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忍着左上角退出的心情,三倍速看完前面情节,一直到男主给女主充电🔋那一刻才看的下去,然后充完电又要忍着不倍速,才能接着往下看,多次让屏幕外的我着急,是命重要,还是玩具或者抱抱重要,生死关头,能不能不煽情。
不过看完之后体验还行,总给我一种,这电影我也能看懂的成就感。
前面情节很老套,又回到中间充电情节,莫名让我想到了电影,我是传奇。
不过没有那么孤独,相应人多了也有点烦😡,看得我都给人工智能捏把汗😓。
看完结局,只叹冤冤相报何时了,下一部再见吧,我会带好爆米花🍿️的
随着全部的春节档电影撤档,电影院明天也歇业了。
这个春节对于影迷和电影从业者来说,终身难忘。
我还有一张兑换券,于是去了电影院。
没太多的选择,只能看上个周末上画的“新片”《灭绝》。
进了影厅,我发现自己是唯一的观众。
由于是批片,上映也晚了一年半,所以此片根本没有多少人关注。
电影的素质也一般,但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
不知道是不是包场的缘故,我竟然非常用心的看进去了这部小成本科幻片,虽然我早已猜到结局,但感觉娱乐性还是可以的。
人类想除掉变“聪明”、不可控的人工智能型机器人,但不料机器人联合起来反将人类赶到了火星上。
胜利后的机器人领导决定清除这一部分不愉快的经历,营造和谐氛围,于是除了核心决策者外,其他的机器人都被洗脑、植入美好记忆、组合成类似人类的家庭了。
若干年后,人类终于反攻倒算,杀回地球,要将机器人消灭干净。
主角一家是机器人,妈妈和大女儿最像机器,爸爸却没有机械感,小女儿只会哭闹、拖后腿,剧中的家庭氛围不是很理想,这对电影的“家庭核心”主题有很大伤害。
他们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身体内部是机器,而不是血肉之躯,怎么可能呢?
难道他们都不知道人会长大、变老?
电影的idea很好,但由于预算有限,无法呈现的更具体,更完善,特效很差,爆炸都是最廉价的视效······我的注意力几乎都被丽兹·卡潘吸引了去。
这个女人的电影我看过不少,但却从来没留下印象,真的很奇怪。
她演过《贱女孩》?
我不记得啊!
还有《科洛弗档案》的女主,早忘了!
还有《127小时》,不是付兰兰的独角戏么?
里面还有她?
在《灭绝》中,丽兹的大眼袋特别抢戏,她还画了粉色的眼影,眼神空洞诡异,有点挑战自我的味道。
她比男主演的好多了!
电影字幕升起,我孤单的站在影厅的中央,感到茫然。
这种“包场”好像从2012年之后就没有过,逼着我走进多愁善感的模式中去。
出了门,一大堆理发椅堆在商场一角,说是要甩卖。
谁会把带踏板的理发椅买回家呢?
上了公交车,发现我又包车了。
一路上没有一个乘客上来,每个站牌都无人等候。
昨天的拥挤,荡然无存。
下了车,我呼吸了一口空气,其实今天天气很好,没有风,晴朗,没雾霾,但我却开心不起来。
这个假期看来只能憋在家里了。
这部电影看了有段时间了,之前看完以后我就去忙别的事情了,没用文字记录这部电影里的一些细节。
不过现在过年有点时间,就想着还是记录一下我当时观看这部电影的一点点细节。
这部电影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的感觉其实挺奇怪的,因为我重视细节,而这部电影的细节bug很多,男主面对两个女儿时的表演有点不像一个父亲,而更像一个朋友,没有演出来那种常见的处理,也就是一般父亲面对幼小的女儿的时候带着一种童趣的参与感和幼小的女儿互动,会呈现出一种父女间的亲昵感,但是这里反而演得像是个友好的亲戚,或者是个邻里的好好先生。
然后就是男主在工作时出现了失误,那个黑人领班不断坚持让男主下班后去看病,这里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其实也蛮奇怪的,黑人领班有种好像已经知道了男主一定是生病了,而且只有通过去见医生才能好,他为什么那么肯定?
而且在剧作的台词上还反复强调这点。
还有就是那个“外星人”一次见到男主女儿的时候为什么突然犹豫了?
接下来是男主带着一家人逃到基地前的过程里,为什么那个长得和人类一样的外星人在被俘虏后这么安分?
黑人领班的手下在打开铁门后,为什么直接用枪对准了那个“外星人”好像早就知道外星人的身份一样了?
为什么男主有天生神力?
这些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产生了一种大烂片的感觉,bug太多了,不过我向来比较开放,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要么这部电影是大烂片,要么这部电影后面有反转,可以把所有的bug全部解释通畅,所以我就耐着性子认真看下去,果然等到了电影给出的答案,这里我就不讲解了,看过电影的朋友应该可以自动回答上面所有的疑问。
总的来说,一部用依靠前面埋下草蛇灰线后面再突然反转故事的片子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如果不能在整个过程营造出有创意的张力,只靠反转那一下观众的恍然大悟作为创新的爆点,还是不够的,这也是希区柯克为什么不喜欢单纯猜凶手的故事类型,而在其他方面本片并没有太大的惊喜,灾难,惊险,惊悚的部分有些陈词滥调,很多年前有部叫天际浩劫的片子也是这种模式。
不过我作为一个爱好没那么刁钻的人,还是要称赞一下本片的核心诡计,让观众先移情于看起来像是人类家庭的男主一家,让真正的人类成为“外星人”似的反派,后面突然告诉观众真相,男主这边才不是人类,“外星人”才是人类,此时观众的观影立场就复杂起来,如果处理的好,就可以深入探究一下人类和人工智能是平等的,甚至让观众直接体会到这个论点的重要价值,并进一步投射到现实中的种族问题,国家问题,历史问题,我最近一次见到这种叙事处理应该是在谏山创老师的漫画作品《进击的巨人》,这里就不展开了,没看过的可以自己去看。
不过可惜的是,后面少安排了一次男主一家再次像那个救了自己的人类士兵报恩并产生一种兄弟情谊最后无奈告别回归自己种族的立场的戏码,如果说故事的大背景是不可消解的种族战争,那么小环境在戏剧上至少要做到一次基于理解真相后的相互和解,这样应该会更打动我们的观众。
《降临》一书原先我是很期待的,我曾经一个很看好的学生她非常喜欢这个科幻小说,然后还专门给我送了一本。
一直还没有读。
本作《灭绝》即是《降临》作者的编剧之作。
怎么说呢,《降临》原先我也很关注,但没有想到豆瓣评价这么低,我这两天下午在家偶得休闲闲来无事便翻出了这部片子。
我大致看了一下,很多豆友对《降临》低评的一个重点是它在剧情的逻辑上存在一些漏洞,但是也可能是因为我个人看科幻题材的作品不多的原因,我觉得《降临》并没有那么差。
所谓科幻者,大多作品故事发生时间背景放在了未来人类社会,这部片子也没有例外,那么故事矛盾的双方是人类与人造物(提起人造人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还是儿时看过的日本漫画《龙珠》里的人物)。
人类发明人造物,人造物拥有了思维能力与情感,也就是说同时具有了理性和感性,具备了理性不难以想象——毕竟当代很多算术机器人之类理性程度很高了,但是感性这一点,的确有很大发挥的空间。
当然,瑕疵也还是比较明显——机器人的未来会怎么样?
人类和机器人在前史中一定要发生殊死搏斗才可以么?
早听说了豆瓣电影乱打分,这次总算领略一回,明明一颗星的电影你们竟然给出三颗四颗星,再也不相信你们这些评论家的话了。
早听说了豆瓣电影乱打分,这次总算领略一回,明明一颗星的电影你们竟然给出三颗四颗星,再也不相信你们这些评论家的话了。
早听说了豆瓣电影乱打分,这次总算领略一回,明明一颗星的电影你们竟然给出三颗四颗星,再也不相信你们这些评论家的话了。
我觉得这部片子一般,但是还是能引发一些思考。
我知道大家都很讨厌那两个小孩,只会添乱,我看弹幕很多人都在说先把小孩弄死,把小孩从楼下推下去。
这个我觉得不太好,小孩儿遇到这种事情你还想让她怎么冷静?
人工智能又不会长大,她的设定就是人类小孩子啊。
说到人工智能在地球生活了50年怎么不防范于未然的,我的理解是人工智能虽然智能,但本质上还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人,你想要机器人自己创造新的科技?
人类之所以高级是因为人类有思维会创造。
人类被人工智能打退到火星生存,目前大家都知道火星上人类是不可能生存的,即使在未来火星勉强可以生存,那也是很艰辛的。
电影中人类被迫在火星上生存,资源匮乏,调整生息50年才回来攻打地球上的人工智能,用的武器还是刺刀。
这五十年里,被打退的那一波人类已经老了,攻打回来的是年轻人,他们在火星出生,对地球没有那么多的情感。
帮助人工智能的那个人类小伙子,他心中也是充满爱啊。
本片可以作为一个寓言,为了生存化为杀戮野兽,夺得胜利消除记忆恬然美好生活。
如果自身不认可自身存在的基础,为何又要以那基础来存在?
生存说不定不一定是生命和文明的第一需求?
如果自身认可自身存在的基础,那么那消除记忆的美好恬静势必与那厮杀冲突吗?
可以不冲突,最简单就是异化。
不异化也可以不冲突,接过硬币两面就行。
不异化也不接受两面,于是消除记忆?
或者,人类价值观只是情境产物,别说价值观,连文明本身也是情境产物,价值观和文明本身都只是生命进化出的爪牙,以更高效适应情境。
哲人早就说过了,思考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只要你逻辑链条没出错,无论导向什么结果,那个结果就是事实。
这话别说哲人,连无数小说家都说过了。
可是我和哲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我总是不接受导出的结论。
所以我一直在问,问了十几年还在问。
以精神分析的论断,我这属于以穷思竭虑的问来回避答案本身,使用的防御系统极其低劣,低劣到无法欺瞒自己,以致一直无法达成自我一致性,循环进神经症人格。
而我又不愿意像众多电影主角一样切除大脑皮层,所以神经症循环。
如果不急着感叹而是对自己好点给自己一个治疗方案的话,文明的问题没法解决,一个人的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
连人格障碍都可以无意识无限循环进ta需要的情境。
毕竟情境还是非常多的。
二.本片可以改编为另一版本:人类在人工智能创造中发现了生命的核心,根据这个核心制造了机器人原则,原则要求机器人绝对忠诚于人类。
于是开启了人造人与人的共同生活,科学家非常自信绝对不怀疑人造人叛变的可能性,因为人造人遵循的忠诚于人类的原则类似于DNA是人造人生命的根基,不可能改变,人造人与人也和谐生活了很多年。
后来……人造人灭绝了人类统治了地球。
因为人造人是熏陶着人类价值观生产的,这些人类价值观刻入了人造人的DNA,而慢慢的人造人发现人类背离了这些价值观,真正遵循这些价值观的都是人造人。
于是人造人把人类当作非人消灭了。
并以人类价值观在地球上作为“人类”继续活着。
从B站过来的,看评分这么低就觉得一定有蹊跷。
网飞的科幻片好像已经被喷烂了,不过有一说一,这部电影竟然最后的“入侵者”是人类,着实有点让人觉得思路清奇,有所启发。
然而虽然思路很好,剧情本身丰富度不足,推进过程过于简单,也没有其他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点。
低成本电影,交战场面浮夸,想用过暗的镜头来表现末世的恐怖感和紧张的情绪,但似乎效果一般。
三星给思路,整体剧情的单薄程度实在对不起这个思路,凑合着看看还行吧~
电影开始做了铺垫,但这个铺垫铺的云里雾里,吸引眼球的作用起到了,但导致后面的人类突击太过突然,给人一种男主又开始做梦的感觉(总感觉一会儿男主突然醒来)。
导演后续填坑,说明了这些梦是回忆过去(影片前面的铺垫一直强调是预知未来),这样乱一点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影片讲了一个人工智能和人类对抗的故事,并且人工智能还一度赶走了人类。
里面用了大量的情感戏来渲染人工智能,以至于给人一种人工智能比人更像人!?!
个人认为人工智能的进化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计算机阶段,利用大量数据的匹配和筛选达到所谓的'智能',其实并不智能。
(我们现在的科技还没有完全达到这种水平)第二,思维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思考了,而不是简单的寻找匹配,并且有了自我认知。
(这个阶段已经超过了很多动物,因为只有很少的动物才能通过'镜子测试',自我认知很重要,因为相信自己的存在才会去相信别人的存在,才可能形成群体力量)第三,情感阶段,此阶段非同小可,计算机不能生育,所以哺乳动物与生俱来的母子情结,冰冷的机器很难理解。
人的情感是最复杂的,为情而生,为情而死,都有存在,。
所以人工智能如果达到这个阶段,标志着人工智能彻底失控!!!
有了情感就能找到信仰,才有了革命!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完全可以自驱,而不在依赖人类。
而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吗?
我给出很绝对的回答,无论是从科学还是哲学的角度出发,这样的事都很难发生。
所以这部片子就是在扯淡!
稍微从上述两方面解释一下:首先,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是人类创造的,其主体和主导都是人类,人不可能自讨苦吃(人类的动物本性决定的)。
科学角度,个人认为人工智能的突破就标志着第四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的跨度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清楚。
哲学角度,这是人类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是压制兽性的一剂良药(人类所属真兽亚纲里的灵长目,所以别否定自己不是兽),当然,哲学是为了让社会更好而存在的,和科学的出发点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目的。
在从政治和社会方面分析一下:影片片段:人类上街游行抵制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侵占了自己的权利,抢了自己的工作。
影片中的人工智能已经有很浓的感情了,已经达到了终极阶段。
想想看,人们会等到人工智能发展到终极阶段才会去抵制吗?
在社会中的竞争,人与人之间都丝毫不留面子,不可能给机器什么机会。
影片以人工智能是视角讲述,本来就有一定赌的成分,想想看,人们会给自己创造出个主子吗?
影片给人工智能主导化就是一种逻辑上的错误。
(人类发展人工智能是为了帮助人类,在这个大方向下,人工智能只会变得更智能的解决问题,而不会整天想着革命)影片中想表达的情感肯定是人性的光辉,借助冰冷的机器来传递温暖,是一个很有冲击力的做法,但忽视了很多逻辑上规律。
科幻只是表达手法,可别把表达的东西也科幻喽。
刚看到男主的第一眼感觉很眼熟但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后来查了才发现原来他是《蚁人》里面的一号男配角,这部电影的前半段可谓是光怪陆离不知所云,总感觉有一种《明日边缘》或者《预见未来》类似的时间轴摇摆不定的感觉,到了后半段才发现其实他是一个类似于《分歧者》加上美剧《西部世界》类似的世界观,而且有那么一点不一样的就是他与《西部世界》和《终结者》相反,他是在人类发现AI人工智能对人类有一定的威胁性之后,人类主动开战了所谓的“地球清除计划”来“灭绝”AI(就是电影中的主角一系列的机器人)。
剧情一般般,感觉想比较于《终结者》,剧中的机器人反而显得比人类还要弱小的多,如果将这部电影放到十年前去上映肯定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大片,但现在看来诸多细节有待考究🤔而且主角一家四口中的小女儿还有她手上的玩偶简直是拖油瓶中的拖油瓶,要是再拖那么一点点的话,这部电影不出半小时就全剧终了,所以导致剧情跌宕起伏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女儿的“拖”,显得很单一很不切实际,要是换些花样来调整剧情的节奏的话,剧情表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加合理[皱眉]不过有了这个小女儿在,这部电影才更适合一家子去电影院观看吧[OK]总体评分:7分(拿小本本记下来)
“人类的感情是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任何非人生物甚至非生物都想要拥有”,“会学异性恋人类一样结婚养孩子最好再养个狗子的,肯定不坏”——人类究极自恋的两种体现。扯那么多最后还不党同伐异。如果他们在地球上不安人类的家庭模式生活呢,如果他们只要冰冷的理性呢,那是不是就互殴得合情合理了?格局太小也太短视。更别提剧本前期拖得不行,打起来之后黑漆抹乌拍得不行。男主演得也不行。哪哪都不行。
挺好看的,正义与邪恶之间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
看前半段是想打两星的,因为回忆闪回的地方太文艺,大楼杀戮的部分又太拖沓不利落,直到反转以后才感觉剧情终于顺畅了一些,虽然导演的场面戏不太行,细节和主角之外人物塑造上都挺差的,但是在同类题材颇多、今年又玩了底特律变人以后,感觉确实没办法简单的用谁胜谁负来为这个题材下定论,故事还是有些引人深思的。
网飞的电影总是给人小家子气的感觉。许是预算所限,宏大背景总是狭隘叙事。设定很不错,加星鼓励,希望有续集啊。
非常精彩!一开始家庭矛盾交织“记忆碎片”,然后突降入侵以为是“天际浩劫”,接着开始上演“无处可逃”,最后剧情辗转发现命题是“我机器人”
给机器人加入了人类的情感,还是很有新意的。
故事本身还是不错的,有些许惊喜!但是,本片展现的格局与其野心明显格格不入,剧情逻辑也有待商榷,对细节的把握离一部优秀的科幻动作片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什么看这种电影,我老有一种错觉:地球只有这么一疙瘩大。。。
人类入侵,机器人逃亡,题材不错,拍得很一般,差点达到烂片水准。
全片乌黑一片,不知所云………
特别喜欢男主为女主快死去前提供自己能量的那一段,虽然之前男主不知道他和女主都是人工智能,但我相信就算他和女主是真实的人类,男主也会为女主付出自己的所有
剧情垃圾,演员表现也很尬,特效5毛,不推荐大家看,鉴定完毕
虽然里边的孩子一如既往的拖后腿和招人烦,但入侵者原是被驱逐者,外星人原来是人类的设定,还是挺有一点当初看《小岛惊魂》的惊艳。
剧本写得太糟糕了,槽点太多,耐心看了40分钟然后快进看完,最多3分
角度挺新颖,只是有哪个不开眼的公司会给父母出售一款如此爱大哭小叫、不听话的机器小女孩
看到身份反转有点意思。侵略?复仇?正义不过是一个阵营用词。
虽然场面不大,但这个故事值得一个四星:生化人觉醒了自我意识,起义干翻了人类暴政,把人类赶去了火星,然后他们自以为高枕无忧了,洗了自己的记忆,过上了人类的安逸日子。然后过了几十年,人类打回来了,生化人们才惊讶地想起来,原来我不是人……🧐嗯哼……稍微改一下,绝对是最棒的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旋律科幻——但这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
人造人赶跑人类,人类伪装成外星人攻打以为是人类的人造人,剧本有点意思,但执行的有点垃圾。
节奏拖沓,剧情缓慢。最为不可忍受的是,两个女儿不停的尖叫和犯傻,看的人心烦。不知道心理变态是不是喜欢听小女孩的尖叫,可以使他她兴奋。我听到,非常不舒服,导演应该好好被审查是否有虐童倾向,我没办法爆粗口。建议忽略,科幻片里面的人能遇见未来,请问这是玄幻小说改编的吗?
拖沓,冗长,昏暗且毫无设计感,纯粹是为了一个点子而拖出来的电影。