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称之为《极恶非道》战国版。
可惜没有西田老爷子没参演,还差个役所广司,其余演员都是北野武的御用男优了。
除了面瘫的北野武,全程表情最少的是浅野忠信,而他扮演的痰盂头更是腹黑老王八蛋。
用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和勾子文学解构织丰政权,整部片子充满了笑点,基本五分钟左右就能笑一次。
就算是对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历史不了解的观众,也能用现代眼光获取许多欢乐。
北野武十分刻意地把名场面匆匆带过,例如茶会、敌在本能寺、敦盛等等,压根不为尊者讳,十分讽刺和黑色幽默。
乱世中哪还有好人,别人的话一句都不能信,只能不停地下克上。
当好人的就是片中的清水宗治,信别人的话就是茂助,想中途退出就是拔忍的下场。
北野武算是彻底抛弃了英雄史观,什么太阁,大御所的,都是些骗子。
都是在用别人的首级垒成自己的宝座,用别人的血染红自己的顶子。
至于解构本能寺之变,锅分的非常好,猴子、秃子、狸猫三个人都有份。
看完这部片子,接着看大泉洋的《清州会议》,历史接上了,风格也接上了。
看完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谓的历史上的将星,豪华家臣团,其实都是一群草台班子。
看完后劲十足,而且还让我想起了目前社会的种种,有启示作用北野武用自己惯常的混不吝的态度告诉我们,什么狗屁的精英,门第,到头来就是一群俗人在争权夺利而已,越是精英,他们的吃相越难看。
我感觉影片有一明一暗两条隐藏的线索,明线自不用说,就是围绕着织田信长这个尾张大傻瓜的首级,各个织田军团长之间的尔虞我诈,暗线则是生逢乱世,却渴望出人头地的平民的努力与挣扎,而我更喜欢的,还是暗线的部分茂助,作为一个普通的日本农民,爱凑热闹,爱聒噪,以看到贵族倒霉为乐。
他不甘于贫穷的生活,既豁得出去丢下妻儿老小独自参军,又狠得下心杀死好友独占首级获取军功。
这样冷血的人按道理应该会获得成功把?
结果并没有,茂助杀死明智光秀这样梦寐以求的大人物之后,很快的被跟他同样出身,并且同样冷血的农民落武狩杀死(而这些落武狩在杀死茂助之后,又因为敌大将的首级而自相残杀)但是茂助这样的人,真的就是完全冷血吗?
我倒觉得也不是,他杀死好友之后,经常能看到好友,他也为此会产生激动而并非恐惧的反应,证明他对于杀死好友的行为是内疚的。
而他真的不在意家人么?
也不是,他抢走了女儿的拨浪鼓,为的可能是相当长时间的天各一方内聊解思念之情,而他看到全家人被杀,也悲痛不能自已,之后说出的“死了干净”,与其说他是冷血,更像是自嘲。
本质上是个好人,但是利益至上的战乱社会已经把人性完全的扭曲了,悲剧的是,即便扭曲了人性,还是什么也没有得到。
这个人物是战乱时代悲惨小人物的缩影跟茂助搭伴的逃忍落语师傅,则代表了另一种底层人物。
因为经常混迹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受雇于各个地方大名势力,他对于人性的洞察相当敏锐,在跟羽柴交流的时候,很懂得示弱,并且也敏感的判断发觉了羽柴对他们不利的动作,他没有茂助那么大的野心,属于能力和情商双高的人精,但就是这样的人精,也没有能躲过利益熏心商人的暗算(可能是为了展示能力,这个角色临死之前还把暗算自己的杀手也杀死了)。
说实在的,这个人物我感觉有点像千利休,有一技之长,自己的小算盘和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没有政治地位,却总是想获取话语权,最终被更上层的人物抹杀掉了最后说一下主题。
首级在本作当中代表什么呢?
肯定是利益,但是这个利益在两条线当中又有不同的表现:暗线当中首级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茂助暗杀好友获取首级,一次是茂助为明智光秀首级而死),暗线当中的首级无一例外的代表了底层向上流动的梯子;明线当中首级的次数出现了无数次(第一次是荒木村重一家子被杀血流成河,第二次是清水宗治切腹,第三次是织田信长、森兰丸被砍头......),明线当中的首级代表着的上层之间的虚与委蛇和纵横捭阖。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利家的清水宗治,他完全就是毛利家与羽柴家和解的牺牲品,因为他的切腹,毛利家少丢了两个城,羽柴得以在稳固后方得前提下全力实现中国大回转,跟明智光秀争夺天下。
安国寺惠琼和黑田在清水宗治之前得表演夸张而精彩,这虽然是北野武的灵光一现的黑色幽默,但是谁敢说这个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实呢。
可惜清水宗治这个莽夫直到死的时候才知道,已经太迟了。。。
这两条线交织着来看,就可以看到一幅完整的,以贵族为中心的体系。
底层使劲卷,卷的甚至把人性和家庭都卷没了,但是也很难凭借卷脱颖而出。
为什么?
因为大佬之间早就通过相互的妥协,最大程度的维持了彼此的利益,并且形成了固定的体系和机制。
所有人都要在这个体系和机制下运作,保障权利的稳定持有和过渡。
而如果大佬之间出现织田信长这样想凌驾在机制和体系之上的存在,那么这个异类,也会被体系和机制所吞噬。
世界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电影类型。
以场面、动作为主的动作片,以故事、人物为主的剧情片为其中主流。
而在这许多的类型片中却有西部、武士、武侠这三种独特类型,它们起源于不同的国家,经过不同的文化熏陶、历史演变,逐步成长为世界知名却又独属于自己国家的类型片。
如果说任意一种电影类型片在一个电影工业相对完善的国家都能找到,那么西部片、武士片、武侠片则是其中的例外。
美国西部片是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起源于1903年,为世界所瞩目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
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cowboy movie),是以美国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影片的统称。
最初的西部片是以追逐、打斗为基础,且时长一般较短如《关山飞渡》,后来又出现了突出表现角色心理的《正午》,再后来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以美国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为主角在西班牙拍摄了著名的“镖客三部曲”,颠覆了传统美国西部片的公式化套路,角色变得更为多样化,时长也达到两小时以上,这样的西部片被人们称为“面条西部片。
” 与美国西部片同样独特的另一种类型片,武侠片。
武侠电影的源头至少可以上溯到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的影片《车中盗》,题材为义士武打,这是武侠电影的萌芽。
1927年末,友谊影片公司推出影片《儿女英雄》,集武侠英雄与武功打斗于一体,标志着中国武侠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的武侠电影,犹如美国的西部片,已成为民族类型电影的标识之一。
作为同样独特的武士片,武士道电影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日本电影,最早的武士道电影是1917年上映的《武士道》。
而真正将其发扬光大则离不开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大师黑泽明,1954年《七武士》1961年《用心棒》1985年《乱》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在一片狼藉中日本左翼拍摄了大量反战影片,而其时恰逢武士电影大行其道,于是在反战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反武士道电影。
暴力元素是武士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在电影中观众并不能从是非对错上完全肯定某某的行为,但是却能理解其在遵循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下的大开杀戒。
正如黑泽明导演《七武士》中所极力展现的那样,武士都遵循着武士道精神。
而武士道精神是了解日本武士精神的核心,正是武士道精神开辟了日本武士电影中的死亡之悲与暴力之美两个维度。
所以武士电影所要大力张扬的便是武士道生死如一、忠君报国的精神。
而把武士道精神剖开便不难发现,在所谓武士道精神的桎梏下,武士们所表现出来的铁血、疯狂,杀戮的却都是亲人、以及无辜。
此时的武士道精神变得虚伪、黑暗、龌龊。
1962年,小林正树冷入骨髓的《切腹》横空出世,片中的千千岩求女走投无路竟不惜违背武士道精神去行骗,最终惨死。
而武士道不仅看重效忠,尊严、名声更是比性命还重要。
武士头衔能给千千岩求女带来荣誉,同样也能带来悲剧。
之后,1964年今井正《仇讨》再一次判处武士道死刑。
在幕府、武士道的桎梏下,每一个人都身不由己,被传统左右,被命运捉弄。
无论是正统武士电影所展现的武士道精神,亦或是反武士电影所批判的武士文化和生活方式,都是可圈可点的。
本片很显然不是正统武士电影,作为反武士电影又显得那么另类。
应该说是一部充满反差喜剧元素并且绝对另类的反武士电影。
一般武士片里有的它都有,一般武士片里没有的它还有。
把这个世界上唯日本所独有的武士黑了个遍。
自嘲的同时不免让人感慨,曾经辉煌的武士电影如今已日落西山,如同美国的西部片和中国的武侠片。
这三种类型片都只属于它们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是任何以外的人都无法复制的。
色彩方面依然会看到黑泽明,他是绕不开的,与其像他不如学他。
织田信长、丰城秀吉、德川家康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战国大名,被北野武黑的如此之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绝唱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首》有以下四个好!
第一个好,第一次在同一个电影里面看到,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第二个好,历史悬案,本能寺之变。
关于明智光秀为什么叛变一直是一个迷。
本电影描写织田信长是同性恋,归结于此,有点意思。
第三个好,北野武的电影,不会太差,最喜欢他的《座头市》,也喜欢他的《首》!
第四个好,是故事战争场面,血腥场面。
刺激。
总之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经典电影!
这面瘫大爷太能扯了,可能雇了个男保姆。
从这里,可以全面的看到北野武对武士阶层,武士价值观的戏谑。
在日本战国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这里都是这么的无下限。
织田信长当众OOXX,明智光秀私下搞基。
最后的赢家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极度无耻,为人为官毫无底线。
用宋晓峰骂崔志佳的一句话说:“你们这里哪有好人呐。
”由此可见,北野武对一系列神话了的日本战国史的不屑。
这是从《全员恶人》系列的黑社会题材延续下来的价值观(而且演员还是这帮人),简称,没有一个是好饼。
北野武的《首》(首级) 仍然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电影,很北野武。
血腥、戏谑、黑色幽默,把日本人引以为傲津津乐道的那些日本战国时代历史人物、事件“黑”了个够。
什么本能寺之变,什么武士道精神,什么切腹、介错…实际都有各种不堪,甚至搞笑;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明智光秀这些不可一世的“英雄”,其实很多时候也跟小丑一样可笑,甚至连一代“茶道宗师”千利休也会破防,完全没有宗师和高僧的样子…里面的很多人物又脏又丑,性格也极度屌丝、变态,可以说是很“辱日”了,估计要是换了别的导演来拍,很多战国迷会很难接受。
但我却认为这才更接近真实情况,即使对历史事件是在戏说,但人物的那种状态和各种实际情况反而应该更接近真实。
本来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就是很随机,很偶然的,只是被胜利者书写历史的时候,美化了很多。
但北野武通过自己的“狂想”给他们还原了。
那些战争“英雄”,其实不过是一些狂人、变态和小丑,你方唱罢我登场,活着的时候不可一世,死了连头都可以被人当皮球踢。
另外就是以我的日语听力,这种日本古装片其实更难听懂,因为没有片假名词汇,我的英文能力几乎就用不上了,头一次这么怀念片假名词汇。
能看懂这部电影,主要是因为以前在PS2上玩过《鬼武者》系列,也是那个游戏让我有限的了解过日本战国历史,大概知道本能寺之变以及那些历史人物是个什么情况。
近几年很多大导演都喜欢构历史事件和历史上的“英雄”,好像大导演雷利斯科特最新的《拿破仑》也有点这个调调,他之前的那部《最后的决斗》也是把那种“由男人书写的历史”讽刺了一通。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调调,希望更多大导演们加入。
从来没见过这么混乱的,男男关系爱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是啊,我也不懂他为什么非要我写140个字,但是就我看这部电影来说,写影评的话,我觉得40个字都嫌多,原因是不管是坐在王座上的织田信长还是下面明智光秀和丰臣秀吉,他们对于沟子的渴望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而且白人兰丸跟那个黑人弥助吧,应该是这两个他们的沟子也保不住……笑死了……这个日本战国的世界,会不会就是一场盛大的不可一世的沟子party ?
各色人等都是这个party的一环
北野武《首》的灵感有可能取自商鞅变法,秦法斩敌一人之首,赐爵一级 是 “首级”由来 。
北野武讲的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但补充了历史写不出来的人性,他是暴力美学艺术家,能把杀戮和血腥拍得写意和戏谑,即便电影里全是残肢和首级,也一点不可怕 用不着暂停键和快进键,一个人在夜里也敢看 。
死生是无比平常的事,命如草芥,不分贵贱,死的干脆,连个声都不吭,好像导演着急把故事拍完,没时间让观众停留再生命消亡的震撼里, 我能想像导演拍戏时不耐烦的样子:快点潦草的死掉,我还得拍下个死人呢 。
无论日本的战国时代和早它2000年的中国战国时代, 腰间捆着敌人头颅的疯子, 跨地域跨时代存在着, 在未来也不可能消亡, 这种用说明文表达的残忍的方式我还挺喜欢。
电影前半部分给人的观感就是一出恶搞的喜剧,用重口味以及暴力刺激着观众的感官。
其中被日本人最为敬佩的历史人物织田信长,相当于我们心中的秦始皇,结果被刻画成了十足的变态,无时无刻地虐待家臣和企图鸡jian明智光秀。
同样以谋略与笼络人心称著的丰臣秀吉胆小怕事,计谋战略全靠手下,这样的丑化令人生疑,况且这可是丑化北野武本人饰演的角色,这可不符合这位自恋大叔的一贯做法。
直到安国寺慧琼这个角色出现,哭到一半突然扮鬼脸吐舌头,这样的调皮好像来自北野武本人,而非这个角色本身,这个突然的鬼脸其实让人挺出戏。
北野武附身感到出戏要么是导演水准太差,要么就是提醒观众开始怀疑,在北野武的影片里不用考虑前者,突然我意识到导演有所表达——批判武士道精神与制度,并且恶搞历史人物以及故事剧情等都是为主题服务。
片名为《首》,影片很大的篇幅都是在讲抢人头这么个事,斩敌军将领之首者可平步青云,本是武士制度中,来筛选战功赫赫或武艺高强之人,而影片中筛选出的却是不择手段的投机分子,武艺差劲的投机分子担任军中要职是件多么离谱的事,批判武士道制度显而易见。
在片结尾北野武将象征着武士制度的人头一脚踢飞,挑明了整部电影的观点。
此外,有一个细节,堪称本片最高级的笑点,把介错关系比喻成xxoo关系,影片中间织田信长在男宠的上位,随后意犹未尽的信长叫黑人坐在自己身上进行颇有xing意味的按摩,即男宠<信长<黑人,
在信长自刎的段落中,信长为男宠介错,黑人给信长介错,又呈现这样的关系,把介错比喻成捅菊hua(在影片中同性之爱不是什么好东西),嘲讽的态度不言而喻。
这样轻蔑情绪在另外一个段落特别明显,那就是清水宗治在船上切腹,北野武幸灾乐祸地观看这武士最后的尊严,清水宗治上一秒命令介错人斩首下一秒看到敌军行军,来不及反应就被斩首,旁人慌忙的制止,可惜人头落地血液喷撒在河中,这个段落张力十足,实在让人笑疯了。
表达嘲讽态度包括其他搞笑点,如丰臣秀吉屡屡开玩笑说要杀功臣,所以说影片中的幽默都是在表达主旨。
至此恶搞历史人物的意图也一目了然了,武士道精神应无条件忠于的主公,只不过是一群变态无能胆小之辈,这种制度至下而上都是错误的。
这样恶搞的让我想起了《陆军野战部队》里面,美国士兵在越南就是把妹品红酒打高尔夫,军中被人传颂的一个狠人,结果是一个特别会使用药物(du品),还是穿搭特别有品的人,影片获得了金棕榈且被奉为反类型片的典范。
这种反串毫无疑问是大师手笔。
明了主题后,再去谈谈电影的外延。
批判武士道精神的电影主要是在战后喷涌而出,到了60年代新浪潮导演的出世,导演的兴趣普遍转到其他的方面,而再到70年代《无仁义之战》的横空出世,观众对这个话题已经毫无兴趣了。
那么北野武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拍摄一部主题陈旧的影片?
大部分剑戢片大师都拍过反思武士道的影片,甚者代表作亦是此,唯有一个导演的作品里是没有对武士道的反思,他的传世作品之下的人物,都是在武士精神的激励下行动的,那就是——黑泽明。
正如这部影片提到的《影舞者》,北野武是在用这部电影向前辈对话。
看到这样的北野武我终于明白这部电影所包含着的情绪。
这是一个将进入生命衰竭的老导演(北野武),想起自己年轻时,即将临终的前辈黑泽明给予自己厚望,给出的终结交待。
事实上北野武的确不辱使命地,完成了“黑泽明-大岛渚-北野武”日影国师的传承。
到此感慨之深,某些功成名就的导演背叛了自己的观众,而北野武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还在看黑泽明,经典剑戢片的观众,这部影片是Aniki拍了下我们的肩膀,并给出的标志性坏笑。
男人之间的爱情真是难以言说啊。
从生物本能来说,需要空间,需要食物,需要交配对象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当这几个需要发生矛盾的时候。
每个男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男同,更加如此。
天下不可与共,情人亦不可与共。
北野武的爱情,是赤裸裸的占有或者屈服。
政治正确的追求者,就不要看这部电影了吧。
因为看了你会不知道应该喝彩,还是应该喝倒彩。
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其实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有些人试着去控制,有的人早就放弃了抵抗。
两者其实没有差别。
唯一有差别的,是去往失败的重点上的感受。
到底是在冰凉的村正刀下被斩去头颅,还是在本能寺的大火中烈火焚身,这两种不同死法的审美是不一样的。
岛国审美是比较极端的。
在某种程度上和印度人有些接近。
印度人崇拜欢喜佛,是因为在交欢的高潮人达到的状态非常接近于与神的沟通,而岛国人喜欢对死的审美,在临死的瞬间,于头颅飞溅处,可以感悟神对人的怜悯和万物的和谐。
岛国人喜欢刻画瞬间的美。
用织田信长的话来说就是,人要是在死的时候,能亲手斩下自己的头颅该多好啊。
拿日本俳句来说吧,自松尾芭蕉开始,就养成了一个传统。
都是在极小的空间里寻找最大的审美。
在这十几个字里,没有大历史,没有大格局,也没有大事件,只有蜻蜓嘤嘤地飞过夏天的池塘,让水面的涟漪推开落下的残花而已。
从开始到结束,都只在自己方寸心里一漾而过,极小,却又充盈天地。
对了,说回来。
既然面对欲望,抵抗和放弃都走向死亡,那么谁最后会成功呢?
答案是,是那些拥有不同的欲望的人。
比如说,德川家康,他只喜欢鲷鱼和丑女。
10月30日 是日大雨 对了,我的影评很少直接评论电影,更多的是观后感,所以,叫影感可能合适点。
您就凑合着看,或者不看吧
本能寺就是你们日本人的断背山啊!
日版蓝光
7/10,太北野武了!在小清新和重口味之间摇摆,你们武士的情愫真是难以捉摸啊!🤣发疯和魔改得太巧妙了,我唯一不满的是织田信长不够美,他可是美男子。很多动漫作品戏说过本能寺之变,虽然明智光秀的反水至今依然是个谜,但说不定就是北野武的版本呢🤭不知为何我突然想起《冬之蝉》。
妈呀,没想到是部同志片……不了解日本历史的人完全看不懂,真是一头雾水,美术服装倒是蛮精美的
老爺子一定開心極了,留我在座位上苦逼
感觉又看了一部《极恶非道》,战国限定版。上至大名、家臣、豪杰,下达贱民、忍者、和尚,在这片东瀛大地上你争我夺,玩着斩“首”行动的博弈,也无非类似黑帮支使着混混们在街头巷尾争地盘。荒木村重最后被逼入木箱、木箱再被推落悬崖的片段,真的不是致敬《龙城岁月》吗?然后就“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了,什么信长、光秀、村重的爱情闹剧哈哈哈哈哈(西岛秀俊莫名还挺适合这个版本的光秀??)不过北野武自己诠释的秀吉还是挺有特色,装聋作哑又心狠手辣;家康的影舞者、吃毒鱼等片段也很有意思。从另一个角度,像听了场故事新编的落语吧。
一本正经的拍恶搞三级男男古装片,砍的脑袋,喷的血浆,讲的笑话也够多。圆方PE,HKIFF48。
传说中改变日本历史的“本能寺之变”拍成搞基喜剧片,这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哈哈哈。。。PS:所以“首”的意思是一言不合就砍下来当球踢的首级吗。。。╮(╯▽╰)╭
村重寸步男行,信长強人锁男,光秀勉为騎男,秀吉左右为男,光秀男能可柜,村重千载男逢,光秀知男而上,信长男上加男,村重男忘今宵,信长百般刁男,秀吉進退两男,光秀骑虎男下,信长男如登天,秀吉男辕北辙,光秀長夜男眠
我家乡有个俗语描述这种人:憎板。炸炸糊糊,随心所欲,无所顾忌,没长脑子。这种人当领导实在是国家和人民的灾难。
No.10019。#36th Tokyo IFF# GALA,前入围2023戛纳首映单元。看得相当吃力,事实证明对日本战国题材不熟就很难有感觉(解构的各种梗都接不住),加上人物众多,日语人名用拉丁字母拼写简直是阅读灾难……当然还是能get到发疯喜剧以及落语的梗。全明星阵容都是大熟脸,又是相当之WTF的男男之爱,北野武在这部“引退作”里一定玩得很高兴吧。蹲一个带注释的中字版重新学习一下……
聚焦本能寺之变,各方的合纵连横与勾心斗角被北野武用黑色幽默诠释得淋淋尽致。
是我疯了,才看了这样一部疯子电影
北野武就是癫,我好爱
2.5//北野武是不是打算放个烟雾弹尝试出柜玩啊 不仅红白刀子没有脑袋还亲亲爱爱世界大同 看完直观感受是不知道我和他谁更癫//如果真的是引退之作 那么北野武还是那个社会学家北野武 将严肃历史拆解为同人幻想 男人与马也只是游戏的一部分
#hkiff48#北野武气死黑泽明系列。对经典的武士电影进行了恶搞,如《影武者》里的替身设定。很多偏门的笑点和政治不正确,配角真的个个都很精彩。老顽童放飞自我,不在意观众接受程度的一次放纵。
拍的什么几把
北野武发挥“芸人魂”的玩笑之作,基本没有什么历史感,连试图叙事的意愿都感受不到。本能寺之变一笔带过,重点表现BL乱斗,显得十分漫不经心。杀阵基本没有排练,但近战的动作戏节奏很好。老爷子演得随心所欲,看得出很多片段都是临场发挥,倒是加濑亮恶人附身,突破了自我。
北野武:听说你们觉得西岛秀俊月代头很帅,我剃!听说西岛秀俊是你们妈,我摸!
北野武自己玩的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