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还等不等?
-- 当然等,都等了这么久。
要是我一走,巴士就来了,那不是很可惜?
有时等等也不是坏事,可以在这儿静静地、看看周围景色、看看周围的人,都挺有趣的。
《王家欣》的“可爱”之处或许就是在于片中流露出的一种单纯的情怀吧。
电台倾诉寻人的桥段倒是让人很怀念从前每天晚上用aiwa听广播的日子。
这是一部能够让人带着傻笑看完的电影。
影片的OST配合得相当有水准。
吴千语的演技在本作中估计有2个涨停板的拉升,呵呵。
珍惜眼前人。
<图片1>
作为一个不太能被情情爱爱的事情打动的人,依然被这部电影从另一个方面打动了。
我想每一个人的人生旅程中不一定都有一个王家欣,也不一定每个人都对那些情情爱爱的事情抱有那么高的关注度。
但在每个人心里一定都有一些让自己觉得温馨愉快的人或事。
这或者是自己的朋友,家人。
或者是自己的爱好,自己爱玩的,承载了美好回忆的一款游戏。
自己一直热爱,千方百计想要提高技术,总能让自己兴致勃勃,忘记一切烦忧的一项体育运动。
又或者只是像一些网友说的,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在家楼下一个人静静坐在车里不被任何人打扰的小憩习惯……感觉在越来越不顾一切地追求物质利益,琐碎市侩,冷冰冰的现实生活里,想要保存这些心中的温馨愉快是越来越难了。
在影片中,王家欣是一个爱情中美好女性的代名词,我想,那些在除了爱情之外的其它方面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使人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得以慰籍的人或事,又何尝不像爱情中的“王家欣”一样美好温暖呢?
我觉得那些事情和人也可以以“王家欣”之名名之,使人具体地感受到其给人带来的美好和温暖。
最后祝所有的观众朋友们和我自己,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自己心中的“王家欣”是爱情中的,或是其它方面的,都能永远地守护好,永不丢失。
不是每段爱情戏都有生死相许的惨烈,或者万籁俱寂的绝望。
大多数人的青春和偷偷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光,都是疏影横斜水清浅般的清澈,有当时的倒影,也有很多年后淡淡却美好的余味。
同样是青春爱情题材。
相比于台湾和内地那种焦糖玛奇朵的腻味,我还是更喜欢香港这般如柠檬水般的小清新,即使有微甜,也是一点点慢慢渗透到你心里的。
《王家欣》这部电影虽说是改编自真人真事,但放在大银幕里,看起来还是多多少少有些似曾相识。
是啊,我们谁没看过、听过甚至经历过这种苦苦寻找和默默等待的故事呢。
一次偶然的邂逅,俊贤对戏院的卖票女孩「王家欣」一见钟情。
但再回头去找她时,她已经离开了那家戏院。
他用尽了一切办法去找这个「王家欣」,只为了在她面前弹奏一曲为她而写的歌,对她说一声“我中意你”。
查电话黄页一个个打过去询问;在电台热线节目里寻求帮助;街头摆摊卖唱;请私家侦探查线索……俊贤不断地寻找女孩。
但「王家欣」这个名字在香港,就好像大陆的「静静」,一个招牌砸下来,就能砸中三个。
更何况还是在那个只有Call机的年代。
于是,在寻找的途中,俊贤遇到了无数个「王家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其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甚至还帮戏院的绍叔找到了苦苦等待33年的情人。
也陪着银幕下的我们见到了很多熟识的面孔、感受到与《72家租客》和《每当变幻时》一脉相承的那种街坊情结、重温了许多上世纪香港独有的质感与光影……就好像昨天陪我一起看这部电影的朋友江滢波说的那样:香港电影对我们七零八零这代人真好,它就像一个始终不离不弃的朋友,帮我们记住了你所以成为如今的你全部的记忆。
而在寻找心中那个「王家欣」的过程中,俊贤也遇到了一个心甘情愿陪他疯陪他傻陪他执着的另一个名叫王家欣的女孩。
他在坪洲的星空下弹着吉他,她在心里悄悄地打着节拍;他对着大海大喊“王家欣,你喺边度(你在哪里)?
”。
她在旁边大声回答“我喺呢度(我在这里)”。
但或许是海风太大,他听不见;又或许是他念兹在兹的只有那个始终找不到的「王家欣」,却感受不到身边这个王家欣,已经不知不觉爱上了自己……此时,天色微白,沙滩上的篝火尚有余薪,那个傻男孩和傻女孩各自望着远方,做着自己心中热暖的梦。
如果一直就这样,该多好。
但梦始终是要醒的,人也始终要长大。
那个真正的「王家欣」究竟能不能找到,其实已经不重要。
当你拼尽全力去做一件自己钟意的事,去爱上一个能让自己心动的人时,那比任何结果都更美好。
那个椰林树影、水清沙白,仿佛与世隔绝的离岛坪洲,记下了这个关于「王家欣」的故事,也守护着无数个像俊贤、也像我们一样,心里面那个偏执的少年。
【个人公众号】biejie2016
半夜看哭了的小清新电影。
很有《心动》的感觉,可能是由于同样描述青春,可能是同样的过去与现在不同时间段的穿插情节,也可能是因为都有gigi。
一眼爱上的初恋,豁出整个生命般地寻找。
不知道他是真的爱上了她,还是爱上了这种爱的感觉。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王家欣,她可以是编剧可以是导演可以是演员可以是anybody(片头的设置很有意思)… 在寻找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事成全了几段情。
渐渐长大,他离开了那个小小的坪州,与许多人的循规蹈矩的人生道路一样,脚踏实地成为地产经纪。
(他曾经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去了哪里?
)而偏偏在放弃寻找的许久之后,他在巴士上见到了她,眼睁睁看着她离开,内心是遗憾还是对旧日时光的回忆?
这就是成长的阵痛吧。
还原90年代的港片色彩有一种日薄西山的美。
很喜欢。
断断续续听了刘伟恒的电台节目多年,从来没想到过他有一天会当电影导演,而且首次出手,水准非常不俗。
整个故事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相对单一,能撑出一部100分钟的电影,靠的是细微处出功架。
白彪和雪梨那段情,催泪指数甚高。
影片最后,在巴士上陈俊贤没有与王家欣相认,处理方式有如炒菜埋了个靓芡,令人回味。
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曾经遇过这样一个男孩,有着别具一格的想法和气定神闲的不羁,并且固执得像个神经病。
在我十八岁的时候,那个男孩告诉我说,他因为目睹到我十二岁那年在学校跟我弟弟打了一架而喜欢上我,直到如今。
直到如今,我二十四五,他仍在我身上倾注着他的付出与用心。
乃至从前我不知道他是喜欢着我的时候,我一直当他哥们儿,难过的时候偶尔也会找他说说话。
他看着我在自己的感情里痛苦而不可自拔,甚至提出帮我挽回我的初恋,尝试给我制定努力计划。
说完他就拉着他姐姐逛了一天街,大老远从深圳寄了一套精心挑选的衣服和长靴给我,还督促我换上他买过的衣裳化淡妆拍照给他,看是否足够合适我。
虽然后来我无心于那些改变,但还是喊室友帮我拍了一套照片。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我来说,对那份感情竟然也做到了浑然不觉。
现在想想也是挺蠢的。
正如电影里面的那个男孩(以下就称为黄又南),执意去寻找他心中的那个王家欣,而对于身边王家欣的情意毫无知觉。
也许就是这样,当一个人爱着一个人的时候,大概身边的人,就都是浮云了罢。
有执念的人,在爱情里,总是多一份倔强与认真。
黄又南与王安欣的一次偶然相遇,彼此滋生出些微情愫,又因同是对美好爱情存在憧憬的人,于是便维持了这样一段少年式的爱意。
这样的人,是心中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的人。
那个小世界,是支撑着他们继续用心感受生活的精神源泉。
对于爱情的执着,也是来自于此。
而王安欣的出现与存在,便是梦一样的执着与热望,是一种认定,认定了就不会放手。
不得不说黄又南是纯情的,就像一直等在电影院里的绍叔,也是纯情的。
这样的纯情,令人动容。
纯情这样的字眼,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就从难能可贵的品质变成了一种哂笑人的方式。
这是一件值得去反省的事情。
如果细想绍叔这个人物的出现,还可以发现,绍叔与黄又南,其实是两种选择。
不将人生归于一类,不给爱与梦下一个该等或者不该等的定论,足见导演之良苦用心。
绍叔,代表着这么一类人,一直在坚持寻找心中的那个她,哪怕可能微乎其微,但仍旧坚持自己心中的向往,并深信对方的情意,从少年到老年,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因为心中有执念,所以等得心甘情愿,等得毫无怨言。
黄又南,则代表着另一类。
他们追寻心中的爱情,纯真得和前者没有差别,但在坚持了许久许久之后,终于明白了身边人的珍贵,于是更加懂得了珍惜,朝后退了决定性的一步,给了彼此一个可能的机会。
这两者,也许一个是爱,一个是情,又或者,都是爱情。
它们共同的地方很明显,不同的地方也足够清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正是这样。
那个常常被谈论起的恒久性问题——“你会选择嫁给一个更爱自己的人,还是嫁给一个自己更爱的人?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回答,同一人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回答。
人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也在于我们自己。
有的人选择了前者,放弃了心中的执念。
有的人仍旧执着于心中所爱,选择了寻找或等待。
寻找与等待的爱,其之珍贵,自然不必多说都能明白。
愿意去那样做,并且那样做了的人,屈指可数。
在感情中不计较成本,倾心尽力,不让自己后悔遗憾,这是对感情的坚持,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因为一辈子本就不长,何必去将就。
然而我想,也许爱情里,更多的成分是恩情。
两个人,朝夕与共,事无巨细,彼此承担或分享。
那些一起走过的木质栈道,一起在午夜时分看过的黑色大海,一起晒过的太阳和淋过的雨,都无不组成陪伴里的恩。
尤其进入了婚姻,更是如此,那些照顾与责任,担当与给予,都已远远超过了爱情。
因为一辈子真的不短,何不去珍惜。
大概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命题。
因为我们所要,总有变动。
每个人成长的背景与经过,也都如此不同。
但我愿意相信,它们都是爱。
也许只要心中有爱,这两者任一份,都算得上美好而值得的爱情。
换一个角度来说,也不仅仅都是爱情。
王安欣所代表的,不光只有爱情,还有我们自己心中的执念,对爱的,对梦的,对人生的。
王安欣的存在,也是小世界里的一个精神支柱,关于人在面对自己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时,会做出怎样的取舍。
这才是最重要。
因为它决定了你此后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就好比,它决定了你的后半生,会和完全不一样的人过一生。
这是爱情,也是人生。
后记:一直觉得,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来,大概在那时那境,我还是会做出和从前一样的选择。
忽然想起初中母校灰土墙上的一句标语:性格决定命运。
大概,爱谁,如何爱,爱多久,也都是个性使然。
2016年9月26日离开南京次日 于苏州礼拜一 天气晴别人的爱情 我不祈求爱情,至少很多年都这样了。
或者到底什么是爱情呢?
当你看到一个人你怦然心动了,这是吗?
当你发现身边有个人细细品味起来很可爱,这是吗?
当你最空虚的时候你最希望陪伴你的那个人,这是吗?
当你想要结束孤单,索求一个简单的拥抱,这是吗?
当你下定决心想要跟一个人过一辈子,这是吗?
别人会说,爱情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你说的这些都是啊。
别人会说,喜欢和爱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说的有些是喜欢,有些是爱。
我真的很希望爱情就是简单的,或者易于区分它与喜欢的边界。
但那些都是别人的爱情,与我无关。
因为终究避不开一个问题,就是当你很确认你爱一个人,可到底有多爱呢?
当你走过一生,或者只用半生的时间去印证, 会不会发现,也许爱情是有限度的。
就像李宗盛写的: “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除了激情褪去后的那一点点倦。
”所以,当你说出我爱你的时候,你怎么确定你爱上的不过是一种激情, 或者你爱上的不过是你很投入的去爱的感觉。
会为一个人去死吗?
你很爱ta的话。
别人会说,当然会。
是的,也许只是ta处于危险的时候你能够挺身而出。
可生命中没有了ta,你一样会活下去,不会选择去死。
然后习惯性的感伤,习惯性的思念,最后习惯性的遗忘。
还可以把那个人做成一份标本,陈列在内心中。
当你听到某首情歌时,习惯性的拿出这份标本反复端详,直到寻找到下一个标本。
最美的爱情都是短暂的。
书本上,电影里,都一样。
用几万个字或者上百分钟在诠释短暂的爱情。
结局要么是携手终生,要么是后会无期。
可携手终生之后的生活中,爱情还会如此精彩吗?
后会无期之后的人生中,还会为那份感情孤独终老吗?
就像jack和lucy,之所以他们那么肯定的爱着对方,因为他们的爱情只存在于几天的时间限度和一个游轮的空间限度。
一旦跨过了北大西洋,安全的靠岸。
你会发现岸上的时间和空间太大了,大到爱情比空气还要稀薄。
几年后他们开始互相埋怨,埋怨彼此对生活的态度,埋怨彼此不同的追求,埋怨对方没有之前对自己好。
于是他们争吵、咆哮,直至老死不相往来。
谁还会记得在游轮上的那份恩情?
可能jack会跟朋友喝场大酒,满嘴fuck的咒骂自己天真,这个世界哪有爱情。
可能lucy会叫上闺蜜哭诉,楚楚可怜的后悔当年没跟富商在一起。
坦白说,他们没有爱了。
彼此不能容忍,不能宽容的时候,爱情败给了现实。
爱情败给现实难道不正常吗?
太正常了。
除非你有《黑衣人》里面的记忆消除器,每隔一段时间就清除一下记忆。
把记忆调整到你含着眼泪说我爱你的那个时候。
否则,现实就会告诉你爱情是有限度的。
就像我们缅怀逝去的亲人一样有限度。
开始的时候你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痛哭流涕。
但一旦超越了那个限度,你仅仅是缅怀,伤痛已经没有那么刺骨了。
所以这个时代大家都在谈爱情,但在我看来,他们谈的都是别人的爱情。
因为感情说穿了,都是虚伪的。
每个人说穿了,都是爱自己的。
倘若谈论自己的爱情, 只能说, 我爱过很多人,或者我没有爱过一个人。
用限度来说,爱过。
不用限度来说,没有。
Y 于 2016年08月16日
一个人的名字意味着一个人 我们一生当中遇到的名字很有限,有时候也会出现重复名字的人,我们也会觉得很惊讶,也会对比两个名字一样的人的差别,比如说王家欣、张志明……而有时候就是这些名字里的其中一个,一度在我们心里独一无二、成为一场暗恋、一次追逐。
1992年,坪洲少年俊贤邂逅了清纯的戏院女售票员阿欣,对她一见钟情,俊贤因为看色情电影睡着,被锁在电影院里,他隔着卷闸门弹吉他唱歌给阿欣听,第一次有人那么喜欢他的歌。
第二天当他回到戏院寻找时,发现她已离去,在那个只有call机,连手提电话都未普及的前互联网年代,要找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谈何容易。
俊贤只能凭阿欣名牌上的全名“王家欣”这一个线索,开始寻找她。
当时,要找人靠的是那本厚厚的电话簿,通过打遍电话簿中姓王的登记人,来寻找目标人物。
当然,还有一招就是打电话到电台节目寻人。
在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王家欣”现身,当中有富家女、假扮洋人的结他手……这些人遍布香港各区、各行各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俊贤通过这个奇怪的联系,与他们成为朋友…… 众里寻他千百度,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大部分都是在寻找王家欣这个女生,但是中间发生的故事却逐渐清晰起来,其实,我们最后找到的,只是更清楚的自己而已。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在找寻白晶晶的过程中,紫霞出现了,至尊宝为了能拿到月光宝盒想尽一切办法欺骗紫霞,最后紫霞给了至尊宝一滴眼泪。
当然,你永远不能忘却那个白晶晶,因为她是你最初对爱的一种冲动和启蒙,没了她你也不会对爱有了那么坚定的信念,甚至没了这份执着也不会吸引到她驻足来留意到你,有时候就是这样。
总有一个白衣飘飘的干净女孩出现男生某个阶段的梦里,她出现,然后你一见钟情,念念不忘。
你想尽一切办法,却囿于各种原因导致你和她的距离始终不得拉近,你朝思暮想却又沉浸在这份有点近似幻想的过程中,你以为,这就是你心中爱情的模样。
往往,另一个亲和的女生出现了,她参与了你的世界,与你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你将内心的心肺都掏给她看,大大咧咧心无旁骛,这世间哪这么容易亲密而纯洁的异性友谊,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然而另一方面,你却又仍然纠结在那个你无法触及的她,你觉得爱情应该是纯净和坚持,在没有一个答案之前你不愿意那会成为一种遗憾。
因为年轻,因为幼稚,所以押注于爱情,一往无前,以至于你看不到身后另外一个人的眼神。
影片开头俊贤问阿欣公交车迟迟不来,还会接着等公交吗,阿欣说会啊,万一我刚走它就来了岂不是很可惜,何况,等等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可以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周围的人,这都很有趣。
一语成谶,我想许多人青春的时候也有过在路上偶遇一个王家欣。
所以当你在未来的哪天忽然跟你的另一半聊起曾经的情感时,当你想起这么一个人、甚至在街头遇到的时候,你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但也只是朝她的背影微微点头,然后坦然释怀的目送她又一次离开,她曾给你期许和动力,但是却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寂静的海岛,复古的村屋,单纯的乡民,纯洁的男女,简单的剧情,没有纸醉金迷,堕胎撕逼,没有生离死别。
电影中也的确不乏俗套的剧情发展以及各种巧合,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些发展很幼稚,然而最奇妙的地方是:你对这些幼稚却会有片刻莫名的感动——不只是来自一些青春的共鸣,还是源自你内心依旧纯真的那一点地方。
三星的电影,四星的青春。
毕竟,我也曾遇到过王家欣。
wang ka yan
这是志明与春娇之后,看的第二部粤语原版的港片。
片中阿欣清新的气质让俊贤一见钟情,更重要的是,她是第一个给出他赞赏的人。
在别人都不愿意听他唱歌的时候,有人理解他,肯定他,她对于他,是相知的人,是幸运的缘分。
也可能正是因为看起来找不到才更想要找到,就像有时候爱不到才更想爱一样。
让他如此坚定地开始找寻阿欣。
而另一边的王家欣,起初被他的执着打动,也在慢慢跟他一起找阿欣的过程中,感受到他的善良、乐观和笃定,慢慢喜欢上他。
我一直觉得陪喜欢的人找喜欢的人是最悲情最隐忍又是最难以让自己脱身的,她为他去给绍叔送奶茶、不忍心告诉他真相怕他失望而在被他发现后伤心得痛哭又抑制不住去表白,被怨后又回到坪洲为他举办王家欣联谊会,最后默默离开,看到这些的时候,都让我觉得这个女孩真的很美好。
一心一意为了喜欢的人,真好。
而俊贤,当知道自己把一直要找的应该是王安欣而不是王家欣的时候,崩溃和伤心的冲击是必然的,但冷静下来忽然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时,无疑又是富足的。
正如最后他写给王安欣的信,等待有时是有趣的,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
我觉得人有时候会在一个时刻一段时间被一个想法禁锢住,所以需要被人等待慢慢醒悟,正如俊贤对阿欣、俊贤对王家欣。
而真正的阿欣,在多年之后,看到那封信,听到那首歌,知道了那段故事,会感动,也更加懂得了珍惜。
影片开头俊贤问阿欣公交车迟迟不来,还会接着等公交吗,阿欣说会啊,万一我刚走它就来了岂不是很可惜,何况,等等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可以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周围的人,很有趣。
“值得吗?
”“但至少我尽了力。
”
这是一个渐入佳境的故事一开头我甚至有点疑惑,90年代的香港,有那么破?
但是,从女主角出来的那一刻,节奏终于被我抓住了(我不会承认我到那一刻才恍然大悟说:啊!
原来她才是xxx……)白彪和雪梨那短短一场戏我又哭了为什么说又因为几乎所有的、一生只一次的爱情,都叫我流泪这个时候,电影回放之前的、以为是很无聊的对话原来有的人,就是喜欢等待等待并不是被动的、不是消极的而是这世间,有的事,只能等待虽然等待的结果,很可能是失望但等待的过程,可以是快乐的我等了你三十五年了,白彪对雪梨说我想起狄姜反正你一直在我心里,白彪对雪梨说我想起狄姜你会忘了我吗,吴千语对黄又南说我想起狄姜我的心只为狄龙姜大卫而跳动了对我来说,最好的一场戏在最后,那短短的十几秒,让整个故事从三星跃升为四星他见到那个他苦苦找寻的女孩了,在公车上这是执念终于成真男孩的表情,好到位他无比的惊愕、夹杂着一丝欣慰一丝懊恼一丝欣喜一丝失落他五味杂陈、紧紧盯着那女孩的背影但却没有动作啊,那一刻我的心是酸涩而欣慰的他永远爱她!
虽然他知道已经永远错过当然他也会非常爱王家欣,但,那是不同的至于王家欣那是最鲜活的一个角色我很喜欢我又想起那天cs对我说,可能是上升巨蟹的关系不管别人如何嘲笑她初恋那个男孩变得多么丑多么难看在她心里,他永远是当初那个帅气的小男生听完那句话我竟然哭了……在世人眼里我该是多么神经病啊爱是折磨人的东西我却但愿每个人都遇见别问值不值得就,尽情跟随心里的声音就好了
最近看了《反贪风暴5》,蛮喜欢片中那个古天乐的下属,夏嫣饰演的廉政公署谭美莉。
上网搜了搜她的资料,无意中发现,她竟然是我爱的《王家欣》里面的王安欣…借着这个机会,又找出了这部电影,看了一遍。
我看的版本是港版的蓝光碟,就是看过了许多遍的《王家欣》,看完依旧感慨与感动,想来豆瓣上找找影评读一读,无意中在一篇文章底部的回复中,看到有人说,电影院里的版本有些镜头,什么俊贤看到了王安欣下车见男友,王安欣是去了餐厅工作云云。
很多人都回复说是不是真的,我开始也在怀疑,后来找了找,发现了还真的是真的…仔细看完了这几段港版的删减片段,终于明白大陆公映的版本,为什么改了名字。
如果说看完港版的《王家欣》,你爱上的是那个千语baby饰演的王家欣,那是一部关于王家欣的故事;《寻找心中的你》,其实就是一部王安欣的回忆之旅,关于自己的回忆中,追溯到了俊贤与王家欣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梁咏琪和单车男吵架,我们以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纠纷,交代下故事背景,其实还真不是,但车男本来背后还有挺多戏份,完整的塑造了这个王安欣男朋友,只是在香港的《王家欣》中,删掉了…《寻找心中的你》中,完整地讲述了王安欣和单车男相识、相知和相爱的故事;如果说,《王家欣》中,我们还不知道安欣对俊贤的感情,不确定他是不是一厢情愿,在《寻找心中的你》中,我们知道,安欣是个好姑娘,是值得俊贤那样去爱的。
她也曾等待过她,一等,就是三年,直到影片的最后,俊贤放弃的那一刻。
下面就是香港上映的《王家欣》和大陆上映的《寻找心中的你》的具体差别,会让大家了解一个另外的故事:《王家欣》中,电影院相识的故事中,王安欣上了公交车,俊贤对着窗户喊出了自己的呼机号码,安欣没有听到,没有说什么;《寻找心中的你》,安欣也主动在上车后,隔窗对着俊贤说,“明天就去海景餐厅工作了”,可是,隔着窗户的他们,不论在两地哪里的电影中,对方都没听清他们说出的内容。
《寻找心中的你》中,王安欣去了一个风景很棒的海边餐厅,做了服务员。
穿着红色制服的她,很美。
餐厅的老员工问她为什么来,她说这里风景很好。
在这里,他遇到了后面的单车男,那个来取盒饭的善良男人。
老员工说,这个男人很好,为周边的老人送盒饭;单车男说,不是自己好,是安欣餐厅的老板好,毕竟盒饭是老板提供的,他只是去送给老人。
镜头切回关于俊贤的回忆,俊贤去过了码头,找过了电台,讲述了自己故事的时候,单车男也有很幸福的聆听,我印象还挺深,《王家欣》中,年轻的单车男唯一出境的镜头,应该就是俊贤打给广播台的时候。
镜头再度切回王安欣的回忆,他们的第二次见面未完待续
剧本挺好的,拍出来语感歌曲也很亲切,想起年少时的N个恋人。该戏若放在台湾,会拍的更好
不是校园剧的青春爱情电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单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想脱单,还是得学会弹吉他
3.5 吴千语~
因为内心的执着,让他遇到了王家欣,也是因为无法放下执着,让他错过了王家欣。真的好奇他们最后是否在一起了
纯爱故事。
一部制作不咋样的港片,主角演技不纯熟,导演好多镜头都看得人心烦想按快进。豆瓣居然超三星?excuse me?还有,字幕太渣不想说,根本没有翻译对,台词错的,长洲南丫岛翻成河村小西岛!请问是什么鬼啊!阿西吧!醉得不是一点两点 🙄🙄🙄🙄
最感动的莫过于把所有叫‘‘王家欣’’的凑在一起,给曾经打扰过的他们演唱一首歌。故事真的很难让人相信是真人真事而改编的。相信掺了不少的水吧。
你总有一天要跟所有的记忆相安无事握手言和那里面有她也有你有她的青春也有你年华那个人永远活在时间里了你把她拉不出来自己也回不去就这样吧让她安静的留在那里她不会发福不会老去不会穿着职业套装高跟鞋不会带着家长里短柴油米醋的气息她永远年轻永远漂亮穿着鲜艳长裙站在回忆里对着你笑靥如花
不常见的港式小清新,故事和节奏都不算好,演员演技也很青涩,看着挺尴尬的,反倒是坪洲这个地方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下次去香港应该会去看看。
王家欣,你在哪里?
幸亏没找到
很多朋友看过,觉得会有片刻的感动。过后就被生活的琐碎和快节奏的日子所冲淡,会忘记,不放在心上。 其实黄又南饰演的俊贤有很多毛病,但这个爱情故事真正打动的,就是那一刻:梁咏琪对张雷说,如果他以后想起寻找女孩的这一段呢,肯定觉得自己很傻。张雷说:不会,现在哪有这么单纯的人呢?
也许过了天真的年纪,已经欣赏不了这种偶像剧式青春爱情片了,会觉得很幼稚。其实我们都被这类影视作品和音乐骗了,这类作品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喜欢就会感动她,真爱无敌”,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感情只是一厢情愿,甚至会给对方带来麻烦和负担,真正爱一个人是应该让她觉得轻松和愉悦的,而不是因为自身的喜欢给对方增添无尽烦恼。
导演水平不够,拍得很稚嫩;编剧水准不够,台词写得生硬;演员演技不够,很多情节只是凑合。但不算难看,因为故事还算有看点。吴千语很漂亮。
应该是吴千语演技最好的一部了。
据说年纪越大越容易感动,看来我是真老了,如此这般幼稚浅薄的童话,居然又被感动到了。港产台式小清新,淡淡的画面,浓浓的怀旧,青涩的手法和复古的情结奇怪地交融。那是他们的香港,远离中环和古惑仔,炯然异于志明和春娇,恍惚置身上世纪中叶的垦丁丽江大理乌镇。
No.1384 追寻女神的时候却无知女神就在身边,这是多少屌丝的悲剧啊
近年看过最好的香港小清新电影,关于岁月变迁和身份认同的讨论被藏到夸张却真实感人故事中,王家欣是张志明以后最动人的姓名符号。
绝b是百度云里看的
一个三个字的名字,让你铭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