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中的小孩儿和妈妈,喜欢她化妆后的样子,喜欢她笑的样子。
无意中看到的电影,竟然在淡淡的叙事过程中深深的将我打动。
我喜欢导演对电影节奏的把控,我喜欢那对母子的情感。
那种由排斥到融合的过程。
这个世界上也许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是两个孤独的人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孤独吗?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看了这部电影,似乎与电影中的伤感气氛出人意料的契合,没有大段的独白、没有冗长的剧情、没有火山爆发般的情绪宣泄,细腻的镜头将那种一个孤独的女人和一个孤独的孩子之间萌发出来的那种不舍、那种依赖如小溪流水般地娓娓道来……鲜艳的色彩衬托着那个女人苍白的面容和炙热的红唇,当然,这是一个孤独灵魂的两个躯壳。
影片的名字叫《第十一个妈妈》,意思是那个恶棍给吉宿带来的第十一个妈妈,吉宿开始管她叫妈妈,虽然两个孤独的人都认为这是个令人作呕的称呼,但是没有办法,形式还是要走的,而且吉宿已经叫过十次了,再叫这一次也并不会损失什么。
两个人生活在了一起,没有什么交流,她当他是一个陌路,他当他是一个不知道明天会跑到哪里去的妓女,事实上也是这样。
他认为他有妈妈,她认为她没有妈妈,他们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她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她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似乎他们的观点不同,他们没有交点,吉宿说:“没有妈妈的人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吉宿没有妈妈,但是他相信他有,他眼前的这个女人不能算是他的妈妈,今天管他叫妈妈,明天还有可能管人叫妈妈,吉宿想要一个真正的妈妈,一个可以叫一辈子的妈妈。
她被人低价买了来,颓废的神态,萎靡不振,用浓重的油彩掩盖同样满是伤痕的心灵,其实她也需要一个可以依赖的肩膀,只可惜人的命运也许早已注定,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苟延残喘是她唯一想要的生活,这一切直到她遇到吉宿才开始改变。
或许她也有着与他相同的经历,所以她开始同情他,开始怜爱这个身上有她影子的坚强的孩子,他们的表面都是坚强的、无所谓的,但是只有她知道在这个虚假的伪装下面掩盖着的是一颗同样脆弱需要呵护的心啊。
她想保护他,关心他,同时也是保护自己,为了重新找回对于这个世界最后的信念。
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向对方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后,他们发现两个人是如此的相似,他们都需要爱,都需要对方的保护,也都想有一个可以支持的信念,她希望可以拥有一个做妈妈的机会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她想有一个做妈妈的角色来唤回即将回归的母性,他们也许都只是个孩子,在孱弱的幸福面前他们努力保持着这份情感,需要对方所以离不开对方。
游乐园里的母子、班会上的母子,没有人可以看出这是一对毫无血缘关系的母子,因为血缘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淡漠了,他们有的是对那份爱的渴望……也许这类电影永远要让一个人离去作为结尾,但是在早已预料到的结尾展现在自己面前时我还是哭了,临终前以身体作为代价的托付没有赢得一个生命的机会,她还是不顾吉宿的泪水匆匆地消逝了,我想她是有遗憾的,她没有在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刻多停留哪怕一秒钟,或许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还可以拥有得到生命中最精彩片段的机会,但是一切都归于了平静,不管她愿不愿意,她还是走了,带着遗憾走了,遗憾没有给吉宿更多的爱……
这是一部很让人难受的电影,难受不仅在于片中人物的悲惨境遇和互相舔舐伤口的温暖,更在于你眼睁睁看着编导为你量身挖好了一个煽情陷阱,可仍会不由自主踩了进去,但因为陷阱挖得过于常规,加上你早有防备系好了安全带,结果就这样尴尬地悬在了半空之中。
男孩在洙妈妈早逝,有个不务正业、时常打骂他的坏爸爸,送牛奶、发传单和生活辅助金就是他生活费的来源。
爸爸每个季度都会给他换一个后妈,来来去去这已经是第十一个了,在洙无比嫌恶这个只知道吃吃睡睡、还偷他食品券的女人。
可经过慢慢的相处,在洙发现这个女人其实与自己一样身世可怜,女人也开始说原来世上有比自己更可怜的人,于是在那个原本交织着敌对目光的陋室之中开始滋生出一种母子般的情感。
但温暖蔓延之际,也是离别到来之时,而催生离别的又是“绝症”这剂韩国电影百试不爽的药方。
在白血病、癌症、艾滋病、心脏病等各色绝症如同瘟疫般肆虐韩国大银幕的今天,要在绝症上生出什么新意实在是件大伤脑筋的事。
相比[我脑海中的橡皮擦]中孙艺珍读起来就很拗口的阿兹海默氏症,此片中金惠秀的糖尿病实在过于家常,但导演把糖尿病暴饮暴食的症状直观呈现在了银幕之上,还是多少有了点新鲜劲儿。
而作为观众最大的福气,还在于编导把“借绝症煽情”这个原本是纯爱电影的惯用伎俩移植到了母子亲情的主题之中,药虽没换,但总算是把汤给换了。
两颗孤独的心在互相敌视中慢慢靠拢的故事也早已是被用滥了的路数,关键就看编导在细节设置与编排之上能精细到何种程度。
影片开场,编导就通过在洙送牛奶洗衣服、女人打针吃药等细节点出了俩人的身世,在生活之上撕开了一道道口子;而后在分享食物、医院看病、公园游玩等细节铺陈中,让两个人开始依偎着互相取暖;但却又在同时,用离别和死亡把原本已经愈合的伤口再次撕裂。
编导就这样在细节之上步步为营,最后直捣黄龙煽出观众的滴滴眼泪。
其实看[第十一个妈妈]这样的电影,应该抛却一切预设的心理和评赏的姿态,任由片中的喜怒哀乐丝丝侵入你的内心,只有这样,看到在洙在漫天樱花中扬起笑脸之时,发现那一片生活的废墟之上还有希望尚存之时,才会安然享受那种坠落井底的畅快。
曾在[麻婆岛Ⅱ]、《巴黎恋人》等影视剧中有过抢眼表现的童星金永灿在片中饰演在洙,鄙视、愤怒、伤心、喜悦等各种情绪信手拈来、且层次分明,懂事又不失天真,动情但不显做作。
而与之对戏的金惠秀不愧为青龙影后,丝毫没被天才童星抢去了锋芒。
其实能演好苦情戏的韩国女星比比皆是,但看着此片中病容满面、悲悲切切的金惠秀,实在无法想象那就是曾经在[老千]中风骚入骨如金镶玉的老板娘。
一个女人孤独、冷漠,直到她说,这个世界上有个人真的很需要她,你宣泄自己的爱,将一份美好留在了儿子的心中,一直到永远。
即使生命是这样短暂与脆弱,但是爱却永存。
2008-12-26 17:52:05
生活才不会那么容易就让你获得幸福,她更乐意让你过得辛苦,让你忽视自己拥有的,祈盼得不到的,红着眼睛等着自己的双手能够够得到的距离。
所以那些压力大的人,酗酒赌博吸毒偷窃窥探,他们都太可怜,是天底下最为可怜的,最悲惨的排行的话绝对是NO.1,所以你还有什么理由来责怪他们,他们都是被逼的,他们都是受害者。
说着青春和成长的压力,颓废着自己,无需拯救。
离家出走的妈妈,整日游手好闲的爸爸,不得不一个人来支撑着这个家。
饭票,街道福利,张贴广告,超市免费试吃,他要让自己活下去,而且还要省下钱来买漫画书,他唯一的兴趣爱好,飞翔天空的鸟儿,七彩涂满绘本,他无力去责怪那个完全不懂他的父亲,他也不太记得在四岁就离开了他的妈妈,他也有着自己的小小自尊,他学会了在爸爸的抗争中继续生活。
他还是惦念着那个模糊的妈妈,他有了很多被爸爸带回来的女人来代替那个空位好让这个家看起来是完整的,而被女人抛弃的男人已经是完全不信任女人,他只是靠她们来挣钱,他已经没有了再被抛弃而过活下去的勇气了。
他比他的爸爸要勇敢太多了,他太知道生活的艰难,太知道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自己的自怨自艾而变得美好,生活只能是靠自己的双手得来的。
这个和他一样勇敢,可怜,直爽的女人,给予了他从来未曾有过的妈妈的温柔和关心,发自肺腑的,不虚伪。
他们就像是两个孩纸,一起玩耍,一起画画,一起做饭,一起去游乐场,一起去拍照,一起约定。
这个待得短暂的妈妈,已经是满满地填满了这个曾经满是伤痕的孩纸的心,他能开怀大笑,那温柔来支撑他走过接下来的艰难生活。
美好从来都不缺,若你真是怀了感恩。
“妈妈”,第一次发自心底并且哭喊着那个字眼,那就够了; “不要让他再打我可怜的吉宿了!
”那就够了!
就是这种会让眼泪在眼眶里边打转却不会溢出来的感情!!
都说流水无意,婊子无情,可一个“婊”字,终究脱离不了一个“女”的干系,是女人就不会无情得彻底,更何况这个“婊”还牵绊着表象的“表”,掀开这个“表”,也许里面情深意浓。
婊子一词,似乎被所有人不齿,即使偶尔不得不提及,也是巴不得先吐上几口唾沫去去晦气,或是一脸咬牙切齿恨恨状,婊子到底碍了谁?
若真是别有用心往人家幸福家庭里狠插那么一腿,搅得鸡飞狗跳的,其受害家人奋起怒骂厮打似乎怎么都不为过,但也绝不能把责任全部归罪于婊子,若男人不去搭讪或是一味的滥情,结局怎么也不会混乱到如此地步,至于看热闹的也跟着起哄及嗤之以鼻,那多少有点不人文了,理是这么个理,但事实上,对于婊子,还是处于人人喊打的现状。
婊子,虽然被社会所不容,但却是社会某个层面的产物,要说好好的一个女人,有谁愿意沦落到做婊子的境地?
每个婊子的背后,似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血泪,她们不是无情,而是有情却无处可依,无处所释,这么说,绝不是同情或是认可婊子的存在,而是给与人文一点的理解。
韩片《第11个妈妈》,讲述的就是一个婊子无情外衣下的有情。
一个病重的婊子被皮条客买来等待转出之际,临时充当着皮条客小儿子的后妈,在那个小孩子的眼里,他爸爸领回来的女人都是一路货色,呆不了几天就会被卖掉,没有一个是值得信赖或是值得依靠的人。
对于这个女人的到来,小孩子很平静,也很厌恶,女人好吃懒做,一天到晚除了化妆就是睡觉,偷孩子的粮票换吃的,找邻居男人要烟,在孩子面前展示着所有的恶劣,而误认为女人吸毒的孩子,认为眼前的女人是他爸爸领回来的女人当中最烂的一个,就在两个人一个屋檐下的激烈对抗中,两人之间竟慢慢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彼此的眼神虽然依旧冷漠,但还是开始对对方有所注视、有所停留。
一直以为是世上最可怜的女人,自从见到了那个被其父亲伸手就打张口就骂,且生活完全靠自己的孩子时,女人心中开始摇晃,终于发现有个比自己更可怜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眼前的孩子,有一次,孩子被他那个恶棍爸爸无端狠打,坐在一旁的女人一开始袖手旁观,但还是表现了内心的不安,自己的默不作声不但没熄灭男人的气焰,男人竟然还变本加厉的对无任何反抗能力的孩子持续殴打,一直疯牛一样挥舞的拳头终于激怒了女人最深处的情感,于那一瞬间激烈的爆发,对打后细心的为孩子疗伤,那一刻,女人的柔软终露端倪,而孩子明知道她是窑子里出来的婊子,但也开始对女人微笑,善意渐渐爬满了两个人的心,冷冷的世界里相互温暖,当那个孩子知道女人即将被他爸爸卖掉时,竟让女人和自己一起逃跑,他别无所求,只想着有一个肯跟自己永远过日子的妈妈。
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孩子,得知自己病症的女人还是选择了独自悄悄的离开,一个人疗伤的日子里,充满了对那个孩子的牵挂与不舍,最后还是忍不住出现在了孩子的联谊会上,两人的手紧紧牵在了一起,女人又搬回了那个孩子的家,像个妈妈一样关心照顾着孩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女人为孩子准备了诸多生活上的安排,甚至为了孩子不再被他爸爸打,竟脱去衣服恳求一直对他心怀不轨的邻居男人帮忙,一切,都象一个真正的妈妈一样,为了那个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这个叫婊子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后灿烂的释放着女人的柔情。
婊子,一直生活在强颜欢笑与逢场作戏里,没有真实情感的外露,与嫖客之间只有肉体交易,只谈钱不谈情,其实,她们一样需要情感的呵护与散发,她们可以在众人面前无一丝羞涩的扯掉身上的衣服,但绝不会对一个趴在她身上说爱她一万年的男人动心,面对着把自己当作玩物的嫖客,不敢裸露一丝一毫的心迹,惟恐自己深陷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也许相对于肉体来说,她们更害怕精神上情感上的深度迷失,以至于大多数叫做婊子的人一般都是坚守着情感上的尊严与独立,把情感紧紧裹在自己的身体里,尽管外面的肉体被百般蹂躏。
《第11个妈妈》,细腻的、小心的掀开了婊子内心情感的一隅,虽没有涉及更多的社会深度与婊子的从业心酸,但能够握住一个展现母子情感的小细节,也是难能可贵,尤其是片中那个婊子看着外界及孩子的眼神,空洞、冷漠又参杂着绝世悲情,不由得让人充满了对世事的忧伤,对于婊子,这个翻过肉体晾晒的女人,也不由得开始同情与怜悯起来,毕竟也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
2008-4-2
这是一部很让人难受的电影,难受不仅在于片中人物的悲惨境遇和互相舔舐伤口的温暖,更在于你眼睁睁看着编导为你量身挖好了一个煽情陷阱,可仍会不由自主踩了进去,但因为陷阱挖得过于常规,加上你早有防备系好了安全带,结果就这样尴尬地悬在了半空之中。
男孩在洙妈妈早逝,有个不务正业、时常打骂他的坏爸爸,送牛奶、发传单和生活辅助金就是他生活费的来源。
爸爸每个季度都会给他换一个后妈,来来去去这已经是第十一个了,在洙无比嫌恶这个只知道吃吃睡睡、还偷他食品券的女人。
可经过慢慢的相处,在洙发现这个女人其实与自己一样身世可怜,女人也开始说原来世上有比自己更可怜的人,于是在那个原本交织着敌对目光的陋室之中开始滋生出一种母子般的情感。
但温暖蔓延之际,也是离别到来之时,而催生离别的又是“绝症”这剂韩国电影百试不爽的药方。
在白血病、癌症、艾滋病、心脏病等各色绝症如同瘟疫般肆虐韩国大银幕的今天,要在绝症上生出什么新意实在是件大伤脑筋的事。
相比[我脑海中的橡皮擦]中孙艺珍读起来就很拗口的阿兹海默氏症,此片中金惠秀的糖尿病实在过于家常,但导演把糖尿病暴饮暴食的症状直观呈现在了银幕之上,还是多少有了点新鲜劲儿。
而作为观众最大的福气,还在于编导把“借绝症煽情”这个原本是纯爱电影的惯用伎俩移植到了母子亲情的主题之中,药虽没换,但总算是把汤给换了。
两颗孤独的心在互相敌视中慢慢靠拢的故事也早已是被用滥了的路数,关键就看编导在细节设置与编排之上能精细到何种程度。
影片开场,编导就通过在洙送牛奶洗衣服、女人打针吃药等细节点出了俩人的身世,在生活之上撕开了一道道口子;而后在分享食物、医院看病、公园游玩等细节铺陈中,让两个人开始依偎着互相取暖;但却又在同时,用离别和死亡把原本已经愈合的伤口再次撕裂。
编导就这样在细节之上步步为营,最后直捣黄龙煽出观众的滴滴眼泪。
其实看[第十一个妈妈]这样的电影,应该抛却一切预设的心理和评赏的姿态,任由片中的喜怒哀乐丝丝侵入你的内心,只有这样,看到在洙在漫天樱花中扬起笑脸之时,发现那一片生活的废墟之上还有希望尚存之时,才会安然享受那种坠落井底的畅快。
曾在[麻婆岛Ⅱ]、《巴黎恋人》等影视剧中有过抢眼表现的童星金永灿在片中饰演在洙,鄙视、愤怒、伤心、喜悦等各种情绪信手拈来、且层次分明,懂事又不失天真,动情但不显做作。
而与之对戏的金惠秀不愧为青龙影后,丝毫没被天才童星抢去了锋芒。
其实能演好苦情戏的韩国女星比比皆是,但看着此片中病容满面、悲悲切切的金惠秀,实在无法想象那就是曾经在[老千]中风骚入骨如金镶玉的老板娘。
原文刊于《看电影》
自暴自弃的女人 有着冷艳的脸 隐然的伤痛 对人事的嗔倦 世间原无可恋 除非被人所爱 或者 有人可爱 失去的 期求的 终于得到补偿 却依旧要失去 如此清澈无辜的眼神 如何忍看不同的纬度、空间 不同的人、事 怎么可以有如此相似的灵魂 真切的痛意?
日光之下并无鲜事 但你我依旧渴慕追寻 倾其一生 因此重复不够。
技巧不够。
修饰不够。
追寻之心不够。
赞美之声不够。
时光亦不够。
在这黑暗甚至肮脏不堪的世界我们都是孤独的幽灵被风吹着靠近只想轻轻触碰一下你的脸颊或者伏在你肩,静静地哭泣从此,我的心里会一直藏着你
这位妈咪简直就是女版L 尤其是那销魂的黑眼圈 啧啧啧
苦难的人最容易报团取暖,互相救赎,就怕某个人先离开,拥有后又失去的痛苦,好难承受。
这种都看疲了
“谢谢你叫我妈妈”
令人感怀。
哗啦哗啦
当中有一段插曲很好听~
对不起。不感动。但是小男孩很会演。
“谢谢你陪我走过的那段日子,幸福刻在心底,变成了永恒…”
三个37岁的演员同时拍这片,黄政民扮演唯唯诺诺角色实在太浪费了,出场时差点没认出来。女主发型实在太像杀马特刺猬头,总把头发往脸上贴又或者多角度竖起来。编剧导演把女主写到一身病:肝病+糖尿病+胰腺癌,嫌她的命太长了不够苦!
觉得……那个小男孩完全是一个小女孩的角色,没有男孩的性格特征,感觉。
小正太很萌,黄政民很神经,金惠秀很性感,柳承龙很有杀气。
金姐演技瑞思拜
两个缺爱的人遇到了彼此,成为了彼此的救赎。
和小孩子的亲密关系最容易建立,因为时间一久他们就总会无条件信任他人。/🇰🇷小正太好软萌
值得一看~~~
韩国有三种人,酒鬼,混蛋与妈妈
金惠秀演落魄女人居然演出了那么强的少年感黄政民怂得可爱
韩国人还是挺会煽情的。这片女孩子看应该会哭。
喜欢的片子就是那种打开几分钟就能感觉到这是要看的片子,又想骗我眼泪,这次忍住了,但还是喜欢( •̥́ ˍ •̀ू ),知道能找到这样喜欢又正好时机合适看到的片子多难吗,这里面黄政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