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库布里克的重度疯狂粉丝。
无耻地套用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电影,这是最坏的电影。
然后我还要更加无耻的加上旁白注解,这才是深度,懂么?
深度!
这是老头子的身后未完之作,据说剧本的构思早就完成了,只是限于当年的技术指标不过硬,没法搬上银屏。
最后还是由斯皮尔伯格操刀完成,算是祭祀老库在天之灵。
要说起来,类似的故事其实早就被讲烂了,无外乎是探讨人与机器的共生和共存,依赖与相斥。
只不过,库布里克的故事,永远是冰冷的,令人绝望到疯狂。
我坚信老库是很纯粹的厌世主义者,在他手里,从来没有什么完美结局,从来没有温情脉脉,他只是将这个世界和人性的残酷之处不动声色的放大,放大,再放大。
可毕竟,这部电影是由斯皮尔伯格完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落入斯皮尔伯格的温情俗套,尤其是那个受人诟病的结尾,确实太不像老库的故事了。
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妈妈开车带小机器人去垃圾场抛弃的时候,充满高科技感的小车无声的奔驰在平整的路面上,斑驳树影迅速的从闪亮的车身滑过,视角缓缓的旋动,整个画面的色调冷冷的,像极了是斯皮尔伯格在向老库致敬。
Jude Law在片中演的尽职尽责,可和戏妖一样的Haley一比,最多也就是表现出色的布景道具而已。
Haley这小鬼头太牛X了,简直就是为表演而生,不夸张地说,在我心目中,他比当年的秀兰邓波儿还要出色。
就在本片那个滥俗的好莱坞式温情结尾中,Haley的表演几入化境,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这是一部科幻片,这是作为神一样存在的库布里克对人类自身的思辨论文,然后由矫情的斯皮尔伯格式文笔表现,只不过,这份矫情,也还算是恰到好处。
很早以前豪哥就跟我提过这部人工智能,很有名的电影,依稀记得初中还是小学的英语书里好像还有一篇小短文是关于这个的。
豪哥说了,她就是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这个小男孩,豪哥还说,我看了肯定不会哭,因为这部电影会让人感觉哀莫大于心死。
于是这部AI在我心里的位置越来越高,越来越盛名之下,也让我越来越不敢看。
今天,终于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这部电影。
其实它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小小的机器人在时间的长河中追寻自己梦想的故事。
前半段是科幻小说,后半段是童话故事。
我不断地思考,David对于Monica的“爱”究竟是什么东西?
当Monica对着David微笑的脸说出那神秘的七个词,“爱”将会被烙印在David的身体中。
可能它是一种程序,一种一旦被激活就会存在于David体内每一段电路的程序,一种让David无时无刻都想亲近Monica的程序,一种让David从此以后只为Monica而活的程序。
片中的机器人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机器情人,机器保姆,机器医生,简单而专一,David也一样,所以当他被Monica抛弃,他唯一想做的,也只是单纯的回到妈妈身边而已。
他不会恨,他只会爱,即使被最爱的人抛弃,他还是依然爱着Monica,因为这是他被制造出来唯一的功能。
我无从思考这样被轻易赋予的,毫无来由的爱是否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的智慧表现,但是相比较片中自私的人类,似乎机器人更值得被爱。
我希望这样的人工智能永远不要被制造出来,无论世界的环境变得多么恶劣,科技变得多么发达,请永远不要制造出像David一样的人工智能,因为人类一定会辜负他们专一而浓烈的爱,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像David一样最终能够得到Happy Ending。
时间的长河永不停息,就像机器人永恒的爱。
刚开头真的很像恐怖片啊,大卫突然冒出来不仅把女主吓了一跳把我也吓了一跳。
我一直到大卫被抛弃之前还觉得他肯定会突然崩坏然后杀了马丁杀了亨利。
……咳咳切入正题。
莫妮卡真的对大卫好吗?
我觉得不是,她看他的眼神总是带着防备和惧怕,仅有的呵护也是把他当做了马丁的替代品。
从未真正的付出那“无私的母爱”,至于把大卫抛弃而不是销毁只是自己良心上过意不去罢了。
既然从未爱过,又何来的背叛。
假如大卫本身的设定是不断的学习和理解人类社会,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自主选择了依靠莫妮卡爱着莫妮卡,这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但是在这部片里面,他从来没有自己选择过,也就是说,他一直只是遵循着当初程序的设定。
既然没有打破设定,何来的情感一说呢?
之后的找蓝仙女的行为,也只是在遵循程序的设定而已。
小机器人想要去找蓝仙女,小机器人拥有永恒的爱,这一切并不是他拥有灵魂,这只是他作为一个机器人,很好的在运行而已。
这就像是一个身体里有发声机的布娃娃,拍一下就说我爱你。
只要这个娃娃的结构没有坏掉,它就会一直说,一直说。
但是这有什么值得感动的呢?
这并不是娃娃自己选择的,只是它被设定成这样了而已。
成长就是做出选择,得到一些,并且失去一些。
从这个角度看来,大卫一点也没有成长。
因为他爱莫妮卡是程序设定,他被抛弃并不是自己的选择,而他之后的旅程,只是一味的偏执的想要找到蓝仙女。
他并没有把泰迪当做真正的朋友,他和泰迪结伴仅仅是因为泰迪和莫妮卡有关。
至于舞男乔,这只是他顺手抓到的一个想要当做救命稻草的人吧,不然的话为什么在乔被卷走之后他连一点伤心都没有。
他如果真的会思考,真的会爱,就会产生出了和莫妮卡有关的事情之外的情绪,这就是跳出了他本身只会爱的设定,但是他没有,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设定范围内进行。
……相对来说,我倒是觉得乔才是真正有灵魂有思想的机器人。
他本身设定是作为机器人牛郎(?)来满足人类女性的需要。
所以他会搭讪会跳舞会在花花世界潇洒。
但是他遇见大卫之后打破了原先被设定的套路,并且是在有自主意识下的选择和他同行。
刚刚翻了下大家的评论,很多人都觉得人类是虚伪的,人类是肮脏的,人类不配得到永远的感情,人类都还不如一个小机器人。
我觉得恰好相反,人性的美就在于自主的思想和选择,以及对感情的矛盾性。
我觉得会使小心眼会吃醋的马丁都比大卫可爱的多。
这才是真实的,而不是那永恒到近乎变态的爱。
从最开始的地方,那个女学者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有关“道德”的问题-如果我们设定机器人必须爱人类,那么人类是否要对这种爱负有责任?
因为是库布里克和斯皮尔伯格的混合作品,我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准备接受库布里克对人类的无情剖析和哲学式的枯燥思考。
所以看到Monica当真抛弃了David的时候,我虽然感到心底发寒可还是坚持看了下去-我完全被库布里克这个名头吸引相信接下来自有一番纠结-其实这时我已经有点看不下去了,尤其到了Fresh Fair上人们费尽心思地销毁机器人的一段,我想起一些角斗士的片段-那部影片是唯一一部我跟爸爸看过的电影,而且看了三遍-那个故事在特别的时期里在潜意识里影响了自己,关于命运的不可更改和强者的不可战胜。
当真正知道真相的黑市老板要以同样残酷的手段摧毁David并想趁机大捞一笔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不愿意相信长相酷似人类并且懂得求饶的小孩子是个机器人,正式因为这种舆论的压力,David才能和机器情人逃离了这个大屠杀的现场。
这种安排无疑让每个观众都松了一口气,也是影片必须安排的一个情节。
不过这并未让自己停止怀疑-这是典型的人类被表象所迷惑的事例阿!
我承认在所有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孩子会博得更多的同情-尤其是一个面容完整甚至娇好的孩子-PLUS这个孩子还懂得求饶。
于是在爆发的怜悯中,所有人都忽略了去考察眼前景象的真相、也忘记了他们在此出现的最初目的。
人类是多么无情,又是多么多情阿!!
他们自以为是以上帝自居任意摧毁自己创造的一切,又简简单单地被表象迷惑无论怎样都不肯杀一个长得好看的男孩子。
人类是多么伟大,又是多么渺小呢!!
刚才看一段评论有谈David就是无法被母亲爱的原因是“同类才能彼此相爱”。
这让我想到,虽然对于人和机器人是否可以相爱的论题争论起来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过对于这个精炼后得出的“同类相爱”的命题,倒是可以谈论一番的。
我的普遍爱情观是: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后,任意两个人都是有可能相爱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满足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人群里,肯定会有两个人/或两人以上生日相同。。
我认为相爱也是一样的。
两千年前,从屠杀场的情形就能看出,人类对机器人有多依赖,就有多恐惧-我所看过的无数科幻小说也都有这样的描写,它们一边不停地开发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神奇而万能的机器,另一方面却又矫情地呼唤保留人类的原始情感和欲望-所以Monica既离不开David,又无法真正地爱他。
(同时亲生儿子再怎么自私都是她的宝贝)关于David矢志不渝地寻找蓝仙女的主线,我还不确定该怎么理解。
也许对于每个绝望的伤心的孩子,都需要一盏希望的灯-或者或下去的意义。
但是我总是不忍看到这种情节-你可以说那是失足者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以理解为是对纯情者讲的善意的谎言-这样对于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从David想到蓝仙女的一瞬间我就开始为他陷入深深的悲哀,有些命运是那样不可更改,宿命的强大力量让所有努力追求的过程都失去了灼目的光芒,而只留下深刻透骨的遗憾的印迹。
这一痛,就是两千年,只要还醒着,就不能忘记。
电影开头有伏笔:“人可以让机器人对人付出百分百的爱,可是人对机器人的爱不应该负责任吗?
”没有人回答。
另外最孤独的应该是那只泰迪熊吧。
他教David写字,写的却是:“亨利是妈妈的儿子,大卫是妈妈的儿子,泰迪不是。
”它没事就拿个针在身上缝缝补补。
David和妈妈一起永远地沉睡过去了,它淡定地坐在床头望望。
据说玩偶陪伴的孤独是孤独的三次方。
那么,玩偶自己呢。
绝大多数人看了这部电影,会被大卫的爱深深感动,因为他的无私和执着.可是我却觉得特别的虚无和不值得,尤其是看了他被遗弃后的部分.首先,他的爱很自私.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感觉.他只在乎自己去爱,并且强烈的要求与被爱的对象在一起,很强的占有欲.或许,他只被输入初级阶段的爱的程序吧.他无法感受对方的感觉,所以他固执的认为莫妮卡也是强烈的爱他的.他不能接受对方很大程度上只把他当做某种形式上的玩具.其次,他的爱其实很虚无.之所以会对莫妮卡产生强烈的爱,仅仅因为被输入了那几个代码.也就是说,他也可能会爱上另一个人,如果当初向他输入代码的是那个人.悲哀的是,他无法选择,因为爱的印记被设置在了硬盘上.总之,我无法觉得这样的爱是美的,只是觉得压抑和可悲.为了一个根本虚无的爱,千年的执着和等待.更可悲的是,大卫祈求蓝仙女可以把他变为真实,但蓝仙女只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连存在都算不上.倒是舞男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我存在着;我存在过.这就足够了,存在即真实.
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把注意力给了小男孩大卫。
我在这里只想写点话给卑微的泰迪。
泰迪也是人工智能,但他不如大卫高级,也不具有人的形态。
可既然是智能(具有部分智慧),它就会希望获得爱。
泰迪教大卫写字,写的内容是:“马丁和大卫是妈妈的儿子,但泰迪不是...”妈妈的头发掉在地上,两千年后,泰迪从它的肚子里掏了出来使妈妈复活。
其实,当马丁跟大卫说,剪来妈妈的头发能使妈妈爱上自己时,泰迪也相信了这个谎言,夜里跟着大卫潜进妈妈的房间,并把掉落的头发保存了两千年。
当大卫和泰迪被遗弃后,这只小熊执着地跟着大卫,为什么?
在机器人屠宰大会上,跟着大卫它很可能会死,跟着那位小女孩它才更安全。
但它说:“我必须找到大卫!
”因为泰迪和大卫一样,它相信匹诺曹的童话故事,它也想见到蓝仙女。
也许,蓝仙女把大卫变成真的小男孩时,也会顺道把它变成真的生命,或许变成小男孩,或许变成可爱的小动物。
泰迪深深地渴望被爱,但它不敢奢求,更从未说出口。
最后,当大卫和妈妈幸福地睡在一起时,泰迪也爬上了床,静静地坐着。
不论是关于头发的谎言,还是匹诺曹的童话,或是复活一天的回光返照......泰迪一直没有放弃它那卑微的希望。
滔天的海浪,滚滚而来,淹没了城市。
影片开头,因为温室效应,所有的沿海城市都荡然无存,天灾,也是人祸;两千年之后,人类的文明消失了,除了那取代丛林的钢铁都市证明了他们曾经存在过,当然,还有David,我们的小主人公,那个追寻蓝仙女一生的机器男孩儿。
“David,你是人类最宝贵的记忆,你证明了他们的天才。
”真的,人类是一个天才的种族,冥冥中的宇宙意志赋予了他们创造与想象的能力,他们会做梦,他们有情感,有理想,有守护。
不像那些原始的野蛮动物只会用流着涎水的牙齿与尖锐的爪子懵懂地过完毫无准备的一生,也许猎豹们今天还在羚羊的残尸上大快朵颐,明天就会染上疟疾,再也见不了太阳多久了;人类也不同于机器人,那种只是按程序运行的一团有用的废铁,不过是他们的工具。
人类聪明,富有力量,立于地球食物链的最顶端,无论是自然创造的生物(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切)还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生物(机器人),在他们面前都毫无反抗之力。
“what is love?
”“爱是先张开我的双眼,呼吸急促,体温开始上升……”感官的刺激,这不是爱。
理所当然的,我们会把这种不懂爱的机器人看作一个东西,而不是一个生命。
但探索未知,追求一切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是人类的天性,正是这种不可抑止的天性催促我们从远古的渔猎蛮人进化成辉煌的现代文明,所以,a robot who can dream,think and love,从无理智机器人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存在了。
“社会弥漫着仇视机器人的气氛,问题不是制造会爱的机器人,真正的问题是,人类能不能爱他们?
”黑色人种的女人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
歧视,排他性,基于种族的狂妄自大,这种深扎在人类骨子里的本性终将毁了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决定留下David,就必须进行几项程序,你必须按照顺序将这几个字串念给David听。
”“他的爱,将永远烧录在他的硬体上。
”我认为导演是想以一个机器小男孩儿追寻人类爱的过程,来表达一种希望人与机器人,或者扩大些说,人与世间万物共存的期待。
母亲是内心很柔软的生物,她们孕育生命,是爱的源头,或许也因此而象征着整个人类。
她们容易给予爱,但却太难收回。
所以她最初对待David,这个代替了自己孩子的机器人极其抗拒,但当她真的决定尝试着接受这个替代品,她感觉到了小机器人对她的依恋,她有了难舍的感觉,她很难将心底的涟漪抹平。
所以,小男孩儿逃过了被销毁的命运,走上了追寻蓝仙女的路途。
小男孩儿的爱诞生于一场仪式,七个字串的吟唱,在他的心底烙印上母亲的影子。
正如我们每一个人经过多少年前医院里接生的仪式,成为母亲怀中的宝宝。
小男孩儿寻找爱的过程是一场抗争,他不顾一切地向嘴里塞着食物,以至于把电路板烧坏,只是想和一个正常男孩儿一样能吃饭睡觉;他在机器屠宰场上大喊,“我不是小木偶,我是David,我是David”,他对自己机器人的身份恐惧,他想强调自己和真人一样;在世界尽头,曼哈顿的海底,他虔诚地对着蓝仙女祈祷,想让她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小男孩儿,就这样两千年过去了。
两千年之前,他那短暂的追寻人类爱的生活里,包含了多少机器人的呐喊:当机器小男孩儿知道人类母亲只能够活50年,他真的很伤心吧,或许他不明白这短暂50年的真正意思,他只是真诚地发出祝福:“I hope you neverdie.”“never.”废弃的垃圾堆里,我们能够看到那些被遗弃的机器人悲惨的模样,狰狞的外表,却只是让人辛酸,他们明明知道这也许是一个陷阱,但他们还是来了,正如无家可归的流浪老人一样,他们只是想要最基本的温饱。
零件损坏了,仪器腐朽了,他们只是想得到人类最基本的认同。
屠宰场里,机器人们被装在铁笼子里,周围的看台坐满了观赏的群众,人类处决机器人的刑场么?
当沸腾的铁水、黝黑的炮膛、火热的枪管覆盖他们的身体,伴随着他们化为一堆废铁,周围是人群热烈的欢呼。
这些都是没有人需要的机器人,似乎理当像野狗一样被捕捉然后销毁。
Joe只不过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性机器人,供人娱乐的,屠宰场里那个只剩下脸蛋的女机器人,拼命地想要被David雇佣,这样她才有存在的价值。
这是一场人类和机器的古老战争,人类为了保持优势消灭机器人,然而事实上,人类消灭的又何止是机器人呢?
等到消灭了身边一切的时候,也就应该人类走到终结了。
2000年,人类就毁灭了,夸张,却也不夸张,影片没有透露人类如何终结的,但其实,从影片开头的温室效应导致的海水淹没沿海城市,自由女神像的手臂孤零零地垂出水面,人类要终结的命运就已经有迹可循。
玩具都不单单只是玩具,小熊是这样,机器男孩儿David是这样,Joe是这样,女机器人是这样。
2000年之后,当David从冰冻的飞机里苏醒,当瘦长的外星人们搭着手分享男孩儿的记忆,他们赞叹人类的天才,小男孩儿与母亲度过一个充满温馨的白天,只属于人类与机器人的白天,人类的历史,就在此结束了。
另外,那只小泰迪熊,真的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或许,他也是追寻爱的一份子吧。
他为了David将母亲的头发收藏了两千年,与其这样认为,不如说它也想像人类一样得到母亲的喜爱,哪怕只是如同David仅仅几天也好。
人们那么渴望那些对自己坚贞不移的感情,一旦得到,又觉得恐惧。
冰冷海底,我用两千年来等你,甚至可以更久。
我不懂得什么叫自我增值,什么叫个人发展,什么叫价值体现,什么叫回报社会……我只为了个人情感奔波颠簸,只想要我爱的人爱我。
你要我容颜不改,我便永远天真烂漫;你要我死心塌地,我便将你的名字烙在心里;你要我呼之即去,我便上天入地寻找一切能让你重新接纳我的方法。
人们在无法可想的时候就只有两条路:要么积极暴走,跑向另一条路,要么抱着了一微茫的憧憬,原地等待。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事物总是越来越糟;如果它们已经美好过,那余下的时日里更不会剩下什么好东西。
要得到新的美好,往往只能从新的起点开始。
但这所谓的新起点,我没有。
我的生存使命就是,爱你。
虽然这爱显得那么笨拙,直截,天真,在人类种种的狡诈和冷酷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可它能够延续到永久。
而你,是我唯一的向往。
我可以等待,我的时间足够的多。
即使你不会比别人更好。
如果没有机器泰迪,千年以后,你有条毛?
如果没有高科技,剩条毛,有毛用?
有了高科技,你才能复活一天,算条毛?
……以上三行字是恶毒的庸俗的某观众说的。
我批评她,她实在太肤浅了,她不能理解我的爱。
两千年,等来你和我无忧无虑的一天。
这一天,你心里只有我。
我很快乐。
很快乐。
当光线黯去,你会沉入永恒的宁静。
而我,终于也能安然入睡。
晚安。
我爱你。
和男朋友一起刷了这部片子。
我哭点一直不是很高,尤其是碰到动物和亲子主题的片子,几乎是一看一个准。
所以提前拿好了纸巾盒,关了灯看了这部公认催人泪下的斯皮尔伯格妙作。
看完我俩就面面相觑了,这是个啥东西?
这是想表达个啥?
“我们公司出产的LOVE CHIP可是超级有效哦!
” 这大概是我唯一能想到的。
看了别人的影评,哦,原来是在说爱和永恒。
但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机器人脑中的爱之芯片,真的能用来佐证人类拥有的爱的感情的长效性?
从头到尾,David对Monica感情过渡之不自然,成为了阻碍我对本片主题产生共情最大的障碍。
从David走入家门那一刻,隐约中一种惊悚的意味便悄然浮上水面。
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这种惊悚感愈演愈烈,最后在David将自己的脸贴上机器人工厂里那个与他一模一样却五官空洞的面孔之时,达到高潮。
What the hell?
带着看温情科幻片期待而来的我,几乎感觉被欺骗了!
我甚至无法评说小男孩的演技是太好或是不好,总之他举手投足间那种显而易见与人类儿童的区别,和他完美的人类儿童的脸,结合成了恐怖谷原理的最好诠释。
看到妈妈嘴边挂着面条时候的爆笑,与Martin争宠往嘴里疯狂塞入蔬菜时的神情,连他时常表现出的童真,都叫我害怕。
我没法信任他。
而他的爱也是猝然而生的。
只需在他颈上按压,读出几个单词,他便立刻扑入了Monica的怀中——“Mommy!
” 这没头没脑毫无过渡的深情,这只需开启imprint模式就能延续千年的爱,这种设定,首先就违背了人与人之间产生爱与感情的基本原理,也扭曲了爱的定义,架空了爱的价值。
如果我是Monica,当下除了错愕、惊讶和不解之外,一定会本能产生一种反感,对不自然事物的反感。
这部电影的核心,是David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类而无法获得Monica的爱,因此一路找寻Blue Fairy以成为一个真正小孩的故事。
那么, 如果David不是一个机器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小男孩,实际上会有区别吗?
中国社会对于非自己亲生小孩的接受程度是很低的,尤其在有自己亲生小孩的前提下,对共同生活的领养小孩也好、继子继女也好,感情上的投入程度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在现代欧美社会里,能够将领养子女和继子女视如己出对待的例子,倒是很多的。
这当中文化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发展程度原因总之都有很多,这里表过不提。
即使在接受程度高的欧美社会,家庭中新来了一个你不认识的小孩,一个并不是由你生养、教育,他的三观和人格对你而言都带有巨大不确定性的小孩,要做到立刻全然认可和信任,也是不可能的。
尤其在Martin归来之后,两人之间矛盾重重,争宠和嫉妒充斥着家庭的氛围。
半夜醒来,这孩子拿着剪刀站在你的窗前;游泳池边,他抱着那手脚不便的亲生孩子跳入水中,死不放手,几乎将他溺死。
即使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想来也是无法得到这个家庭的认可和爱的。
这与他是否是机器人无关,而千里寻仙的故事也由此变得毫无意义。
除此之外,整部片子画风撕裂,情节怪异,倒是诡异感始终贯彻其中。
残忍的马戏场、沉没的游乐园,处处都是仪式感十足。
结尾处“Monica只能活一天”的设定也是牵强附会毫无道理,仿佛就是为了满足煽情而煽情。
看完这部电影,最强烈的感受便是如同做了一场梦,那么这一切的诡异、割裂、仿佛熟悉的场景和莫名其妙的逻辑,也就合理了。
三星半。前半段很不错,无论从情节人物还是内核的把握,至少我确实被震动,但到了后半,始终有些地方让我感到刻意,部分人物和线索的处理匠气太重,没有水到渠成之感,而画外音的存在更是不断让人抽离情绪的煞风景的地方。总体还是可以的,特别称赞一下演David的那个小孩子,我真的有被他的表演感动啊
唯愿会及时拥抱入眠,留住这世上最暖一面。茫茫人海取暖渡过,最冷一天。
@央6. “蓝仙女是人性的弱点”都进化到ai了居然还没抛弃追求爱的人类劣根性……dr.know可以选回答风格那个倒还挺gpt的。高开低走,最后煽情整无语了,硬科幻皮下的软科幻,但充其量进行了对ai伦理的探讨,然而侧重于ai方向而不是人类方向,interesting vop,和《I’m Your Man》互文。“求你把我变成小男孩,这样妈妈就会爱我了”也完全不对,如果一段情感中需要你首先“变成什么”,那对方爱的根本就不是真的你…gigolo裘花真他妈好看到像假人,泰迪熊🧸好惨,还不如做ted里那只黄暴泰迪熊…水上摩天楼配水下coney island的nyc真梦幻啊,太哥谭了
我的David我的泰迪😭
那个小男孩真的很会演戏
作为科幻电影,里面的想法和设计是很优秀的;美中不足是煽情过分了;也许库布里奇拍的话主题会更深。如果真的可以,设定让一个人爱自己一辈子,怕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
2015-09-03 虽然离认知较远,却是货真价实科幻,批判现实遥想未来质问自身。电影在营造情境上很成功,情感表达流于浅薄(但可接受),最宝贵的是科幻核心——人文关怀。斯皮尔伯格总是为爱留一席之地。
除了那只小熊,其他都不喜欢。hate this movie
真心不喜欢。不是电影的问题,是我不喜欢这个人工智能的小男孩。觉得他对妈妈的爱太自私。
男孩对妈妈永恒不变的爱令人感动 最后的一天such a beautiful day.
一场跨越千年的亲情童话,斯皮尔伯格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人工智能》用科幻色彩孕育出了感人至深的脉络,当纯粹的爱变为仅只能烧刻在电路板上不可更改的物化,感动之余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爱与被爱永远是此世间超越一切的心动所在。
不懂为什么评价那么高!我觉得整个影片的基调都好奇怪!明明开心的或者轻松搞笑的部分都被叮叮咚咚的配乐搞的很灵异!!还有那个用光啊……真的是太可怕了,动不动就曝光过度……然后人物逆光……整个就是很诡异的状态。。看的我内心无比压抑。。。
镜头语言极丰富。好几个ショット单独拿出来都充满美感和寓意。最爱深海鱼群接住Ai,旋转,逆流而上。还有最后笨熊爬上床,坐看着熟睡的妈妈和Ai。纯白的床单,阳光满满,那像天堂,那是永恒。
人类啊,你们不配拥有永恒的感情
如果在找到blue fairy的時候就結束的話我會加多一顆星...
为什么我看着总感觉那个所谓的他妈,对他,以及他对他所谓的妈的,那种爱。不是母子之爱呢。。而是感觉很乱伦那种。。。。。。。。那个玩具泰迪熊挺好玩的
这部电影里的机器小孩,情感比7岁小孩幼稚,智商甚至不敌4岁儿童,这样的人工智能,就算制作成纯聊天软件也通不过图灵测试,那它还能给予令人类信服的爱吗,要人类爱回它更是异想天开。再者,本片充斥各种自私的,令人反胃的行为,前有父母在自己亲儿子生命垂危之际领养仿真儿童机器人,后有机器娃为了“爱”去克隆一个妈妈。配乐糟糕,但场景设计非常出彩,性爱机器人又帅又有趣,比小男孩更讨喜。
我要一只泰迪熊和一个舞男乔。
库布里克在《发条橙》中表达了如下观点:没有自由意志、没有选择权的不能称之为健全的人,而本片机器人的爱是被程序设定的,小男孩没有选择 hate 的权利,所以这只是斯皮尔伯格炖的一碗童话鸡汤而已。本片的立意甚至不如美剧《西部世界》,斯皮尔伯格也注定无法达到库布鲁克的高度。
不知最后用外星人来帮大卫实现两千年前的心愿获得快乐诠释“爱”的剧本是斯坦利想的还是老斯想的,实在。。11岁的奥斯蒙在被妈咪激活和被妈咪抛弃的那两出哭戏简直只要叔的老命!他就是至今最会演无奈、悲伤、哭戏的童星,他脸上刻着仨字——“求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