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之屋
Viceroy's House,乱世伤痕:末代总督的秘密(台),总督府
导演:顾伦德·查达哈
主演:休·博纳维尔,吉莲·安德森,曼尼什·达亚尔,胡玛·库雷希,迈克尔·刚本,欧姆·普瑞,大卫·海曼,西蒙·卡洛,丹兹尔·史密斯,内拉吉·卡比,坦维尔·加尼,莉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印度,瑞典语言:英语,印地语,潘加比语年份:2017
简介:2017柏林影展主竞赛展映。1947年英国政府指派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公爵,协助二次战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的独立与和平政权转移。在总督之家内外,大至民族之爱,小至男女私情,全部纠结在这动盪震撼的史诗里。 纪念印度独立七十年,集结英、美、印度三地影坛金奖团队打造钜作。本片是英国籍印度裔女导演古兰德恰达,根据其祖父母跨..详细 >
宗教信仰自由六个字的可贵。巴基斯坦和印度国家边界线的来历。
了解一些历史吧,还行。
吃狗餐鸡肉的总督夫人和女儿。纠结不可决,决则得利。
其实译作《建国大业(印巴版》更妙,从来没有关注过印巴分治这段历史。片中描绘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局,也有个人的爱与离别,有点有面,不错的一部电影。特别是历史人物甘地、尼赫鲁、真纳的扮演者神似,有个细节,当印度人民欢庆独立建国时,国父甘地赤身睡在露台上拒绝庆典,他不愿看到分裂的印度。
当个历史片看看三星半
很严谨的历史剧,重现了40年代的印度,和走向日落的日不落帝国。电影非常注重细节,宣布印巴分治以后,总督府内每个佣人,包括每一件东西都分别打上国籍。但是却对那段血流成河的历史没有过多描写,数十万人的性命只总结成电视闪过的几个画面。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我尽然看出春运的感觉……
就个人观影体验来说,3.5星比较合理。故事以客观视角展开,分别从印度人和英国人两个角度推进。为了常年累月殖民统治更容易,殖民政府利用不同宗教信仰挑动人民内斗,最终结出的恶果造成印巴分治和无数生命的消逝。影片把这段故事的背景交待得比较明白,也演出了印度独立前各方各怀心思博弈的复杂情势,还有不同教派冲突的惨象和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也让人印象深刻。不过总是感觉影片多少有美化蒙巴顿的嫌疑,把大锅都甩在后来的爵士和唐宁街,还有印度政坛的各位大佬身上了。看完后其实有点悲哀,无论是英国的搅屎棍们还是印度的各位大佬们,通过各怀心思的谈判与争论,就将数以百万千万计人民的命运彻底改变,他们不得不离开原本熟悉的故土流离失所,他们不得不从和谐转为对立,甚至武力相向。更悲哀的是,爱不知是否能永恒,但印巴的仇恨却一直延续至今
属于让人郁闷为啥要拍电影的一类
标准BBC
3.5 开头一片祥和繁荣,大家带着希望,一步一步走向我们已经知道的悲惨结果。工整,主旋律,煽情,没有明显的瑕疵(听起来好像奥斯卡候选),但觉得爱情线过于刻意,结尾不好。大型印巴分治历史感性教育栏目。
野心太大,反而讲不好什么故事。甘地这个角色还真挺像的,但除此以外如同过家家。而且还有几分尴尬。一个国家到了那样的地步,又依赖又抱怨……这又不是青少年的叛逆期。
很感兴趣的一段历史,感觉表现的还是客观中肯的
2星给流畅的叙述,1星给演员的表演,1星纯粹个人给科普了我不太了解的历史。说不上特别好,可还是值得一看。
完全是站在英国人的视角的,但是想要探讨下去的东西不多。导演大概由于自身经历而采用这种十分感性的方式,这种方式用来讲述小人物的感情是可行的,但不适合用来讲述一段历史
甘地传展现了一个圣人形象,而这部电影则是站在了蒙巴顿的视角上,有点赞美蒙巴顿的意思,这两部电影各有特点。
南亚次大陆上印巴之间各民族、各宗教的冲突和矛盾远超世人的想象
英国BBC出品的又一部佳作 讲述不为大部分国人所知的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建国史和人类史上最惨烈的动荡迁徙 涨知识了 剧情很有张力 值得一看
一部简短的印巴分治史,算科普吧
国家风雨飘摇的命运,乱世的爱情。又见男神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毕竟这是一部影片,自然是无法还原当时的最真实情况的,也不能对其太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