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过斯泰基人,在罗马史里面是很骁勇善战的民族,原来以为就在欧洲的东边,乌克兰那个位置,黑海附近,没想到已经在哈萨克斯坦了。
原来哈萨克斯坦也认为斯泰基人是他们的祖先,不过哈萨克一副蒙古人的长相,斯泰基人是高加索人种,感觉很违和。
专门去查了资料,原来哈萨克自认是突厥的后代,从语言来讲也是对的,不过这个和斯泰基人也没啥关系,感觉和俄罗斯人很像,既认为斯拉夫人是自己的血统,也认为北欧人是自己的祖先。
泰基人居然 还有女战士部落,男女非常平等,女王也很自然,这种平等,尚武,年轻的气息倒也是被哈萨克人继承了,这可能是游牧民族的共性。
想想中国人经常吹唐朝,唐朝的时候以大胸为美,肥胖为美,男女很平等,经常出现妻管严的故事,比如隋炀帝他老爸。
另外民间尚武精神很浓,这些是不是也是身为鲜卑族的基因呢,游牧民族的男女平等,尚武精神以及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了华夏民族里面,让汉族那种以柔弱为美,什么采阴补阳,以退为进的阴柔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说到底唐朝表现出来的文化之所以这么灿烂,外在的这些文化也是游牧民族注入的,而不是汉族自带。
想我如果是一个美国人,看这个片子,也是可以看进去的,里面那种男人之间的对话,平等的气息,跟美国的西部片也很类似,说到底什么是普世价值,卧虎藏龙那种电影可能很美,但是你让哈萨克人或者美国人来看,可能就看不懂,中国这套阴柔的文化未来可以成为普世价值吗,感觉很怀疑,到底这个地球上尚武民族多,还是中国这种喜欢背地里甩手段的民族多,可能还是前者吧。
另外伊朗王感觉太不地道,明明杀了人家的丈夫,却说是别人暗杀的,这种做法,也只有和中国同属古老文明的伊朗干的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伊朗可能也是坏的,虽然中国目前在抬高伊朗的位置,如果全世界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世界都讨厌你,那你必然有悖讨厌的原因。
伊朗王最后勇于赴死还是保留了最后的颜面,虽然和历史不符合,不过哈萨克人这么处理也挺好,这种面对面的对抗我们中国人这么聪明,肯定是干不出来了,比如千古一帝的刘邦,妻子儿女都可以出卖,更何况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民族本来的年轻,体面的劲头过去了之后又没有宗教精神的注入,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会越来越世俗,越来越功利,也就越来越没有底线,这可能也是中国人这么喜欢川普的原因,中国人讽刺的白左,其实就是反应的就是中国社会整体社会素质的低劣,在中国人眼里,川普其实没啥问题,有钱,会吹,玩女人也厉害,至于道德问题,那从来不是我们的考虑对象,有权有势,就是我们的唯一标准
长达2个半小时的电影,因为语言有点不习惯,精彩画面正常速度,叙事画面1.25倍速播放;①剧本条理清晰,但是不复杂,也不拖沓,主要想歌颂哈萨克斯坦历史上的女英雄;②先不谈历史的还原度能有多少,从电影画面的角度来说,起码视觉冲击力是可以五星的;③影片也让我对中亚历史中的人民生活,有所认知了,算是我看过古代草原系列电影中,首要推荐的一部。
④个人认为,另外本片所表达的草原人的气概,或者说是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取长补短的。
小孩姐从小就有当王的气势 勇气 信心
三人敌人的头颅可以“换”一个丈夫
你想选好丈夫了吗?
你知道答案的。
好战士,好父亲,可惜不是个好首领,别人夸两句就带着儿子送人头,劝也劝不住
巴比伦所谓的财富,全是靠剥削底层人民的财富 自由和尊严
女王身先士卒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亚洲中部。
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按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九位。
一次次的失去至亲,母亲,父亲,丈夫,儿子,她没有被打败,反而越来越强大,说服并带领草原众多部落同仇敌骇,
第一次看哈萨克斯坦的电影,没想到还是挺惊喜的。
故事讲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一个女王,托米莉斯女王的故事。
女王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父亲想要将她培养成一个勇猛、聪慧的战士。
但是,女王还没有成年,他的父亲就被族内的人叛变杀害了。
女王逃离到一个新的部落,刚好这个新的部落被女王的仇人威胁,于是,新的部落联合女王一起杀了叛变的人,女王因而重新获得了自己部落的王位。
她还和另一个部落的继承人,阿贡结婚生子,从而过上了平静的家庭生活。
然而,这种平静被普鲁士国王派遣的大使打破了。
阿贡听信了大使的话,只身前往巴比伦,却被杀害。
女王拒绝了普鲁士国王的求婚,决心为丈夫和儿子报仇。
最后,通过联合整个部落,女王英勇战斗成功将普鲁士国王杀死。
因为是中世纪的故事,整个片子都是灰蒙蒙的调子,除了女王和普鲁士国王的衣服,其他所有人的衣服都是灰蒙蒙脏兮兮的,甚至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另外,由于没有电灯,室内也是灰黑的,虽然有火把照明,但还是看不清楚,这个调子很符合实际情况,让观众的身心能够沉浸在中世纪的想象里,对于中世纪历史迷是一个享受。
故事的讲述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制造戏剧冲突,因为女王的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精彩。
电影里面最激动人心的应该就是最后与普鲁士国王的战争了。
总的来说这个战争场面还是可以的,大致还原了中世纪骑兵作战的场景。
航拍的镜头对于展现这种骑兵作战是很合适的,帮助给予观众一个整体画面。
我们每个人看到这种战争场面都感觉激动人心,可能是正如人类简史这本书所说,我们都是杀人犯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面流淌着侵略、抢夺的基因。
毕竟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也正如电影中女王所处的时候一样,由于生产能力低下,大多数民族和部落生存的重要方式就是掠夺其他民族。
女主托米莉斯女王无疑是所有人都尊敬崇拜的人,她勇猛且聪慧。
从女王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统治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聪慧,能够正确判断形势,能够制作出合理的作战计划,是女王的勇猛和聪慧帮助她在自己崎岖的生命中获得了一次一次的胜利。
相比她的丈夫,阿贡,虽然勇猛,却没有足够的智慧,最后才惨遭杀害。
电影也是价值观世界观输出的重要方式,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女主,靠的是勇猛和智慧,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而不是像国内的伪女主戏,靠来靠去,还是靠的男人,而不是自己。
另外,一个女主,也应该是沉稳的,而不是咋咋乎乎。
感觉国内很多电视剧都需要通过女主的咋咋乎乎、圣母情结和愚蠢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部电影不仅重现了托米莉斯女王勇猛斩杀普鲁士国王的历史故事,同时给予所有人看到了我们想要的女性力量。
虽然由于世事艰辛,绝大多数女性都会同前辈们一样,走向平凡和平庸,但是,总有少数女性,她们生来是真正的战士,她们有能力有智慧有野心,能够在艰难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我所理解的女权就是,世界需要给予这样的女性展示自己的平台,需要给予这些伟大女性应有的光荣。
网络上很多骂女权的男性,和许多骂男人的女性。
我觉得这些人,将生活本身的艰辛强加在了对方身上。
事实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婚姻都是互利共赢的。
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如果不结婚,其实会过得更不好。
离了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你也不会走向暴富。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只有我们男性和女性,和谐共处,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或者获得一个更容易一些的人生。
女权,是曾经没有的东西,女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本身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理性客观的思索,在述说自己的利益和付出时,也考虑对方的利益和付出。
通过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我们会探寻出一个适合我们新社会的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机制。
最后我想说,正如托米莉斯女王一样,智慧是我们每个人很重要的东西。
公元前五百年马萨格泰的王妃生下一个女儿之后去世,最后给女儿起名为托米莉丝。
想要一个儿子的马萨格泰王把这个女儿当成儿子一样培养,教她骑马、剑术、搏斗。
由于马萨格泰内部的权利纷争,王被部落里的奸臣所害,皇室子嗣只剩下年长的多米莉丝一人被护卫和亲信保护带走,多米莉丝发誓要夺回父亲的一切重振马萨格泰部落。
多米莉丝的周围灾难不断,护卫和亲信栖居的诅咒森林被一伙游牧的强盗偷袭,又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此时已是少年的的多米莉丝这次没有逃避而是只身一人找到那伙强盗手刃了所有成员并且身负重伤。
她用最后一口力气爬到马背上,保住了性命。
一个游牧部落的女战士发现了她,部落的女酋长治好并且收留了她,她开始在这个部落里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女战士。
这个部落里的女战士有一个婚嫁习俗——集齐三颗男人的头颅就可以选择自己的丈夫。
女战士问多米莉丝你杀的那伙强盗有几个人?
多米莉丝说:省着点算可以选两个丈夫。
日复一日的训练加上背负的仇恨九死一生的经历让托米莉丝变得勇敢而又谨慎,强大而又冷静。
当她看到来部落拜访的仇家的时候她对同伴说:我的心让我现在冲上去杀了他们,可我的理智告诉我现在还不是时候。
仇家联合花剌子模部落和其他部落想要托米莉丝的本家对他们俯首称臣,本家意识到自己当年下的那盘棋是时候收尾了。
本家的首领叫来了多米莉丝,跟她说出了实情,如果不想屈服的话只能和花剌子模宣战。
部落想要和另外一个部落结盟,那个部落的王子是多米莉丝喜欢的一个战士叫阿尔贡。
战场上,多米莉丝打头阵,上来就指认两个杀父仇人,敌人的军队里有一半是多米莉丝原来部落的战士,看到上一任马萨格泰王的女儿还没有死而且还是一军之首前来复仇,立马把两个奸臣以及他们的党羽包围起来,多米莉丝骑马上前将两个仇人刺死,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夺回了王位。
收回部落之后多米莉丝重整旗鼓和之前的本家以及结盟的部落继续壮大准备对抗更强大的花剌子模部落以及他的其他联盟。
这时候多米莉丝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她提出采用迂回包抄的作战方式,先假装败退,拉长敌人的战线再在侧面埋伏一部分士兵,在阵线里面找出力量薄弱的地方然后进攻。
这时候前面的部队再折回战场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她们通过这种打法赢了战争,阿尔贡也在战场上向多米莉丝表白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战争结束之后多米莉丝和阿尔贡完婚并且生下一个男孩,脱下战袍,开始专心治理部落。
过了十几年,一伙波斯人逃难到马萨格泰部落,用金器和各种先进的技术获取了部落的信任,得到了部落的收留。
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就提出想要回到波斯,因为波斯城市的建筑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集市上的人和地上的沙一样多。
阿尔贡被他说动了,他也想部落更加安定繁荣,于是想跟波斯人一同去看一看强盛的波斯王朝。
虽然多米莉丝表示对这个多话的波斯人很担忧,但还是不能阻挠丈夫。
阿尔贡带着儿子随着波斯人一行去了波斯王朝。
到了那里,阿尔贡发现波斯王朝虽然更加强大但是远没有波斯人说的那样好,虽然集市上挤满了人,但是有钱人和乞丐一样多。
他们草原部落虽然不怎么富有,但是没有人上街乞讨为生,因为在草原人看来,相比物质生活的优越,有尊严的活着更为重要。
到了大殿上,波斯王坐在几十级的台阶上跟站在下面的阿尔贡对话,更加体现了对他们的不尊重。
而且波斯王还想要他们归降,想让他们不战而屈,就更加不可能。
谈话结束,两方不欢而散。
此时波斯大帝还是尊重阿尔贡的,直到波斯人上前提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他认为寡妇更加好说话,于是劝波斯大帝不要让阿尔贡一伙人站着走出王城,等事情过后再去和多米莉丝联姻,一举获得整个草原的统治再西进埃及扩张领土,一番话打动了波斯大帝。
当天晚上,一番歌舞升平之后,波斯人把乐师赶走叫进来一群士兵把阿尔贡一行人全部杀死。
托米莉丝让从小跟着自己的提耶尔秘密跟着阿尔贡以防万一,提耶尔发现阿尔贡没有出城于是立刻快马加鞭赶回去向托米莉丝报告,托米莉丝知道之后悲痛欲绝。
此时波斯一行人还在沙漠中用骆驼托着阿尔贡和王子的尸体在回马萨格泰的路上。
波斯人回到部落对托米莉丝说阿尔贡一伙人是在回来的路上被强盗所杀,他们已经将那伙强盗抓住并割下了他们的头皮。
此时托米莉丝还未从悲痛中走出来,看到丈夫和儿子的尸体听到波斯人可笑的说辞只是冷冷说了一声:“将他们好好安葬。
”葬礼一结束,波斯人就向多米莉丝提出波斯大帝想要联姻的计划,她把波斯人带到空旷的场地上,召集所有的族人,对族人们说:“波斯人在他们的城市里杀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并且跑到我们这里说要和我联姻,你们能答应吗?
”族人们的愤怒声音此起彼伏,波斯人知道自己的谎言败露百口莫辩。
托米莉丝亲自上前把匕首插进波斯人的胸膛,然后转身对自己的族人说:“事已至此我们绝不屈服,如果波斯来战我们就战斗到底,哪怕最后剩我一人。
”族人群情激奋支持他们的女王。
只有族里面的祭祀被吓破了胆,他深知波斯帝国的强大如大象,而他的草原部落跟波斯比起来如同一只蚂蚁,蚂蚁怎么能和大象抗衡?
祭祀到了晚上在一堆篝火前自焚,这一点没有动摇托米莉丝的决心,她当晚又重新穿上战袍。
她也知道自己无法和强大的波斯抗衡,于是召集来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强大自己的力量。
起初其他部落除了他的本家部落和阿尔贡的父母没有人同意加入进来。
多米莉丝说:你们以为我是想给自己复仇,但是波斯帝国的野心持续膨胀他们今天能这样对我们明天就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对你们,我们的游牧草原总有一天会被他们占领。
看到托米莉丝的决心和远虑所有的部落都加入了进来。
波斯大帝知道自己的信使被杀,亲自带兵南下要扫平游牧部落。
长途跋涉的过程中,托米莉丝不断派军队夜袭扰乱他们前线部队的睡眠,同时制定了更加详细周密的作战策略。
相比于之前的迂回包抄战术,这次在军队中增加一百精锐铁骑,迂回时有一支军队进行掩护在战场中寻找波斯大帝,擒贼擒王。
以此对抗数百倍自己战士数量的波斯军队。
战场上托米莉丝的几员大将和大臣先后战死,百人精锐被杀的所剩无几,但是波斯大帝也已经被锁定,从小受到托米莉丝亲自培养的提耶尔以一敌百杀出重围先是砍杀士兵最后杀死波斯大帝的守卫,直取波斯大帝的首级。
这时候波斯军才反应过来他们的王已经死了,大势已去,于是四散而逃。
最后提耶尔亲自将波斯大帝的首级交到托米莉丝女王的手上,女王终于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报了仇,也意味着整场战争的胜利,由此西北弱小分散的游牧民族战胜了强大的中东波斯王朝换取了百年和平发展的繁荣。
上次对古装片产生这样的敬意还是三年前看的一部英剧《禁忌》。
作为一部古装电影最为基本的是还原历史,并不是说就要花多少钱,这体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电影的态度。
在这方面我们拍了不少的古装电影其实都不能称之为古装电影。
甚至称不上对于历史的尊重,更别提尊重电影了。
当然我们有足够长的历史可以拿出来供这些后辈来戏谑,但是记不清有多久没有看到过严谨的国产史诗电影了。
我们的电影工业已经与国际接轨,电影市场也成为全球第一,反观哈萨克斯坦人,还在拿着600万美元的中等成本预算拍着这样体量的电影。
好的工业和市场环境缺少的只是一颗对待电影的真心。
科普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真实的托米莉斯女王生卒年月已经没法详细考证了,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前500多年那段时期,那个时候中亚草原地区零零散散的分布着很多原始游牧部族,统称为马萨革泰人,很多部族正经历着从母系主导向父系主导变更的交替过程中,所以其实称其为“女王”并不十分准确,称为部落联盟的女酋长可能更合适一些。
那时候中亚地区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依附于古波斯帝国的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虽然时不时的用强大军事实力压迫草原部落,但由于草原游牧部落的分散性和草原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打法,更多的时候反而是花剌子模被彪悍的游牧部族经常的侵扰。
而托米莉斯和她的部族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掠夺侵扰中逐步壮大起来,直到让强大的波斯帝国感受到威胁,帝国统治者居鲁士带着十足的自信要亲自去征服这些游牧部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斯帝国与马萨革泰人大战。
但是居鲁士过于自信了,大军在长途跋涉中不断的被游牧部族袭扰,还没开战就已经草木皆兵疲惫不堪。
托米莉斯带领的马萨革泰骑兵充分利用主场优势,硬生生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军,据史料记载,双方的军队把所有的箭矢都射完了,而以步兵为主的波斯军队在失去了弓箭的保护后,完全成了游牧骑兵冲杀的靶子。
双方杀的昏天暗地,波斯大军最终溃败,居鲁士大帝也被斩杀在阵前,数万远征的波斯大军除了零散四处奔逃的以外,大部分成了游牧部族刀下亡魂。
居鲁士大帝的战死让当时看好波斯的各方势力大跌眼镜,原本被波斯征服的很多民族也蠢蠢欲动,好在他儿子冈比西斯二世也不是吃素的,对内压服了各方势力,对外继续扩张,才没让波斯帝国轰然倒塌。
此役,暂时阻滞了波斯帝国势力向东扩展的野心,也延缓了波斯帝国侵占埃及的步伐,继续让中亚地区各种小国家小部落处于分散割据的状态,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涉足此地也没有完全征服这里。
再后来就是匈奴的崛起和百余年的汉匈争霸,汉匈势力所及,这片地区的众多部落小国基本没什么原则,就是实用主义随风摇摆,谁强就听谁的。
托米莉斯大杀四方的时候,华夏大地上正处于春秋中期,诸侯争霸如火如荼,晋楚两国打的不可开交。
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少有人踏足,加之北方匈奴尚未崛起,所以大家基本也没什么交集。
简评一下本片1. 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真实再现了古代中亚游牧部族的生存状态。
2500多年前的的中亚草原,资源匮乏和生存环境险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信奉实力至上,没有那么多闲功夫坐下来讲什么仁义道理,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不给就抢、不服就干、不听话就直接弄死。
能活到最后的,都是人狠话不多的,说太多的基本都死得早。
2. 大规模的冷兵器战斗场面也比较实在。
无论射箭坠马,还是砍人捅刀,都能体现那个冷兵器时代应有的力量和残酷,各种搏斗细节一点也不输于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水准。
在亚洲影视界,这点难能可贵。
3. 受限于资金预算,如果能再现一下巴比伦的辉煌,把战斗场面再做的宏大一点,就是一部完美的古代战争题材的商业大片了。
总之,还是值得去大荧幕看一下的。
我最喜欢的是片尾的这段文字~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宁静
居鲁士大帝(前603年~前530年12月4日)即居鲁士二世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故事来源于希罗多德,从历史角度上来讲事迹,亦真亦假,不好判断~一句话总结~不负众望的史诗片~!
情节上是有很多问题。
但是看看哈萨克斯坦这个地名,就知道这个电影已经是很牛逼了。
就冲演员翻身下马的动作,就知道在这些细节上用了多少心思。
了不起,竖起大拇指。
情节上的问题还是在人物和设置上。
捡回来的孤儿终于在最后高光了。
这在剧情上不算太复杂的安排。
你老公跟居鲁士都太任性了,他们确实不适合搞政治。
最终的对决还是很乱。
战阵很多地方看不出来有啥作用,甚至广角镜头都没有展现出阵型的重要性。
盾牌兵一脚踹开实在让人无奈。
但是看来看去,从人物着装,场面调度。
《指环王》可能比不上,但是比国内炒IP的美颜电视剧还是强百套。
和波斯的最终战戏份有点太少了,太精简了。
这不应该是本片的重头戏才对吗?
居鲁士最后喊了不下三次,派出不朽军团,然而愣是没给波斯不死军一个出场镜头。
正常来说,不是应该用镜头语言描述一下敌人的强大,侧写主角的英勇吗?
在《斯巴达300勇士》中,波斯和它的不死军就被黑得体无完肤了。
并且那种拿着双刀的形象和史实仿佛是完全不符的。
而在《托米丽司女王》中,波斯不死军仿佛又是以那种双手武器的形象出现的,有点像维京人在影视形象中的那种双手斧,尽管维京人这种影视固有形象也与史实相悖的。
看介绍的时候还说本片很考究,是只针对斯基泰人考究?
而每次都被动出场的波斯不死军,也快要被搞成双手武器的固有形象了?
伊朗真的不自己拍一部电影来为不死军正名吗?
小成本电影能拍出这个效果挺让人惊喜了!
让人有更多的去了解哈沙克斯坦的欲望,这大概就是文化传播的力量吧,挺佩服的!
给4星吧!
主演都还不错,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影片还特地去查了一下托米莉斯女王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情况,嗯,怎么说呢,挺感慨的!
希望我们也能多拍出这样的片子,有利于文化传播🧐🧐🧐
前半部分有点拖沓,套路
白日光明,夜晚寧靜。和平来之不易。创立波斯帝国的「世界之王」死于亚洲大草原马萨格泰女王战士的铁剑之手,头颅被割下。战争发生在荷马史诗成书之后三四百年、基督诞生之前五百年。那是人类凭勇气和智慧生存的时代。昨天读段晴教授《神话与仪式》,研究西域种族与文化,写到于阗的氍毺(一种西域古花纹毛毯)和戴尖帽的人种——希罗多德《历史》中提到的黑海北部的草原部族——斯泰基人。这部电影里就有这种戴尖帽的草原部族。这是有关草原部族和一位伟大女王的往事。
还不错
马萨格泰人和当代哈斯坦的本质联系又有多少呢?只不过是占有了这个地方,就能够被称作先祖,其民族情怀堪比罗马尼亚与达契亚人
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电影失去悬念就变得寡淡了,战争场面貌似宏大,但细节表现差强人意,女主戏份很多但表演欠奉,大多数时候面无表情,经历了很多人生的大喜大悲,按理情感的变化是很大的,根本没有表现出来
这就是当年在河西走廊堵我祖先的那些人吗...在哈萨克人自己的镜头还原下都显得如此野蛮,也难怪当年的中原人会看不起他们
哈萨克斯坦电影少见,吸引到我的葬制部分
算是我看过的还原度比较很高的电影了对历史的尊重做到了令人惊讶谁都想不到这是一个人口都不到深圳的国家拍的
作为史诗电影,剧本故事处理的非常扎实,而且拍的也一点不拖沓,非常可贵,在托米莉斯这一女王形象上也是很有英气、胸襟和韬略,联合各个部落,用战术复仇并杀死居鲁士大帝,也是铸就了一段伟大的草原历史。
应该叫托米莉斯酋长。拍的挺认真,情节稍微单调。
哈萨克斯坦战争片,女性史诗。放在好莱坞和国内确实不够有特点,但是对于哈萨克斯坦本国来说,能做到这么大一笔制作去关注女性题材,应该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儿吧。
以托米丽司女王杀死居鲁士大帝的历史传说为蓝本,拍出了一部具有中亚风情的古装战争大戏。服装道具参照了历史文献,非常考究,盔甲样式繁多且精美,和千篇一律的好莱坞古装电影风味大相径庭。女王的几套盔甲和服饰都有出处,甚至连出场不多的居鲁士的几套服装和盔甲样式都是参照古画像设计的,足见其用心程度。据说影片还特地还原了斯基泰语,实在难得。故事倒是很平淡,战场调情和灭门复仇等套路都不新鲜,商业大片的剧本创作还是挺一根筋的
挺大气
一个人不能通过破坏世界来创造未来。
女王嫁人后也不免要做贤妻良母
很套路的民族英雄片……英雄磨难成长伟业什么的,老公娃儿做炮灰,缺乏亮点细节……最后就那么轻易干掉居鲁士了(萨拉丁扮演者,不过这里不出彩)——喜欢斯基泰人的尖帽子,不如文明6里继续扮演女王:)
7.5分。要不是这片子还真不知道草原上出来过这号人物~~哈萨克斯坦人能拍成这电影让人敬佩。故事走的是传统的正剧路线,结构也很工整,细节上更是非常用心,草原民族的视角真的挺不一样的。对比一下,我们啥时候也能实实在在大投资拍点这样的片子啊?汉唐明都有的是故事,要我说如今的民族政策真的有些走偏了,连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说法都跑出来了,再这么下去我们自己的东西都快要被忘了啊~~~对比下哈萨克斯坦人捧2600多年前的人物,我们羞不羞啊~~~~
“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黑夜安宁。”哈萨克斯坦的史诗级电影大片,上古时期马萨革泰人与波斯帝国大战真实故事改编,放小厅可惜了!虽然有些复仇的环节太过简单粗暴了,但瑕不掩瑜吧,很喜欢这类女性题材的电影!就是女王作为一个人来说也太苦了,全片几乎就没有笑过。哈萨克斯坦电影周看的唯一一部了。原本上周的开幕影片《爱国者时代》莫明其妙取消了(据说改内部包场),只剩这一部有时间看了,全部电影周都安排的小厅。散场出来大厅《卡门》第二轮已经开始了。一开票就买了今天这部。某些并不好笑的镜头现场有人突然大笑或大声说话,似乎是坐一二排的哈国人。内嵌中字。应该是用哈萨克语吧,现在他们都用俄语了。阴天小雨,资料馆2号厅,售罄。现场有些空位。今天大厅又没开海报灯,而且小厅定帧滚动海报就没有哈萨克斯坦电影周的。
骑射兵种确实不好破,就得打防守,打进攻就是有这种变数
粗糙的质感,中规中矩。游牧民族冶金都不会,哪儿来的刀剑?少年女王怎么象是金发白种少女,成年后恢复成中亚黄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