奇葩成长逻辑怎么那么多人吹,说真的,不如叫起源之子,海兽真是委屈了。
正如电影里面自己说的,人只能用语言表达百分之五十的思想,我从这里面能感觉到的那百分之五十就是一个人在自己小世界里面yy出来了一套奇葩的逻辑还觉得存在即合理想要通过影视作品散播出去。
我希望那些一知半解或者不懂装懂的人认清这个剧情就是哲学。
别盲目吹剧情,画风配乐声优表现力都可以吹,但是这个作品现在就是争议之作,我的理念觉得它是一个凡学之作,希望那些研究哲学的可以解析一下让我们了解了解
#睡过
A / 瑕不掩瑜,或许是更极端张力更凸显的《企鹅公路》,少女夏日心事与宇宙生命汪洋的奇妙联通。这作画这镜头感我真的死了啊啊啊啊啊!!!!
这个电影对本深海/宇宙/巨物恐惧症er而言是异常恐怖的超体验(而且还是巨幕),里面有我害怕的所有元素……画面和配乐无可挑剔,极致的绚丽和诡异,夺人心魄,从空消失开始冲击感不断叠加,简直连呼吸也要被掐了!正因为如此,生命祭典我怂到捂着眼看,座位也从4排挪到5再到6到最后一排还是觉得太近了!!剧情虽然没hold住但可以从琉花一句“原来我的身体就是宇宙”来看待这场宏大的诞生始末,想要传递的深度和哲思感觉还是得从原著了解。#如果知道电影里会有俯视构图-人在海面漂-鱼在海中显形张嘴这一幕,我应该不会独自去看了,这短短几十秒差点没把我当场送走
似乎少年们的暑假就是可以往意识流里整,给你一片海一苍穹,你做梦做一夏天就好了。可能有点接受不动了,硬塞进我脑壳的天人合一。
嗯,反正挺无聊的。
必須說作畫極佳,非常非常美。但是劇本...一言難盡...真的沒有支撐起主題...
创作者是上帝视角直接自己带入角色,让角色都无所不知,只有观众是傻子。不过这高水准的作画倒是有些值得我们借鉴:动画的背景很多时候比人物的绘制更需要画功夫。
感觉像用了个精神分裂的视角讲了个青春疼痛文学。但什么宇宙什么生命起源之类的,这个故事真的不配
画面极美,虚空睁开的眼睛和巨鲸吞吃星系太浪漫了。但壮观的终究是概念化的东西,没有落到实处,显得故事非常莫名。从很多细节能看出来世界观是没有铺开的,逼着人去补原作。作为独立成篇的作品很难说是合格。
不管是海洋还是星空,作画和演出的表现力真是太棒了,整个电影的视觉效果像是一篇流淌的神秘长诗,宏大的生命诞生物语,身心融化在陨石迸发的一刻,感觉制作团队本就不打算讲好这个故事,要的是一种臣服。结尾看了下作画监督是小西贤一,今敏和吉卜力团队里的,怪不得
如果说宇宙的孕育一定要有古旧物质的衰败来转化新的诞生。那我不认为浩瀚空间里是暗物质填补我们了周遭的“空隙”。无论头顶的苍穹~亦或连接陆地的深邃海洋,都是无数上帝粒子闪着光的美好构成。这场视觉盛宴像一部恢宏的赞美诗~赞美衰败赞美诞生赞美生命赞美那些不用言语就可以传达给彼此的心意。衰败的“空”把自己未完成的延续交给正在成功转化的“海”,海重新化作所有构成的基础像快要诞生前的白矮星一样旋转分解。人类却想从类似天体意外的介质中得到宇宙的神秘力量。所谓的研究,科技的顶端。我们终究是三千大千时间中的一粒细沙,也没有鲸群那样先进的读取对方情绪和思维的能力。所以好好的说话和沟通吧~
画面恢弘,做了功课也知道是在说生命起源,就我不太喜欢这个路子。
画面真的很美,最后的意识流片段很绮丽,疯狂截屏,至于剧情嘛看了和没看一样。
我的婆婆有多省呢?就是她不喜欢花钱到,送我的东西都是旧品二手的程度。比如婚前送我的项链,是多年前泰国旅游买的,送我的钻戒,是二十年前自己买来戴厌的,送我的LV包,是别人送给她她从没用过的,给我们200块酒店餐券,知道点一个菜都不够,就狂给我洗脑说菜不好吃,只有包子好吃的……哈哈哈哈,更别提什么月子中心那种出去花钱了,所以这次送了我一颗几十万的钻戒,她心里不知有多膈应
美术镜头确实无敌,但剧情确实有点尬。也许是我没那么多幻想和中二吧。看完就只记得发光是为了被发现。然后家庭矛盾也有些莫名,老爸是怎么就不接受母女了?她妈到底怎么了?真蛋疼
主角们都长着卡姿兰大眼睛,剧情实在不能理解。
看的是昏昏欲睡、一头雾水。一个故事的内核即使再好,但若是表达的高深莫测,又怎么能让人去接受去传播呢?
渡辺歩是作畫監督/子供向劇場版出身,作畫方面的技藝和眼光無可挑剔。但在美術風格的統一性、視聽語言的結合方面,只靠作畫技藝是不夠的。他的美學和對宇宙幽秘恐怖的思考,也和五十嵐大介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其實也不能說這部片素質很差,只能說五十嵐大介太天才了,一個普通優秀的人想強行攀上天才的領域,結局就是這樣……
后悔观影之前看了豆瓣影评,带着满分的期待去的,看完后好失望。深海和天人合一都是极好的题材,但讲成海尔兄弟来给大家科普宇宙生命大道理+女主第一人称青春疼痛文学就是监督的锅了。当然视觉和久石让大佬的bgm好得没话说,对大海的表现各种鸟肌,有3D IMAX绝对要看。最后高潮部分用力过度有炫技嫌疑。
海洋深处的宇宙祭典,绚烂至极,摄人心魄,惊叹之余,也心生畏惧。坐在第三排,仿佛我也进入那世界,与鲸鲨共舞。台词生硬是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