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自殺,誰來懷念那位小姐和你們之間的愛?
這可不是做人的道理。
你要自殺,誰來懷念那位小姐和你們之間的愛?
這可不是做人的道理。
你要自殺,誰來懷念那位小姐和你們之間的愛?
這可不是做人的道理。
一部電影,得此一句足矣,觸人心弦的這句,讓人久久不能忘記。
不求做人什麼道理,只是不能忘記你們之間的愛,記得懷念那位姑娘。
此前,西方舆论都是把塞尔维亚人在那场战争中定义为类似纳粹的角色 这电影可以说可以说重新定义了那场战争中的角色:富有生活情趣的受害者。
施暴者变成了维和部队的英国将军. Monica Bellucci大名鼎鼎有票房号召力, 但这年纪适合演有故事的半老徐娘了,演红颜祸水太老了,毕竟演Malena 已经快20年了.
影片最开始出现了这样一句话:“based on three true stories and some fantasies.”电影的真实让人幻想,共感和神秘引领我们去幻想究竟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
而幻想让人迷醉。
能将童话改编得亦假亦真,又能将真实幻化成梦境,埃米尔.库里图斯卡就是这样一个导演。
影片大量运用欧洲电影典型的荒诞场景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但是库里图斯卡作为一个机智幽默的玩笑大师,一如既往地运用动物,音乐以及他自己的表现力将一个本来残酷哀伤的故事讲得毫不压抑。
白鹅浴血并借此捕食,鲜明的颜色有一种诡异的效果,就像战争本来的荒唐狡猾;母鸡像一个疯掉的老太婆对着镜子不停地啄,生下的蛋跌破在地上,就像被战火或者自己的过去困住的所有人,因为人们照镜子也认不出自己的模样了;游隼象征着自由和力量,它在战火中飞过,随着寇斯塔的音乐声摇晃,也是主人公的向往,所以寇斯塔喃喃地说;“昨天我梦到你了。
”;喝牛奶的蛇和咬人的钟用惊心的缠绕和齿轮的嚣张推动着情节。
情节主线很简单,一对苦命的恋人,冲破重重阻挠渴望逃到伊甸园。
但是“过去”一直作为一段隐藏的故事。
寇斯塔的流亡是什么样的?
连名字都嫌少提及的新娘,我们尽管知道了她不同寻常的往事,那她的忧伤又是什么呢?
和村民们一样,我们都只知道“他的过去非常悲惨,非常的悲惨”。
战火中的艺术家和忧郁沉默的流亡难民,两个人都被过去追捕通缉,极力想要忘掉过去,逃离过去。
库里图斯卡属于东欧,东欧的艺术家和作家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流离失所的忧伤。
战争,迷失,失落,他们被自己的土地所困,又失去了它,失去的家园迫使他们踏上征程,去寻找失乐园。
“去路非此即彼,所以我们应当伫立家园,只是家在何方。
”所以主人公也是库里图斯卡自身的写照。
“过去”被穿插到简单的情节里,三个简单的故事,因为两个在过去的罪孽里挣扎的天涯逃亡的恋人变得诗意地浪漫与丰盈。
作为导演,库里图斯卡用喧嚣和热闹快乐将美好的场面和毫不严肃的玩笑呈现给观众,呆头呆脑吵吵闹闹的平民,悠扬动人的塞尔维亚舞曲,庆祝的狂欢,活泼跳操的米莱娜,夸张热情过头的扎加,两个女人的争风吃醋,在此处欢快的真实和玩笑便模糊不清。
但是作为演员和对导演耳语的那个人,冦斯卡选择躲藏起来,藏在他的黑色雨伞下,藏在柔软金黄的芦苇草间,藏在他自己的窥视和沉默里。
那个神秘忧郁的意大利女人,和他,流亡和苦难使他们变得沉默,但是在藏身之处,两个企图忘掉过去的人相拥相爱。
影片在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讽刺着战争,讽刺着投机者,讽刺着无知的快乐者,这一切就像英国将军为了自己与繆斯女神间的背叛恩怨而杀掉所有刚刚在战火中幸存的人一样,村民们熬过了敌军的战火,却没能躲过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杀戮,其荒唐可见一斑。
真相和美貌这两样奢侈品让人们着迷,却带来了无尽的厄运。
命运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生活,很多时候却解释不清。
沉重与痛苦,伴随着过去改变人,就像影片《我在伊朗长大》:“我尝试着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可是我经历的事情一直压在我心上让我喘不过气。
”可是寇斯塔是那样的人,“苦难伤害不了我”。
他在自己的藏身之处,不冷漠,也不惊慌,他有他的音乐,他的爱人,他的狡黠快乐和他永恒的伤痛。
智慧的蠢人说:“看啊,他恋爱了,从他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
”当莫妮卡说:“你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看到被苦难改变前的模样就找到了向往。
白色的蝴蝶绕着水井中的新娘,橡树和暴雨象征着至死不渝的爱情,火车轨道上的花束,茫茫旷野上散架的木屋,宗教圣歌般东欧气息浓郁的女音,魔幻风格让人想起插画里亮着一盏昏黄油灯的渔船,使影片弥漫着童话气息和梦的色彩。
这是一部像诗一样的影片,却没有壮阔的歌颂和辛辣的批判讽刺,时而忧郁,时而喜悦温和,又时而残酷。
每一个镜头都像一个诗中的意象,讲述着那些有着过往却没有碑文的爱情,生命,以及仍在流亡的灵魂。
第一次看老库的电影,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一见如故”最为合适。
如果要找一个全片的文眼,我会选择这句台词。
对着鹰鹫称兄道弟,首次提起梦这个字眼,各种意义上都预示全片主题:荒唐一梦。
从战争开始,老库饰演一个幸运的配送员,他穿梭战火之中却总安全无虞,“幸运”一词,也成了男主角的人物弧光。
全片很容易就能讲完:男主被两个女子所倾心,其中就包括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新娘。
幸运的男主,就这么在她们之间周旋,可本该举办的婚礼,被战火打断,角色们一个一个死去,只剩下男主和新娘用尽办法躲避士兵的追捕,最后新娘也死于枪口,而幸运的男主,再次幸运的活下来,出家为僧。
就像做梦一样离谱。
幸运一词在男主身上尽显,可到最后,周围的人一个个地死去,才发现这或许是最大的不幸,最后渴望自杀的男主选择活下来,正是为了纪念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
为什么说公路片呢,因为男主走的实在太久了。
片名叫做On the milky road,而全片也紧紧契合着这个主题,男主的一生,似乎一直进行着一场路上的追逐,年轻时在硝烟中送货,为了躲避追杀,一次次的巧妙逃亡,后来出家为僧,更是进行着一场灵魂的修行。
除此之外也逃不开荒诞。
饮奶的蛇,边跳边下蛋的鸡,还有屡次出现的鹰和驴,都让我想起了少年派里动物喻人的手法,诡谲而又神秘,之所以我觉得“一见如故”,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而这些“神奇动物”的出现,塑造了整个电影背景的荒诞感,魔幻现实的主题也就这么被刻印了下来。
我对这电影本没兴趣,最吸引我的或许就是莫妮卡贝鲁奇,但看完后观感太过特别,细细想起颇有姜文风范,可再一想,或许说姜文有老库风范更合适8⃣️,相比姜文拍的不少艺术商业两头不讨好的片子,倒觉得这样一本正经扯淡的荒诞戏更合胃口一点。
对了,这片子配乐也很不错,节奏感很好,据说导演之前玩过几年乐队来着。
愿我们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milky road上,正如永远幸运的男主,和那场永不停息的追逐。
刚看完这部《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不知道电影名翻译的好不好,反正让我老是想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虽然《少年派》我到现在还没看过,但当年挺火的,略知一二。
但看了这部电影,我还是挺震撼的。
是通过电影公众号知道的这部电影,怎么介绍都快忘记了,但知道有莫妮卡·贝鲁奇,我就想着有朝一日一定看一下,没想到电影很精彩啊。
看完就想着来豆瓣发表一下看法,结果,还被那么多人评论这是导演的江郎才尽之作,那我只好再去看看导演的其他作品了。
这个导演和演员我很面熟的,看过他和朱丽叶·比诺什演的一部电影,他演的杀人犯,结果他们岛上从没有发生过命案,要裁决他的话,得从巴黎还是哪个大城市运绞刑架之类的,故事很长,但我看的也很入迷。
果然,此人不同凡响,还是个大导演呢。
接下来,我去看导演的其他电影去啦
🎥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非常奇特的反战片。
结尾应该是让大家一起鼓掌的原因吧。
很困惑男主为什么要背着两袋石头走,特别是他装石头的时候,周围人看他觉得是神经病的眼神,让我以为他是上山去盖自己的墓地。
毕竟在爬山累倒拽着两袋石头的时候,还在幻觉中看到了死去的女主。
结果,最后镜头盘旋着往上升,景象越来越明晰:15年,一个人把地雷区用各地扒房子不用的石块慢慢填满。
“你不要死,你死了就没人能记得她了。
”以为是俗套爱情,结尾让人忍不住惊呼。
反战的意味不声不响,升华了。
电影到处都很奇特。
里面的配乐好奇特。
里面的动物更奇特。
跳进血里洗澡的大鹅、死的冤枉的驴、火力加成的游隼、炸上天的羊群、喝牛奶报恩的蛇、照镜子下蛋的鸡……后半程电影演男女主这对亡命鸳鸯的时候,看得有点疲惫,特别是从树上飞天、跳瀑布没事,让我才缓缓记起这部电影确实挺奇幻。
里面的台词也很有趣。
几个百姓在签署了和平协议后啃着面包聊天,A:总觉得不太真实,竟然真的不打仗了。
B:强国某某某、某某某、英国都签字了,不会说话不算数吧。
来抓女主的就是刚刚出狱的英国将军派的人。
这个被买来的女人,从一开始就是因为战争,从这个战俘营逃到那个战俘营。
被买回来做新娘,新郎也是去阿富汗打仗的人。
女主对男主说过:看到你,我想到了自己以前。
美貌只给我带来了不幸。
如果没有战争,在意大利,我能有一档自己的节目吧。
如果,没有战争。
🔎 搜“游隼”时候,网页提醒要爱护野生动物。
也算是有趣的发现。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又名《送奶路上》(On the Milky Road)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斯拉夫内战时期的爱情故事。
改编自三个真实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南斯拉夫内战时期,这一部分是真实。
库斯图里卡还加入了许多梦幻的内容,比如那条顺河水飘走的白裙,突然被披着彩色羽毛的鸟叼着,送到女主角Nevesta面前。
Nevesta和Kosta被敌军追赶,藏到了一棵树上。
Kosta抓着Nevesta轻松一跃,飘向空中。
真实与梦幻相结合,构成了这部电影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一部分人觉得它晦涩难懂,另一部分人觉得它妙趣横生。
《送奶路上》鲜明地体现着库斯图里卡的个人风格和美学观念,最典型的自然是他独创的“马戏团美学”。
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动物在电影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或是象征、或是隐喻、或是构成情节,或是营造出一种气氛。
这些形象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人与动物间的交往更表现出一种“万物有灵”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动物的“有灵”,或者说“拟人化”,也是库斯图里卡电影里魔幻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看来,有关动物的戏份是《送奶路上》这部影片中最有意思和最吸引人的镜头。
游隼在Kosta的梦里,一只游隼撞毁了敌军的直升飞机,拯救了这里的人民。
第二天早上醒来时,果真有一只游隼飞进了家里。
之后,他无论去哪儿都带着这只游隼,对它抱有期待。
直到最后,这只游隼都没有撞向任何飞机,但它救了Kosta的命,帮他啄烂了敌人的眼睛。
鹅我对这场戏的印象尤为深刻!
农夫宰杀了一头猪,把猪血倒进一个巨大的浴缸里,放在室外无人看管。
成群结队的家鹅排着队从高处一只只跳入浴缸,雪白的鹅毛顿时浸的通红。
家鹅浴血的场景出现了两次,明显是在隐喻什么。
我觉得这个场景是一种预示,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杀戮,在这场杀戮中,人与动物都不能幸免。
蛇Kosta在送奶路上,会在某个特定的地点倒些牛奶出来,喂一条蟒蛇。
这条蟒蛇后来报了两次恩,一次缠住了Kosta,让他免于偷袭,一次缠住了Nevesta,帮她避开地雷的线。
鸡Milena家的鸡喜欢对着镜子上蹿下跳。
羊群羊群在影片的后半段起到了重要作用,Kosta和Nevesta利用羊群躲避敌军的追赶。
Kosta的腿受了伤,没有办法跑动,而且敌军已经到了附近。
他和Nevesta只能钻进羊群里隐蔽起来。
敌军知道他们躲在羊群里,开始深入羊群。
Kosta偷偷把羊往地雷区里引,瞬间就引爆了地雷,羊群受惊,四散奔逃。
不少羊朝地雷区跑去。
一瞬间,绵羊像火球一样不断地飞向空中。
落到地上时,已经被烤的焦黑,往外散发着浓浓的黑烟。
毛驴驴是Kosta送奶的重要工具,它对主人忠心耿耿,看到蛇缠住了Kosta,他没有逃跑,反而还用蹄子帮他驱赶那条大蛇。
在敌军屠城的时候,毛驴不幸中弹身亡。
熊熊出现在第三个阶段的故事里。
Kosta失去了Nevesta,他背着石头往当初炸死了爱人的地雷阵走去。
路上遇到了这只熊,他们应是见过很多次了,彼此都不觉得惊讶,像老朋友似的分享一只橘子。
人与动物在内战的枪林弹雨中勉强维持着正常的生活。
安稳的田园生活与紧张的战争局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导演对战争的反思。
有人说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必有一场婚礼,《地下》、《流浪者之歌》中都至少有一次婚礼仪式,对仪式活动的展现似乎成了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的一个定式。
婚礼在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有多种作用。
首先,这种仪式活动最能展现一个地区、民族的风俗文化。
其次,婚礼的狂欢场面能把影片推向一个高潮。
狂欢下的失序又是库斯图里卡很喜欢的内容,与他的“马戏团美学”不谋而合。
虽然《送奶路上》没有婚礼的场面,但依然举行了两次狂欢活动。
喧闹的音乐,开心地跳着舞、唱着歌的人群构成了狂欢的场面。
Milena冲进酒吧,含着酒杯往嘴里一杯接一杯地灌酒,她偷走酒吧里的枪,和着音乐的节拍射击。
人们穿着民族服装,围成圆圈跳舞。
这两次狂欢活动都有事情发生,第一次,Milena打伤了两个劝她别把Nevesta嫁给她哥哥的男人。
第二次,Milena发现未婚夫Kosta和Nevesta有私情,她把Nevesta带到了哥哥的单身狂欢派对上,在狂欢的人群周围,打的不可开交。
《送奶路上》本应有一场婚礼的,但最终变成了一场血色婚礼,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婚礼现场,整栋楼房被烧毁,Milena和哥哥被烧成黑炭。
兄妹俩的牺牲意外成全了他们的另一半,蛇在半路救了Kosta,Nevesta跳进井里躲过一劫。
Kosta发现Nevesta还活着,就和她私奔了。
“我们要带着理想拍电影,我们必须相信电影,所需要的只是从主导潮流中脱身而出。
”——库斯图里卡
他便是通过这种失序的狂欢场面把他的电影从主导潮流中抽身出来,用非理性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风格。
推荐给喜欢文艺剧情类电影的小可爱们
戏剧、电影、书籍分享区
名字翻译无比的乏味,不是因为海报做的有吸引力就错过了这部电影。
看到影片五十分钟以后开始拍手叫好当你遇见你的爱人的时候你是否一眼就能认出他/她?
可是上帝在给你一颗桃的时候总不忘记还给你带上毛而且事情往往总会这样。
难道是一种考验你如果处理不了毛的话,桃的滋味也就没有资格想用了吗。
开篇燕隼的视角代表上帝之眼,俯视着发生的一切。
上帝安排相爱的人相见,但是不负责你们的爱情,即冒险又美妙。
男主在遭遇摔伤以后为了不想拖累女主让女主扔下他。
女主说“比啥” lovring someone however you can。
这是爱情最好的宣言吧。
所以上次丢下了一撇“毛” 那几个黑衣人,无论你怎么逃生活总是会有麻烦就像那三个黑衣人。
相爱的人只能一边相爱一边处理这种危机。
生活不也是需要这么经营的吗?
克服种种让你们更加珍惜和相爱对方。
这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嗯,生活需要哲学,影片中男女猪脚在河边那个情景,两个大🎃一个打火机就能营造浪漫的氛围。
女主抱着大红瓜在水里戏游那种自在和闲适让柔软的水包围着,感受湿滑的水与身体娇柔相拥。
男主用着一串调味瓶奏出悦耳动听的声响,看着女主满足的欢畅。
这就是生活的哲学,很多事情普通的日常可以营造的非常浪漫,但哲学终归是哲学生活中的哲学犹如身体里的微量元素,缺少了它身体就不完善或许会出问题。
所以你或许没有觉察到,或许你也有认真在补充着。
总是它是机能良好运转必要。
但你不能拿它当主食。
你不能每天让心爱的人泡在大水池里,你也每天给她敲破瓶子听。
作为影片结尾处理的特别好,数以千计万计的石块铺设出了爱情最有力的图腾,仿佛每一个上面都写着对爱人的誓言。
也透漏出与这片夺走爱人的雷区死磕的决绝,有点伤感。
因为这种不完美铸就了爱情的样子,这大概也是电影留给观众的赠与吧。
如果现实生活中上帝许你们相爱的人相见,你们是否是否是否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的故事。
女人说,美丽没有给她带来好运,就像你和你的善良。
如果没有战争,女人会嫁给一个意大利人,生几个孩子,然后男人出轨。
这种人生在两个人逃离的路上说起来俗套而开心。
前半部分,这个山村的人们习惯了枪炮,只看见军人们躲在战壕里打枪,敌人是谁?
为什么而战?
不清楚。
这种稀里糊涂的战争就是战争的常态。
等到停火后,英雄回家结婚。
人们载歌载舞,南斯拉夫体操冠军迫切地要结婚。
她早在战争中已经精神异常了。
然而一队特种兵从天而降血洗了这个村庄。
幸存的女人和男人开始了逃亡。
他们计划着今后的生活,历经千辛万苦马上要脱离险境,女人却炸死了。
结尾有着上古时代的浪漫。
男人为了记住这个女人和她的故事活了下来,做了修士,余生都在怀念女人。
这样的结尾是我们的年代的浪漫。
我们要用一生爱一个人。
如果只有爱情,就辱没了此剧,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不只是讲一个爱情故事。
这里面肯定有对人性的反思:有颂扬有批判。
把这些放在哪个背景之下,取决于作者的考量。
而这部剧是这近代“战争”这个背景下。
普通人因为战争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这是比较容易的写法。
所以我给它的评价不是很高。
因为库斯图里卡,想要更多的去了解斯拉夫这个神奇的民族。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库斯图里卡被归为用电影进行政治隐喻的导演,但了解他作品的人都知道,这绝没有一点功力心,不存在如同政治本身一样的虚伪与沉闷。
他的作品充满了孩子般的天真,诗人般的浪漫,恋人般的热情,探险家一样的勇敢,喜欢库斯图里卡,就像喜欢小波一样,像亡命徒一样的活着,骨髓里的骑士精神,真正精神上的游吟诗人!
库斯图里卡与小波的浪漫纯粹得排斥一些形而上,是对灵与肉的深刻解读后,最简单纯粹的表达,绝对淋漓尽致。
他们描写大的政治事件背景下的民族、人们、亲情、爱情与悲剧,但他们从不刻薄嘲讽,亦不高高在上的怜悯。
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感同身受的触觉。
有人看了milky way觉得他重复自己以前的手法与桥段,这就像要求一个诗人必须要写出清奇的句子,要求小波写出离奇的情节,对不起,他们不是那样的精致的描述美的诗人,他们是自由的灵魂,精神的勇士,如果你和他们在同一个频道,请感激电影和文学这些媒介,让我们有机会与这些美妙与伟大的的灵魂共同颤抖。
看到黏大人评价库斯图里卡是狄俄尼索斯转世!
太精准了,完全是,他和小波都是!
伟大的酒神,戏剧与文学创作之神,他出生在荒蛮的小岛,却是伟大的众神之神宙斯的儿子,带有蛊惑人心的浪漫与激情,永恒的青年的外貌给他永不磨灭的天真,特殊的出生让他摒弃了一切形式上的精致,这正是对于电影性与文学性的讨论,到底是形式为内容服务,还是反之?
最终都是要进行精神表达交流与沟通,到了这一层,内容与形式都不再是原本的用途,一都不再是强调的对象。
再说回,对库斯图里卡拍所谓有新意的作品的诉求,就像要求罗斯克除了画色块,也画画风景一样
咬人机械钟,缝耳真情郎;枪林弹雨小阳伞,蛇蝎喝奶识报恩;左轮霰弹喝喜酒,屋顶漏雨挡两妹;蝴蝶大战火焰兵,一山全羊飞漫天;瀑布银河下九穹,失意情郎地雷阵。三件真事和一堆胡扯,巴尔干魔幻现实,赞
灵感枯竭又怎样?库斯图里卡总比姜文强,这是笔法的差距。
重燃对电影的激情!永远的库斯图里卡
后面为什么那么执着于追杀戏?
就是这么任性!爱情戏太多太俗了,不然可以五星。
完全是为了找个借口上贝鲁奇
充满直男的臆想和恶趣味,情节冗长又多余,议题和表达还停留在三十年前,难怪被福茂拒了,库爷还是息影吧。
尽现老库的自恋,如此没有魅力的男主何德何能会让两个美女争风吃醋,只因为他是导演本人。虽说有政治隐喻,但除了政治隐喻一无所有。最惊叹的还是50多岁的贝鲁奇居然还能有如此美貌,着实佩服。
老来烂漫,老来幡悟。
动物、战争和狂欢,库斯图里卡还是这么癫狂,怀抱女神上天入地带你装逼带你飞。五毛特效果然很魔幻现实啊哈哈
库斯图里卡说:评价我电影唯独不会/不能有boring这个词。
没想象中好看:(
大白鹅跳进猪血浴缸里沾了一身的血,为了引来成群的苍蝇大餐一顿。游隼跟着音乐节奏摇头晃脑。蛇潜在牛奶坑里喝牛奶。母鸡整天在镜子前又跳又叫。看是看不懂的,骨子里就不是文艺青年。
风格明显的导演。看了开头就和之前一部很像,一查果然是同一个导演。一个男人一生重要的三段狂想曲,事业,爱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BJIFF# 依旧是库斯图里卡式狂欢,前半段充满野性,后半段回归温情,大量动物意象的运用,符号学解读的理想文本,结尾扳回一星
不喜欢,像姜文的电影。多一星给音乐
大师巅峰已过不可怕 大师为了泡妞拍电影才是真的可怕
电影最大的敌人是完全的自然主义。看似炮火连天,实则心如止水。姜文只学了个皮毛,差得还远。
乱来乱来的,却意外好看,以爱情之名,讲巴尔干半岛悲怆之实。
分数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