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易泛滥的温情我不喜欢《苹果》的原因又名《迷失北京》。
Lost in Beijing是个好名字,但不一定就适合这部电影。
把这个名字安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上都比这合适。
故事的主角是苹果,导演也是这么以为的。
但实际上影片把视角和感情全放在了林老板身上,甚至林太太都比苹果要饱满。
至于佟大为演的安昆,可以说是失败了,也许是编剧的原因,也许是导演的原因,也许是演员的原因。
一、激情戏存在的必要 ---屁股为什么频频暴露全片有很多裸露镜头,其中林老板强暴苹果的那组是拍的最好的,尤其是林老板提着裤子冲到窗前骂安昆的样子。
我们注意到无论是第一组苹果下班回到家和安昆在浴室里的那组激情戏还是林老板强暴苹果的场景,以及安昆发现后在家里报复性地对待苹果的镜头,镜头全都刻意对准了男方的屁股。
说实话佟大为的屁股并不好看,如果将之解释为导演寻求新暴露镜头视角的尝试倒未尝不可,大抵人们看女人的裸体看腻了,很多人想知道男人是什么样子的。
但历史上的裸露镜头之所以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女人,是因为女人确实比男人要好看。
从美学角度出发,女裸是显而易见的选择。
如果非要男裸,那我想无论如何也应该集中在胸大肌、腹肌、锁骨、后背等处。
那么,导演刻意暴露屁股的原因(并且是很委琐的丑陋的暴露)无非就是,展现此时男人的性丑恶。
所以我觉得林老板强暴那组镜头拍的好,就是因为那时露屁股很合适。
第三组安昆的屁股露得也还算合适,因为那时他是憋着气报复性的性行为。
相反,我不喜欢第一组浴室激情戏,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充分相信导演的人品,他肯定不是在拍三级片。
该组镜头在全片的开头,先声夺人。
先声夺人的如《春光乍泄》,为了表示“两个人爱到极至尽头”,如《蓝宇》,为了展现两个人一开始纯粹的交易关系。
那么本片呢?
这一组镜头存在的意义在我看来是展现小两口贫贱却幸福的生活。
展现贫贱却幸福的生活用的着那么长的激情戏吗?
还毫无美感。
所以我觉得有点过,成了为暴露而暴露。
白花花一片杵在那里,找不到着落。
二 对林老板莫名其妙的温情林老板基本定位绝对不是禽兽,尽管强暴女人的男的一般都被定位为禽兽,但导演就是有本事把这个禽兽弄成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很有魅力的好男人。
这种偏向一开始就显现无疑:我们知道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小姐的背影,这位酷似学生妹的小姐把观众引向了开房嫖娼的林老板,而林老板却因为这位小姐太势利没情趣而走掉了。
接着镜头对准了开车的林老板的侧脸,很近。
我们知道一般这种镜头的作用是表现人物的细腻内心,加上渐渐拉开的北京高架桥大镜头和煽情的背景音乐,此刻我们感觉到的是林老板寂寞的心情和满心的情趣被打乱的失落。
从此我认定,这是个有深度的人,不是一个一般的嫖客,他嫖娼是有讲究的,是有情可原的,甚至到了他强奸苹果,我都没觉得他可耻,只觉得他处处粘花,怜香惜玉。
更不用说他后来尊重妻子,善待孕妇,疼爱孩子,这些后述。
林老板莫名其妙的转变:就因为一个孩子?
电影前半段除了前述温情外,林老板基本是个恶棍形象。
尤其苹果找他谈时他在车上撂下这么句话:你不是后来也很爽吗。
这应该是标准的恶棍的话了吧。
后来渐渐就不对了,林老板开始提着补品去看望苹果,和安昆的关系虽说不上好但貌似还很有趣,影片开始转入喜剧。
而且我们注意,从此之后再没有激情裸露镜头,甚至当苹果发现孩子的真相后扑到林老板怀里,他们俩后事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导演回避了,不拍了,我们看到的只是林老板十分可爱地拍着苹果说没事的没事的。
而此时,安昆已经成了个十足的恶棍。
而且看到后来我们发现林老板果然很有情趣,他会带领员工十分有趣地跳舞,他还很信菩萨,他拜佛的虔诚简直可以用性感来形容。
此外他和妻子的感情还很好,虽然常常开房嫖娼,但和结婚十几年的妻子相敬如宾,根据影片显示,两人大概是一起从广东来北京的,时常拿广东话交流。
他俯在苹果身上听胎儿的声音的样子,他看到新生婴儿的激动样子,他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时候的惊慌失措的落寞样子,我快爱上这个林老板了。
导演是不是也想让苹果爱上他?
三 安昆:谁让你成了这个样子安昆是一个很典型的形象,来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就是“蜘蛛人”,吊在大厦上擦玻璃。
性格直露,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活的比较幸福,当然也梦想发财,所以才讹上林老板。
从影片的种种迹象看,他一开始是想出口恶气,这从他使坏吊林老板洗脚房的牌子和与林太太通奸可以看出来。
关于他与林太太通奸,我实在不能给它得出一个合理性解释,下文再述。
但是后来他一步步变成一个恶棍,这个转变从他贿赂医生改血型时开始确定。
一个外来务工的穷小子,想抓住这个发财的机会,从而出卖了自己的孩子和人品,但同时又赶到自责和耻辱,内心矛盾复杂,心理压力巨大,这些如此有戏的着眼点,影片并没有表现出来,我只是知道他应该这样的,但佟大为演出来不是这样的。
他好时很好,坏时极坏,到最后让我痛恨到极致。
一个本来与人无害的受害者,就这样被导演糟蹋了。
而且还和徐娘半老的林太太一而再再而三,实在无法理解。
四 苹果从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变成个傻缺范冰冰演得很好,虽然我一直不喜欢她,但是本片她表现出色,将佟大为比了下去。
可以说前半部分苹果这个角色处理得很好,很有性格,立体感很强。
但自从与林老板签了合同,苹果开始失语,成了个一心怀孕的孕妇,不再说话。
导演总是不给她说话的机会,偶尔有感情波动,全都是向着林老板,或者和林太太和好,挚手痛哭。
这让我想起《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斯琴高娃扮演的姨妈活灵活现,到后半段却始终没一句台词,主角的位置让给了赵薇。
这或许是导演的刻意安排,但让我感觉很不爽。
而在本片中,这决不是导演的刻意安排,基本可以认定为导演为了表现苹果善良而失误的结果。
我就不明白了,对一个强奸自己的人,怎么可以比对自己丈夫还好呢。
还真把林老板当恩人了不成。
幸亏结尾让苹果聪明了一回,人才两得,成了全剧最大的赢家。
但从她在林老板家的表现看,此结尾十分突兀,聪明得过了头。
是个十分自鸣得意的结尾。
五 林太太:一个有力度的女人我实在想不出别的什么词来形容她,她让我惊喜。
她第一个露面的镜头是个匆匆而过的侧影,但已基本上可以让人知道是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有钱半老徐娘。
但后来她一次次让我惊喜,原来她激动时说话那么可爱,原来她是个甚为有主见的女人,原来她很有思想。
当然,她嫉妒,这反而让这个角色更有立体感。
只是我不明白,如此一个有阅历的贵妇,怎么会看上一个民工。
导演开始搞笑了,第一次主动投怀送报就搞笑,第二次又见面我就惊诧,最后居然还恋恋不舍地给他留新地址。
而且,一个如此聪明的女人,怎么就因为一个刘苹果这样的乡下妞和丈夫混到了离婚的地步。
她的离开太戏剧化了,导演想创造出一个她离开的结局,就让她离开了。
不可理喻的导演。
如果争辩说她得到了钱,那她临走时和刘苹果握手依依惜别这段怎么解释,怎么就和刘苹果依依惜别了呢。
六 不可饶恕的温情林老板想要个孩子,我可以理解,但导演不必这么明显地让梁家辉倾情演绎一个好父亲的形象吧?
看梁家辉那卖力样,我都受不了了。
既然导演如此偏爱林老板,那影片的名字不如取作《广东人在北京》好了。
林太太最后看上了安昆,虽然“一切皆有可能”一直是我的信条,但是导演你给我一个林太太看上安昆的理由?
在“不爱她”上林老板和安昆是一样的,除此之外你再给我个安昆比林老板可爱的理由?
苹果在林老板家和林老板一起照看孩子,宛若恩爱夫妻。
但是苹果啊,这个男人是强奸者啊,你的这个孩子就是他强奸你得来的啊!
安昆虽然不是个东西,但也不至于在得知真相后对林老板头怀送报吧?
林太太临走主动和苹果握手惜别,刘苹果还被感动得哭得哇哇的,这女人当初可是揪着你的头发摔过你。
全片最可以接受的温情是苹果和安昆这对贫贱夫妻的不离不弃。
特别是苹果在安昆发现自己和林老板的事之后对安昆的主动与执著,还让我感动了一阵子。
但是后来这个温情彻底没有了。
安昆背叛了苹果,苹果抛弃了安昆。
所以,整体上讲这部电影是失败的,它有很多闪光的地方,但毕竟瑜不抵瑕。
宗观各个人物,倒是后来死去的那个成了妓女的小姑娘比较出彩,很简练,很有力度,很有存在感。
巴尔扎克将他的小说集取名为《人间喜剧》,我一开始不明白,后来我才知道,这世界上真正的悲剧很少,大部分都是喜剧。
借鉴一下,也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个喜剧,尤其当结尾看到林老板和安昆一起狼狈地推车的时候。
原来这是个“两个男人被妻子抛弃最后相依为命”的故事啊!
本来还想看看导演怎样体现来京务工人员的疾苦的,看来我浅薄了。
看完《苹果》后,竟然发现梁家辉演的林老板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家伙,挺好的一个人。
最后,他竟然人财两空,失望透顶,简直太可怜,太冤枉了。
首先,他是一个勤劳致富,合法经营的按摩中心的老板。
他熟知顾客就是上帝,身体力行,体恤下属,带领按摩小姐们跳那欢快的健身操,并致力于培养小姐们的微笑服务以及提高按摩水平。
为广大人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其次,他诚实守信,重承诺,敢作敢为。
与佟大为签协约后,很好地履行了协约,给了他12万。
要知道林老板可是深知赚钱不易的啊。
他比佟大为只会用老婆,用孩子,耍小聪明弄点小钱强多了。
他连妓女的200都不欠,说到做到。
他还深知机会难得,只有70%的可能都敢于一试,敢做敢为,不愧为男人本色啊。
再次,他是一个好丈夫,以及潜在的优秀爸爸。
他对他的老婆言听计从,有着坚定的“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理念。
在苹果怀孕期间给予了无微不至,情真意切地关怀。
比苹果的丈夫强多了。
别人的孩子生下来之后,他是如此喜悦,如此开心,完全沉浸在当爸爸的快乐之中。
可见,如果可能的话,他将是一个很优秀的父亲。
最后,他能和当地警察密切合作,互帮互助,充分体现了警民同心,警民鱼水深情。
因此,林老板绝对是一个好老板,好商人,好丈夫,好父亲,好公民,可谓新时代之楷模。
也许,大家对他嫖娼的行为有所诟病。
诚然,嫖娼是不合法的,不道德的行为,大家要坚决抵制。
不过,林老板严格遵守交易规则,按时付款,与妓女和谐相处。
而且,林老板之所以会去嫖娼也是有因可查的。
作为一个小有所成的老板,他的事业已经走上正轨,进一步扩大发展的空间不大而且也丧失了一统按摩洗浴业的雄心,家庭生活严重缺失(如果他有孩子的话,也许他会将所有时间倾注到孩子身上。
),而且他还很有闲钱。
更要命的是,他从事的是与色情行业只有一纸之隔的特殊行业,耳濡目染之下,他选择嫖娼作为一种发泄方式,一种摆脱极度心理空虚的手段,也是有某种必然的。
从他的一句“这事快得了吗?
”,可知,他追求的不仅仅是生理上需求,更多是心理上的需求。
很明显,嫖娼是满足不了他的这种需求的。
所以,他很困惑,他也在北京迷失了。
直到,他得知苹果怀了他的孩子后,他才真正理解到他所需要的只是温馨的家庭生活。。。。
可惜,他被无情地欺骗,无情地抛弃了。
他真的很可怜,所以我要为他申冤!!!!!
根本不是因为色情的原因。
就算这个片子没有激情戏也会被禁。
光看看名字“迷失北京”!
反映的又是处在北京的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不禁才怪。
太不和谐的。
北京要搞奥运会啊!
另:奥运会期间可以卖“花花公子”说明什么?
如果片子稍微改改,范冰冰他们遇到事情不是想私了,而是找妇联,找派出所,把梁家辉整倒了。
这个片子加点激情戏也没事。
前几天和老爹通电话的时候他说在看《苹果》,当时我还想来着,什么“苹果”啊,怎么都没有听过,哎,真是失败啊,好说自己也是学这行的,竟然连最近热播的电影都不知道。。。
今天和室友一起看了这片。
总的来说,很不错。
至少在我看的近几年大陆的电影里,几乎很少有这样好的片子。
从一开始到中间部分是我最喜欢的,拍摄手法,角度,场面的调度,都很不错。
剪辑也是很有想法的。
我比较感觉它结合了好莱坞和台湾的拍摄风格。
有人说这是一部色情片,其实我不这么看,因为它也就前面有一些露点的镜头,当然,作为本色出演的范冰冰就在里面露点了,以青春剧出名的佟大为倒是没有被露点,可能某些中意他《奋斗》的朋友们要失望了。
说到色情,它也不属于,它只是从视觉感官上,配上剪辑师有想法的剪辑,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看李安的很多片子,也会有很多被归为“色情”的镜头,这种完全的表现,在我认为,其实是一种揭示社会和人类本性的表现。
本来是两个人,另一组两个人,然后变成了四个人,相交织的关系,生活和性。
我在看这片子的时候,有悲伤的情绪,它的故事感情让我觉得悲伤,因为它表现的是这个社会比较下层人和上层人的生活,下层人生活的艰苦,无奈,辛酸,苦累,迫不得已;然而这些在那些表面看起来日子过得很光彩的上层人身上,却也看得到。
不管从哪种人来说,感情,爱,真诚的付出,都是人最真实的本质。
感情无归所,爱付出没回报,还有所谓的一系列责任,全都圈着这些人。
另一个叫“小妹”的角色,她的演出戏份也是在揭示对于她们这样孤身女子,外地打工,想要活下去,却一次次无奈,她们也有压力,在她们身上,看得到这个社会给所有阶层的人带来的无奈。
没有选择,所以只能接受。
无法改变,所以只有接受。
结尾似乎有些没懂,苹果带着钱,孩子,行李,走出那个家,她是回到丈夫身边去了吗?
还是自己一个人走了,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重新开始生活,一个人把孩子养大。
融入感情,我比较希望她是坚强的女人,自己可以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和抚养孩子长大。
丈夫那样的男人不值得她再回去,而林老板已是一个被耗尽了爱和精力的人,她应该也不会再和她一起生活。
所以,故事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给了观众想象的理由和空间。
可以随意按照你们期待的方向去期盼最后的结局。
最后,再说一次。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
大家都去看吧!!
有影评人说这个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片,大概是国产片真的不多.苹果虽然用了明星和晃的要死的镜头,本质和<红颜>还是一样的,还是用通俗故事来说底层.摇来摇去的摄影机倒是充分表达了lost的感觉,所以不少人没看完就晃晕了.看这个想起上周看的<洞里春光>,有豆友说,不错,但很想看看阿莫多瓦来拍会拍成什么样子.苹果里的北京本身就是个lost的城市,李玉可能自己也无法给答案,该怎么办?她只是给观众看,就这么回事.所以莫叔总是更抓人,无论多底层多卑微历经多少苦难都还是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西班牙血液里的活力,中国人没有.第6代里还是容易被小贾煽到,如同苏三说的,他镜头里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范冰冰演的很好,我是指开场洗脚那段,眼神和气质都象.去过洗脚房的人都知道,洗脚妹不是鸡,没有太多风尘味道,戒心也掩饰的很好,大多灵活懂得应对.而且,并不失单纯.可惜她的戏不够,重头戏都给了男人.金阿姨刚出场觉得过火了,看到后来才觉得越看越自然.男演员都露了屁股,尤其老男人,保养的不错.电影的发行不好说很失败,毕竟还是吸引了人入场,但造成的效果比较恶心,海报太龌龊.李玉还是好好攻海外市场吧,国内的票房未必供的起明星,当然,他们可能要价不高,奔着奖去的.可惜什么奖没得,说实话,这种电影在欧洲实在太多.
《苹果》被禁与“很黄很暴力”文/羽戈 不必再以“《苹果》被禁”为靶子,向犹在梦中的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开战,这连缘木求鱼都算不上,顶多是临渊羡鱼。
我倒愿退而结网,对此事件做一番反向的社会学分析。
李玉导演的《苹果》被禁播,相关机构和人士受到严厉惩处,国家广电总局至少开列了三条理由,传媒却死盯住一点,我们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之标题或摘要,皆谓因电影“含色情内容”而被施以重手。
传媒为什么“惟精惟一”,不外乎对“新闻眼”的发掘,非如此则不足以吸引浏览量和点击量,不足以引发三人成虎的轰动效应。
实言之,“色情”乃读者之上帝。
除了“含色情内容”,广电总局还提到,《苹果》制作方在影片发行放映过程当中进行了不健康、不正当的广告宣传,违反了《电影管理条例》第三条和《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这所谓的“不健康、不正当的广告宣传”何指?
我隐约记得影片的两句宣传辞,一是“范冰冰狂野激情戏”,一是“比《色,戒》还要露”(大意)——无疑,在日渐壮大的电影市场,这些都是超一流的卖点。
如今明星的脸蛋已经不具备十足的市场号召力,明星的蛋蛋(《色,戒》主演梁朝伟露阴囊)才能引领消费者的钞票向商家的口袋永恒飞升。
《苹果》宣传“蛋蛋”,迎合民众的消费心理,实无可厚非。
至于“健康”、“正当”的标准,是由广电总局说了算,还是由广大观众来判定,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学论题。
回头看电影本身。
有人说《苹果》是为《色,戒》背了黑锅,单看原版,无论长度,还是刺激度,《苹果》的色情镜头远不如同期的《色,戒》。
但李安同意了广电总局剪刀手的肆意删节,在大陆公映的电影几无“色情内容”;李玉则不然,因而撞上了颜色革命的枪口。
这里存在一个对现行权力的认可问题,谁不听话,自然要打倒谁。
以什么样的名目,倒在其次。
《苹果》最“色情”的镜头,应是安坤(佟大为饰)与刘苹果(范冰冰饰)在浴室边洗澡边做爱,没有露点,站立式的体位更比不上《色,戒》风传一时的“回形针”。
其实这段水准平庸的激情戏纯属蛇足,对整体剧情没有半点辅助意义(《色,戒》里的那几场戏倒有些意思)。
不像林东(梁家辉饰)强奸刘苹果,以及林妻与安坤偷情,删掉了,叙事就被打断。
画蛇添足的意义何在?
恐怕就是为色情而色情,增加电影的市场沸点。
这可谓当前中国文艺书写的一个普遍化的镜像,好象不来一段色情插曲,作品便不够完整。
我想起当年看美国电影《冷山》,末尾那一幕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的激情戏,无比生硬兀然,完全脱离了电影叙事,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请教一位来自加州、在中国做慈善活动的美国朋友,他说了两点,第一,在好莱坞,哪部电影若没有类似的“色情内容”(他们习惯叫“情色”),才让人诧异;第二,根据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似乎限制级越高,有资格观看的受众范围就越小,诸如NC-17级,即“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但除了动画片和科幻片,并没有多少未成年人会去电影院看大屏幕;倒是对成年人而言,愈是限制级,愈能勾起他们心底的观赏欲望。
这是否可以拿来诠释《苹果》、《色,戒》等同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走俏现象?
美国佬的意思是,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刺激之下,色情成为流行,本是社会常态,不必大惊小怪。
进而言之,色情之利弊,不单在于色情本身,还在于人们看色情的心态。
心态出了毛病,哪怕瞥见一片白肉,都有可能精神中风。
以平常心观之,《苹果》的“色情内容”犹如一杯白开水,远不如星野亚希的片子带劲。
但举国皆具平常心,谈何容易?
拥有道德洁癖之传统的中国人多半视色情为洪水猛兽,退避三舍犹来不及——代表者如新闻联播,借一位13岁的小学生张殊凡之口,直斥网络世界“很黄很暴力”。
其实这是实情,尽管其措辞过于僵硬。
浩如烟海的信息时代,以“黄”和“暴力”做看点花头,哪一家面临激烈竞争的门户网站能够免俗?
无须苛责或恶搞那位无辜的少女,未成年人的视野毕竟迥异于成年人。
而且,一方面,她道出了部分真相,另一方面,她只是扩音器而已。
问题依然是,我们如何对待这“很黄很暴力”的社会存在?
欲望如同洪水,广电总局选择的堵(禁播)并非上佳之策。
治水贵在疏通,因此制定电影分级制度,以其为过滤网,势在必行。
我想强调的是另一点,即怎样调治我们的应对心态,怎样在“很黄很暴力”的花花世界保持一颗免遭伤害的平常心,见到女人的白胳膊,既非如惊弓之鸟,更不必趋之若骛,联想到性交和杂交。
对于这个属于文化政治学的大命题,这篇评论只可能轻轻触其一角:“色情内容”、“很黄很暴力”不是问题,整天拿它们说事(而利用尚未具备独立思考意识的未成年人之行为尤其可鄙,这似为专制者的一贯传统,枪杆子要从娃娃抓起,请看电影《血钻》),将它们作为批判的武器才有问题。
基于此,最该“深刻检查”(广电总局语)乃至被禁的,不是《苹果》,而是新闻联播。
以所谓大尺度裸露来哗众取宠的《苹果》,其影片水准基本上相当于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新闻讲述,只是多了两三分钟的搞戏以及民工(佟大为)和老板(梁家辉)的屁股。
不同样是社会底层关怀吗?
人家电视节目最多半小时关怀完了,毫无才气的李玉却要浪费我们近两小时,无非是想像大多此类中国片那样骗个老外的奖项嘛。
http://wuqing.org/
凡是与"禁片"扯上关系的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迷失北京》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我指的是没有删节之前,没有更名之前的这一部电影,当它经过GDZJ审查之后,"清洁”之后换了一个叫“苹果”的名字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已经失去了它应该有的味道。
新浪网把范冰冰的激情戏格外当作卖点高高挂起吸引眼球,真是一种很拙劣的行为,不过倒也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趣味吧。
人民币,或者说钞票,应该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了解人性的东西了。
影片的开端就是随着一位性服务工作者的一次习以为常的过场开始的,看着她三下两下脱完,顺口说出一个价钱,我不由得想到了在菜市场看到的那些鱼贩子,从旁边的水盆里抓出一条鲜活的鱼,临时宰杀,除去鳞片等等,干净利落,我在一旁看得有点想吐,对于鲜血和生命我一直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
当人们愿意因为钱而"弃善从恶"的时候,社会的隐痛就开始曝露在世人的面前,于是曾经认为崇高的东西变得很卑微了,因为它们不值一钱,比如贞操,苹果的好朋友小梅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言,她的经历反映了一个人与命运抗争,最后妥协直到堕落死亡的过程,从当初对客人暧昧的举止极度的反感,到后来因为生存的需要主动投身到那些服务行业里去,当初死命守护的东西一部手机就可以打通了。
我相信类似的故事现在也还在各个角落上演着,只是小梅可能是小红,手机可能是首饰。
充当着元凶的的,就是钱。
在北京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如果你富有,你就可以显得崇高;如果你贫穷,你的命运就很卑微,受人摆布,因为你离不开钱,如果要生活下去。
佟大为饰演的苹果的丈夫,就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小人。
在发生那一系列的事情之前,他一直做着一份辛苦而且枯燥无味的工作,和老婆生活在一间昏暗的出租屋里面,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发泄性欲。
但知道自己的妻子被人侮辱的时候,起初他很愤怒,大有去和老板拼命的架势,这个时候,似乎是整部影片里唯一能体现他作为"丈夫"这个角色的段落,在此之后,想着法子捞钱占据了他大脑思维的全部。
自己的老婆被别人睡了又有何不甘呢?12万,一匝匝钞票堆在那摆了又摆,砌成一座塔,压上方便面,不倒,再压上一瓶酒,倒了,完了把钱当枕头美美睡一觉,生活真美好。
佟大为饰演的这个角色让人觉得很恶心,比起小梅更让觉得不齿,因为他是明知故犯,如果说小梅的抗争带有无奈和悲壮的味道,那这个清洁工的反抗方式,则是邪恶和无耻的。
他对于老板娘那个"以帽还帽"的建议的认同最早的体现了他的病态。
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特别,有钱人有穷人没有的钞票,穷人有有钱人没有的生育的能力,于是各取所需。
lost in beijing,为什么感觉迷失呢?因为自己变得不是自己。
社会的失常就是人们行为举止的失态,自我角色的定位变得不确定,于是各种越位(出轨)的事情层出不穷。
妓女就是良家妇女的越位,敲诈犯是有妇之夫的越位,他们做着自己本不应该做的事情。
我是先在豆瓣看过一些评论之后才决定看这部电影的,倒不是因为里面有让人血脉喷张的激情戏,而是因为"影片直接将血淋淋的现实展示给我们看,没有美化,没有掩饰,不再歌舞升平,不再畏首畏尾。
正因为真实,才有了力量。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53834/),毕竟做爱不能是生活的全部,只能是你人生的一个插曲,更多的时候,人总是应该把感性的本欲的东西搁下,而理性的看待这个社会里的人和事。
感觉电影里面有一个情节比较能被引用过来作为对其精神意义的一种概括:林东(梁家辉饰)和安坤(佟大为饰)正在楼顶讨价还价,这时从他们身边走过去一个女孩,几秒之后她选择跳下高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把那两个男人的讨价还价当成是我们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里人们最热衷于去做的事情,而那个轻生的年轻女子就是不知不觉之间被人们淡忘的东西,比如道德。
当人们因为赚钱而面红耳赤的时候,很多美好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而去并且万劫不复了。
是看着这个社会下坠后留下的深渊,还是在它纵身一跳之前把它挽留呢?《迷失北京》,讲述的这个发生在京城的故事,又是一剂社会的良药,给幸福的人们一点提醒,给不幸的人们一点激励。
昨天刚看完《盲山》,最近似乎比较热衷于此类影片。
火爆的动作大片或者温情的浪漫爱情喜剧带来的观影快感,如同做爱带来的感觉,是很容易消逝掉的。
很久以后,我不再记得那些打斗场面或者甜蜜的对白,仍然还能记起,在那个07年的冬天,看过一部让人心里流泪的电影。
摘抄来自泰戈尔的一句诗:“被我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那个人,在监牢中哭泣。
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道围墙高起接天的时候,我的真我便被高墙的黑影遮断不见了。
我以这道高墙自豪,我用沙土把它抹严,唯恐在这名字上还留着一丝罅隙,我煞费了苦心,我也看不见了真我。
"-《吉檀迦利》
我个人的意见:佟大为完全没有进戏(床戏部分除外),他没能成功地演绎一个被戴了绿帽子又算计着捞回来的二十来岁的民工。
这个角色复杂我承认,但是佟大为看起来没有下一点儿工夫研究角色(本来是个很好的表现演技的机会),他演的不像个有着巨大生活压力、精神压力的外来者,反而像个北京本地小混混儿,(听听他的口音吧!
只有本地人才这么说话)在处理和梁家辉的关系上轻松自如游刃有余,这不仅是不真实的,也大大弱化了故事的戏剧冲突,让整个戏的品质下降。
我没怎么看过佟更多的影视作品,偶尔看电视剧时候见过他。
完全一个生活质量很好、不愁吃不愁穿的人物--我是说佟本人,他呢,除了本色表演以外好像很难突破,所以这次把民工角色搞砸也不奇怪了。
梁家辉就完全不一样,放得开收得住,看得出来也下了工夫琢磨林老板这角色,所以必然出彩。
《苹果》当年很热闹了一阵,因为被禁。
听说里面色情镜头很大胆,只是听说,一直没找到。
这次看下来,确实很色情,但被禁,肯定不是因为色情。
除了开头范冰冰与佟大为洗澡那段,其余都没什么暴露的,俩字:保守。
比《色戒》差远了。
可是,为什么被禁了呢?
或曰,不和谐。
故事很简单,也很现实,也蛮超现实的。
苹果(范冰冰)与安坤(佟大为),一对年轻小夫妻,京城混饭,女的在足浴城捏脚,男的天天吊在空中擦高楼玻璃,回到家,很性福。
有一天,苹果被老板“强奸”了。
打引号是因为苹果自己喝醉倒在床上自摸,老板来了,她以为是老公,还拿手去掏人家下面,最后可不干上了嘛。
可巧安坤正好擦着这面玻璃,见到此幕,气愤难忍,冲进来撒野。
回家两口子生气。
安坤问林老板(梁家辉)要钱,老板不给,说这不算强奸,顶多算偷情。
安坤去找老板娘,老板娘无可奈何,教唆安坤把自己干了,就干了,以后还经常干,都泄愤。
后来苹果怀孕了,林老板的老婆一直不孕,林东当然想要儿子。
于是乎,签协议,如果孩子生出来是林东的,林东给安坤他们12万,如不是,则不给,算完。
如果这期间林东和苹果产生感情,林东老婆分其一半财产。
再后来,孩子生下来是安坤的,但是安坤想钱,求医生改了出生证上的血型,钱拿到手。
可是钱到手,人很空虚,老婆还在人家里喂奶。
把孩子抢回来,把钱还给林东。
最后四个人分飞燕,都散了。
林东大喜变大悲,发现没人信得过,很伤心。
林东老婆,因为不能生育就要忍受这样的婚姻,很伤心。
安坤老婆被人强了,还得跟人和和气气,老婆还天天在别人家,很伤心。
苹果发现安坤竟然为了钱把孩子血型改了,很伤心。
大家都很伤心。
一出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伦理悲剧。
这种悲剧现实中很多,但电影拍出来的少,所以要夸《苹果》,因为大家都不这么做,都娱乐至死,搞大片,搞也搞不出个名堂。
片子给我映像最深的来自于手持摄影带来的粗糙感,以及经常性出现的北京空镜头。
因为手持,所以镜头一直不稳(不至于晕),画面摇摇晃晃,正贴合着苹果们在北京的浮沉。
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时代巨变,人很渺小,在城市的夹缝里求存,被异化,边缘化。
片子的视角很集中,就在他们四个人身上,但还有一个小妹,间或的出现着。
一开始和苹果一样是按摩妹,后来因客人偷摸划破对方脚指,被裁。
再出现成了个爆炸头,ktv做事,像苹果和安坤介绍她的新手机,客人给买的,因为她答应让他摸一下。
再出现,发型、衣着与野鸡无异。
再出现是一具尸体,躺在警局的停尸房里,被嫖客抢劫杀身。
这其实有一点刻意的嫌疑了,但还不算突兀。
说回空镜头,片子的开头,结尾,中间,或者随着主角们的镜头晃向别处。
这些镜头里的北京,也是摇晃的,苍白的,脏的,是属于社会顶层视角的。
这些镜头里的面孔是大街上熟见的面孔,楼盘是那些楼盘,北京一点也不美,反而拥挤,世俗。
这些空镜头使电影获得某种节奏和真实,并且让它变大了,包容了更多,仿佛要说的更多。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俗,画面很露骨,表现色情不是色戒那样美的,而是横冲直撞,明明白白的。
有人批评这个,但这是和电影主题相挂的,属于形式范畴,我觉得就应该俗。
《观音山》就文艺了。
比我想象的强~
怎么有这么委琐的故事
影片的台词太有力量了!
三星半,传说中的范冰冰真正代表作,然而其它三个主要角色都要比她的完整,这样一个教后辈如何应付客人猥亵的人物在中段几近失焦,尽管可以看作女性成为男人交易筹码的客体化表现。相比而言佟大为的角色却饱满得多,从阶级的张力到所谓“男性尊严”的对抗的转变。
卑微
里面的角色我都不喜欢!
好。范冰冰裸露的好。
要看足本
无语
还是更喜欢娄烨
飯玉女一改往日裝逼角色,本色出演此片。
看似荒诞的剧情,却现实的吓人。都是人,都需要归属。苹果便宜又好吃,谁都可以吃。
H片
技术处理上比较粗糙
不知道什么时候看的,总之情节有些遗忘了。
33
很有力的控诉这个时代的电影,必须看无删减版!
挺烂的啊
恶心的一点水平都没有 就拿身材还亮相
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