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最先在非洲刚果爆发,主要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非常幸运的是它不通过空气传播!
对于我们来说,埃博拉十分罕见。
与此相比,SARS,流感倒是我们最应重视的急性传染病。
他们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当流感病毒肆虐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首先, 氯漂白剂能够杀菌消毒,最常见的就是84消毒液。
它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不能与其他消毒液混用,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不能触碰到眼睛,不能吸入和食用。
在运送病死猴子的时候,垃圾袋破裂,血液洒在了公路上。
然后,军医使用漂白剂清洗公路。
一般物体表面→→1份“84消毒液”与24份“水”相溶合。
有效氯含量:500mg/L。
消毒时间:30分钟。
消毒方法:擦拭、喷洒、拖洗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医院污染物品→→1份“84消毒液”与2-4份“水”相溶合。
有效氯含量:5000mg/L。
消毒时间:60分钟。
消毒方法:浸泡、喷洒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其他消毒液还有,蓝月亮,滴露,威露士。
第二,在感染区不要用手触摸眼睛和口鼻在埃博拉病毒感染区,医生警告说:“不要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
”
我们知道就算不是埃博拉,平时也不能用手随便揉眼睛。
因为会引发感染性角膜炎,急性结膜炎(红眼),沙眼。
平时要养成固定的洗手习惯,这能够预防多种疾病。
淋湿双手擦上肥皂,双手交叉互相摩擦,揉搓手掌手背,拉手姿势擦洗指尖,一共要20秒用清水将双手冲洗干净第三,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在SARS时期,医疗人员普遍使用美国杜邦公司的胶条防护服。
大概和《血疫》中差不多。
注意这种防护服是一次性的。
卡特医生第二次进入猴舍的时候,更换了第二套服装。
在《浩劫求生》中,在接触患者前,建议穿上一次性雨衣,戴好浴帽,使用手套和口罩。
其中,常见的N95型口罩,意思是能够阻隔95%病菌入侵。
资料来自百度:84消毒液角膜炎,急性结膜炎标准洗手的方法SARS防护手册《浩劫求生:毒气袭击》里面模拟了两种情况,毒气和流感病毒的肆虐
本以为《血疫》会是和《天外来菌》类似的不明病毒感染人群导致大范围感染和隔离,让人恐慌到仿佛末日降临的科幻惊悚剧情,看的过程才注意到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题材剧。
对于想猎奇的人来说,可能会感觉有点失望,因为现实远比虚构更真实,也更平淡。
剧中这次感染事件,因为控制及时,加之感染病毒是埃博拉病毒一个基因变异形成的新病毒,感染者其实只会有轻微发热症状,没有生命危险,所以结果算是虚惊一场。
但事件发生过程中,由于需要时间确认病毒的致病性,军方疾病控制人员都是按照病毒最高等级四级的标准严格操作有关事宜的。
这包括找到被病毒感染的猴子,打镇定剂,提取病理样本并执行安乐死;隔离被感染人群,稳定被感染者情绪并在21天内每天取血样,观察分析感染情况等等。
这些过程中有人员发生病毒暴露,有染病猴子不知去向,还有主角本身因为和丈夫同为军方疾控人员导致的各种戏剧冲突,足够真实,让观众切身体会到病毒来临时人类的无助。
剧集结尾的升华对于目前身处新型冠状病毒之祸的我们非常有借鉴意义。
主角建议美国政府建设必要的设施机构,制定相应的应对程序和规范,以防止病毒下一次的侵袭(下一次的病毒也许就不会是这么温和无害了)。
这是典型的未雨绸缪的思维,而深知这种思维好处的中国人也必须在预防方面想得更远一点。
不仅要号召人们戒除吃野生动物的陋习,更应该为以后更多病毒侵袭的来临做好准备。
因为病毒感染并不只有吃野生动物这一个传染路径,自然世界中的人类,与代表自然防御系统的病毒、细菌之间,本就处于一种对立的局面,交锋在所难免,所以不管怎么发生,如何发生,我们要有备才能无患!
How does a virus like this just come out of nowhere? It wasn't nowhere. There's been viruses in pigs, bats, monkey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t when you cut down their homes, and they die off, the monsters got to hide somewhere. It's the perfect killer. Isolatio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stops this thing spreading. The emergence of HIV, Ebola, and any number of hot agents, appears to be a natural consequence...of humanity encroaching on previously undisturbed environments. You might say the Earth's immune system has recognized the presence of its most destructive pathogen. humans. Some will leave us.But some will stay. Someone will always survive. That's why we are still here. Someone always survives. When they return, they're stronger than they were before. So we have to be more stronger and always make prepare for it.
As we deforest these viruses' home, wipe out their reservoir hosts, they need a new one to spill over into us. Viruses have been around for billions of years because they're smart. The Ebola virus feeds, and then it retreats back into the shadows, where it learns, mutates. Believe me when I tell you this Monster will be back again. And we need to be ready.——Dr. Nancy Jaax 《The Hot Zone》
镜头来到1980年,肯尼亚某地。
一只乌鸦从上空划过,越过一大片平原。
它落在了一间屋子里,里面摆着做好的早餐,椅子却斜翻在地上,四周安静的只听见自己的叫声。
它似乎察觉到什么,眼里透出一丝恐惧。
而略带惊悚的氛围,几乎贯穿全剧。
从马尔堡到埃博拉,《血疫》用两条截然不同的时间线,勾勒了丝状病毒所带来的恐慌和绝望。
里面的情绪是那样写实,让我许久都无法抽离出来。
虽然这部作品在剪辑和叙事上有诸多诟病的地方,可它让人们更为直面的感受到埃博拉,原本就弥足珍贵。
当一部作品的现实意义远远高于其艺术价值时,反思远比欣赏来的迫切。
《血疫》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在我看来是深刻的。
即使这一次逃过一劫,我们依然无法保证在下一次致命病毒来临时,大家都能全身而退。
做好预防和管控,才能在下一次疾病爆发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这不仅是应对病毒的策略,更是一个国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表现。
虽然剧中的各种观点交杂,一度让我热血沸腾。
可现实中的一场场闹剧,又是一盆冷水向我浇来。
从最早的病毒会自动消失,到如今确诊病例超过150万例,说美国在玩火烧身,一点都不为过。
在疫情面前,政府给民众的答案,不是全民检测,而是一堆子虚乌有的说辞。
他们隐瞒消息,放任局势发展,用口中的所谓人权粉饰无能。
高喊自由民主的美国,在这种公共卫生应急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2020年的美国,似乎比《血疫》中那个1989年的国度更为糟糕。
为了转移视线,他们还抛出了毫无事实依据的阴谋论。
在世卫组织已经明确病毒命名后,还恬不知耻地喊着“中国病毒”、“武汉病毒”。
我莫名的想起美剧《切尔诺贝利》里的一段话:“谎言的代价是什么?并不是它会被错当成真相,真正的危险是,如果我们听了太多谎言,会再无法分辨出真相。
到时我们要怎么办?只能抛弃追寻真相的希望,而满足于编造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里,我们不关心英雄是谁。
只想知道,该责怪谁。
”
在这种扭曲的意识形态下,又衍生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现实。
在病毒爆发初期,在中国还没完全摆脱应急状态时,美国的白人们,对生活在本土的亚裔就投以歧视,Uber司机甚至拒接名字看起来是亚裔的订单。
于是,一场“人人平等”的疫情下,美国又令人作呕的贴上了种族主义标签。
当谎言说尽,逐渐模糊事实本身时,这场病毒,会成为他们不再善良的导火索,会对某类人群充满恶意。
毫无疑问,美国距离《血疫》里那个崇尚科学,敬畏生命的结局已渐行渐远。
不论疫情何时过去,它在这场战役上的失败几乎已成定局。
对科学的视而不见,让美国政客绕过了病毒本身,以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骗取掌声。
在台前的闹剧背后,无疑是一个社会体系的悲哀,他们的人权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关键时刻不值一提,而这让我惶恐。
因为病毒侵袭,不会因为这次事件结束而从此销声匿迹。
病毒在世界已存在多年,是不折不扣的“远古物种”。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都将不可避免地跟其接触,保持某种微妙的动态平衡,而这并不允许有太多错误。
人类和病毒之间,从来都不是敌人。
我们没必要战胜它,也无法战胜它。
在已知的病毒里,仍然有一部分未研发出对应的疫苗,并且致死率极高。
但当我们在疫情初期做出应对,逐步摸清它的传播规律并遏止,最终为人类所用时,我们会逐步收获一份坦然而非绝望。
事实上,病毒不会自动找上门来,很多病毒都深藏在自然的角落里,有着自己的宿主。
可当人类不断砍伐森林,打破自然平衡时,它们的宿主会因为没有栖息地而死去。
可是,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藏在了更深的地方,等待下一个宿主。
当人类跟自然越近,被感染的风险也就越高。
美国政府没有向民众传递这样的信息,当彼此都没有在这次教训中吸取经验,下一次的滑铁卢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在《血疫》结尾,女主南希说埃博拉在捕食后,会回到阴影里,在那里学习和变异,并会再一次回到人类社会,而这似乎适用于所有莫名消失的病毒。
我们能做的,不是鲁莽地以身试法。
而是躲在暗处,伺机而动。
这个地方会暂时失去热闹和喧嚣,但只要联系还在,在裂缝中终究能看到阳光。
“Life was so beautiful!生活如此多娇!Then we all got locked down.我们却暂时无处可去。
Feel like a ghost,就像一缕鬼魂,Living in a ghost town.住在鬼城里。
”滚石乐队这首在4月23号发布的单曲《Living in a ghost town》,以一种颇为文艺的方式,描述了这一做法。
幸运的是,与《血疫》的开头不同,这座鬼城终究会恢复成从前的模样,而每间屋子都充满笑声。
总得来说,这部影片中规中矩,但是这片子值得讨论的还是政府的应对反应能力我觉得有点水,看完没什么感觉,但出来个疑问,政府部门在发现地区有这种疫情的时候是及时封锁公布好,还是和剧里疾控中心领导说的未免民众恐慌先十分确定之后再公布好,其实我是喜欢前者,如果是后者,一旦拖延的时间中疫情更严重并在民众中爆发消息,政府公信力是受到很大损坏的,如果及时封锁和发布疫情消息,我会觉得政府有行动力,很有安全感,第一次可能会慌,下一次更相信政府。
看了本剧,最大的感想是:在防疫上,美国还不如非洲。
当然在本剧中,美国对非洲是满满的优越感的:只会简单粗暴的隔离、焚烧、杀无赦;美国有人道主义、有爱心、有P4实验室、有高科技装备、强大的科研能力……但事实上,非洲军阀的措施虽然简单粗暴,却也不乏智慧,毕竟非洲人和埃博拉病毒已经共处很长时间了,却也没有让埃博拉扩散开来,存在即是合理,适者生存。
而美国呢,专家辩论、官僚推诿、民选官员担心经济、隔离又影响人权,虽然有最强的科研能力,在疫情防控上反而不如非洲效率高。
美国专家在非洲的行为更让人胆战心惊,一意孤行的深入感染区,却没有任何防护,然后开着车乱跑,用西方人的傲慢完全破坏了非洲人的牺牲换来的隔离。
这次新冠,还真的证实了这点,非洲虽然落后,但不论感染数还是死亡率,都远远好于美国。
病毒虽然一直层出不穷,但老方法仍然是管用的:发现、追踪、隔离,为疫苗研发争取时间。
埃博拉,艾滋,以及任何其他病原体,看上去都是人类侵占此前未受干扰环境的自然结果。
你可以说,地球的免疫系统已经识别出了最具破坏性的病原体的存在—那就是人类。
不断出现的病毒继续变迁并存活,即使是面临自然环境的破坏,当他们回归时,比此前更强大。
猴子贸易商将病猴子直接人到海里就完了,于是马尔堡,艾滋,伊波拉…相互交融,这是伺机而动的人间地狱(it’s hell on earth just waiting to get out )你们怎么称呼这个地方?
…—瘟疫岛(the Isle of plagues )当我们砍伐这些病毒的家园,消灭了他们的宿主,他们就需要一个新的宿主来寄生—我们病毒存在了数十亿年,因为他们很聪明,伊波拉病毒捕食后,又退回阴影中,在那里学习,变异,相信我的话,这个怪物还会回来,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即使如《血疫》的原著中所写的那样:“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
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
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
”
不是实验室内除解刨刀具外没有锐器吗,怎么一下手套就破了?破口处的血是自己的还是沾染的?这么重要的剧情没交代。
后面取某公司死亡猴子尸体,怕放后备箱化掉要人一路尾随,???弄点儿大桶找点儿冰坨不比这操作靠谱?
2集弃。
2021.7.15:回看当年的吐槽,都是编剧的锅。
实际上南茜的实验室流血事件发生在第二次进4级实验室的新手期,而她冷静的摘下手套,灌水,确认手套没破,逃过一劫,剧里则是手忙脚乱中,帮忙的大兵剪掉手套,南茜被关“监狱”隔离(而且隔离时间还严重不符合章程)。
“跟着我,看着点儿有没有滴血.”只是个玩笑,剧里则当真了。
“永远别问律师‘一件事能不能做’之类的问题.我们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律师的任务是解释这么做为什么合法.”,剧里就傻了吧唧咨询律师去了。
书的作者说得对,真实比二流编剧的想象好看太多。
土著首领不但亢亢说起英语了,还“临终前,人人都是哲学家”, 编剧真是tm敢编。
南茜成了大女主,老公杰瑞被黑的好惨,其实是他带队奋战三天,处理猴舍的猴子。
最气的是,埃博拉完全沦为配角。
不过,老酋长之死,买温度计的猴舍员工,崩溃自责中寻死的修女护士,编的都可圈可点,结尾的听证会也还算点题。
美国真是继承了英国尚武的传统,经常在各种美剧里看到,问题一出现就派美军上的场景,不论是对付外星人还是僵尸。
美剧《911》看似讲的是火警救援,其实还是特殊美军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只有《国土安全》在认真反思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武力解决,Carrie的师傅是外交官里典型的谈判派,相信斡旋的巨大作用。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达成共识,以至于他们如此的殚精竭虑,也常常功亏于溃。
虽然《国土安全》完结很多年,每次看大女主的美剧都会想起Carrie。
这个角色既不是简单的外交官也不是间谍,某种意义来说她是个科学家,科学家没有国界和政治等那么多概念,Carrie最后定居俄罗斯,历经多少得失,还在传递情报。
像个科学家一样简单,执着,坚定。
好像有些歪楼,《血疫》还是有预见性,不过叙事得和《国土安全》好好学学。
第一集觉得很精彩,后面就有些平淡了
节奏太慢不合逻辑除了应景没有别的啥优势了
先不说改编后的硬伤BUG,首先在面对疫情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的是众多人员的付出与牺牲,而这部标准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弘扬的依旧是通过个别人拯救“全世界”,扫地僧式的人物一旦决定出场就能改变局面,这样老套的故事并不能给我带来多少共鸣。其次作为剧集主角“埃博拉病毒”,其低潜伏期、高致病性和高致死率的特性就确定了基本不会在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发达国家城市肆虐的可能。与其把鼎鼎大名的埃博拉作为主角,倒还真不如把2009年肆虐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为主角。4.85/10。
剧情的设定和立意都很好,但是讲述模式太平庸了,全程都中规中矩,很难被调动情绪投入进去。既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觉得其实把原事件拍成纪录片会比这样好看很多。【8.1】
埃博拉的故事:如果说《极度恐慌》(Outbreak,1995)是《三国演义》,《血疫》就是《三国志》。仔细看了原著,剧没有书精彩。还是有种西方中心论,如果没有危急到西方现代世界,好像埃博拉就不存在一样。美国发生了埃博拉疫情,专业的态度也是顾及社会应对能力隐瞒消息,为何到了新冠爆发初期,道理就不一样了呢?
把猴场直接烧掉不就行了,或者直接开枪击毙烧掉,有那么蠢吗??
女主头一个预见到未知病毒的严重性,想吓唬人的时候层层防护如临大敌,想表现献身和孤胆的时候就毫不在意他人甚至家人被感染和传播。即便是真实事件改编的,行为也太矛盾了。
近期最好看的美剧。节奏快,高潮迭起,双时间线穿插叙事却不混乱,而且角色设定也很鲜明。好久没有看过剧情这么抓人的惊悚题材了。
7分。最大的bug就是主角们各种不带口罩、手套接触病毒、病患,真是牛逼坏了!主角光环太强大!片子中牺牲太少,完全看不出病毒恐怖性。
太過xx正確?最後看了一場屠殺猴子。女主老公好廢物⋯ 2020.11.22 in.Tokyo
这真是难得的经验:现实比电影吓人
该剧适合在Netflix上播,一次性放出全季,别让人这么着急
抒情太多,抛小家为大家式的主旋律感太强,冷不丁让人感觉是咱们的导演拍的,女主的脸上差点就写着“高大全”了。病毒会不会有意识啊?不然怎么解释病毒为什么会知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前三集很棒,后面逐渐流俗,不过改编自真实事件,确实也很难有突破。
久违的alicia。。看完第一集已经下单买了书了。
故事还可以,就是为了大女主而大女主的改编处理有点审美疲劳,过度政治正确
美国的四级分类制度很厉害,我对职业防护很感兴趣。
一个切尔诺贝利,一个血疫,特别推荐春节合家团聚一起观看!
前面剧情铺垫的挺好,但是这收尾。。。是没钱了么?搞到最后是虚惊一场?要说对于未来的警示的话,是不是现实题材会更好。
我有点看不懂,进实验室全身防护,出来就没有任何防护,口罩都不带一个,还各种接触???军队都出动了,不说拿炮直接轰了猴场,你进入给笼子里的一个个点名枪毙不就完了??就那个女主,再加上其他的,有一个算一个,才死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