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
但没有人会选择活得像一只狗。
反而在我们骂人时,常常用“狗”来讽刺对方。
就连齐天大圣,都曾被人指着背影说——他好象条狗啊!
为什么经常把人跟狗做对比呢?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狗跟人是最相近的。
犬舍惊魂Dogman
故事发生在一个饱受贫困和暴力肆虐的海边小镇。
破落的街道,荒废的广场、昏暗的天空,一切都暗示着没落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
就连男主的狗狗宠物店,都蒙上了一层阴暗。
影片一开始,镜头对准了一只狂吠不止的咆哮狗。
它被锁在水槽,一个瘦弱的男人拿着拖把试图帮它洗澡。
狗的恶与人的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马塞洛是这家狗狗美容店的老板,日常就是帮狗狗清洗、打理毛发。
为人低调随和,是个滥好人,但也会偷摸地做一些毒品买卖。
然而平淡的生活,被刚从监狱出来的恶霸西蒙打破。
西蒙强壮粗鲁、蛮不讲理,小镇上的人对他都深恶痛绝。
在一次入室盗窃案中,马塞洛被逼着做了西蒙的帮凶,警察找上门时,种种证据指向马塞洛。
尽管警察频频暗示他,只要供出幕后主使,就可避免牢狱之灾。
但马塞洛反复思考,还是决定帮西蒙顶罪。
出狱后的马塞洛遭到昔日好友们的唾弃,大家纷纷与他决裂。
他只能寄希望于西蒙的身上,希望西蒙能将赃款分给自己一部分。
然而无赖如西蒙,向来只有他坑别人,怎么可能会拿钱出来?
受到多重打击的马塞洛只能将怨气撒在西蒙的摩托车上。
然而第二天,就遭到了西蒙的疯狂报复,被打得惨不忍睹。
凭借马塞洛这个角色,马尔切洛·丰特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上,摘得影帝的桂冠。
小小的身躯里,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将这个卑微的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面对欺凌时的屈从与不甘;
被昔日好友怒骂时的心酸与惶恐;
报复之后的紧张与不安;
一个老实、怯懦的普通人被百般欺压,马赛尔身上的唯唯诺诺、卑躬屈膝,被马尔切洛·丰特诠释得淋漓尽致。
虽然在入狱前,马塞洛跟随西蒙做过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但内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道义。
西蒙作案时,将户主家的宠物狗关在了冰箱里。
负责望风的马塞洛得知后,悄悄地潜回去将狗救出来。
当西蒙在路上遭遇到仇家暗杀时,也是马塞洛骑着摩托拯救他于水火之中。
彼时的马塞洛知道西蒙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但心里始终存留着一丝期许——西蒙或许会把自己当朋友。
特别是在他被西蒙带去一家夜店,体验了一把西蒙的生活之后,尝到了暴力带来的“甜头”。
马塞洛畏惧暴力,但又渴望拥有西蒙施行暴行的“特权”,同时也害怕自己变成西蒙这样的人之后,遭到大家的唾弃。
软弱世俗的马塞洛,站在善与恶的分界点摇摆不定。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塞洛愿意替西蒙顶罪了。
一方面他害怕因为自己的出卖,西蒙出狱后会疯狂的报复自己。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自己顶替罪名能换来西蒙一个真正的“好友位”,能搭西蒙的“便车”体验一把“特权。
”可事实并非如此。
在西蒙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哈巴狗。
就西蒙连平常跟他对话,都透露着一种戏谑,像对待自己的宠物狗一样。
马塞洛又何尝不知道,自己趋炎附势的样子,卑微至极。
他一直以为,只要自己像伺候店里凶恶的狗一样,“伺候”西蒙,就能像驯化猎犬一样,驯化他。
到头来才发现,不管对狗、还是西蒙来说,自己才是被驯化的那一个。
他不甘,他愤怒,他想用最极端的方式来报复西蒙。
他把西蒙骗回自己的店里,关在了狗笼中,尽情地嘲讽他。
他想从西蒙的嘴里听到一句道歉,证明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没有错。
这一次,马塞洛终于占了上风。
甚至在西蒙拼命挣脱时,用球棒将他打得头破血流。
然而,直到西蒙惨死在洗狗池里,他也没能得到一句道歉。
他迫切地希望能得到一句肯定,证明自己的卑躬屈膝没有错,证明自己的狼狈顶罪没有错…他背着西蒙的尸体来到和老友们一起踢球的足球场边。
他想向他们证明自己和西蒙不一样,证明自己不是没有尊严的软蛋。
然而,此时的球场上空无一人…
虽然影片翻译为《犬舍惊魂》,但其实一点都不惊魂。
反而“Dogman”直译为“狗男”更为贴切——“像狗一样卑微的男人”。
影片中的马塞洛就像每一个穿着大众服饰、做着不起眼工作的我们。
没钱、没权,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面对强权力量有限,只能打不还口骂不还手。
努力适应社会规则,虽然对某些行为所不齿,仍然渴望能得到一些“特权”、“捷径”。
作为底层人民,没有人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没人替他们伸张正义。
哪怕他们鼓足勇气想跟外界对话,也没有人会聆听。
他们的委屈和恶念,在黑暗中、在沉默里慢慢发酵,最终会酝酿成吞噬血肉的深渊。
每一个人都曾像一条狗一样生活过,面对强权、面对生活卑躬屈膝,伏低做小。
这仿佛是挺直腰杆子做人前的必经之路。
就像马塞洛一样,经历了恶的诱惑、抵抗了暴力的凌虐,终于堂堂正正做了一回人。
(后台回复“狗男”,有汁源)
1、導演探尋的問題是:一個人開始都還不錯,走到這樣悲慘的境地,到底是為什麼?
他給的答案是:貪而求利。
2、一個人好不好,不是看細節,而是看大體。
難道關心小動物就是好人哪?
論語鄉黨有條紀錄: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
不問馬。
」回頭看故事主人翁馬切羅在狼藉的屋子裡救狗,問狗而不問人,在案發現場對打家劫舍毫無感覺,這種天秤的傾斜多麼荒謬!
再看看男主角後來怎麼對待同伴,看看他身邊周遭人最後對待他的反應以及給他的批評,就知道這傢伙真正的斤兩了!
也因此,導演反反覆覆,甚至以遠鏡頭收尾的目的,就是暗示一種宏觀的視角,這也莊子齊物論所謂「大知閑閑,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
與接為搆,日以心鬬,縵者,窖者,密者。
」3、犬舍驚魂(Dogman,2018)一開始凶狠的比特犬就是西蒙,我們看到這名獸醫完全不會馴狗,只有一味討好的過程,在電影的中段,還一個勁兒的給牠按摩。
犀利的說,西蒙等同於馬切羅慣養出的一條惡犬。
可見,Dogman不是Dog whisperer。
這樣一個沒有楞角與個性的人,所有人都會棄之而去。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而後孟子進一步解釋:「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4、Marcello Fonte演技精湛,演出可憐兒的形象,以及可憐之人背後的可惡之處——猥瑣的貪,換言之,「利」才是馬切羅與西蒙關係建立的紐帶,利在人聚,利亡人散。
故事主人公馬切羅是被無情的命運所推動嗎?
不!
導演安排了許許多多讓這個貪利蠢蛋獨自思索、謀畫的鏡頭,說明他個人的悲劇無庸置疑的是自己造成的。
許多重要情節,如果用剪輯的鏡頭,雖然呈現效果會緊湊,但無法呈現思維的連貫性,會有突然動念、零星起義的錯覺,然而長鏡頭的深刻意涵就在這裡,讓觀眾看整個過程,來明白悲劇的命運是人自身推動的結果。
因此,長鏡頭不是炫技。
5、人物刻畫是導演對無所擔當且唯利是圖之社會的嚴厲批判。
只是這一個批判包裹得很十分嚴實,首先建立父女關係,讓人物附上血肉;其次以惡棍的武嚇,博得觀眾的同情和關注;最後用驚悚的意外轉折收尾,為故事主人公開脫,以至於這樣的人物不會被觀眾深惡痛絕的責備。
然而,與此同時,深埋於起伏生動卻荒誕可怕情節中的大義,撥雲見日而出,足見其編導功力。
6、這個劇本的做作法一如屈原列傳,屈原列傳以屈原的憂為經、楚懷王的怒為緯,連出文章來,呈現宗旨:屈原之志。
犬舍驚魂以馬切羅的貪為經,以西蒙的嗔為緯,連出劇本,呈現電影的第一要義:對求利之徒的批判。
7、和女兒海中浮潛的階段與意涵,用以表示一個人心理衰敗的過程。
開始時,那還能是一種生命的享受,到最後一次出遊,享受之情已經不可得了,甚至於游到一半像溺斃將死一樣的衝出水面;因為一個在利中爭奪計算的人,哪有什麼生命的享受可言呢?
那是他自我生活崩解與自我喪失的明徵。
莊子說: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人的一生爭奪利益,與外界、與人事相摩擦、頂撞、衝突、搏殺,這樣的人生跑到終點最後也不過是一死,沒有覺醒的人是停不下的,這不是太悲哀了嗎?
8、馬切羅殺人滅屍,滅到一半,自利的個性又跑了出來,想藉此取得大家的原諒,重獲接納。
馬切羅趕緊把火滅了,背著屍體去球場。
但,一切不過是他的妄想。
這段魔幻寫實的穿插尤其迷人,端景、主角和觀眾(鏡頭視角=觀眾觀點)三點一線,視線交疊,留下令人玩味的餘韻:以馬切羅的視角出發,電影霧化遠景,這時雖仍屬於客觀攝影角度,但主體已抽離寫實的中心;以觀眾的視角來看,鏡頭清晰聚焦在馬切羅後腦勺,於是,觀眾獲得如鏡般清澈的洞見,明白遠端模糊的畫面不過是他主觀心識所產生的痴妄幻覺與投射罷了。
9、對於與惡人為鄰居處,韓非子說林下有一則寓言:有與悍者鄰, 欲賣宅而避之。
人曰:「是其貫將滿矣, 子姑待之。
」 答曰:「 吾恐其以我滿貫也。
」遂去之。
故曰:「 物之幾者, 非所靡也。
」10、故事原型:Pietro De Negri, better known as Er Canaro (Roman dialect: "the dog keeper"; born 28 September 1956), is an Italian criminal, a dog coiffeur (hence the nickname) and a cocaine addict.De Negri was born at Calasetta, in Sardinia. Later he lived in the Rome's neighbourhood of Magliana. At the age of 27, he killed former boxer, quarter tough guy, and fellow cocaine addict Giancarlo Ricci. The so-called Canaro's killing (Italian Delitto del Canaro) is notable for being one of the most gruesome crimes carried out in Italy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particularly because the victim watched powerless during the excessive mutilation. The autopsy, however, later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tortures described by De Negri had, in fact, only been imagined by the man, who probably confused thought and reality as a result of his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cocaine. The boxer has actually been killed with a hammer, in no more than 40 minutes (as opposed to the 7 hours of tortures claimed by De Negri); no shampoo was used, nor has his cranium been opened. On the other hand, some fingers have been amputated post mortem.
星期五言:首先,这部2018年出品的意大利电影《犬舍惊魂》(原名:Dogman)拿下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
但这个殊荣绝不仅在于演员的演技——除此,片中男主角作为电影的一个“轴”所承担的框架与段落节奏上的作用功不可没。
因此,我认为看懂了这部电影主角的人格特点也就看懂了这部电影的结构与层次以及导演的意图;其次,“犬舍惊魂”这个中文翻译很恶心,恶心在它给中国观众产生了一种“类型片”的误导。
试想,带着“小鬼当家”、“稻草狗”、“电锯惊魂”心态看这部电影的人,不失望才怪;再次,从“好坏美丑间的灰色地带”来讲,这部《Dogman》可比《小偷家族》极致的多。
(注:本文牵涉大量剧透,请酌情阅读
剧情回顾:一个靠经营宠物护理店为生的离异单身男人,因为跟个泼皮无赖为友而不惜偷摸拐骗甚至挨打、背黑锅、得罪朋友;他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开心不惜背叛兄弟锒铛入狱;他出狱后为了要回自己的分赃款敢于惹毛社区谁都不敢惹的泼皮无赖;他为了得到尊严甚至用最下贱的手段将对手骗到笼子里,只为要个道歉;他为了换回朋友的信任不惜改变了毁尸灭迹的方案,将尸体拖回到大庭广众下……看完以上复述,有人会质疑了:这叫什么“剧情”!
没错,这部电影其主人公的人物性格便是这部电影的“剧情”,主人公的社会关系就是这部电影的“结构框架”,而他面对问题做出的种种行为便是这部电影的“段落”。
由此,这是一部纯粹的以人为轴心讲述故事与阐述导演思想的“反类型片”。
带着这种认识,我们先来对电影里的每个段落逐一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你会发现微观社会下的好坏对错是多么的复杂与含混不清。
之后我们再来看电影藏在这些段落里的“节奏”与“递进”关系。
一、狗男的“友情”狗男的“朋友观”是这部电影里最有趣的部分了:你说他是为了利益交友吧,可每次牵涉到分赃他都几乎得不到任何好处,傻子都能看得出人家那是在耍他欺负他;
你说他是因为胆小怯懦而被迫交友吧,可他在没从同伙手里要到钱后能一气之下砸烂了对方的豪车(要知道,对方可是社区没人敢惹的泼皮无赖);
你说他交友是装腔作势吧,然而在那个泼皮被仇家射杀后他能义无反顾地驮着自己的“朋友”去抢救;
最后,你说他没道德底线吧,可即便那个泼皮已经在自己掌控之中了,他还为他对朋友的失格行为道歉、为其擦伤口……
反观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朋友”,如果哪个对自己没有了利益关系,或者那人是主流道德观下十足的“人渣”,再或者那个人会影响到我们的“口碑”,我们还会视这种人为朋友吗!
更别说这种人还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如此看来,狗男眼中的“朋友观”也太纯粹了,纯粹到他才不管你朋友是好是坏,干的事情是对是错,交这种朋友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他能想到的只是保持好关系、赚钱、维持最基本的生命(包括别人和自己的)。
这就是狗男的“朋友观”!
二、狗男的“亲情”狗男在这部电影中的亲情戏很单一,就是他跟自己女儿的关系。
除此之外,他兄弟也好,前妻也罢,导演都处理的极其简单与模糊。
我们来看父女间的戏份:通过剧情我们知道,狗男对女儿没有抚养权,只能有限制的与女儿见面。
而似乎这位“失败的父亲”跟小女儿处的还不错——他们一起欢笑玩耍、一起参加宠物化妆大赛、一起出海、一起潜水……
其实我们再仔细想想的话不难发现,狗男其实对身边每个人都这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希望社区每个人都好。
不但希望每个人都好,他大概希望社区的每条狗都好!
想想他在伙同别人入室行窃后,还能回去救那只冻在电冰箱里的狗...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多少这种“老好人”,他们没钱没势,没美色也没美言,他们没强壮的身体也没暴躁的胆气,他们唯一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武器就是“老好人”的作风与心态——谁都不得罪。
注意,我们这里说的“不得罪人”绝不等同于“趋炎附势”。
自然,狗男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非得说不平等,那只有他对自己的女儿可能会付出的更多一点,哪怕是入狱,哪怕是忍辱负重。
对他来说,理想就是理想,为了给自己女儿凑去红海的钱,他才不管达到这个理想用的是什么手段。
没错,狗男的“理想”也是纯粹的!
说到这顺便谈下男主角狗男的表演吧:其实他的表情包就两个——龇着牙的和不呲牙的,
他面瘫式的表演不禁让我想起《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李(卡西·阿弗莱克饰演)”,好在后者还有个哭戏,而这位狗男的演员(马尔切洛)几乎连滴眼泪都没掉,照样拿大奖!
比起我们的宫廷神剧里的那些大哭小叫的演员们,到底差在哪呢?
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男主角的表情不扯远了,接着往下看——三、狗男的“性情”到此我们大概对狗男的性情(人物性格)有了基本了解了,我实在想不出除了一个“老好人”还有什么别的词汇能准确的形容他。
你说他胆小我绝不认同,要知道,他生活里面对的只是一个泼皮无赖的朋友,可他进了监狱可是一群泼皮无赖(警察曾以此威胁过他),一呆就是一年,你能想象这得需要多大的胆量;
你说他没文化素质低我更不敢苟同,他在对女儿的教育上非常懂得拿捏火候把握尺寸,包括对吸毒贩毒行为的掩饰,包括对自己脸上淤青的掩饰,包括说话的语言与表情;
你说他这个人麻木呆滞也站不住脚,看看他跟那些狗以及女儿之间的亲密,这是个多么懂得浪漫的人。
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人,他(她)们真的很难用善良、丑陋、胆小、木讷等这些词汇去概括形容,因为他们处在好坏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有自己的处事规则,有自己的性情,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只不过这些元素无法用主流社会规范出的那些词汇标签罢了。
四、狗男的“尊严”狗男在跟自己的无赖朋友要钱无果,还被痛打了一顿后,他耍了个小诡计将无赖朋友骗到了自己家的狗笼子里。
注意这个“小诡计”,这再次证明了狗男可不是那种没脑子的蠢人,更不是什么刚正不阿的愣头青!
他为要回自己的尊严可以保持头脑冷静,可以保持思维清晰,他甚至可以利用自己和别人的弱点来诱骗对手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最终狗男的计划成功了,他终于将那个无赖控制在了自己手心。
然而,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样一个饱受欺凌、忍辱负重的小人物被迫所做的这一切计划最终为的不是“报复”,而仅仅是要个“道歉”来换回自己的尊严。
然而,一个人如果连最后的尊严都要不回来的话,他会怎样?
五、狗男的“道德底线”在求生的欲望下,终于,那个泼皮无赖被狗男用狗链子勒死了!
随后,他把尸体包起来,拖上车,拉倒山坡上,浇上汽油,点上火,毁尸灭迹。
至此,我觉得做这件事情再符合狗男的性格不过了——沉着、冷静、不急不躁。
要知道,在这个社区里,没人不希望那个泼皮无赖活着,也没人会怀疑那个无赖最终不会被人干掉。
换句话说,那个无赖如果死了或者消失了没人会去追究,甚至警察。
(毁尸灭迹会远远降低狗男的入狱风险)然而,对于一个失去了亲情、友情、钱财、尊严、乃至道德底线的人来说,受不受刑事处罚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与其说狗男看到往昔那些朋友在球场上踢球的场面是幻觉,倒不如说那是他精神上唯一剩下的需求了。
最终,狗男扑灭了尸体上的火,硬生生把尸体扛到球场外……没错,他要向那些人证明自己杀了那个“泼皮无赖”,换回大家的原谅。
然而,球场已是空无一人,清晨,他该何去何从……
六、总结(电影的故事线)根据以上对电影人物的分解陈述,我们不难缕出一条线来:狗男交朋友——狗男被朋友耍——狗男为亲人朋友入狱——狗男众叛亲离——狗男要钱——狗男险丢性命——狗男想要回朋友的谅解——狗男孤独无助这条线同时也是电影演的东西,他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事件,而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和角色围绕着“狗男”这一个人物转。
而这些孤立事件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便是:一件事得不到,退而求其次去寻求另一件事,直到最终一无所得。
这便是我们这位主人公的现状,也是他所代表的那个社会群体的现状。
电影末了,我想起了狗男所照顾的那些狗——凶残的、暴躁的、温顺的、冷漠的……恍然:他对待那些狗的态度不正是他对待身边朋友的态度吗,哪怕那条“狗”是条疯狗赖狗。
如此看来,狗男岂不非常的伟大!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这10部电影让你足不出户了解意大利 浅谈《海边的曼彻斯特》的表演 为“社会边缘人”而拍的10部电影 看《小偷家族》前你必须知道的五件事 描写“底层社会”的10部电影
《犬舍惊魂》翻译来自《Dogman》,像是一部惊悚剧,并不能准确的表达影片的信息,还是觉得《狗男》更好一点,或者叫做《像狗一样的男人》。
导演是马提欧·加洛尼,一个与贾樟柯一样的不屈斗士。
同贾樟柯一样,马提欧·加洛尼同样也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
导演也凭《犬舍惊魂》这部电影获得了金棕榈奖提名,及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早在2008年,就凭犯罪片《格莫拉》获得过金棕榈提名,并且获得了戛纳评委会大奖。
之后又凭《故事的故事》和《凯门鳄》再次获得金棕榈提名。
很牛气。
故事发生地,是在意大利一个偏远的贫困小镇。
马切是一个瘦弱自卑的驼背猥亵男,性格软弱,为人善良,主业是宠物美容店的店主,副业是小毒贩。
马切有一个女儿,和前妻一起生活。
马切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带着女儿一起去潜水。
除此之外,就是和周围朋友一起踢踢球。
别看马切生活普通,但他是一个很在乎名誉的人,因为,他也赢得了邻居们的认同。
西蒙是一个退役的拳击手,身高体胖,为人蛮横贪婪,喜欢惹是生非。
在镇子上,没人喜欢西蒙。
甚至在一切斗殴之后,马切的朋友们还讨论过怎么除掉西蒙这个害群之马。
西蒙经常到马切那里买毒品,久而久之,两个人关系也还不错。
甚至有一次西蒙伙同别人去偷东西,还拉上马切去给望风。
但是马切并没有因此就和西蒙走的太近,他也明白,西蒙是个危险分子,而且西蒙买货还老不给钱。
但一次意外改变了马切和西蒙的关系。
这天晚上,西蒙来找马切卖货。
马切告诉西蒙,你老欠钱不给,老子没钱进货了,所以没货。
西蒙可不管这些,一把拉住马切,没货不行,我带你去找货主进货。
软弱的马切可不敢反抗西蒙,乖乖的上了西蒙裂了缝的摩托车。
可是到了上家那里,西蒙和货主发生了冲突,一挑二干翻了货主后,抢了货主的货和钱,带着马切去了一个都是露屁股天使的场子嗨了起来。
嗨的时候,西蒙还让露屁股天使亲吻害羞的马切。
马切从来没有这么放纵过,在那一刻,他简直觉得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两人出场子的时候,被货主埋伏了,还打伤了西蒙。
马切骑着西蒙裂了缝的摩托车,把西蒙带回了家。
并且在西蒙家里,帮西蒙动了枪伤手术。
这次的意外,使马切和西蒙的关系突飞猛进,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
可是两个人的友谊并没有改变西蒙的本性,他惦记上了马切隔壁店的保险箱。
西蒙告诉马切,他想在马切的店里开一道口子,进入到隔壁偷钱。
但是马切不同意,因为他害怕因此丢掉一起踢足球的小伙伴的友谊,虽然马切在足球场就是个搅屎棍。
但西蒙可不管这些,他强行要走了马切店门钥匙,并且在夜里真的这么干了。
天亮的时候,警察勘察了清楚之后,逮捕了马切。
在警察局里,警察告诉马切,我们知道是谁干的,只要是在口供上签字,我们就放你走。
但是如果你不签字的话,你将会代替西蒙坐牢。
也许马切是鬼迷心窍,也许害怕西蒙打击报复,究竟没签字,因此代替西蒙做了一年牢。
不知道在监狱里经历了什么,出狱之后马切变得彪悍狠辣,他恢复了宠物美容店的经营后,找到了西蒙,并向西蒙索要一万欧元的赃款。
西蒙掏出几十块钱,哥们儿我就这些,拿着花吧。
马切觉得自己受了辱,在西蒙走后,拿着铁棍把西蒙新买的摩托车敲了个稀巴烂。
西蒙哪里会跟他善罢甘休,第二天揪着马切就给揍了一顿,直打得鼻青脸肿口吐鲜血。
马切被西蒙打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
和女儿出海潜水回来,马切找到西蒙,卑微的笑着告诉西蒙,他是来道歉的,求西蒙能够原谅他。
西蒙没有才不会原谅马切呢,直到马切拿出了毒品。
马切告诉西蒙,他有一个计划,他会把货主约到他的宠物店,到时候西蒙藏起来,一举干掉货主,两个人就发大财了。
西蒙觉得马切的主意不错,如约到了马切的宠物店。
在店里,马切才露出他的真面目,他把西蒙骗进狗笼子并且上了锁,继而拿起毒品调戏西蒙。
西蒙被激怒了,发了疯的撞击狗笼子。
眼看狗笼子就要被撞开了,马切拿出准备好的榔头击伤了西蒙。
这时候马切的杀心还没有被激起来,他只想西蒙能够尊重自己。
但是在给西蒙伤口缝针的时候,西蒙忽然暴起想要勒死马切。
马切奋起反击,勒死了西蒙。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并没有,电影海报就看的出来。
结局让人禁不住唏嘘,又是难过又是悲伤。
《犬舍惊魂》豆瓣评分6.8,IMBA评分7.5,虽然评分中规中矩,但电影绝对是好电影,超越了分数的一部好电影。
马切是我们身边到处可见的那种老好人,做着卑微的工作,生活一贫如洗,不受人重视,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遇到事情就会妥协,从来不会反抗,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遇到事情也没主见。
得知西蒙盗窃的时候,把主人家的小狗丢进冰箱,马切还专门回到作案现场,去把小狗解救出来。
唉,怎么会有这么傻得人呢?
虽然离婚了,但是仍然努力的爱着自己的女儿,渴望多挣些钱带女儿去好的地方旅游。
怎么形容马切这个人呢,用一个词最贴切:窝囊。
他仅仅是想得到世间的那么一点关注,却发现是那么难。
还不如一只狗得到世人的关注多。
他在足球场内,看似热闹非凡,却显得那些形单影只。
本来以为得到了西蒙的友谊,却发现自己根本不受重视。
费尽心思,把西蒙骗到狗笼内,只是想得到西蒙的尊重。
可是就连这么微小的一个愿望都完不成,还差点被西蒙弄死。
最后就连杀掉西蒙的时候都不是自己的本意,只是避免自己被杀,误打误撞罢了。
如果像是《玛琳娜之杀人四段式》中的玛琳娜一样,操起刀来猛然反击,那也能算是条汉子。
所以,到了最后,只能扛着尸体满世界证明自己,却什么都证明不了。
或者,这才是最可悲的。
演员马尔切洛·丰特来自意大利南端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民家庭。
他18岁从家乡来到罗马,做过各种不同的工作。
他的过往经历为该片中的角色带来了人性的光环,自然的表演为电影增色不少。
特别是电影最后的几分钟,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句台词都没有,电影镜头由远及近,主人公的表情由亢奋到迷茫,由迷茫到失落,由失落到冷静,简直是神来之笔。
马尔切洛·丰特参演作品很少,但在这部电影当中贡献出了神一般的演技,能够拿到戛纳影帝实至名归。
他在获奖感言中说到:我想在这儿说两句。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只要在家,每当下雨时,我就会闭上双眼,雨声仿佛变成了掌声。
现在,我听到了你们的掌声。
今天晚上,我有回家的感觉。
电影、观众、戛纳,就是我的家。
我衷心感谢大家,也感谢Matteo Garrone付出的努力。
影片结局的时候,马切罗幻想社区的朋友们在球场踢球,自己想要去将西蒙奈的尸体带到他们面前,证明自己没有背叛他们。
但是浅景深的摄影手法仍然暗示着人物始终处于被孤立的状态,何况在最后一个镜头,马切罗一个人坐在广场上,凳子形成的圆形构图将他和狗围困着。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很吸引人,但细想一下,电影将马提罗这个男主角形象塑造的很成功,将人物的矛盾和心理变化塑造的很是成功,为什么要做出最后复仇的行为,一方面是因为西蒙奈对自己的不尊重,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女儿面前自己要做个勇敢的有尊严的人。
西蒙奈是笼罩在社区的恐怖主义,人人都惧怕他,但是没有人敢于反抗他,同时他们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内心的懦弱,以至于在马切罗做出不告发西蒙奈的行为的时候,社区所有的人反而孤立他。
影片无比写实、同时又仿佛一则寓言,对今天意大利事实提出警醒。
男主人公马切洛Marcello开着一家宠物狗护养店,专门为动物梳理荡涤。
影片开场画面正是他面对一条凶猛侵略的大狗,一点点用充满技巧的爱意驯服对方。
马切洛身形瘦弱,工作和生活在破旧的店里,被大大小小凶猛或萌逗的狗们包围着。
在这个海滨城市的贫穷街区,他像很多人一样,还会偷偷做些毒品交易的小买卖。
他深爱自己的女儿,也遭到街区所有人的喜爱。
然而,平静的生活很快就因为从监狱出来的西蒙齐诺Simoncino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后者强壮粗鲁、依赖毒品。
被迫卷入西蒙齐诺犯罪世界的马切洛,在凶狠不可违背的西蒙齐诺逼迫下做着不情愿的事情。
因为害怕,也为了挣钱实现女儿的度假梦想,他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着……直到卑微懦弱的他终于忍无可忍,在心田愤怒指引下,一步步走向血腥复仇。
影片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却并没有被故事分散对人物的刻画。
无论懦弱胆小令人同情的好人马切诺,还是人高马大让人生畏的西蒙齐诺,都仿佛活生生立在眼前的真人。
各种关系刻画耐人寻味。
马切洛和改变他生活的暴徒西蒙齐诺的关系充满悖论。
一方面,他对这个强权朋友充满敬慕,一方面心田又无比害怕。
相比展现出的实际暴力,更恐惧的是心理暴力:面对强大的权力制作者,人们像生活在一个城堡或者国家里的大多数百姓,恐惧、仇恨又无从相对。
一个本能并非暴力的男人,在如此环境下是如何一步步被逼走上血腥复仇道路?
当他完成这一切,前方的生活却只能愈加迷失。
影片最后的结尾,男主人公坐在沙滩边上的石阶上,眼神茫然,打动人心。
人与狗的关系,也充满深意。
孤独的马切诺和狗们相依为命,倾注了满腔爱意。
而这些动物,他们在主人的关爱下,是影片中惟一幸福的群体,仿佛见证者,目睹了人类的动物行为、陪伴主人马切诺经历周遭一切。
这些狗的设定,让故事拥有奥秘氛围的同时,充满讽寓,主人公和围绕着他的环境,正好像意大利今天国家的政治社会局面。
不过,导演对政治表现并没有刻意展示,人性才是他这部影片的主题。
冷静朴实的镜头,没有任何炫技,却是无比细节和精准,呈现出一个世界末日般萧条的世界,将故事和人物都讲到深入观众脑海。
《犬舍惊魂》是一部充满力量的类型作者片,其中主演马切诺marcello Fonte深入灵魂的表演,更是让后者成为影帝最佳人物。
扫码回复片名获取汁源
一开始以为是普遍的故事片,看到中间感到这逻辑不太对,看完才明白,这是一部卡夫卡风格的寓言电影。
中文翻作犬舍惊魂,不好。
狗男,更好一些。
狗男,和那个大个子的暴力男,其实是一体的,男人心里住着的两个人。
狗男,卑微,贫穷,无力,他想要获得尊重,想要钱,想要给女儿这世上的好东西,可是他没什么能力。
暴力男,是他心里的另一面。
否则剧情逻辑是不太顺的,比如,为什么狗男不和警方合作?
这里分析成本和收益都是不合理的,狗男并不蠢。
原因只在,他那时候还不愿意杀死或放弃心里那个暴力。
后来他杀了暴力男,想给周围的人看,我变成一个好人了,但这时候才发现,根本没人在乎。
一切只是他内心的交战和煎熬,别人根本不在乎的。
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我们和内心的魔鬼作战,我们以为惊天动地,其实在别人根本不在乎。
一切只是自我的完成。
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叫“Dogman”,因为主人公马切洛(马尔切洛·丰特 饰)是一名兽医,他经营的宠物店就名为“Dogman”,可理解为“狗男”,或者说“像狗一样卑微的男人”。
马切洛在西蒙和邻居们眼里,一直是个卑微的滥好人,不,应该是卑贱的。
马切洛为了满足女儿的潜水爱好,不惜用贩毒、偷盗的方式赚钱;为了维护与西蒙的“友谊”,或者说害怕西蒙,又甘愿替对方坐牢,真的是骨子里的卑贱;但当他杀死了西蒙,又急着向邻居们展示这一壮举,以期待赢回邻居们的好感。
可是影片的最后,根本没有人理会马切洛,只有一条狗陪在他的身边,结尾那段也是演技最爆棚的一段,没有一句台词,只有马切洛的表情特写,从近景到远景,主角那从兴奋到失落、空虚、迷茫最后领悟的心情全都写在了脸上,这还真不是一般演员能hold住的,戛纳影帝,实至名归!
作为一个局外人,对于《犬舍惊魂》很难用“现实”与否来评判。
戛纳影帝马尔切洛·丰特演出了一个透过屏幕能触摸到灵魂的可怜人,这个人物的行为和动机并未与大众的生活经验相悖,似乎是真实可信的。
小镇的设定只是符合千里之外的路人对于意大利边陲法外之地的想象,咂摸起来颇有点古龙小说的风范,大家都是表里两面,明面上都有一份正经的营生,暗地里却都是绿林好汉,做着各种见不得光的买卖。
在这个“江湖”上,掌握最大权力,呼风唤雨的永远是那些能够搞定人的大佬;终日与狗相伴的主人公马切洛,则是处在食物链的低端。
这样的安排,倒是和我们的《水浒传》有异曲同工之妙,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最后一位,金毛犬段景住,也是一个“动物之友”,捯饬马的。
表里比谁都文明,内里比谁都歧视,是不是越古老的国度就越是这样?
不知道。
或许这源于生而为人的优越感,站在地球的物种之巅,相爱或者相杀至少都要在同类之间,生活以狗为中心难道不是纡尊降贵?
“狗男”的设定就是让主角低人一等,这根本无需思索便是可以得出的结论。
马切洛和城镇们大佬的关系就如同忠犬与人类,忠犬想要用各种途径,努力地讨好主人;而主人从来都是居高临下,偶尔从手指缝里露出一点残羹冷炙。
在一次打家劫舍之后,西蒙带着马切洛一起去快活是电影里他接受过成人世界唯一的善意和尊重,而在西蒙的母亲面前,他见识到了这只“恶犬”的软弱。
之后这个小男人宁愿抛弃在城镇苦心经营的一切,也不愿背叛西蒙而选择坐牢,只用义气二字解释未免有些敷衍,或许这一次“够朋友”的危险行径,是一个卑微的人关于牺牲精神与英雄理想的自我满足。
可悲的是,到头来真的只是自我满足。
如果说城镇大佬们的驱逐是可以预见的话,那么西蒙的漠视和欺凌让所有的感动和幻想,以及牢狱里一年的苦难都变成了笑话。
即便如此,毁灭的结果不是我们可怜的主人公一开始预想到的,太过于弱小和唯唯诺诺让他没有胆量直接硬刚西蒙,只能冲动之下破坏这个“恶犬”的心爱之物泄愤。
电影在之后有个非常可笑的情节:西蒙差点挣脱牢笼之后,主人公把他用狗链套住,然后给他治伤。
这个场景显然是在回应开头,主人公如何地驯服大狗。
说它可笑,是因为马切洛到这个地步,还在摇摆不定,还在自欺欺人地认为可以“驯服”西蒙。
事实上当他决定开始报复这位恶汉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不死不休的结局。
即便是西蒙在威逼之下道歉,然后呢?
你敢放虎归山么?
“相逢一笑泯恩仇”在这个以暴制暴的世界里不会存在,屈辱最终都要用鲜血才能洗清。
然而我们却也无法嘲笑主人公“天真”的期冀,希望得到尊重的背后,是对于友情和平等的渴望,而他对于西蒙的报复,也是出自当初一厢情愿的误解:以为一起犯过罪,一起蹦过迪就完成了友谊的仪式,回望起来那不过是“恶犬”的无心施舍。
《犬舍惊魂》最后的几分钟让我想到了“投名状”。
平等,尊重,友情,超额的回报,主人公对于这些的追求因西蒙而激发,也因西蒙而幻灭。
出走一圈之后,知道半生绝缘美好,只希望还能回到往常的轨道。
亲手除掉“祸害”便是马切洛重新入伙所纳的“投名状”,然而接受与否,我命并不由我。
电影的脉络和段落都相当的清晰,马切洛每次给狗梳毛的场景都像是另起一行写下小标题。
虽然《犬舍惊魂》入选了戛纳主竞赛单元,虽然电影有着令人迷醉的破败质感,但是刻意的直白与直白的刻意,魔幻现实下包裹的类型元素,使得电影在理解起来,至少在人性的隐喻方面,并没有多少雾里看花的氤氲。
纵使用言语无法精确表达,但是其中的意味,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能接收到。
但是太过明显的刻意也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同时简单直给的线索,使得在看的时候经常会产生一种“我知道你要讲什么,甚至知道下一步要讲什么,但是不怎么想听你讲”的感觉。
电影中人物的符号化之后,更变得有些模式化,男主的突出是必然和必须的,因为《犬舍惊魂》中,没有其他的焦点。
After dipping his toes into the fantasy realm of TALE OF TALES (2015), Italian movie-maker Matteo Garrone returns to the familiar sordid ground of social realism, this time, corralling his vengeance tale within Rome’s sink neighborhood of Magliana and the title DOGMAN denotes the name of the dog parlor Marcello (Fonte) opens, where he dedicatedly grooms our canine friends with alacrity and elation, call each one “amore”, and later during the burglary foisted on him by Simone (Pesce, a towering menace seeping through every pore and grunt), he even hazards to return to the crime scene, only to save a chihuahua, slopped inside a freezer by his partners-in-crime (Garrone’s very realistic treatment of a frozen dog might hazardously be reckoned as an act of animal cruelty in the eyes of radical animal lovers). Indeed, Marcello is a very nice man, content with his own occupation, pally with everyone else in the rundown neighborhood, enjoys some familial bliss with his young daughter Alida (Calabria) in their diet of sea-diving or dog-grooming contest, who lives with his ex-wife. But he is also a small-time drug dealer, which links him to the bête noire Simone, an ex-boxer turns criminal who terrorizes the area. Juxtaposed by their sheer physical disparity, a pipsqueak and soft-spoken Marcello and a thickset and truculent Simone make an odd bedfellow, albeit being constantly bullied and commandeered by Simone, involuntarily Marcello develops a wrong impression that they are buddying up, especially after saving Simone’s life when he is shot. A case of an omega-male’s toxic worship or subjugation to the heftiness of masculine physique and violence. After taking the rap for Simone for a strongbox theft in the adjacent jewel shop, Marcello is incarcerated for one year, and becomes a pariah by the rest when he returns, when he demands financial compensation from Simone for his prison stint, the latter just keeps fudging the issue. Only after being publicly drubbed and humiliated, the battered doormat finally exacts his revenge on his victimizer (who is not too bright after all), although he only tries to extract an apology from the bullish Simone, their David-and-Goliath confrontation soon ends in casualty, owing to Marcello’s self-preservation instinct and a quirk of fate. In a desperate move to mollify his wounded manhood and reclaim an acceptance from the community, he foregoes his original corpse-incinerating plan, instead flaunts it to prove his worth, but Garrone cunningly suffixes it with a desolate coda tampered with a light touch of surrealism, granting Marcello Fonte a killer long shot, during which, the actor runs an impressive gamut of how excitement is blunted, and subsumed into a state of daze and disconsolation, commendably wins him Cannes’ BEST ACTOR honor for this gritty, gripping, gruesome cautionary tale delving into the insalubrious psyche of male pride and bullying dominance. referential entries: Garrone’s GOMORRAH (2008, 7.2/10), REALITY (2012, 7.8/10), TALE OF TALES (2015, 7.2/10).
比《真人秀》更精进了,虽然问题还是一样。还挺希望导演继续尝试这种道德故事的。ps 男主开个直播逗狗我能看俩小时,这些神奇的脸可能是意大利电影唯一还没有枯竭的财富了吧,参见拉扎罗的主演和umbria农民们。
很奇怪,末尾最终从脸部特写切到了城郊的全景,脱离开个人而回到整体的地域环境。诚然,每一次Marcello受到压迫前都紧接着一场他与狗相处的戏份,这种身份的比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之后的反抗是以待狗的方式反抗则是寻求等级的调转。但就故事本身而言,个人性格的弱点如此明确,恐怕又难以将悲剧原因上升地归咎到地域环境覆盖下的立场与选择上。
片头把猛犬驯服的情节,我以为是暗示后边的西蒙。结果男主无底线的懦弱与愚蠢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只能说他活该
男主的演技和导演的手法值得一看,反而显得剧本过于单薄
你不把老子当人,老子就把你当狗
卑微、苟且又不失性格中的善良,小人物的塑造十分出彩,拿下影帝理所应当,对于情节和情绪的堆叠也是模板式的逐步到位,还算看得下去的一部标准小制作。
确实配得上戛纳影帝,不过我感觉那几条给特写的狗狗更配得上~。剧作大部分也挺俗套的,有一场戏将大众与友情之间的失语演变成对暴力的妥协有待商榷;不过后一场戏“家or监狱”将情节发展救了回来。第三幕翻得还行吧;dogman引申为“像狗一样的人”,其个人价值在于展现奴性,以维持社交活络的假象。将施暴者关起来讨要自尊,以及复仇后大肆宣扬籍此重拾旁人的关注;归根到底只是社会压迫下的无意义反抗,最终还是回到了动物的死结;为他人而活的人生注定是如此。本觉着摄影能够加一星,但剧作还是太羸弱了。
dogmen,狗人,小丑惊魂
剧本配不上表演。
三星半。
我是真没看出来政治隐喻在哪里。。。。。。
导演啊《故事的故事》你干嘛去了,这部《狗狗侠》(Dogman)才是真实水平嘛;虽然略俗套,但是长镜头+把人当狗演的男主角还是看得人非常舒服的
7.0。对《格莫拉》所构筑的情景片段再做一次串联,放弃独立而仅在两种强权之间选边站,无疑是人堕落为犬的最大体现。
之前看了预告,十分期待的一个片子…看完,我的感想是???请问获奖的原因是什么…看很多人的评论大赞这个片子的简单直白内敛什么的,好的,是我没文化…突然觉得恐怖片其实蛮好看的!还有为什么翻译成狗舍惊魂?
男主好,结局好,没什么缺点也没什么可说的片子。
意大利版《江湖儿女》,黑手党起源的地方,人们宁可坐牢也不愿出卖“朋友”,然而这些“朋友”还不如一条狗可靠。
唯一的爽点就是男主报复害人精那段。故事的发生地是个县城吗?那么破烂
加洛尼还真是擅长人物的暗黑塑造,手持摄影和视听精准一流。隐去的监狱过程与关笼开笼喂食买毒的对照用性格做法的改变来表现,实际上就是用直观的暴力犯罪解决在生活中的那种如身形和地位的不对等失衡的关系,善意或者信任被冲破后爆发出的巨大能量。狗狗是人类的朋友,瞧给它们都看傻了吧,能区分被驯服的关键就是还拥有主动性。结尾超常规时间的特写与超现实也是在述说被包围的孤独感根本无人在乎你和对这世界的无望。欧盟影展百老汇。
充满了心机的现实题材电影 过于俗套的叙事,不论是故事还是叙述结构完全在意料之中的简单直白和突如其然使得这个故事仅仅停留在了故事层面,如果说果真有政治一层的隐喻表达我就很服气
三星半,除了勉强的剧情可以接受外,其他方面都是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