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1、2都很不错,只是木乃伊归来的结尾实在有问题,先是蕾切尔·薇兹死而复活,特别是安娜苏突然弃伊莫顿而逃,好像不能自圆其说,有小小的瑕疵。
我是这样看的,有点老套和说教(:男女主角这对,从相遇、相知到相爱,到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生了孩子,互相支持和依靠,他们的感情是很有基础的,是真爱;而反观安苏娜和伊莫顿,虽经千年的洗礼,他们的爱更多的是来自于欲望和自私,追求一已的私欲而不择手段,最后安娜苏逃避了,也是情理之中,因为毕竟求生是人的最大本能,伊莫顿举手之劳都不救馆长,安娜苏当然可以一走了之,他们只是两个离经叛道的人走到一起,他们只是在互相的身上找到了一种自我的价值,不是爱,一旦这种互相的需要消失,就bye了。
前面一个小时很精彩。
除了吐糟一下秀恩爱能不能看一下场合,以及熊孩子真可怕!
后面是什么鬼,莫名其妙让女主死了,不是说神不许打扰死者吗,还让女主复活。
简直是混乱。
此外把伊莫顿这一对刻画的太差了吧。
忍受了千年虫噬之刑的人会贪生怕死一点拼命的勇气都没有。
还有他是那么高傲的人会甘心做仆人。
哪怕是计策,我也不觉得他会低头。
很小的时候看过木乃伊1,一直觉得这个反派是童年阴影。
今天连看两部,觉得他是个厉害的高傲的反派,不是那种会使用阴谋诡计的人。
实在是不能接受这样的转变。
说到这儿我还要吐糟一句,人家是个法师,你神把人家的蓝清空了,让他和一个战士打,而且还是个狂暴化的战士。
这算哪门子的考验啊,这不摆明了耍他吗。
然后是他的爱人。
一个能为他自杀的女人,竟然最后会不管不顾。
啊,我实在是理解不了。
哪怕最后是救他一起死的结果也好啊!
唉...女主角的哥哥和那个侍卫是我比较喜欢的两个角色。
一个是平时逗的要死,但是关键时刻既不会出卖朋友,又能够弹无虚发。
还有一个虽然不苟言笑但是又能打又能指挥。
前面给4星,后面勉强给2星。
所以综合一下给3星。
1.为什么坏人之间就不能有永恒的爱情?
这个问题需要问问编剧2.岩石的那个蝎子王造型很失败,把我雷得不得了。
3.不如第一集精彩。
第一集算是旧瓶装出了新酒,第二集就完完全全沦为平庸的商业片了,而且片中的小虫小怪数量特别多,多得有点让人反胃
故事升级,场面虽比不上《特洛伊》、《指环王》,但也比《冰与火之歌》强,至少人头够数;最后女主救男主与反角形成鲜明对照,真是枉费了男反角的千年痴心,不是心如死灰而是全身心已成灰,建议就不要再归来了,再归来必须吹口气便通令全球,而这样就失去了男反角本身的意义了。
之外,女主之弟的耍宝也不唐突,男女主角到处秀爱,还有他们人小鬼大的孩子,都试图阐明这是部有层次的老少皆宜的片子。
诟病的地方是,主角以一敌数,大难不死,说不过去,这是好莱坞动作片乃至动作片的通病吧,烧水哪没有水垢;还有,巨石的发型和它的战斗力显示它是太监蝎子吗?
很多人应该都不明白为什么三千年前愿意为伊莫顿牺牲的安苏娜在最后的紧要关头会弃情郎于不顾而自个逃跑。
其实我觉得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三千年前她知道只要伊莫顿能逃就有办法让她死后复活,虽然后来失败了,但伊莫顿不是又在三千年之后再次将她复活了嘛,可惜在第一部中又失败了,但在这第二部中却成功了(投胎之体找回了灵魂也算复活了)。
而结尾这次她知道进去救的话非常大概率会一起死掉,跟三千年前那次相比根本就是没把握的事情,毕竟,她现在是活着的啊,没道理过去送死啊。
伊莫顿会死?
关我屁事,反正这次还活着用不着他了。
他是情郎?
哈,男人嘛,死了一个再找过,你大概忘了我是坏人了吧?
老娘可是非常心狠手辣的,当年法老王我都敢狂刺,更别说不救伊莫顿了,跟他演了这么多感情戏算便宜他了。
次之就是,安苏娜在死亡复活的折腾中循环了好几次,也就是说,本来受尽煎熬的你正准备逃出生天呢,结果又被拉回去轮奸了,后来好不容易又逃出来一会,没想到又被抓住重新开始轮奸,经历了三次超级痛苦经历的你最后终于真正逃出来了,难道你还想再回去被轮奸吗?
最后安苏娜抛弃伊莫顿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她有可能还是想救伊莫顿的,但是一想到如果再死的话就要回到以前那种痛苦煎熬的阴间恐怖地方了,超级巨大的恐惧阴影跟那救得到伊莫顿的超微小希望相比,还有比自己逃命更合理的选择吗?
综上所述,千年之恋只是人们的意淫结果(当然你如果说伊莫顿是真心的我不怀疑,但要说安苏娜是真心的我持大大怀疑态度)。
如果你还不信,那就好好研究一下伊莫顿最后那复杂的表情吧,那是一种绝望中带着觉悟的超级复杂情感之表达。
也就是说,大家都以为这是段超级感动人心的千年之恋,而伊莫顿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现在他总算明白,他还是那么深情,而她,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个机会主义者。
说现代版本的安苏娜是古代安苏娜的转世,这一点其实本身没法证明,可能只是一个相貌非常相似的人,即使是这样,也不意味着她就必然要真爱伊莫顿,何况她之前都没有古代的任何记忆,她参与复活伊莫顿的动机是什么?
虽然因为是“转世”听上去显得顺理成章?
但人会不惜代价就爱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吗?
伊莫顿也说她也只是躯壳。
而那这样来说,她为什么要复活伊莫顿并和他在一起,我觉得是利益大于爱情,因为杀死魔蝎大帝可以一起统治世界。
而古代的安苏娜纯粹为了爱情和自由。
当伊莫顿给他找回古代记忆和灵魂的时候,她的现代灵魂还在(她不是通过死亡后灵魂被替代的方式复活),即融合了古代现代两种灵魂或者只是添加了一段古代记忆。
而拥有现代灵魂的她在生死关头是不愿意冒极大的死亡风险救伊莫顿的。
类似于伊芙琳虽然也拥有古代的记忆和印象,但她也是以现代的人格记忆为主体,不会太纠缠古代的事,比如不会忙着复活她古代的法老老爹。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而在现代,她是深爱奥康纳的。
说实话,看完之后,有点三观不正。。。
伊莫顿这小伙笑起来的时候,真是好看那。。。
一开始,就不太喜欢苏安娜这个人,偷情,弑夫。
看到后来苏安娜为了逃命,丢下伊莫顿。
好气愤原来三千年的爱情,抵不过一场生死。
伊莫顿如若不是为了复活她,也不会被法老的侍卫逮住。
如若不是为了复活她,也不会在1中留下伊芙的性命,导致自己失败。
而苏安娜它让人失望了,她没有把他推下尸海,却让他的整个世界黯若尸海。
但是影片中,真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无论伊莫顿有没有法力,都可以复活人(从小男孩复活他妈妈可看出)而且,愿意复活苏安娜,且为她拼命的,只有伊莫顿。
苏安娜没理由不去救伊莫顿。
还是,苏安娜爱的真的只是权力。
爱情不过是其中装饰。
伊莫顿没有了法力,自然无法给苏安娜想要的世界。
所以
2001年,动作奇幻冒险电影《木乃伊归来 | The Mummy Returns》呀呀和第一部已经不是一个水准了,真的是木乃伊归来,也是没什么可以编的了,让一个木乃伊活了再死,死了再活是不是有点太没意思了。。
起码换一个木乃伊啊。
第一部法老的未婚妻,因为惊艳 这部的戏份真的是非常的多,但是现代的装束还真不如古埃及的时候好看。
这部更加入了神秘的命运指引的色彩,还有说是前世的俗套剧情。
强森真的是电脑特效的悲剧。。
不过能因此拿到蝎子王外传也不错。。
爱情故事已经沦为家庭叙事,3000年的爱情最后被别人秀了一脸,什么玩意。。
阿努比斯的大军。。
就是沙包啊。。
只是数量庞大。。
感觉面对现代武器想征服世界就有点尴尬了。。
挺好的绿洲木有了。。
真是土地荒漠化呢。。
就说沙暴大脸的镜头很经典。。
这里又用水的。。
真的是怎么骗钱怎么来啊。。
毫无新意了,男女主的颜值都掉了。
虽然和第三部那么惨比起来是没有可比性。。
但是依旧不咋地了。
小正太很可爱-我是蝎子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木乃伊又双叒叕活了,木乃伊又双叒叕挂了。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这一石破天惊的推断。
很长的时间,这个推论都被当作一个笑料。
然而,400年之后,也即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由30万奴隶所建造。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拐点,穿过漫漫的历史烟尘,400年前,那个叫布克的小小钟表匠,究竟凭什么否定了伟大的希罗多德?
何以一眼就能洞穿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
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多玛斯对布克产生了强烈兴趣,他一定要破解这个谜团。
真相一步步被揭开: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
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制作大师,囚禁期间,被安排制作钟表。
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入狱之前,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布克苦苦思索。
起先,布克以为是制造钟表的环境太差,后来布克越狱逃跑,又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在更糟糕的环境里,布克制造钟表的水准,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
此时,布克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
在布克的资料中,多玛斯发现了这么两段话:“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正因为如此,布克才能大胆推断:“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
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绝不可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布克后来成为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
瑞士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布克的制表理念:不与那些强制工人工作或克扣工人工资的外国企业联合。
他们认为那样的企业永远也造不出瑞士表。
也就是说: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电光石火,石破天惊,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
当前,我们的教育生态,恰恰就是以束缚、控制、压制、监管为特征;以大负荷、高速度和快节奏为根本;以每节课都是最后一课,每次测验都是最后一考相要挟。
我们把水灵灵的教育业,弄成了干巴巴的制造业。
我们只有制造,没有教育。
我们只有统一模型的产品,没有千姿百态的学生。
教育,绝不可能在恐惧中产生。
恐惧会让学生失去生命的安全感,在这种倾斜之下,学生的心灵只有小心翼翼地自我保全,没有活泼泼地主动发展。
这样的制造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心灵,既不会完整,更不会幸福。
最要命的是,久而久之,一种平和的,充满好奇心的教育禀赋逐渐沦丧了。
世界一片黑暗。
而真的教育必须是:你的心不再被恐惧占领,不再被理想、符号、词语所裹挟,你必须敞开你所有的心灵和毛孔,直接和世界肌肤接触。
你能闻见世界的味道和气息,触摸到它的柔软和质地,你的所见才是真实、永恒、不受时间限制的东西。
当然,你要真正的实现它,还需要深刻的洞察力、领悟力以及坚忍力,你得永远保持你的敏感,并且和惯常的习性赛跑。
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
我们必须杜绝依赖,依赖某个人或者某个观念,通过依赖激励自己,就会产生恐惧,这是虚假的激励。
教育必须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事都能激励人。
叶片的落下、鸟儿的死亡,人们的行为举止。
如果你注意这一切,你就一直在学习。
保持永不停息的探索的心灵,从观察、挣扎、快乐与眼泪中学习。
当我们永远处在发问之中,做一个世界的探询者,并且努力寻找事情的真相,我们就永远处在发展之中。
人本来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但却知道自己不完美,并努力使自己完美的一种生物。
不断地累积,不断地丰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这是人的局限,也是人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说他什么都知道了,那么他已经是死人了;如果一个人认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但一直在发现与了解,他不急于寻找终点,也不想达到什么或变成什么,只问攀登不问高。
这种人才是活生生的,这样的人生就是真理。
金字塔必须由自由人建造,教育,也必须在自由中产生。
唯有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闲暇,创造的快乐。
我们每天都在创造,我们为自己的创造而感动,我们独立赋予自己学习的意义,选择我们自以为有价值的生命质感。
这个时候,我们的灵感在飞扬,思维在穿越,微笑和友谊都在潜滋暗长。
为了自由,我们还必须摒弃经验。
经验不能使人自由,透过经验学习,只是根据个人原有的局限所造出来的新模子,这个模子会阻碍人找到真正的自由。
榜样有时候也是。
自由是对自己的不断认识,从而达成的对人和世界的认识。
遗憾的是,现在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自由。
对自由最大的压制就是教训,我们只有教训,没有教育。
教训和教育,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我们往往把“教”与“训”混为一谈;但是在儒家两大作品《论语》和《学记》中,不但根本找不到一个“训”字,甚至连“教”字也用得极为少见。
“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地“学”比被动地“教”更为有效,因此《论语》中有56个“学”字,《学记》中有48个“学”字,远远超过“教”字出现的频率。
教育,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可能发生。
为了提倡主动学习,反对强加于人,孔子不仅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主动学习的愉悦感受,还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等谆谆告诫。
真正的教育不应有也不会有训的成分;舍此,我们何以解释“教学相长”?
师生围绕着问题,共同经历或者重新经历原初发现的伟大喜悦。
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则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
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地控制他的作为,自动地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
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以至于诟骂,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
”而一个可怜虫注定是教育的残次品。
如何制造出金字塔,注定是那些自由的人。
教育,如何真正地发生?
注定要让学生获得自由,免于恐惧。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永远不会培养出真正的大师。
真正的大师不会在恐惧和束缚中产生。
如果不能给教育真正松绑,钱学森之问,会永远问下去,并且成为天问。
总觉得对于伊莫顿与安苏娜的感情,编剧没有给出一个让观众满意的结局,不管在主人公的冒险中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可就看在他们几千年的感情的份上,哪怕是两人一起走向灭亡,这样也觉的是好的结果,所谓“死则同穴”嘛!
还有就是艾力克斯,真的好聪明啊!
不过也真是尽得他母亲的真传了,关键时刻还会用古埃及语就老妈一条命,这儿子真不错!
觉得2部剧情有点扯,女主人公一下成了公主,男主人公一下成了法老的侍卫,老公陪着老婆寻找了一会前世的记忆,而且公主和王妃在最后的时候还来了段宿命对决,真有点不对第一部的味道了
没感觉
FRASER再来点好电影吧,蛮怀念你的,你可是我曾经的 偶像啊
很经典,很神秘,很恢弘,对埃及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很多橋段水得不行 可愛小矮人也完全沒介紹 還有某古代人第一部那麼有情有義 第二部怎麼這樣
为嘛我觉得特难看,画面感太...某几个演员太受不了了
中学时候和姐姐租碟回来看的~现在还记得那种会钻到皮肤里面的黑色虫子~
剧本槽点满布,真心烂...
元素比第一部丰富,视效也比上一部好,就是感觉有点鬼扯
这次是第一部的男女主(与他们新出生的儿子)和第一部的反派boss(+他三千年前的爱人)争夺当年阿努比斯赐予魔蝎大帝的死亡军团的故事,然后结尾当然是男女主与他们儿子又一次击败了反派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依然是第一部的主题乐园式电影,而且这次甚至连剧情都变得松散了,仿佛是走过一站又一站(而且很多这些站台对最终的主线毫无意义),然后编剧一看走的差不多了咱们停一停准备正式进入死亡军团的争夺战。再加上如结尾反派女主抛弃反派之类的逻辑漏洞(她三千年前为爱而死,怎么可能在关键关头背叛),这种传统情节剧没理由及格。特效加一星。
制作还是不错的,西方人眼中的异域风,看到第二部就有点厌了。
第一部就不吐槽了毕竟是系列开篇,这部真是。。俩人都口口声声多么爱儿子,结果从一开始眼睛就从来没盯着儿子过,开始放他乱跑就算了,在戴了镯子后还只顾着自己谈恋爱没人保护他我的天啊~从第一部就好像人人都希望巫师复活为了情节而制造情节啊!第一次这么讨厌主角
没第一部好看,但好过第三部。
剧本一落千丈。解决眼前问题的办法永远就在下个转角,就是敷衍;3000年前殉情的安苏娜复活后为了自己苟活弃伊莫顿于不顾,就是恶心观众;加了个戏份巨多、巨烦人的小JB孩,就是乱炖;小时候六公主上看觉得很攒劲的蝎子王,就是cg垃圾。导演又没换,拿着比第一部差这么多的剧本是有刀架脖子上被迫拍的么?原来这回编剧就是他自己…
桥段重复也就算了,一段生死相随的爱情怎么变得如此凉薄~~
2.5/10 最糟糕的一类原阵容续写思路,自以为是地在前作留白的部分涂抹;惹人嫌的游客闹剧,抛弃了殖民反思/反噬,类型化的想象力尽失,经费的升级反倒丢失了低成本时的荒唐喜剧感,只有薇兹还是美的
故事承接第一部,原来伊芙是娜塔莉的转世。整个木乃伊系列像是埃及版的《印第安纳琼斯》,既有B级片的黑暗系邪恶想象力,又有恢弘庞大的CG场面,好莱坞就是好莱坞。布莱登费舍从地心历险记就开始喜欢,憨憨却不笨拙,瑞切蕾兹黑眼黑发,锲而不舍又有些小聪明很符合三十年代冒险女性特质。
也许是年代久远的关系,这部电影的台词、设定、剧情都让人感觉非常之迷,虽然是爆米花奇幻电影,但也不至于这样敷衍吧,主角一家三口都是天选之人(这点倒是有点像哆啦A梦大长篇),随随便便吗就推进剧情,大反派再随随便便按照套路被干掉,男女主角再时不时撒把狗粮,连剧中人物自己都在吐槽剧情……
又名: 木乃伊归来 / 神鬼传奇 2 / 盗墓迷城 2导演: 斯蒂芬-索莫斯(Stephen Sommers)主演: 布兰登-弗雷泽(Brendan Fraser) / 瑞切尔-薇茨(Rachel Weisz) / “岩石”约翰逊(The Rock)上映年度: 2001官方网站: http://www.themummy.com/imdb链接: tt0209163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1、采用了第一部许多经典桥段与台词。可以说是和观众独有的暗号,也可以说是黔驴技穷?突然给一家三口分别安上古埃及的身份,感觉就…仓促上马的剧本项目抓紧趁IP还热乎圈一波钱。(虽然好像当时确实如此)2、比起第一部的娇憨美人,9年后Evy变得成熟,魅力经过沉淀,醇香。安苏娜依旧如第一部出场般惊艳。3、依然,工整的商业片,需要特效产业和电影工业的配合。4、此时安苏娜不过是个有前世记忆的现代人而已,别苛求。
续集为什么都人设崩塌毫无逻辑?第一集的大沙头我还赞叹,这集冷饭炒得很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