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电影《太空救援》,很带劲的俄罗斯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妥妥的战斗民族电影!
位于外太空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寻找“礼炮7号”的踪迹。
当经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准备返航之时,却被告知空间站即将被击落。
最后,上级都准备放弃他们,让他们只能回来一个人,而是他们自己选择再去努力挽救空间站和自己。
真的让人觉得很热血,世上没有穷途末路,只要你不放弃!
而且,他们特别霸气。
用“热得快”加热空间站、用榔头凿、没事还喝两口伏特加太空“酒驾”,真的是让人刷新三观。
其实,办法挫不挫不重要,只要管用就好,毕竟,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ps,他们在太空中,遇到了地球同胞——小强,哈哈哈!
前天和弟弟一起去看的,虽然电影院里只有七八个人,可能是题材比较冷门,但是这个片子绝对值得一看,俄罗斯拍的真的很好。
剧情紧凑,3D效果逼真。
看的一直很揪心,一点出戏的机会都不给。
失重的效果排的非常好,不知道怎么拍出来的好奇。
除了惊心紧张的气氛,还有一股鼓舞人心的不放弃的敬业精神,无畏铃声和牺牲精神,这种牺牲自我也要为祖国减少损失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看的泪目。
总之,这部太空系列真的值得一看。
地球已经限制不了人类了,前有《火星救援》,这一次是《太空救援》,人类的足迹早已经__bk:738at踏上了太空,同时也开始了各个国家间的太空争夺战。
这部电影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的是1985年处于冷战时期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与地面失联,美国又即将发射挑战者号,而挑战者号的尺码刚好装下礼炮7号,且同时前往的宇航员是一位曾经前往过礼炮7号对它无比熟悉的宇航员,于是苏联官方猜测美国会对礼炮7号动手,于是紧急派遣宇航员及工程师前往空间站对礼炮7号进行维修。
维修过程中遇到了几重挑战。
首先是多次派去与空间站对接的宇航员都没有实现成功对接,最后不得不找来当初因为声称看见“天使”而退役的宇航员——男主出场。
当然第一次对接尝试失败了(电影都具有戏剧性,第一次肯定不会成功),于是场外指挥他们休息进行近距离检查。
同时场外专家们经过一番计算得出结论他们要以35厘米每秒的速度与同在运行的空间站进行对接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这个速度对接不成功,无法制动会造成碰撞,直接会撞毁飞船……就在场外领导打开通讯想要遗憾的通知他们时,男主汇报到“我们对接成功了”。
对接成功
接下来是处理空间站中的冰雪。
当他们进入空间站后,发现空间站被真真实实的冰雪覆盖着,他们需要融化这些冰雪,然后收集溶化后的雪水。
这里的难度并没有很大,但就是这里的雪水造成了线路短路,引发了着火不止烧伤了工程师关键是烧坏了飞船,直接造成飞船坏掉,两位宇航员没办法飞回地面。
空间站被雪覆盖
雪融化后的水滴充满空间站最后,为了不让美国挑战者号得到空间站窥探苏联的技术,决定将空间站击落,带回宇航员,但氧气只够一位宇航员,于是决定放弃主角,场外安排了主角妻女与他的对话。
当女儿问到“你在哪?
”“在天上么?
”“你回来么?
”时,还是挺能引发观众感性流泪的。
而带泪的妻子简短对话的最后那句“回来吧”即表达了她的强烈情感,同时也预示了结局。
当工程师得知他一个人能够返回地球时,决定不能抛弃同伴,一同尝试砸毁传感器。
一开始的多次尝试依然没有成功,此时在场外的领导也拿起了锤子向场外模拟机器上的传感器砸去,以他的胖壮的体格费尽全力也没有砸掉传感器,就在这失望的氛围下,太空中的主角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在树林里的夜晚,寒冷的时候链条断了,冷粘度降低,变脆。
于是他们又开始了尝试砸掉传感器,当然这一次终于成功了。
传感器掉了,充电指示灯亮起了。
而最后,也和美国的挑战者号宇航员打了招呼。
场外砸传感器的领导
太空上砸传感器
传感器砸落
充电灯亮
美国挑战者号接下来说说其他亮点。
一是电影中的冷幽默。
电影上来就是几个宇航员在太空进行焊接工作时的闲聊,讲到设计一套装置帮助在太空做爱,此时场外的所有协助工作的人一脸懵逼。
还有主角偷带进飞船的酒,工程师表示这在地球可不行,男主表示外边可没有警察在飞。
在与他们一同进入太空的,还有一个非人类——蟑螂,在地球的话可能立刻杀死它,但在太空,就让它作为第三个宇航员吧。
最后还有一点,男主曾和他的妻子说过,如果自己从太空掉到马达加斯加,当地人发现他,他给他们讲太空讲苏联的生活,妻子问他苏联的生活什么样,讲给她听。
男主说的是“妻子、女儿、足球,和建设共产主义”——这真是太政治正确了!
最后想说的是,画面很美。
首先电影里女士角色很少,也没有多少戏份,但仅仅出场的几个都很养眼。
然后是太空画面,蓝天、融化的雪水、极光,画面都很漂亮,在大荧幕上看一定会更美。
男主妻子
男主女儿
这部电影取材自冷战时期的太空救援真实事件。
“礼炮七号(Салют-7,也是电影的原文标题)”是苏联时期礼炮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空间站。
1985年,“礼炮七号”突然和地面控制中心失联。
西方阵营趁机大肆报道,渲染苏联无力控制自己的空间站,即将威胁人类安全。
这时候,如果爆破空间站,会如西方所愿,损害苏联国家形象并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这“二十吨重的废铁”所损失的经费自不必说。
总之,苏联政府将当时最有经验的宇航员扎尼别科夫与萨文内赫派往太空查找问题修复太空站。
发射于是,重重困难被一一打开。
首先,电影里展示了令人紧张的首次太空手动人工对接。
从技术角度来讲,这次对接被认为是太空历史上最复杂的一次对接。
两名资深宇航员经过计算之后带有赌博性质的对接,居然成功了。
接下来,打开太空舱,两位宇航员发现了厚厚的冰层。
给空间站加热需要两天,在那种低温条件下,两个人撑不到一周,地面控制中心也产生了两派意见,有立即返航,有继续工作。
这里还讲了个苏联式(冷)笑话,领导说,苏联人民还害怕冻霜吗?
事实上飞行员被冻得发烧,还依旧在坚持修复工作。
第三重挑战是,给空间站加热后,失重的水到处漂浮。
两个人这时的工作就是吸干水,以便作业。
后来发觉问题不在舱内,于是一人出舱检查,发现是传感器被坏了。
祸不单行,飞船失火,舱内的另一个宇航员被烧伤。
这个时候的苏联顶着西方阵营压力,美国报道说苏联宇航员必死无疑,派出了自己的航天飞机,准备对接。
担心被西方偷走技术的苏联自然不答应。
最终,苏联地面中心做出决定,放弃空间站。
但氧气只够一位宇航员返航,另一位将在空间站被击落时牺牲。
而义气的宇航员却拒绝放弃同伴,展现出人性的伟大。
二人决计绝地求生,出舱砸掉传感器外罩,在空间站飞到地球背面的极寒之下,金属变得脆弱,终于两个人将被撞弯的传感器砸掉,奇迹地修复了太阳能充电系统。
这时颇具煽情的一幕是,美国飞船也绕到了苏联空间站附近,冷战下的来自敌对阵营的双方宇航员互相敬礼致敬,超越了意识形态,毕竟,从宇宙看人类世界是那么渺小。
SaluteСалют这部太空灾难巨制还原了人类历史上公认的太空救援奇迹。
影片中的美丽浩瀚太空与苏联空间站以及失重感非常值得一看。
在主线故事之外,也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电影没有过多渲染。
首先是非常出名的目击“天使”事件:1985年7月,也就是电影所讲述的太空灾难发生前不久,礼炮七号的导航员遇到一队“天使”。
他们看到了七个巨型的人型物体,有翅膀,身上带着薄雾似的光环,发出强光。
无神论苏联政府对宇航员的报告当然非常不满意。
在电影中没有“天使”的镜头,只以宇航员在蓝关照射下的惊异的表情来表现了这一事件。
礼花7号走私亚美尼亚白兰地:那时的苏联有禁酒令,然而少量酒精对于外太空的宇航员来说还是有好处的,可以缓解压力。
私带酒类上飞船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在升空前一周进行减肥,就可以把相应重量的白兰地和酸黄瓜藏在宇航服里带到太空去了。
电影里两个宇航员喝酒的桥段也非常有趣,在失重状态下,两个人抖出一滴酒,再一口吸掉。
吃了这口酒另外,不知是否也有事实依据,电影中,空间站里还偷渡进来一只小强。
宇航员开玩笑称它为第三位宇航员,鉴于地球老乡的身份,没拍死它。
老乡你好继承了苏联太空竞赛遗产的俄罗斯,只用了四千万预算就拍出了这部特效跟好莱坞抗衡的片子,据说其中有40分钟的戏,毛子是简单粗暴地真去空间站拍的。
其实电影一直是国家实力和意识形态宣传的一部分,很是希望有钱拍大场面的我的祖国什么时候也能拍些太空题材的片子。
位于外太空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寻找“礼炮7号”的踪迹,当经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准备返航之时,却被告知空间站即将被击落,一场更大的太空灾难正在袭来......
又是一部一个人在影院看的作品,说起来我的人生还真是孤独。
拖了很久没有写评论,正好B站买了版权,可以边看边写。
也好。
开头遇险, 费奥多罗夫的搭档是一位女性,宇航服遇险属于相当危险而又致命的情况,两人沉稳老练、相互鼓励,安全脱险。
俄文标题 《礼炮-7》,满满的毛味,简单的代号,冰冷而沉默。
至于故事中到底是谁,做了什么,那都不重要。
第二幕,审查。
冰冷的国家意志再次显现。
没有过错,但不近人情。
3.短暂而温馨的家庭生活,留下伏笔:主人公怎样看待自己的家人?
4.戏剧冲突:毕竟是个太空故事,小小的事故牵涉到了冷战的大背景,美苏日常撕逼。
5.工程师的家庭日常: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工程师在巨大压力下一如往常,展现了非凡的抗压能力(伏笔一)。
但他老婆还是看出来了“小事故为什么要派最好的人去?
”尽管如此,两个人最终和好,“拿好帽子”(伏笔二)。
6.“我真是想不通!
那该死的太空有什么好的,能让你抛弃家庭也不后悔!
”7.地面控制中心,日常的官僚撕逼。
8.即使是这位工程师,也在烧伤、寒冷、饥饿、疲惫、药物的折磨下崩溃了。
9.“你讲的这些跟辽阔的非洲大陆比起来,好无聊啊。
”“但我热爱我的生活。
”10.告别通话。
在自惭形秽的地面工作人员组成的暗淡背景下,主人公的妻子展现出了超人的坚忍,俄罗斯民族骨髓里的母性光辉在这一刻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宛如中世纪的女神画像。
男人们搞砸了一切,后果却要由女人承担。
当然,无论是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还是开篇主人公的搭档也都是苏联公民。
“女孩很神奇”11.太空中的遥遥对望,英雄相惜。
总体而言,影片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改编营造出了充分的戏剧效果,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出色的电影工艺水准的支撑下展现出了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时代特质,颂扬了宇航员及其家人的可贵品质,为普通人提供了一窥太空生活的机会。
是近年来少有的俄罗斯电影佳作。
几乎没看过俄国电影,豆瓣7.7分的成绩我认为还是很值得一看,尤其太空题材非常吸引我。
看罢,有这么几个感受:**英语配音不契合战斗民族风格**:如果不是在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和随处可见的苏联标志,说是好莱坞拍的我也认了;**BGM太弱**:重低音不够,不能与浩瀚宇宙相称,有点像是新闻插播时放的,感觉太单薄,还是找来Hans Zimmer大师来一段会比较服帖;**时间线不太清晰**:一上来误以为就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往后的可能是回忆的手法倒叙,看到快最后才知道原来是两次不同的太空任务;节奏飞快,上一分钟接到任务,下一分钟就上太空了,宇航员们执行了多久的任务,是几天还是几个小时一开始总是让人琢磨不定,倒不如和其他科幻电影一样来个时间提示来得明白;**感情线塑造不够饱满**:可能是基于事实创作,我认为集中塑造一个宇航员会不会更好?
比如飞出去的小熊的故事来自Vladimir的女儿,对应后来母女的含泪道别,林林总总,都写他们家就好了,另外一位就是简单的配角单身汉呗,家庭概念来引起观众共鸣,放在俩人身上总是感觉有些稀释了的味道;**还有些疑问:**比如宇航员Vladimir同志的作风是否符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呢?
不听从地球后援团领导指挥,自作主张冒险与空间站对接;不顾一人走一人留的指示,跑去空间站外面凿铁块,这些如果稍有差池,不都是机毁人亡,满盘皆输的悲剧后果吗?
你乐意你们国家乐意吗?
观众们当然是乐意看的,但是,是不是有违事实背景呢?
这倒是颇有美式个人英雄风范,包括Vladimir的各种插科打诨也很好莱坞,只是在太空舱喝伏特加这段,宇航员要酒驾?
好莱坞可能都不带这么玩的。
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两个美国宇航员向不远处的苏联同行挥手致意的一段了,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四个人类老乡在外太空打招呼了,这种超越意识形态的情怀才是诠释太空电影最好的表达方式,赞一个!
4000万美元的预算,星辰大海,浩瀚宇宙都能看个够,战斗民族英雄们的视死如归,也不会式微于同类好莱坞题材,这个预算在当下的中国真是不值一提,可是同为太空大国的中国要什么时候出一个呢?
呼唤中国的太空英雄!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都会带来了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文化历史感,再加上还有对前苏联的神秘感,这些都会增加更多的电影受众。
俄罗斯硬科学的太空片,电影这方面的特效制作也非常棒,宏观大场面和小的细节制作都非常用心精致,展示了苏联当时的太空探索实力。
100分钟的电影,讲述了很多事件,节奏显得较快,人物关系很清晰,挺符合俄式电影的味道。
电影中的男主角,弗拉迪米尔,在阳台随手放下了烟灰缸,估计会引起观众的笑声,也说明他是个为了太空而生的人,跟着他的节奏走,会把你带入到影片的故事之中。
影片简略表现了当时礼炮空间站的超自然现象-“外星人”。
因为不是灵异片么。
也简略了美苏冷战的历史,这样也更强化了太空救援的概念。
结尾不要着急,后面的片花一定要看,里面含有很多当时的历史真实记录胶片,平时应该还算很难得看到的。
太空救援这部罕见的太空题材电影,豆瓣高分俄罗斯电影,该片根据1985年前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救援事件改编。
太空救援这部电影拍摄了罕见的太空题材,让普通人通过电影了解太空、火箭发射、空间站这些太空元素。
故事讲述了“礼炮7号”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和地面失去了联系,飞控中心为了避免空间站失去控制,就想法修复空间站,于是拿出方案,派出宇航员去完成对接任务,这个任务说起来很简单,乘坐火箭飞船驶入既定轨道,找到“礼炮7号”空间站,然后计算出同步的速度,然后接近不断旋转的空间站,找到最佳的机会,释放探测器尝试联结,联结后机械锁定,然后宇航员进入空间站修复故障,乘坐飞船回到地面就算完成任务。
说起容易,做起来难,飞控中心找遍了所有能上天的人员,都在实验阶段无法完成任务,更不要真正上去。
这时找到了在度假的工程师阿约金,和已经被取消资格苏联宇航员费奥多罗夫,此人正是宇航员中的奇才。
为了避免空间站坠落,两人临危受命,为了国家去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费奥多罗夫果然是高手,几次失败后,成功对接,并且找到了故障,然而进入才发现空间站变成了冰箱,两人设法把空间站由冰箱变成烤箱,然而费奥多罗夫和阿约金庆祝喝了两口,毕竟男人大都好这杯中之物,尤其是圆满完成任务时,可惜最放松的时候也最危险,遗落的酒滴引起了更大的问题。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费奥多罗夫服从飞控中心任务安排,决定牺牲自我,听到消息的女儿和妻子来到飞控中心和费奥多罗夫作了最后通话,就在绝望艰难之际,阿约金知情后不忍心放弃好哥们独自逃生,真是患难见真情,两人决定放手一搏,冒险飘到空间站外部,用铁锤没错就是大铁锤,修复了损坏的太阳能板保护装置,终于在最后关头完成了这不可能的任务。
在电影里两名宇航员演绎的对接和修复任务是根据真实事件改变,他们完成的手动机械对接空间站任务,难度非常大,他们出色的完成对接任务堪称奇迹,修复空间站延长了“礼炮7号”空间站的使用寿命,这两名宇航员非常英勇,他们不光是国家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
虽然这部电影成本只有四千万,但是剧情连接紧凑,镜头切换流畅合理,没有好莱坞式的套路,感觉有一种老电影式的剧情节奏,整个电影没有特别多特效,但是情节环环相扣,让观众被电影拖着想看下去,从飞控中心和宇航员视角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和应对,影片也融入了感情元素,在面对难题时候,宇航员与家庭的维系,家人的不舍和担心,面对艰险宇航员为了国家和职责所在毅然前往,总的来讲是部好电影,有必须看完不能中断的优秀太空题材电影,值得点赞。
整部《太空救援》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国家之大义,就是两位主角之间的兄弟情谊了。
在这样浩瀚无际的宇宙里,宏观的家国情怀之下,这样落在主人公身上的小小情感仿佛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在这样历史洪流之中,小人物之间的兄弟情才显得弥足珍贵。
两人的第一场戏是在湖中边钓鱼边饮酒。
原本是很惬意的时光,被给维克多的宇航员通知而打断,面对维克多的喜讯,弗拉基米尔讽刺地说:“你甚至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宇航员。
你从来没在太空舱外活动过。
你只是一个穿着太空服的工程师。
”然而这句话在两人在太空中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之后,维克多却拿弗拉基米尔的这句话调侃自己。
有时兄弟情就算这样,不会太计较,不会太往心里去。
弗拉基米尔是个敢想敢干经验丰富的宇航员,而维克多却是个心思缜密谨慎细致的工程师,两人的角色设置有点“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意思。
在弗拉基米尔一股作气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对接任务之后。
虽然任务完成了,维克多还是气他的冒险和不听劝告,说:“神经病都没你疯。
”“我拒绝和你继续这个任务。
”而弗拉基米尔却轻描淡写地说:“你有的选择吗?
”这也为两位英雄增添了一分生活气息,他们也有普通的情绪,会生气,会闹别扭,就算在国家大义面前,人也不是机器,他们仍然有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
而在惊心动魄的太空舱内爆炸之后,弗拉基米尔在面对烧伤的维克多时说的却是“你看起来晒得很黑啊。
”但在与地面无线对话中他却说“我很担心维克多。
”而维克多在缺乏止痛药和吸入大量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幻听到了对接的声音,幻想美国人来拯救自己了,不顾弗拉基米尔的阻止要去强行打开舱门。
为此弗拉基米尔头上重重地挨了一记灭火器,可他仍然安慰维克多“都是你想象的而已…我也一度以为我看到了天使,但是并没有…”他们会与对方争吵,会讽刺会闹别扭甚至大打出手,但是心里还是担心着兄弟的。
只是羞于表达,不善言辞。
在随着故事的发展,情节的推进,二人的兄弟情谊和羁绊也越来越深。
于是,在指挥中心说:“只能带你们一个回地球”之后,弗拉基米尔说的是“再见”。
他很快地做出决定,将活下去的希望交给好兄弟维克多。
之后镜头由远至近慢慢摇到弗拉基米尔的脸上,他惬意地双手抱头仰躺着,一副悠然的样子好像在享受莫斯科的阳光,而这时船舱内冰冷的灯一如当年天使的圣光,他在这样纯净的光线直线慢慢地闭上眼睛,回忆起和妻子的对话。
这个镜头几乎让我快要忘记这是一部太空题材的电影。
这里传达出了极强的宗教感和救赎感,震撼人心。
可是就在与妻女的对话之后,弗拉基米尔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他仍然希望维克多活下去。
这不是简单的“家庭和兄弟之间你选择谁”这样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命和未来相比,你会选择牺牲自己而让兄弟幸福吗”弗拉基米尔在享受完自己最后一根烟之后,告诉维克多是时候驶离了,嘱咐他给自己注射止痛药,手动离舱等等。
如果这是普通的英雄故事,这里似乎就该画上句号了。
然而这是前苏联故事,它时时刻刻不透露着一种旧时代的张力和人情味。
所以维克多拒绝了,他说:“我不想独自离开,如果我一个人返回,我该怎么向我的孩子解释?
”所以两人齐心协力,抱着必须活下去的决心,在最后一刻打破了外罩,赢得了胜利。
在茫茫宇宙之中,两人望向地球上的璀璨星火,以父亲的身份聊着,聊着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家庭。
这种既是队友又是挚友的兄弟情谊正是整部电影中最引起共鸣最值得动容的情感。
虽然人物原型其实更剽悍,但片中挥大锤的那一幕很有社会主义范儿。
好久没看片,一看就看了个非常纯粹的太空片,4000万人民币小成本但效果直追好莱坞,效果惊艳!看惯了美国人的太空让我们忘记了人类宇航历史的另一脉真传,能够看到苏联宇航员在大银幕上的活跃,非常的满足。
不喜欢…觉得太空类都差不多
如果能看到俄语版,应该感觉会更棒。
联盟13号穿越云层升向太空那里太美了… “宇航员为什么总是生女儿,因为越是男子气概,越是生女孩” 哈哈,你们在太空关注的都是什么话题!即便片子收尾草草,最后美国飞船出现时的隔空挥手,提升了全片。
真是非常理科生的思维。几个填空题几个选择题几个论述题外加一道附加大题。
不错的太空类型电影。
“你是怎么把酒带上来的?”“根据我的太空经验,我能把驴带上来。”
剧情简直弱智!人物也弱智!最后还搞个世界和平!
厌倦了好莱坞套路式煽情后觉得毛子的小人性来得特别的清新。哥德堡电影节的开幕电影,值回票价。
所以一开始就着力于敲断传感器不就啥事也没有了吗?结束的好突然
小高潮迭起,有别于快餐
太精彩了,而且想象不到这是1985年发生的真实故事
用低成本创造高效率,视效水平不输好莱坞,但更大的灾难场景就比较收敛和克制,所以整部电影在平淡流水中度过,把高潮置立于人物的心理抉择上,将国家荣辱和家庭责任摆在面前,故事俗套复制,叙事类型化,节奏步调慢,情感共鸣也单薄难立,处处有致敬或临摹经典的影子,作为科幻片也没达到爆米花的水准
硬伤太多,还是说这是个科幻片吧,因为也就前面三分之一算是真实改编,后面的真的和事实差的太多了。金属低温脆性居然不是一碰撞就碎成颗粒,居然要金属大榔头敲那么久都没反应。不过这对于俄罗斯电影来说确实是个大进步,对于我来说也是个有纪念意义的电影。
剧情莫名其妙的
我一個人回去的話,如何面對我的孩子與你的孩子的眼睛
可以的可以的
冷战背景+太空事件真是太喜欢了,想看俄语版。
早早下好资源但一心等着去电影院身临其境一下,但又错过了上映只好看下载的,出乎意料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