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电影。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
你说它情感表达不好吧,喝啤酒打不开一瞬间崩溃这种细节也有。
你说音乐不好听吧,但也绝对不难听。
但是合在一起怎么变成这种玩意,这九十多分钟看得我究极无敌煎熬。
我自认为抗无聊系数比较高,但都顶不住,结束了立马就离开座位,一秒都不想多呆,上一个给我这种感觉的还是成龙大叔参演的《龙牌之谜》。
龙牌之谜 (2019)3.62019 / 俄罗斯 中国大陆 美国 / 动作 奇幻 冒险 / 伊哥·斯坦普陈科 / 成龙 阿诺·施瓦辛格别看就对了 这几个方面其实都是没问题,所以我觉得是导演的问题,把电影拍得稀碎。
一开始就线性叙事,没过几分钟就五年后,而且后面看来这段剧情一点儿都不重要,都是表现生活艰苦热爱音乐,后面全程说这个,这样很容易造成观感割裂,不如直接删了。
然后就是剧情重心,感觉标题和内容都是为了第二条知青线服务,但是拍出来却是双线,你要拍双线就别取这个标题,而且女主一开始去找人的动机模糊,莫名其妙就到了延安。
从前面来看其实是像一部偏小众的文艺片,到后面怀孕那就开始狗血了,渐冻症、不辞而别、隐瞒与欺骗。
说这几个词就够想象剧情了。
再加上两条线穿来穿去,歌曲旋律都差不多,所以这就开创了受苦流拍法,不过受苦的是观众。
导演或许懂故事,或许懂音乐(这确实不一定),但一定不懂电影。
音乐与情感结合紧密:影片的音乐是其一大亮点,导演赵宇表示,音乐是影片重要的叙事方式,通过音乐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
于文文和宋宁峰的音乐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情感表达细腻:影片在情感表达上较为细腻,尤其是对两代人爱情的刻画,既有现代爱情的直白与冲动,也有过去爱情的含蓄与克制。
这种对比让观众感受到爱情在不同年代的差异与共性。
演员表现自然:主演于文文和宋宁峰的表演较为自然,成功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角色。
于文文的演唱和表演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主题深刻:影片探讨了爱情中的遗憾与成长,通过两代人的故事展现了“没谈完的恋爱”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
不足剧情逻辑与节奏:影片的剧情被部分观众认为较为拖沓,节奏不够紧凑。
一些情节的衔接不够自然,导致故事的连贯性受到一定影响。
叙事手法:影片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式,但部分观众认为这种叙事方式在影片中显得有些生硬。
此外,影片的剪辑也被认为存在不足。
情感深度不足:尽管影片在情感表达上有一定的细腻之处,但部分观众认为影片的情感深度不够,未能引发强烈的共鸣。
部分细节不合理:影片中的一些细节被观众指出不够真实,例如知青时代的道具和场景设置。
剧情上没有一点点🤏逻辑,人物性格跟照着提纲写的一样。
一开始女主很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拽。
最搞笑的是女主的ex搬家,拿了一个24寸行李箱一小包垃圾叫了一辆GL8,普通的三厢车可能也是装不下。
紧接着女主事业感情遇到问题,依然很拽。
男主跳楼问女主要电话号码?
男主命中注定,女主狂拽酷炫。
男女主聊天最多的主题就是音乐,两个音乐领域的天选之子写出来的歌就还挺不忍直视的,不知道是不是都不食人间烟火。
女主给人脸上泼酒的剧情那段,女主的表达感觉像是抗日剧里的国恨家仇,反正感觉还挺强烈的。
被泼大爷的儿化音说的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两个年代线切换的我头晕。
差不多够140字了,VIP厅空调不错,刚好躺着睡会吧。
客观评论:前1小时 如流水账 但看完全片 被男主对女主克制的爱 甚至连喜欢都舍不得对她说 因为配不上 也因为怕她惦记担心残缺的自己…… 电影看到后20分钟 男主的爱 不言而喻 ……爱的深沉,爱的克制,爱的干净,爱的纯粹,只想在有生之年对你好,陪你一起做梦,帮你实现理想,做一切能让你释怀快乐的事,只为让你重现阳光般明媚的微笑,但终究舍不得让你看到自己的一点悲伤……在自己离开人世后,希望骨灰由你撒向黄河,怕是最凄美的告别……爱你不是说出口的话,是化作希望和光明守护你,陪伴你,教由你成长,乐观积极的生活……被为男主的演技和爱感动到流泪不止 ……爱 就是:即便不能在一起 也希望你过好 爱 就是:放心 我一切都好 不要惦记 一切的苦难我一人承受
影片拍摄很细腻,细节做得超棒,一看导演超级用心。
男女主演得很自然,演技很有代入感。
女主于文文唱歌也太好听了吧,本色出演。
但女主的没有爱情线,哈哈,感觉不过瘾。
男主到底喜欢女主还是喜欢前女友,男女主他两没有共生情愫吗?
女主太惨了,搞音乐搞得倾家荡产,音乐这条路不好走啊。
也不知道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她前男友咋舍得放下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电影。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
你说它情感表达不好吧,喝啤酒打不开一瞬间崩溃这种细节也有。
但是合在一起怎么变成这种玩意,这九十多分钟看得我究极无敌煎熬。
我自认为抗无聊系数比较高,但都顶不住,结束了立马就离开座位,一秒都不想多呆。
在抖音上看到预告,感觉应该不错,再加上这个忧伤文艺的片名,果断决定要去看,结果看了前半个小时,我就有种这可能是烂片的预感。
前几分钟我还能满怀期待地看下去,半小时后...这在讲啥?????
讲故事就好好讲故事,穿插叙事在这感觉用的乱七八糟的,而且张秋兰和华林的故事也平平无奇,没什么亮点。
怀孕的情节也是被其他电影用烂了的,你用起来没什么创新的话,那就是狗血了。
林珊妮(于文文)和男主的相遇相识也很尬,跳楼偶遇,然后又立马安排再次偶遇,无意得到的日记主角又恰巧是男主的父母,这硬凑也要有个度吧。
回到片名《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讲道理这个名字我很喜欢,相信看这电影的人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因为片名。
好,本片有两段故事,张秋兰的故事还算完整,顶多就是绝症与爱的情节相当烂俗一点。
那么女主的故事呢?
女主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是指哪一场??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片头那个男的,应该是女主前男友吧,后来还给女主写了首歌,里面肯定是有故事的,我都在猜测故事走向了,结果呢,不是...整的我有点懵逼。
女主后来遇到男主,两个人很生硬地被导演凑在一起,然后呢,给女主整巡演,没有努力没有挫折,平淡又顺利地就继续下去了,最后呢,导演安排乐队一个龙套下线,让男主顶上,这让女主发现男主也有渐冻人症,然后呢,也没什么然后了。
这尼玛也算不上是一场恋爱啊。
这剧情安排的,片名和副线勉强合得上,和主线没关系???
宣传很多人看哭了,我看电影时候旁边也有一个妹子哭了,但我肯定,仅仅是片名引起的共鸣,换了随便一部爱情片都可以有这效果,他们哭,哭的是自己的故事,不是被剧情感动了,只是因为有个宣泄口,这个宣泄口是什么不重要。
曾经看过一部小说《我的完美女友何雨晴》,一个推理作家随笔写的爱情小说,女主因为渐冻人症最终离开了,那爱情故事写得刻骨铭心。
再看看这片,啥玩意啊。
给两分,一分给片名,一分给我臆想的渐冻人故事吧。
故事是那么的感人,每个演员都演的这么好,发挥的这么好,歌也这么好听,为什么评分这么低,连一个舍得给五星好评的人都没有?
这里面除了女一有点名气我看了一看,其他的人都没有什么名气。
包括男一号。
但是他们演的都很好,年轻时候的妈妈刘琦 ,还有我刚刚认识的男一号宋宁峰 还有戴眼镜的闫叔叔,乐队里的所有人。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
加油!
我是真的看哭了。
当大家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1921》《革命者》等电影上时,一部爱情片《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在这个看似“不合适”的时间点悄然上映了。
图片:官方海报上次听说导演赵宇,还是他和阿牛一起执导的《半熟少女》,而女主角则是2017年《前任攻略3》的主演于文文。
《前任攻略3》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借助了短视频的兴起,“网红”们用于文文演唱的主题曲《体面》配合各种视频,成功提高了电影的热度,《体面》至今依然是许多人在ktv的必点曲目。
为了延续“主题曲带动电影票房”这样的模式,《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里,于文文的角色直接变成了一个落魄的唱作人。
故事的主线,也处处围绕着音乐展开。
这部电影的音乐占比多到什么程度?
仅是专门填词并在影片中唱出来的曲目,就有8首之多。
对于一部仅有97分钟的影片而言,平均每10多分钟就能听到一首全新歌曲。
如果不是于文文特有的嗓音加上这些歌曲大多以民谣或吉他弹唱的形式出现,配上一些群演伴舞,我甚至恍惚间以为自己在欣赏一部印度片。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毕竟,影片的剧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观众们来电影院,更像听了一场于文文的个人演唱会。
本文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拼凑起来的剧情在我贫瘠的院线电影观影记忆中,上一部以“落魄”音乐人为主角并以音乐作为叙述主体的电影,还得追溯到大鹏的《缝纫机乐队》。
那部电影的结尾,古力娜扎饰演的女主丁建国,穿着帅气的风衣,手里拿着一个行李箱,毅然决然地跟着大鹏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并且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就只允许你一个人当北漂?
”
大鹏与古力娜扎,图片来源:豆瓣那时的“北漂”,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前往新生活、寻求新冒险的机遇,而不是现实意义里漂泊不定的生活。
《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的故事起点同样在北京。
于文文饰演的林珊妮作为一个街头歌手,为了梦想来到北京,开场仅仅用不到10个分镜就一笔带过了初期的困难,转而就是一个突兀的“五年后”三个大字。
我本以为这样快速地带过她的经历,是想用她现在的“成功”和当初的“困难”做对比。
但是我错了。
转场之后,于文文依旧是一个逐梦失败的唱作人,她的逐梦之路并不顺利:巡演无人问津直接被取消,负债累累的她无力偿还20万信用卡透支。
她的生活也一团糟糕,与音乐人男友分手后借酒消愁。
林珊妮借酒消愁为了让这部电影开展戏剧冲突,即使是如此潦倒,林珊妮也不惜再次刷爆信用卡要买一把二手吉他。
是的,一个负债20万的人,仅仅就因为男友一句“冷漠”的话,就在将男友留给自己的吉他从楼上扔下后,又去买了一把。
在这把二手吉他的包里,林珊妮发现了一本引出影片故事的日记。
我能看到编剧在“音乐电影”和“爱情电影”的框架内用尽了浑身解数,为了塑造一个失意潦倒的唱作人形象,编剧恨不得把“我好失败”、“我很消沉”、“生活好难”这些元素,统统贴在特写镜头中于文文那张虽然窘困但依然找不出任何瑕疵的脸上。
太用力了,以至于和后面林珊妮对于音乐态度的转变显得那么生硬。
宋宁峰饰演的男主董东的出场,同样给人一种“爱情电影工业流水线”的感觉——林珊妮来到城楼上散心,向楼下看去时,遇到了也想一起“跳楼自杀”的董东。
当董东一边挂着浮夸的笑,一边手脚并用地想向城楼下跳去时,林珊妮“眼疾手快”救下了他。
后面的剧情我相信大家应该能猜出来:林珊妮某日又遇到了董东,并且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与董东相处一段时间。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太老套了,以至于我在看到“跳楼”的那一幕,就已经想到了接下来两人见面的场景。
当董东以开玩笑的口气向林珊妮解释自己为什么拄拐时,我也笑了,不是因为烂梗,而是因为一部电影进行到20分钟我就已经感到编剧创作才华的山穷水尽。
所以后面的故事满足了一切“爱情电影工业流水线”的元素:两男两女出现,一定会出现三角恋或者四角恋;三角恋最后破碎,会以其中一男一女发生关系之后,女方怀孕、男方不辞而别作为结尾;不辞而别的这个人,一定是患上了某种绝症,并且要编制一个看似“善意”的谎言来让女方忘记自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如果一部电影的剧本真的可以这么写,那我认为每部类似主题的韩剧都可以是优秀的爱情电影。
主题是音乐还是爱情?
电影采取双线叙事:主线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林珊妮与董东相遇,他帮她做巡演、改变音乐风格,副线则是日记的主人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的爱情悲剧。
本来两条线的交合,应该让音乐主题与爱情主题交融在一起得到升华,但是导演并没有这么安排——他在以音乐为主的主线和以爱情为主的副线之间划了一条楚河汉界,告诉观众:音乐就是音乐,爱情就是爱情。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主题究竟是音乐还是爱情?
如果是爱情,那么于文文“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是哪一场?
如果是音乐,那么为什么要引入对主线毫无帮助的“悲剧爱情”副线呢?
两条线值得融合进同一部电影的关系,似乎只剩下了渐冻症。
仅有好片名,让观众只会为由片名所想到的自己的故事而落泪,换成其他任何一部爱情片的剧情都有相同的效果。
观众们哭,哭的是自己的故事,剧情没有感动人,只是成为了观众情感的宣泄口,至于这个宣泄口本身是什么,这并不重要。
好比拼多多买东西,人们只会在乎能否拼成功,而不会在乎是谁和你一起拼的那样。
渠道而已。
精致而又粗糙的细节影片不能说没花心思,只能说是花了心思,但没完全花。
一些铺垫与伏笔的细节处理得很好:喝啤酒打不开时候一瞬间的崩溃;双线叙事中通过画幅的变化来表达时空的转换(主线的画幅为4:3,副线的画幅为16:9);主线中整体的色调偏向冷色调,副线中整体的色调为暖色调;就连渐冻症这一情节,都藏在之前日记和信里的散乱的字迹中。
但一些设定却处理得很烂:延安乐队统统操着一口京片子,毫无陕北口音;在livehouse进行的巡演中,董东作为临时顶替的贝斯手,因为渐冻症无法弹奏贝斯后,居然在歌曲还在演唱、众目睽睽之下,从舞台上卸下贝斯,拄着拐走向场馆外,观众和乐队其他人对此无动于衷。
如果说电影经费紧张,可以理解,不过于文文作为一名音乐人,不可能连真正的livehouse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有细节当然是好事,但是一部电影的细节不能只处理一半,一半细节满分而另一半细节零分的电影就像一盘加了姜丝的土豆丝,让人难以下咽。
想要复刻《前任攻略3》靠《体面》这首歌火出圈的票房成功,对于如此稚嫩的《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而言还是很难。
真的想靠旁门左道吸引更多的流量,还不如用片中于文文脸部的特写神似游戏主播周淑怡来营销更简单。
图片:官方剧照
图片来源:微博@不2不叫周淑怡————————关注公众号“躺腔”,走进有腔调的娱乐世界。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其实吧,这个老套的悲剧重演,经典的不治之症,混上一点坎坷追梦路,都还可以接受, 一开始就线性叙事,没过几分钟就五年后,而且后面看来这段剧情一点儿都不重要,都是表现生活艰苦热爱音乐,后面全程说这个,这样很容易造成观感割裂,不如直接删了,就那样吧!
因为追浪3,才认识了于文文,专门考古她的电影。昨天才刚刚看了这一部,惊喜发现:这是一部很感人很不错的电影啊,全员演技在线,故事感人,音乐好听,看到后面泪奔,有对音乐的坚持,有守望真爱,有乐观坚强,很正能量,也很真实!评分
很有质量的文艺片,情感表达的张力和拍摄手法都很好,很喜欢
浪费我九十分钟
除了后面接的有点硬,我觉得整体拍挺好,这些年国产音乐片能比这个好点的还真不多,音乐好听,选角没毛病,叙事镜头也基本不尴尬,挺好。我给三星本片,一星鼓励
于文文的歌声甚是好听。
剧情还行,歌可以,叙事有点平淡
于文文大型弹唱联播…其他的都像是硬凑的…遍地槽点…于文文你到底是喜欢音乐啊还是想当大明星啊?但是不得不说…自己很吃于文文的颜和穿搭风格…
我寻思着歌也不好听啊
我觉得还可以,就是剧情安排的好巧啊,哈哈,有点像假如爱有天意。爱而不得,唯有放弃,但是并不代表不爱了!
我觉得还可以 虽然没那么看懂 但是看哭了。。
是双线吗,有点找不到重点,主题不清晰。
好看~
电影简直烂到想笑,但是结尾发现是讲渐冻人[流泪]。。。
自我感动式自我陶醉式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啥也不是。
剧情老套,节奏太慢了,看不下去,bgm还不错
因为于文文去看的电影,果然和我预想的一样,电影请歌手来演可以省下不少开销(玩笑)。影片能够看出导演的诚意,虽偶有槽点,但确实有些惊喜。情怀是个消费品,偶尔拿出来看看还是可以提醒自己为什么在路上的!
一个现代的文艺爱情故事,非要硬塞进一段下乡知青的往事,平行宇宙之间四不像地生硬跳转,最后还莫名其妙就成了偶然认识的男主妈妈的回忆,可见世界在导演脑子里小得可怜,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四十五度角流泪。无论是下乡生活,还是流浪歌手都悬浮得不着边际,知青生活不是弹吉他就是打架子鼓的日常更是哭笑不得。每一个故事都矫情又老套,煽情能力也捉襟见肘得词穷,没经过磨炼的一生成天寻死觅活,故作姿态地找来一些QQ签名与当年《知音》上的离谱故事当做自己忧郁而文艺的强调。即便如此,没学会走的导演今天就依旧要在交叉叙事的世界里大跳,搞出一堆网大都嫌弃的绝症烂梗当作深情卖弄。从故事的老套到配角的随意,令人不禁怀疑这部影片存在的目的仅仅是记录下于文文的百变美貌。
歌曲还是挺好听的,仅此而已。
文艺那点酒吧音乐范都被这些破烂玩意糟蹋光了
害,里面的歌都挺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