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忆屋
Casa de Antiguidades,荒屋幻忆(港),记忆之屋(台),记忆屋,Memory House
导演:若昂·保罗·米兰达·玛利亚
主演:安托尼欧·皮唐卡,Ana Flavia Cavalcanti,萨姆·卢维克,苏林·海尔鲁普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法国语言:葡萄牙语,德语年份:2020
简介:本片讲述了迷失在时间里的现代巴西。受经济危机影响,北方农村的原住民黑人克里斯托旺供职的牛奶厂地方分厂倒闭,他不得不离乡背井,来到奶厂总部的所在地谋生。这是一个有着奥地利殖民气息的奇怪小镇,面对排外保守的当地人,克里斯托旺感到孤立无援,与白人世界隔绝。直到某天,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房子,里面摆满了与他的出身相关的物品..详细 >
睡了三次 拍的莫名其妙
3.5 怪片 运镜很有风格
开头非常顺,短短几笔说清了主旨,越到后面越不行,通篇能指,完全不高明,反而是叙事拙劣的体现。倒是摄影全片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挺魔幻的无聊故事,镜头语言娴熟老到
来自荒原野蛮正直的控诉!拥有部分直截的生态破坏力,身体性的演绎>政治信息指向,以作者视听符号作题的某种反类型电影,动静捕捉极具魔幻力量,徐徐拉近的镜头勾起观看者的质疑和省视,在近乎真空的空间中,事件的发生远比如何发生重要。巴西这群魔幻现实主义创作者的切入语境永远无法脱离其所在的具体声音,在这里门多萨无疑是天花板了,但「古忆屋」是比「巴克劳」更为私密的悲剧意识形态,南北地域的族群对立,奶牛、猎豹,古老的牛仔寓言,对于身处牢笼的人类,现代和历史并无二致,不过是用更为高效的机器来奴役劳动力,用更为腐朽的声音来操控思想,杀戮复仇的快感早已不在。巧合同频于整个戛纳2020单元的停滞反复基调,世界不会止步于此,但仍未逃脱。未来被摧毁提炼成“失语”的当下。新殖民主义者的工厂在新的疆域伫立,而牛仔早已消亡。
南亚、南美魔幻现实主义是不是差不多?
于平遥。四星半,有半星给导演最后精彩的15min映后QA视频。这位年轻导演真是极其聪明、善于表达(不论口头还是影像)、有控制力。他说要让演员进入敏感易碎的时刻,从第一帧到最后一帧呈现变化,在镜头里思考,而不是作为导演的道具。老黑人的演员从第一个镜头眼神戏就棒极了。而导演分明有统摄全片的能力和野心,初看影片时有因不了解巴西南部作为前奥地利殖民地的种族纷争带来的观影焦虑,但在导演对公牛意象的递进渲染下变得可以理解(至少接近);酒吧、破败的家、奶牛场几条线分毫不乱;裸露墙面不断被刮开,露出了老人最终达到的精神实体,在古老的声乐中,他征服了森林、公牛和统治。
古忆屋带领着主人公一步步走向反抗,充满隐喻。片中蕴含的话题性很足很强
屠夫杀牛,小孩杀狗,酒吧里的醉鬼调戏着妓女,工厂里的白人压榨着黑人,土地上的殖民者奴役着原住民,恃强凌弱仿佛是万物运转的定律。被孩子拿枪欺辱的男人,跑到女人的家里说要立规矩。幻化成黑豹的小孩闯入房屋,被男人埋葬。撕开墙纸,茹毛饮血时代里野人猎兽,文明时代里拍卖公牛,时代未曾进化。
晚上十点看得我有些痛苦,尤其是遥远陌生的文化、偏长的镜头,再加喝了点酒....但导演确实是个有想法也有胆量的人,映后的15min视频说得太棒了。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反衬人与人之间的歧视和争端。超现实的愤怒的公牛,底层的挣扎和抗争,再强大的独立自主的少数最终仍然被大多数打死,即使那个执行者是大多数中的弱者。
像是吃著上年戛納入圍《巴克勞》的勢拍出來的片,同樣是巴西片,還是處女作。如果導演是想要把「人類/黑人」拍得像人類觀看動物園裡面的動物般的感覺展現在銀幕上,我勸導演還是收皮。感受不到一絲同情與憐憫,看得坐立難安,令人煩躁。
宗教政治文化各种譬喻,因为不熟也没太看懂;最后好几次都以为完结了都没完,疲惫
补记,20201012平遥,魔幻感。
工人剥削和原始欲望的关系,在性上面的压抑,如何抗衡。
7分还是有的。印象深刻的是电影声音做的很棒,还有就是没有后期特技,前期通过镜子和灯光做的发光的眼珠。
与巴西的老人产生了共鸣感
2.5。人种、地域、移民矛盾,在2020年讲就挺落伍的。唯二的优点是增加了历史知识,做了几段德语听力。
很压抑
整个寓言系统生硬、强行、机械、笨拙,用符号作为符号,用幻想作为幻想,用台词作为台词。全程处在一个毫无根基却又试图极力贴近地面的悬空缺氧状态,对历史和地域的问题看待采用了一种极其缺乏理智的偏倚态度。此片再一次的告诉了我们小克莱伯·门多萨的创作有多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