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二季

Black Mirror Season 2,黑镜子 第二季

主演:海莉·阿特维尔,多姆纳尔·格里森,克洛伊·皮里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黑镜第二季》剧照

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2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3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4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5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6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3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4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5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6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7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8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9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20

《黑镜第二季》剧情介绍

黑镜第二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和上一季相同,本季的《黑镜》也由3个故事组成,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未来世界。 《马上回来》:一次车祸夺走了玛莎(海莉·阿特维尔 Hayley Atwell 饰)的男友艾什(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的生命。在朋友的推荐下,玛莎利用艾什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信息塑造了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假艾什。刚开始玛莎只能通过手机听到合成的艾什的声音,不久之后,那个声音告诉玛莎,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艾什“真正”的回到她的身边。 《白熊》:托尼(勒诺拉·克里奇洛 Lenora Crichlow 饰)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在一间陌生的房间里并且失去了记忆。在她昏迷的这段时间中,世界显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上充斥着无情的看客,而她竟然成为了杀人狂追杀的猎物。 《沃尔多一刻》:沃尔多是一只虚拟的蓝熊,出现在深夜的喜剧节目中,而站在它背后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一骑当千ExtravaganzaEpoch财富再见了,小蝴蝶美丽见习生黑皮记事本谢谢有你恐惧X火魔高跟鞋愤怒的马赫什托尼·厄德曼本人之死御魂师之封神令人生的另一天零之使魔2~双月的骑士~恋爱犯规我的同桌是校花征迁去你的世界再爱我一次印度愚公灵域1黑白游龙捕梦网故梦不停站的列车罪梦者极乐我在1949,等你科洛弗道10号合约情人急诊男女

《黑镜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一部黑色幽默

简要说一下我理解到的每一集中要表达的含义。

S02E01刚开始,觉得女主很可怜,但是看到后面,却觉得有些可恨。

开始看到“人偶”的时候,看得出来女主是很好奇很喜欢的,并且把失去爱人的痛苦几乎都忘掉了。

但后来发现他不会生气不会发怒不会害怕一点也不像爱人的时候,却想要毁掉他,然而悲剧的是,她竟然没有勇气毁掉他。

最后她要上那个阁楼,竟然需要莫大的勇气。

本来是用来忘记痛苦的东西,最后却变成了她不得不面对的“痛苦”。

没有人是可以用任何东西代替的,不想面对的痛苦最终会变为更为痛苦的东西跟随你。

我认为编剧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前面看到的评论中,有人提到此片其实是对科技的抨击。

抨击科学抛弃了道德观的底线。

我十分同意。

这个“科学”其实也只是为了赚钱。

“人偶”最后没有帮助女主,反而徒增了她的痛苦。

S02E02这应该是几集中,看的最伤心最痛心的一个。

不仅仅是痛心于女主的命运,更痛心于那些打着正义旗号却做着拿人痛苦当开心的勾当。

也许有人要说了,觉得这是她该得的,因为她犯了罪。

无数的群众唾弃她,厌恶她,表演者们说着“这都是为了正义”的话。

但是,当人们在女主体验的无数次痛苦中寻求快乐之时,人们就已经“成为了”女主。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部美国电影《守法公民》,这两部作品在这一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实在无法想象,为何大家都能够以娱乐的态度去看着别人惊慌失措,痛苦无助的样子。

女孩在林中被杀,而表演的场地竟然设在了那个林中。

用这些表演,来博得观众们的笑声。

这无疑是对女孩生命的一种亵渎!

“正义”不一定是在大义凌然中出现,但绝不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表现。

女主罪致死,但用她来娱乐自己的大众,也没有什么区别。

S02E03看影评时,有人说这是抨击英国政治的片子。

我想说,我看到的含义其实与政治毫无关系。

一个卡通人物,何以能够去竞选总统,还票数第二?

这都是大众的功劳啊。

只要博得大众的喜欢,你就有立场去说话。

“小熊”无数次地误导了人们,让大家认为他“无立场”就是代表了群众的意图。

其实,这也是对人们心中“娱乐性”的一个放大表现。

“娱乐心态”超过了政治的严肃性,让人们乐在其中,还管他什么选总统,只要让大家开心了大家就选你。

好在最后男主反思后,辞去了这份工作。

但是高潮正好在这里:第二个配音的说谁打男主,就给他500元,结果还真有人跑上去打他。

在我看来,这群人已经丧失了理智,小熊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也麻痹了他们的思想。

我以为,全剧就这样结束了。

结果编剧安排的十分巧妙,在最后男主看的大屏幕上,“小熊”已经流行到了世界各地,作为一种文化传入了其他国家。

男主看着大屏幕又打又骂,却被巡逻的人给电击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人们自以为很聪明,却被“小熊”这个虚拟的人物给“奴役”了思想。

最后看着大屏幕上“小熊”旁边的那几个单词,实在是觉得好笑。

真的是一部黑色幽默啊。

 2 ) How Deep is Your Love(有部分剧透)

W: Jump.M: What? Over there? I never expressed suicidal thoughts or self-harm.W: Yeah, well, you aren't you, are you?M: That's another difficult one, to be honest with you.W: You're just a few ripples of you. There's no history to you. You are just a performance of stuff that he performed without thinking and it's not enough.M: Come on. I aim to please. W: Aim to jump. Just do it.M: Ok. If you're absolutely sure.W: See, Ash would've been scared. He wouldn't have just leapt off, he would have been crying, he would have been...M: Oh...Oh, God, no. Please I don't want to do it. Please don't make me do it. W: No. That's not fair.M: No. I'm...I'm frightened, darling, please... Don't make me.I don't want to die. Oh, God, I don't want to die.W: No, this is not fair.M: I'm frightened, I don't want to die. Don't...W: No!!!!这集是关于爱,关于放弃,关于死亡的故事。

生前的男朋友不是很称职的男朋友。

他专注玩facebook,twitter,连女友的话也不认真听。

他不修边幅,愤世嫉俗,性爱表现也很糟糕。

但他仍然是她的挚爱,因为他那么灵动,那么真实,那么美好。

他说话玩世不恭又带点俏皮,他有着令人唏嘘的悲惨童年,他会和她一起听一首老掉牙的歌,然后动情地合唱。

人们常说的真善美,在我看来,唯有真实,才最珍贵。

反观那个完美的机器人。

他听话乖巧,温柔绅士,技巧一流。

但其实不过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而已,他无法模仿人类细腻的情感,女主甚至连架也没法和他吵起来。

最后女主劝他跳崖时,他也只会一味地顺从。

女主清楚地知道他不是那个她最爱的人,只是他的一个影子,一个过去的投影。

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他的外貌、声音或是语气,但却不是真正的他。

他并不是女主可以创造的存在,他有独立的思想,有独一无二的过去,有可以带给女主幸福的能力。

当看着那张与挚爱一模一样的脸,用他的声音真切恳求自己不要让他跳崖时,女主心软了。

她没办法放手,因为她太爱那个心中的他了。

即使是一个蹩脚的复制品也好,她舍不得永远地失去他。

那声声嘶力竭的“No!!!!” 正是女主得不到又放不下的悲切心情的写照。

她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只能忍痛继续生活下去。

 3 ) 作为多维向量而存在的人们

因为脾气好,所以从中学开始做各种人的垃圾桶,也听过了各种故事。

其中也了解到的一点就是:每一个自以为独特的人,其实也都有着和其他人大抵相同的成长轨迹,会在和其他人相似的节点上面临其他人也都面对的问题,再由与其他人大差不大的过往经历中产生出雷同的思维方式,因此而选择了和其他人类似的处理方式,也获得大部分人最终得到的结果。

然后,就像卷积一样,为下一次的周而复始埋下又一块砖头。

so u're not different,at all“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后工业时代里无数个典型的错误之一。

有些人知道事情不是这样,但是他们宁愿这么去想,有些人则当真会误把这句话当做不需质疑的公理。

可是了解多了便自然会发现,人是会自组织的、有行为模式可循的。

而见识过各种模式后,就可以为人们贴上标签、打上条码,甚至拟出公式。

说到底,每个人都可以化简为多维的向量。

或者洋气一点的说法叫matrix这个理论也许二十年前就有。

可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人感到不适?

 4 ) 好看还是深刻?《黑镜子》的选择

最近《黑镜子》第二季在更新,由于第一季的良好口碑和剧情的话题性,广大网友对这部英剧自然趋之如骛,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许多观众在看完黑镜子每集不同的小故事后都极其热衷提出自己对于剧情的解读、对编剧的意旨分析揣摩,就像考完试的同学在一起对试题答案一样,愈深刻似乎就越接近了那个标准答案。

大家互相询问你看懂了吗的时候,潜台词不过是想探知对方是否理解得比自己更深刻,在这种比较中,大家却似乎忘记了问,《黑镜子》真的“好看”吗?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小说,好看的小说和不好看的小说。

此说虽然不近人情,但却也抓住了部分真理。

作为一个毫不专业的影视观众,关于是否好看,我觉得我会很看重影像呈现的故事抑或剧中人物,加上重现或者超越现实的气氛。

这个电影或者剧集是不是说出了什么深刻的道理或者是否具有教育意义、社会意义想来并不是首位的。

在观看第二季的时候,我想观众不难从第一集“be right back”中看出现代科技丝毫不能填补人类情感,反而使之愈加空洞的绝望;在第二集“white bear”中,我们也会为现代伦理不过是弱肉强食、大多数人内心罪恶的保护伞的事实而感到揪心甚至自省。

《黑镜子》的好处在于,它的主题很深刻,对于现代社会文化中的荒诞有着敏感于众人的捕捉,说出大家内心的不安。

然而反过来说,这部剧集是一部主题先行的剧集,是有一个统一的观念为纲领的。

然而较之第一季,第二季愈加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先行的抽象理念正在束缚剧中人物,也在制约故事的展开。

这个观念正在逐渐变成人们的单一行动逻辑,故事的进行似乎也只是为了说明这个理念而已。

以“be right back”为例,当有了用社交网络数据重建死去男友的理念之后,故事就非常线性地展开,诚然女主角很让人有代入感,然而剧情的发展似乎太单薄而欠变化了,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定是个悲剧(想要个充气娃娃女友的爷们自然不包括在内),也知道症结所在,也知道看到结尾自己必然感到很虐,甚至看《黑镜子》带上某种被虐的期待了;再说“white bear”,这可能是目前两季中取喻较大,也是比较失败的一集。

人们通过惩罚,围观杀童罪犯获得“正义”的快乐,同时仍然受到社会伦理的包庇,法律和良心都成为人们的消费和玩乐对象。

这一集对于“正义”,“罪犯制裁”以及“消费道德”有着诸多的涉及,然而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理念完完全全控制了这个故事,故事为了一丝不落地表达这些理念,成为了这个抽象理念的附庸,显得生硬和“隔”,诚如一位师姐所说,文本不好,潜文本再好也没用。

同时剧中人物血肉剥离,只不过成为单一行动逻辑的符号而已。

这一集中没有一个人有性格的第二面,没有人有反思能力,虽然编剧提及有表现“行尸走肉”的想法,但僵尸片也总还有几个活生生的人物吧,《1984》中也有反抗者啊。

编剧试图营造的人间地狱中只有僵死的逻辑,是没有未来的死水,是一个十分标准的答案。

实际上,第一季的第二集“一千五百万的价值”与“white bear”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在情境的设定上更加丰富新鲜,象征也非常巧妙,对选秀节目的讽刺一针见血。

更关键的是,主角是一个反抗和反思者,是死局中的可能性,给我们带来希望,也给我们带来其反面,即便是泥牛入海,也曾是有血有肉的英雄,是活生生的人。

“white bear”相较之,就枯槁得多,只不过给人带来深深的绝望。

加缪说,“生存的荒诞是一种清醒的智者见地,但意识到生存的荒诞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相反却是生命的开始”。

重要的是西西弗斯依然决定要去推石头,而并非石头依然会落下来这个事实。

我们并非为了虐而虐,并非为了绝望而绝望。

看完《黑镜子》,如果我们真需要领会什么的话,我以为我们应该知道的不仅是什么东西是不可信和虚无的,也许更应该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珍贵的,值得追求和相信的。

《黑镜子》的编剧曾参与BBC的一个电视片《看电视毁一生》,想来与《黑镜子》归旨相同。

讽刺的是,《黑镜子》在英国channel4这几周的上映,让观众欲罢不能。

看《黑镜子》毁不毁一生呢?

我不知道,观众看完《黑镜子》所感受的荒诞、震撼、绝望会不会和“white bear”里的人们的狂热围观同出一辙呢?

无关痛痒的义愤填膺是否依然是一种自我催眠呢?

 5 ) 越发黑暗的第二季

《马上回来》一边是死宅、木讷又不会体贴人但活生生的男友,另一边是他的网络言论、照片、视频和一只自慰器的组合,如果在二者之间选一个陪伴在身边,你会选哪一个?

把部分内容做适当改变,也可以问一问各位男性同样的问题。

也许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后者毕竟不是一个真正的伴侣。

但是如果将后者整合为外形保持男友的最好状态、说话具有他的风格却又总是试图取悦你、绝对不会对你发脾气的“人”时,你的选择会不会发生改变呢?

剧中女主失去了男友,又怀上了他的遗腹子,为了填补感情上的空虚,找来这样一个“人”来代替他。

一开始颇为称心,即使男友在世,她会选择哪一个也在未定之数。

不过后来她渐渐发现,这个“人”终究不是他,也无法取代他。

一个真正的人,尽管有性格特质,有行事风格,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我们无法预料。

就像女主并不知道当她发飙甚至打男友时,他会不会打她,而一味的听话和顺从并不能使她消气,反而让她大发雷霆。

这种复杂性和难以预料性正是人性的魅力所在,是程序无法模拟的。

况且,人都有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的倾向,特别是在facebook、twitter之类的社交圈子里,所以基于这些信息所建立的只是这个人的一个方面,或许还不是真正的一面,而只是他希望自己拥有的一面。

这样一来,这个“人”与真实的他的距离就变得更加遥远。

最终,女主心软,选择留下了这个“人”,让他给女儿作伴。

只是不知这样一个“父亲”对小女孩来说是一缕阳光还是一片阴影。

《白熊》正义是人类社会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人们希望政府公正公平地主持正义,希望有蝙蝠侠那样的超级英雄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但正义究竟是什么,又往往说不清楚。

通过这一集,《黑镜子》编剧和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所谓正义不过是一场游戏。

一个女人跟男友一起绑架杀害了一个小女孩,被抓获后男友畏罪自杀,她便成为人们的惩罚对象。

惩罚的方式是让丧失记忆的她置身一个如同末世的虚拟世界。

在那里,大多数人变成了麻木不仁的旁观者,不管见到什么事情,只会用手机拍摄而不加干涉,还有少数人因为没了约束,开始以杀人为乐。

女人在一个未变得麻木也未变得残忍的女孩的带领下,去试图摧毁改变了世界的发射源来拯救世界。

她们受到追杀者的袭击,女人在被逼无奈之下夺下枪向追杀者开火,结果枪里射出的是彩带。

于是人们欢呼,女人终于露出了残忍的本性。

人们向女人展示她的罪行,让她承受人们的辱骂和唾弃,然后再一次将她投入新一轮游戏。

女人的记忆被清除,第二天醒来重新一片空白地面对那个恐怖的世界。

几个工作人员再次粉墨登场,各司其职,新来的游客扮演围观群众,不过他们的拍摄行为却是真实的。

从女人在虚拟世界中的表现来看,她并不是一个本性残忍的人,而即便她是,将她扔到这样一个世界里供人围观,这本身也是一个更大的残忍。

把虚拟世界的游戏换成现实世界中的公开审判或者处以极刑,将她的痛苦供人观赏玩味的性质并没有什么差别。

人们高喊杀死一个罪犯,表面上是为了维护正义,实质上不过是满足自己内心的残忍。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正义就是用一群人的残忍惩罚一个人的残忍。

《沃尔多时间》杰米负责为一个叫沃尔多的卡通蓝熊配声音配动作。

恰逢地区选举,沃尔多因为调侃一个出了丑闻的竞选者而走红,并一步步走向政途,还在制片人的策划下参加了竞选。

杰米本是个羞涩内向的大男孩,却不得不被裹挟着走进他不感兴趣的政治圈。

与他两情相悦的女人因为身为另一阵营的竞选者而被迫疏远他,这令他愤怒和悲伤。

灰心丧气的他企图让沃尔多退出竞选,可立刻被踢出局。

他只是沃尔多背后的一个无名小卒,不被需要了就被抛弃,落得流落街头的下场,而沃尔多已是名满世界的政治明星了。

你可以对政治不感兴趣,却无法躲开它。

杰米控制的沃尔多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调侃政客,讽刺他们的虚伪,把他们的观点引向下三路,而这恰好迎合了年轻民众对于政治和政客的态度,于是受到追捧,成为偶像,发飙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

而迎合一些人,说出他们的心声,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恰恰就是政治。

不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一旦受到公众的关注,你就会成为政治的一部分。

而置身政治最大的问题是没法做回真正的自己,杰米不愿如此,所以他只能睡在远离政治的角落。

即便是那样的角落,依然树着宣传沃尔多的大屏幕。

 6 ) 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太黑暗了,随便写一下感受好了。

严重剧透!!!!!

故事主要叫一位不知名的女主在一个房子里醒了,手腕割伤了,而且旁边洒满了安眠药。

电视上出现一个奇怪的标志,女主好像是失忆了,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

女主看到自己的可能是男票的照片,旁边还有一张小女孩的照片。

而且脑中各种回忆。

女主走出房子,周围都没有人,但可以看到其他房子里有人拿着手机在拍她。

这是从车上走出一个戴面具的男子,拿出枪来要射击她。

于是她开始逃跑,跑时周围有很多路人拿着手机再拍女主,没人伸出援助之手。

下面不细说了,就女主被一个抢劫女的救了,再跑的过程中又杀出两个蒙面人,继续跑,被一个开卡车的大叔救了,然后他们决定去没有信号源的地方,因为现在有些人被一种信号控制了,没被控制的玩起来了杀人游戏。

来到森林大叔袭击了女主,要杀了她,被抢劫女救下。

然后继续跑,来到白熊决定关闭信号源。

最后发现就是一个游戏,里面的人都在扮演一个游戏的人。

女主就是杀人犯,和男朋友杀害脑中的那个小女孩。

于是白熊正义公园就让女主承受精神痛苦,让她知道小女孩的痛苦。

一次次让女主失忆,一次次在这个游戏中受尽羞辱承受杀人的痛苦。

大概就是这样。

故事很黑暗,杀人的确需要付出代价的。

但是白熊正义公园的做法不是也如同杀人犯一样残忍吗?

看着别人的痛苦来满足自己,这么残忍的事有些人都习以为常了甚至觉得很愉悦。

罪恶在上演而我们无动于衷,甚至在欢呼。

正义又是什么呢?

 7 ) 恐惧的变形与进化——黑镜第二季全解析

我看的电视剧不多,不过如果要找一部没有一集不精彩不深刻不叫人失望的电视剧,想必只有黑镜了吧。

英剧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等了一年,终于等到了黑镜第二季,这两周所有的期盼和等待全都给了它。

而它也一如既往的黑色,冷酷,超前,批判得不留痕迹,揭露得毫无保留,看完每集之后,我几乎都有一分钟时间不想说任何话,只想沉默,看这结尾的字幕缓缓上升,五味杂陈。

总的来说,黑镜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恐惧的故事,这种恐惧并非来自奥威尔笔下1984老大哥统治下的黑暗,而更多的像是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中预言的变形——即我们终将在一切的娱乐化里迷失自己,文化,教育,特别是政治,一切都无法幸免。

比如黑镜第二季第三集《the waldo moment》里那个虚拟的蓝熊,靠着粗口讽刺娱乐大众就获得了选区第二的选票,甚至冲出英国走向世界,还有第一季第一集《our nation anthem》中,舆论,信息,博弈,民主,娱乐,一切让首相去强奸了一只猪,荒谬,黑色,压抑,不现实但你又无法肯定这一切不会以另一种形式发生。

另外,黑镜所描述的恐惧还来自于对科技发展的警惕而引发的对自身认识的迷失,比如第二季第一集《be right back》通过对社交网络上一个人遗留信息的分析,可以造出和这个人一摸一样的人造人,但是由此而引发的却是来自于最亲密的人巨大的恐惧;比如第一季第三集《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中诞生了记录你所有生活片段的芯片,可以随时回放,忠诚对于隐私的拷问在科技里找到证据,怀疑在对生活的拷问里将恐惧放大到无以复加。

最后还有关于“我是谁”这一古老问题的讨论,只是这种讨论并非以哲学的意味呈现,其方式依然是恐惧的变形与进化,比如第二季第二集《white bear》,我们到底是谁,是正义的执行者审判者?

还是比杀人犯还要冷酷凶残一万倍的看客和怂恿者?

西西弗斯式的惩罚到底是满足了我们内心的凶残,还是用轮回的方式惩罚了罪恶?

又比如第一季第二集《15 Million Merits》中,不停地骑脚踏车来换积分,而积分可以用来换食物换虚拟衣服换名利的入场券,我们娱乐别人却又被别人娱乐自己,一切都是一场秀而已,那么我们到底是谁,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下面全面分析一下第二季的各集《be right back》——我是谁我们是谁?

我们如何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

古老的问题说过的话可以代表我们吗?

那些留在twitter facebook 微博 豆瓣上的自以为个性的话啊真的个性到可以代表我们的地步了吗那真人触感的可以像我们自己那样说话的人体模型呢?

不知饥饿,不知疲倦,不会厌倦,没有愤怒,永远陪伴完美的让人找不出拒绝的理由可是为什么又觉得不对劲儿,一切都觉得很怪是的,“他”不会愤怒,即使被打也“不知道”还手;“他”更不知道恐惧,站在悬崖边,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可以跳下去女主角终于明白了,其实,“他”终于不会是他,因为,“他”没有感情这里的感情,包含了感觉,喜悦,恐惧,厌倦等一切人对于外界对于他人的情感反馈和交互,我们就像一个个形状各异绝不相似的棱镜,对于光的反应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沿固定角度反射回去,而是折射出不同的色彩组合,这些色彩,才是我们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也是我们每一个独特的自己。

然后人终于是脆弱的,我们都需要一些东西去依靠,女主角将“他”锁在阁楼里,和女儿约定周末可以去看“他”,一切看起来都很和谐,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可以被替代的,如果你不仔细地生活。

《white bear》——又一个西西弗斯西西弗斯,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被众神所惩罚,要不停地推一块巨石上山,到达山顶之后,巨石又会滚下去,一切重新开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众神觉得再没有比这更严酷的惩罚了同样是西西弗斯似的悲剧,如果说《恐怖游轮》里一遍又一遍的死亡循环像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宗教故事,那么《white bear》里一次又一次重演的“秀”更像是一个深刻的超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整个故事写的一波三折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个人觉得是第二季里最为精彩的一集,开始以为只是科幻电影,大家受了白熊信号的影响,残忍的旁观甚至录像女主角被追杀的过程。

女主角好不容易跑出来了,结果又差点儿被白熊党在树林里干掉,最后,女主角终于快切断白熊信号了,忽然大幕拉开真相大白,原来女主角是一个杀人犯,残忍的录下了男友杀害一个小女孩的过程,大家觉得判罚太轻,于是开设了“白熊正义公园”,将这个经典的剧情一次又一次上演,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正义的狂欢,被一次又一次去除记忆的女主角每天都不停地完成这幕剧,一批又一批的观众被请进公园去参演参观直到晚上的闭幕狂欢。

他们自诩正义,完成对杀人犯的审判和惩罚,然而在这种西西弗斯的轮回里,观众是否已经成了比杀人犯还要残忍的看客了呢?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the waldo moment》——虚拟统治世界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最大问题,其实是厌倦我们厌倦了政客的虚伪与谎话,我们厌倦了中规中矩的辩论与陈述,我们厌倦了无聊的生活,我们厌倦了平淡的爱情,是的,我们也厌倦了日复一日不断在平凡中失去兴趣的自己。

厌倦啊这时候,有个虚拟的动画蓝熊跳了出来了,它可以说任何过分的讽刺的话而不必承担责任,因为它是虚拟的,;它可以做任何搞怪的下流的猥琐的动作而不必遭受责骂,因为它是虚拟的,;它可以没有任何立场只是一味的攻击别人而免于被指责,因为它是虚拟的。

我们爱它,因为它标新立异如此奇特!

我们爱它。

因为它是虚拟的,我们对它格外宽容!

猎奇和宽容,我们就在这两种情绪里将虚拟的人物捧上了神坛很有意思,我们对人如此苛刻,对虚拟的不现实的东西却宽容的要死某种意义上,我们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摧毁而摧毁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明天,而只是只是为了发泄自己出于厌倦而对于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不满“没有政治态度,也是一种态度”这更像是一个“厌倦宣言”最后潦倒的蓝熊原创者看到播放中的蓝熊荧幕,愤怒砸之,却被警察打到在地,屏幕中的画面依然在播放,蓝熊活跃于世界各地的慈善项目中,它好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充满了讽刺蓝熊背后是谁,重要吗?

蓝熊的目的是什么,蓝熊是善是恶,重要吗?

厌倦永恒,猎奇永恒,也许下一秒,我们会就将自己的票投给了一个虚拟的蓝熊,娱乐至死,who cares!

 8 ) 非常现实地揭露人性的黑暗。

接着说第二季,用黑暗的色调揭露着社会现实,第二季相比第一季的话,更加揭露的是人性的黑暗这点。

第二季依然有个特别亮眼的故事,白熊,这个故事我记得太清楚了,看的我不知道可以说什么,看完觉得谁都不可信,每个人都是黑暗的。

女主角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在一间陌生的房间并且失去了记忆,然后她跑到街道上求救,发现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拍自己,根本不理会自己的求救,并且,成为了一个面具人的追杀对象,不得已,她只能跑,路上遇到了“好人”,带着她逃亡,渐渐地发现了“好人”也想杀自己,也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好人,女主角快崩溃了,这到底怎么了?!

最后,当她被绑着坐在舞台中央的时候,一切终于明朗了,自己杀了人正在被审判,而拿着手机的人们是游客,这是游客们的一个旅游项目,审判自己!

游客们可以通过给钱达成此次审判。

当夜幕降临,游客们结束了自己的旅程,女主却并不能结束,审判会一直一直下去,因为晚上,主办方将会把女主继续放在同一个位置,并用电击让她失忆,永远重复着逃亡审判,这是对她的惩罚。

这故事看的真的有点沉重,杀人犯法应该由法庭审判,那些说着审判罪犯的人正做着和女主一样的犯罪事实,罪人是不可以审判罪人的!

然而,并没有人觉得不妥,主办方游客们都觉得理所当然,他们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这就很可悲了,沉重的不是做了错事不能改,而是永远也没有机会改。

 9 ) 白熊正义公园 - 正义的围观审判者如何可以与杀人犯同样残忍

相对第一集只是略显粗浅的讨论互联网从业者,试图通过网络数据,特别是社交网络的记录来判断甚至模拟一个人的行为、思考、趋向为何可以是“不现实”与荒谬的,第二集探讨的是非常严肃和贴近公众生活的话题:大众如何审判那些被认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的人。

开头的十几分钟里感到非常奇怪,演员表现非常生硬,有一种“演得很用力”的感觉,而拿着手机到处跑的围观者,甚至可以说是业余了,看完才发现这都是有意为之。

编剧在嘲讽的是一种“表演正义”。

比方说,药家鑫开车撞了人,下车拿刀连捅十数刀,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个过程是蓄意与残忍的,理应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而即使是这种“法理惩罚”,我们往往也认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让犯罪者体会到与被害者相同的痛苦”,这就又比方说我们常常诅咒那些RAPE幼女的人要在监狱里遭受无数次SODEMY,这才是“合理抵偿”。

如此的联想让我们获取快感,特别是在“审判罪人”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因此谴责药家鑫,声援后来被认为是骗子的张显一时是一个不可扭曲,未加反思的潮流。

我们需要通过谩骂与诅咒杀人犯,为他编排比注射死亡残忍一百遍的处罚,才更符合我们对自我正义的需要。

而在表演正义的狂欢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在“实践正义”的过程中,恰好是在行使与杀人犯同样的残忍。

微博与论坛代替了菜市口,操持键盘的网民代换了法场外翘首的氓众,法律只杀死了一次药家鑫,网友屠杀了他无数次,更恨不得将他的父母与同学也抓来血祭。

这都是值得反思的。

这一集WHITE BEAR,用一种“永劫”的惩罚形式,无数遍的让用手机拍摄下小女孩被虐杀的SKILLIAN遭受到同样的“被人猎杀的绝望”,而也无数遍的让“体验正义”的游客通过手机围观,“狂热地围观其受虐的过程,甚至享受她的痛苦”,这也就是“看似代表正义的围观审判者如何可以与杀人犯同样残忍”。

“白熊正义公园”就是一个极端化的公众审判平台的艺术表现。

 10 ) 黑镜·白熊:两难之境

晚上把《黑镜》第2季第2集又看了一遍,感触良多。

很多人从中读出了表演正义、围观者的暴力等等观念,我第一次看得时候也是这么觉得。

重看一遍,却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在这一集后面再附上一个短片,完整地再现男女主人公虐杀小女孩的全过程,两相比较之后,我们又会做何评价?

念过一点书的人,看待事情总是喜欢从理念出发,给每一个事物贴上一个标签,或者归入一个体系,仿佛守财奴把每一个金币放入恰当的柜子。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往往钝化了个体感觉,疏远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活生生的联系。

世界是从野蛮中生长起来的,有婴孩,也有污秽,而我们的思维受到教育、规则的影响太大,常常发生选择性失明,来保持整体的完整和纯粹。

因此,如果那些残酷的、血腥、卑鄙的镜头在一瞬间冲入视网膜的时候,你还能冷静地、自信地做出这种社会学评价吗?

这种评价还是那么坚不可摧吗?

这种设问并非想将既有的评论再次翻转过来,非黑即白的思路毕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这一集《黑镜》的价值也不在于单纯的批判,而是揭开了在人的发展进程中文明与人性的两难之境。

我们自认为自己正走在文明的康庄大道上,不但物质文明一日千里,而且精神上也是日趋高级。

单就死刑为例,古代有凌迟、菹醢、烹刑、腰斩、炮烙、车裂、绞刑等复杂的刑罚,近代以来改成了枪决,现在还引入了注射死刑,似乎我们惩罚犯罪的手段变得越来越理性平和。

但是开放的、匿名的互联网却充分暴露了我们的野蛮,在这里我们可以肆意攻击,大放厥词,我们与鲁迅笔下一白多年前的看客其实并无二致,我们还是喜欢看凌迟、菹醢、烹刑、腰斩、炮烙、车裂、绞刑,如果对象是坏蛋,那就更好了。

所以,文明为人们带来了政府、法律、学校,小心翼翼地保护人的价值、伦理、道德、秩序不受破坏,然而人们内心的野蛮与残忍仍然不会满足,一有机会他仍旧要嗜血。

《南方周末》上有一篇文章叫“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围观真的能改变中国吗?

《黑镜》式的围观,只会让事情更糟。

“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可是发展了的历史却不会自动消除恶,历史从恶中诞生,又永远与恶搏斗,没有恶,也就没有了历史,人皆为尧舜,天下太平,又多么无聊!

或许这就是人的宿命,如果我们能一代代坚守对理性的信心,这个世界或许会更好一点,但是野性的血永远不会流失,在每一个时代他都会挑战我们文明的边缘地带,从而迫使我们走得更远一点。

或许这是我们比西西弗斯或者《黑镜》里的女主人公幸运的地方。

《黑镜第二季》短评

反正骂骂新科技总是政治正确又无伤大雅,这季装过头了。

9分钟前
  • 奶奶的熊
  • 还行

剧情和第一季水准差不多

14分钟前
  • FY7
  • 较差

还是向往第一集那样的高科技啊……

16分钟前
  • 元非
  • 还行

第二集最高 第三集最现实

19分钟前
  • 伊苏林迪夜光蟲
  • 推荐

第一集回味长,第二集极扭曲,但第三集才是整季里感觉最英国的。

21分钟前
  • 煎饼菓子兔
  • 推荐

没有第一季好看了,尤其是第三集。。。

22分钟前
  • 小周炸学校
  • 推荐

明明是channel4的为毛都标签bbc。。

27分钟前
  • Redux
  • 还行

没有第一季好看啊,民众一直走白痴路线有点够了

30分钟前
  • Esther GDB
  • 还行

没第一季震撼,看完也就只记得手机公园了

33分钟前
  • 然而
  • 还行

没有第一季好看

36分钟前
  • Charlene
  • 还行

第二季为嘛差这么多

40分钟前
  • lastwind
  • 较差

麻烦把第一集里所有电子产品都打包:那个超薄手机、超薄笔记本、触屏式电子绘画工作台…另外,再给我来一栋那样的英国乡村老砖房,和一个留胡子版的阿德里安.布劳迪。谢谢,一共多少钱?

4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严重不喜欢第三集,总觉得这个片子有点为了奇葩而奇葩,有点做作了

45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White Bear,so cruel

46分钟前
  • blueloo
  • 推荐

没有第一季惊艳。这一季感觉有点过了,让我有点神经紧张,没在反思,只是单纯的为这些现象感到恶心。

47分钟前
  • 心锦意阑珊
  • 还行

完全不知道这集出现的意义

48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根据第三集的评论看,第二季越来越有意思究竟是好是坏呢?一部“神剧”(独立思考的片子,有趣的片子)是否最终沦为哗众取宠的泛泛之辈呢

51分钟前
  • 一个
  • 很差

期望过高

53分钟前
  • 卷毛小鸡蛋
  • 还行

creepy

56分钟前
  • ice
  • 还行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白熊很做作吗……第三集开了个头没心思看下去了 第一集倒感觉还行 也许因为女主是美队他女朋友 ╮(╯▽╰)╭ 第一季的第一集太难超越了 此后真的越拍越做作……

60分钟前
  • 筷喜旺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