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The Station Agent,下一站,幸福

主演:彼特·丁拉基,派翠西娅·克拉克森,鲍比·坎纳瓦尔,乔什·帕斯,保罗·本杰明,Jase Blankfort,鲍拉·加茜丝,理查德·坎德,林恩·科恩,瑞雯·古德温,马拉·苏查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3

《心灵驿站》剧照

心灵驿站 剧照 NO.1心灵驿站 剧照 NO.2心灵驿站 剧照 NO.3心灵驿站 剧照 NO.4心灵驿站 剧照 NO.5心灵驿站 剧照 NO.6心灵驿站 剧照 NO.13心灵驿站 剧照 NO.14心灵驿站 剧照 NO.15心灵驿站 剧照 NO.16心灵驿站 剧照 NO.17心灵驿站 剧照 NO.18心灵驿站 剧照 NO.19心灵驿站 剧照 NO.20

《心灵驿站》剧情介绍

心灵驿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芬巴·麦克布赖德(彼特·丁拉基 Peter Dinklage 饰),一个一心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的普通男人,而他天生四尺五寸的矮小个头却格外引人注目。在众人的指指点点和嘲笑声中,芬巴只得避开人群,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研究各式火车上面。 当唯一的好友过世,芬巴决定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搬到纽泽西乡下朋友留给他的废弃火车库房独自生活。然而接二连三出现的意外访客,让原本希望离群索居的芬巴不情愿地开始了他的邻里生活。刚刚遭遇丧子之痛的中年女画家奥利维亚·哈里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饰),健谈热情的热狗小贩乔·奥拉马斯(鲍比·卡纳威 Bobby Cannavale 饰),以及其他新朋友。渐渐地,在他们的温暖关怀下,拒人千里之外的芬巴开始敞开心扉,他的生活也在不经意间有了微妙的变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疯狂电视台神奇动物管理员第一季海边的马尔穆斯克奥斯汀书会雪琉璃浪花男神球舞青春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美丽的叛逆琳达请不要救我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五季新豪门恩怨第一季古墓入侵者面目全非第一季东京复仇者2血色万圣节篇-命运-森林传说当我成为你天涯明月刀刀剑笑新传之宝鉴BG:贴身保镖第一季史诗电影死人恋姬无双一切顺利的女孩盒中之海太平洋战争灵书妙探第六季魔法使的新娘第二季燃情克利夫兰第四季

《心灵驿站》长篇影评

 1 ) 走过人生的下一站,就是幸福

“如果不是彼得来演这个角色,老天爷,这部剧肯定就完蛋了。

”——乔治·马丁。

这个彼得全名叫彼得·丁拉基,没听过?

那“小恶魔”你一定知道了,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最受人欢迎的角色,没有之一。

凭借“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这个角色,彼得·丁拉基二度蝉联了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的最佳男配角。

可以说,是彼得·丁拉基成就了“小恶魔”,也是“小恶魔”成就了彼得·丁拉基,毕竟他现在已经是好莱坞最高片酬的男演员之一了。

最近看了彼得·丁拉基早期的一部电影——《心灵驿站》看完这部片子,菌叔感觉这就是好莱坞版的《菊次郎的夏天》啊!

芬是一个火车模型店里的修理工,生活中他差不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火车上,店长是他多年的好朋友,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看似平常,但芬的内心却是孤独的。

因为他是一个侏儒,那种孤独感是刻在骨子里的。

因为身高,生活中他会被人忽视,会被人歧视,但芬早已习惯了这些,他不会对别人表现出什么抱怨、愤怒的情绪,只要他的生活还能继续,他好像就能淡然接受这一切。

但是,当芬下意识地微微低头或眼神向旁边无意识地一飘时,我们能看出来,他是孤独的。

店长突然去世,遗嘱中,店长将新泽西的半亩土地留给了芬,那里有一座已经废弃了的老火车站,芬便一个人搬回了那里。

故事不能只有一个芬。

《菊次郎的夏天》中,北野武饰演的菊次郎是一个有点神经的,看似混蛋实际却很暖心的大叔。

《心灵驿站》里也不能少了这样一个角色。

乔因为父亲生病,需要代替他看两周咖啡热狗车的生意,因此也就正好结识了住在火车站里的芬巴。

乔对所有人都很“热情”,热情得甚至会让人无所适从,乔会想的很简单,想到什么嘴上便能说出来什么,但他实际上却是一个很耿直内心很善良的小伙子。

奥利维亚是一个单身女画家,他与芬的初次见面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第一次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芬,开着车的奥利维亚差点将芬撞到;转眼第二次见面,奥利维亚这次小心了,却因为急着放下手中的咖啡,烫伤了自己,又一次差点撞到芬。

影片的前半段就是在这样一种略带尴尬又有些荒诞的小幽默中度过。

三位主人公也就这样结识在一起。

尴尬感源于芬的侏儒,影片中他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别人歧视,甚至当有人不会歧视他而试着接触他的时候,在芬看来这都是别人强忍着的伪装而已。

这种视觉尴尬与观众心里层面的尴尬感,是导演专门营造的,为了突出“侏儒”这一特殊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众人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而影片中一些荒诞的小幽默甚至误会的设计,是导演用了一种非常规的手法强行拉近了三人之间的距离。

因为当一个人认为正常的一些东西都是一种歧视时,反常规的手段或许才是正视。

影片的中段是暖心和治愈环节,他们三个一起在铁轨散步吃牛肉干,乔开车带着芬完成了“火车追逐者”的拍摄体验,他们三个在奥利维亚家喝酒看电影……这种带着夏天的味道的暖心桥段,任何人看上一眼,都会不由自由的微笑起来。

但是影片后半段却急转直下,奥利维亚前夫的出现打乱了他们三个人之间微妙的平衡,也因为芬自身侏儒的原因,当看到朋友受到欺负时他甚至都不能拿拳头去出气。

他恨自己,不好的心情也影响了他和乔的友谊。

奥利维亚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故意冷漠芬,乔的热狗车也不再像往常一样开到芬的隔壁,芬好像又回到了自己一个人时的孤独状态。

芬不想失去奥利维亚和乔,他努力去挽回过,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毫无意义,难道一切都因为我只是个侏儒吗?

当芬失落地在酒吧买醉时,他愤怒地爆发了,“你们看吧,你们好好看吧,这就是我!

”他生在这个世上就是错误吗?

跌倒在铁轨上的芬,看到迎面而来的火车,想着不如就这么让火车带走他吧。

但是当第二天醒来时,火车只是碾碎了他的怀表。

当死都不怕时,生活中还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其实影片想表达的也正是这个,生活中经历过最糟糕的事后你还会怕生活吗?

最美好的事总是在最糟糕的后面,只要你敢等到人生的下一站。

一如影片的另一个译名《下一站幸福》。

影片最后芬、乔和奥利维亚再一次坐到一起时,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幸福的事?

我是菌叔,我们明天见

 2 ) 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电影里男主他一只生活在很压抑的空间,一直陪伴他的朋友是与他有着相似的爱好者,火车追逐猎。

男主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知道他的朋友离世,也或许是上帝给他独有的照顾,朋友将他的在火车站的小房子留给了他。

他开始了他人生中新的起点,一切都是新鲜的气息,之前的一切都从新开始。

邻居给了他关心,让他从生活中有了一丝新有了温情,他逐渐从一个“心被冰冻“转换成了有了暖流,甚至有了自己的爱情,当这一切逐渐发生在他的身边的时候,他发现了,他身的朋友都是曾经受过很深的伤害的朋友,家人的心灵上的背叛,朋友的易怒的性格,意外怀孕的图书管理员,这一切的一切,但是这或许是伤害太深,大家开始相互拥抱相互理解,开始和朋友一起喝着“讨厌的啤酒”。

这里是治疗人心底最深的伤害的地方,彼此相拥,走到最后。

以上,是给我感受深的一些感触。

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我好想在里面看到我了自己。

出生的地方,工作的地方,交往的朋友,我感受到了很很明显的“女人最多的就是为难女人。

任何事情上,举个例子,马路上我尝试借10块钱做公交,女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有,冷眼相对,男孩子就会很爽快的借给,然后通过转账的方式还给对方,百试总是会有不一样的反响,但是每次肯定是让你最受伤的。

也或许是我太自卑。

不知道写些什么了,一路走来,我很想放飞自己,让自己放纵成长。

END

 3 ) 我们无法真正体会他的感觉!

芬巴是一个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的普通男人,而他天生四尺五寸的矮小个头却格外引人注目。

在众人的指指点点和嘲笑声中,芬巴只得避开人群。

当唯一的好友过世,芬巴搬到纽泽西乡下朋友留给他的废弃火车库房独自生活。

接二连三出现的意外访客,让原本希望离群索居的芬巴不情愿地开始了他的邻里生活。

1️⃣导演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给小恶魔饰演的男主芬安排了五个对他很友善的人。

2️⃣第一个是他的黑人好友,去世之后给他留下了可以容身的车站小屋。

3️⃣第二个是卖热狗的小贩,在芬搬到小屋时主动向他示好,又是端咖啡又是做饭,还拿出大把时间陪他四处闲逛,即使遇到冷脸也不放弃。

5️⃣第三个是失去儿子的画家奥莉薇娅,她们的相识有点喜剧色彩,也许就是这段让豆瓣把这部电影归类喜剧片,其实一点也不喜剧。

奥莉薇娅气质非凡,喜欢他我估计是觉得自己和芬一样是上帝不眷顾的人,一个失子,一个是侏儒。

6️⃣第四个是图书馆员工,这妹子对他有好感,还把自已怀孕的事告诉了他,原因我也不知道。

7️⃣第五个是黑人小女孩,邀请他到自已的学校参加节目。

我猜可能是孩子太小,还没到青春期,比较单纯,也没啥朋友。

8️⃣这五个人把处于压抑郁闷孤独被歧视生存状态中的芬拯救了出来。

作为侏儒,可以想象芬从小到大一定承受了太多世态炎凉,他对别人的冷漠正是他向这个世界的回应:你们都别来烦我,我不需要笑脸,当我不存在已经很感谢了。

9️⃣通常像芬这样的弱势群体如果他们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他的能量并被吸引。

如果自绝于人际交往,那我觉得能交到朋友的概率很低,导演设计的这五个人可以说是专为芬,他们是芬的天使,要不就是这五个人也同芬一样极度孤独,所以需要报团取暖。

🔟从这部片子可以看出小恶魔的演技的确不错,芬的克制、郁闷、愤怒和渴望都拿捏到位。

 4 ) 平淡得一踏糊涂!

美国佬拍了很多好片,也拍了很多的烂片。

相对来说,好看的电影,美国片还是居多的。

近年来,印度片,韩国片,甚至是伊朗片,都有迎头赶上的势头,时不时冒出一二部令人惊喜,让人刮目相看的好片来,比如《瞒天杀机》,《寄生虫》,《我是伊丽》,等等。

反观我们的国产片,那几个曾经出过佳作的所谓知名导演,要么江南才尽,要么不务正业,已经好长时间折腾不出什么好东西来了,而所谓的新生代导演,热衷于歪门邪道,另类精怪的题材,根本没有拍旷世精品大作的情怀和能力。

我们的国产片真的要加油啦!

 5 ) 我是否还有勇气治愈自己

我站在废弃的火车顶,遥望远方,寻找那里是否有同样的影子,却慢慢的被蔚蓝的天空吞噬生活的贫瘠,总让人连说话的力气都耗完了我不想有人过来,我也不想走去,就这样孤独的走完这苍凉的一生,因为我怕来呼吸都会招来周围的目光有人说生活是美好的,人总的充满希望可是否你走过那荒芜的路,不曾有人走过的路,只留独自的自己消耗一生有人能走出自己的困境,有人却永远颓废在困境里,能否治愈,都需要自己鼓起勇气去对抗日益消沉的意志

 6 ) 让我们彼此靠近

04.30.04.The.Station.Agent.LIMITED.DVDRiP.XviD-BRUTUS心灵驿站导演: 托马斯·麦卡锡 Thomas McCarthy北美上映日期:2003/10/03 (Limited)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佳片美国日舞影展最佳剧本、最佳女主角及观众票选最佳影片英国影艺学会最佳原著剧本美国编剧人协会最佳剧本  除了我上面列出的这些奖项,这部《心灵驿站》还获得了很多较小的电影节奖,包括很多最佳剧本奖。

对于这样一部始终气氛平淡,缺乏情节的高潮起伏,以细节见长的电影,赢得如此多的最佳剧本奖,实在是很难得的事情。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年轻的侏儒,芬,自我放逐到一个偏远的小镇,热爱研究火车的他,本想在这里与世隔绝,然而有另外两个年轻男女,乔和奥丽维娅慢慢走近了他,三个人在互相的交流中彼此逐渐贴近。

  最开始,芬带着警惕与怀疑的目光注视着四周的一切,这很正常,他完全有理由去怀疑每一次外界的主动接近都只不过是为了猎奇或更进一步的取笑他,然而热情奔放的乔和温柔细致的奥丽维娅并没有放弃努力,在一次次友善的示好之后,他们终于建立了友谊。

  没有俗套的坠入爱河,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没有误会和反目,他们只是平淡的生活着,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绝对的普通,偶尔也会因为外界的流言蜚语而口角。

很难想象这样的故事可以拍成电影,它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还有什么必要去电影院呢?

  细节,导演给予我们的只有细节。

坐在河边一整天看着火车一列列的通过,在废弃的铁轨上散步,沉默的坐在一起用餐,温馨的夜间聊天,疯狂的与火车飙车……导演是聪明的,已经看惯太多凶杀情仇惊险刺激的我们,真正缺乏和渴求的,却正是这些细节。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细节,而是缺乏感知细节的能力,我们的心灵已经被那些戏剧化的情节、大喜大悲的刺激打磨的太过粗砺,我们只有在导演的帮助下去一一重现那些细节。

  这部电影,有些类似我以前介绍过的另一部《美国荣耀》,同样都是贴近生活的剧情设置,真实,平凡而琐细。

这样的影片总是让我对主人公的生活有些羡慕而又向往。

  三位主人公夜里挤在奥丽维娅的家里看录像,看到七倒八歪得睡着,深夜,奥丽维娅和芬开始聊天,谈他们的过往。

谈的并不深,很快便各自入睡。

  我最喜欢这一段。

倾听、理解、然而又并不接近到对方的个人空间之内,我们也并不指望别人来排遣自己的寂寞,我们只是都有些故事,需要找一个听众而已。

  这样的夜晚,我似乎有过,然而太过遥远,已经回忆不起,我多么想再生活一次。

这确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又确实是很难的事情。

心情不在,人不在。

 7 ) 愿你遇见Joe

我记得有一年暑假很热的中午,我在一条小巷子中遇见了一个没有双臂的青年,看见后我下意识地避开他,让他先走。

但是从我旁边过的时候,他却突然用他的肩膀使劲撞了我一下 。

后来我总是想,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芬努力地想和普通人一样,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弱势,拒绝别人的帮助,无视别人的嘲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大概是友善的,很多人并非怀有恶意,只是不知道如何与芬相处。

有的时候人们怀有的善意成为了敏感的芬最讨厌的地方。

还好芬遇见了Joe。

Joe是一个很多情的人,无论芬拒绝多少次,他总是会主动和芬说话,和芬一起散步,送给他一杯牛奶咖啡。

但我最喜欢的是Joe不动声色的善良,我始终相信芬门前的信箱是Joe装的。

或许和芬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想Joe一样,把他当成普通人,但却不懂声色的帮助他。

时至今日,我始终对那个男青年抱有歉意。

愿你遇见Joe。

 8 ) 《心灵驿站》:追逐火车的男人

有人说,在电视或者电脑上看电影是对电影的侮辱。

事实上,在我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新一代影迷都不是也不可能产生于影院。

在电视上看电影,常常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快乐。

某一天,打开电视,电视上放着的是2003年的《心灵驿站》(The Station Agent)。

时光网这部电影的评分8.2,可见看过的人都认为这是部好电影。

电影讲的是关于孤独的故事。

一个在火车站工作的侏儒Finbar年纪轻轻退休了,继承了死去的同事兼好朋友的房子,一间废弃的老火车站,在新泽西的纽芬兰的乡下,这里的环境用电影里的台词来讲就是“很美,但是什么都没有”。

但是,一个想把自己封闭起来的人,这里真是绝佳的隐居场所。

由于身材矮小,Finbar常常遭到“格外关注”,甚至侮辱。

于是,这个老火车站就成为Finbar的世外桃源了。

他独来独往,散步,看火车,看关于火车的书,面对别人好奇的眼光,已经见怪不怪,或者报以苦涩一笑,或者不加理睬。

无独有偶,Olivia,一个丧子的中年妇女也隐居于此。

因为Olivia的失责,导致了儿子的死亡。

丈夫为她购置了这里的一处房产,让她远离伤心之地,以免睹物思人。

即便这样Olivia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也许睹人思人,一样让人情不能堪吧。

Olivia和Finbar两个躲避现实的人,碰到一起,照理激起故事的浪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把用厚厚的壳把自己的心层层保护起来。

但是电影本来就是造梦的,把一对郎才女貌的男女凑在一起,算不得什么;让两个看起来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产生故事才有看头。

而让两个人的生活发生交集的常见方式是一个人要主动去认识另一个人。

但是本片里,导演先让他们心中没有主动认识的欲望,然后再无心插柳。

这种处理人物情感的方式和好莱坞的主流是不一样的。

各种狗血编剧教材都教导我们,人物的行动必须由欲望推动:人物首先得想干点什么,然后克服各种困难,最终把事情干了。

这里的情况正好相反,电影反其道而行之,人物主观上没有认识对方的冲动。

两次小小的意外,Finbar和Olivia不得不相识。

接下来,故事的方向继续朝着让人物分离的方向前进。

Olivia的电话落在Finbar家里,这个本可以拉近两者之间的关系道具,被处理得轻描淡写,Olivia甚至没有认识到,她丢了电话然后她的电话又被Finbar偷偷送回来了。

这种“分”的叙事方式事实上产生了另一种张力,并延长满足观众心理期待的时间,因为观众期待的是他们最后到底有没有在一起,怎么在一起了。

另外,这部电影另一个值得一说的优点,是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和故事相适应的舒缓的节奏。

我们看到电影仿佛并不急于叙事,反而更注重情绪的表达,其实匠心别具。

电影开始部分,Finbar从城市到乡村的一段戏,原本两个镜头即可交代完成:一个拍摄离开城市,一个拍摄到达。

但是导演故意将这段戏抻长,用了18个镜头,带领观众一起长时间地注视着Finbar走过街道,穿过隧道,避让火车,走过铁道,最后才让他来到目的地。

也许在别的导演看来是没有用处的边角镜头,在这里被保留下来。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18个镜头不是独立于叙事之外的。

这部电影在处理抒情和叙事上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抒情和叙事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没有为抒情而把故事停下来。

我们看到,一路上,在各种背景中,镜头里都只有Finbar一个小小的身影,我注意到导演为了表现这种孤单甚至避开了Finbar在车上的镜头,以免其他乘客的存在破坏了他刻意建构起来的氛围。

所以这种遁世的孤独感一旦被导演建构起来之后,下面的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就大大增强,整个接下来的故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观众和Finbar的目光对视之后,也被电影里所传达的情绪所感染,并且这种情绪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更多评论,请见微信公号:电影拉片室。

 9 ) 与不堪的生活和解也许就在下一站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想要掩饰的特质、障碍、记忆或处境不是吗?

否则也不会有双眼皮贴、美白霜、生发剂、束腹带、高跟鞋,不会有修颜类App、情绪管理类培训班,甚至不会有可供隐遁的竹林和无限向往的桃源。

但这样的人生不大至于被怨恨,因为即便不掩饰也不至于很异类,即使有点异类也可以掩饰成不那么异类。

但如果上天给你的就是无法掩饰的异样呢?

该如何面对各种目光,该如何面对生活以及无力的自己呢?

影片《心灵驿站》又译作《下一站幸福》中的芬,成年的他却没有小学生高。

“侏儒”这个无法掩饰的标签几乎吞没他的一切,喜欢火车的他不能学驾驶、甚至上火车都会被调侃该买什么票,可以想象他被吞没的一定也包括无数次的挣扎和努力。

他无可选择地成为善意或恶意调侃取笑的对象、有意或无意被忽视的存在。

这当然不能怪他,甚至都不能全怪那些捂着嘴议论他、举着相机对准他的人们。

芬慢慢成为某种“光疏介质”,本能地反射掉所有不尊重、不友好的目光,甚至,所有的目光。

可即便如此,生活也没有放过芬。

他唯一的同好、“Golden Spike”店主,他唯一可以一同参加火车社团活动、可以用吸烟和听火车打发漫漫时光的朋友,同样孤独的亨利突然去世了。

亨利在遗嘱里把其拥有的位于纽芬兰半英亩土地上的一个老火车站留给了芬。

于是终于成为孤独星球的芬,沿着铁轨前往陌生的城市,以及并无期待的新生活,毕竟即使是新环境也可以猜得到他人反应与目光。

可即便如此,生活也没有放弃芬。

火车站外面横着的热狗摊、那个一而再再而三冲向芬的汽车,把两个不期而遇的人带到芬的生活里。

从曼哈顿过来,替父亲看热狗摊的古巴小伙乔奥拉玛斯;从普林斯顿过来,为疗愈丧子之痛的女画家奥莉维亚;两个不同经历,莫名吸引,同样孤独的人,在芬不断地拒绝下,飞蛾扑火一样尝试着靠近芬的生活。

一个人的独处时光成了两个人的尬聊、三个人的聚会;一个人的梦想成了两个人的疯狂、三个人的分享。

人烟稀少的纽芬兰却也不缺少故事。

沿着铁路收集道钉的小女孩,因为男朋友脾气暴躁不敢告知怀孕的图书馆女服务生,因为前夫纠缠而伤心欲绝的丧子母亲,因为父亲身体不好而奔波辗转的儿子……在别人的生活里,芬同样看到了孤独,原来谁都带着伤痕与彷徨,谁都揣着秘密与沉重,只不过有些人摆在脸面上,有些人拖在影子里而已;只不过有些人选择惺惺相惜抱团取暖,有些人选择用虚张声势粉饰不堪罢了。

如果不是得而复失,芬也许都没发现,常常挂在嘴边的否定变成了肯定;看见就头大的热狗摊不见了竟然会怅然若失;沿着铁路散步的终点竟然成了她家的门前。

那些上赶地陪伴竟然无奈无奈就成了牵绊,那些无端地主动忍耐忍耐就成了想念。

如果不是失而复得,芬大概无法体会,无法摆脱的不同竟然成为拯救自己的安排;曾经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竟然也可以没什么大不了地挑战;昨天还如坐针毡的相处竟然成为怡然自在的今天。

那些坚硬的冰壳温暖温暖就春风化雨,那些固执的坚持松动松动就萌发改变。

所以,不用灰头土脸又急赤白脸地与生活争辩,也许和解就在幸福的下一站。

影片在细节中埋下了生活的暗喻。

笔直看不到边的铁轨也会在某处交叉,彼此孤独的灵魂也会不期而遇;而“Golden Spike【注】”的芬也会辗转到NEWFOUNDLAND,被不友好对待的生活也终会找到新途(new find land)。

注:“Golden Spike国家历史遗址”是纪念历经千辛万苦参与从加州圣克拉门托到普罗门特里段700英里铁路施工的华裔劳工。

Golden Spik拱门在华人呼吁要求下由“中国佬”(China man)更名为“华裔门”。

 10 ) 这样很好。

很多电影都在讲故事,也说道理。

这样的导演似乎都想通过电影本身带给观众某种启发。

都有说道理的欲望。

这部电影在说幸福这个大命题。

但与众不同的是,它没有那种传统电影常带的弊病,它并不强求观众接受导演的某种表达。

它很纯粹的说着一些事。

喜欢这部片子可能就是因为它的不强求。

而幸福本身也就如此。

一切随缘。

《心灵驿站》短评

以前看的忘了加看过,又看了一遍。这种平淡如水还是习惯看日影。继承了遗产不用工作,还有两个无条件过来找你玩的朋友,一个倒贴小美女,就算是侏儒又怎样,知足吧男主。

5分钟前
  • doracmon
  • 还行

7/10。开头近景镜头展现繁忙的铁路运输线与天台抽烟的芬,当芬进入精品店开始工作,全景镜头跟随人物下至上摇,插上电源离开后厨具里的火车模型自动行驶,下班后采取平移镜头展示小孩、超市顾客偷偷嘲笑矮小的芬,介绍了芬的职业爱好、遭受异样眼光的封闭心灵,无意碰倒玩具小人,紧接店主倒下,利用两者动作的相似性暗示店主离世。被奥利维亚呵斥离开后,镜头晃动失焦模拟酒精麻痹状态,冷蓝光反射在图书管理员的男友脸上,周围人谈天说笑,好像酒吧里的人都想找芬的麻烦,这给他醉酒后勃然大怒,将面前的酒杯一扫光,站在吧台的爆发进行了合理铺垫。主角的性格通过不同事件逐渐显现,超市老板娘对他拍照留恋,只是皱眉头缺乏自我保护手段,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狼狈地扑向灌木丛,但渴望正常交流,和好友乔一起驾车拿着DV追逐火车是他笑得最开心的时刻。

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我看过,挺好的影片,从那时起就喜欢上“小恶魔”

11分钟前
  • monimint
  • 较差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543101.html

13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没什么可看的,就挺没劲。

16分钟前
  • a one and
  • 较差

很治愈的一部电影。朋友去世,把遗产留给了不高的他。他在朋友的房子里住着,遇到了很多人。从城里搬到乡下住的人,是不是都是为了疗伤?

17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真的比较一般。各方面都算是平庸。淡如白开水的影片。

21分钟前
  • 裸奔仲夏夜
  • 较差

宁静的郊区,因为关爱和理解,三个孤独的人有了交集,未来的日子里不再彷徨无助,在孤独的心灵驿站勇敢并肩走下去。

25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假的要死,别说侏儒,160的男人都别奢求什么三个孤独朋友走到一起之类的白日梦。

27分钟前
  • 曾静
  • 还行

为了看彼得丁拉基的主演特意找了很久的电影,这真是一个很酷很拽很有男人味道的小矮子。很平淡很简单的剧情,但是非常舒服。这部电影的感觉其实和一些日本片有点象,淡淡的爱情和友情,清新的色调和画面。PS:派翠西娅·克拉克森真的好美,即使现在五十多了也还是美啊。

28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海报做得很好,三人前后行走的镜头有两个,但是没有在图里的那辆车上走过。现在越来越喜欢这种简单温馨的电影,有时候好电影也是不需要骇俗的剧情和繁冗的修饰的

30分钟前
  • 诺皮
  • 推荐

我这样一个年轻人如果能接受这电影,估计也是在等老了。不过场景确实美呀。

33分钟前
  • 弘毅
  • 较差

三位主要人物的刻画都不错,片子第三幕有些赶,故事的结尾显得仓促了,几位主角之间的关系其实可以更加深入挖掘一点,拍摄地点营造的清静氛围非常真实。

38分钟前
  • James Cool
  • 还行

治愈系的宁静电影,互有缺陷的人相遇,相互治愈,伤痛不会消失,但是如果有朋友陪着,那种感觉或许就会像胸口的大象卖出了一只脚。

39分钟前
  • 蘑菇🍄
  • 推荐

很羡慕,不用考虑财务问题,每天喝杯咖啡、看看书、沿着铁路散步的生活

43分钟前
  • 吃李子不吐皮
  • 还行

全程无亮点

47分钟前
  • Janvier
  • 较差

颜控表示不喜欢。主角配角都太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心灵的自由满足归根结底就是人际关系处理。如何表达,如何沟通,如何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认知,如何获得心灵的平静安宁。知足常乐啊!

49分钟前
  • 水漾琉璃
  • 较差

一个沉默寡言逃避社交的侏儒、一个承受丧子之痛中年离异的女画家和一个被迫接手父亲的营生,热情八卦的拉美裔帅小伙,寂寞又可爱的三个人,在夏季午后在一个废弃的火车站发生的无聊故事。热爱火车的彼得身后跟着另外两个无聊的人

53分钟前
  • Pink city
  • 还行

其实最喜欢的是那位西班牙小哥,主动热情、会做饭、享受生活,还能和安静的兴趣爱好与众不同的人做朋友~简直就是完美伙伴~他们三个一起在桥上那段奇异地联想到了《伴我同行》

57分钟前
  • 路伽维加
  • 推荐

典型的美式无病呻吟,可能老美生活的太过优渥,一丁点事儿都能整的顾影自怜,对于中国尤其是90年以前的人来说,生活的不如意是常态。这部的情况有点像海边的曼彻斯特,所以拍的很好,但故事始终打动不了我

60分钟前
  • loup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