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后一天,元旦假期。
外面都是新冠疫情,自己也刚刚阳康不久,不愿意到外面去冒风险。
假期最大的幸福其实就是在家里烧烧弄弄,做一点好吃的,躺在沙发上看书或者挑一本电影来看。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岁月静好。
于是就看了这本惠英红主演的《我的非凡父母》。
这个世上也许冥冥之中就是有天意。
2022年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终于在享受了多年父母照顾之后感受到了父母已经老去的现实。
在这个不平静的一年,尤其是疫情全面放开的岁末,远在老家的父母亲正在经历了磨难、在渡劫、在过关。
疾病面前,每个人都在过关,只是他们危险更大。
更何况,父亲的帕金森综合症病情日益加重,老头子困在时间里了,而老母亲在陪伴过程中耐心在日益地失去。
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陷在这个无法打开的困局无法自拔,最终被时间磨去了一切美好。
2023年即将到来,我没有想到在22年的最后一天会以这本反映父母亲情的电影来结束2022年的观影记录;难道在冥冥天意中,预示着2023年于我来说,是一个以父母为主题的命运之年么?
不管怎么说,父母在,生命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余归途。
如果可能,我希望来路再多长一些,即使前途坎坷,生活不再平静,未来数年的重心转换成养老这个主题。
但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登顶之后就是下山,人总不能总把所谓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吧。
我一直都认为,那些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甚至以此逃避照顾老人的典型不过是另类的懦夫,他们不过就是把本应自己尽到的责任交给他人而已。
就像,电影的欣欣,在长大之后,也希望有自己的自由。
做自己想做事情的自由,而两个盲人父母让她不能够随性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长大之后欣欣已经成为了父母的“眼睛”,照顾身有残疾的父母,是她的责任。
生她养她,盲人父母实殊不易。
当然在电影的最后,她和父母达成了和解,也认识到了父母的“非凡”。
这毕竟是一个喜剧嘛!
可是这个世上,现实中的大多数故事的结局都不是喜剧。
我想,一代人管一代人,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
世道轮回,应有之义。
最后回到电影,父母子女本来就没有过夜仇,剧中的所有的冲突都是为了最后感情升华。
当然,惠英红的演技真的很好,演员的素质全在线,是近年来难得并值得一看的港片。
强烈推荐!
真实改编的一部感人巨作好好看!!!
很动容,好故事,真实反应生活中的人情世故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刚刚好,很动情!
生活真好 需要的是坚韧的勇气去活着教会我们要有勇气生活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穷无尽的 这次与朋友一起看过的最感人的一部电影 从很早就开始期盼 真的演绎的淋漓尽致 非常到
主要有以下几个触动点: 1. 演技:惠英红、吴岱融 等老戏骨的演技还是相当过硬的,当时看这部电影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惠英红的参演。
在盲人群体生活等方面的演绎上还是很写实和让人动容的。
2. 内容:选取的矛盾点主要集中盲人父母和青春期子女冲突上和抚养孩子的不易,还是有其他很多的困难和矛盾点(比如居住困难、经济拮据、医疗...)没有被展示出来。
限于电影篇幅的局限,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深入具体的展示可能得通过电视剧了。
3. 主题:主题上还是体现了父母的无私和不易,只要孩子高高兴兴、快乐成长就心满意足,自己怎么样都可以。
同时也不要求子女大富大贵,只要孩子幸福快乐就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算是对这一主题的另一个角度的刻画。
4. 社会思考:触发了这样的思考——久病床前的孝子该如何取舍?
其实有时候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可以道德层面上居高临下来审判的问题,父母需要照顾,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追求,甚至还有子女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所以多轴运作的子女其实也不容易。
而久病的父母往往照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处境中,谁都是不容易的,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或者外界能否提供什么帮助,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社会问题。
Tips:当时看的时候比较了国语和粤语版,个人觉得粤语版相比之下更有味道。
影片讲述了一对盲人夫妇和他们女儿间的故事,带着几分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很亲和地展现了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以及抚育健全女儿过程中的艰辛。
这是导演自己的人生,送给盲人父母的特别礼物,许是知道这一点,令我对影片充满了包容。
芷欣从小就是父母的眼,她要给父母念点菜单,要收拾家务整理父母的衣物,要陪母亲去做义工,要陪父亲出摊......她很乖巧也很懂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旁观者异样的眼神,直到青春期,在同学面前掩饰了父母是盲人这个事实。
她知道自己跟其他同学不一样,她的时间并不完全属于她自己,除去家庭中固定的帮忙之外,她还有随时被父母召唤的可能,毕竟意外没法百分百避开,而她需要在那一刻放弃所有,义无反顾地去奔赴。
当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时,芷欣对于现状其实是排斥的,她渴望像同学那样去恣意青春,又不能拒绝父母的请求。
她的内心善良愿意照顾父母以及像父母这样的弱势群体,但又在这个过程中看不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年轻的女孩儿被无形中的两股力量拉扯着,滋生出要逃离的欲望,想要出国学画,第一动机是从当下的环境中跳开,其次才是为了爱好与专长。
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芷欣始终顾念着父母,她生活里的重心从来都是父母优先。
只是,当那两股力量日渐均衡,芷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
导演用芷欣一次情绪失控将问题精准挑明,她与母亲间的矛盾白热化到离家出走,以此掀起故事的高潮,解决那些汹涌的暗流,让一家三口轻装前行。
这个桥段其实很套路,对于全片来说是既定的高潮时段,但完全没能吸引观众跟着去进入,只让我认真巡视了一番演员们的演技。
惠英红饰演的母亲一角,在这场戏的情感爆发平复了些许情节上的尴尬,给足了芷欣转变的台阶。
不过,真正让人看到老戏骨表演功底的,是母亲在校门口等待女儿那场。
母亲感觉到女儿在向自己走来,满脸扬起了幸福的笑容,可是,女儿按住了书包上的挂饰,不发出声音地像是陌生人从她身边经过,惠英红的表情从喜悦到困惑到迟疑到醒悟到难堪到难过,再到收起所有的情绪默默地转身向着相反的方向离开。
把一个残疾母亲隐忍的疼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得见一颗心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碎了开来。
也是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母亲一直以来所展现的坚强、热心、阳光、善良,都旨在作为一个榜样,引领没法在正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她从来都不会也不可能去依孩子成为负担。
还有个细节,芷欣每天出门前,母亲都要叫住她,摸一下她的穿着是否得体。
这是一个盲人母亲对孩子最细腻的保护。
芷欣在时间里顺从了这母女间的仪式,但内心里早已有着太多的不认同,她只见到了母亲对自己的掌控,全然不曾往深里去思考母亲这样做的用意。
对于青春期的女生来说,这一点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爱让她不会迷路。
拉着父母的手抚摸过自己的画作,用盲文告诉父母自己对他们的真感情;与母亲并肩,去完成父亲的愿望,为盲人群体积极发声争取利益。
我们见到了一个成长起来的芷欣,坦然接受命运所有的安排。
她的父母双目失明,她,就是父母的眼。
影片较为琐碎,导演想要呈现的方面太多,使得重点欠缺。
内容过于生活化,整体显得平淡,没有足够打动观众、让观众记忆深刻的细节。
但还是得感谢导演的分享,让我见到一对非凡的盲人夫妇,以及他们优秀的女儿。
2023.3.29. 于福州
没看之前会认为这是催泪片 看过之后这部片让我觉得有点烦躁。
有点感同身受在成长过程中作为孩子,所以必须帮父母做事或者我的存在就是为了他们。
影片过程会忘记这个妈妈是个盲人,会觉得这种妈妈很厌烦。
但事后回想到他们与平常人的不同,又会收回自己那些自私的想法。
过分高分了,(昨天豆瓣9.2分……真的不该赶早看,早知道多等几天等影评了5555)不是个可以让我去影院看的片。
很普通的叙事片,结尾也能猜到,故事发展的会让我想快进影片。
但不得不说,惠英红和吴岱融两位老师的演技是很好的。
其实写影评我比较倾向于讲心得收获对于电影本身的拍摄表现我不太擅长但的确让我疑惑为什么一部以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怎么会看着如此刻意与不真实💔起初了解这部电影的是在短视频的评论里有人批判盲人夫妇不该生育儿女更为甚者有人觉得贫穷的人也不该生育我自己对于这个观点也出于朦胧的状态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打开了这部电影为了带大这位小孩他们的确比普通人艰难不仅在经济上,更在身体残疾上有一刻我笃定:“他们不该要这个孩子的”因为这激发了我内心最讨厌的一种爱无穷尽牺牲式的却又渴望回报的爱但是后来我慢慢觉得电影里展现的不是这种爱是最纯粹的父爱母爱她生长的环境很温馨甜蜜虽然物质条件不好但是我的确觉得世上大多家庭都没有他们这种家庭氛围这也是我觉得最不真实地方也许也是我先入为主固有心得告诉我贫穷的家庭残缺的家庭就连父爱母爱都变得不再那么纯粹父母虽然真的很辛苦养大你但是最终却是以此为目的要求回报这个世界本该是歌颂无私的父母爱推崇孝顺感恩父母可现实却又有太多渴望回报式的父母讨厌原生家庭的子女最后问题却又落在了物质上:穷人能不能生育子女?
我又在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说有钱人就可以生小孩?
还是说有钱人上面还有条件才能生小孩?
以此我越来越想不清什么样的家庭才能生小孩?
后来我索性不想了因为生不生本就是别人的事我能思考的是站在我的想法上去思考最后我觉得:没有人愿意生在一个贫穷残缺的家庭但没有人不愿意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所以如果是以电影这样的背景下虽然父母残疾,家庭困难但是氛围温馨,思想自由爱是纯粹的,心是相连的他们为什么不能呢?
只是现实不会是这样可能这样的家庭小孩长大大多带着沉重的羁绊不是爱的羁绊
https://mp.weixin.qq.com/s/XSRYwbTFD5wpv6sPuBAnvQ盲人父母养育孩子的故事。
比较触动我的是一幕:在盲人妈妈做饭的时候,欣欣(盲人的孩子)坐在学步车上,到处滑行。
盲人妈妈一边切菜,耳朵也没闲着,听着欣欣的声音,怕她走远了:“欣欣,你不要去那么远哦。
”但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
滑到饭桌附近,看见一个插着电线的高压锅,欣欣把电线一扯,整锅热粥从高空往下掉落......虽然能预料到后续,但掉落的那一幕,还是心头一紧。
砰。
孩子哇哇大哭。
盲人妈妈闻声赶来,问:“欣欣你怎么了?
”摸了摸地板上的热粥,缩回了手,大惊:“你是不是被烫到了。
”从医院回来,盲人妈妈泪流满面:“我是不是不配做你的妈妈......“抱着录音带,录下了自己的心声。
内疚,难过。
欣欣小时候被烫的伤疤,一直都在。
她上小学,和爸爸妈妈去大排档。
给爸爸妈妈念餐牌上的菜。
念完,有个伙计给盲人父母一个传单,说这个治盲人开眼的不错。
盲人妈妈笑了笑,对欣欣说:“妈妈挺好的。
”欣欣问:“妈妈,可是你不想知道世界长什么样,我长什么样嘛。
”盲人妈妈摸了摸欣欣的手,说:“我摸摸你的小手,再默默你的脸,就知道是你啦。
”这种自我安慰的话,笑中有悲。
欣欣就这样一天天长大,和盲人父母互相扶持。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欣欣的青春期来了。
她会爱面子,怕麻烦。
”欣欣啊,帮我看看勺子掉哪里了。
“欣欣看了一眼,说:“哎呀,就在你脚边啊。
”无法理解妈妈这样也要帮忙。
盲人妈妈蹲下,四处摸,却不知道”脚边“是在哪边。
欣欣又看了一眼,说,在你脚后面。
盲人妈妈把手往后探,摸到了勺子,慢慢起身。
”他们需要我,你根本没法预料盲人的生活有多麻烦。
“在欣欣长大,要考大学的时候,她对老师说。
自己很想申请国外的大学,逃离爸爸妈妈。
她一直充当父母的盲人棍,想要自由,却无法逃离。
和妈妈吵架的时候,她说:“难道你们就想一辈子把我留在你们身边吗?
你也没经过我同意就把我生下来啊!
”是气话,也是真心话。
陪我长大是真的,害我没法自由,也是真的。
为人父母,真的是为了养一个盲人棍吗?
小时候欣欣发烧。
爸爸妈妈在医院里,摸黑给她喂药的场景。
历历在目。
妈妈半夜踉跄起身,在床头柜摸了摸几个药瓶,哭了:“娃爸,那个橡皮筋不见了。
”“姑娘说退烧药是用橡皮筋绑好的,怎么不见了呢?
”听着盲人妈妈颤抖的声音,爸爸惊恐地说:“怎么回事呢?
药可不能吃错啊!
”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而盲人父母的崩溃,被放大无数倍。
多年的盲人生活,靠的不只是意志。
盲人妈妈忽然想起来,护士姑娘说,退烧药是有提子味的。
她颤抖地打开了药瓶,闻了闻,说,好像就是这个味道。
爸爸接过药瓶,确认过,是这样的味道。
盲人爸爸扶着欣欣起身,盲人妈妈给她喂药。
天还是黑的。
教欣欣艺术课的老师,知道父母一直是她的心结。
她说,我小时候家里也没钱,大学的时候,才自己努力学的画画。
父母并不是束缚自己发展的理由。
“你有没有想过,你父母在你还没出生的那些年,又是怎么度过的呢?
也许,他们比你想象中的,更有力量。
”和父母大吵以后,欣欣回家看见了妈妈收藏的录音带。
一键播放:“对不起,欣欣,我是不是不配做你的妈妈......""我之所以把你生下来,是为了让你看看,这个世界有多美丽。
这个美丽,在我以前,我曾经看到过......”也许,父母比我们想的,更不平凡。
以上。
好久没时间静下来看一部文艺片了,认真地看完这部片,喜欢他的前100分钟,交织了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可惜这个矛盾就很突兀的结束了,可能是导演想说的太多,只能草草结束。
后30分钟想说的是关爱盲人,但时间太少,故事太平,以至于不出彩。
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加上盲人父母的因素显得更为突出,看完此片的感想主要有:一,孩子来到这世上也有他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终有一天他要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务,而父母只有支持,因为父母的父母也是这样;二,大家都常说不生小孩的父母是自私的,但其实生小孩的父母才是“自私”的;三,红姐的演技是本片的灵魂,试想没有红姐,如此平淡的故事还看得下去吗。
btw好耐没看到千语,演学生一点都不违和。
《我的非凡父母》由朱凤娴执导,黄子桓、伍健雄监制,惠英红、吴岱融、吴千语领衔主演。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通过父母与孩子的双重视角,讲述了一对视障父母养育视力健康的女儿的亲情故事,展现了普通人在不寻常的生活中以爱育人的坚强与温柔。
影片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父母二人虽看不见外面的世界,但有女儿陪伴在身边,平淡而幸福。
年幼的朱芷欣意外拉倒电饭锅导致烫伤,作为母亲的甘笑红却不能阻止意外的发生而倍感自责。
长大后,女儿朱芷欣希望摆脱来自父母的束缚获得自由,由此与母亲产生了一系列的隔阂……当沉甸甸的爱遭遇青春期的叛逆,面对成长与家庭的社会议题,作为母亲的甘笑红能否找到与女儿融洽相处的更佳方式?
面对家庭羁绊与未来理想,女儿朱芷欣又该如何选择?
温暖与心酸、矛盾与成长,特殊家庭视角下的成长经历、情感关系,无疑令人期待!
这是一部用老套感人素材来传递新颖思想的电影。
我从未深刻思考过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直到剧中惠英红饰演的盲人母亲说出:“我小时候也看到过这个世界,所以我想带你来到这个世界,告诉你这个世界很美好,希望你能看到这样美好的世界。
”我才更感受到了父母的伟大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主角芷欣被塑造得很成功,非常多面。
她一方面渴望逃离她的盲人父母,不想做随叫随到的“义工”,另一方面,她从未觉得自己的父母累赘,只是听见“血流不止”四个字,就可以抛下也许能逆转她人生的面试,哪怕她看到自己的母亲神智清醒,是鼻子在血流不止她也没有一丝一毫不耐烦,而是一直询问流血的原因,由此可见她并未丧失了为人子女的良知。
虽然在同学嘲笑盲人怎么能看到星星时,她强颜欢笑地在附和,但是不难看出她眼底的心酸。
这也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新颖的第一个点,朱凤娴导演避开了许多以身体缺陷病人家庭为主题的影片所强调的,即有这样缺陷的父母丢人这一个矛盾点,而把重点更多放在强调盲人家长与健全女儿之间的矛盾。
并由此,更巧妙地升华了歌颂亲情的主题。
在塑造主角芷欣时,也加入了现代人最鲜明的“合群”元素,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一段的伏笔在后面没有被运用得很好。
就比如,芷欣和妈妈吵架后离家出走和男友在外面玩,差点被卷入抢劫案件的这一矛盾,这个矛盾没有被运用起来,比如男友后来只是留下一封信就离开了,然后“合群”这一话题就此为止。
虽然并不深入使之成为遗憾,但是没有继续写下去很好地避免了“烂大街”剧情。
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很新颖的剧情就是芷欣到底要不要参加大学校的面试,拿了奖学金去外国深造这一个矛盾点的展开。
与烂大街的一味歌颂亲情的“女儿自我牺牲留下陪伴父母”的感人情节不同,《我的非凡父母》更强调了父母渴望孩子梦想成真,活得幸福快乐这一真诚心愿,同时也顺应随着年代不断推移,对于女性话题的讨论。
剧中母亲这一角色坚强乐观,也是整部剧的一大亮点。
通过惠英红的演绎,一位盲人母亲打破我们心中盲人是有很多事情都做不到的这一固有形象,反而去强调了盲人真正的生活以及身为母亲的坚强。
反过来去安慰了打算为了父母放弃梦想的女儿形象。
母亲的坚强乐观真的很让人眼前一亮。
前后剧情的call back是很常规的操作,比如前文“盲人怎么能看到星星”的讨论,到尾声芷欣画的那幅画上漫天的星星,又比如对母亲的第三人称人物塑造“啰嗦”到后文不允许患上肠癌的父亲吃油鸡腿的关心,等等。
总而言之,这部剧最让我感到完美的是对于人物的塑造以及演绎,能够把观众一下次拉入到剧情之中,感受祸福相依,或喜或悲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情感。
综上,这是一部新时代电影。
在俗套的感动与温暖中打破常规,让人眼前一亮是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
最后,祝票房大卖。
惠英红真的是演技最好的女演员了👏🏻芷欣这个角色换个人演就好了 吴千语毫无演技🙂
剧情太牵强,太国内精神化,老套,不深刻,不真实,就像中午点了一个评分很高图片看起来好吃的外卖…实物到手啥也没有,吃完感觉自己被消费了
部分剧情好降智啊,真人真事也够让人无语的
题材和生活细节很感人、真实,但确实编排的有些无聊。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也要高于生活。也许可以升华一下
惠英红又在飚演技了……话说老看到她演这种人物,比如李克勤的《一个都不能少》mv
剧情没有亮点,叙事结构简单。
俗套,但真人真事改编总让人心生怜悯。不过惠英红和吴岱融,说实话,演少女的父母,老了点哈哈
剧情稀烂2星全给惠英红的演技🤔
飞机上看的,太窒息了这家庭。电影拍的也太一般了。一点都不行,俗套的故事,每一幕都能猜出下一幕。
真人真事改编的盲人父母不畏艰辛,讲述了一对视障父母诞下视力健全的女儿,勇敢的生下孩子,并用心把她抚养成人,非常真实的家庭故事就像我们每个家一样,短暂的青春期叛逆最终难敌来自父母长情的陪伴,家人和解温暖如斯,温暖、治愈的亲情故事中抒发爱意,真实情感触动人心。
香港电影到如今,很多时候还是注重通过意向和象征意义展现的情感表达要远大过电影中的现实问题和场景细节应该挺感动的,应该挺撕心裂肺的,可惜我只能体会到女儿撕毁父母录音带时母亲的绝望,感受到女儿没有来拥抱自己的痛楚,但我无法对和解共情红姐演技真的很好之前她在某综艺里跟沙漠合作有一对聋哑人夫妻剩下健康女儿的短片,她在其中也饰演一位聋哑人,与本片有异曲同工之妙【6.5】
三星半:带娃看了部惠英红主演的粤语电影《我的非凡父母》超前点映,这两小子来广州五六年了,粤语比我还烂。我还能听懂一半粤语,他们俩兄弟基本听不懂。现哪怕生活在广州,学习粤语的环境和氛围也很难有了。
很温暖的一部电影,家人之间虽然会争吵,但其实只有家人才会永远站在你这边,为你撑腰。很感动
惠英红演的母亲像是刚瞎了半年一年的新手,千语bb演的女儿像是进这个家干了半年一年的保姆或义工,母女生活的熟练度默契度都欠奉,女儿割舍不掉的责任感和向往的自由,都是表面的、割裂的,而不像成长在盲人家庭18年、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
题材可以加一分,但剧情过于无厘头,什么妈妈抠鼻屎流鼻血而耽误女儿面试英国顶尖院校之类的。
看到吴岱融好惊喜啊。惠英红好会演。整体比较克制,可能因为是编导自传体的原因吧。
无聊
@MCL长沙湾戏院【5/10】主题跟《健听女孩》差不多,此作聚焦于盲人,但叙事上有些混乱,不知道是剧作还是剪辑出了问题,感情线、家庭线还有维权线之间有些割裂,感情线更是多余。此外,某些对白跟剧情比较刻意,尤其芷欣跟爸爸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然后跳舞那一段。当然,作为处女作而言算是合格,至少可以确切感受到导演对其盲人父母的深厚感情,芷欣与妈妈吵完架后,吃饭时默默为妈妈夹菜那段很让人动容。
整體的情節驅動是以青春期少女面對夢想與現實和盲人父母的衝突與和解,在這其間包裹了關於愛、性、社會價值、親情和解等一系列議題,是導演的家庭日誌,也有一定的社會關懷,整體看下來,流暢、足夠動人真切、還帶點廣式幽默,很多細膩的小細節很喜歡,廣府小孩深有同感。
伟大的父母,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