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记叙手法,并没有像一般故事一样详略得当地侧重表示什么,给人感觉有些枯燥。
但是静心看下来,人生之路漫漫,不正是这样在看似平淡冗长的日子里出现一点点变化么。
电影从阿里成名开始讲起,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从无名到有名,然后按套路去努力奋斗艰苦训练最终成功,本想一起看一场励志电影,故事却冷不丁地从成名说起。
于是,整部电影都在感受阿里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桀骜,自我,也因此有了常人做不到的抗争,对服兵役的say no。
性格决定命运,当威尔史密斯把阿里的性格全面诠释的时候,故事情节得以推动。
因为这样一个人有这样的性情,他才能成为世界冠军,才能服从内心反对越南战争,才能失而复得拿回世界冠军的名衔,也因此有了三次婚姻有了事业低谷,一切源于这个人本身的样子。
我想,这部电影就是让我们去感受一个不平凡的桀骜拳击手如何去展现他不平凡的一生,性格决定了命运。
少见的威尔史密斯塑造的这么酷的人物,从镜头里第一次划过他那张稚嫩无畏的脸时,一股青春期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不仅仅是迷茫而强烈的荷尔蒙混杂着烟雾酒气女色的混沌味道,还弥漫着一种青春无敌自我主宰的甜蜜在里头。
他叛逆,他张狂,他孤傲,他我行我素。
他的一生仿佛都处在一个漫长躁动的青春期。
他像所有青春期的少年一样耍个性,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为敌。
他没有自由,他想要自由。
想要有一个有尊严有信仰的名字而不再是一个黑人奴隶的自由,想要自己选择敌人而不是去狗屁战场杀那些陌生人的自由,想要凭实力一个一个痛揍那些挑战者而不管有没有拳击证的自由。
每个人对自由都有自己的定义,而他总是强迫世界接受他的定义。
因为他不是普通人,他是穆罕默德•阿里。
这也许并不太容易,所以他恐怕得一直与世界为敌。
总的来说很喜欢这类型的电影.影片中不时响起的骚灵音乐(我想应该是)很具有震撼力.片中总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我想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种族,政治有一定的认识.Ali那种自信率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仅在于他自己还影响着他身边的人或更多.willsmith无所畏惧的脸,我觉得他很适合这类型的电影,比那些科幻动作片好..
最近BT上有人把泰森的拳击集锦做了出来,看了一遍,开始有点喜欢这项‘野蛮’的运动,其实小的时候就挺喜欢这种运动的,所以按耐不住兴奋的我立刻又找来此类的电影,说实话,感觉史密斯不是特别会打拳,有时对方打过来的时候明显的惊慌失措……总体原来不是讲拳击,而是‘消除种族歧视’,虽然立意高明,但不和我口味,至少我找这部电影是为了看精彩的‘拳击’
看完最佩服的还是阿里的人格魅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自己的判断。
他不愿屈服于任何权威或者利益集团,他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人的自由权利。
反对越战时他说连我在美国自由平等的权利都无法保证,凭什么让我去千里之外伤害贫穷的人们。
阿里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不管是哪个国度,不管是哪种人种,不管是哪种信仰,人都应该平等,都应该被尊重。
就电影来讲,有些画面处理的很有艺术感,令人深思,但是故事的衔接性不足,情节上有些拖沓,让我对于阿里的理解有些碎片化,不能很好地感受他在那段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心理变化。
拳王阿里:拳王背后是政治老实说,这部传记片拍得不够好。
虽然面面俱到,但是不查资料,感觉很多情节都让人莫名其妙。
电影展现了阿里很多个方面,在各个事件中穿插的阿里如何结婚离婚,新欢旧爱的,比较好理解,但也让人感觉不到阿里的爱情,似乎仅仅一见倾心;然后时间一到,就成为多余的过客,一点点小事故就可以成为决绝的理由。
此外的,主要就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但有些没有讲清楚,也许是故意的,让我们去思考分析。
阿里和马尔科姆其一是阿里和马尔科姆,电影很明确他们的好友关系。
阿里是重量级拳击冠军,是拳王,而马尔科姆是黑人宗教运动家。
片首一开始就是他在进行演讲,宣传一种“非暴力的自我奋斗”:因为除非你改善你的生活,否则你的生活永不会改善。
如果你今天来到这里学习怎样无礼地对抗白人的粗暴、今天美国的制度怎样不公平,你想你今天来到这里在他们的餐厅旁乞求一席,再一次, 你找错地方了。
在南部我们不会教你无礼,在北部我们也不会教你无礼,尊贵的以利亚·穆罕默德教我们去尊重法律,要令人尊重你们,做一个非洲美国人。
但同时,我们教你如果有人插手你的事,兄弟, 你要尽力去阻止……按照我的理解:这是美国黑人为了寻求平等的地位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他们故意信奉伊斯兰教,一种既是美国承认又不是主流的宗教;而且又采取这样合法的方式,团结起来,共同进退。
强调遵守法律,也借助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电影直接展现两人的友谊,也没有解释阿里与马尔科姆的关系何时建立,他们是否存在合作共赢。
毕竟,阿里作为拳王,可以替马尔科姆站台,为马尔科姆赢得更多的信众;同样,马尔科姆也可以帮助阿里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而很明显,根据马尔科姆对阿里说的话:当我听到有四个女孩在伯明翰教堂被炸死,伟大的以以利亚·穆罕默德(当时黑人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的禁令阻止我去表达我的感受……对于死去的儿童,我什么也做不到……所以以利亚·穆罕默德已经停止我作为伊斯兰教的牧师。
很明显,以利亚为了保存实力,或者维持自己的地位,所以选择对美国白人的暴行保持克制,因此与马尔科姆产生分歧。
后后面当阿里因为服兵役时间与美国官方产生冲突,以利亚“开除”阿里,可以发现其中奥妙。
而电影,仅仅展现了马尔科姆被杀,阿里陷入沉痛。
马尔科姆的死,很显然,和美国政府特工部门,至少是与美国白人极端种族分子有关系。
所以,阿里之所以不仅在美国影响深远,甚至全世界声名显著,其中离不开马尔科姆,也与美国黑人伊斯兰运动有关系。
阿里拒服兵役其二是阿里拒服兵役案件。
这个案件,如果从电影来看,会很迷糊。
美国征兵去打越战,当时是“征兵制(义务制)”,所以把阿里征去当兵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不过为什么要征一个替美国赢得冠军的黑人去当兵,就令人有点遐想了。
尤其是联系马尔科姆的死。
而阿里决绝服兵役,理由是宗教,以服兵役与其宗教信仰有悖为由。
这也就是阿里在大堆记者面前说出的,著名的那段话:“我绝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谋杀那里的穷人,如果我要死,我就死在这里,咱们来拼个你死我活!如果我要死的话,你们才是我的敌人,与中国人、越南人、日本人无关。
我想要自由,你们不给;我想要公正,你们不给;我想要平等,你们也不给。
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
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
”因为阿里的重量级拳击冠军的特殊身份,更因为阿里在美国甚至非洲本土黑人心目中的地位,所以美国政府算是给自己整了个烫手山芋。
影片中,因为拒绝服兵役,阿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仅冠军被剥夺(美国政府也振振有词:你都不不愿意为国家上战场了,还好意思说你是人民的冠军),而且也断了谋生的手段(拳击协会吊销了执照,护照也被法庭收走,连自己的教会也把他踢了出来),而且官司一级一级打,却是只费钱没结果。
影片让阿里借助媒体的力量,去找一些打比赛的机会,但很明显也不多,甚至也不赚钱。
然后电影忽然一转,美国法庭又让阿里可以参加比赛了。
的确让人莫名其妙。
查了下资料,中国法制出版社的《隐秘的江湖:美国最高法院要案审理内幕》对此有解释,大意就是美国法庭骑虎难下,迫于社会压力,判处有罪,真送阿里进监狱不行;无罪释放了阿里,那么以后等于开了一扇门,让大家可以拿宗教信仰当挡箭牌,拒绝征兵更不行。
最终美国最高法院“引用司法部所犯的技术性错误”,直接释放阿里。
换言之,就说一开始是司法部犯错了,这个案件不该被提出来。
然后就不了了之。
当时,被释放的阿里也不明所以,但是电影不该弄得这样让我们也不明所以,毕竟这也是阿里人生中,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阿里最后重击乔治·弗里曼其三是阿里夺回金腰带。
一个运动员一辈子会参加很多比赛,有的一次也没有赢过,有得只赢一次,有的赢很多次。
阿里作为拳王,他也赢了很多次,不说后来的重量级世界冠军,就是18岁时代表美国参加罗马奥运会夺得81公斤级的冠军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不过就资料,因为回美后仍得不到平等的尊重,他把金牌扔了)。
从他的历史中攫取几场比赛来打也不困难。
不过,电影的问题对于我,或者说“我们”想了解拳击,反而展现得不多。
不说阿里在拳击事业上的成长关键,即便是阿里著名的“躲避比来像蝴蝶,攻击起来像蜜蜂”,仅仅是一句话而已,没有怎么样具体地去“演绎”(当然,看资料也好懂,就是阿里不像别的拳击选手,就是拳头硬,出拳快;他的腿部很灵巧,速度又快,有点“漂移”的味道。
所以,别人要靠脑袋移动来躲避对方的拳,导致头部总是移动,很难兼顾看准敌人;而阿里靠着腿部移动,进退自如,对手打过来,他就后退,要攻击对手,就前进,头部始终稳稳地面对对手)。
电影开头和结尾,着重讲述了他夺得冠军和重获冠军。
阿里因为拒服兵役一事,别夺走了金腰带,甚至也因此少了多夺得金腰带的机会(他看着电视上别人得冠军),而且恢复比赛后,他还总被第二名弗雷泽打败,连挑战第一名乔治·弗里曼的机会都没有。
直到阿里和乔治,在非洲黑人的根和共同的故土,阿里赢了乔治。
而且在比赛中,阿里一直就是挨打,直到最后抓住机会,一套组合拳,猛击乔治头部,把对方打倒,赢得最终的胜利。
尽管这很能够说明阿里攻击像蜜蜂。
但其实电影很明显更多地是想展示“非洲”对于阿里的意义,阿里在非洲,这里的人,阿里应该说都不认识,但是他们会跑过来向阿里道谢:阿里先生,阿里先生,我们要多谢你!
而阿里却莫名其妙:嘿, 伙计,你们要多谢我?
你们要多谢我?
我造了什么?
其实,也许现实中阿里自己也会迷糊,自己不过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地位,靠着自己的拳头打出自己的幸福人生。
但其实,他代表着黑人,代表着底层人,代表着落后于屈辱的黑奴历史,如何赢得现在和未来!
所以,阿里,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运动员,其实恰好是因为他的身份,更多的是处于政治上的原因。
2022/10/4
7分。
看完这个片子,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句话:“贪多嚼不烂”。
导演似乎想把所有有关这个伟大拳王的故事全部放进一部电影中去,结果就是顾此失彼,太多重点的结果就是没有重点,变成了部类似纪录片的流水帐。
还好拳台上的戏份拍得不错,WILL SMITH也足够努力,这让本片至少还保持了一定水准。
大家说到阿里的婚姻多是用不负责任来形容,不过看完电影我倒不是这般认为。
阿里狂妄自大吗?
除了赛场和演播室中的逢场做戏,现实生活中的阿里倒是非常真诚的,起码印象中有四个场景可做证明:场景一、阿里刚刚在电视节目中粗俗地调侃过主持人的假发,紧接着下镜头后就和主持人像朋友般对话,当时看得很糊涂,后来的情节发展看得出,那个主持人是阿里真正的朋友之一。
场景二、马尔科姆被杀,阿里坐在汽车中默默流泪,悲愤地拍着方向盘。
场景三、马尔科姆被杀后,情节紧跟着开始的拳赛。
阿里KO对手,现场主持人用了“困惑”一词。
当桑吉在赛后跑去祝贺阿里时,她看到的是沉默的阿里。
胜利并没有让阿里开心,相反他显得异常失落,可能想到了朋友的死,想到了妻子像白人般锦衣华服。
然后他和桑吉闹翻了。
场景四、阿里在非洲拳赛前沿街跑步训练,被热情的人们簇拥到了广场,看到了关于他的涂鸦,人们期盼他获胜,阿里感动之至。
也可能阿里在服兵役以及非洲拳王争霸赛前八个回合的表现会让人觉得他固执,因为拒绝服兵役和不听从劝告采用移动战术都让周围熟悉他的人有些失望,有些不理解。
可这就是阿里的风格。
或许这样很自我,但自我就是个性,个性就是坚持自己所要坚持的,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你能说这样好或者不好吗?
好与不好,一定要二者必居其一?
备受争议本身就表明人们不知怎样做选择。
不用去争什么好与不好了,没有多少意义,也永远不会有结果。
倒不如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
最后还是回到阿里对婚姻的态度,在电影中我们看到阿里和桑吉、贝琳达的婚姻,从相识、相恋、结婚再到感情破裂,阿里在其中完全没有表现得做作或者虚伪。
起码,在时间线索上他没有同时爱上两个女人,虽然他和维罗妮卡• 保时捷发生感情时还没有和贝琳达离婚,但是很明显,这个时候阿里与贝琳达的感情已然破裂,这在剧情中已经有所交代。
另外,在片尾字幕中还提及阿里在1986年时还有第四次婚姻。
如果说反复地离婚又结婚是对感情的不负责任,那么这个判断对阿里是合适的。
但如果婚姻主要是由感情决定的,那么阿里便不是将婚姻视为儿戏,至少电影中描述的阿里每一次爱恋都是出于真诚的。
在西方世界,婚姻现在已经完全被视为个人的事,完全由感情来维系,不牵扯那么多的家族干系、经济功能、风俗传统,如果夫妇间没有了感情基础(双方不好好经意感情是很有可能出现的),离婚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双方都是好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而没有感情基础的夫妻硬是栓在一起对谁都不会幸福。
当然,我们还是向往忠贞的爱情,但如果人们更多得追求自由,信仰个人主义,那么整个社会的离婚率必然上升,人性使然也,不由得你主观接不接受。
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你面临抉择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抵制周围的压力,坚持做你自己,Be what you want to be?
导演想讲的更多,但失败了。
影片的结构过于松散,叙事时间结构上非常不严谨细致,而且也缺乏一个明显的重点中心。
总体来说算是勉强了解到了阿里的一些性格,生平之类的。
但是这部片子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当然就是其动作戏,把拳击的场面拍得细致入微,激动人心,镜头的远近变化,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拳击这项运动的魅力。
导演可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篇幅因素,实际上有意的找了些侧重点,但是没有突出重点直接浪费了两位影星,实际的情况是两个奥斯卡影星也撑不起阿里的伟大形象。
1964年,年轻的阿里(Will Smith 威尔• 史密斯 饰)凭着高超的拳术,坚韧的毅力战胜尼桑•里斯顿成为了新的拳王!
时值越南战争期间,阿里拒绝服兵役,因为“越共没有管我叫黑鬼”。
正因为阿里直率的性格,拒绝向自己认为错误的事屈服,阿里因此吃尽苦头:美国政府用尽方法企图将阿里投进监狱;拳击理事会剥夺了阿里拳王的金腰带,等等。
在1964至1974这社会动荡的10年里,阿里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不屈服的独立性不仅对他个人,对拳击界甚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回响,阿里亦因此成为黑人运动和反越战运动的精神领袖。
最终在1974年,阿里凭着过人的毅力,以34岁的运动高龄,再次向拳王发出了挑战!
©豆瓣
片长,很需要耐心看。可以发现阿里是个很有原则的人。
妮鸽打拳,谁爱看谁看
故事散乱,没有深入阿里的内心,只是在讲述。影像不错
阿里很难拍,因为他不光是个拳王,也是生活在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时代的穆斯林黑人,一方面很难不去展开种族运动文戏,一方面又不能耽搁动作戏,阿里运动生涯高潮与人生顶点的不同步,导致全片一口气提不上去,配乐倒是真不错。
很有深度的片子,拳赛刻画的非常细致,角度到位。
第一次看想给1星挺沉闷的搞不清哪个黑人跟黑人看一遍下来就是一个不听大喊大叫的主角和一群一脸严肃的黑人,刷第二遍后看懂一丢丢,那个一直大喊的人原来是个斗士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
09.5传纪式的表述方式,最后那场胜利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3分电影加一分音乐
题材不差,will演技也不会有问题,但这种纪传故事如果太平淡,就很容易让你觉得没有高潮亮点
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管压力多大,爷到哪都是爷!
强沃特好有趣,乔治福尔曼是天使
迈克尔.曼拍的默罕默德.阿里全在一句“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夺得冠军”。用自己的方式就是成为自己的英雄,大有一种中国独化思想中因为“独立”所以“齐物”的思想了。因为齐物所以天降甘霖。如果能配合斯派克.李拍的《马尔科姆 X 》来看这部影片,效果更佳。有信仰的人是自由的人,有信仰的人不会被击垮,信仰不是宗教仪式,而是古哲学中所说的“礼之本”和“古之始”,也就是老子所谓的“道纪”。
遇刺和最后击倒的show time非常有传奇色彩,可惜其余部分过于平淡。
拳台外的阿里,更像是一个真实的阿里。 宗教的启示、信仰的坚持,利益的权衡在阿里的人生中的影响,他狂妄,他臭嘴,他辱骂对手,这都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抗争歧视的斗士。 众多元素的糅合和让影片缺乏聚焦,剧情略有松散。倒是为数不多的几场比赛很到位,特别是阿里标志性的蝴蝶步走位让人印象深刻。 威尔史密斯真是有些神似。
威尔斯密斯也拯救不了,阿里,讲民族?讲宗教,讲竞技体育?讲黑白人权?啥都没讲明白,节奏亢长…打斗画面也太不专业了
拳王阿里传奇故事,拿了22次金腰带,参加黑人平权运动,与马克西姆的友谊
失望
拳王阿里,一个伊斯兰穆斯林教徒,一个反种族歧视者,一个反战的和平战士。他成名之时,正当美国陷入越战泥淖,阿里拒绝应征入伍,被剥夺拳王称号,并被收缴护照,面临5年刑期、1万美元罚款的处罚。不喜欢电影的叙事方式,感觉破碎凌乱。几场拳赛逼真激烈,非常精彩。
没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