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喜剧电影人这一生中,会有多少属于自己得东西,哪个东西是对你最重要得,人为什么要买那么多没用的东西,购物会使人快乐吗?
好多问题当你看了这部电影,估计都会有理解。
钱并不是万能的,无形的东西更胜于有形的东西。
就好比就算你有车有房,有时也不如一句我看你不顺眼。
——一百样东西 2020/1/21
几年前无意中看到过《一百样东西》这部电影,看了10分钟不到,就放弃了。
原因是当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部电影在鼓励人们去“断舍离”。
那年,我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稳定的住处,也没法购置很多自己喜欢的物品,也没有一份稳定的感情状态让自己去梳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以及平衡。
几天前偶然又浏览到《一百样东西》这部电影,就和老公一起坐在沙发上看了90分钟。
原来这部德国电影不仅仅是鼓励人们“断舍离”,也不仅仅是一部轻喜剧。
电影主创的视角很有趣,是用一场看似极其荒唐的赌约来引起人们对生活状态的思考。
一百年前的人,每个人只有一百样东西,而现在的人,每个人拥有一万样东西。
这是事实,在我的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现代人的精神空虚依赖过多的物质来充斥,“需要”一词已变得虚幻。
我老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买买买”的生活节奏没有让她感到忙碌不安,却给身边的亲人们带来很多焦虑。
冰箱里的蔬菜水果和肉,永远是实际需要的150%甚至更多的量,吃不完变质的就扔掉,然后再买一堆新的。
同样款式的丝巾、吊带、腰带,她会买十几条不同颜色的,美其名曰是“换着穿戴”。
任何家居小物件,不管是不是交智商税,只要是有一点点好处,她一定会买来尝试。
我很不理解这样的购物心理,是冲动购物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还是占有更多的物质能够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后来我发现,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老妈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饥荒的后遗症就是会让她对于吃不饱和穿不暖有极度的恐惧,恐惧过后就会用更多的“囤货”行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以获得安全感。
这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得治,但并不是简单一个“断舍离”的原则就能将其治愈。
从贪恋物质的状态下走出来,这恐怕需要更为科学的认知指导。
然而我不是研究心理学的,能量有限,无法把她牵出来。
生活中除了物质,还有什么?
亲人、友情、情爱,还有事业带来的激情和成就感………《一百样东西》似乎将这些都讲得很透彻,但却用了一种杂糅的形式。
一百样东西的标题是个确定的数字,然而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却并没有一个确定的集合。
电影中保罗和奶奶的关系是一种在我看来很舒服的状态。
奶奶高龄却很独立,是个很酷的老太太;孙子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不乏对家庭的责任感。
祖孙俩一个倾诉,一个倾听,不是剧烈的煽情,只是带着淡淡的忧伤的相处模式。
故事最后,托尼帮好友保罗找到了代表了祖孙俩的牵挂的香烟玩偶,这数量刚刚好,一个物件即可,玩偶飘散出来的烟雾,这温度刚刚好,一点牵绊即可。
在电影中的赌约里,保罗和托尼在漫长的物质缺乏的日子盘算着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并给它们排列了优先级。
其实,每一个看完并看懂这部电影的人都会给自己生活中的物质亦或是精神需求列个清单排个序。
1.电影的主旋律是极简主义,作为一个非常崇尚这种意识的人,这部电影就是我的菜,物欲越低越自由,则自我会更多,物欲越高则自我就会压缩,而现代人因为这种物欲会变得不快乐,为了短暂的快乐就拼命握紧手中的水,这握紧的手是虚荣心,是周围环境的帮凶,是资本的无情。
2.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是完美的,为了维持自己觉得有短板的人性而拼命用其他东西补充,为了让别人认为完美,倒不如接受自己,否则无法真正自由,连恋爱都是不走心的。
3.资本让我们买什么就买什么,男主发明的娜娜被应用到手机里就是现在我们看的各种推广,软广,软件算法推送等,被资本绑架了还自以为获得了快乐和高人一等,结果连思考都是碎片化的,独立完整的思考空间都被琐碎的打折,购物欲所填满,难以实现自身更高的价值,也就很难体会高层次的快乐,结尾处男主用娜娜警醒人们,那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期待资本有这样的良心,还需要我们自己的觉醒。
4.两个人放弃了高额的所得,选择投身大自然,放弃了精致主义和购物欲望,那请问通往极致的自由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就是推崇极简主义吗,还亟待思考...
最近爱极了断舍离的片子,然后就找到了这一部,原来断舍离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物品填充我们的屋子,弄乱我们的房间?
保罗因为一直不快乐,他通过购物买许多限量版鞋子,和自己制作的手机软件娜娜对话来获得快乐。
奶奶说,快乐像流水,你越想抓住越是流逝,看到奶奶的小箱子里面的物品,一个人在逃亡中依旧这样箱子里装满了诗情画意。
所以你快乐或不快乐不取决于你可以肆无忌惮的买买买,取决于你看清楚。
托尼是个精致男孩,但是他和保罗的100件赌约,刚开始的爆笑,到后来对友情,对亲情的升华,太感动了,包括托尼喜欢上的女孩子,真的像极了我们现在,买名牌包包,收拾,衣服,不断透支信用卡,花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物品吗?
或许我们做不到只有100件东西,但是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快乐,由衷的开心,不是被物品牵绊,被手机控制。
结尾一丝不挂的托尼说我必不可少的五件东西那里好感动啊,当然我还是更喜欢保罗,他聪明的开了后门,虽然没有揭示那究竟是什么,但是想必每个人都有了答案。
看到最后的时候有很多想法涌进我的脑中,影片中男主的奶奶,以前的人为温饱挣扎,只需要生活的必需品就足够生活;现在我们早已不用担心温饱,开始追求满足精神需求,但精神需求有的时候并非只受我们自己的精神控制,也就是经常会被资本喂饭吃,资本想要你为这个买单,就会大量营销,我们被洗脑购买,进而他们赚取利益,用金钱创造自己站在顶端的阶级结构,再用精神享受进一步控制我们,比如说,追求“旅游”,追求所谓“小资生活”,只是想让我们买单。
(并非说旅游不好,只是说不应该旅游只是为了消费,不应该只是只是为了作为拉动gdp增长的分母,不应该只是为了出片,它对于个体来说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但对于我们而言,和我们生活切实相关的,并不会花很多钱。
说白了就是耳熟能详的消费主义,但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最真实的抨击。
我前几天才买了很多会让我看起来好看和显贵的穿搭和护肤品,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这是我在现代社会混的必须品。
只能说,身处这个社会身不由己,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想影片中两位男主一样有勇气去和这样的社会现象抗争。
因为有的时候好看的衣服很贵,穿好看的衣服会提升我的自信,会让我更快乐;妆效好,对皮肤好的化妆品也很贵。
男主在里面说,“贫穷是种美德”,被揍了哈哈😂,但这句话也非常令人深思。
和资本相比,我们身处被动地位,所以我们会这样发声,但如果我们处于资本这一方作为既得利益者,我们就会享受这样的金钱和阶级带给我们的优待,开始剥削人民,通过铺天盖地的精神营销,让你乖乖的把钱上交。
总之,通过这部影片我知道了极简主义不只是某种装修、穿搭风格;也不是那种苦行僧般的自我折磨。
这是一种拒绝被外界裹挟的对自我的坚持,这是寻求生活本质保持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对人性阴暗面的拒绝❌,这是一种善良。
最后结尾让我觉得花了三天每天看一点的坚持是对的。
Anthony和Paul在泥潭里厮打,Pa让An说出自己做错的事情,他说了很多他觉得重要的坏事,唯独没说的是小时候抢女朋友。
而这件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却才是真正扎在Pa心头的针。
An说我不爱那个女孩,我就是为了刺激你!
很时候做很多蠢事,居然目的是为了伤害别人,更甚我有过用伤害自己以期伤害别人的事(前两天跟朋友一起,和曾经相互伤害的人见面。
我刻意不想提令人尴尬的问题,但对方一个劲儿的说过去种种恨不得展开说说。
尤其说到最后报复的时候。
我尴尬的脚趾扣地,很怕说的再细一点,朋友就要知道我以前干过的“蠢事”)兔子和刺猬的故事,兔子后面永远有个追着它的刺猬,看起来兔子聪明厉害,但赢到最后的却是那只刺猬。
龟兔赛跑的寓言,惩罚的是兔子,而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兔子的脆弱。
最后An和喜欢的女孩告白,应该说是第二次告白,说出了自己作为兔子背后的脆弱(都是很细枝末节的细节,但这些又是兔子真正的痛)happy ending。
电影大主题很明确,开篇就是一段精彩剪辑,集导演、编剧及男主角于一身的弗洛里安在片中饰演IT男保罗,其讲述不同年代家族成员的拥有与失去:曾祖父母经历了一战与金融危机,失去了曾拥有的57样东西,但他们仍相信上帝;祖父母经历了二战,失去曾拥有的200样东西,但他们仍相信未来;父母经历了冷战,失去曾拥有的650样东西,但他们仍相信自由……当今社会,平均每人有1000件以上的东西,财富、自由与未来就在眼前,而我们却已经得了心病,工业化、科技化带来的物欲横流,强制消费与过度消费统治人们的思维逻辑!
当消费主义跨进后现代社会,消费已经不再是满足自己实际物质所需,而是不断追求在各种商业包装与营销推广下被刺激或被强加的欲望的满足。
而本片保罗研发的“娜娜”已经升级到人工智能的时代,其对个人习惯、性格、心理与欲望的把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无怪乎IT大鳄如此迷恋,并最终剽窃据为己有……
本片的“好基友”(真友谊,非断袖)保罗和托尼就是这个物欲横流时代的代表人物,保罗因为自己强烈的购物欲研发了“娜娜”,托尼为了追求完美不断的包装自己,但他俩在“一百样东西”的赌博后,认清了自己,也审视了彼此。
此外,还有同样为购物狂的女主角露西……
电影除了批判的大主题,还有满满的友情碰撞。
片中出现两次兔子与刺猬赛跑的故事,而兔子就是隐喻托尼,刺猬隐喻了保罗,兔子和刺猬的故事,无论兔子跑的多快,刺猬已经在那儿了……在托尼眼中,保罗太完美,他拥有托尼想要的一切,而托尼必须自己去努力争取一切,每一道目光、每一分关注,由于这内心强烈的妒嫉,托尼夺走了保罗最爱的安娜·科罗斯科。
除了友情,就是托尼与露西的爱情了,借用托尼批判自己的真诚表白: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洞,我们总想填补这个洞,用钱、或者别人的关心等等,但是,一个人,必须认清自己的不完美,这样才能不被打败,才能和别人一起经营这不完美的生活!
而作为第一主角的保罗,个人情感上却只有伤痛回忆,没有剧情弥补,可算一大损失……
保罗有很多优点,清新、优雅、洒脱、真诚……但可能佛系应是其最大的特点,是否现实中的弗罗里安也同样超凡脱俗呢?
片中的亲情部分就不细说了……这部电影虽不算特别的严谨细腻,内容填塞也过溢,但自编自导自演的人才,毕竟少之又少。
无处不在的风趣幽默,满满的正能量,还有两大帅哥的真诚裸奔,不管同性还是异性,都忍不住流连驻足,迷恋其中?
很好!
超出我的预期!!
值得五星!
关于极简、关于幸福感的真谛。
🔸人类的囤积欲,可能真是自远古时代就遗传的,怕吃不饱,为了生存,需要囤积一切可用之物,工具、食物…但,在战乱年代,能活下来就很满足了,只要有一身衣服、一点食物,其他一切浮华的外物都是不必要的。
在Paul和Tony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好兄弟,却互相觉得对方的人生才幸福,嫉妒对方。
Tony比较自私,但本性不坏。
在他俩忙着打赌斗气的时候,最好的外婆遭遇意外去世了😭。
有什么事比陪伴家人更重要呢。
“我们一直以为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其实只不过是我们最熟悉,而朋友和熟悉是两回事。
”我也这样思考过。
不过,好朋友也未必是完美的,争吵过后 还是会想念。
🔸女主Lucia有奢侈品购物瘾,导致巨债缠身、众叛亲离,却很难戒瘾,也很痛苦😭。
幸好最终Tony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爱,放下了自己一直伪装的精英形象,承认了自己的不完美,向Paul道了歉,也诚心追回了Lucia。
互相治愈吧,撒花‼️编剧咋不给Paul发个老婆?
🐶🔸“老扎”偷了Paul的创意,想利用可爱的人工智能Nana引导大众消费,幸好Paul留了一手,最后让Nana揭露了消费主义的骗局!
真棒!
Paul真是天才,又善良天真。
🔸笑点也密集。
Paul的老妈和外婆都好酷。
Paul手机的人工智能娜娜会识别他语气 用悄悄话回复他,好有趣。
打给vodafone找人工客服,等待时间预计1300分钟,hh人间真实。
很久没有看过如此过瘾的喜剧片了!
一部优秀的喜剧片,既能让人笑得没心没肺,又能让人感动的痛哭流涕,这也是很多喜剧片惯用的伎俩!
那么,比让人感动的痛哭流涕的喜剧片更优秀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让观众陷入深思且自我反省!
本片就切切实实做到了!
这是一部德国的喜剧片。
在我的认知里,德国人严谨刻板,不苟言笑,而本片彻底改变了我对德国人的固有观念!
我作为一名资深段友,最大的遗憾就是,所有的笑话在我面前很少能笑得没心没肺了,因为一个笑话,或者一个梗抛出来,我立马就能知道答案,所以很难笑得没心没肺,很多时候的笑也只是礼貌的回应一下罢了!
而本片在很多片段把我真真切切地逗乐了,也是久违了的开心,特别在我们国家,我的城市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难得真心一笑。
本片的故事主线比较简单,从一对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同学、合伙人甚至可以说是兄弟(因为其中一人小时候等于寄养在另一人的家里),发明的一款APP被大佬看中,准备高价收购开始切入,到这对好基友在酒精的麻醉下,开始了为期一百天的赌约。
赌约是,两人在这100天内,每天只拿回来一样东西,到第100天谁拿的东西少谁就赢得比赛,并且将全部身家的一半拿出来分给所有员工。
这兄弟俩一个邋遢,一个精致;一个大度,一个计较;一个善良,一个功利;一个随遇而安,一个井井有条;一个理想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最终在这100天内,兄弟俩经历了矛盾、质疑、决裂、复合到最后的理解,并且收获了爱情。
这是一部喜剧片有着该有的感人的大团圆结局!
但是如果说比感人更有价值的是什么,那必然就是让观众深思且反省!
也就是本片想表达的一个主题——“断舍离”!
人们有多少是必须要的东西呢?
男主的曾祖父母只有57样物品,甚至失去了一条腿,也不影响他们相信会有更好的生活:
他的祖父母曾经有200样东西,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甚至一无所有,他们依然相信未来:
他的父母有650样东西,经历了柏林墙的倒塌,他们依然相信自由:
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有10000样东西,有财富、有自由、有未来:
然而我们却依然不知足!
男主就在自己发明的APP的推荐下,短时间买了151样没用的东西:根本不会穿的鞋、不会戴的棒球帽、甚至连女朋友都没有,还买了TT...而女主更是一名消费过度,欠钱破产,甚至需要接受治疗和监督的购物狂!
其实,现实生活中谁又不是呢!
我打趣我的女同事们都是败家娘们,那么前几天我一次买了5件单西,这又是什么呢!
德国电影看的不多,所有演员也不熟悉!
但是悄悄告诉大家,里面可是有几段大尺度香艳镜头哦!
女生们也不要错过啊,里面2位男主的身材可是没得说,绝对不是你们不喜欢的“肌肉男”,自己去看吧!
推荐指数
“都9102年了,我们还有所谓隐私么”最近一款“换脸APP”随着网友的恶搞兴趣而爆红…但它的用户条款却让大家惊了!
其中涉及用户肖像权部分声明完全就是流氓做派…如果你上传自己照片进行创作,那么就代表默许该软件有权使用你的肖像,甚至重新编辑与传播。
细思极恐…网媒马上爆出了骇人听闻的预测 ——“换脸之后,你可能会变成色情网站的主角”“换脸APP轻松解锁你的手机”紧接着就被工信部约谈了…
过去收集“用户偏好”,如今贩售“用户肖像”互联网让我们一丝不挂!
面对如此惊悚的现实,有人却把它拍成了喜剧 —— 一百样东西 100 Dinge
看这海报似乎是一段基情满满的故事?
非也!
听我细细道来…一开始影片是[黑镜]式的开场 ——其实Toni和Paul是对创业伙伴。
软件工程师的Paul创造出名为娜娜的AI系统。
就像科幻电影里虚拟的AI伴侣,娜娜可以根据用户信息量身定做出相应的人格、声音、模式…比如你手机里的Siri和小爱!
他的伟大理想是让娜娜陪伴用户、消灭孤独。
然而这碗“土鸡汤”却骗不来投资!
毕竟投资人要的是赚钱!
主管运营的Toni马上跳出来解释,娜娜可以收集信息,从而摸透用户的弱点然后投其所好…比如开发者Paul就被娜娜攻克…在他和虚拟的娜娜相处的九个月里,不知不觉就买下了由娜娜所推荐的151件商品!
一股钱味儿飘了出来。
接着故事变成了[宿醉]式的冒险 ——虽然他们获得了投资。
但是被当成“小白鼠”的Paul因为被Toni戏弄而生气…他提议了一场比赛来为自己正名:接下来100天他们从零开始,每天只能从特定仓库取回一件物品,谁能坚持“100天,100件”谁就是赢家…而输的人要拿出一半公司股份送给员工!
原本这只是酒后疯话。
但利益面前,员工们跑的比谁都快…隔天两人就被扒得一丝不挂,出现了海报的画面!
开始“一天一件”百日大作战 ——柏林正值冬季!
冒雪裸奔到仓库,第一件要上衣or裤子?
竞赛开始就遇到了难题…
困难才刚刚开始…接下来99天他们只能精打细算、精挑细选的生活!
这部来自德国的喜剧片[一百样东西]用游戏式的剧情,反应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沉迷消费的状态。
人们被物欲驱使,生活被消费填充…尖叫着“OMG买它买它”之后,又假惺惺的“剁手”明志!
不知不觉,大姐都成了商品的奴隶。
影片开头有一段Paul的旁白 ——曾祖父母的时代,全部家当只有57件物品。
祖父母的时代多到200件物品。
父母生活的两德时代,物品增加到650件。
然而最恐怖的数字就在最后…我们生活的时代,平均每人拥有多达10000件物品!
或许我们谁也没有细细算过。
就像Paul和Toni两个性格迥异的哥们。
Paul是个标准宅男…每天赖床被手机叫醒,然后默默从川普推特治国刷到猫咪视频云吸猫,再从PornHub刷到阿迪官网抢鞋。
谁在监视我?
这不就是每天早起的我么 ——睁眼找手机,蹲坑刷手机,赖床打飞机…
然而这些看似宅男的普遍爱好…其实都是漏洞!
就像Paul发出的感慨,这一切好像都排好了似的…互联网大数据发觉你的漏洞,然后引诱你掉进陷阱,一步步诱导你创造它们的利益。
那像Toni那种理性的商人呢?
说到他,更精彩 ——经营着高管、精英、男神人设的他也是华丽一族!
带着高档眼罩入眠,等待智能设备唤醒。
咖啡、健身、保养三连…型男出门前所有细节必须到位,漱口、香水、发胶、套装配齐才能打点出最佳的状态。
这画面,简直还原男士护肤品广告!
总之Paul和Toni的很典型…比如Paul疯狂积攒限量球鞋的行径,以及Toni家科技感十足的现代派装潢,都是消费主义的微观写照。
明星偶像的流量…直播视频的带货…朋友圈微商大会…曾经可以被你隔在视线之外的广告,如今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变成了“成瘾”的精神毒品。
它用数据找到你人性和欲望的弱点…美剧 [西部世界] 里的脑洞早就在现实中投入使用!
如果只是电影中单纯的物欲,或许还无伤大雅…最可怕的就是“用技术绑架大众” ——今年初网飞上线了名为 [隐私大盗] 的纪录片。
全程复盘英国政治咨询公司剑桥数据在当年特朗普竞选时违规使用过亿Facebook用户数据的事件…
事件中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被传唤出庭,掌握用户数据的他显然难辞其咎…电影[一百样东西]中的投资人也暗指扎克伯格。
人们曾乐观认为互联网带来了平等和自由。
奈何天不随人愿…后互联网时代,资本依旧笑看终生被牢牢牵制!
社交媒体让网络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毫无隐私可言。
你的每一个点击,每一次输入,甚至对话都被“监视”
虽然[一百样东西]是喜剧…但故事里却有一段淡淡哀伤的剧情 ——Paul的祖母因为患病住院。
他在去往医院探望的路上,比赛中的他什么都没有,只能摘下路边草丛里的花作为礼物…但前去的路上他被其他事打乱行程。
结果面对祖母意外离世…而他剩下的念想就只有口袋里早已枯萎的野花。
或许我们目前还找不到消费时代的最优解答。
但构成我们的东西不应被忽视…它们或许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物质来的真情实感,往往能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勇气、目标和动力。
它们叫亲情
叫爱情
叫友情
导演有点陷入模式的趋势,什么时候两位拍一部严肃同性片来打破一下僵局吧,学学隔壁的《自由坠落》。是拍给极简主义的情书,剧情和人物设置上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但有种什么都想讲但讲乱了的感觉。又讲消费主义,又讲兄弟情谊,还有一条爱情线,同时还讨论一定的家庭关系,甚至引进了人和AI的问题,虽然是用同一条线穿起来的,但是元素太多了反而喧宾夺主,这是这部片不如《最爽的一天》的最主要的因素,好好讲如何用100件物品生存其实就很有意思了
独立思考在这个年代成为了一种奢侈,辨别我以为和别让让我以为我以为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难并近乎不可能了。而你所奋斗的或者工作是否是你真的愿意去学习的技能,厨川村白就有说过这样的话语,劳动的目的不是让自己陷入消费主义。蛮喜欢这种德式幽默。还讽刺了扎克伯格的成名史。最后的表白不仅跟女主说的那样俗气以外,导演还用了个360°的镜头,更俗气了哈哈哈
看的第一部关于极简主义的电影?不过对极简主义者有刻板印象,比如就一定要戴帽子胡子拉碴格子衬衫之类的吗?
商业电影和消费主义还是美国人世上第一,一星给德式冷幽默和德式情怀。
你们在一起吧
有点意思
“最爽日”二人组依葫芦画瓢的无聊之作,施维赫夫已经在卖肉卖腐上执迷太深到无趣了。
还算及格的喜剧片。
嘘,我是被封面两个裸体大帅哥吸引进来的><。确实像是欧洲国家提出的问题,我也在某天听了新零售某公司的展示之后汗毛直竖,独立思考在这个年代成为了一种奢侈,辨别我以为和别让让我以为我以为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难并近乎不可能了。如何自由
3.5
比想像中无聊太多
[CCTV 6]谁懂,极简主义的片子最心动的是护士小姐珠泡串灯下一排排的衣服,和装那么多衣服和其他东西的空间。
只有好的立意是不够的。
最後坐在水裡兩個人正常發展的話絕對應該kiss吧,強行加女主系列
幼稚的赌局,赔上身家一场空,学会断舍离对待消费主义,换来对生活中重要事物的认知。卖肉看点卖基擦边,五件必需品求和解那段还不错。
"我的灵魂有一个洞"……弗有表达欲望但是表现得非常刻意又一般,两只好基友还是很可爱的
好创意但拍瞎了
主旨不错,就是剧情有点过于幼稚
5/10。蛮无聊的,断舍离这样的主题还是日本拍比较好。我看开头还以为是两人全裸一整部电影呢。身材不错。
3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