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剧透,专门为了讨论结局而立贴看了其他影评,尤其是热度最高的那个,发现下面有不少讨论最终被营救的结局到底是幻想还是现实。
毕竟是刚看完电影就来翻评论,情节还是没忘了,个人感觉是现实。
但见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是以打印机和窗户没破来佐证的。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立马又回去看了几个重点镜头。
首先,看下最后结局,即女主母亲的幻象在窗边指着打印机的镜头
玻璃是好的,没毛病
这里可见脖子上的伤口和血迹,但母亲的表情并不诡异,而是慈祥以及地上的打字机
多半是废了然后我们再回到女主扔打字机来声东击西的镜头
这时候还是95新的打字机女装大佬中计后,扒窗口闻声寻人
居然敢高空抛物,看我不逮着你就地正法
窗户的玻璃的确破碎了这里就开始我们的讨论了,首先要确认一个前提条件,即按照一般思维,假如我是女装大佬(不可能的),有人砸窗逃跑,我肯定要在被砸破的窗跟前看对方往哪跑。
上图也印证了女装大佬探头的窗户就是打字机飞出去的窗户。
然后我们再细看探头的那个画面,窗户是靠墙角的位置,墙面光秃秃的,窗前有颗光杆的灌木,窗外右下角有个瓦片房顶的坡面
这里用红框着重标识然后,我们再回过来看结局母亲幻象的画面
没错,窗户的确是完整的,因为跟前文讨论的不是一个窗户啊。
这个画面里,窗户在二楼的位置就不对,窗前也没有光杆灌木,而是墙上类似爬山虎的植物,右下位置也没有瓦片房顶。
我又找了更多此建筑正面(假设此面是南面)的镜头
开头一家三口刚到新家的画面
成功调虎离山后,姐妹逃出的镜头这个画面窗帘都是闭的,旁边另一个窗户连灯都不亮,总不能说女装大佬有随手关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
到这里,就已经可以确定,结尾母亲幻象站的那个窗户并不是打字机飞出去的窗户,幻象在的窗户完好而打字机在外面不是剧情bug,也不是什么逻辑矛盾点能证明最后获救场景是幻想的,所谓的BAD ENDING的那些证据是不成立的。
但女装大佬那个探头的窗户到底在哪呢.......找了半天细节,又问了天猫精灵,终于找到那个窗户的位置了
再次回到电影前期,刚到新家的画面这张画面,其实就是那个高空抛物的窗户。
上图亮度调高,就能看到在一层瓦片房顶上有个完全符合的窗户。
用线条描边后这张就能看到有两个浅蓝色窗户之中靠右的那个窗户,在位置上就跟女装大佬探头的窗户相吻合,都是靠墙角的窗户,窗外右下方有个瓦片房顶的坡面。
只不过全片都没此视角白天的画面,所以光杆灌木这点就没办法验证了,不过也不影响证明此窗就是女装大佬探头的窗户。
(女装大佬探头的窗户是打字机飞出去的窗户,打字机飞出去的窗户右侧就是房屋的墙角,而且窗户下面有瓦片房顶的坡面)但是,结尾打字机的确落在了房子的正面,因为最后上救护车的场景都在房子的正面(南面)发生的。
而探头的窗户是在西面,那这样一看,女主当初扔打字机的角度的确有点刁钻。。。。。。
其实这部电影并没啥太深的剧情,里面的伏笔都有印证,基本一遍就清晰明了,节奏还可以,就是感觉不算恐怖,只是氛围感觉压抑。
唯一看不懂的地方是,电影开头,三人还在开车赶路,姐姐在后座往外看到一个小男孩。
前面还有这个小男孩奔跑的画面,但后面再没有能跟这小男孩扯上关系的细节了。
思来想去也不知道这个小男孩出境的意义是啥。
很精彩的恐怖故事。
影片分成现实和想象两部分。
Beth从小喜欢写作,胆小,所以可以想象出一个安全又美好的小世界,来抵御现实的成为变态玩物的悲惨生活,但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勇敢的打破自己的想象世界,为了去救姐姐Vera。
而Vera从小就现实,她甚至有点吃妹妹的醋,但依然把她叫醒,还告诉妹妹不要动要听话,这样才不会被伤害,我觉得她很爱Beth。
Beth很聪明,她带着妹妹逃跑过一次,遇见了警察,而后警察被杀,陷入绝望。
但正是因为警察被杀,才导致姐妹俩最终还是被救了出来。
相信观众此刻会松一口气。
倒回第一天,姐姐竖中指,可能是导致杀身之祸的导火索。
“巨魔”明显有精神疾病,猜想他小时候没人喜欢,甚至被童言无忌深深伤害,而姐姐竖中指的挑衅行为恰好让巨魔回忆起了那些痛苦。
巨魔的妈妈一直惯着他,甚至帮助儿子犯罪,被母爱蒙蔽了双眼,最终导致自己和儿子的悲剧。
她和她儿子死的那一刻,真是大快人心,就算自己受过伤我不是你能伤害别人的理由。
说一下观影的时候我吐槽的点,我有时候会因为两个小孩,没有帮妈妈补刀,而干看着瑟瑟发抖而生气,觉得她们不聪明。
有时候也会觉得最后被救是不是也只是Vera的想象,但导演应该没那么残忍。
总之是一部精彩的影片
先叠下甲不知道豆瓣环境如何,不想吵架。
本人女,女性主义者,只读过一点《第二性》,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全是纯新手,以下全是个人见解,很多地方不说人话,我会努力解释清楚。
另外,我没有责怪导演或者任何一位真实男性的意思,这是社会性的东西,不论谁在其中都会被教化,我们都是社会规则的一部分。
欢迎讨论,拒绝吵架。
首先是一句佶屈聱牙的总结。
影片影射了女性在少女时期,她作为人对自身的主体性认知与实际情况中自身绝对客体地位这一事实的认识间的撕裂。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让我感到了极度的不适和恐怖,因为我本人也是个幻想爱好者,不过我的日常生活不痛苦,只是比较平淡。
我的脑海中有一个故事,故事里我是主角,我救了很多人,他们真诚地爱着我信任着我,我出生入死追求我的信仰。
我如此沉迷于构造那个世界,以至于有时候我意识到那全是假的,会非常失落,我会反思,我是否忽视了现实生活,忽视了我真正应该做的事(之前其实也幻想,只是这半年多都比较摆烂,没有什么非得要做的,待办事项都是一些自我提升性质的,就更有空耽于幻想了)。
因此我极能共情影片中的女主那种突然落入现实的恐慌与无法接受,甚至在心里大喊让她回去!
不过,真正驱使我写这篇影评的,是我所隐约看见的隐喻。
正如我上文所说,我时常耽于幻想。
因此当我看到《第二性》中关于女性幻想的剖析时,感到分外惊讶,甚至觉得被窥视思想。
老实说读这些社会学哲学著作常有这种感觉,但我还是没习惯。
先介绍下背景知识,波伏娃认为,女性是性的绝对客体,女性是“他者”,是被塑造出来的,在男性话语体系中不具备主体性。
但是,女性身为人(而不是女人),实际上是具备主体性的,也就是说她认为自己是本质的,她是观察者、观赏者。
在童年(性未成熟时期),这种身份认同是没有问题的,不会遭到外界的压制、否认和贬斥。
但是,一旦她开始发育,她那平板的胸脯和臀部开始丰腴,外界看她的眼光就会从“小孩子”变成“小女人”,男性话语体系下的规训就会真正落到她的身上,他们开始以对女性的要求(也就是对性客体的要求)要求她,或者加强这种要求。
同龄男性开始真正地“看”这些新鲜出炉的女性。
他们开始开黄色玩笑,故意对女性做猥琐的动作,评判女性的身材,等等。
她们从那些目光中意识到,自己是被看的。
但是,我应该是观看者呀?
我才是那个主体,我才是本质,我才是……但是,在那些凝视中,她们认识到,“我”是客体,是“娃娃”。
而且,做客体是有好处的!
她们可以将自己曼妙的女性身体,作为换取关注乃至资源的筹码。
她们可以假装成猎物,去猎取爱情。
但是,我依然不想失去我的主体性,我不想被客体化。
但是社会不断地告诉我,我是欲望的客体。
就算我不断地试图反凝视回去,强大的社会力量依然会告诉我,我是客体。
于是,我作为人的要求,和社会期望之间,产生了最根本的冲突。
而女性的幻想是调和这种冲突的权宜之计。
女性渴望获得关注和爱情,但是又不想真实地与男性交往让自己被客体化,怎么办呢?
女性幻想一个人,一个真实的陌生人或者虚假的真命天子,然后爱上他。
这样她可以真实地体验到爱情带来的刺激,却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主体性(我看到这里真的被震撼了,我确实有这个倾向,甚至现在很多说“男的可以是纸的金属的但不能是三次元的”的女性也很有这个味道)。
以下是原书对应段落的一些照片,这里还涉及一些同性恋的论述但是跑题了就不放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已经意识到我在说啥了。
虽然并不能完全对上,但是这部影片真的很大程度上内涵了或者利用了这部分理论,还原了女性内心深处最庞大的恐惧:被客体化,无法反抗的被彻底客体化,甚至必须自我规训(不然会被规则制定者规训得更惨)。
女性逃避这一点,于是她幻想。
在幻想的时空里,她是自己也是世界唯一的主人。
我其实并不清楚导演到底知不知道这个理论,我猜他不知道,仅仅只是以男性视角去构造一个悲剧,然后刚好合上了。
这很合理,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男性的幻想就是女性最害怕的东西,因为女性所恐惧的客体化正是由他们施加的,或者正是因为男性幻想的存在,女性才被客体化。
他们的幻想是真实的,是可以至少部分可以实现的,而女性的幻想只是虚假的避风港,因为她们不具备话语权。
在真正的革命到来之前,女性所有的反抗和幻想都是无用功。
ok到此结束,我大概以我浅薄之见分析了一下电影的女性主义隐喻,非常主观而且半篇以上都是枯燥的理论,感谢你能忍着看到这里。
我还有一个与主题无关的问题不知道有谁能回答一下。
影片中警察被击毙之后,施害者是用糖果车载她们换了地方的,怎么妹妹醒来之后还是在原来的房子里?
这是不是说明后面其实还是假的?
救命啊不要啊我要看反杀结局啊这算什么鬼啊我好难过,理论是理论,但是导演绝对没有女性无法逃脱命运的隐喻啊他大概率这个理论都不知道不然早被骂死了,我看个电影别让我这么难受好吧妹妹啊……
所以其实她的成年是幻觉?
成年虚假的证据是丈夫和孩子,他们和画里有相似,所以是幻觉,最后虚幻世界已经完全虚幻了,在那个姐姐求救的磨砂玻璃窗。
少年虚假的证据是她们这样度过了一夜不止,为什么妹妹就精神失常了😳妈妈说,不要相信姐姐说的话,妈妈可能是本我的潜意识。
我很在意的点:1、为什么姐姐妹妹和最后的怪叔叔(像那个男犯)都是肿了右边的眼睛,是不是姐姐也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另一个人格。
2、最后那个重复出现的胖警。
如果是这样的话真实的妹妹处境如何?
这个就没有提到了,可能被救出来是真的,现在重头到尾都只是病人的精神世界。
3、警车像糖果车吗?
4、那个窗户(有说窗户在房子背面,那么打字机从哪里来?
那个时候确实有碎玻璃的声音。
)
1、右眼都歪(存疑)
2、胖警不像(不成立)
3、警车和公路车和糖果车不像(不成立)
4-1、在3楼小阁顶丢下去有破碎声,在有树干的窗口。
4-2、被救时妈妈出现在图片左边无树干窗口,但是有树干窗口在右边(不成立且有漏洞)我觉得后期的证据没有很好的展现明暗,因此观众会去探寻可能性,最后打字机出现的窗口放错了,这些剧情可以再细致一点。
其实剧情最后观众们在猜的疑点如果有成立方向,剧情是不是更扑朔迷离?
是不是还有改进的空间
是一部很优秀的恐怖电影,评分完全值得更高。
但看评论区就知道,许多男观众是代入不了的。
这部电影特别就特别在(主要)受害者都是女性,且施暴者对她们行凶的手段特殊,然而这恐怕也让许多男性观众无法“感同身受”了。
作为一部恐怖电影,剧情完整 叙事手段优秀 悬念足够 恐怖惊悚 演员演技有,可以说没有什么缺点了。
评论区说得很对,女性更能体会到这部影片的恐怖,觉得不恐怖的(男)人,不仅仅是艺术鉴赏能力差,共情能力也很差,现实生活里恐怕也是个很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可能成为受害者,只会也只能够代入施暴者。
娃娃类的电影我还是很少看的,因为本人其实还是有点怕娃娃的……这部电影刚开始时还没太看懂,两个女儿维拉和贝斯和母亲搬到一个满是娃娃的家,忽然闯进两个杀手,但母亲勇敢的结果了其中一个黑衣女,紧接着便是好几年后其中一个女儿的生活。
那时我还以为这是一部很单纯的讲述小女孩长大成人后回忆自己人生的恐怖片,再加上一直搁置没有足够的时间看完,就没有兴趣了,直到问了度娘电影的剧情,恩还不错啊还是继续看吧,所以……原来我看到的那些场景,只是一个假象,而残忍的真相是妈妈当着女孩的面被黑衣女割喉了,维拉从此开始被各种殴打虐待,而贝斯开始陷入自己是一名知名作家的想象中……哦我记得维拉曾经向妈妈抱怨过贝斯那些不切实际的想象,想让她回到她们的现实生活。
原来这才是我刚开始看到的那些“采访”的来源啊,怪不得那么突兀。
看到维拉被看不到的人绑到床上,以及被看不到的人在走廊上殴打时,我都疑惑那时的贝斯在看到这些场景,看到维拉被那么对待时,到底在想些什么。
认为维拉疯了?
屋子闹鬼了?
贝斯为什么从来没有疑惑呢?
这些全是贝斯不愿接受现实,而选择躲避时感受的场景……她身处这样绝望的境地却无法改变,任由那些想象出来的生活围绕着她,即使知道维拉承受那么巨大的痛苦也不去帮她……贝斯沉浸在麻痹,懦弱和恐惧的世界已经太久了。
原来在面对现实时,人类可以这样麻痹自己,也许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不愿面对这个不如意的世界,虚构出一个完美的,自己成为成功人士的虚拟世界。
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崩塌。
维拉告诉贝斯:“他们要来找你了,我没有能让他们玩乐的地方了。
”这个时候,就是贝斯的世界开始崩塌的时候。
原以为在那个世界生活久了的贝斯会什么也不做,只会害怕,可在看到她奋力逃脱并救出维拉逃离房子后才发现,嗯,这女孩还没我想象的那么胆小。
至于恐怖片里的警察,你们就那么着急吃便当吗??
害两个女孩又被抓回去了,知不知道我看到变态开车追来的时候有多着急 ?
贝斯又进入那个想象出来的虚拟世界了,我有一瞬间居然希望她不要再回到现实世界,一直待在虚拟世界的想法,也许这样就不用一遍遍的绝望了……不过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瞬间。
我的好贝斯终究没有放弃维拉,她开始意识到不应该一味的欺骗自己让维拉忍受折磨了,她勇敢的打开那扇门去面对了,好贝斯,我太欣慰了。
还好警察的救援及时赶到了,不然她们真的会永远困在这个永无天日的娃娃屋吧。
我知道贝斯以后会成为一个好作家的。
当然要冲。
节奏推进地很突然,就这么突然地变态就出现了,就这么突然地闯到了屋子里,就这么突然地被强大的妈妈反杀了,姐妹自此就分开了。
直到妹妹成为了知名的小说家回到了旧物,整剧开始笼罩在一种不知名的恐惧中,就像一个黑手,你知道有问题,但你想不到问题在哪里。
你觉得有阿飘,你又觉得好像并没有。
直到故事突然地有了一个翻转,你才发现,原来之前的感觉是对的,又不全对。
亲情在剧中显得很有力量,姐妹情也很真实,最后的那个结果也很耐人寻味,看完以后我还是看了影评的。
整个剧情很紧凑,血腥程度一般,悬疑的氛围较重,有翻转,相信我,看完你不会失望,
7.1的评分还算是中规中矩,恐怖片评分普偏偏低。
就比如恐怖片中的神作林中小屋,也才7.8分。
这就让人有些迷惑了。
话说本片和林中小屋同样是一个故事架构,但发展不一样而已。
大家都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开启虐杀模式。
本片不俗的地方就是女主的幻想与现实中不断转换。
然而也就止步于此了。
一直在等待女主最后一次冲破幻想后开启外挂模式解决掉两个大变态,怎么就怎么就来个警察开了两枪把问题给解决了呢。
全片和大多美国类型恐怖片一样,女主一直在大喊大叫中度过,两杀人犯一个骨瘦如材毫无战斗力,一个虽然身材魁梧,但脑子全无,女主要是爆发杀这两人不说简单,但也是没有什么难度吧。
其实这些本就是恐怖片的通病,但是我们看人皮客栈的时候,为什么看的那么爽,不就是主人公后期爆发反虐杀反派。
但是就在精彩刚来的时候,结束了没了。
卧槽,我刚兴奋的时候,你却说结束了。
你想想,这是多残忍的事情。
母亲对妹妹的偏爱造成了姐姐的妒忌,姐姐欺负妹妹又加剧了母亲对妹妹的偏爱,死循环。
最初的诱因是什么呢,应该是母亲的选择。
两个孩子,母亲更喜欢其中一个。
对于姐姐来说,在最亲近的人身上,也得不到最深厚的关爱。
每次看到这种情形,设身处地想想,没法不感到可怕。
得到偏爱的妹妹没有对姐姐表现亲近,习惯性忍耐姐姐的找茬,但心里其实也变得讨厌姐姐了。
母亲也完全不中立客观,一味责怪姐姐,溺爱妹妹,不但没有充当姐妹二人的调解者,反而加剧姐妹之间的冲突。
悲观点看,如果不是因为母亲死了,姐妹俩是不会同心协力逃出生天的。
失去了争宠的意义,失去了寻求母亲帮助的权力,才开始学着互相信赖。
说来奇怪,这个片2018年出的,评分也不低(7.1),但是标记人数却少的可怜,之前只有几百个人看过。
最近片荒了,发现已经标记了一万多人,才拿出来看了一下,结果意外还不错。
热度低的原因可能是:1. 法国/加拿大合拍,并不是典型的好莱坞电影,视觉刺激不足,节奏偏慢。
2.非知名导演/演员,缺乏话题性。
3. 非灵异题材/烧脑/伪纪录片等流行套路。
所以这部是类似《旧日噩梦》的口碑片,适合广大片荒影迷,以后几年口碑会慢慢上来。
---以下涉及剧透--1. 剧情简介:噩梦与现实的交织这个片讲什么,妈妈带着两个萝莉姐妹来到一个惊悚玩偶元素的老宅,然后被两个变态连环杀手追杀。
一顿爆锤后妈妈反杀变态,但是姐姐被拖到地下室,妹妹逃脱。
这段很短只有二十分钟,进度条告诉我们这只是个开头,果然,镜头一闪,妹妹从噩梦中醒来,原来这是妹妹童年的阴影,妹妹已经长大成人变成著名恐怖小说作家,把这段童年经历写进小说大卖,各种上采访。
结果有一天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叫她快回老宅救自己,于是扔下老公孩子驱车前往。
到了老宅,原来姐姐经历当年事情已经精神失常多年。
妈妈和姐姐言语奇怪,诡异事件频发,暗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当年的变态杀手再度出现,现实和幻想紊乱交叉,这时候姐姐告诉妹妹,其实这都是你的幻想,你并不是作家,你还是那个小女孩,我们被囚禁了,妈妈被杀掉了。
妹妹被迫回到现实。
令人不适的一幕来了,姐姐告诉妹妹自己被玩腻了,该轮到你了。
一会儿变态会把你打扮成洋娃娃,你别出声,否则会挨揍。
然后就是变态把玩洋娃娃,这一段,没有色情胜似色情,略感精神污染。
最后,两姐妹终于逃脱魔爪,结果又被抓了回去,两个警察领了盒饭。
最后一刻支援的警察叔叔出现,坏人就地正法,全片完。
这个剧情,让你想到最像的就是《旧日噩梦》,特别是妹妹把墙上海报的人物编成故事放到书里这个点。
2. 拍摄手法:对传统slasher film的回归什么是slasher film,就是八九十年代一类经典套路,比如《月光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千尸屋》,后来的《隔山有眼》《猛鬼街》,变态杀手找一帮年轻男女挨个修理。
据说最早的鼻祖是希区柯克的《惊魂记》,浴室一幕是最经典的slash。
这个套路被玩到腻歪,所以前有《惊声尖笑》,后有《林中小屋》,都是对这个类型片的结构和调侃。
因为拍滥了,所以近十年,这类惊悚片会有一些变奏,代表作就是《电锯惊魂》,深度人性探讨+精密机关+剧情反转。
要么就是有一些新鲜卖点,比如《屏住呼吸》。
但总而言之,slasher film已经过气了。
这个片子就是一部反其道而行之回归传统的作品,不仅仅是场景和年代的回归(比如《马柔本宅》《美国恐怖故事》《怪奇物语》),更是拍摄手法的回归(或者说退步),在这个热爱复古的年代反而比较新颖。
時間線有點混亂。女兒被虐待成那樣媽媽還說是幻想?視而不見最後在二樓安然無恙指著打字機什麼意思?媽媽沒想過帶女兒搬家嗎?沒想過金髮女兒去醫院接受心理治療嗎?呵呵偏心的父母真是噁心。
很久不看这种不神叨叨,纯粹变态吓人的恐怖片,虽然老套路,但几乎纯女性的角色设置还挺有意思。
玩偶在某些桥段中引来凶徒、给畸形人制造幻想的行为过于夸张了,且堆砌尖叫很聒噪。女主臆想和现实的切换实际上很潦草,只有最后一幕撞碎玻璃勉强解释了两个时空的连接,直觉女主角有臆想症的设定是画蛇添足。去掉反转,纯粹以一个生活正常的人发现死去的姐妹不断找她求助,慢慢探究发现恐怖的真相的路数去叙事反而更流畅可信。 @2019-07-11 18:02:09
现实和幻想已经分不清了
两个变态到底是父子还是情人关系?很喜欢幻想与现实的转折。是庄生想要逃避现实梦而为蝶,还是蝴蝶想要逃避花儿梦而为庄生?
为了制造意外感而强行设置虚实交替,情节转折处有断裂感使得整个故事混乱不清,吓人桥段的设置上也中规中矩,可惜了女主的恐怖小说家身份,没有精彩的戏中戏,只有直白的密室虐杀和主人公的歇斯底里。
当时海报遍地没去看,其实真还行
好随便的东西,写论文时到处复制粘贴
近期看的最恐怖的一部电影没有之一,故事情节和拍摄手法新颖。
看了谷阿莫解说版就够了
气氛蛮好,换别的导演应该会为了吓人而更多往鬼怪方向延伸吧,这里更集中到姐妹纠葛。这事不应该由警察解决啊。
全片两姐妹一直在尖叫 不过现实与幻想的结合这个创意还多不错
堪比国产鬼片,莫名其妙的剧情,为了吓人而吓人,什么鬼
欧洲人脑回路多少带点不正常。90分钟先给你铺垫50分钟,这已经在测试你的耐心底线了。哦,原来是不可靠叙事。看完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吧。整个电影都在疯狂揍人和尖叫,和好莱坞的剥削电影比显得粗笨愚钝。最好玩的彩蛋是cg做的lovecraft
故事设置不错,如果完成得好,应该是部佳片。可惜角色设定与故事叙述均存在问题,一手好牌打坏了。
瑕不掩瑜。个人2018恐怖片最爱了。可能是主观很害怕这种娃娃…虽然觉得结局如果假如那个警察也是个坏人,姐妹俩又落入凶手手中会更完整些,或者反正,再来个反转。但生活太苦了干嘛还要be!!而且总体还是不错的!妈妈抱着Beth跳舞时那几句话本来以为很有深意(把你吃掉啊什么)结果就是,其实只是幻想?有一些单薄…不过Beth最后是咬了他几口…天啊真的越想越可怕,好戳我啊!😭😭😭而且女主好惨啊…冉冉升起的新人毁容了,一辈子都完了啊…好惨…
这不是恐怖片,是很恶趣味的变态虐杀片,反转看了一小半就猜到怎么回事。这么Low的电影,女演员还因为剧组的不专业发生事故,毁了半边脸,这才是真的噩梦
超好看 超吓人的好吧 一般恐怖片我都会不停尖叫 这个片子我都害怕的叫不出声了 好吧!(我在影院第一排观影)
这个胖子如果碰到鬼娃恰克,一定会死的很难看吧
一部充斥着燥郁感的恐怖片,动用一切能用的手段使你燥郁,全片尖叫连连,不停的在施虐受虐与一张张娃娃脸上来回切换,其实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变态杀人事件,生生被五迷三道成一个具有灵异感的玄儿,或许有人欣赏这种调调儿,但我不吃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