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還算流暢小品,中間有點小驚喜,最後略顯拖沓。
我只想說,看了太多oh!Mikey之後,這種形式依然好笑/假Eddie依然好笑,而且對白有神,發現粵語配音的不正宗普通話更是好笑,不過還是比較期待聽到Eddie原聲。
我是徹徹底底為了Eddie而去看這部戲的。
另外,最近連續看了3部有陳偉霆的戲,得閒炒飯、前度、戀人絮語,我真的很不明白,他鼻尖的高光是怎麼回事。
始終怎麼看都很想整過容,當然,沒有整過就沒有整過啦,我也沒什麼興趣知道。
向佐似乎天生苦像,就算得意的微笑也像苦笑,演技比較生硬。
也有可能是角色的問題吧。
還有謝安琪演的暗戀還是不夠自然,當然人是很漂亮的,尤其是女俠露出那雙眼,林嘉欣陳奕迅不用說,范曉萱還比較出彩。
最後覺得戲的一個突兀之處是,陳偉霆哪裡像少年向佐?
疑似山寨劉德華哪裡像少年彭于晏?
彭于晏哪裡像Gay?!
最後各種片段那首曲的歌詞還不錯。
很多爱情相遇于无心,重逢于有心。
比如奕迅和嘉欣。
可能难忘旧情,旧爱还是最美。
而对于奕迅和晓萱之间,除非临到了别离的时候,爱永远不会知道自已的深浅。
这就是爱情。。。。
你必须有随机应变的心理素质才能去爱,爱就像光线变化一样。
诗人但丁说:地狱就是与没有亲密感的人近距离相处。
因为凡见过地狱的人,就知道世间有言语无法形容的虚无,人的感情有不能承受的界限。
当嘉欣与男友共处一室存在欺骗,当晓萱看着奕迅找不到方便面就夺门而出时。
情感在这样不负责任的前提下似乎就宽广多了。
当人心伤痛苦时,其实是应该感激的。
至少还有爱的能力。
至少还能全身全心,被粹取到只剩下爱的纯粹感。
比如晓萱。
我看到大家评价晓萱,说她抑郁,阴郁,整个电影里就她一直表情抑郁。
可她扮演的这种角色,能让她不抑郁嘛?
她能不痛嘛?
看着所有的一切在自已的眼前上演,因为不想失去而沉默,因为爱而无声。
这样的压抑,还能不阴郁吗?
其实一段恋情的维系比开始要难得多。
因为那种外表上的吸引,异性间的新鲜感很快就会过去,但是当你开始发自内心的欣赏,佩服一个人的时候,你们的爱情就有了生根的土壤。
爱情是如何主宰我们的身体?
是我们的脑子,在释放那些我所不知名的化学物质。
还是我们每个人,在骨子里都有一种类似于吸毒般的欲望。
《恋人絮语》的开场那段周俊伟的旁边,马上让我意识到了彭浩翔的存在。
那种略带黑色的调侃论调,一直是我钟爱的款式。
可当第一个故事开始的时候,我就完全忘了去顾及这部期待中的电影,该有多么聪明的表现。
一对旧情人在网络上出现了交集。
他们默契地选择了见面。
从对方的脸上,他们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与淡淡的纠结。
“我等你。
”“不,我等你。
”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会心地笑了。
他们像是在热恋中的情人一样,而恋爱中的人,真的就是这样可以可爱地像一个孩子。
这场面,很快让我把自己也带入进去。
只是不知道你,看到此时是否会像我一样会心地一笑。
这是我期望的,你呢?
当暗恋的故事进入时,我开始感到了些许陌生,却同时又是那么熟悉。
陌生,是我有些忘了,自己是不是曾有那样热切地去暗恋过一个人。
熟悉。
我终于还是看到了彭浩翔的印记。
女孩暗恋的玩偶,每做一个动作都会发出“咯咯”的塑料摩擦的声音。
呵呵,这种亦真亦幻的傻瓜般的想象,透露着作者顽劣的聪明。
很高明,我只能说,很高明。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该怎样地去选择爱上一个人。
其实无从选择,就像第三个男主角的故事。
他爱上了朋友的妈妈。
男演员在片花中解释到“那是一种可以为她去死的爱”。
他跟拍了朋友爸爸包养小三的证据,并告诉朋友的妈妈,想以此把自己钦慕的女人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或许是幸运,又或许是种不幸。
这段青涩的感情并没有如他所愿。
编剧很精明,他把年轻时候置身于畸恋的男孩,和成年后受到女友背叛的男人,贯彻成了一个人。
而也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在感受爱情艰难的同时,却又选择了包容的延续。
猜疑与背叛,永远都是爱情硬币的背面吗?
范晓萱的台词说的那样无奈“好累,真的不想再去适应另一个人……重新感觉……重复……反复”。
当热恋褪去,爱一个人成为了一种习惯。
我们又该如何。
是去报复爱人因为同样感到索味,而做出的背叛。
还是释然地放手。
或许,这就是恋爱与婚姻的一线差距。
婚姻是一种虔诚包容的责任,而恋爱,却总是一朵疑似飘在天空中的浮云。
电影的结尾也演绎的很圆满,女人说服了自己,既然无法包容他,分手就是最好的对自己的解脱。
而在另一边,男人因为他的宽容,终于还是守住了自己的爱情。
《恋人絮语》着文艺片惯有的大段留白,和显得支离的对白。
但全篇充斥着铺垫剧情前进的弦乐,完全打消了一般文艺片在留白部分的悬闷感。
而暗恋那段,幻想热恋时的女声+吉他的搭配更是,全片配乐的亮点之一。
作为剧情的推动者之一,配乐上的通俗,一直在牵引着我的思绪神经。
在影像方面,暗恋故事中的旧幕电影,畸恋故事中的昏黄黯然,背叛故事中的贯穿始终的雨景和黑夜。
无一不显露着,优秀的香港电影,在电影色调上的一贯精致。
写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想再回头看一遍。
我看到的,不仅是作者的聪明与用心。
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印了我对恋爱全部的理解。
有时候,幸运与覆灭就是简单地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说实话这部影片当时看是冲着陈伟霆去的,没想过他在这里只有很少的戏份,也没想过他在这里演的是这样一个角色。
怎么说呢,整部影片分了几条线进行描述,看似无关的几人,其实都有些关联,但是看的时候会有些跳跃不连贯,不过既然我是冲着陈伟霆看的,这些于我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单看伟霆戏份的小故事,他饰演了一个单恋着儿时玩伴母亲的角色,为何说这个角色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呢?
他将少年阿宝懵懂,却又轻狂,虽有对长辈的敬畏又想追求心中爱情的形象淋漓精致的演绎了出来。
当饭桌下偷穿拖鞋时,他好奇又蠢蠢欲动;当跟踪偷拍心上人时,偷偷为她挡去刺眼的反光车窗;当看到心仪之人在你面前哭泣,想安慰又怕造次却也忍不住亲近……所有种种细节,陈伟霆把握得相当细腻到位,看完让人觉得这是种少年情窦初开的很纯洁的单恋情感,而并没有任何畸恋的感觉,只是对象不同罢了,这样的梁宝晴我是很喜欢的。
只是剧情的后来我没有料到,却是毁了好友原本的家庭,最后那句“那我走了”让我忍不住想他是后悔还是遗憾,后悔做了些事毁了一个家庭,亦或是遗憾再也不能见到那个永远话不多却像是高高在上的“女神”。
看到最后这幕我是有遗憾的,我想知道后来怎么了?
可能潜意识想他们继续发生点什么?
😂 说实话,喜欢陈伟霆仍在香港时拍的一些电影远胜于来到内地后拍的一些,不论香港人怎么看,我觉得那些角色更生动更有血有肉,而他的演技就在这些角色中慢慢成熟起来,甚至做到了入木三分,犹胜生活。
这是对导演和编剧说的话。
这还是我第一次给烂片写影评。
真的,打两星还嫌多,真的是我两年半内在香港的电影院里看过的最烂的片,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最重要的,还浪费我三个多月苦苦的期待。
从去年九月就开始盼,最初HK上映时间是10月24号,后来不知怎的不了了之了,就推后到11月,后来眼见12月都要来了,还没有上映的消息,最后12月18号终于在百老汇有优先场了,可惜票早就被订满,我也没能看成,最终,在内地12月31号就上映了之后,1月6号本片终于在HK上映了,前天还特意赶到AMC去买了今早的票,今早就兴冲冲地去了。
开头做的还不错,爱情的化学反应什么的,有点新意。
可等到故事真正开始后就觉得不对头了。
第一段故事感觉有些没头没脑(后来才发现其实每一段都这样),不过还算凑合,虽然俗是俗了点。
第二段故事比较可爱,但亮点也只有谢安琪的造型和表演,几段有些莫名的YY也显得很奇怪,YY可以,但也不必拍那么多吧,人偶恋什么的实在很囧诶,最后也莫名其妙就这样结束了。
第三段开始严重扯淡,诡异的背景音乐再加上陈伟霆同学诡异的眼神,给这段本来就很奇怪的单恋更增添了不必要的诡异感觉。
故事后来也没个交代,那个母亲到底怎样?
出走还是什么?
第四段就更扯了,facebook捉奸什么的,囧不囧啊,编剧实在是想不出好一点的故事了吗?
还有跟踪,我去,在公车上范晓萱和林嘉欣两人都快贴在一起了。。
有你这样的跟踪吗?
最后范晓萱和向佐(是这个人么?
)的滚床单就更加莫名了,报复?
雷不雷啊,真是闲得蛋疼。
片尾也还算可以,回顾当初是怎样认识的,时光倒流的感觉。
片头片尾都不错,为什么中间就是一坨屎呢。
本片拍得很美,镜头无可挑剔,开头的光斑什么的,谢安琪那段YY的lomo式复古效果什么的,还有最后滚床单时的定格,都很好看。
但没有剧情神马都是浮云啊啊啊!!!
总的来说,此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剧情的单薄,故事都很平面,而且前因后果都交代不清,叫观众如何融入人物的感情里去?
两段哭戏看得出演员都发挥不错,我也很尽力很尽力让自己融入故事里去理解人物的心情,可就是一点都没被感染到,只有片尾才稍稍有些感叹。
而且四个故事之间其实并没太多联系(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有硬生生将人物联系到一起的感觉。
而彭于晏完全沦落为连接故事的线索,顺便充当花瓶,连YY都是人偶。。
范晓萱真是个忧郁帝,看得出她真的是老了。。
可惜了这么漂亮的海报,可惜了这么美丽的镜头,可惜了一票明星。
听说编剧用了六年才完成剧本,天哪,六年你不能干点别的事吗???
曾志伟你还是看好儿子,别再让他当导演和编剧了。
彭胖子你还是好好拍你的戏,别再当监制了。
至于看客们,该干嘛干嘛去,洗洗睡吧。
1颗星给林嘉欣和谢安琪那一段…其它的都是屎…片子难看得要死……陈奕迅范晓萱也无法拯救它…彭浩翔最近在干神马,越来越不靠谱…使劲儿捧曾志伟儿子跟那谁的2人组可惜怎么扶都扶不起来…整个片儿就摄影还不错……林嘉欣算是亮点,甜美清新超自然,可惜她那段剧情太无聊……整个剧里段子平淡的太平淡,狗血的太狗血还有那些新演员,是来瞎凑什么热闹??
恋别人母那个是不是阿萨的男朋友?
真是有够丑!!!
情节好邋遢,几段恋情都有点让人无语。
是我第一部看到睡着了的电影
除了谢安琪那段风格有点童话的“人偶迷恋”,《恋人絮语》几乎由头至尾又是在讲一个故事,叫做:“抓奸”和“偷情”。
这两年,“相识相爱终成眷属”的模式几乎是作势要退出爱情片的主流,结局总在分手与妥协中来回踱步,背叛的可能日日壮大,真心的力量无限缩小。
之前看的《婚前试爱》说的也是偷情,里边的关系更轻松简单,港人讲起“偷吃”,便宜过在街边吃一碗牛肉面。
类似的理论其实早在《红楼梦》里已经出现,贾琏勾搭鲍二家的的时候,贾母就教育过心高气傲的王熙凤:“小孩儿都跟馋嘴猫儿似的。
”和吃饭拉屎一样,都是太阳底下的平常事。
每一个人都好像真相师,都觉得有责任告诉闭目塞听的我们现实本应如此残忍,那不是背叛,那就是一段关系走向终点的必经之路。
我们真的不知道吗?
我们真的想知道吗?
这狗脸岁月,操蛋人生。
我们孤独地走进黑暗两个钟头,不过是想有人能安慰下自己,告诉我们:还是有一些事情,值得你去努力,去变成更好的人。
一样说偷情,相比之下,曾国祥的笔触细腻生活,演员气质讨喜,做戏驾轻就熟。
四角恋情,陈医生的优柔和林嘉欣的灵巧都有达到均分,但最喜欢范晓萱,这个角色其实无需上佳演技,任何一个曾经有过相同遭遇的女孩都胜任有余,但范晓萱面容格外清秀,神情凄婉,笑容里有疲惫,柔弱的肩膀透着坚强,强自镇定的泪眼中,暖暖内含光。
我在她从身后拥抱陈奕迅的时候忍不住把屏幕定格,被她眼中的悲怆打动。
也许,也许有一天,有一些被爱情洗劫一空的人,他们会写出一本最完整最实用的“恋爱求生手册”,他们会手把手的教你小心避过伤害的雷区,或许到最后,受伤的人们会有足够的力气把这些道理付诸实践,然后不动声色地满buff复活。
但在这之前,他们总有一些机会,会像电影里的范晓萱一样,被一张照片,一条短信,一个留言狠狠击中,像一把寒气逼人的利剑,“噗”的一声,没入胸房。
最吓人的不是痛苦,而是你们彼此之间那种空荡荡的冷漠。
你面对一个毫无反应的人,不知所措。
你再也给不了他想要的一切,自信全失光彩全无。
于是又一个声音告诉你:不要轻易放过他,不要便宜那两个人,没理由只有你一个不快乐。
这样的故事最后都不会有好结果,然而最让人难堪的是:为了一段烂掉的爱,你竟然可以把自己变得如此恶心,卑劣,面目狰狞。
故事的尾巴算是光明的,范晓萱退出了这段不知会持续多久的四角关系,她曾经失去过尊严,也惩罚过自己,但庆幸她没有一头在弯路上走到黑。
她做了以为自己做不到的那个选择,她终于还是离开了他。
这不是原谅,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所有的原谅也都不过是一种妥协。
这也不叫做“给他自由”,因为即便是在你们最相爱的时候,他的自由也从来都是他的,从来无需由你给。
这样的离开,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机会,在未来,去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一群女孩,她们只是生活在这个冷冰冰世界里的一群最普通的女孩,她们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公主。
于是她们乖巧懂事地度过青春期,会在有一天忽然发现她们也不是灰姑娘,没有恋足癖的王子在路的另一头等待她的出现。
开始的时候她们也很乐观,觉得没关系,像“简.爱”一样也蛮好,温柔善良,庄敬自强。
但最后,现实的答案会教识她们:这个世界没有王子,也没有罗彻斯特,爱情很美好,但也很脆弱,你不能确定自己永远是最佳选项,你也不能相信他会永远爱着你原来的样子。
可恶的是,都不是大奸大恶的坏蛋,都用过真心。
你就算要恨,也没有对象。
他们只是不够伟大,但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甚至不是贱人,他们只是平常人。
最后还是离开了,那不是还憧憬会遇见更好的人,那只是下决心要遇见更好的自己,她们会努力变得更聪明,更强大。
直到有一天,她们会懂得:原来你遇见的那个人,他的出现不是让你拥有的,而是为了让你成长的,他刺向你心口的那两把剑,叫做“真相”和“现实”,你要自己把它拔掉,你可能会留下一个碗口那么大的疤,但你从此以后,再也不会为同样的伤口感到痛。
想要的是浪漫主义镜头,拍出来的是一派胡言的混乱。
面对这样一个电影非常具有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来自于絮絮叨叨的故事和先抑后扬可是没有扬起来的节奏。
剧情介绍的时候喜欢分3段,可是看下来在我的脑海里明明存在4段:有女朋友的陈和有男朋友的林走在几条小路上矫情的暧昧,彭的几次出现帮助谢完成一个臆想中的暗恋,瞬间跳到12年前向暗恋上彭妈在变态追踪彭爸出轨之后希望和彭妈来一腿,向范联手通过FACEBOOK追踪陈林的偷情。
揣测着这个片子弄一个科普教育的开头是想给爱情这个东西来个总结的,比如什么是爱情,人在选择时会面临什么情况,爱情是不是只是一种生理反应,若干。
以小见大的题材挺好,可惜,这里太小,太意识流,太琐碎,没有大起来,因为观众没有共鸣,谁也没那心思在看了一个烂片之后反过来想什么是TM爱情。
爱情的形式就那么几种,这里都覆盖了:不是单身可是还张望着小幸福希望有个出口,同年龄同激素的无望暗恋,不合年纪的暗恋男性恋母情节反过来女性恋父情结也是一样,去捉奸夫淫妇的痛苦最后干脆放纵自己随意找个伴。
爱情观包含了自由奔放式,囚禁在自己想象力里的变态式,就是爱跨年恋式,随意豪放穷玩乐式。
最后一首小爵士交代了一下各个爱情观都是什么结局,个人选择的生活都会带来什么后果,这里非常有哲理和嚼头,只是电影素质这么差,基本也没人愿意去挖掘了。
A段想要说人还是要在乎一些约束和责任,有时候彼此厌倦需要的是信任和重新梳理这段感情,如果还有一方存在信任的话。
B段说成全一段暗恋其实只是满足自己一段假象,当下一个符合想象的男人出现时,女人自然而然就会嫁接暗恋的对象,即便您是真暗恋,错误的人没有结果也没有甜蜜,都是恐怖片,下一次暗恋说不定就会遇到对的人,给自己一个机会,别太苛求。
C段忘年恋自然不靠谱,可是一个家庭出现背叛者当大多数选择熟视无睹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女人自强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这里面还是女权主义荡然无存,因为彭妈最后解脱与一段婚姻之后,她的美好还是为另一个男人绽放。
D段胡搞乱搞都去死吧,范在和向一日情时掉了一滴眼泪,祭奠她的爱情,死去她又没办法令其复活的爱情,可是女人在这种轻便里总是最受伤的一个,社会谴责先不说,道德底线也先不说,向只是一种报复行为,或者是范主动送上门也就接受,可是他还是会反过头去找自己的女朋友,他没有失去什么,范最后与陈离别不知道是分开还是冷静冷静,可是在心里她和陈一定再也回不去了。
最后一支曲子里面诠释了这么多,之前1个多小时完全在做铺垫。
这最后的升华,因为前面的败坏,彻底没升华出来。
有个问题,陈的动作幅度很快很大,可是镜头依旧手持微微摇晃,大哥大姐这是会让人头晕的。
陈和林一上来走的那个石铺路,那么圆还非要弄出很扎的姿态和声音,有个大哥不乐意的说“这路是烫还是怎么的阿”,太矫情了。
对话比白开水还无味,没有意义,就像对付对付就出来的一稿,他们的暧昧我们理解,导演这种表达暧昧的乱七八糟我们不太能接受。
到了第二段成为恐怖片,在最后一个幻想里司机伸出脑袋说少爷上车,达到恐怖点高潮。
太吓人了,配合嘎吱嘎吱的音效,这本该是一个悲情浪漫的地方,试想一个小女孩暗恋一个阳光大男孩,她没有办法接触更多这个男孩,只好通过他送来洗的衣服来幻想他们在一起的场景。
镜头里甚至这个男孩的脸都是面具,因为不真实因为对男孩的陌生和不了解。
可是那个嘎吱嘎吱的声效一来,木偶机械般的生硬移动,谢某人的难看,组成一个微型恐怖片,起到吓人变态揭示现代人心里多么不健康之功效。
第三段一出,显得第二段完全就是没用和插进来的突兀。
为什么要有彭谢的那个故事?
134完全可以衔接在一起,像《巴别塔》那种分段式最后汇合的蒙太奇,也是可以的。
2段冷不丁毫无联系的在那里,就像彭的公司硬要在这个电影里为他谋一个角色,于是编剧一咬牙胡乱填进去一个,还好彭是帅气的,可以让人熄熄火。
第一个正面镜头,我都几乎认不出这个是彭于晏,也照本人差太多了吧?
他自己长的那么帅,可是银幕上那么丑,印象分在以后的几次出场里稍微好些。
记得挺有意思的一个评论说,美国刚拍到FACEBOOK如何建立出来,国内已经到用FACEBOOK跟踪破案了。
向演了一个心理变态的人,他的眼神从在这个人物里面从小到大都是BT眼神,林最后选择和他在一起,还营造一个暖烘烘的画面,更瘆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挺烂的一个片子,和最好的朋友没事做又想聊聊天帮我舒缓一下这几天这么负面的情绪,去到电影院,只有这么一个片子在那个时间。
影院是让我可以偷偷发泄情绪默默CHEER自己的地方,只可惜这个电影是砸了,从陆陆续续走出影厅的人群,不停牢骚的观众,拿出手机上QQ的好朋友的状态,我几乎睡着投入不进去越看越不想看的情绪里,是砸了。
和朋友去看《恋人絮语》。
场次原本不多。
而影院里冷冷清清。
也就。
那么的几对。
放到一半的时候。
走了几对。
也有不愿枉费了电影票。
起身,辗转。
又坐下的。
结束的时候。
偌大的影院里。
只有四个人。
我。
朋友。
不耐烦的两个女人。
朋友说。
这些人,看不懂这样的港式爱情片。
的确。
很多人看不懂《恋人絮语》。
正如很多人读不懂爱情一样。
《恋人絮语》。
不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
它探讨的是,爱情的方式。
爱情的N种可能。
以及。
维持爱情的N种方式。
* * * * * * *>>> 梁宝晴说:『爱是……苦涩的』左上和左下。
少年和成熟的梁宝晴。
由陈伟霆及向佐饰演。
依旧是轮廓分明的脸庞。
都还架一幅眼镜。
但,都没有笑。
在他的心里。
爱情是苦涩的。
年少时,和好友黎广生关系亲密。
是死党,所以常常去对方家一起吃饭看球。
黎生是个大男人,对儿子过问不多,而对妻子,更加没有丝毫的关心。
只是偶尔地表示晚餐的菜不错。
这就是,黎生和黎太之间的爱情。
没有丝毫激情,甚至乎,没有爱意存在了。
而梁宝晴眼里。
那个默默操持家务,不动声色的中年女人,在他眼里,有一种别样的风韵。
晚餐桌下。
他的脚悄悄地挑走了黎太的拖鞋。
硬塞入那只不合脚的鞋里,紧张兴奋,却要装得不动声色。
而黎太要起身,脚却踏到了地面,搜摸着拖鞋。
她脸上的困惑,立刻让梁宝晴读出。
他连忙踢开那只鞋。
拖鞋撞到黎太。
她眼神扫过少年梁宝晴的眼睛,他立刻盯着桌面,不动声色。
而她,收起脸上的困惑,匆匆起身,继续着一个主妇的忙碌。
这个小情节,黎家父子都略过的小插曲,在梁宝晴的眼里,是一个短暂而美妙的火花。
它不足以大到成为花火去绽放炽烈的爱恋,但却勾起一个少年内心的忐忑,去默默地迷恋着一个婚姻不幸的中年女人。
他愿为她做许多微小而自认为温暖的事。
为她在车窗上贴上报纸,好阻止炽热的阳光折射到办公室里忙碌的她。
看到她眉头舒展,淡淡一笑。
他在车的另一侧,偷偷的会心一笑。
而无意撞见黎生吊诡的行踪,他偷偷跟踪,目击并拍下背叛的过程。
然后偷偷地塞到黎家的信箱,故意让黎太取到。
随后。
他带着黎太去了监视的那个房间里,让她用望远镜亲眼见识到第三者的存在。
她颤抖着肩膀。
哭了。
起初黎太故作强硬地说『你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 这只是一个女人面对挫败的当下反应——生硬的自我保护。
她不愿做那个被蒙在鼓里的人,不愿被人硬生生地揭开伤疤。
而当她亲眼目睹了丈夫偷欢的场景和对象时,尽管不是抓个正着,她终究,不能自已的痛哭起来。
女人都是,爱装坚强,但又脆弱的动物。
梁宝晴以为,自己能够给她一个温暖的臂弯。
但却被,硬生生地推开。
他以为,自己寻出的真相,对黎太来说,才是最好的。
殊不知,因为自己的所谓真相,让黎太毅然离开家,抛下儿子,再也没回来。
在梁宝晴心里,爱情是涩的。
他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
伤了一个不该伤的家。
所以。
当很多年过去以后。
当他面对到自己伴侣的欺骗和出轨。
他起初不愿面对,生硬地否决。
然却按奈不住自己的猜忌,偷偷地在社交网站上调查起女友的记录。
真相残忍。
但他最后还是选择忽略。
当作一切从没发生。
不再赴汤蹈火冒着失去爱人的危险去追求所谓的『真相』。
这就是。
他维持的爱情方式。
>>> 阿磊和阿楠说:『爱是……刺激的』我喜欢林嘉欣。
或者说我爱阿楠这个角色。
她是。
眼睛跳耀着灵气,笑起来甜美动人,大咧中带着优雅味道的女生。
不需刻意打扮得多女人味。
简单平凡的装扮,都可以在茫茫人海里吸引到他的双眼。
适度的调皮及小撒娇,永远挂在嘴角的淡淡笑意,和恰到好处的黏人。
有人说,讨厌阿楠,因为她周旋于男人间,玩弄着感情。
但是。
如此灵巧又阳光的女生,给予人满满的正面能量,又如何不惹人喜爱呢?
阿楠和阿磊。
有一段未了的情感,埋伏在过去,未能延续,亦未有了结。
即便两人并非时常的联络。
但阿楠总能,适时地撩起阿磊的心。
他们之间,没有过度甜腻。
见面如同一般多年老友,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行走。
但是,彼此间的默契,让他们即便没有参与到对方的生活,却能自如的谈笑风生。
一顿饭。
一段路。
他们分享着美食带来的喜悦。
他们在鹅卵石路上俏皮地踮脚行走。
这一切,带给阿磊,满满的暖意和满足。
因为和阿楠一起,可以忘掉生活中的不快,纠纷,争吵,空虚。
好像生活里平凡无味的一切,骤然间绽放着光彩。
这些。
都是阿磊的伴侣所无法带给他的,幸福感。
偶尔,就情不自已地跨出界。
但是,两个人,依旧保留着自己的生活。
也许保存一段爱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开轰轰烈烈的情节,简单而淡然。
>>> 阿琪说『爱是……绝望的』阿琪是阿磊的伴侣。
每日守候在小小的家里。
目送阿磊离家赴工。
然后,独自一人等候阿磊回来。
有时候,等太久,便在黑夜里,一个人寂寞地睡着。
她年轻。
面容姣好。
但脸上鲜少有笑。
生命旺盛,却在做着最枯燥乏力的事——等待。
平淡乏味的生活,给了她充沛的精力去猜测阿磊的生活。
所以,她翻手机,看电话簿,查图片。
于是,在照片簿里,找到了阿磊拍食物的图:玻璃桌下面,分明是一对女人的脚。
她心里记死了这对令人憎恶的鞋子。
做起了私家侦探。
查找了阿磊的社交网站,然后翻出了和阿楠的对话,并找到了阿楠的伴侣梁宝晴。
于是,她和梁宝晴,决定交换跟踪目标。
阿琪跟踪阿楠,梁宝晴跟踪阿磊。
一路地跟着阿楠和朋友逛街,晚餐,搭车。
看着她笑得灿烂,和朋友悠然自得地试着一对对样式精美的鞋子,阿琪便偷偷地将阿楠本来穿来的鞋子踢了一只到手拉车下。
故意让她找不着。
(到这里,我跟朋友说,这段拍得太好了。
女生嫉恨起来,就是这心态!
)而她和朋友们晚餐上谈笑风生时,阿琪一个人郁闷地喝着咖啡,并随时和梁宝晴交换讯息。
当阿琪目睹了阿磊的背叛时,她选择的方式,是最绝望而激烈的报复。
她选择,和梁宝晴出一次轨。
女人恨起来,就没有了原则。
也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到头来恨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
阿琪心里想的以牙还牙,究竟是『报复阿磊的出轨』还是『占有阿楠所有』?
所以。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比同床异梦更可怕。
>>> 阿芝说『爱是……自high的』阿芝单纯可爱。
单纯到每日在洗衣店里幻想着自己与高大帅气的黎广生的种种可能。
她抱着他送来的衣物,闻着属于他的气味,揣摩着他的生活。
洗不干净他衣物上的脏痕,就偷偷买了件新的,并期待着他会发现。
每次循例的询问他的电话并写在收据单上,其实内心早就熟记了这个号码。
口袋中找到他爱的惊悚片的电影票,也不畏黑地买了夜场,挑了他坐过的位置,遵循着他的行踪,去体验一番他的生活。
虽然到最后。
阿芝和黎广生没有了下文。
她不知道自己买来的那件新衣服,穿在了黎广生同性恋人的身上。
也不知他说的搬家,其实是搬到了爱人的家里。
她不知道,自己脸红心跳了一段时间的对象,其实是个gay。
但是。
这不重要。
阿芝只是在单调乏味而又重复的日子里,寻找一些美妙的际遇,来小小地刺激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黎广生不再出现在洗衣店以后,她又开始单恋起下一个出现的型男。
但幸运的是,这样单纯又傻气的女孩,最后,也被人暗恋。
爱对她,是个自high的暗恋过程。
去捕捉每一个关于他的细节,去猜测对方的生活状态。
p.s. 想到微博上一个帖。
讨论说『如果微博能显示来访记录的话……』。
想想会有多可怕呀。
对那些每天狂刷暗恋对象的页面的女生们来说。
* * * * * * *《恋爱絮语》探讨着人们对待爱情的方式。
有黎太这样,遭受不了背叛打击而离去的。
有梁宝晴这样,因年少经历,而选择忽视。
有阿磊这样,不主动,淡然地接受各种后果。
有阿楠这样,游刃自如,继续着生活该有的方式。
有阿琪这样,刚烈女子,以牙还牙容不得一颗沙。
有阿芝这样,耍小心思但不动真情,给己的生活编排了美妙的插曲。
也有黎广生这样,少年时默爱着朋友梁宝晴,而长大后继续坚定自己对同性爱的选择。
剧情铺陈好似电影《Valentine's Day 情人节》。
一个个小故事到最后串成了一起。
但到最后,却留有余地,让人揣摩着接下来剧情发展的种种可能性。
这就是。
恋人间的,种种絮语。
真的是怎么都看不下去的电影 或许那时我不在状态
爱就是喜欢绕圈圈,有一天,我在圆圈里,有一天,我不在那里。
越贱越爱,不贱不欢;失去和未得到是最美妙,真相并不美好;有人偷吃如鱼得水,有人偷吃还想不开。片尾曲很好听,范晓萱和彭于晏还不错,一如既往讨厌林嘉欣。
陈奕迅、陈洁仪、谢安琪一人给一星吧...
不好看!
如果你也恋爱过 不只一次
恋人絮语~向佐在这里还是很有味道的
闷到爆
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
不喜欢这种风格的,太文艺了
好 写 实..深有体会面书嗰part;而且电影画面好正,虽然系每个单独嘅故事,但每个故事都有联系
Someone never be apart, someone never have a heart.
两星半
人来人往+防不胜防+无人之境
只看第一个会更好
为了这部电影还写了一篇豆瓣日记!
恋人絮语 看完很感慨 总之恋爱就那么点事和关系 这个片子会找到每个人的故事 我喜欢范晓萱最后的话。。。好累 不想再习惯另一个人 然后开始很好最后一样的伤害 重复着 好累
小曾加油吧。凑了那么多我喜欢的人,还是一部空壳子电影。
balance
有很美好的暖和阳光一样的,也有年华老去时的棘手背叛····其实情感剧比恐怖片更惊心动魄。PS:色调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