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骗子”导演。
他无数次食言,但观众非但不讨厌他,反而次次充满欣喜。
曾7次宣布“退休”,又7次重新复出。
他的每次回归,都能带来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新作品。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说的就是“导演界的最大骗子”宫崎骏。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他——宫崎骏:十载同行10 Years with Hayao Miyazaki导演:Kaku Arakawa主演:宫崎骏首播:2019-02-24(日本)集数:4单集片长:49分钟
这是由日本NHK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纪录片,前段时间刚刚上线。
截至目前,在豆瓣评分9.2。
关于宫崎骏的纪录片与事迹,相信大家都看过和听过不少。
这部纪录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自2006年就开始跟踪拍摄宫崎骏,一共历时10年制作完成。
可以说,这是关于宫崎骏最详细和全面的一部纪录片。
年轻时的宫崎骏最开始跟拍此片是2006年,当时正值《悬崖上的金鱼姬》的创作期。
每天一大早,宫崎骏都会来到工作室,和空气打招呼。
因为在他的心中,每个屋子里都存在像“灰尘精灵”一样的未知生灵。
对于动画创作这件事,宫崎骏也有自己的一系列方法。
一是他没法闷在工作台前画稿。
在他看来,灵感多来自于工作无关的地方。
凡是生活半径三米内的地方,都可能成为构成他笔下故事的基础。
比如,龙猫中最经典的巴士站台,其原型就是他家附近的一个破败公交车站。
宫崎骏的另一个创作方法,是从原画开始进行构思。
对于大多数动画电影而言,其创作都是从剧本开始,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在他看来,只有离开剧本的约束,才能激发出最大的创作自由,突破想象力的边界。
的确,纵观宫崎骏以往的作品,都以想象力奇崛的设定和细节丰富的画面惊艳世界。
但在此背后,是他一遍又一遍对设定图和视觉效果的打磨。
你可能想象不到,光是一张概念图的创作,就耗时近一个月。
期间他画了无数张,又一次次否定自己、亲手撕掉。
有时候觉得很满意了,但第二天来到工作室一看,又觉得在细节上仍然存在瑕疵。
当创作确实遇到瓶颈时,他也有自己的小秘诀——听好朋友久石让创作的电影主题曲,并从中汲取灵感。
对于创作本身,他始终秉承一个信念:既要有忠于自己的诚心,又要有改变世界的决心如果创作时没有忠于内心 ,以后就会后悔。
同样,如果没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决心,就一定不能做出好电影。
纵观宫崎骏的创作生涯,可以发现他是大器晚成的典范。
他1941年在东京出生,家里排行老二。
因为小时候消化不好,医生说他不能活过20岁。
在班上,他总是跑步最慢的那个,这让他深感自卑。
直到与动画结缘,宫崎骏才找到了生命的慰藉,以及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是我存在的意义。
”
大学毕业后,宫崎骏进入了一家动画工作室,从此走上动画师的道路。
他一开始就表现出极大的天赋,成为了工作室的风云人物。
38岁那年,他导演了自己的动画电影处女作《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
这部动画以耳目一新的创作风格,在动画界名声大噪,获得无数好评。
遗憾的是,它虽然口碑过硬,但是却不上座,票房大败。
宫崎骏开始陷入职业生涯的低谷期,请他执导电影的邀约也越来越少。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宫崎骏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著名的动画制作人、吉卜力社长铃木敏夫。
铃木敏夫对宫崎骏十分赏识,并对其给予重新创作动画电影的机会。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宫崎骏创作出了最经典代表作之一的《风之谷》。
这部动画电影在当时的日本火极一时。
不仅好评如潮,也带来了巨大的票房收入。
也正因为《风之谷》的出现,宫崎骏真正一炮而红,成为日本最受关注的动画电影人之一。
而此时的宫崎骏,已经43岁了。
若论宫崎骏的一生中,给予他创作影响最大的人。
除了慧眼识珠的铃木敏夫之外,还有宫崎骏的母亲,以及长子宫崎吾朗。
在宫崎骏6岁时,其母亲就突发疾病,无药可医,只能常年卧病在床。
这让年幼的宫崎骏感到无助,甚至自责。
他有时候还会设想,要是自己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好了。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致敬母亲的角色也经常可见。
比如《天空之城》里的空中海盗朵拉,《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苏菲,《悬崖上的金鱼姬》中的辰婆婆,以及《龙猫》中病重的母亲等等。
这些角色虽然年龄和性格不一,但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宫崎骏母亲身上的某种特质。
《哈尔的移动城堡》
《龙猫》另一个对宫崎骏影响颇深的人,是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
他26岁时就和妻子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对其疼爱有加。
宫崎骏曾表示,自己走上动画创作这条职业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和与儿子幼时的相处有关系。
但是,另一个矛盾的现实却是——当宫崎骏真正火了之后,却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创作,与儿子相处的时间反而变得极少。
在长时间的聚少离多相处下,这对父子也形成了一种默契:互不影响对方的工作,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说话都很少。
受宫崎骏影响,宫崎吾朗也走上了动画电影创作的道路。
但对于儿子的选择,宫崎骏其实并不赞成。
他甚至在镜头面前直言:“我认为他应该放弃,他真的不是那块料。
”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毒舌父亲了。
虽然看起来十分严厉,但宫崎骏私底下却非常关心儿子的创作。
当宫崎吾朗创作《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时,因为分镜和设定问题受到不少质疑。
宫崎骏看完之后,并没有说半个字。
但是第二天,他直接托人送去一副概念图,是他帮宫崎吾朗重新设计之后的效果。
这解决了宫崎吾朗最大的问题,也令其茅塞顿开,终于能顺畅的进行下来的创作工作。
不夸张的说,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表现不俗,宫崎骏对儿子的默默关心和帮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直至今天,宫崎骏仍然在进行动画电影的创作。
他的下一部作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目前也正在制作中。
今年已经79岁的他,体力已经大不如前。
由于握力只有年轻时的一半,他只能用更软的笔来画稿。
身体功能的衰退,让他的效率也大大降低,每天的工作量只能达到从前的五分之一。
但即便如此,他仍在在动画电影这条路上,坚定地践行者自己的信条与梦想。
有人说,童话和动画是现实世界的救赎。
的确,我们在宫崎骏创造的一个个动画世界里,感受到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体会的勇敢与爱。
哪怕有一天,现实给了你一张苦涩坚毅的脸。
请永远不要忘记,在宫崎骏的动画世界里,你收获的那颗纯粹和童真的心。
向这位伟大的动画大师诚挚致敬,也期待老爷子新作上映的那一天,能够早日来临。
*本文作者:张不才
刚看完宫崎骏的纪录片《十年一梦》和《不了神话》,说实话,还是蛮难过的,尤其看到自己喜爱的动画导演满头白发,无奈的说自己身体跟不上时...蛮心酸的,内心好像在告别自己的童年,告别自己喜爱的动画,无奈又不得不承认,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一部又一部的神作了。
感觉自己好像还是个孩子,还需要看喜欢的动画鼓励前行时,突然发现,原来导演都已经这么老了,自己却好像从未真正的长大。
看了纪录片,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影片好多的细节部分,当时看的时候觉得理所当然,现在看,才知道原来花费了老爷子那么多心思。
不得不承认“细节决定成败”啊,那么多精益求精的部分,那么多辛苦的日夜,才打造出一部又一部的神作。
满震惊老爷子的匠人精神,作为一个高龄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严格的细节度,别看老爷子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工作起来也是很严厉暴躁的,哈哈哈。
然而人无完人,古往今来似乎都是如此,每一个成功人士,家庭似乎都作出了巨大牺牲。
虽然不是很想吐槽,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吾郎也是悲催,没有童年的陪伴就算了,在中年时期还要不断面对父亲严厉的批评和质疑,想想也是心疼。
当大家都很努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天赋尤其重要。
可以看出吾郎很努力的去制作动画了,但在一个如此优秀的父亲下,再多的努力也变得有些暗淡,他很想摆脱“宫崎骏的儿子”这种称号,但有时候天赋和经验真的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他的父亲实在太优秀了。
两个人完全不是一个段位的,老父亲的人生经历和老年的世界观,都不是他现在所能达到的阶段,更何况老父亲动画的天赋。
记得以前看日本的另一部《寿司之神》的纪录片,小野二郎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虽然他已经如此努力和知名,但是他还是不得不承认天赋的重要性,如果他的味蕾能够再敏锐一些,他的作品可以更上一个阶梯。
老爷子评价吾郎处女作时说的一句话,我还是蛮震撼的,“作为处女作来说拍的还不错,是一种侮辱,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决心,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身为电影制作者的意义”,现在想来我对处女作果然还是带有很大的包容心的。
老爷子的动画魅力,我们影迷都深深的感受到了,可以看出吾郎也是很喜爱自己父亲的作品,我们这些影迷也希望他能再接再厉,争取能继承老爷子的衣钵。
感觉吾郎在动画电影这条路上还是道阻且长的,加油!
1·《起风了》制作期间。
宫崎骏参观了一家麻风病院(?
)那里的病人过着集体生活。
宫崎骏的妈妈从他小的时候起就一直卧床。
包括患了肺结核的菜穗子。
和到了晚年还在煎熬的制作一部部动漫。
我的人生目标已经从,想取得一些成功变成了想让自己过得更充实。
2,宫崎骏与妈妈的关系,宫崎骏与儿子的关系。
残缺而微妙,如果没有完整而完美的关系,会是一生的心结。
但并非不能带着这些生活,而且世界上没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
波妞抱紧宗杰的那一幕,我看到了重逢的喜悦,没有发现喜悦是通过波妞舒展的脚趾,宗杰上扬的衣摆,还有衣服被紧抱产生的肌理而传达的。
外行人只会觉得好美好,意识不到这是一遍一遍在细微处调节而呈现的,创作者心中接近完美的效果。
宫崎骏说,波妞想告诉那个孩子,别去想“我不应该被生下来。
”其实这是宫崎骏自己的想法,或许是因为体弱多病体育不好,也让家人操更多的心,无法实现飞行员的梦想,他想,或许我不应该被生下来。
“出生,而非死亡,才是最大的损失。
”一遍一遍改稿,拼命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还要要求创作过程愉快吗。
在宫崎骏看了儿子的电影首映后,他说里面有太多对自己的致敬。
可是宫崎骏自己,每步电影里的女性角色,都有自己母亲的映射。
过去无法改变,错过是无法赎救的。
是解脱吗,希望像《紫罗兰的永恒花园》里说的那样,获得新的身躯,灵魂得到永恒的守护。
像《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的坐轮椅的老婆婆,轻快自如地行走。
第一集是2006年开始拍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完成后两年——这大概就是在《不了神话》拍摄时计划的那部长篇吧。
创作《悬崖上的金鱼姬》时,他说“天赋会在日复一日的作业中消耗殆尽 灵感才是最重要的”评价儿子处女作《地海战记》时,他说“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决心 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回忆年轻时的坎坷,“我不想就这样结束 我想做动画 但我不认为自己有机会 我知道我可能不会有机会 ”,然后有了《风之谷》的原作漫画、43岁时动画上映儿子在制作《来自红花坂》(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时遇到了核泄漏引起的一系列困难,他说“他必须身先士卒 拼尽全力 他应该抱着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决心 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完成 为了自己他必须这样做 因为他选择了这条路”,其实就是他自己吧老爷子的口头禅是“麻烦死了”,但是“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不放弃呢’ 我会直接说‘闭嘴’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很麻烦的 如果人生中的麻烦消失了 你反而还想去把它们找回来”
这部纪录片标记了想看很久因为没有片源,最近终于找到很兴奋,花了一个周末一口气看完。
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了鲜活的宫崎骏,他全情的投入生活,会开可爱的甲壳虫、会每天早上跟屋子里的“精灵”打招呼,会设置“每日陷阱”去采集故事和使用新技术去观察生活里的人和日常;在这里也会看到他对动画的热爱而产生的严苛,会为了一个细节和镜头而冥思苦想,也会因此跟工作人员放狠话;你能感受到他对于母亲的爱恋与对儿子的期许;更能感受到他的大爱,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国民苦难的关心-会坚持完成动画籍此去安慰核泄漏影响的人们,会赶赴地震灾区以自己的方式帮助人们重振信心;正是这样一个复杂而拥有博大爱的宫崎骏才创造出了一个温暖的动画世界。
年少时候读不懂很多细节,看完这个纪录片产生了再一次重看的冲动。
荒川无疑也是个好导演,当老爷爷暴躁时候他像隐身人,躲在远处悄悄的拍摄,虽然只有很远的背景但却精准的传达了情绪。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一个鲜活的老爷爷。
纪录片从他与自己他与动画、他与儿子、他与母亲和他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维度展现出了他为何如此制作动画- -真诚地创作;做不放弃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不怕麻烦因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麻烦。
“我是电影的奴隶。
”“我希望人们快乐,这是我的原动力,因为如果我能让大家快乐,那我的存在就有价值,我需要能感觉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人一定要活的充实,用他们全部的力量,在他们的时代里,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把人生过的充实,这是我们能做的全部。
” ——宫崎骏2006年开始,摄影师跟随他工作并拍摄纪录片。
作为日本当代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创作了极具标志性和广为人知的动画电影,镜头记录了宫崎骏的真实幕后工作。
总共分为4集,包括《波妞来了》《描绘真实》《放马过来,给我点压力》《没有廉价的借口》。
一、波妞来了和往常一样,宫崎骏10点到办公室。
办公室空无一人,他却在到处打招呼,他说“他们就在我身边”,也许是他所创造的角色吧。
倒上一杯咖啡,看望窗外每天经过的路人,宫崎骏的一天工作要正式开始了。
宫崎骏邀约了作画监督、美术监督,对他们阐述了新电影的故事情节。
“一条名叫波妞的人面鱼,被冲上岸后,被名叫宗介的5岁男孩所救,波妞喜欢上了他。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里面每一个人物都是善良、积极乐观的。
即使是波妞讨厌的父亲,也是在自己的立场对自己的孩子,做出保护的行为。
这也许就是宫崎骏想带给我们的美好吧。
动画电影通常是从剧本开始的,而他的电影则是从原画开始,这是他的秘诀。
没有剧本的束缚,可以极大地发挥想象力。
但经常也会经历很多挑战,此时他会去睡上一觉。
他认为创作就像在大脑中垂下一根钓鱼线。
一次英国之旅,让他深受启发。
当时正在参观泰特不列颠美术馆,馆中展出的前拉斐尔派画作,令他停住了脚步,特别是一幅名叫《奥菲莉亚》的画,他震撼于这位画家对细节的刻画,震撼于画面随着光线的明暗所产生的微妙变化,让他意识到他的画风不能一成不变。
必须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但路在何方?
“天赋会在工作中一天一天的耗尽,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 他这样说道。
进行电影创作时,宫崎骏总是秉承着一个信条,要真诚地去创作,不能虚浮伪饰。
不管你愿不愿意,作品都能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
把概念图放到一边,转而创作其他作品,播放着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骑行》,这也为宫崎骏带来了灵感。
“我过于追求细节了,是时候尝试更质朴的风格”
在《波妞来了》的概念稿上,秉承了这个思想,去掉了阴影和高光,跟以往的画作不同。
这幅原画是电影的核心。
“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决心,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身为电影制作者的意义。
”二、描绘真实“我不想给自己丢脸,我想做出不会让自己丢脸的作品。
” 他的热情,总能感染到员工。
波妞的原型,来自办公室同事的女儿,远超同龄人的坚强气质,吸引了宫崎骏。
半径3米内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他笔下故事的基础。
龙猫就是如此,家附近的一个破败公交车站,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开端。
宫崎骏于1941年出生在东京,小时候消化不好,医生说他活不过20岁。
体弱多病,跑步总是最慢的一个,因此总是觉得自卑。
在6岁时,他的母亲突发疾病,无药可医,只能长年卧床。
宫崎骏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却尽量不表现出来。
渐渐地,他有了一个想法,他希望自己从未出生。
终于,他从漫画中找到了慰藉,只要有时间,就画画。
毕业后加入一家动画工作室,异于常人的天赋让他大放光彩,从此也告别了自卑,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
他觉得只有给人带来欢乐,人生才有意义。
母亲故后,宫崎骏的意志越发坚定。
43岁的那年,《风之谷》上映,娜乌西卡坚强勇敢,不肯屈服于命运,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这部电影也让宫崎骏一炮而红。
此后,他也在电影里创建了很多母亲的角色,比如《天空之城》的空中海盗“朵拉”、《龙猫》中的母亲、《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苏菲。
三、放马过来,给我点压力2010年夏天,动画电影《来自红花坂》进入了制作阶段。
正当宫崎吾朗陷入困境时,宫崎骏送来了一幅画。
女主角迈着大步走向学校,她的身体微微前倾,她轻快地走着,还遇见一位鱼店老板,说这“早上好”。
“什么是生命力?
赋予角色生命是什么意思?
”宫崎骏的这幅画极有说服力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
大部分员工被告知待在家里,团队担心轮流停电会造成影响,如果电力不稳定,数据可能会被破坏。
唯一反对停工的就是宫崎骏,“我们不能更改上映日期,即使再困难,我们都必须坚持下去。
”这是一个创作者坚定的决心。
需要用电脑的会晚上来工作室,避开白天的轮流停电,宫崎吾朗日以继夜的工作,尽管很困难。
2个月后,《来自红花坂》顺利完成。
四、没有廉价的借口
新电影的制作中,描绘了动荡不安的时代,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分镜,尤其壮烈。
完成不久后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日本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地震,席卷了东北地区,成为了现实。
地震3个月后,他亲自去了灾区现场,也勾起了太平洋战争时的童年回忆。
他想为这些做出点什么,在那里给影迷们签了名。
“麻烦”“太麻烦了”“真是麻烦”“真够麻烦的!
”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不放弃呢?
” 我会直接说“闭嘴”“如果人生中的麻烦消失了,你反而还想去把它们找回来”
不久之后,他开始创作电影《起风了》结尾。
其中有一个场景描绘了男主和女主短暂的婚后生活,宫崎骏希望不久之后,他开始创作电影《起风了》结尾。
其中有一个场景描绘了男主和女主短暂的婚后生活,宫崎骏希望她的动作尽可能地真实。
便让同事帮忙,模拟了真实的场景。
“你想让自己的每一天活得多充实?
”宫崎骏画下的每一笔似乎都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2021.02.16今天晚上看完了第三集,通过展示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这部电影制作背后,讲述了宫崎骏先生和儿子吾朗的故事。
杰出的父亲就像一座大山,如何通过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获得认可呢?
宫崎骏先生说“做导演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把自己逼到极限,然后回过头看自己创作了什么样子的作品。
”真的是很努力很努力的人,为每一步作品都付出心血,做到极致。
2021.02.13今天晚上看完了第一集和第二集。
第一集展现了创造波妞电影的整个过程,关于独处关于创作。
第二集则回溯了宫崎骏先生的一生经历,母亲病重无法得到关爱,一度让他怀疑自己不应该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后来在漫画和动画中找到自己的热爱天赋和意义。
对母亲的情感与思念贯穿这一集。
著名的抓乱头发直呼太难了原来就在这一集出现的呀。
这一集还有美丽壮阔的日落,通过辰婆婆分镜的构思创作,记录下来创作过程的辛苦呕心沥血呀。
“我是电影的奴隶。
”“以真心赋予作品,不参杂任何矫揉造作。
”“我想迷失在自己的思想里,但这并不被大众所接受,因此我堆砌笑脸。
”“我希望人们快乐,这是我的原动力,因为如果我能让大家快乐,那我的存在就有价值,我需要能感觉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人一定要活的充实,用他们全部的力量,在他们的时代里,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把人生过的充实,这是我们能做的全部。
”
宫崎骏,是享誉世界的日本著名动画导演,他创作的《千与千寻》、《风之谷》、《天空之城》等多部影片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影响力。
2014年11月8日,宫崎骏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继黑泽明于1990年荣膺该奖项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导演。
日本NHK电视台从2006年开始,历经十年跟踪拍摄记录宫崎骏及其领导的吉卜力动画团队,镜头记录下独家、真实的宫崎骏导演幕后生活,制作出4集纪录片《宫崎骏:十载同行》。
该片记录了宫崎骏制作《悬崖上的金鱼姬》、《起风了》等作品幕后的艰难创作过程:时而受阻的创作灵感,时而跌入低潮的抑郁情绪,时而遭遇身体机能退化产生的体力不支,再加上完美主义者对工作的过分严苛要求,宫崎骏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艺术之路上举步维艰。
然而,这部纪录片最让我深受感动的部分,是宫崎骏与儿子宫崎吾朗之间如父如师如友如敌的关系。
宫崎骏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儿子宫崎吾郎出生时,他还是一位尚未成名的年轻漫画师。
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教吾郎画画,对动画的热爱和对工作近乎狂热的投入,感染了小吾郎,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长大后,也要成为父亲一样优秀的动画师。
可是倔强的吾郎有着超强的自尊心,他不愿意站在成功父亲的阴影之中,以父之名地去做事,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
但是,作为宫崎骏的儿子,如果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动画导演,就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人们只会看见宫崎骏的儿子,却看不见一位名叫宫崎吾朗的动画导演。
吾郎在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三楼有自己的动画团队,他作为导演,承担着完成一部能够公映的影片的重任。
然而,宫崎骏却始终担心儿子做不好,时不时就上去查看吾郎的工作成果,每次都是否定否定再否定,这严重损伤了儿子的自尊心,父子之间的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互相拒绝沟通,吾郎甚至搬离了父亲的地盘。
在参与吾郎首部电影试映会时,作为父亲的宫崎骏出席看片会,结果不到一小时就离开现场,全程不发一言。
作为老练的动画导演,宫崎骏知道以儿子目前的水准,他的作品将无法与观众见面。
宫崎骏想帮助儿子,而受伤的吾郎无法放下自己的骄傲接受父亲的指导,他们的沟通每次都不欢而散。
宫崎骏烦恼不已,他心疼吾郎的努力,又为他不得要领、缺乏灵魂的创作感到羞愧。
宫崎骏在回忆中想起:从前他因为想让年幼的儿子快乐而走上了动画导演之路,今天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有儿子的一份功劳。
现在儿子遇到了困难,作为父亲,他必须坚定地支持他。
宫崎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拜托一直很欣赏吾郎的老朋友铃木敏夫,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社长、与他合作十几年的老搭档,去劝导吾郎,让他暂时放一个长假寻找灵感。
当吾郎放假回来后,收到了一幅父亲亲自绘制的原画。
宫崎骏试图用这幅画,告诉儿子”什么是生命力”以及“如何赋予角色生命力”。
这次父亲没有当面严厉地传教授道,而是用了这样一种迂回又温和的方式。
吾郎看着这幅充满生命力的画,突然解开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心结。
他突然明白为什么父亲可以获得这么大的成就,那是因为”他只有在动画中,才找到生命的意义,他将所有的心血,都赋予了动画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处场景、每一个动作,每一根线条。
”
这幅画在安静地叩问吾郎:你真的下定决心要做吗?
“如果决心要做,就要用生命去做。
”吾郎谅解了父亲对他的严苛,放下了自己的骄傲和自尊心,坚定地投入到工作中。
而他的态度改变,的确让他创作的角色起死回生,从毫无生气的阴郁与呆滞,转变为富有生机的明朗与积极。
得知儿子的巨大改变,宫崎骏很欣慰,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那么轻易认怂。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东京也受到灾难波及,吉卜力工作室决定暂停工作躲避余震。
宫崎骏听闻这个消息大发雷霆,他坚持反对停工,希望大家克服困难,坚持按照原计划工作,使得儿子的导演作品能够如期上映。
他认为,作为一个创作者的坚定是:”这是他的选择,无论有多少困难,也必须坚持下去。
“在发布会上,吾郎第一次与父亲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继续工作。
吾郎的电影如期上映了。
完全不同于父亲作品的画风,带着更多青春的气息,让宫崎骏在观看的过程中悄然落泪。
宫崎吾郎的电影大受好评。
内心满意却表面倔强的宫崎骏,依然不肯松口夸赞儿子,让别人传话给吾郎:告诉他,”放马过来,给我点压力。
“一生骄傲、不肯服老的父亲,向儿子发起了挑战,他知道儿子需要这种形式的激励,才可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吾郎也毫不示弱,在得知父亲下的战书后,也以同样的方式,对身体逐渐衰退的父亲用了激将法:告诉他,”哦,是吗?
可别死了啊!
“
吾郎深知此时父亲面对的最大敌人,是不多的时间和衰败的身体,他想激励好斗的父亲找回年轻时的劲头,激发出身体最大的潜能,去完成他的下一个电影项目:《起风了》。
父与子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一个难解之题。
爱与恨,永远微妙地纠缠其中,变化莫测。
然而,宫崎骏与宫崎吾郎这对父子兵之间的相爱相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智慧教育”模板。
--影识集:一切只关于电影All We Need is Movie!
微信公众号:yingshiji-movie
大师是牺牲和压榨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心血而生出作品
“每一部电影都是要为了改变世界的”
小女孩:“谢谢您创作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宫崎骏:“不客气…😊”
做他的孩子压力太大了,还不如一直做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他应该是会死在工作台上的那种大师。
“我要把真情实感画出来,我要相信我自己。”
这样说吧,虽然许多观众从里面总结出十条宫崎骏金句并做成总结放在B站上,也不能改变这是一部伪纪录片的本质;不爱多说话的宫崎骏爷爷说出了许多西方人爱听的话,什么拍摄电影是为了改变世界啦,为了让大家开心啦,完完全全是一部讨好西方粉丝的纪录片;有没有敢说,波妞其实打不过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姬其实过于低幼向了呢?
“烦死了”“好难”当然能治病,治的是看的人相同心境,担心自己跨不过去这道门槛的害怕,我想,看到别的文火烧身的人活了下来,自己也一定可以的这种心境算不算变态,还是说这其实是常态。
创意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每当想起功成名就的老爷子依然在为创意发愁追赶时间的时候,就很惭愧.....很惭愧
啊,我喜欢的男人们都是变态工作狂,没有生活的那种。。。宫崎骏在老朋友死了之后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于是开始给儿子写剧本培养儿子真正长大,宫崎骏与铃木演双簧:大爱无言,悄悄帮忙,萝卜与大棒,实现儿子梦想,力助儿子成长! 宫崎骏为了实现儿子画漫画当导演的梦想,嘴上说着儿子不是那块料的宫崎骏,让儿子设计公园,给儿子写剧本,给儿子画分镜,给长大儿子鼓掌,然后可以制作死去之前最后的一部影片:起风了。无后顾之忧的他,抱着必死之心制作人生最后一部影片:起风了;理在事中,幸福都在过程里,生活生活就是既然生下来了就好好活着,倾尽全力活下去,活在当下,乐冠千秋;我们一心追求真善美,并不是不懂的假丑恶,只是我们在暗黑的深渊里,选择赞美光明,我们终其一生,但求成为一道光,燃尽自己,点亮人心; 你啊你,记得要幸福呦
最喜欢的导演 感谢宫崎骏
不仅是宫崎骏本人老人家依然梦想不改日夜伏案,沉浸思考追求完美激励多灾国民的爷青回和一丢丢童心流露令人动容,本片导演拍摄者也十分勇敢坚持取得被摄者信任且无论如何一直记录,贯穿波妞、红花坂上的海、起风了的制作幕后,大师童年,父子矛盾情深,动画内外多圈层都是匠人匠心啊!
联通活动领了b站会员,先点开了这一部纪录片,相比大师的工作状态和创作理念,更让我动容和深思的他作为是生活中的人的那几面,儿子、父亲、伙伴、有脾气有态度有顽童心态的老者;这里看来吾郎好像真的不太适合干这行呀~
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决心,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身为电影制作者的意义。
6/10。大量偷拍的虚焦、取景器低于一般视角,以及摄影师被宫老拒于门外而采用的长焦拉近镜头,捕捉到相当多的日常细节(雪铁龙2CV强势出镜)去探究宫崎动画背后隐藏的动力:思考的焦躁、绝不向时间和质量妥协的理念、创造小孩子喜欢的动画这一初衷,前两集单纯讲灵感、童年和妈妈等等,内容较普通,后两集把议题扩大到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动漫行业也面临灾后振兴的问题,就比较吸引人,宫老到达会议时说服众人在间断供电的条件下继续工作的个人权威,也向观众传递了日本民族迎难而上的精神。当宫老走在灾区伤痕累累的土地上,找到了[起风了]主人公在动乱时代下坚持自我的动力,而主人公和菜穗子在火车站的庞杂人群中急切地互相寻找、菜穗子扑向主人公怀抱的场景,从画面表现力那真切感受到了文字无法传达的思念情感。遗憾宫老的匠心是平成一代逐渐丧失的。
请允许我改写波拉尼奥的一句诗:最终动画导演像孩子和动画导演的孩子。宫崎骏就像孩子一样创作,宫崎吾朗则还是个因父亲缺席而未能长大的孩子,或许制片人铃木敏夫才是这对父子的家长,又或许《宫崎骏:十载同行》最大的贡献,是通过导演和摄影师荒川格的镜头,让这对父子进行了一次坦诚的对话。“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決心,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身为电影制作者的意义。”
紧凑而细节铺满的镜头里,是作为动画电影大师级人物的宫崎骏以近乎苛刻的水准来面对自己的每一件艺术作品的精益求精。在短暂的近200分钟的剪辑素材里,宫崎骏的形象就像那一张张推倒又重来的分镜图,充满了极限的想象力、洞察力与体悟力。这样高标准的对于自我和团队的要求,自然也体现在了他对下一辈——自己的儿子吾朗的期望里。也许很难理解这样严格的父亲,但是对于看过他的大部分电影的我来说,宫崎骏毫无私心地践行了一个动画电影从业者的自我牺牲与自我苛责。正是由于有了这样完美主义的期许,我们才能在大荧幕上看到那么多鲜活生动的动画形象。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时间有些乱,最好的部分是让痞子配音时候的笑
一共四集,讲了波妞的诞生、与儿子吾朗的慢慢打开心扉的相处、吾朗再次担导演理解了父亲当动画师的坚定决心,宫崎骏导演完《起风了》退休。通过很多的细节认识到宫崎骏的性格,吉卜力工作室真的是我梦中的工作场所,很感谢他们为我们创了一场又一场的美梦,对比新海诚,宫崎骏真的是在不断突破自我与想象力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