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少年

拾荒少年,The Home Gleaners

主演:鲍振江,叶昭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拾荒少年》剧照

《拾荒少年》剧情介绍

拾荒少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跃进(鲍振江 饰)是一名在厦门生存的拾荒者,他长期混迹在火车站,跟踪扒手,把扒手们扔掉的钱包捡起来,联系失主以勒索小钱财。有一次他捡到了一个钱包,一张女人的照片从钱包里掉出来,被拾荒的小男孩(叶昭 饰)捡到。小男孩一直跟踪马跃进,想趁他上厕所的时候偷走钱包,却被马跃进识破了。马跃进与小男孩纠葛许久之后才弄清,原来照片中的女人和小男孩有很大渊源。马跃进想勒索钱包主人却进入了一个圈套,而小男孩把一切看在眼里。死里逃生后的马跃进与小男孩冰释前嫌,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被小男孩打动的马跃进决定在新年过后带小男孩去寻找亲人,一老一小踏上了异地的寻亲之旅…… 本片是北京电影学院2012届毕业联合作业,获得了第四十九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奖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伊甸园圣诞佳丽终究,与你相恋。茶馆笑传还钱韦斯利南非圣诞节离婚再婚我的心机闺蜜回家的男人犯罪读者俱乐部灵能百分百REIGEN蝴蝶效应极品老妈第五季幻梦墓园冷瞳病娇王爷仵作妻陌生人横财局中局薛平贵与王宝钏没用的谎言第19排重案行动之连环凶杀出走的马蹄恋妻家宫本金刀秘卫之婳美人重生计划基督降生记风再起时丹顶鹤女孩轻音少女第二季

《拾荒少年》长篇影评

 1 ) 小社会小生活

偶然间翻到很早以前收藏的微博,第49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是最先吸引我的地方,这才点进去看了。

影片虽短,但其深刻的寓意和朴实情感表达耐人寻味,一点也不亚于一部110分钟的电影。

影片开始,滑稽的音乐,犀利的眼神,拾荒少年老年,人来人往的火车站,还有动作流畅的小偷,开门见山地描绘了一个小社会。

小社会的小人物们过着自己的小生活,日日循环,波澜不惊。

但是两条平行线重合在了一起,注定是一段酸甜苦辣色香味俱全的故事。

老拾荒者马跃进终于拾到了与往常不一样的东西。

起初他认为这是个不眼脸的更是不懂行业规则的小偷少年,但在得知了少年偷钱包是因为看到了“妈妈”的照片时,马跃进内心便简单地认为:这个与妈妈走散了的小孩儿和以往与主人分开的钱包是同一个性质,他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小孩送到妈妈身边,就像以往把钱包物归原主一样,以此获得小小收入。

但他却不知道,小孩儿要比钱包麻烦很多很多倍。

马跃进第一次帮小孩儿找到所谓的亲人,不仅以失败告终,而且惹祸上身 ,本来就很寒酸家中遭到洗劫。

因为这样,马跃进更不能放走少年,他深信着只要帮助小孩儿找到亲人就能补偿自己的损失,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彼此的心正在一步一步靠近。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拾荒,一起数钱。

这期间有带着小幽默的场景:少年在看着之前不感冒的成人书,马跃进在看着之前破口大骂的故事会。

也有真挚朴实的场面:马跃进念着要写给闺女的书信,少年帮忙写着信。

然而这些都是两人走近的表现。

元旦节那晚的场景,电视里欢乐的声音,马跃进拿出火车票,这是两人这段时间以来的果实,甜甜的;少年送给马一个礼物,一个穿的暴露的洋娃娃。

经历了这么多,两人之间的情感即使不表达也深深地汇在了一起。

寻亲之路不会顺利。

火车上马跃进的长长的话,少年一句话也没有说,仿佛也是在预示着后来寻亲的结果。

回到安徽,马跃进的家没有了,闺女不知在何处,但是重重打击下的他终究没有忘记少年的愿望,他自己的希望已经落空,他不会再让少年找妈妈的愿望再一次落空。

故事发生到这里,马跃进带少年寻亲的性质已经全然发生改变。

此刻他要的不是钱,从他给少年一口气买二十本故事会便可以看出。

此时他觉得自己该做的是承担一份责任,是没见着闺女而已经答应少年找到亲人的承诺。

他帮少年找妈妈何尝又不是在表露自己对女儿的思念。

最终,闺女是见不着了,少年的妈妈也成了一个梦,一个不可解开也不敢解开的未知数。

影片结尾两人手拉手,在夕阳下走向远方。

温暖里有夹杂着哀伤。

在同一片阳光下,在另一个城市的另一个角落里,会有很多这样的小社会,这儿的小人物过着自己的小生活。

但小人物的情感往往是最丰富最真实的。

他们没有更高的生活奢求,只求在社会的某一个角落里安静的温饱。

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任便可以携手一生。

他们也会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们一次次被生活所伤但却依然爱着生活。

但又或许,他们时刻害怕自己的小生活有一天被突如其来的其他东西被击破,再也无法复原。

又或许,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两条平行线重合在一起之后再也不会分开,迎着太阳,继续前进。

 2 ) 生活的拾荒者

短短三十分钟的片子,把该说的确都说清楚了,情感控制也很到位,其中不乏有几个亮点。

厦门已拾荒为生的流浪者每天在火车站前盯着就是扒手,看到扒手扒东西后,不报警不问扒手要一杯羹,却捡起最后被扒手丢弃的钱包,寻着名片打电话给失主要小额钱包回报。

(亮点一,拾荒者的生存之道。

)一次偶然,捡钱包的举动被一个小男孩所发现,男孩一路跟踪他,直到他上厕所时找到机会抢走了他的钱包。

在一路你追我赶后,经过他的忽悠吓唬,男孩交出了钱包。

他要离开时,男孩却抱住他的小腿不让他离开,最后从衣服里掏出一张和钱包里两寸照一样的女人。

(亮点二,拾荒男孩的身世。

)在他们交流过程中,男孩不言一语,最后拾荒者质问男孩照片里的人是他的谁时,男孩却陡然拿出随身练习本与铅笔,写着:妈妈。

(亮点三,男孩是一个哑巴。

这也让男孩的身世更加神秘。

)拾荒者让男孩跟自己回家,煮面给男孩吃,给男孩看性感封面女郎和电视机中的电影。

第二天早上却偷偷拿走男孩手中的照片,找男孩的家长要钱,要多少?

500。

(亮点四,更加凸显了拾荒者小市民的性格特点。

更接近人贪图的本质,也使影片更加客观真实。

)不料,这个钱包也是被偷走的。

是一个小偷偷走了另一个小偷钱包的故事。

(亮点五。

看来男孩找母亲的道路充满了艰难。

)小偷要拾荒者带路回家找男孩出来,这一切却被男孩都看在眼里。

(亮点六,可能拾荒者早上悄悄拿走照片时小孩就醒了,并且一路尾随拾荒者而来。

而在拾荒者和小偷交涉的过程中,男孩也未立即上前,只是在远处偷偷观望。

)在家门口的街道上,拾荒男孩忽然过去出现在拾荒者的视线中,看着拾荒者嘴中喊着“快跑”两个字。

当三个小偷进了拾荒者家中掀开被子发现没有男孩时,拾荒者趁机从屋外锁上了门,骑着三轮车带着男孩就跑了。

(亮点七,虎口逃生。

)当晚上回家,看到被三个小偷砸得七零八碎的家。

拾荒者嘴上念念有词,却被男孩呛了回去。

这才发现男孩不是一个哑巴。

(亮点八,小主人公的性格也愈发明显。

除了剧情一直出现的坚持、倔强,也显示出了男孩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一个流浪者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如何生存。

谁也不是傻子。

这也让之前因为男孩的身体原因而被人抛去的可能性在心中排除掉了。

)拾荒者说记着名片上的地址,要带男孩回安徽找妈妈,自己也顺便回家看看自己亲爱的女儿。

两个人又开始生活在一起,两个人一起努力在工地上做一些小的工作。

晚上在家里做饭的时候还可以带几片肉,房间里又有了一台二手电视机。

直到有一天,拾荒老人手上拿出两张回安徽的火车票,元旦第二天,两个人存够钱可以回家了。

男孩也拿出自己送给拾荒老人的礼物,一个芭比娃娃。

老人纳闷,男孩拿出老人第一天晚上让他翻阅的杂志,芭比娃娃与杂志的封面女郎一个型。

(亮点九,生活的温暖与转变,美好就在明天。

男孩找到家人,老人可以见到自己日夜盼望的女儿。

)火车上面两人对于回家在美好畅想中,下了火车先去拾荒老人家。

家门口的景象却让人吃惊,房子也烂得没有人住,门口的信箱中塞着几十封老人给女儿写的信件。

打开信件,除了信纸,还有一叠崭新的人民币,百元到零钱不等。

(亮点十,到了做梦之地,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枉了这几年的惦记,托人写的信。

)在家门口老人要男孩等着自己,不许走远。

自己暂且丢掉自己的失落,用那钱给男孩买了三十本《故事会》,又寻着名片上的地址找到了出版社。

结果发现两寸照片上的女人不过是一个台湾作家,照片是公司活动时发的,没有什么男孩母亲之说。

老人只有一个心愿,恳求出版社领导圆了那个男孩梦。

出版社的领导面对这样一个破烂的老人,一脸的质疑,只一句“你们这样的人我见多了”便找了保安。

(亮点十一,两个人的梦同时破碎。

现实只是冷冰冰的铁块。

男孩的身世这才展露出来,一切不过是曾经老乞丐的善意的谎言。

记得影片开通拾荒老人那句疑问“当初活着的时候怎么不去给你找妈妈。

”一切不尽言说。

在干净整洁的办公室中,只剩下西装笔挺的青年与即便是回家见女儿梳洗干净还是抹不去邋遢的老人互相的争执。

管你故事多感人,我不信你,我很忙也没空听。

)老人回到自己破旧的家,男孩还在等他,拿出白酒给老人。

老人摆摆手说不喝了,带男孩找妈妈去了。

(亮点十二,即使现实再冰冷,让人流泪的也总是冰冷中的那一抹心头热。

让拾荒者承接死去老人的接力棒,带男孩找到希望。

)电影相对于毕业学生的作品来说十分已经是十分优秀了,短小精炼,情节环环相扣。

情节转变之时,却又让人感觉顺其自然。

无非电影中的人物个性塑造得很好,一些贪婪,一些善良,一些梦想。

见缝插针的生活,也给自己一些小娱乐小温暖。

使整部片给人感觉上的真实性。

 3 ) 社会遗弃的角落

社会遗弃的角落——评《拾荒少年》该短片主题清晰明了,以亲情做基调,通过一老一小两个拾荒者的一系列相处故事,既能道出一对陌生父子间的关爱,也显现出现代社会中底层人物的心酸。

照片——希望从影片的开头,到老少拾荒者的相见,再到老人去帮孩子找母亲,导演都给了该照片一个特写镜头。

同样的是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不同的则是一个强调了老拾荒者的爱钱性格,一个表现了老人替孩子去找父母被人怀疑的无奈。

导演用不同的角度拍摄孩子“母亲”照片的特写,让观众一下子就进入孩子孤独、渴望母爱的情绪中。

此法不仅能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也为观众留下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金钱——亲情作为本短片中的主要线索之一的钱包,象征着金钱。

装满卡片的黑皮钱包以重复蒙太奇的形式不断出现,并贯穿全片。

这样,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还能使影片结构更为完整。

而在这一部比较突出现实的影片中导演运用了大量运动镜头和长镜头形式,几处的运动镜头与远景的结合为老少追逐的那场戏增添了些许动感,镜头渲染了整个气氛,给了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感受到了两人因钱包而拼命的挣扎与逃脱。

同时还用全景与特写的拍摄,在小孩抱住老人的腿想求他还回钱包时,巧妙地将象征金钱的钱包和亲情相结合。

可是该片需要改进之处便是在运动镜头中的配乐,总给人一种文不搭意之感。

对抗——相依老拾荒者和小拾荒者存在这从一开始的两人对抗到后来为合作的转变,再到后来两人的相依为命。

这些转变铸成影片的矛盾冲突,形成了影片发展的可能性。

而在这片中的镜头语言运用,使得这一转变“引发”的爱朴实无比。

当小拾荒者第一晚住宿于老拾荒者小屋,两人吃饭时,一个平拍的全景镜头里,两人至于画面的两端,中间一张小小的桌子将他们远远隔开,既拉近了观众于角色之间的距离,也让观众看出两人彼此之间因钱包而产生的矛盾,并有着极大的隔阂。

而在影片中段,同样一个平拍的镜头中,两个同样是在吃饭,但在这个除夕夜的近景画面中,老拾荒者不仅给小孩夹虾,两人还互送礼品。

这两个紧紧靠在画面的中间的人,就像是父子。

两个简单的镜头便展现了两人之间从隔阂到相互依靠的转变,让观众感受到两人由陌生到抵抗再到相依的真诚情感;而最后的长镜头中,老人和孩子越走越远,只留下一双相依的背影,也展现了两个本无交集的小人物在一系列事件中逐渐变为血浓于水的亲人,使得观众感受到淳朴的爱。

社会底层人物,是世人讨论的永恒主题。

而导演通过交叉蒙太奇,让拾荒袋交叉出现,不仅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世事无常,更是揭示了社会遗弃角落中的底层民众之间苦难,将相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独到的社会反思。

 4 ) 碎石中的金子——浅析《拾荒少年》中人物塑造

海明威曾说过,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影片《拾荒少年》是北京电影学院2012届的毕业联合作业,由张思庆导演。

影片讲述了拾荒者马跃进与拾荒少年一同寻根归家,拾起爱的故事。

本片通过使三位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跃然于银幕之上,帧帧画面间透着阶级间的人情温度差异。

比起冰冷麻木的所谓上层人士,虽是最底层的漂泊拾荒者,但在其破烂不堪的外表之下却深藏这一颗金子般温暖的心。

一.最崇高的低阶 影片开始,跃进观众眼帘的便是一双报纸下透着狡黠的双眼,滑稽幽默的音乐响起,更为主人公马跃进的进场平添一分机敏狡黠的色彩。

马跃进拎着破旧的布袋行走在深巷中,口中哼着的电影《少林寺》主题曲配上摇晃颠簸的手持镜头视角,展现了一名底层小人物易被满足的乐观心理同时,更是拾荒者漂泊不定的生活体现。

在影片的最后,当马跃进得知少年寻母所凭依的照片仅是一位作家的肖像,而少年真正的母亲身在何方无从得知。

二人坐在门槛上,导演以低机位拍摄依旧攥着布袋蹲坐着的少年,似是以少年抬头看成年人的上仰视角将马跃进印在镜头中。

明知真相的马跃进仍愿意为拾荒少年编织这段美好的谎言,而此时先前虽势利圆滑的马跃进,在少年眼中,在观众眼中又是多么的伟岸高大,多么的充斥着如春日般的温暖。

二.最温柔的流浪 观众随着少年的视角渐渐深入小巷,晃动慌乱的镜头是拾荒少年内心的紧张不安。

被抓包时马跃进低头看着少年,仰拍之上是成年人于孩童而言天生的压迫感,而在少年低头翻寻的俯拍之下是其小小年纪却过着流浪生活的可悲可怜。

马跃进躲在隔断后打着电话谈论小孩的“交易”,而拾荒少年专注的在屋内看着电视,二人被一根柱梁所分隔开,被他们之间本就不互相信任的距离感割裂开来。

少年被挤压在窄小的画幅之中,但温暖的色调充盈在他周身,与他即将被骗的悲惨展开形成强烈对比。

孩童的天真在成年人的利益面前是最一文不值的,更何况在二人皆为窘迫拮据的流浪者。

在二人从拐卖风波中脱身时,少年坦白了自己装聋作哑的原因。

轻柔的钢琴曲响起,伴着少年哽咽的稚嫩嗓音,拾荒少年的流浪童年之中说不尽的心酸被戳开,弥散在小小的破旧的拾荒者之家。

而从这一刻开始,属于拾荒者的归家同盟也建立了起来,二人在流浪中重拾起了爱。

三.最寒冷的高层 厚重色调的办公室是整部影片中最为格格不入的场景,报社老板的层层刁难与施压,马跃进的眼中,俯首卑谦的视角之下却是高层人物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丑恶态度逐走了马跃进。

高层人士的冰冷在沉重压抑的办公室中不断地荡开,是这个可悲麻木的社会灰暗面的细小缩影,但却如巨石般重重压在观众的心上。

小人物的温暖,大人物的冰冷;低阶层的华丽,高阶层的丑陋。

重重对比之上,影片《拾荒少年》展现了在艰苦生活之下的社会底层人物即使被砂土掩盖,但他们内心中金子般温润的光芒却可以透过层层的缝隙荡漾在每一个角落。

落幕之时,马跃进携着少年的手在碎石堆上走得愈高愈远。

长路漫漫,还有许多未来的光芒在等待着他们。

(是编导作业!!!先往豆瓣上堆个

拾荒少年 (2012)7.72012 / 中国大陆 / 剧情 短片 / 张思庆 / 鲍振江 叶昭

 5 ) 底层人物的爱与愁

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对充满感情的主角团,他们从开始的排斥,到后来的互相关心照顾,体现了他们的爱。

拾荒少年对于妈妈追寻,拾荒男人对于女儿的思恋则是他们的愁。

人们无法知道他们是否可以解决掉自己的愁,但是他们可以一起扶持走的很远很远。

影片的剪辑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当拾荒男人和拾荒少年在一座小房子互相追逐时,导演用剪辑将一段时空省略,只是展示了两人“交手”的场景,营造了一段滑稽的场景。

就这样吧,新手...

 6 ) 在孤独中的相互慰藉

拾荒:在孤独中的相互慰藉 ——浅评《拾荒少年》余秋雨说: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拾荒少年》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两个年龄、职业相差甚远的两人,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最终相互温暖、相濡以沫的故事。

导演张思庆用他娴熟的拍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在当下纸醉金迷的世界,两个最底层的人内心的那一丝爱和纯真。

影片无不体现出导演对现实社会人性的冷漠、自私无情的控告以及对底层人民善良与关怀的致敬。

主题是这部电影最触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一个是在外打工,家里有妻女却多年不回家的中年男人,另一个是被遗弃的、在外靠拾荒生存的少年。

看似没有关联的两人,却因一张照片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他们身份不同,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则是想通的,他们都是孤独的。

影片的开头,伴随着局促的配乐,两个人吵起架,男人对少年破口大骂,这为后来男人把少年接到自己家悉心照料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使观众的心灵波澜起伏。

在男人家里,两个孤独的人互相温暖,他们的表情也从开始时的不屑变得温柔了许多,甚至脸上堆满了笑容。

于是,男人便踏上了为少年寻找母亲的道路。

在那次被骗后,少年对他的不理解慢慢变为了厌恶,认为男人想靠他谋取利益。

少年留下了泪水,不知是为男人的低俗品性流泪,又或者是为没有找到妈妈悲伤。

这一幕展现了小人物内心敏感的世界,同时,音乐也逐渐变得压抑。

最终,男人决定带他回老家寻找母亲。

虽然结果未卜,但给观众足足的想象空间,另观众回味无穷,达到了镜头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导演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叙述,批判了社会的人性冷漠,揭示了那些上流社会的人的虚假,而最底层的人物却心怀善良,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致敬,体现出导演的人文主义情怀。

色彩则是本片中的又一突出所在。

影片的开头,导演用大量的冷色调伴随着快节奏来展现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这无不是对城市中人性中冷漠的暗喻。

男人则穿着黄色的暖调衣服,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

而影片中多次出现男人在黑夜中骑着三轮车带着少年回家而三轮车却亮起了一抹微不足道的黄灯的一幕,体现了社会黑暗的广泛而小人物的无助。

就如同人生一样,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无助,那就像漫漫长夜中燃起的一豆灯火。

影片中城市灯红酒绿,繁华的夜景与旧三轮车上用一根棍子撑起的单薄的灯显得格格不入,但相比背景中繁华与五彩缤纷的灯光却不比那摇摇晃晃的灯来的温暖。

而后来在男人家里,用大量的暖色调来渲染温情,达到了诉说人物内心世界的效果。

当男人带着少年回老家找妈妈的时候,导演则又将画面突出为冷色调,再次展现了人性的冷漠和社会的冷酷无情。

通过画面的颜色来塑造人物的形象,是这一电影的成功所在之处,它真正达到了人与画面、与色彩的完美融合。

《拾荒少年》这部影片,导演用他专业娴熟的拍摄手法和对人性的深刻把握为他赢来了金马奖。

影片中描绘的故事无一不是这个社会上时时刻刻都发生的故事。

有人说,艺术取材于生活,再对生活进行提炼,从人生中提炼出的精华就是艺术。

这部影片为我们诉说了两个孤独的底层人民的善良,他们本无相关,最终却走向了统一,蕴含着导演对人性中善良的称赞;对人文主义的写实;对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拾荒少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视佳作。

写于2019.6.1

 7 ) 两个失孤人的温情

本片以边拾荒边寻找母亲的少年为主角,在车站偶遇另一个拾荒老人,两人从不打不相识到了解,相互照顾,和最后拾荒老人决定带少年一起寻找母亲为主线,本片以两位同是社会最底层人物---拾荒者,为拍摄角度,表达了互不相干的两位失孤人,一位失去了父母,一位失去了儿女的底层人物的生存状况和温情需要,让观众的目光投像底层人的生存状况。

编剧按时间和故事的发展顺序自然流露故事,人物结构两位主角互为矛盾,和失主矛盾,和小偷矛盾,和社会的矛盾,最后两位主角矛盾化解,到相互照顾,以致相依相伴。

 8 ) 野蛮生长

世界上每个人都拥有着不可诉说的往事。

电影《拾荒少年》讲述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孩通过了解彼此之间的悲伤往事,互相陪伴,彼此成长的故事。

导演通过大量的特写全景镜头和富有特点的音乐,一方面反映了孩子对母爱的渴望,对家的向往,社会上一些颠沛流离的生活现状,另一方面也传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彼此成长,慰藉心灵的歌颂与赞扬。

表达了导演对被拐儿童的同情与关心,同时也批判了当今一些不良的社会现状。

电影通过大量特写镜头,描绘的人物孤独,悲伤的内心,使得老头这个形象更为立体。

片中还运用了富有深意的全景镜头,在展现老头与孩子所处脏乱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人物被生活所迫的无奈,更能传达出彼此成长陪伴的关系的主旨。

除了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音乐的运用也别具一格,小提琴、钢琴、哼唱、流行音乐,全片的背景音乐呈多样性。

通过时而轻松欢快,时而舒缓悠扬的音乐,在渲染氛围的同时,也调动了观众情绪,给予人与温暖和感动。

同时告诉大家,对现有的东西要有满足感,展现了边缘人虽然很辛苦,但也可以拥有幸福。

影片最大的悬念,虽然是拾荒少年史最后能否找到母亲,结尾处当马跃进得知真相后,带着少年继续流浪,给予人无法挽回的沉痛和悲伤。

本片也运用大量道具赋予电影多种含义,如三轮车是两人相互依靠,彼此依赖于臣服的象征;灯是希望与光明,隐喻两人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生活中的一丝希望;男孩手持的《故事会》是马跃进对小男孩无私的奉献与爱;照片则是情感寄托。

通过一场无果的寻母之旅,在表现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批判了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善,彰显个体尊严,宣扬人性善的回归和对亲情缺失的人文关怀。

在这座跌宕流离的牧马城市中,依然对远方有一丝向往……

 9 ) 小人物的温情

这部影片是2012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学生的学生作品,获得了第49届台北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

影片以小男孩找妈妈为主要线索展开,运用环环相扣的情节向我们叙述了一个温情的故事。

影片的开始,背景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火车站,一个小男孩在垃圾箱里找东西,这时画面切到一个老头身上,老头用报纸捂住脸,贼眉鼠眼的观察着小偷的举动,而后尾随着小偷,捡起钱包打给失主,获得报酬。

但是这里有一个地方处理的不好,小偷在拿钱包里钱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剪辑失误。

老头再一次捡钱包的时候,小男孩出现了,他在翻老头放在门口的袋子时,被老头捉住了。

接着是追逐的过程,这段使用了手持摄影,背景音乐响起,导演运用俯拍,仰拍,特写,主观镜头的拍摄手法相互转换,而且镜头间的转换十分迅速,晃动的镜头和这些拍摄手法带给人一种紧张感。

老头追上少年之后,知道了他的事情,善良的他便把小男孩带回了家。

两个人的故事在这里正式开始。

小男孩刚到老头家里,两人吃饭的时候,运用了一个平拍的全景镜头,两人位于画面的两端,中间一张小小的桌子将他们远远的隔开,对角线的构图反映了两人的对立关系,向人们展示了两人之间此时存在着隔阂。

在影片同样一个平拍的镜头中,两个人同样是在吃饭,构图变为平行构图,在这个近景的画面中,两个人紧紧靠在画面的中间,就像是父子一般亲密。

两个简单的镜头展现了两人之间从隔阂到相互依靠的转变,让观众感受到两人之间真诚的情感。

关系转变后,两人一起赚钱回安徽老家,这段赚钱的过程运用了积累式蒙太奇。

在阴差阳错的过程中老头得知那张照片上的女人不是小男孩的母亲,老头不知道该不该告诉小男孩,这时运用了近景镜头,展示出了老人的不忍心和犹豫。

影片的最后,老人选择了不告诉小男孩真相,以一个缓缓上摇的长镜头来进行拍摄,小男孩和老头走下夕阳的余晖中,属于他们的明天会是怎样呢。

这部影片最好的地方在于主题,都市边缘人物的生活题材和写实化的拍摄手法都带我们心灵上的微微触动。

影片的配乐也恰好的为影片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渲染作用,追逐时富有节奏的音乐提供了紧张感,在火车上时,轻快的音乐表达出归途的喜悦,而影片的最后低沉的配乐,带给观众些许伤感,让我们为两人之间的感情所动容。

作为一部学生作业来说它是出色的,但是作为一部专业影片来说,它又充满了很多的不足,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主题深刻,值得不断努力的片子。

 10 ) 主题很好,结尾很有想象空间

首先,先说说这里面的一些软肋,里面有几个情节很明显说不过去且生硬,故事也没有结尾。

但这不影响他在我心中好片的位置,我花了30分钟看到一部震撼到心底的小故事,何乐而不为呢?

短片的故事,剧情方面还算可以,没有一直以来中国电影一直以来空洞,无病呻吟的剧情情节,不过最好的还是他的结局。

在拾荒大叔回到家,看到他早已成废墟的家,看到他寄给女儿的信,我还是深深对他的生活,未来感到心酸的,在得知小孩的妈妈并没有确实消息,而只是一个某某作家时,他骗了少年,仍然牵着他的手在石头路上带他去穿上新衣去找他的妈妈。

这结尾,就是主题的升华,是点睛之笔。

这结尾 给了观众无限想象,他们两的未来会怎么样呢?

大的会找回他原来的家嘛?

小孩能找到妈妈嘛?

但是虽然寻亲过程就像脚下的石头路一样艰难,未来,看不见的未来会是悲剧还是大团圆呢?

这个了观众很大的思考,也呼吁大家关注社会的这些拾荒这一样的弱势群体。

或许,有一天我们社会更加和谐幸福,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拾荒少年》短评

????我不太理解这个电影的好中年男人捡小孩复杂的设定还是可以的

9分钟前
  • 未注销
  • 较差

不自然

11分钟前
  • prime
  • 较差

如果要求降低一点,可以说这是学生作品,技术还算完善,瑕不掩瑜,能够基本呈现人生的无奈酸楚;如果要求提高一点,只能说这是年轻人的简单尝试,其对苦难避重就轻的解读,以及缺乏现实感的支撑,让主题和情绪落入俗套。

14分钟前
  • 尧耳
  • 还行

这就是现实

18分钟前
  • 辰晨
  • 推荐

立意深度真的很重要

21分钟前
  • 用户名字太长
  • 力荐

忘年交?

24分钟前
  • 卢子干
  • 还行

其实,已经是不错的短片水平了。但无奈的是我刚过完我们学校的电影电视节,看了不少学长的作品,恍然间对接了。拍摄很好,但却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硬梗。我无法释怀拾荒小孩一张嘴一口台湾腔,好在后来说他妈就是台湾人。但……如果是哑巴,也完全不会少戏,反而更有表现力。还是欠打磨。

25分钟前
  • 萨罗迈拉
  • 较差

生硬。

26分钟前
  • Dr.Young
  • 较差

剧情和人物设置上和中央车站无异。好好讲故事多好……

28分钟前
  • 蚂蚁爱米粒
  • 还行

浓重的故事会味道~

30分钟前
  • 段神一
  • 推荐

故事讲的一般,剪辑的一般。演员,呵呵

35分钟前
  • Headstone_x
  • 较差

好久好久没被细节感动了。 在这个微电影泛滥的年代,看到好作品的几率越来越少。

36分钟前
  • Joooooooo!
  • 推荐

小孩说话之前还挺好的……他咆哮完第一句话后……就弱了……

40分钟前
  • 阿卜
  • 还行

还算有才华 但获奖就有点夸张了

43分钟前
  • 斯普特尼克
  • 还行

没什么意思。

44分钟前
  • 小仓斑比
  • 较差

还真是对这种寻找不存在的妈妈之类的故事喜欢不起来。

47分钟前
  • 阿联酋十四阿哥
  • 较差

剪辑烂配乐烂剧情烂 还有金马烂

52分钟前
  • 王尔德
  • 较差

不够很好,但是也可圈可点。

55分钟前
  • 音量
  • 推荐

★★★☆

58分钟前
  • 猴面包树种子
  • 还行

那老头演技真心不错,虽然很多缺点,剧情也不怎的,但看着挺有趣讨喜。北影研究生拿了个金马,挺不简单。

1小时前
  • 肥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