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13 Reasons Why Season 1,汉娜的遗言(台),十三个理由,13个原因

主演:迪兰·明奈特,凯瑟琳·兰福德,克里斯蒂安·纳瓦罗,艾莉莎·博,布兰登·弗林,贾斯汀·普瑞提斯,迈尔斯·赫尔泽,罗斯·巴特勒,戴文·德鲁伊,艾米·哈格里夫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剧照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2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3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4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5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6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3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4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5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6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7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8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9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20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剧情介绍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根据2007年获得纽约时报最佳销售奖﹑Jay Asher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篇,故事讲述一个少年Clay(Dylan Minnette 饰)在某夜收到一个鞋盒,内里装着自杀﹑已故的女同学Hannah(Katherine Langford 饰)的录音带。录音带中有指令,要把录音带从一个学生交到另一位手上,以向12位同学,用13个原因解释他们在她的死亡中,有着甚么身 份,以及她为什么要自杀。 Brandon Flynn饰演Justin,饰演一个篮球员,有着星级的实力,但亦有星级的自大﹑Christian Navarro饰演Tony,一个孤独的人,不过他会为正确的事站出来﹑Alisha Boe饰演Jessica,Hannah的朋友,直至一次恶性的吵架而分开。 Justin Prentice饰演放纵风格的Bryce,有着好看的外貌﹑Devin Druid饰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悬崖之上善始善终仙剑奇侠传前传:酒剑仙桂宝之爆笑闯宇宙何处是我家一千朵云廉政行动2009赌侠2002决战江南永夜星河恶魔恋歌隐市神探我们的浪漫电影浪漫杀手逃离现场无路可退黑镜第二季涉外保姆合伙人之路嫁入烦家的天使木一林的珍珠帮我看看海诗行动精武雄风完美妻子的完美复仇计划坂道之家挖掘四大杀手上帝之子寄宿学校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who you want to be

To be honesty, it took me a while to be into this TV serial.At the beginning, I really didn't like the Clay's personality, acting like a loser, very emotional, trying to get away from people. And I even didn't like Hanna because I thought it was herself that made her life like that. But with more episodes watching, I realized it is not just the things that teenagers made up in the school. Those young are growing up in the boundary between adults and kids so they would like to behave like the adults they want to be but still very childish. However, when they sat together to talk about the Hanna's case, I saw their shadows made of true nature from variety adults. Some want to protect their reputation and keep spots away from their bright future, while some would like to follow heart and face to the truth. Associated those young with their family, it is clear to see where their personalities come from.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 of rich and not-rich families let children have totally different lives and minds. Do those parents care about their kids? How much do they care? To be honest, I can't find any family I would like to be in. Those who have big houses, the houses are always filled with the lonely children. When it comes to Clay's parents, they are much better. Still, I felt that his mother may care too much and put too much control to her boy. Parents always think their children are always kids, so they don't care them or treat them equally like real friend. Here, everyone has his/her own distinguishable personality, no one is perfect, each one could be any of us, no matter if we like or not. I found part of myself in Clay. Actually, I do like him at the last few episodes because he was getting spunk. He may be still emotional, but at least he got bravery to fight against and face the problem. Ev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 and his mother is getting breaking-the-ice. He is growing up, and getting out of Hanna's shadow. And he is only one who could confess to be one piece of responsible to Hanna's suicide. Actually, I think the reason that he was so abnormal since Hanna's gone might be that he's already felt there was something he needs to do for Hanna. He is looking for a way to let the anger and anxiety out. Otherwise, just like Hanna said, there was something that Clay has that be worth being admired, like he can be himself and never care about others' thought and words, not like Hanna. Even though Clay is also alone, but he never tried to squash into any groups and wanted to be popular among others. Clay is always very nice to people he met. He did care people, care everyone. Maybe this is the ideal that character would like to create. As to Hanna, I really feel sorry for her. At some moments, it seemed I got her feeling, I was part of her. I am alone abroad now. Even though people around me are nice, you will never know the feeling that no one care you and love you. I also can't think of anyone could be called as friend and hang out of me. Most of my time I just stay in my 10m2 room, watching, writing and thinking. The darkest time is the days just after my beloved grandma gone.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alone and forget all the crowd passed by me. Some words I heard from Hanna are more like what I have thought. Hanna did try to give her last chance to live, but the counselor totally ruined the last chance! I still remember that the worst moment I post some words on my weibo, where I showed my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However, the comments I got are more blames than courage or comfort. They just said don't keep saying you are lonely, go and find other meaningful things to do! She would never know how hurt when I saw these words. I did not tend to be like that, but those upset things kept letting me down. I can't Hanna's eyesight showing she really need a help from anyone, that kind of desperate, picnic and finally empty at all. I cried loudly when Hanna cut her wrist heavily. She was such brave and cut even more than once. She yelled out because of pain but I could feel that she was actually more happy because she was finally out. At that moment, I did think that dying is much easier than living. Hanna is gone, but I hope I can get over it. I do hope.Be a nice person and be nice to people around you sincerely.

 2 ) 讓血液流出,讓自己自由-Life is tough more than you think.

刀片一刀劃開皮膚及動脈,因悲傷像脂肪般囤積在血管中阻礙了血液流動,浴室裡,放著熱水;手腕上,流出血液,減緩胸悶的情況,心臟如幫浦般重新打出血液,身體在浴缸中感受前所未有的輕,我感到自由。

完結第一季13集。

Teenagers are always too sensitive.在那個時期或許朋友就是他們生活的一切,認同感很重要。

老實說我感受不到女主被排擠,像男主這樣一個人也過得很愜意,女主只是一個被取笑過、目前沒朋友、內心沉重的一個少女。

他的確遭遇到很可怕的事情--被強暴,而且略求助無緣,但他怎麼有辦法被強暴完這麼淡定? 如果要比較可怕的霸凌及強暴,韓國電影真的是第一名。

每一青少年的自殺都是社會的問題。

家長的漠不關心、校方的毫不重視、同儕的冷眼旁觀,我們都是導致自殺的原因,如果在某個時期伸出援手或某個人做出了改變,或許結局會不一樣。

校園生活令人感到窒息當你在學校被指指點點沒有朋友時,被誤解,對很多學生來說真的會很想死。

怎麼去面對每一天,每天都不想去上學。

劇中班上有個男同學講了許多看似冷漠的話但每句都是實話。

「拜託,她已經死了兩週了,我們不能不要再提了嗎?

生活還是得往前啊~」「自殺是她自己的選擇,她自己承擔。

」是的,如果不想再受傷害,就是要對什麼都無感。

這道理我高中時知道的,直到大學開始學著應用,目前可做到減輕對所有事物的感受以避免自己太難過或受傷害。

培養這樣的能力會使自己變得冷漠,的確很多事情都事不干己,It's not my business. I don't give a fuck.這樣我會活得輕鬆一點。

如果套用阿德勒心理學的話,就是我們無法干預別人的課題,我還在努力降低去在乎別人對我的感受。

演技第一名非男主Clay莫屬。

浴室裡的哭泣、前往每一個Hannah發生事情的地方時眉間的後海及沉重,he's a great actor. 當他聽到自己的tape 崩潰時張力百分百。

“Clay. Helmet. Your name does not belong on this list. But you need to be here if I’m going to tell my story. If I’m going to explain why I did what I did. Because you aren’t every other guy. You’re different. You’re good and kind and decent. And I didn’t deserve to be with someone like you. I never would. I would have ruined you. It wasn’t you. It was me.”-Hannah這部呈現的美國高中生活真的很像Paper Towns 的感覺,男主同樣是個魯蛇,女主總是那麼漂亮。

最喜歡這部裡面的演員除了男主,死去的Jeff、總是陪伴在男主身邊的Tony還有最後一集自殺的Alex。

我可以感受到Alex的後悔及內疚。

他是他們那群中唯一一個最後站出來替Hannah 辯護的人,他其實也非常善良,但我不明白為什麼他最後選擇這樣的路,我以為他可以move on,但,人果然都不是表面呈現的那個樣子。

Hannah 的最後一天,令人心碎。

雖然他爸媽表現的方式真的很普通,但一想到發現自己女兒在冰冷的浴缸中自殺動也不動的樣子就讓人止不住淚水。

(如果想看最具戲劇張力的演出,推薦韓國電影「媽媽別哭」,裡面的媽媽一樣回到家發現女兒在浴室裡自殺,一瞬間爆發的情感真的超可怕。

)會有第二季的,因為真相大白後總有人要付出代價。

當你的遭遇已經讓你痛到連自殺都已經無感時,或許割斷動脈真的是一種選擇。

end life =end pain

 3 ) 难受

看完心情很沉重。

看的过程中总是想到初中和高一的几次被别人伤害却得不到任何安慰,但看到接近结尾又发现自己完全记不得自己是否曾重重地伤害过他人。

现状就是每个人互相伤害着,各自孤立无援地承受着自己的痛苦,然后依旧彼此互相欺骗生活是自己想象的样子。

有人自杀,我们声称是他/她的选择,并试图脱离关系,甚至指责当事人。

直到一个死了的女孩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剧中的每个人都试图才真正去思考什么是真相。

曾经我也或多或少思考过死亡,思考过去死亡,我记得父母曾经很多次说“你绝对不能去做那种事情”,但有的时候我的确会坚定地认为自己活不过这一阵了。

最后活下来的人像攀上了山崖,浑身轻松,或许会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但我不能从结尾感受到丝毫乐观。

 4 ) 性别限制了想象力

13 Reasons Why,一个女高中生,割腕自杀了。

在她自杀之前,她录制了13盘录音带,描述了自己为什么选择自杀的理由。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要尊重女性,要支持女权,姑娘们太不容易了。

当时去豆瓣瞄了下影评,觉得中国的姑娘们更可怜。

男孩子成长一路,也会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糟心事,抽烟喝酒赌博沉默网络,堕落的诱惑非常多。

可比起女孩子,更主动,更安全。

“性骚扰”这个话题很严肃,也沉重,但它又极现实。

以前好像没认真注意过,作为男孩子,被侵犯的概率要低很多。

姑娘们则不同了,搭公交被人乱碰一下,人群里被人捏一下屁股,真是恶心又可怕。

作为男生,不太能理解这种“骚扰”的严重程度,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似乎还有点魅力体现的感觉。

如果自己在公交上,有人摸摸我大腿,在人群有人捏捏我屁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抵触,轻一点别弄疼我就好了。

男人不太担心这类“骚扰”。

但作为女性,无论什么年纪,这种“骚扰”都是十分可怕且作恶程度很高的。

豆瓣有条影评,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影评人写的:“一帮中学生每天装成熟,真矫情啊。

就那么一点点破事,还自杀,自杀完了还弄个录音带,说白了吧,就是学业压力不够大。

就这帮孩子放到中国,不要霸凌,老师拍一下桌子说你站起来,就都吓尿了。

没有一个活得过一周的。

这剧和小说典型的投机,青春片和悬疑片的结合的一个新花样,还总显得想有个大阴谋。

”这种看法很常见,部分家长们的真实感受。

被强暴到底是多沉重的打击?

不同性别,感受不同吧。

男性,其实缺乏对这种感受的理解,所以有人觉得“如果被强暴了,无法反抗,就享受它”——这当然只是夸张的打比方,可女性应该只有很少的人会如此天真。

我有个朋友讲的很酷,女性遭遇被强暴,就像男人JJ被剁掉一截去。

真的有女性,从此抗拒“性经历”,跟自己的伴侣都不能,一直走不出来。

中国的家长、老师,不太擅长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的,拍一下桌子怒吼或者直接给几巴掌,课业压力大,姑娘们不敢喝酒,当听话的乖乖女,一心扑在学习上,就不会给不良少年施暴的机会。

但这种“堵”,真的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优点吗?

不一定吧。

看那个剧过去很久了,可经常想起来,一切发生的其实很自然,很真实。

我们身边有太多类似的东西,只是被掩盖住而已,因为真相爆出来会有二次伤害。

但遮挡住事实,却弥补不了当事人受的伤害。

就慢慢理解了Lady Gaga的公益多有意义。

太多姑娘,经历过性骚扰,但碍于各种理由,只能默默承受,不敢声张。

作为男性,在对待“行骚扰”这方面,确实不能理解女性。

无论什么时候,听到有女性倾诉“性骚扰”相关的问题,一定不要想当然得觉得“这没什么”。

 5 ) 短评写不下的一点感触。

真的觉得短评中 外国作业太少之类的 一点都不好笑而且很无脑,所以这就是你看了关于校园欺凌的剧的感触?

真实的感情?

还有喷汉娜的人,你难道完美无缺深得所有人喜爱?

认真对待校园欺凌这个问题,即使不是自杀但也不乏内心痛苦的孩子。

即使你不是当事人,但你也要有正确的态度。

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不知道是什么😂语文中差不多的意思。

)镜头切换还是很棒的。

细细体会一个个故事。

每个礼拜看两集看完了。

最后想说,每次看到父母都会眼酸。

最好还是把问题说出来,汉娜确实背负了太多😭希望每个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一段美好的经历。

【我没什么水平,仅为记录我的想法。

 6 ) 每个人心中的青春伤痕,关于性别,伤痛和生死(和十三个原因的番外篇)

十三个原因,致一个花季年华的女生于死地。

十三盘磁带,引领与汉娜毫无关系的我们走向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最沉重的那一段。

在YOUTUBE看了一个星期的广告之后,我在星期五的下午迫不及待的下了NETFLIX,一口气看完了十三集。

其实还有第十四集,他们将它取名为BEYOND THE REASON,演员,剧组人员,心理专家,保护女孩的NGO的创始人和原著作者一起,讲述了拍摄这个故事是为了什么,他们又从中获得了什么。

就如同他们所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印记,或者是欺凌者,或者是受害者,又或者如大多数人这般,是无言纵容的旁观者。

我们身处不同的位置,却一同感受着暴力带来的永恒的伤痛。

十三个原因可能不是拍摄手法最纯熟的,但是就如同剧组人员精心设计的那样,他大胆地扒开了公众心中那血淋淋的伤口。

所以主创们会说:- “我们没有避开性侵的细节,因为如果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就无法展现主角的心路历程和青少女每天经历的感受。

” -“在拍摄性侵的镜头时,剧本上写着镜头要一直对准汉娜的脸,直到观众觉得不舒服,因为这件事就应该是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的。

”-“拍摄期间有许多人寻问,为何我们用那种方式让汉娜自杀,以及为何我们要呈现那个过程,我们很努力在避免无谓的镜头,但我们希望画面令人目不忍视,因为我们想清楚的表达天底下没有任何事值得你自杀。

”一、男女 本剧从一开始就聚焦于高中生活对于男女不同的期待和约束。

正如汉娜坐在MONET里面所说:“Boys acting, and girls listening.”这种被动的,被凝视的地位跟随着每一个女孩,从青春期到成年后,约束着我们,管教着我们,告诉我们如何去取悦这个男权社会,告诉我们不要反抗,否则后果会更加痛苦。

而这种痛苦在所谓的身体部位选美比赛中达到了顶峰。

虽然汉娜勇敢地将写着BEST ASS: HANNAH纸条扔进垃圾桶,试图告诉那些正在开玩笑的男生,这并不OK,可是一秒钟之后,坐在垃圾桶边上的男生就可以若无其事的将纸条捡起铺开,继续在夸张的欢声笑语中传播着他们的大作。

而更可笑的是,他们从不认为这有什么错误,当对汉娜有好感的ZACH试图安慰汉娜时,竟然“发自肺腑”的说到:“我喜欢你,不仅是因为你被评选为最性感的屁股(而对于ASS的评选本身就充满了性意味,ALEX以此让其他男生相信他和两个女生都有过性行为)。。。

”此刻的他,真的是无意的。

无意的将有好感的女生贬为毫无人格的性幻想对象,无意的对她的反抗视而不见甚至是进行二次伤害。

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整个学校都在鼓励这群运动健将,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就是这个学校的主人,只有他们能够为学校带来荣誉。

而面容姣好的女生呢?

就只能在他们的前面翻着跟斗充当绿叶,或者以某某人的女朋友的身份陷入又一轮舆论的漩涡罢了。

而这一切的对立与冲突在两次性侵中达到高潮。

心理学家在番外篇中说到,像BRYCE这样的人被称为PREDATOR(淫魔),他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可能拥有者无数荣誉光环加身,也可能在外人看来是谦谦君子。

而他们的公众形象,不仅保护了自己,也让受害者更加无助:“会不会有人相信这么受人欢迎的人性侵了我?

我会不会因为告发他而受到更多的攻击?

”于是,在惊恐和伤口面前,受害人选择了沉默,而淫魔则逍遥法外,继续侵害更多无辜的女孩。

所以,我们该如何才能制止或至少有效遏制这类侵害的继续发生呢?

其实美国的各种公益组织已经开始了行动,其中一些人发明了一个名叫Callistro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可以匿名举报性侵者的校园平台,以期解决大学中性侵者不会被举报,举报之后也不会受到较为严厉的处罚的社会问题,他们的主办者Jessica Ladd在TED进行了一次感人却也专业的演讲,有兴趣者请戳:https://www.ted.com/talks/jessica_ladd_the_reporting_system_that_sexual_assault_survivors_want。

可即使有了这一类平台,我们是否就真的可以使性侵受害者勇敢地站出来呢?

这或许就是本剧主创在深思的问题了。

或许只有我们从每个渠道都传输正面的信息,告诉受害者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告诉她们只有站出来才能帮助自己,女性同胞甚至是有可能已经无法控制自己了的淫魔,这些受到了侵害的女孩子才真的有可能向前一步,勇敢行动。

也或许只有我们在各个主流频道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告诉年轻人,没有双方同意的性行为是违法的,是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并且改变别人与自己的人生的行为,我们这个社会才有可能想更好的方向去转变吧。

而除了性侵这种恶性行为,平日里隐形的性别歧视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和去除呢?

今天才在豆瓣上看到友邻说从小自己的老师就一直告诉自己没有男生聪明,也没有他们能干,就应该认命的过一个女孩子该有的日子。

这太典型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建构了我们的所思所想,他教化万民,以一种“自古以来”的优越感超越众生,俯视着告诉你,要遵循这个社会的“定理”,这里面就包含着,遵循男强女弱的准则,做好你贤妻良母的角色就好。

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偏偏不认命,我们认的理,是人生而平等,是女性可以在经济政治生活中都努力的去平权。

这条路远没有许多人看起来的简单。

且不说我们在这条路上遇到的一个个卫道士拼命的维护着自己的既有权利,即使是怀有现代思想的女性,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个男权社会添砖加瓦,为进一步物化女性而呐喊助威。

就如这剧中的人一样,你是否在男生将你评为校花或者班花时沾沾自喜?

又是否在长相不甚如人意的女生被排挤时落井下石?

在别人被荡妇羞辱时献上自己的唾液和白眼?

我们是否也很享受被凝视时不断自省自己是否完美无缺妆容精致的焦虑感?

并在被男性肯定后感到高人一等的轻松和喜悦?

我们没人能够真的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性别的世界,可这个社会常常给我们捏造一种的两性已经平等的幻象。

我们没有人能够逃脱这种幻象带来的恶果,只能奋斗去打破,去呐喊,去告诉将来的青年人:“嘿,不要再去选举什么校花恐龙,不要再去对女性评头论足,即使你是一个于此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男性。

因为当你们去要求一个女生要容颜秀丽时,这些label也终究会回到你身上,要你年轻有为,事业成功,经济富裕,最终压得你,也忘记了你是谁。

”二、生死 本剧的另一个核心议题就是青少年到底是如何认识死亡的,而我们又应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

其实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充满了戏剧性的,一个濒死的女孩可以用尽力气去记录造成自己死亡的13个原因,并计划一系列的“探索之旅”让被点到名字的人充分感受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她造成了多么深重的伤害。

可是,她却没有力气继续生活下去了。

她放弃了,放弃了未来无限的可能,放弃了她所憧憬的NYU或者是COLUMBIA的大学生活,在还没有完全体验这个世界之前就自己将这些亲手夺去。

而贯穿全剧的是从不同人口中说出的那一句:“只要我们有一个人做了不一样的事情,她可能就不会死。

”这一句话在番外篇中也一再被提起,我们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会改变身边人最重要的决定。

“那些小事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而我也见过在真实生活中那一两句鼓励使毫无希望的人突然迟疑了,开始重新思考是否要去伤害自己。

” 似曾相识的是,几个星期前,我和一帮朋友坐在酒馆里,突然讨论起了自己是否曾经想过结束自己生命的念头。

一个密友突然嘱咐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有一天她打电话告诉我们其中一个人自己想要自杀,我们接到电话的人一定一定要告诉她,她对我们有多么的重要。

不要试图劝说她未来有多美好,或者告诉她任何事情还有什么解决办法。

只要向她保证,她对我们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她我们都会受到怎样的创伤,她,作为一个活着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

那一瞬间我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呆呆地点头说道:“不要去死,不要。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是如此深陷于社会这个关系网中,而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或许就是此刻身边的彼此。

是人让我们活下去,是人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不是虚妄的钱财,身份或者名誉。

“你对我很重要。

”原来是这句话让我们超越了生死。

是啊,汉娜在自杀前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向其他人求助,试图感受到她对哪怕是只有某一个人的存在的意义吗?

难道不是她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感受到那一刻她内心的呼喊,将一条一条社会关系剪断,将她置于孤岛,才会让她重复着“孤独,孤独”,然后孤独地在浴缸中死去吗?

所以,你今天有告诉你身边的人他们对你有多么重要吗?

你有时不时表现出关心,而不是漠然吗?

你有去帮助身边任何一个像是身处孤岛的人吗?

或许,你的一句话,就会让一个人的一生都变得不同。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应该忍住不适,认真的看完汉娜自杀的片段,意识到,死亡,真的不是一个可以后悔的选择。

而我们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将自己置于这无可返回的奈何桥头,只因为我们错估了自己的痛苦,也错估了死亡对于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希望不会再有人将死亡看作欢乐的戏剧。

尊重每一个生命,鲜活的,有力的,亦或是消沉的。

这一切,都应该由我们一起守护。

(PS.对于不解汉娜为什么自杀的,在番外篇中有专家解释说,青少年的额叶并为发展完全,所以比起成年人更容易感觉的绝望,认为生活不会再变好。

所以青少年心理教育真的不是可以嘴上说说的玩笑话,而应该是受到我们充分重视的社会议题。

)--很重要的分割线-有友邻留言说,当他经历最黑暗的时刻时需要的只是朋友说我陪着你,而不是你对我有多重要,而且,这种强调对方重要性的话语其实反而会给有轻生念头的人更大的心理压力。

我自己思考时感觉这句话说的很对。

每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期待都不一样,在最后关头被拯救和压倒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所以以上我所说的只是自己的个人感受,不具有任何专业指导性质,具体的方式还是应该咨询心理专业从业人员!

或许唯一我可以分享的就是,虽然一开始非常抗拒,但是当我的一群密友开始借着酒精深入探讨死亡的问题时,我们都变得更加亲密,也更加了解。

我们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集体,分享对彼此生命的责任,并且提前开始制定对对方的保护机制。

我也在这场谈话中开始剖析自己,了解自己,并勇于直视无法忽略的生命的诘问。

关于生死没有小事,希望这篇有感而发的影评不会给各位带来错误的信息而耽误了生命。

如果有这方面专业见解的友邻也欢迎在讨论区一起讨论,生死的意义或许只有越辩才能越明。

-分割线完--- 最后,或许这部剧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他的技巧,他的设计,或许都不完美。

可是闭上眼睛,我似乎听见他再告诉我,千万不要成为那十三个原因,也不要被那十三个原因裹挟而失去生的希望。

这部剧本身就将我牵扯进一个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给我以关怀,缓缓地吟到:“你,很重要。

” NEED HELP NOW? WWW.13REASONSWHY.INFO

 7 ) 不如遗忘

刚看完第一集和第二集,觉得怎么说呢,这应该是一个相对失败的人的经历吧。

第一,每个人既然生活在社会中,必定就会遭受到挫折,甚至欺凌。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不断责备这个社会,但是作为当事人,在外界环境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还要不断去怪罪别人而不去努力改变自身去适应它呢。

生物学中,趋利避害自古就是生物的本能。

优胜劣汰更是大自然最残酷但是却基本的法则,无论我们人类多么讴歌人性。

第二,谁在学校没有被排挤被欺凌的日子呢,只要有人的地方,必定就有人看不惯你,有人质疑你。

而相反的,也必定会有人喜欢你。

我还记得自己曾经的高中经历。

由于一些事情和同学闹崩了,也觉得身边都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自己就是个渣渣,从此变得多疑。

觉得别人一直在背后偷偷议论我,觉得每次老师每次望向我都带着”你原来是这样的学生”的轻蔑。

最后恶化到不敢再去上学,整天在家里躺在床上,想着要是自己突然死掉就好了。

最后随便考了一下高考,才终于从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

而在上大学之后,发现身边有很多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

有的在初中就已经经历过那些不堪的言语,有的也因为压力太大精神崩溃。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个片子中的女主角遇到的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遇到过。

而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坚持一下,而女主却选择了自杀,顺便也把那些她怨恨的人黑了一把。

这种报复在受过伤的人看来不是热血沸腾,快意恩仇吗?

可惜现实从来不是这样的。

我们在被伤害的同时也在伤害着别人。

有一个词叫做“玻璃心”。

我从来搞不懂它真正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说女主玻璃心自杀,那么她之前和教务主任说话时的挖苦与对她好意的蔑视更让我感到震惊。

别人好意帮助你,你嘲笑别人;当别人背叛你时,你哭着喊着都是别人的错。

女主没有注意到她对别人的伤害吗?

就像《1984》里说的,你伤害着我,我伤害着你。

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多的数不胜数:骂过你傻逼的老师;轻视你的同学;朋友间的无心之语。

如果每次伤害我们都用小纸条认认真真的记下来,那么这些最终真的会把你紧紧压在鬼魅罗刹之地,心里充满怨恨,不得解脱。

而那些伤害你的人,他们不会知道,也不会关注。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谁会去关心别的配角?

所以还不如遗忘。

将那些事情丢在时间的角落,勇敢的向前去。

时刻想着报复,也在无形中给自己捆上了一道枷锁。

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人该对你的人生负责。

也从来没有人会来救你。

你是你自己的救世主。

想必经历过这种痛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吧。

然而,回首往事时,也想给当初那个脆弱无助、充斥着绝望的自己一个温柔的拥抱,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

 8 ) 关于霸凌的回忆

剧里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巧合,引导到极端情况。

但这样的极端,一次也太多了。

更不用说,在学校许多人生活在霸凌之中,难受却不自知,长大了又不愿意面对,因为实在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受害者还是罪人。

霸凌是一种文化氛围,所有人都是罪人,所有人也是受害者。

我们可以单独就每一起事件就事论事,但这种压得人透不过气的氛围才是元凶,在有些时候,单纯地就事论事是没有结果的,形而上的敌人确实存在,因此才需要善恶之辨,才需要道德。

总想起初中班上那两个被霸凌的女生,记得我唯一一次去同她们搭讪,与她们同一小段路回家时,她们眼中的感激和欣喜,第二天又主动来找我聊天,我却因为在意别人的目光不敢搭理。

我到今天都还记得她们理解而失望的眼神。

时到如今,很多初中朋友的名字我也忘了,那两个女生的名字我却一直记得,如噩梦般刺痛我的良心。

没有人觉得那有错。

那两个女生长得并不丑陋,但却不知为何被人说长得丑。

“你这样,就只能娶XX和XXX了”是男生之间广为流传的玩笑话。

我也不知为何会这样,但却也默不作声,甚至参与其中,不知有多少男生内心也觉得,她们并不难看,但也一言不发,或因为觉得好玩就顺嘴一说。

我那时便一直想,我应该去告诉她们,她们不丑,但却一直没有这个勇气。

照理来说,我也是被霸凌过的,因为多与女生玩而被叫XXY或者XO染色体携带者,或者俗一点娘炮之类的也有,应该理解他们。

但我身边总有朋友,所以也不觉得孤单。

况且我本身就和班上的大部分男孩子不怎么玩得来,甚至一度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

我顺利成长至今,并不代表那时的学校岁月静好,有些伤害甚至是看不见的。

我不相信人性本善,善恶之辨是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这是人类文明拼死进步的结果。

正如之前有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死,同学只道,不知道人真的会被那样一下下就可以打死。

告诉孩子,你确实可以伤害别人,而别人确实会受伤,让他们知道,有些事是善事,有些事是恶事,是十分关键的。

意识打破沉默,声音引发行动,行动颠覆规则。

年轻人要摆脱冷气向上有多难,但也要依然向上,我们任重道远。

 9 ) 唯一一部二刷的美剧

不同于一般美剧,没有直接的色情和暴力和故弄玄虚,当然也不会像英剧那样故作神秘。

青春、悬疑、人性,这些都可以做它的标签,但其中任意一个有不足以形容它,甚至这些标签的组合。

本剧并不华美,也没有什么大咖,但给人的感觉就是诚意满满以及不经意间让你流泪感叹。

这样的好剧不多,于是我看了两遍,这也是唯一一部可以让我看两遍的美剧,所以我要强烈推荐它

 10 ) 每个人都是凶手

最近连着看了两部美剧,《小谎大事》和《十三个原因》,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表面平静的日常生活下掩盖着汹涌的暗潮。

和煦的日光,青翠的草地,三三两两走在路边的行人,偶尔热情打招呼的声音,主妇小孩满脸堆满笑容,男人彬彬有礼——怎么看都是一副怡然自乐、其乐融融的完美小镇,谁都愿意住在这样温暖的小镇上。

然而就是在这样理想的小镇上,两起死亡案件的发生却不时的让你在美好的想象和恐惧的恍惚中来回摇摆。

《十三个原因》的故事有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引子:高中女生hannah自杀后,给她的朋友们寄去了一盒磁带,每一盘磁带都是关于一个人的,hannah依次讲述了他们在自己的自杀事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随着hannah的讲述,这些人的遮羞布都被一一的扯下。

Hannah是个单纯善良的高中女孩,青春期的孩子极易感到孤单,所以最好的朋友突然搬家离开后,hannah急于找到下一个好朋友,于是她先后交到了好友的前男友justin、风光的拉拉队长jessica、帅萌的alex、看上去真诚的courtney等人。

hannah是个一根筋的比较简单的女孩子,对每个交到的朋友都很真诚,没有一丝防备心理,于是她的生活就顺理成章的被这些所谓的朋友给搅得的天翻地覆。

在整个导致hannaH自杀的事件中,单独看每一个人的作为,似乎都没到罪不可恕罄竹难书的地步——jessica只是比较婊比较假,她的心里只在乎她自己;Justin是纯粹的浪荡公子,下半身思考的动物;courtney胆小又善于伪装;zack脆弱又极端。

似乎真正的恶人只有那个纨绔子弟,但如果仅仅是只有纨绔子弟一个人作恶,hannah会被击垮的那样彻底吗?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人产生着双重的折磨,疏解不当,极易走上心理的极端。

于是,hannah的悲剧在“朋友”的推波助澜、众人的漠视以及自己调解失败的多重因素下极其自然的发生了,这不禁让人想问,这个悲剧到底要怪谁?

怪那群不靠谱的朋友?

——他们每个人并没有重大的过错;怪众人的漠视?

——大家并不熟;怪hannah自己?

——她确实遭受了无数的冷热暴力。

于是,找不到一个真正可以怪罪的人,所以大家都是都无罪可责?

当然不是,正因为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罪恶的根源,才让这件事情显得更加的可怕。

很多人觉得触犯了法律的才能算作恶,譬如要说一个人是恶人,只有恶到法律进行制裁的时候,大部分人才会达成一致的观点说他是恶人,否则是不能达成评判的共识的。

然而生活中却有很多恶是无法用法律来衡量的,因为单独看来,每一个恶都是那么的不重要,甚至不值一提,很多人都会觉得挥挥手也就过去了,根本不是个事儿,但是当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加起来时,这些小恶却会瞬时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强到根本没有人捅出一刀,但受害者却已千疮百孔,血流满地。

校园暴力我们司空见惯,每时每刻,在每个学校里学校外的角落里都在发生着,有些人会说,校园暴力我也见过/经历过,我不照样挺过来了,有什么大不了?

是啊,你挺过来了,所以这就不是一件事儿了?

hannah没挺过来,所以她就是活该自找的?

我们打小就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话,也说的上来这句话的意思,但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

在观看《十三个原因》的过程中,我经常能看到有弹幕说hannah自己作,在很多评论里也有不少人义正言辞的指责hannah是drama queen说谁碰到她谁倒霉。

也正是看到这些站在道德高地对hannah指手画脚不疼不痒的言论之时,你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校园暴力的可怕——不论这些人是曾经的施暴者,曾经的受害者,抑或是路人,他们都不约而同的站在施暴者的位置,对受害者恶言相向,即使他们正在看到的画面鲜血淋漓,也丝毫无法激起他们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激愤。

《十三个原因》的存在也许已经远远超越了一部电视剧的意义——在剧里,通过两条时间线索的交织,展现出了一个脆弱简单的女孩被校园暴力击碎的过程;而在剧集以外,各路观众的冷言冷语更是将这个全球性的难题之可怕展现的淋漓尽致。

hannah的死是一面镜子,剧里照出了校园百态,剧外照出了各种牛鬼蛇神。

Hannah的悲剧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过错,而是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过错——她的同学、她的朋友、她的老师、她的父母、她遇见的每一个人都与她的死没有直接关系,但每个人却都在不自觉间将她推搡了出去,最终hannah选择自己拿起刀来,结束这些痛苦。

男主Clay的胆怯与懦弱是导致hannah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他对事情了解的深入,怯懦的clay却勇敢的去拨乱反正,因为他终于知道了,导致hannah自杀的原因有13个,却有更多的原因可以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但是,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只有一次。

《十三个原因》要讲述的不止是hannah为何自杀这一件事,它要告诉观众的,是校园暴力这一世界性难题是如何造成的,孩子、成年人、观众、你和我,我们都在有意无意中促使着这些校园暴力的发生,而这些,绝对不是一件小事那么简单。

如果看过hannah的悲剧还无法让你反省,反而让你居高而下的秀着自己的强大的话,那就是为校园暴力何为如此强盛不衰作出的最好的注解。

本剧结尾的是开放的,并没有告诉观众hannah父母的诉讼是否赢了。

在现实中这样的案子,赢了不切实际,输了又太过于残忍,干脆不说。

而需要观众知道的是,即使是在悲剧发生之后,与之相关的人,自责反省的人寥寥几个,比如sheri,alex,clay,更多的人依然在冷漠的用谎言为自己开脱为自己撇清关系,比如courtney,jessica,那位黑人老师。

《十三个原因》不仅仅在讲述校园暴力的可怕,更是在讲述着人心的恶。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短评

女主角是整件校园霸凌事件的受害者。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看了几集觉得她也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发生在她身上的坏事有一半应该归咎于她耐不住寂寞,受不住诱惑,大脑简单骨子眼里又势利眼,怨念深重的同时又是个软柿子,还有一点drama queen等等的自身性格问题。白瞎一副魁硕身材 。

6分钟前
  • 猫龟🐌
  • 较差

朋友的熱情推薦下。現在和過去的穿插剪輯很棒。文化差異使得一些價值觀理解不能,但我想這也是有趣的地方。一些無心的舉止可能無意間在別人的內心留下微小的傷痕,只是有時候我想世界並不總圍繞著你打轉,你不能被動地等待別人伸出援手。然而這對學校即世界的青春期少女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看開的事。

11分钟前
  • 不毛
  • 还行

太磨叽,我以为一季就能讲完没想到居然还有后续。汉娜就是kill herself的第十三个原因吧,bully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自己。

12分钟前
  • Fivc
  • 还行

看着挺触动挺揪心的。原本以为自杀的女主会是一个性格孤僻又怪异的女生,但其实女主一开始入学的时候相当开朗向上。每一集的深入都把女主的正能量慢慢削弱直到绝望。很有共鸣感的成长故事。

17分钟前
  • CHEVALIER..C!
  • 还行

略拖沓。本来一口气听完录音带就能全部解决的事情。比不上美少女的谎言……男主人设太nerd (・-・*)三集弃,然后跑评论区把剩下的剧情看完鸟。总觉得电视剧还是为了让大家明理而夸张了一些事实,比如里面的所谓原因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更多。每个人都不是无辜的。

21分钟前
  • 东方有个效西颦
  • 较差

这个女主很作啊,很多事情女主都是可以避免的好吗。而且女主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感觉就是个缺爱的孩子,是个男的包括女的她都不拒绝。看了很多评论包括知乎,说此剧反映了很多校园问题,13个孩子不是什么好鸟,女主也不是,除了男主还不错就是有点懦弱。

25分钟前
  • 今天也請Smile
  • 还行

反映校园霸凌是好的 但作为一部电视剧 它真的好看吗 拖沓 故弄玄虚 矫情 回忆里的汉娜和詹森多讨人喜欢 录音里的汉娜和现在的詹森都惹人烦 简直难以下咽 BGM也够不会选的 平庸至极 (不过Alex真的很会穿

29分钟前
  • 我小时候是嬉皮
  • 较差

看了三集,不太看得下去,可能就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吧

33分钟前
  • Hi Friday
  • 还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无知 苦难 残酷 冲动的青春

37分钟前
  • kitty62888
  • 较差

本剧通过一位高中生自杀事件,为我们深刻剖析了青少年在成长和校园生活中所面对的种种困境。全剧用13盒卡将女主角自杀的13个原因向我们娓娓道来,究竟谁会出现在卡带中,这个悬念一直营造的非常好,看完全剧的确令人唏嘘~

39分钟前
  • Granite_花花
  • 推荐

面对如此伟光正的主题,本想评析拍摄技术...但看到乡众们诟病男主怂,女主作时,我不禁好奇青春期的他们是怎样的思事缜密,行事周全,性格完美吊炸天?这种用成人角度冷眼看青春伤痛,认为作死之人就该死,可怜之人必可恨的冷漠丛林法则心态,并不比“圣母”更高级。谁能一生都高瞻远瞩,不浑不缺呢?

40分钟前
  • 团团圆圆
  • 推荐

故事本身还行虽然略带不自然的牵强,但是拍的太平庸,没有主题没有重点没有代入感,导致我的观感是我清楚知道这里是煽情的泪点了,但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44分钟前
  • Mr. Bliss
  • 很差

朋友說 美國高中生就是太少作業了才這麼多事 國內就沒這麼多抓馬 我心想 are u fuckin kidding me

48分钟前
  • 阿蕭
  • 还行

boring

52分钟前
  • 无花可说
  • 较差

Hannah被误解嫌弃戏弄的两年,看评论居然有人说大题小作或者是戏谑的说“作业太少”。作业多就不会有霸凌?就不会有校园暴力?除了心疼H&C,另外就是男主的好基友Jeff。其中第十一集H或是C的想象很像LaLaLand结尾时的情节,想象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54分钟前
  • tttttxxxxxy
  • 力荐

所有人都希望每一个悲剧有受害者和加害者,然而人类就是一个充满劣根性的物种,因果不是线性的,不存在完美受害者,彼时的加害者也可能是此时的受害者。hate to say this, but it's true. 要有同理心,要时时刻刻审视内心,不作恶,要去爱。

55分钟前
  • 懒洋洋
  • 力荐

显然已经过了看青春题材的年龄啊……想法是好的,但前面真的很拖沓,后面几集+配乐算是补回来一点。

56分钟前
  • ananda
  • 还行

青少年们过于dramatic的世界。

1小时前
  • Jwatus
  • 较差

真的巨矫情。Overrated to the top.

1小时前
  • Doradora31
  • 较差

豆瓣评论触目惊心 恐怕有大半在slut-shaming女主角说她作/婊的也都在转发着所谓女权微博 先不说在贵国将intersectionality这样的概念引进女权讨论有多困难,有这样一群双标者的存在平权之路只得漫漫

1小时前
  • 手机用户42889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