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第二季

The Tudors Season 2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亨利·卡维尔,詹姆斯·弗莱恩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加拿大,爱尔兰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8

《都铎王朝第二季》剧照

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1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2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3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4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5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6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13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14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15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16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17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18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19都铎王朝第二季 剧照 NO.20

《都铎王朝第二季》剧情介绍

《都铎王朝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关于安博林

万物皆有期,万事皆有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收成有时/哭有时,笑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哀恸有时,舞蹈有时/现在时候到了/将来的时刻,已经到了/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存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我心中说到,上帝就审判正义与邪恶,因为天下万事皆有时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最后死亡的时候,一个贵族的死亡她仍会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骨子里面带来了。

儿时很美好,最后爬在塔上的眼神孤独又安慰。

和侍女聊天,讲讲从前的故事,美好如凌迟,她不算个好人,但是她也不是什么坏人。

死亡时,她头被麻布袋蒙住了,什么都看不见,最后定格的只是飞鸟,她好像看见了,大约是灵魂出窍了,自由了吧。

第一部安博林是幸运的,亨八喜欢的她追求她,求而不得的总是最好的。

然后就是婚姻,就是只生了一个女孩,想起之前她一脸自信说要生男孩的样子,只剩下一声叹息。

anyway,此处一定要说,安很好的示范了千万不要嫁给一个疯癫追求你的男人,不然麻烦隔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冯老师了解一下。

那个时代的女性爱或者不爱其实只决定了她的命运惨一点还是更惨一点而已。

想起前几天看的《第二性》,女性在多年以来都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从心到身体的禁锢她们,把海明威的话换过来说大概是只有死人才有自由,只有死亡才能成全她们。

 2 ) 安妮博林的香销玉损

充满期待的都铎王朝第一季,感觉soso,最多也就是帅哥美女混了个脸熟评价,虽然对natalie扮演的安妮厌恶有加,这个说起话总是歪嘴昂头略带朝天鼻的女人,是怎么被导演选中。

然而回想起来却也只有这个女人的脸庞是如此出众令人记忆深刻。

h8则是一个荒淫无度,集自私、自负、冷酷、阴险为一身的暴君。

当他骑马显示威风却不慎跌入泥塘的那一刹那,简直令我对乔纳生倍感厌恶。

尽管如此我还是看了第二季,与此同时大量google相关历史,查阅henry\anne等等人物,anne是h8在历史变革和人生变革轨迹上的一粒棋子,只可惜anne的性格太过于男性化而不融于当时的社会,她太想要爱与权利,她无时无刻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令h8毫无威严,anne作为恰逢其时的导火索,用她专注个人世界的智慧煽动了h8的野心,加速了英国与罗马皇庭的决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聚太久的力量和潜力在这一时刻得到解放。

这也是h8在追求自我和自主爱情的根本。

第二季anne和h8的表演及其到位,尤其是natalie dormer令我刮目相看,她高傲到落寞的情绪变化,惊讶、失望、无奈、挣扎的眼神变化都完全令anne再现人世。

在了解她的演艺历史我才知道原来casanova中那个金发美女就是由她诠释。

但她更适合anne的有别于当时美女的定义--一头黑发一双黑朦。

似乎剧情到了这里,为什么选natalie才有了结论,anne需要这个一个歪嘴,一个在说话、在用情、在悲伤时都不认输高傲的嘴。

在剧情方面,编剧也做的更加精致,但我们毕竟不了解历史,对珍的处理上,更多的资料说henry迎娶的是一个寡妇,一个由他亲手逼死丈夫的寡妇,个人认为这样的剧情冲突更强烈,可看性也会更高。

 3 )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天热,人倦,似乎做什么都不如关起门来看剧。

最近看的是《都铎王朝》。

剧的名字最然叫这个,可出场的国王只有编剧最偏好的亨利八世,当然还有他的六个老婆。

离婚,砍头,病死,离婚,砍头,守寡,这样丰富多变的情爱史,在西方一夫一妻制的帝王中,真是难得的有趣,更何况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亨利八世脱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自己做大,算得上是十六世纪的风云人物。

政治爱情两不误,两手都要抓,两边都要花。

不过世事总有两面性,太被偏爱就意味着太被八卦,要想把一个被咀嚼过头的历史故事拍出新意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也许出于这个原因,剧中的亨利八被打造成了一个任性,多变,痴情的小孩。

可那些事实支持这样的说法吗?

显然不!

如果他真的感情丰富,就不会让离了婚的结发妻子在孤独地长病之后没看到女儿一面就撒手人寰;如果他真的有感情的话,也不会在把经过千辛万苦娶来的妻子砍头几天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和第三任结婚。

有人说第三任是他一生的真爱,如果她没有在难产中死得太快,如果她没有给他生下唯一一个活过亨利八的儿子,我相信第三任最好的命运是在宫廷中枯萎,慢性死去。

所以,何必拿痴情说事?

再说主角亨利八世的扮演者,先不说他是否英俊,是否演技好,他在这部剧里有个致命缺点——没有古典气质,借来一句评语“怎么看都象个唱摇滚的”。

查查履历,还真是的,他在2005年因为出演迷你剧Elvis获过金球奖。

而编剧痴情的定位也很糟糕,装出来的纯情还不如坦然地做风流流氓。

比起今年早些时候的《博林家的另一个女孩》中那个多情自私冷酷到让女人害怕的亨利来说,这个亨利刚气太过,有种傻小子睡凉炕的意思。

最开始吸引我看下去的,是里面众多出彩的配角。

Maria Doyle Kennedy扮演的凯瑟琳皇后端庄大气,无愧于正统皇家的出身,颇有传说中的母仪天下的范儿。

而她对亨利大姐般的宠爱也表现得情真意切,让人叹息。

演员出生于都柏林,不知道哪里学来的西班牙口音英语。

沃西大主教的扮演者Sam Neill就是那种吸铁石演员,只要他在场,观众的目光自然会被他牢牢抓住。

主教的野心,忠心和贪心都被他刻画的淋漓尽致。

对Sir托马斯。

摩尔的演员的偏爱就纯属个人爱好了,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其他人认为他和The X Files里的Mulder探员很有几分相似。

扮演教皇保罗三世的Peter O’Toole是目前为止这个剧里我的最爱。

他优雅的举止,象音乐一样有节奏的念白都十足像极了想象中的教皇。

当然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在他出场的第一次。

坐在富丽堂皇的梵蒂冈圣殿里,面对英王要离婚和罗马皇帝为姑妈要把亨利八世赶出教会的双重压力和矛盾下,教皇以其一贯优雅的腔调说:为什么没人干脆地把那个国王的妓女干掉呢?

对面坐着的红衣主教唯一的表情是极力克制自己的皱眉,傻了似的看着对面的教皇,我怀疑如果不是他的身份地位和场合控制着他,一定当场叫到下巴脱臼。

这戏后来让人喜欢的,就在于它尽量平叙的视角了。

很多人物都是十分复杂矛盾的,其中以沃西主教和Sir 托马斯。

摩尔为最。

托马斯。

摩尔对新教徒使用火刑的残酷和他对亨利向他征求对法战争时主张的人本主义都十分真实而不做作。

宗教的力量真的是很奇怪,它可以让同一个人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同样以上帝的名义。

看历史,有趣的一面是看其中的因果报应。

一个人能活的年头太少,而很多事情是“时候未到的”。

只有历史的长度才有可能让我们看到其中一些的结果。

在这部戏里最明显有两条线:一是在以博林和其大舅子为首的一干人马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亨利八从天主教廷手里夺取权利和财产,将王权完全凌驾于教权之上。

就在他们的阴谋得逞之后不长的时间里,他们就尝到了皇帝可以为所欲为的恶果。

当知道这些的时候,一切为时已晚。

另一条线索是安在得宠时候的霸道和失宠之后的墙倒众人推。

当第三任简和安当年一样以侍女的身份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当简也敢于和她分庭抗礼的时候,如果她还有一丝头脑的话,或许会想起凯瑟琳当年的苦涩和对她的宽容。

当她一再流产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认为是自己得到了上帝的惩罚。

在牢房里被砍头前的狂笑中,她也许在想,我瞎折腾什么啊?

编剧对政治的讽刺和嘲笑也是个很鲜明的特点。

克伦威尔的信仰是新教吗?

找来一个有点傻的人做脱离了罗马之后的大主教,当然是为了权利。

审理中大刑伺候,给安扣上个通奸的罪名,是为了权利,也是为了私人恩怨。

安是推行宗教改革的。

很有趣的一个细节:在审理安通奸的案件中,被指认的有一个是王后的侍卫,一个一心想杀掉安的人,面对通奸的指控,他毫不犹豫地说是的,很多次。

听到这样的口供,克伦威尔的表情是先吃惊后满意。

真是个意味深长的表情。

也许他也在想,王后,您树敌太多了吧?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不急,第三季里,克伦威尔一定会被砍头的。

 4 ) 剧情梳理

第一集查理五世派使者来给莫尔送信,莫尔避嫌不收。

对于宗教问题,莫尔直接顶撞亨利。

亨利威逼主教们,当了英格兰国王里教会领袖。

新教皇保罗三世烦心亨利离婚的事,主张把安妮杀了得了。

安妮还是要端着,直到结婚。

克伦威尔、怀亚特、乔治博林和牧师克朗默一起谋划除掉沃兰大主教。

托马斯博林指使一个厨师去杀沃兰大主教。

亨利任命克朗默为私人牧师。

查尔斯娶了凯瑟琳布鲁克。

怀亚特对安妮想入非非。

马克斯米顿教安妮小提琴。

厨师一锅汤毒死了四个人,好在费施尔主教和莫尔没死。

莫尔将凶手指向博林一家,亨利不屑。

克伦威尔和托马斯博林拷问厨师。

安妮为了个衬衣还跟亨利吵架了。

【有点傻,不像政客风格】费施尔主教中毒病倒,莫尔说除了博林,没人赞同亨利擅自离婚。

亨利还真的让王后不要再做衬衫了,小公主玛丽病了亨利也无动于衷。

【是有多爱安妮,还是说已经被离婚的事搞蒙圈了】厨师被煮了。

亨利让查尔斯去劝说王后放弃上诉。

亨利公然告诉使者自己不受教皇管制了。

查尔斯跟凯瑟琳布鲁克很相爱。

亨利下令逐出王后。

莫尔对新教的发展有恐惧。

王后离开了。

亨利揍了王后的传话人。

乔普斯派人谋杀安妮。

第二集有人要暗杀安妮。

【那时候的扑克牌都是自己想画谁画谁吗】费施尔主教仍然坚持教会权力。

【他就不怕被亨利搞死吗】圣诞节,安妮和亨利互送礼物,亨利不要王后的礼物,莫尔的礼物显示了亨利和他宗教观的不同。

【莫尔明知信仰问题跟亨利有矛盾,还不赶紧辞职,不然哪天真被亨利弄死了,理想主义者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啥都不怕吗】亨利不顾查尔斯的提醒,对安妮爱的很执着。

【回想当初安妮一开始不和亨利上床,称自己第一次一定要给丈夫,这时亨利作何感想呢?

大概亨利是一个很在意沉没成本的人,已经付出那么多了,当然要继续下去,离婚结婚生儿子,这就是自己的目标】克朗默被亨利任命为神圣罗马帝国特使,克伦威尔建议他趁此机会转转新教思想下的纽伦堡。

安妮想让亨利把查尔斯赶出王宫。

【看来亨利真的是沉迷爱情了】黑衣人放了扑克牌在安妮房间的桌上。

【不懂为什么要打草惊蛇】亨利准备带安妮去法国。

【因为托马斯博林之前一直在法国担任大使,安妮在法国呆过很久,亨利正好可以借此与法国交好,将来对抗教皇时也好有个帮衬者】克伦威尔事先来给坎特伯雷大主教提个醒,亨利准备进一步削弱神职人员的权利,并且还要抵抗教皇在英国的征税。

安妮看到了扑克牌。

查尔斯果然被逐出宫,并且因此跟克伦威尔不对付了。

【克伦威尔干嘛要招惹人家公爵呢】亨利让神职人员在教皇与自己之中二选一。

莫尔请乔治索科莫图勋爵来主持天主教正义。

乔治索科莫图把亨利骂了个狗血淋头。

国会召开,坎特伯雷大主教屈服于亨利。

【可见,亨利的改宗并不是真的信仰路德新教,只是想削弱教权、加强王权而已】莫尔来辞职,并坚持王后的合法地位。

怀亚特奉命来收回王后的珠宝,并调戏王后的侍女伊丽莎白。

法国大使为亨利安排好法国之旅了。

安妮给亨利推荐了音乐家马克斯米顿。

克伦威尔试探博林对新教的看法,博林不屑与之为伍。

亨利授予安妮彭布罗克女侯爵。

沃兰大主教死了。

怀亚特成功勾搭上了王后的侍女伊丽莎白达瑞尔。

莫尔告诉女儿,自己可能要殉了。

亨利给了安妮王后王冠,安妮服侍了亨利。

【大概只是帮他撸了】刺杀者准备出击了。

亨利来到了法国。

博林跟查尔斯不对付。

安妮跟弗朗索瓦是老相识了。

谋杀者找不到机会杀安妮。

安妮终于跟亨利上床了。

第三集博林的手下把查尔斯的手下杀了,这就真结下梁子了。

安妮很开心,向怀亚特炫耀。

亨利准备任命新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来宣布离婚。

克朗默把妻子接到了英国。

莫尔、费施尔和乔普斯在担心克朗默当大主教的事。

教皇保罗三世批准了新大陆的奴隶解放,以及克朗默当主教。

克朗默赶紧去办离婚的事,克伦威尔接任了莫尔的首相职位。

亨利和安妮结婚了。

王后不服,还要坚持称自己是王后。

克朗默的改革让英国断了与罗马教皇的关系。

王后的侍女伊丽莎白达瑞克来找情人怀亚特帮忙,怀亚特不帮。

杀手布里列顿来找到教皇表忠心,教皇让他加入十字军。

亨利让克伦威尔准备安妮的加冕礼。

安妮怀孕加冕之际,反倒有些担心。

查尔斯不爽安妮,但要给她护驾。

杀手想狙击安妮而不得。

【火铳能打到才怪呢】加冕礼开始了,莫尔和费施尔都没来。

【这是1533年】杀手没被门卫抓到。

博林威胁玛丽,不让她与母亲通信。

莫尔来看望凯瑟琳。

亨利在安妮怀孕期间又想移情别恋了。

乔治博林跟小提琴手马克斯米顿相互恭维。

亨利无视教皇元老院对他婚姻的判决。

安妮生下了女娃。

亨利很失望,跟埃莉诺鲁克搞了。

第四集克朗默为安妮的女儿伊丽莎白施洗。

亨利又制定法案。

尤斯塔斯来和玛丽公主交谈。

亨利派滕斯托尔主教来质问莫尔,莫尔坚贞不屈。

乔治和马克斯米顿搞基。

亨利和埃莉诺鲁克搞。

克伦威尔来请查尔斯回宫。

亨利把新女儿送到公主玛丽那里。

安妮发现了亨利已经移情。

公主玛丽住的很差。

圣诞节乔治警告怀亚特。

布里列顿还是想搞暗杀。

安妮又怀了。

亨利要臣民们宣誓效忠他在教会和世俗的权力。

教皇任命费施尔为红衣主教,与亨利抗争。

亨利来看望了女儿。

乔治诬陷埃莉诺鲁克。

安妮发现侍女们在读怀亚特的诗。

博林和安妮需要掌握亨利的情妇。

克伦威尔来试探费施尔的观点。

安妮给亨利介绍了一个侍女。

亨利遣散了不服从的神职人员。

亨利不认教皇任命的红衣主教费施尔。

安妮和玛丽的对手戏暗流涌动。

克伦威尔和莫尔交谈,莫尔竟然把当初亨利写的反对路德的文章拿了出来。

【作死】安妮给亨利安排好了侍女。

亨利不让凯瑟琳和玛丽相见。

莫尔跟家人告别。

安妮让玛格丽特谢尔顿侍女陪亨利骑马。

莫尔不宣誓,英勇赴义。

亨利和谢尔顿搞。

第五集亨利对莫尔不妥协。

莫尔夫人说不动莫尔。

安妮流产了。

【亨利大概也有点怀疑是不是上帝抛弃自己了吧】费施尔竟然给神圣罗马帝国通信。

乔普斯告诉了凯瑟琳费施尔的罪。

博林提醒安妮要小心。

亨利搞了一个森林里遇见的美女。

【亨利心里积郁很深吧,儿子一直得不到】教皇鼓励费施尔的殉道。

莫尔和费施尔互相鼓励。

玛丽博林怀了普通人的孩子,被安妮驱逐出宫。

克伦威尔来说服莫尔宣誓,不得。

玛格丽特莫尔来宫廷见到了乔普斯。

安妮很担忧公主玛丽。

费施尔被处死了。

米开朗琪罗为教皇保罗三世画画。

女儿劝莫尔宣誓。

克伦威尔派人收了莫尔的书纸。

莫尔被审判,被处死。

第六集教皇发表演讲。

克伦威尔建议亨利排演戏剧。

克伦威尔利用印刷术传播新教。

亨利对莫尔的死深感愧疚。

乔治结婚。

亨利通知法国大使联姻。

亨利又出门找女人了。

乔治和新妻入夜。

戏剧开演了。

血腥玛丽竟然同情的抱妹妹伊丽莎白。

布里列顿执着的要杀安妮。

安妮很担忧。

克伦威尔警示怀亚特注意批判国王的言辞。

查尔斯接见法国大使菲利普夏博元帅。

安妮阻止亨利出宫。

安妮险些被布里列顿刺杀。

法国大使侄女杰曼尼勾引查尔斯。

亨利外出与乔普斯谈论国家改革。

安妮向马克斯米顿发牢骚。

亨利安妮接待大使,期间暗流涌动。

法国只同意与玛丽公主联姻。

查尔斯向妻子道歉。

安妮和亨利争执。

亨利想起莫尔。

第七集安妮做噩梦。

亨利准备重整修道院以填充国库。

乔治劝安妮淡定点。

亨利警告安妮勿干涉政权。

克朗默的老婆很激进。

怀亚特和老王后的侍女伊丽莎白吻别。

地方图书馆被收书。

安妮看望女儿伊丽莎白。

安妮让亨利杀掉凯瑟琳母女。

凯瑟琳依然坚持着。

教皇批评亨利。

克伦威尔派法国人来摧毁教堂。

亨利在约翰爵士家喝酒,老王后在病危,安妮跟马克斯米顿谈心。

安妮警告克伦威尔。

老王后死了。

侍女伊丽莎白上吊了。

安妮又怀了。

第八集简西摩进王宫了。

乔普斯认定老王后是被谋杀的。

亨利想要与西班牙重归于好。

安妮迎取民心。

教皇让弗朗索瓦进攻英国。

西班牙跟英国结盟的条件是必须让玛丽公主作合法继承人。

简西摩有意图当新王后。

乔治搞基,抛弃老婆。

亨利骑士比赛受伤。

安妮比较担心简西摩。

安妮又流产了。

第九集安妮敦促与法国结亲。

亨利要赶走博林。

安妮跟简西摩吵架。

亨利接待西班牙大使。

第十集安妮被处死。

【安妮错有四点,不该对人刻薄,不该毒害王后,不该跟亨利叫板,不该与男人亲近】【1536年】

 5 ) 两位历史人物

看第一和第二季,讲讲两位历史人物。

第一位是托马斯-摩尔,是名著《乌托邦》的作者,早年是亨利八世的朋友和精神导师,和平主义者,反对国王抛弃王后跟安结婚,也反对英国脱离罗马教廷。

第二季用很大的篇幅描写他对信念的坚持。

他是绅士和温和的,却为了信念视死如归。

第二个人物是女主安-博林。

博林是英王脱离罗马教会自己成为英国政教合一领袖的倡导者。

看似为了成为英女王而不择手段,其实是位头脑清醒的领袖人物。

最后两集笔墨浓重层次分明地描述几场死刑。

安-博林的死刑,大主教带着观众一起为她下跪祈祷,演员精彩的表演把这个剧集推向高潮。

相比于凯瑟琳王后的仁忍,博林有着坚定的意志,她们两位妈妈的不同风格也影响了,日后两位女儿为王时的做事风格。

整个剧集精致而大气,角色各个精彩纷呈,难得的好剧。

当然也是学英语的好教材。

 6 ) 他说:往事不堪提

印象最深的,满眼都是女士盔甲般低开领的前襟,在眼前晃来晃去,不增添些风流韵事才怪。

最感无聊的是里面的千人一面的ML场面,实在个个都太雷同了,H8的举手投足都太现代化,表达愤怒的样子也很肥皂剧。

其实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这些要求是苛刻的,还有人愿意去排演这些过去的故事,我已经觉得很好了。

没有了anne那常常嘟着嘴的充满心计的脸,我的生活陡然失落了很多呢。

最后一集中,一段充满新生气息的草坪谈话中,Jane提议恢复玛丽和伊丽莎白的继承权,为陛下您的心境和王国太平着想。

H8说,有时往事不堪提,你能理解吗?

 7 ) 随感

2023.8.14可能是因为孤独感袭来,刷牙时突然想到了临终前的阿拉贡的凯瑟琳,和坚定陪伴她并在她死后上吊的侍女伊丽莎白。

孤独,如此屈辱、不公的孤独,冲击和打动着我。

圣经里说“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可凯瑟琳的上帝却并未来到她的身边。

他去了哪里呢?

我还想起托马斯莫尔,想起他被捕前交代孩子们“you must be good to each other and to everyone else. Or if you cannot be good, be the least bad you can be.”这一季里有许多死亡,我想未来我依旧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回想起他们中一些人的故事。

愿善良的人都安息,愿天堂不孤独。

 8 ) 第二季的终曲

说真的如果单从选择的这段故事来看,实际上感觉并不容易表现。

剧情上与第一季相比,似乎要更加平铺直叙,但很奇妙的是,戏剧张力与第一季相比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把这一优势归功于制作本片的制作团队,如果不是在剧本编排、摄影剪接以及故事节奏方面的严谨把握,将无法表现出这种魅力。

同时两位主角的演技也在本季大幅度提升,无论是亨利还是安妮的扮演者,都仿佛被历史人物附体一般活灵活现,没有一点儿矫揉造作的地方。

令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表现亨利不断地遭遇到丧子时的悲痛神情,而我想主演确实很逼真地把角色的感受传达给了观众们。

另外我还想说一下最后一集——贯穿于本集的凯尔特圣歌实在太动听了,而天鹅的意向真是用得恰到好处。

还能再说什么呢?

期待2009年的第三季吧。

PS.再附加一个我个人的“都铎中毒症”吧。

最近说话很爱“嗯哼嗯哼”地回应别人,另外见到别人也总想说“YOU MAJESTY”这样的尊称。

在我看来这确实是很优雅的称呼方式了,让英语显出了一股高贵之气。

除此外,克伦威尔呼唤门童时所打的响指也是颇有风度的,可惜怎么学也学不会啊。

 9 ) 《都铎王朝》第二季

太好了,最喜欢的角色是伯林,是George 伯林吗?

忘了他的名字,安的父亲,演讲太好了,第二喜欢的角色是安,有点像红楼梦啊,从平淡到顶盛再到衰败,king真有点伴君如伴虎啊,捉摸不定,就说了他怎么会不出轨呢,你睡n个女人就没事,安就不行,而且最后为了娶珍摩西硬给安扣上通奸,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离谱的是还有安的哥哥,你也信,乐师死的真冤啊,这一季死了好多人,当时看沃尔西死的时候就感觉伯林一家的未来也会相似,还真是,只是博林最后竟然没死,安的哥哥竟然为了给自己辩解毁谤自己的妹妹,博林知道自己最后不用死的时候好像一点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他儿子死的时候他也没看,好薄情的一家人,这么看来安的姐姐倒因祸得福了,或许奸诈的人就是薄情的吧,为了维护凯瑟琳而死的主教吗?

忘了他的名字,和托马斯的死让我首先受动容的,谁都有一死,也可以接受自己的死亡,但当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可以活命的时候,我想大多数人也会像剧里其他所有人一样选择活吧,只有他们2个选择坚守内心,而且托马斯我不知道怎么评价,最开始以为他博学避世,刚正不阿,但是他为了宗教而残忍屠杀其他人的时候我有点害怕,不知道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而且当他给异教徒施刑的时候我就在想他会不会也是这样的下场,还真是,而且我真以为他要死的那么惨,幸好king开恩让他只是斩首,king 对他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明明尊敬他,但他却不支持自己,所以只能舍不得的让他死,安也是,如果最开始就选择和男朋友结婚也不会死了,但是她又要接受父亲的安排,整部剧的颜值好高,最后2集简直是全剧的高潮,从安的身上也学到了不要说谎,若不然会为之付出代价

 10 ) 不要让国王知道他们能做什么

这片子很好莱坞模式,刻意放大了历史中爱情和暴力的桥段,或许看了会觉得:啊,这就是个贪花好色的国王,和一群女人、贵族的宫斗戏。

但历史本身永远没这么简单,亨利八世做这些事,往往并不只为一个简单地目的,他那些残暴、忤逆的行为,也并非对英国全无益处。

一言以蔽之,爱情暴力的背后,是权力。

历史上说,都铎王朝是英国迈入绝对主义国家的时代。

什么叫绝对主义国家?

翻译成人话,就是国王可以为所欲为。

这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中国,或许天经地义,但在中世纪的欧洲,却是骇人听闻的。

一个国王头上,戴着尊奉罗马教廷、与贵族共享权力、尊重红衣主教这么一个个紧箍咒;更有甚者,有的国王既没钱、又没军队。

但亨利八世有着很大的野心,他也正好有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之前绵延百年的玫瑰战争,让英国大地上的贵族们元气大伤,没几个能和国王抗衡了;而原本如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教廷,也疲于应付马丁·路德挑起的新教革命,自顾不暇。

电影中的亨利八世年轻气盛、似乎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欧洲版马景涛;但历史中却是精明无比,他想要的东西说白了就两样:绝对的权力,让绝对权力一代代延续下去。

亨利八世的离婚一案有两条线,明线当然是为了有个儿子,但暗线却是不断打击教会势力,让自己的财力和权力一步步扩大。

这个算盘打得非常成功:英国由此一举成为新教国家(岔开一句,了解历史的或许会问,新教不是始终反对腐败集权的罗马天主教吗,怎么会和绝对君主结了亲家?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新教虽然反对集权的天主教,但却往往表现得更为集权,看看开尔文统治下的日内瓦就知道了),一直延续至今。

新教对于英国的改变是很深刻的,自此英国王室的继承从来逃不开是否新教徒这一关。

在法国,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争催生了圣托罗缪大屠杀;在英国,却间接催生了光荣革命和议会体制,这个要另开一章来讲。

虽然国王领导下的新教,对托马斯·摩尔这样的圣徒是个凶兆,却最终打击了旧势力,之后让中产阶级等新派力量登上舞台。

另一方面,从亨利八世来说,他获得了绝对的权力,却也获得了一把双刃剑。

电影中,沃尔西主教预知大难临头,说了一句,“我们永远应该只让国王知道他该做什么,而不是他可以做什么”,不然就是一场难以收拾的灾难。

这是个非常准确的谶语,国王突然发现,他无所不能,他可以为所欲为,于是发生了什么呢?

他先是成为拥有绝对权力的魔鬼,借着发现自己也无法驾驭权力这个魔鬼了。

在这个过程中,反对沃尔西的托马斯·摩尔等人被克伦威尔处死,克伦威尔却被国王所杀;安妮·博林一家终于推翻凯瑟琳皇后,却又迅速失宠被杀——真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让人联想到什么?

这一幕幕,和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斗倒吉伦特派,之后雅各宾派内斗的场景不是很像么?

不是最后,都走向了专制的深渊么?

这部电影,在这一点上还是成功的,那就是这位亨利八世的傲慢和孤独——他不断叫嚣自己是英格兰的国王,在这片土地上没人能阻止他;但他却失去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帮手,成为孤家寡人,而最终也没有达成有一个儿子的心愿。

《都铎王朝第二季》短评

有ooxx

6分钟前
  • msazhou
  • 还行

专制君主可以捧起你,也可以杀了你

11分钟前
  • Bora Bora
  • 推荐

1)2011-06-04, 2)2018-10-07

14分钟前
  • Jason
  • 还行

不喜歡男主角 不喜歡女主角~~

19分钟前
  • Yuxin Z
  • 还行

但是这一季的胡子就不好看了

23分钟前
  • 我是直的
  • 还行

TAT安妃终于死了可为何如此悲壮的赶脚,虽然不怎么看好她可是最后的镜头好抽象有木有==!

26分钟前
  • 滴溜
  • 力荐

皇后都挺悲剧的,伯杨的皇后之死亦如是说

30分钟前
  • Dale
  • 很差

倒数第二集打10星,最后一集也拍得很美。

33分钟前
  • 有海时
  • 推荐

够淫乱

36分钟前
  • 渺渺
  • 还行

体到一半体5落。。。

41分钟前
  • valerie
  • 还行

超喜欢安,她死了,真可惜啊,喜欢这种敢爱敢恨性格张扬的女人

44分钟前
  • woaishuixing
  • 力荐

后知后觉四季中最精彩的一季

47分钟前
  • Macee﹏❉
  • 力荐

我是真心觉得安真美啊,死得可惜了。就是这种狠毒率性的女人才有戏剧性么,况且其实每一个失心疯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失责的父亲。h8真爱分明是托马斯,安不死怎么能平心头之恨。

48分钟前
  • 库尔特怪笑着
  • 推荐

情节有点繁冗.....

50分钟前
  • 青儿
  • 还行

可怜。可恨。

53分钟前
  • 赤琥珀
  • 还行

个人感觉,四季里面第二季最好看。

54分钟前
  • 月亮背面
  • 推荐

终于还了该还的,小四登场!

55分钟前
  • 随心由己
  • 力荐

不紧凑

59分钟前
  • dArchang
  • 还行

算个小高潮。。。后面不行鸟~

1小时前
  • chili
  • 还行

连着看容易腻,断断续续地看倒是很不错。安·博林就这么终结了,亨利八世真不是个好东西!

1小时前
  • 忘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