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院线国产片的绝对惊喜。
非常喜欢。
作为王朔读者加粉丝,这部是我一直想看的。
但此前并未抱太大期许。
因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王朔编剧电影,没一部是我认可的好电影。
上映后各处搜索评论,负面口碑不少。
没想到,今天看了,深得我的喜欢。
徐超导演的完成度很好。
作为创作者的王朔,在叙事实验上也实现了对自己的突破。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王朔,从小说来看,一直都在关注生命和人类关系的主题。
电影很好地延续了后期王朔的创作命题,并且空前地通过奇幻设定完成了这场叙事实验,这是此前的王朔作品几乎从未实现过的尝试。
能在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探讨如此复杂与宏大的命题,在国产商业类型片中非常难得。
导演的处理,基本做到了表述清晰与结构平衡。
当然,如果以更为严苛的标准来看,成片在部分剧情的叙事上略显仓促,大量依靠旁白推进也是遗憾之一。
但这恐怕是体量所限的无奈之举。
如果能延长一倍时间,做一部七八集的迷你网剧,或许能够交代得更加充分一些。
感谢徐超导演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呈现,使得我这样的王朔老粉仍有机会得见且相信——依然宝刀不老的王朔。
这样一部既严肃又商业,兼并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奇幻电影,无论是对中国类型片市场和王朔本人,都是一场可喜的突破。
推荐给那些对生命有过一些感慨和阅历,同时也仍旧怀有赤子之心,还会被浪漫主义叙事打动的人们来看看这部国产电影。
真的。
能在电影院与依旧纯情的作家老王久别重逢,也是我苦等多年的隐秘幸福。
电影本身没什么可说的,但排除那些视觉gag和(认真试过后发现还是得)瞎编的部分后,把那些明显不符事实的行动看作心理交流的象征后,那个熟悉的、甚至原始的王朔仍跃然纸上,使我很想说两句。
是的,这是部来不及写完的中篇小说改编的广播剧。
王朔心中两个回不去的故乡——北京虽然在写《动物凶猛》时就已消失,但某种程度上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还魂,并可以通过叶京的电视剧(或许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那部电影)重访——青岛和南京,是两个主角的老家。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就能发现王朔对《黑处有什么》的执着仍是那么强烈。
那篇小说彷佛困在他的创造力之源——一眼深处暗流汹涌,地表却干涸泥泞、无法再度喷发的泉水——不断生长却无法出生的鬼胎,或电影中出现的,男主和女二那永远冷冻的、承载了一切秘密和希望的受精卵。
是的,那篇《看上去很美》的传说中的续集,恐怕将永远不能面世,因为——这是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最悲哀的发现——王朔写不出来了。
他当然“可以”写《黑处有什么》,但是显然再也无法写出他想要的那篇小说了,无论他怎样努力、怎样试图忘记,事情已然如此。
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了。
于是正如女一生下的同名女儿,现实中只有名为《不老奇事》的这部王朔编剧的电影。
从这个角度看,《看上去很美》后的王朔就像是电影结尾的男主,肉体不老不死,意识穿梭在记忆宫殿的不同房间,在所有的时间和所有人最美好的时光交谈嬉戏。
但为什么还是会悲哀?
虽然我看过他充满爱意的交代,看过他恍然大悟的表白,但看本片时,每个人物仍让我感到——困在原地的无奈,和一种浓到化不开的、如影随形甚至成为本性一部分的自恨,一种本能的、驱动所有行为的、深深的、深深的、深深的、深深的、对自我的恨。
是的,正如女一说过并践行的“他好的时候不用我”,甚至王导恐惧的预言“那他不好的时候呢”、以及他之后的追求、抛弃、自我轻贱,所有的人,都是被自恨驱动,无法靠近又无法离去,无法活着也无法死去。
除了女二死前那句“我爱你”。
是的,只有临死才可以毫不羞愧地说一句爱你的女二,也是王朔。
一遍遍给爱人写信却永远得不到回音、总是在黑暗中孤独等待、害怕自己习惯黑暗的女一,也是王朔。
黑处有什么?
只有我。
冯小刚说中国缺好观众。
我对此一直嗤之以鼻,直到我看到这部电影,它居然在被豆瓣的观众打在及格线上。
这可是豆瓣啊,一大群高学历年轻人的地方啊,哈哈,好吧,确实冯小刚导演那句话也没错的多离谱。
居然还有人问苏凌芳和郭小鲁的孩子为什么是郭萌。。。
好吧好吧,我不会解释,因为看电影是个需要脑子的活动,可惜打一星二星的没有。
你们适合看神奇女侠、小时代之类的大片。
在电影里面,科研的苦被绝大多数人忽略了。
为了科研,郭小鲁的父亲死了,苏失去父母的陪伴,失去了双亲,丁萌萌失去了最后十几年陪伴父亲的时间。
丁萌萌本来是一个洒脱的孩子,但是她的一辈子都在追寻并笃信一个追不到的信仰,干细胞,她把干细胞打在自己的身体里,失去了一切,不知道但是唯一留在中国的她的母亲,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郭小鲁去了捷克,他的恩师从一个要强的健康的中国脑外科一把手变成了一个屎尿都在床上无法自理的人,他的青梅竹马失去了她的青梅竹马。
如果很多年过去,那些有意义的东西都失去意义,那最初追寻的东西也没有意义。
也许这是对科研人格外的意义吧。
无比卓越的电影,2021Top1,也是老师推荐的电影,老师说电影涉及干细胞,实验室爱情,重编程,可以扫盲。
在科研界呆了一段时间,研究白内障,对白内障领域没什么贡献,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好像思考了很多。
90%的时候,实验都是失败的,失败的时候,我就觉得实验真难,当实验成功的时候,就觉得实验真好,想一辈子在这里探索。
我也是医生,实习医生,我也看过生死的人,学过太多疾病,人类太脆弱,害怕自己生病,害怕亲人们离去,但在时间的长河里面,这些好像都无可避免。
昨天送一个1米82的大汉做CT,黄疸很严重,他的女儿在楼下等他,但她着眼于她父亲的时候,她不敢相信她的父亲怎么这么虚弱。
还有一个父亲,我帮他换药,在揭开所有纱布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伤口,他好像很难过的闭上了眼睛,他让护工用手机拍下他的伤口并发给他的女儿,在谈到他女儿的时候,他好像很骄傲。
护工说,她可能还在睡觉呢,原来她的女儿在国外念书,在挪威,他很骄傲的对我说:挪威,那可是个好国家。
我感受到,他他的女儿感到骄傲,但我不知道当他的女儿看到父亲的伤口,却无能为力,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明天恢复了没有,会不会有危险,想不想念。
这是一场悲剧。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落得天各一方。
长大后再相遇,一个是顶尖医学院的学生,一个是地下舞厅的假唱歌手,也只能藏着这份喜欢。
而后郭小莫对于医学与细胞的研究再次阐述了生命的意义,若我们不能永生,那红尘苦短,该当如何。
在追寻永生的过程中,逐步看着身边的人慢慢离开,母亲,恩师,同门,挚爱。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又是一部看完后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感想自己心情的电影,影片中郭小鲁前前后后经历的父母、丁教授、丁萌萌的死亡。
在死亡面前,他像是有力反驳的,因为他在研究干细胞再生技术,他梦想着,期盼着研究成功、人能够避免最终死的结束;他又是无力的,因为过了一年又一年,研究无进展无成果,丁萌萌以身犯险,用自己做实验却不幸牺牲了自己。
那个和他一起并肩做实验的,先他一步走了。
就生死这一课题来说,人类是渺小的、更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有想法、有勇气,去努力实现永生。
小鲁与苏的爱情故事穿插于这个影片中,让人也不禁感到造化弄人。
小鲁为了苏狠心决绝地拒绝了丁萌萌的表白,而苏虽身处杂乱喧嚣的灯红酒绿中,却也心中记着小鲁的那份情。
尤其在结局,小鲁出车祸后,她不仅离婚照顾他,还为他生了孩子!
这着实很让人惊叹!
再到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弯着腰慢慢的拾起那张高粱饴的糖纸,而小鲁却依然年轻地站在那里…这是一部非常有深度有内涵的电影,电影手法又有著名的蒙太奇手法。
本以为是爱情片来的,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是对方的唯一,度过了最难忘最温馨的几年,但没能让人磕到一点甜味,女主的境遇实在揪心,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对抗这个世界,她孤独,她委屈,她夜里流的泪,鲁都是不能感同身受的,她深谙活下去自己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她还在剧组里当小演员的鲁来看她那一幕,本来一副玩世不恭,浓妆艳抹的状态,看到鲁以后马上乖巧了起来,她不想让鲁看到它的颓废和处境,打算去卸妆的时候她突然想明白了,干嘛要活的这么累,老娘现在的样子就是我本来的样子,于是她没有去卸妆,而是折回来与狐朋狗友推杯换盏。
鲁要出国深造她也没去送,只是淡淡的说“他好的时候,我不用在”这里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男主和女主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搞科研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靠卖笑苟活于世,鲁像个局外人,根本无法参与到苏的生活和生命中,更无法理解她的处境她的不易,只会冷冷的说“你看看你的样子,你还是你自己么”,他只会责怪苏一直糟践自己,实际上则是气苏不再是自己心目中那个纯洁的小姑娘,他根本无法与苏站在一起,他不配,他一直自私的想要重拾初恋形象的苏,可是苏早就不是原来的她了,她所经历的一切苦难,似乎鲁都不在身边,还不如找一个了解自己和自己是同一个世界的王青伟,苏一直都是清醒的,她看到青伟在睡别的女人的时候只是淡定的抽烟,似乎一切都是意料之中,她的成熟让人看了太过心疼。
直到影片结局,鲁出车祸变成植物人,苏已经老了也病了但她离了婚出现在鲁的身边,做出了当年青伟问他“那他不好的时候呢”的回答,同样也呼应了小时候鲁生病她一直在鲁身边照顾他的情节,这里是我唯一哭的点,凭什么,甚至苏小时候的理想都是做医生给鲁治病,在这段关系里苏一直是付出的那一个,除了一腔真心爱他的鲁的热忱,她还从鲁那里得到过什么呢,理解?
支持?
和陪伴?
都没有啊!
这是什么畸形的爱情,什么错误的爱情观,希望不要成为年轻人感动和效仿的对象,我真的希望结局是他们各自安好,再无交集,你我于各自想要的方向生长就好,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再说说后半段那段“干细胞”着实有些拖沓和不明所以,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和精力介绍干细胞,我以为我在看“走进科学”,编剧的本意可能是想着生命的倔强和遗憾,写生死的体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把科学加起来如此生硬和违和。
演员的演技还是在线的,但也没有让人很惊喜,服造上在年龄对比的画面中没有凸现出来,稍微有点遗憾。
总的来说,像是在讲一个悲惨女人爱上科学家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看点个人认为就在于帮助女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做爱而不得的萌萌,也不要做牺牲自己的苏凌芳,女人啊,还是需要一个能和自己勇敢的站在一起,能理解并认同自己的人,双向奔赴一场全力以赴的爱情。
电影还可以,说看不懂的应该自己本身就是没什么内涵思考的人。
但是只能给两星,男主的演技实在太尴尬。
一个靠爱情公寓火起来的人,当初靠着拉踩爱情公寓来标榜自己道德艺术家的人设,人品方面就可见一斑了。
然后靠着药神的火,被一堆人夸有追求的演技派,但是真的自己挑大梁,立马就露馅了。
随便举一个例子,在捷克男女主因为新电影偶遇那场戏,王传君的发挥空间应该是很大的,当时应该有遗憾、不甘、愤怒、认命、逞强、祝福等等情绪综合起来,一场那么大表演空间的戏,被他演的还跟刚开始在农村一样,不喜不悲,面无表情,说是男版的AB都不为过。
王珞丹本身在中青代并不算演技多么出色,但是整部戏明显感觉到王传君接不住王珞丹,一对比显得王珞丹演技特别好,真的是可惜了。
郭小鲁的生性冷漠,伤害了他身边的几乎所有关心他的人。
在迷惘的丁萌萌最需要引导和帮助的时候,他冷漠的眼睁睁看着她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苏凌芳事业的上升期,最需要人支持和保护的时候,他远走异国他乡,一去五年。
爱上他的苏凌芳,感情道路上一生都在经历着坎坷与失败。
郭母生性要强,最后孤独去世,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
丁教授一心想让他继承衣钵,他却直截了当的对自己的导师说:我再也不想做手术了。
这样一个人,即使永生不老,又有什么用呢?
带给身边人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深深地伤害罢了。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珍惜身边关心我们,对我们抱有期待的人。
因为这种人一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
起初看完我也是和大家一样,觉得整部电影云里雾里的,剧情特别跳脱,人物的一些行为也让人难以理解跟老公复盘后才想明白里面的种种逻辑和细节,但这也是我们的猜想,也有可能不对。
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慎看:一、郭小鲁最后的实验并没有成功,他和丁萌萌一样实验失败死亡。
由于致幻的副作用,自己幻想出来后面的一系列剧情。
其实电影里有一些细节对此有所暗示:1.在郭小鲁的幻觉末尾,童年时期的丁萌萌出现在实验室里,对他说:“你要是幻想,就幻想到底吧。
”2.郭小鲁在非洲几度在生死边缘,每次都能奇迹般地死里逃生。
甚至匪徒指着他的脑袋,最后也能放他一条生路。
3.郭小鲁回到青岛后,王小莫发了一笔小财,不再到处惹事。
苏凌芳衣着朴素,心境平和,不用像以前一样为了名声和钱夜夜挣扎。
这似乎都是他能幻想出来的,符合逻辑的,他们最好的状态。
4.在郭小鲁成为植物人后,苏凌芳带郭萌来见他。
郭萌这个人物的存在就是很明显地告诉观众这是幻想了。
首先。
郭萌这个名字只有他和丁萌萌知道。
其次,苏凌芳发现受精卵是过了很多年以后。
实验室早就荒废不用,无人打理了。
受精卵是怎么保存的呢。
二、丁萌萌为什么要拿自己做实验。
她的父亲丁教授也曾经对郭小鲁表达过对于干细胞研究前景的看好,认为研究成功了将没有死亡和衰老。
她对于干细胞也有着近乎宗教徒般的信仰。
这里从带他们的外国老师去世那一段就可以看出来了。
也恰好是她父亲的和外国老师去世的时间,他们实验刚有突破。
也许她觉得,要是他们早一点研究出来,她的父亲和老师就不会死,像这样的死亡和离别就不用再发生。
于是她那时开始,对于他们的死亡多了一份自责。
也愈加害怕面对衰老和死亡。
她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自己的研究没有做好。
她的生活里只有干细胞研究和郭小鲁,然而郭小鲁心里有别人,她也清楚只要苏凌芳在,他永远不会和她在一起。
所以她也将希望寄托于干细胞研究,希望自己和郭小鲁拥有无限的青春和时间,也就可以跟他在一起了。
于是她带着复杂的想法,做出了激进的行为。
三、郭小鲁为什么要拿自己做实验。
一方面是和丁萌萌一样,抱有自责的心理。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的面对死亡和离别,少不更事时害死父亲,与苏相依为命后被迫分开,母亲的突然离世,丁教授与外国老师的相继离开,早就让他的内心支离破碎。
丁萌萌的死亡就像是压死骆驼的那根草。
他的一生就像是丁萌萌去世那一夜,他跑着去给她买糖的那段路。
每当他要奔跑起来,就会重重跌下去。
他已经麻木于生活的鞭挞,命运无情的碾压。
与他而言,已经找不到生活下去的意义。
于是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这本质上而言也无异于自杀。
他渴望实验的失败,给自己这一路跌跌撞撞的人生一个结束。
也渴望实验的成功,把世人从生离死别解脱出来。
他进一步思考,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干细胞研究是真的会让人类解脱吗?
于是在幻境中,他看到了非洲如草芥般的人命,看到了漫天的沙漠和炮火,得出了否定的结论。
并幻想出了自己和苏的最后结局,自己受了伤,苏来照顾他,就像小时候一样。
这也许是他给自己设定的最佳结局。
在失去了一切对于生的渴望后,苏和丁萌萌是他对于这个世界最后的眷恋。
拍的太长了
两个极度装比的人死也不肯说一句我爱你的故事,自己找虐,随便一个人主动走出一步,这故事就圆满结束了。既然两个人都愿意为对方付出,也从心底里爱着对方,却处处避让,客气得跟陌生人似的,也活该两人自己找虐。神奇的是男女主角从青年到老年,每个时段都可以相遇,就偏偏没一个人愿意说出那句话!
本杰明巴顿的外壳,阿甘正传的故事线索,综合观影效果佳,表达欲过多使得艺术价值减半
看片名以为会是另一部《本杰明巴顿奇事》 但竟然会是这么奇怪的电影 怪到可以让人继续往下看能翻出什么花来//原来是王朔的编剧 难怪前半段的戏谑京味如此熟悉//而从中段开始故事转向对生死与记忆的思考 不过就是真的没有想到导演能这么拍 又疯癫又神奇//活着怕时间不够用 死了怕事情没做完 永生不老又仿佛是一种可怕的诅咒//人的三次死亡到文艺男中年这儿只剩下一次 就是初次心动的爱人彻底忘记自己
完美的电影
王朔滤镜让我多打了一星
比男主眼力更快的是这拼命赶剧情的叙事节奏,恨不得“嗖嗖”两小时给你讲两百年故事。此起彼伏的QQ空间日志台词+波澜壮阔的传奇阅历人生,估计想走怅然一生的豪迈人物路线。可惜这位迷影导演野心很大,能力不足。就那种看了很多电影,觉得很懂,结果产出的依旧是四不像屎片。创意显然取经了《本杰明·巴顿奇事》(连片名都很像),更有多场戏直接照抄娄烨《Summer Palace》(配乐都不改)。看完满脑子“QQ弹弹还能拉丝!好吃又健康!”
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取了一個不貼合的片名,到了沒能拍成一部好電影。前兩幕尚且算在及格之上,讓人開始期待的時候,第三幕便開始崩壞,而且越崩越壞,尤其是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時間在其中的至關重要,偏偏角色年齡感的塑造卻是錯位的,有演員狀態的問題,也是妝髮粗糙的問題,更是導演對故事理解和把控的問題。
两个半小时全程如坐针毡 如芒刺背 如鲠在喉 全程不知所云 全程一头雾水 讲的是个啥?文青没文青出来 科幻没科幻出来 爱情也没爱情出来 这是个啥?开头?中间??结尾???前后完全不衔接 看一半周围的人都开始玩起来手机了直接 简直浪费我宝贵的两小时 王传君面瘫式演技➕谁也拯救不了的大片独白➕干细胞宣传片=大烂片
之前和英国朋友聊起青梅竹马,她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对playmates一生难忘。现在我才明白,“青梅竹马”不是childhiood playmates,而是childhood crash.
别的不说了 丁老对他老婆像使唤佣人 死之前还要他老婆理解他 从草腥到白酒那里郭小鲁明显越来越看不起芳了 芳最后还给他生了个别人的孩子? 导演是男癌晚期吧??(ps.代孕还能过审?
不去电影院看这个 难道在手机前看致命愿望?
忍不住的想快进
老王一辈子就是这么点事,总想往苦恋方向走,特一往情深,再有个别人爱,也是生死相依的。这倒好,两女传下合力后代合体了啊。男主角还不老了。他们死了,要么老的不行。我还在栈桥上风景这边独好。 老王还是眷恋啊,除了出来挣钱,还要发表点意见:同志们,爱和记忆,一样重要啊。
王啸坤演得挺逗,丁萌萌好像我一朋友
别看会变得不幸
总有种想做《阿甘正传》的感觉,但……
看完前半段 三星半 看完后半段 两星 前后分裂感太重 想了个点子写不下去大概就是这样吧?片子里随处可见的物化女性总让人觉得难受
一部分裂的电影,一边是如《阿甘正传》一般的爱情故事,另一边是似科教片一般的生命探寻,如果单独独立,是两部不错的题材,一个拍的细腻温润,一个拍的前卫大胆,但两者结合一起真的觉得怪异😂PS.虽然小时候的故事发生地在青岛,但你们说的是我大潍坊话!可太亲切了。
上一次看那么无语的电影还是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