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的那段看牙经历,被转化的那一刻,挺打动人的。
罪犯扭曲的思想,被转化是可能的。
之前一直以为高圆圆是臆想出来的,觉得借姐夫杀了人,毕竟在徐峥亲口承认之前,他表现的很善良,帮助有肿瘤的女孩,帮助高圆圆,关系妻子,安慰妻子,完全一个暖男的形象。
没想到他真杀了高圆圆的父母。
难以想象那么极端的一个疯子居然也能被感化。
最后高圆圆没有追究徐峥,也是给他一个机会,否则徐峥没了奔头,大概思想再度扭曲吧,只有过得好,被人关心的人才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不需要被改变。
但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一个杀人犯必须是要受到惩罚的,徐峥最后被撞死挺好,姐姐会以为只是出了车祸。
林这个人,过得太痛苦,相比之下,徐峥过得很好,有爱自己的妻子,有着一份工作,但林失业,离婚,积善行德。
林应该也是当年杀害高圆圆父母的帮凶,内心长期备受煎熬,经常自杀,阴差阳错,尽然跟高圆圆成了朋友,高圆圆毫无保留的倾诉对林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慰藉,同时加剧了内心的罪孽感,最后选择了开车撞死徐峥,估计想着同归于尽,以死谢罪吧。
我是看了这张不错的海报和海报上高圆圆这三个字才决定免费去看的剧本像水果硬糖 年轻女孩绑架老男人 不过女孩发现男人是坏人的过程又嫩么点儿牵强剪辑像21克 打乱了很多顺序 感觉还不错 当时就不禁想起21克了 但还差点意思演员的演技也还说的过去 尤其是有两个超长的情感独白一个镜头下来没切高圆圆和徐峥都算是很专业了 特喜欢高对于人们说话爱兜圈子现象的那段蔑视 挺共鸣的不过看完之后怎么都无法与上面提到的两部电影相提并论不过算是国内电影里相当不迎合主流了 而且关于徐峥年轻时候干的事儿 我猜应该是文革时候吧 估计肯定是被和谐掉了结局我以为徐峥忏悔忏悔流流泪也就差不多开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了 但是突如其来的撞车倒是令人一惊 还有关于对患病小女孩的拯救 意图是好的 表现徐峥的悔过 但是怎么就讲的嫩么干涩呢!! 那个绝对配角小女孩醒来的瞬间跟贞子俯身了似的 特灵异 堪称该片最吓人镜头 不过删掉这个情节也没啥大影响有个细节我觉得处理得不错 就是高去男人家 门口还没敢进的时候楼道就灯灭了 高处于黑暗一言不发 然后那个男人把自己家的灯开了(他在家从来不开灯) 用画面来代替那句:“你进来吧” 而且也预示着后来是他给高带来了温暖和光亮那个开车门的情节也不错作为鼓励给了3颗星星 但看总体趋势很差的样子 如果这种有些新尝试的大陆片都只给打1星 那像《我的左手》这种片该打几颗星?!
看完网上评论我才知道此片是有抄袭的嫌疑,才恍然大悟片中刻意的剪切手法。
撇开抄袭不说,总体还算可以,只是悬疑这个嘘头有些过了。
因为本身只就只是一个故事,毫无任何需要推理的过程。
导演将其零碎化只是吊足了观众胃口而已。
有一些还是好的。
比如说,高圆圆。
以前总是觉得这个女孩子就是清纯的花瓶形象,毫无任何特别之处。
而这次的角色高圆圆并没有任何的妆容,甚至她的皮肤在镜头下显出的细琐的痘痘,对于肖可这个角色的张力表现得到位。
从头到尾,活在自己的yy之下,尤其是病态的yy,具有与身俱来的青春期少女的特质。
这样的角色在高圆圆的拿捏来驾轻就熟。
这样的肖可,睁着毫无光彩地大眼睛,粗糙的皮肤,若隐若现地所谓真相,不就是典型地青春期小说么,然后加上她的大段片头给予陌生人林的关于寂寞的独白,哪个男人不为之动容?
颇有点yy女的小言情味道。
而关于哪个陌生人林。
该有台词的时候没有台词,有台词的时候又显得有些啰嗦。
觉得这个人有些莫名其妙,出了推动情节毫无用处。
对于最后他开车飞撞徐峥那段,觉得有些唐突。
陶红呢,根本就算不上主角吧,没有几句台词,只是偶然露个脸,扮演一下忧郁而又幸福的小妇人。
最后徐峥的台词,还算可以至少有些还是有些思路的。
仇恨的力量,身不由己地嫉妒。
而高圆圆的台词,就完全庸俗化了,教育意义颇深。
就好比几年前看《好想好想谈恋爱》,最后一集突然来的一句:所有女人最终的依靠还是男人。
一下子就觉得一锅好粥的调料居然就是老鼠屎。
而一本小说的结尾只是为了警示,教育身边的人不要再从走自己的错误之路。
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由衷地希望来这样一段台词,至少我觉得不是。
太过刻意的东西完全不会有心而生。
所以,这部电影很唐突,很奇怪。
是以独白为主的电影,一直在描述心理活动。
有些话偏激,有些话真实,这样很好。
可情节上就不好说了,男主角说他有梦想,可是杀人还是因为嫉妒,男主角说他不庸俗,倒是强奸这个行为真是不高尚……或许是我的理解偏激……
在是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可能多年后会被发现是个经典之作。
不过提醒一下一定要熬过开始单调的三分之一。
真希望每个人都去看一下。
我不想在这里介绍剧情,因为会破坏看时的快乐。
我是偶然发现的,主演高圆圆 ,徐峥,鄢泼,陶虹,那么多大牌,应该不会很烂。
一看差点就卡了,还好现在空闲平静,慢慢发现越来越好看。
看完就好像榴莲那样回味无穷。
特别一提的是里面的台词,太棒了。
我很少会有这样的评价,可能多年后会象大话西游那样(其实我想表达的是象荷塘月色那样)。
它的英文名很有意思unfinished girl.去看吧,多说无益。
这是部值得看得片子不是说。
首先抛出观点,电影的名字叫第三个人。
肯定是跟电影的内容有关系的。
我理解的“第三个人”,是指真实的那个人。
女主人公肖可,最后的纠结也就是正在寻找的这第三个人,在她印象中何伟是个好老公、好姐夫,帮助了她很多忙,解决了很多问题,甚至肖可爱上了何伟,但是一个巧合她发现了何伟的疑点,这就出现了她怀疑中何伟,是一个杀人犯,杀害她父母的凶手,印象中的何伟与怀疑中的何伟事完全不同的,因此肖可在寻找真实的何伟。
就是那第三个人。
电影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何伟应该是1967年生人,在他改保险单时有镜头,顺便说下他将自己的保险单改成了现小女孩的,电影最后他还很小女孩的父亲说让他不要马上就取保险金,最后先叫几个月,等没钱了再取,说明此时何伟想要求死赎罪的同时还能拯救小女孩。
扯回来,1980年,13岁的何伟(何伟个肖克的对话中提到的因此有了时间推断)是个性格暴戾充满了负面情绪的孩子,他仇恨富有的人,仇恨人家美好的生活,仇恨人家戴的表,穿的睡衣,家里种的花,他满满的负能量,使他产生了扭曲的人格,他想要毁掉这些他仇恨的东西,并且他认为这些是他的理想,为了他的理想,做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这就是何伟扭曲的人格,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残忍的杀掉两个大人就是肖可的父母。
只留下了两个姐妹肖风和肖可,(后来有一次,肖风和何伟吃饭,萧风有些自责,认为妹妹肖可的病是自己造成的,其实是因为她作为姐姐,她觉得没有照顾好肖可,或者没有及早的发现肖可的病。
)杀完人后的何伟得到了满足,他认为他消灭了他讨厌的东西,仇恨的东西。
并且在现场还拿走了一个相框和一个手表。
后来拿走的相框和手表,给他带来了精神负担,他认为他玷污了他的理想,因为他在现场偷了东西。
所以他将东西送给了他的朋友,陌生人林木。
林木后来把手表丢了,只留下一个相框。
(也就是后来被肖可发现的线索,因为这个相框比较特别,肖可认出了是她家的东西,并且在他父母被杀害时相框丢失了。
)之后的何伟,开始追求原本高高在上的肖风,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
但是随着和肖风的接触,他开始被善良的肖风同化。
他开始变得善良,并且开始纠结原来自己做过的恶行,这就是何伟的心结,(电影中用打不开车门,来暗示何伟的心结,当何伟把一切真相说出来的时候,车门就很自然的打开了。
但在说出真相之前,他打不开车门,原来同过打开电动车窗来从外面打开车门但是最后一次找肖可的时候,连电动车窗都打不开了,是通过按喇叭叫来保安帮他开的车门)因为有这样的心结,所以他开始,补偿肖风和肖可。
生活中对他们二人,非常照顾。
这可能就是肖可爱上她的原因。
他带肖可去看病,帮助肖可修书架,后来当得知肖可的病,无法挽回时,他也非常痛苦。
(这一点电影中有镜头。
因为他尽管非常努力,但也无法挽回肖可的生命)与此同时,肖可因为工作(在一个印刷厂林木去印了一些东西)的原因,认识了一个陌生人林木。
他对林木产生了好感进而开始接触林木。
因为肖可知道了自己的病情,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并且他还爱上了自己的姐夫。
所以她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寂寞,她没有多少时间了。
她对林木有好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林木跟他姐夫年龄相当,但他姐夫是肖可不可求的,并且林木是一个想要自杀的人并且割过腕,整天浑浑噩噩的,同时林木也是一个寂寞的人,平时自己在家都不开灯。
因为认识林木,肖可发现了那个相框。
发现了他姐夫身上的疑点。
林木想自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出了车祸,相框中的相片是两个人,另一个是林木的老婆,在车祸中林木的老婆去世了,林木开始轻生,每天抽大量的烟(影片中多次表现林木抽烟的镜头割过腕也想跳楼,生活得非常寂寞,不爱说话)最后林木开的车,就是在修车厂中,何伟拿起车灯的那个车。
发现疑点后,肖可曾经用林木试探何伟,在那个饭馆,林木假装认出何伟当时肖可就在场,就在背后,但何伟否认,认识林木。
(承认认识林木,就要承认自己的过去他一直在隐瞒自己的过去,所以他肯定不会承认)所以肖可没有拿到直接的证据。
因为自己时间不多,和对林木的信任,同时肖可去见了自己的医生,医生告诉他要被何伟拿走了,因此她认为何伟拿走了药没给她,是想让她早点死。
情急之下,趁着姐姐出差的时候假装书架又坏了,绑架了何伟。
何伟被绑架,肖可反复在问,是不是何伟杀死自己的父母,何谓抵死不承认。
经过了长时间的对抗。
何伟解开了绳子,想要逃走,他打伤了肖可,但并没有杀害的她,肖可捡起了地上的锤子,又打伤了何伟,何伟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纠结,和外部的肖可对他伤害。
于是,真实的何伟出现了,他撕掉伪善的伪装,强奸了肖可,同时也将自己一直维持的平和打破了。
其实何伟的心一直都在备受煎熬。
但他认为,只要事情不败露,这样就是一个平衡的结局,虽然他内心煎熬,但他做了很多想要弥补的事情。
只是这一切,都在肖可的逼问下,最终被打破了。
他面对肖可,承认了自己的行为。
肖可以终于找到了那个真实的何伟不再纠结。
并且肖可理解了何伟知道了他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是想赎罪。
所以肖可坦然的面对死亡。
事情败露的何伟,知道无法面对肖风。
只能去死,同时还可以拯救那个小女孩。
影片的最后何伟解开了心结,轻易的打开了车门,但林木(林木通过与肖可的接触,加上自己原来就认识何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驾车撞向了何伟。
影片中的那个小女孩,我觉得暗示人的良心,不管多么邪恶的人,都无法避免与自己的良心相遇,就像何伟莫名其妙的就撞到了那个小女孩,还发现这个小女孩竟然得了跟肖可一样的病,但是发现的比较及时。
因此何伟想要帮助这个小女孩为自己赎罪。
备注:1 有的影评说林木是肖可想象出来的,我觉得有点牵强。
如果林木是想象出来的人物,那么林木只应该出现在和肖可同时存在的场景中,(修车厂里,林木和修车工同时存在。
以及最后林木开车的场景。
都没有肖可的参与,所以林木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2 有些影评说,何伟不是杀人凶手,最后只是编造的一个故事,来满足肖可的心理,这也有问题。
如果是编造的故事,不可能有那么多细节。
睡衣啦,手表啦,鲜花啦!
等等。
而且何伟确实,强奸了肖可。
还有何伟确实睡不好觉,他在洗车的时候都会睡着,这句他说的话,在影片中有验证。
3但也有一些不能理解的细节,比如何伟强奸完肖可下一个镜头,他伸手去拿烟。
不知道什么意思?
4何伟在修车厂里看见的那个车灯,他没能安回去。
是不是代表破镜难圆的意思5林木有没有参与过杀害,肖可父母的过程?
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杀害两个大人,会那么容易吗?
6林木轻生的原因是什么?
真的是出了车祸,老婆死了他内疚吗?
悬疑电影的有意思之处,就在于有很多细节可以慢慢地推理,延伸连结。
所以见仁见智,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不足之处,请指出。
大部分国产影片只分两类——无病的呻吟和无喜的狂欢。
以至于任何一部稍稍符合逻辑的国产影片都能让我欣喜,遗憾的是这部影片属于前者。
现在的戏子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但显然他们更看重后者。
高于生活意味着可以标榜自己属于一个更高的阶级吗?
当他们在自己意淫创作的天堂中美梦时,渐渐会成为一个被生活不屑一顾的没落过客,一些可怜的戏子。
演员的身体不属于自己,属于导演。
导演呢?
是属于观众还是属于自己?
不过他们快要忘记但恰恰应该牢记的是,观众属于自己,不属于戏子和导演。
观众的视觉不是试验田和垃圾场。
短时间内不会再看国产电影,特别是GDB审核过的。
神叨叨的片子,导演一定觉得自己很伟大,写那么多无聊的台词,还让演员来充满感情的演出来。
真不容易啊,高圆圆……感觉这部片成本真小,戏几乎都是室内场景,靠的是演员的功力和台本。
台本咱就不说了,几乎没什么张力,情节太弱了,何伟最后那么简单就承认了犯罪事实,而且还解释了一大堆,我都不好意思听下去了,这么散文化的语言,导演还是去写写文章好了,戏剧就别捣腾了。
《第三个人》号称是一部国产悬疑片,于是我下了看看国产悬疑片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是一部烂得绝对可以让你呕吐的电影,真的不如去动物园看猴子扔猴子屎。
全片大致如此:高圆圆绑了徐峥,质问徐峥你有没有杀了我父母,有没有有没有……,徐峥说,我没有我没有,你这个疯子,我真的没有。
然后徐脱绑并强奸了高,然后躺在高身旁说,是的,就是我杀了你父母,接着徐对着镜头一口气朗诵了一篇足有两千多字的感慨命运的散文,然后高也对着镜头一口气朗诵了一篇足有两千多字段感悟人生的散文。
完,出字幕。
这,就是国产悬疑片。
http://wuqing.org
虽然很奇怪但是很好的一部电影,对于主线的解析网上大致有两种版本,一是认为割腕男是女主想象出来的(大概是认为女主由于和姐夫不能心直口快地表白于是臆造一个来倾诉),二是割腕男就是真人,我倾向于这种,因为要是上一种漏洞太多了,就比如最后割腕男开车把男主撞死了,虽然男主有精神障碍,但是这里是以第三视角展示撞击过程,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理由,也就是本片的一个细节悬念,男主最后坦白罪行时说了"我们"两个字,而不是"我",也就是说有共犯,于是我猜测:因为割腕男本来就和男主认识,而且男主也把偷的东西送给了他,所以是他们两个一起做的,因此由这点推断割腕男真实存在。
而且在割腕男开车撞男主之前还有一个几秒的镜头看到割腕男在汽修厂和一个短袖男抽烟,估计是商量男主的事,推测短袖男应该也是共犯,一共三个人。
但男主没有明确供出共犯是谁,应该是想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的愧疚吧,并且支线中还提到男主把为自己买的保险名字换成另一个身患重病的小女孩,说明他确实有良心发现,最后割腕男撞死男主明显男主已经知道了(他把车开到一个固定位置,而且眼神明显是知道有人要来),而且应该是他希望割腕男撞他的,割腕男和短袖男商量的正是开车撞他帮他解脱,而他们两个自己没有勇气死亡所以不陪死了,割腕男之所以叫割腕男是因为他一直割腕但没有成功过,明显不想死,而且镜头放了好几次他想跳楼但蹲在阳台上一直下不去。。。。
果然还是男主洒脱啊
浪费时间的电影,挺无聊的。
长镜头忒多了点。。整那么长的沙翁式台词是文艺片么?就海报有那么点儿惊悚片的味道~
好文艺的悬疑惊悚了,故事有点单薄,但山争哥哥演技真好(憋尿和长独白印象深刻),圆圆演技稚嫩不过很漂亮
2008/12/8凌晨CCTV-6。作为悬念片,很差(1星);作为情感片,一般(3星);平均,较差(2星)。
可以看出导演有想法、有野心,其他方面作为处女作不能要求太高,但台词实在是硬伤,期望程耳在未来十年能把这个短板补上。
这部烂片到底在说什么
徐峥的表演还可以。。就是内容有点扯。。有点故意想去效仿什么的感觉却达不到
第三个人!!!!!
可怜了徐峥,这么卖力。
评四颗星有些抬高这部片子,但是徐铮和高圆圆的演出值得这个评价;画面中出现了许多和我家一样的宜家家具
纯是为了高圆圆
170824重新看了一遍。二星改四星。觉得程耳真牛逼。
剪辑的有点碎,里面的人都有点莫名其妙。徐峥是有演技的,鉴定完毕。
文革的创痛无法抹平,生命和制度混杂在一起,持续脆弱下去。
黑色有,就是难以自圆其说。
在b站看的,发现好多这种老式的类哲学片看的挺有意思的,这部电影的前期观影感极差,也是到后面电影从二星慢慢让我升到了四星,里面大面积的人物对白,甚至于话剧感极为重,但其实也是人物演技爆棚的时刻,虽然高圆圆还显得功力尚缺,但是也还是有个人的高光时刻,尤其是最后一段三十分钟关于自我和本我的探讨让我感受到了话剧《你好,打劫》的那种说教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这种。
水果硬糖的影子
有空还得再看一遍
本片抄袭波兰斯基的《不道德的审判》
冲个徐峥去看的,镜头感可以,但是叙事逻辑较差,还有徐峥是演话剧出身,演这个应该是老本行。徐峥一星,镜头一星,加上触及文革的加一星,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